依法监管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7 12:25:5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依法监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依法监管

依法加强粮食流通监管思考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粮食购销市场的全面放开,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平等地参与粮食市场竞争,激励了多元化市场主体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粮食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粮食商品的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我国粮食市场在转轨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和缺陷,仅靠市场自身无法完全弥补,因此依法对粮食流通进行规范性管理就显得更为重要。本文试从加强粮食流通监管工作的意义入手来分析粮食流通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提出解决的对策。

一、加强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的意义

加强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对维护粮食流通秩序、维护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证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以及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一)维护粮食流通秩序,保护种粮农民、粮食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化的粮食经营主体受到利益驱动,容易出现背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有意无意地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当粮食供过于求时,个别经营者在收购时压级压价,出现谷贱伤农,使种粮农民利益受到损害;当粮食供给吃紧时,个别经营者互相争夺粮源,囤积居奇,哄抬粮价使粮食消费者的利益受到损害。粮食流通监督检查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宣传和执行粮食流通法律法规的规定,规范市场秩序,纠正违规行为、鼓励合法经营,保护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打击不法经营者的违法经营行为,维护国家粮食法律法规的严肃性。粮食市场全面放开后,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个别带着侥幸心理的经营者,在暴利的诱惑下违法经营的现象。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就是要及时发现和打击不法经营者的违法经营行为,维护国家粮食法律法规的尊严。

(三)保障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落实,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服务。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粮食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粮食已不仅仅是解决人类社会温饱问题的物品,更是巩固国家政权、维护社会稳定的战略资源。我国目前的粮食流通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的经济运行模式。国家通过行政手段对市场进行适度干预,保持了适当的粮食宏观调控能力。越是粮食市场放开,越需要加强宏观调控。这是保障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政策贯彻落实、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

查看全文

粮食依法监管工作思考

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已施行两年多,粮食依法监管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摸索了一些有效办法,逐步规范了粮食流通市场。但就整体而言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五不”,即:机构建设不健全,人员编制不落实,监管经费不保障,监管工具不具备,监管程序不规范。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上级重视,下级不重视;粮食系统内重视,社会上不重视;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重视,粮食企业不重视,导致了粮食依法监管工作难以开展,甚至缺位。因此,笔者就如何加强粮食依法监管工作谈几点建议:一、正确处理知与行的关系,要在行上下功夫。所谓知就是认识,行就是工作落实。目前,对依法监管粮食的认识已基本形成共识,问题的关键是抓工作落实。从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许多单位在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时精力投入不多,工作力度不大,措施不得力,造成了粮食依法监管工作在社会上不被完全认可的被动局面。如何解决工作落实问题,笔者认为,必须做到“三到位”,即:工作责任心到位,工作措施到位,工作精力到位。要把粮食工作当成事业来干,要象抓粮食企业经济效益那样想办法抓好监督检查工作,要象抓粮改那样舍得花力气抓好监督检查工作,尤其是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要把监督检查工作当作“一把手工程”来抓。当作执政兴粮的第一要务来抓,工作上要有韧劲、磨劲,舍得花精力解决粮食监督检查工作中的大事,如机构建设、人员和经费落实等,只有这样粮食依法监管工作才能上台阶,才能向纵深发展,才能全面推进。二、正确处理政企关系,要在履行职能上下功夫。通过调查,有三种现象值得深思:一是产权制度改革后,新组建的粮食购销企业因国有资产所占的比例较大,绝大多数市县粮食局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没有真正分开,许多局领导兼任企业法人,在开展粮食督查时,有意、无意之间就把国有粮食企业当成自己的,不同程度的存在一种袒护心理;二是有些县区在开展监督检查时,把目光往往只盯在个体或民营粮食购销企业,存在着查外不查内现象;三是粮食市场放开后,社会上其它成分的粮食企业创办人大多数是原粮食系统的职工,在熟人熟事面前,监督检查工作也只能走走过场,难以拉开情面较真。造成这三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政企不分和职能缺位,其影响很大,一方面容易给社会上造成错觉,认为粮食监督检查工作可有可无,不被重视;另一方面有损粮食执法队伍形象。粮食依法监管是我们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也是发挥社会职能的主要抓手。可以这样说,监督检查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们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存与亡的大事。因此,我们在处理国有粮食企业关系上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特别是在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时,要从履行职能的高度来把握,要本着“看好自己门,管好自己人”的原则,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先量内再量外,先量国有企业,再量其它企业。对系统内发生的违法经营行为,要按内外一致的原则,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依法追究经营单位和当事人的法律责任,严重的还要追究主管部门的行政责任。三、正确处理经常性检查与专项督查的关系,要在经常性上下功夫。粮食具有流通量大,经营主体多,涉及面广的特点,这就决定了监督检查工作难度大,责任重。近两年来,开展粮食监督检查工作侧重于专项督查多,侧重于抽查多,侧重于查案多,工作上处于被动、应付的现象。原因就是此项工作没有形成制度化和经常化。通过调查,粮食市场放开后,经营主体虽然很多,但分类来讲主要是三种类型。一是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是粮食购销主渠道,储存能力强,收购量大且收购时间长;二是粮食加工企业,绝大多数规模较小,一般情况下是边购边加边销;三是粮食经纪人,多是没有储存能力,无固定场所,流动收购,随收随卖,这就给监管工作增加了难度。由此可见,依法治粮工作要想有效地开展,必须在经常性和制度化上下功夫。一要对辖区内粮食经营户进行摸排、登记、建档,实行信用等级考评制度,进行分级监管;二要进行巡查。在粮食集中收购期间,县区粮食局要组织执法人员面对辖区内粮食流动市场进行全方位的巡视,主动出击,对无照或违规经营者要给予坚决查处,特别是近两年执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粮食监督检查工作更要延伸到每个收购点,延伸到农村,这样既确保了政策的落实,也更体现了监督检查工作的到位。三要坚持监督检查与开展各项业务工作相结合。依法治粮是综合性工作,需要多方努力,在实践中我们感到:粮食监管工作必须与业务相结合,业务工作开展到那里,监管工作就跟到那里,这就有利于构建监管工作平台,不留死角,不挂空档,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四、正确处理监督检查与整体工作的关系,要在协调配合上下功夫。粮食市场化改革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颁布以后,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既要肩负粮食产业经济发展、行业服务的职能,又要承担粮食市场监管的重任。面对这一全新的任务,由于思想认识的不同、执法体系建设的不平衡、现行机关体制的不合理,各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在重视程度、工作力度和执法水平上存在着明显差异,特别是粮食执法工作对外涉及多个部门,对内涉及各个业务环节,如果不妥善协调好各方关系,势必会出现重管理轻执法、错位缺位、推诿扯皮现象。因此,做好粮食行政执法工作,还必须正确处理好监督检查与各方的关系,在协调配合上下功夫,努力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一是正确处理监督检查与行业内部管理之间的关系。监督检查是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管理相对人进行检查处罚,打击违法行为,规范粮食市场秩序。而行业管理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研究和制定行业发展规划,贯彻落实政策,开展行业指导、服务和监督。两者在具体工作中,既相互促进,又各有所侧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坚持监督检查与行业内部管理相结合,加强配合与协作,有利于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提高整体效能。二是正确处理监督检查机构和内设的法制机构之间的关系。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内设的法制机构是专司法制工作的机构,主要承担法制宣传、调研立法、复议听证、案件审核等法制工作;监督检查机构是受粮食行政主管机关委托而组建的专门从事粮食执法检查、督查的机构,主要承担法律、法规授予的执法职能、执法宣传、执法检查、实施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处罚等。这两个内设机构应各守其责,依法行政,相互协作,加强监督。三是正确处理粮食监督检查与其它部门之间的关系。粮食执法涉及面广、难度大,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和部门职责的分工,在违法行为处理上又有局限性和限制性。因此,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法定的职责范围正确行使职权,既不能“错位”,也不能“越位”。要主动协调好与工商、质监、卫生、价格等部门的关系,在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上要学习借鉴其他执法部门的经验,积极争取有关执法部门的支持,适时开展联合执法,有效地维护粮食市场秩序。

查看全文

依法监管力度规范论文

一、对当事人的交易缔约行为实施监管的法律依据

建设工程合同是承包人进行工程建设,发包人支付价款的合同。它包括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合同。建设工程合同本身有其时间、空间的运行规律,构成时间、空间的程序和内容,都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

施工合同是发包人与施工承包人通过法定的交易程序所选定,经双方协商一致而设定的经济法律关系。施工合同由缔约形成到合同的全部履行过程,包括:工程施工招投标、合同签订和履行。由此可见,施工合同管理包括缔约交易(招标投标)阶段管理和履约阶段管理。

按市场经济原则和我国合同法规定精神,当事人依法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的行为,是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行为,是当事人自我决策、管理、实施,以实现合同目的经济活动。但是,根据我国现行管理体制,投资体制改革现状及建筑工程基础设施工程的特点,政府对工程承发包交易活动及合同履行活动依法实行监督。

这是因为: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阶段,首先,政府管理体系改革正在逐步深化,强调政企分开,政府行政管理部门与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招标等单位及机构都已基本脱钩,然而,不能否认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改革政企不分所造成的旧习惯、旧观念的影响还依然存在,以权代法、以情代法的思想观念远未消除;其二,政府投资体制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项目法人制度尚未完全实行,因此,凡全部使用国有资金或者国有资金占控股或在主导地位投资建设的项目,政府对这些项目投入资金的有效使用、防止国有资金流失、充分的发挥投资效益等问题依法实施监管显得十分必要。

再从建设项目本身特点看,建筑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作为一种特殊产品,一般具有投资规模巨大,建设周期长,参与方多,涉及面广的特点,而且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社会公共利益和公众安全,所以,政府对这些项目的施工承发包合同依法实施监管,以利强化当事人的法制观念,使其在合同活动中能全面认真地贯彻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和法律的强制性规定。

查看全文

银监分局依法监管工作要点

2013年,银监分局依法监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依法监管意识和能力,规范监管权力运用、保证监管法规严格执行,全面推进依法监管,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一、成立依法监管领导小组。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办公室、各监管科室、统计信息科、人事科和监察科主要负责人为小组成员,负责分局依法监管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日常工作由分局办公室承担。

二、建立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将监管法律制度的学习列入分局党委中心组学习内容,领导班子集中学习监管法规制度不得少于两次。

三、建立干部职工法规培训制度。将监管法规制度的学习列入干部职工全年学习规划,并严格加以落实,全年监管干部集中学法活动不少于6次。

四、加强法制队伍建设。分局在办公室设立专职法律工作岗位,选调法律专业人员到该岗位专门从事法律工作。

五、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严格按照银监会的有关规定,在市场准入、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工作中做到按法定程序执法。加强非现场监管、现场检查等工作的协调及监管信息共享,避免出现重复报送监管资料和重复进行现场检查的现象。

查看全文

燃气行业安全生产依法监管探讨

摘要:随着工业迅速发展,社会越发关注能源问题,燃气作为清洁能源越发重要,但其燃易爆特性,极易产生火灾、爆炸和中毒事故,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厦门市燃气行业主管部门因地制地宜制定政策,对燃气安全生产使用全过程依法监管,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确保民生工程安全。本文从政府监管角度探讨厦门市燃气行业安全生产依法监管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燃气;行业主管;安全生产依法监管;问题及对策

随着社会对能源结构和环境的重视,燃气因价低清洁成为生产生活的重要能源组成,但其易燃易爆的特性,极易产生燃烧爆炸事故,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从而形成发展与安全的矛盾。近年来,全国燃气事故层出不穷,造成较大社会影响,而从厦门市燃气安全行业监管角度看,安全形势也十分严峻。依法监管,就是推动燃气行业安全监管的深入变革,确保监管与发展相适应,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本文主要从监管角度出发,探讨厦门市燃气行业安全监管问题,介绍了该市在瓶装燃气市场安全依法监管的调整,分析其在燃气行业依法监督、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的实践做法。

1燃气行业生产现状

厦门市燃气行业由7家瓶装液化气企业、一家管道天然气企业和四家车加气站企业负责日常运营,拥有各类用户数近200万。其中,瓶装液化石油气使用分布广泛,特别在居住环境恶劣的城乡结合部,新居民安全意识低,“黑气”现象猖獗,瓶装液化气安全难以用传统模式开展监管;管道天然气投入时间长,安全性往往受到工程质量、腐蚀老化、焊缝开裂、人为破坏以及自然灾害等风险因素的影响,占压及野蛮施工造成的错挖、挖破泄露现象频发;汽车加气站安检不到位和在工艺区使用电子通信设备等隐患频现。

2燃气行业安全监管问题

查看全文

食品药品监管依法行政意见

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全面推进食品药品监管系统依法行政,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结合本系统工作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食品药品监管系统依法行政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树立科学监管理念,把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作为中心任务,忠实履行职责,切实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保障公众安全与健康,促进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构建和谐社会。

2.总体目标。全面推进依法行政,通过十年左右的不懈努力,实现建设法治政府部门的目标:

一一深化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履行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职能基本到位。

——科学民主的行政决策机制完备,决策质量明显提高。

查看全文

独家原创:食药品监管局依法行政先进材料

xxx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政府法制办、司法局、法院等职能部门单位的帮助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刚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的有关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树立科学监管理念,把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作为中心任务,忠实履行职责,切实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保障公众安全与健康,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执政为民,忠实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加强本辖区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制度建设,严格行政执法,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提高行政管理效能,降低管理成本,创新管理方式,增强管理透明度,不断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按照《纲要》要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建立了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促进了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一、加强法制培训,打造高素质行政执法队伍

xxx局及所辖各部门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充分认识全员学法用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真正把依法行政作为机关运作的基本准则。局领导带头学法,增强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意识,自觉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增强新形势下做好依法行政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努力当好政府在相关行政管理方面的参谋、助手和顾问,在推进本地区依法行政中充分发挥统筹规划、综合协调、督促指导、政策研究和情况交流等作用。xxx局各部门的负责人作为本部门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能做到加强对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领导,逐级抓落实。通过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普法,全体人员参与,学习和掌握宪法、法律和法规的规定,不断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养,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把依法行政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各个环节,努力打造出一支政治强、作风硬、业务精的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高素质行政执法队伍。

xxx局建立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学法培训制度,每年制订学法与执法技能的培训计划,并按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做到学法的计划、内容、时间、人员、效果“五落实”。今年,所有公务人员都参加了《xxx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条例》、《有关药械监管涉及刑事责任和不作为的法律法规知识》2次法律知识培训,都参加了“五+X”公务员知识与技能培训且全部通过相应的考试。今年十二月,xxx局全体人员自学了《干部法律知识读本》和《法律知识和竞赛习题集》,参加了市司法局举行的“五五普法”知识考试,并组织全体人员参加了市普法办举行的“五五普法”知识答题竞赛,得到司法局的表扬,获优秀组织奖。通过采取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以自学为主的方式,机关全体人员很好地学习了通用法律知识以及与本职工作有关的专门法律知识、专业技能,从回访评议我局行政执法的满意度的回访结果看,证实这些学法与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xxx局对拟任职的部门领导职务的干部,在任职前进行相关法律知识测试,考察其掌握相关法律知识以及依法行政情况,必要时进行针对性培训。xxx年初,按上述程序对xxx位提拔为县局副局长的干部及xxx位提拔为县局局长助理的干部都进行了相应的测试与岗前培训。对新招录的公务员也进行任职前的行政执法、政府法制等专门的法律知识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发放执法证,确保所有执法人员知法懂法,用法守法。同时,xxx局严格禁止无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履行行政执法职责,无聘用履行行政执法职责的合同工、临时工。通过学法及相应的普法培训,使依法界定的执法职责被尽心尽力地履行,科学设定的执法岗位被有效充实,规范的执法程序被认真执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被很好地贯彻执行。通过严格执行有关制度,我局的行政执法工作达到了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依法行政的要求。

二、严格遵守法定权限,健全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制度

查看全文

粮食依法监管工作调研报告

《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已施行两年多,粮食依法监管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摸索了一些有效办法,逐步规范了粮食流通市场。但就整体而言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五不”,即:机构建设不健全,人员编制不落实,监管经费不保障,监管工具不具备,监管程序不规范。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上级重视,下级不重视;粮食系统内重视,社会上不重视;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重视,粮食企业不重视,导致了粮食依法监管工作难以开展,甚至缺位。因此,笔者就如何加强粮食依法监管工作谈几点建议:

一、正确处理知与行的关系,要在行上下功夫。所谓知就是认识,行就是工作落实。目前,对依法监管粮食的认识已基本形成共识,问题的关键是抓工作落实。从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许多单位在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时精力投入不多,工作力度不大,措施不得力,造成了粮食依法监管工作在社会上不被完全认可的被动局面。如何解决工作落实问题,笔者认为,必须做到“三到位”,即:工作责任心到位,工作措施到位,工作精力到位。要把粮食工作当成事业来干,要象抓粮食企业经济效益那样想办法抓好监督检查工作,要象抓粮改那样舍得花力气抓好监督检查工作,尤其是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要把监督检查工作当作“一把手工程”来抓。当作执政兴粮的第一要务来抓,工作上要有韧劲、磨劲,舍得花精力解决粮食监督检查工作中的大事,如机构建设、人员和经费落实等,只有这样粮食依法监管工作才能上台阶,才能向纵深发展,才能全面推进。

二、正确处理政企关系,要在履行职能上下功夫。通过调查,有三种现象值得深思:一是产权制度改革后,新组建的粮食购销企业因国有资产所占的比例较大,绝大多数市县粮食局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没有真正分开,许多局领导兼任企业法人,在开展粮食督查时,有意、无意之间就把国有粮食企业当成自己的,不同程度的存在一种袒护心理;二是有些县区在开展监督检查时,把目光往往只盯在个体或民营粮食购销企业,存在着查外不查内现象;三是粮食市场放开后,社会上其它成分的粮食企业创办人大多数是原粮食系统的职工,在熟人熟事面前,监督检查工作也只能走走过场,难以拉开情面较真。造成这三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政企不分和职能缺位,其影响很大,一方面容易给社会上造成错觉,认为粮食监督检查工作可有可无,不被重视;另一方面有损粮食执法队伍形象。粮食依法监管是我们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也是发挥社会职能的主要抓手。可以这样说,监督检查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们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存与亡的大事。因此,我们在处理国有粮食企业关系上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特别是在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时,要从履行职能的高度来把握,要本着“看好自己门,管好自己人”的原则,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先量内再量外,先量国有企业,再量其它企业。对系统内发生的违法经营行为,要按内外一致的原则,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依法追究经营单位和当事人的法律责任,严重的还要追究主管部门的行政责任。

三、正确处理经常性检查与专项督查的关系,要在经常性上下功夫。粮食具有流通量大,经营主体多,涉及面广的特点,这就决定了监督检查工作难度大,责任重。近两年来,开展粮食监督检查工作侧重于专项督查多,侧重于抽查多,侧重于查案多,工作上处于被动、应付的现象。原因就是此项工作没有形成制度化和经常化。通过调查,粮食市场放开后,经营主体虽然很多,但分类来讲主要是三种类型。一是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是粮食购销主渠道,储存能力强,收购量大且收购时间长;二是粮食加工企业,绝大多数规模较小,一般情况下是边购边加边销;三是粮食经纪人,多是没有储存能力,无固定场所,流动收购,随收随卖,这就给监管工作增加了难度。由此可见,依法治粮工作要想有效地开展,必须在经常性和制度化上下功夫。一要对辖区内粮食经营户进行摸排、登记、建档,实行信用等级考评制度,进行分级监管;二要进行巡查。在粮食集中收购期间,县区粮食局要组织执法人员面对辖区内粮食流动市场进行全方位的巡视,主动出击,对无照或违规经营者要给予坚决查处,特别是近两年执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粮食监督检查工作更要延伸到每个收购点,延伸到农村,这样既确保了政策的落实,也更体现了监督检查工作的到位。三要坚持监督检查与开展各项业务工作相结合。依法治粮是综合性工作,需要多方努力,在实践中我们感到:粮食监管工作必须与业务相结合,业务工作开展到那里,监管工作就跟到那里,这就有利于构建监管工作平台,不留死角,不挂空档,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四、正确处理监督检查与整体工作的关系,要在协调配合上下功夫。粮食市场化改革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颁布以后,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既要肩负粮食产业经济发展、行业服务的职能,又要承担粮食市场监管的重任。面对这一全新的任务,由于思想认识的不同、执法体系建设的不平衡、现行机关体制的不合理,各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在重视程度、工作力度和执法水平上存在着明显差异,特别是粮食执法工作对外涉及多个部门,对内涉及各个业务环节,如果不妥善协调好各方关系,势必会出现重管理轻执法、错位缺位、推诿扯皮现象。因此,做好粮食行政执法工作,还必须正确处理好监督检查与各方的关系,在协调配合上下功夫,努力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一是正确处理监督检查与行业内部管理之间的关系。监督检查是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管理相对人进行检查处罚,打击违法行为,规范粮食市场秩序。而行业管理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研究和制定行业发展规划,贯彻落实政策,开展行业指导、服务和监督。两者在具体工作中,既相互促进,又各有所侧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坚持监督检查与行业内部管理相结合,加强配合与协作,有利于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提高整体效能。二是正确处理监督检查机构和内设的法制机构之间的关系。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内设的法制机构是专司法制工作的机构,主要承担法制宣传、调研立法、复议听证、案件审核等法制工作;监督检查机构是受粮食行政主管机关委托而组建的专门从事粮食执法检查、督查的机构,主要承担法律、法规授予的执法职能、执法宣传、执法检查、实施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处罚等。这两个内设机构应各守其责,依法行政,相互协作,加强监督。三是正确处理粮食监督检查与其它部门之间的关系。粮食执法涉及面广、难度大,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和部门职责的分工,在违法行为处理上又有局限性和限制性。因此,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法定的职责范围正确行使职权,既不能“错位”,也不能“越位”。要主动协调好与工商、质监、卫生、价格等部门的关系,在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上要学习借鉴其他执法部门的经验,积极争取有关执法部门的支持,适时开展联合执法,有效地维护粮食市场秩序。

查看全文

依法加强合同监管 促进农村和谐稳定

白花镇地处惠东县西南部,面积203平方公里,下辖26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全镇人口9万人。在推行依法治镇中,镇委镇政府不断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指导和帮助村组建章立制,促进以制治村,为辖区内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努力营造良好的法治社会环境,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近几年来,针对当前农村稳定工作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我们积极探索,从源头抓起,通过加强农村经济合同监管,有效避免了许多矛盾纠纷的发生,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年以来,全镇各村无发生越级和违法上访案件,无重大社会治安案件,因合同引发矛盾纠纷逐年大幅度下降。

一、深入调研,探索对策

*年至*年,我镇共接到农村信访案件368宗,其中山林合同纠纷153宗,土地承包合同140宗,其它75宗。通过对几年来涉及农村的信访、治安案件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发现许多农村信访或民事纠纷案件都涉及到合同纠纷,而合同纠纷大部分是因部分干部群众法制观念淡薄、合同意识不强造成。如*年,联进村永青村民小组将30亩水田和5口鱼塘发包给该村村民蔡某,承包期为3年。一年后,蔡某又将承包到的全部水田和鱼塘转包给丘某,转包期也定为3年。*年9月,永青村民小组依据发包合同的条款,要收回蔡某承包的土地和鱼塘,结果发现蔡某已擅自将土地和鱼塘转包给丘某,并延长一年租期,从而引发蔡某、丘某和永青村民小组的争议,矛盾激化后,上访到镇。几年来,类似的事例层出不穷。针对这一情况,*年3月,我镇专门组建6个工作组,分赴26个村144个村民小组开展大排查,对全镇农村矛盾纠纷案件逐一造册登记。排查后,组织力量进行累计、分析、归类,通过整理和统计,发现全镇近400宗矛盾纠纷案件中,有293宗与山林土地承包合同有关,占整个农村信访、治安案件的七成多。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民法律知识浅薄、合同意识不强,农村合同管理没有专门的机构,合同纠纷激化后,有关部门互相推诿,合同方往往就上访到镇委、政府寻求处理,或采取过激行为,因而给社会稳定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基于此,镇委、镇政府决定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农村合同的监管力度,把农村合同监管工作作为为民办实事好事、维护社会稳定的政治任务来抓。*年6月,镇委下发了《关于在全镇开展农村合同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成立了由农业办公室主任担任组长,镇农村会计站、国土、规划、建设、司法、镇纪委等部门抽调骨干力量为成员的农村合同监管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农办。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村级各类合同的监督和管理,审阅合同的合法性、可行性和真实性,对合同的完整性、严密性、可操作性进行把关,对合同纠纷的咨询进行解答,协助村组干部调解合同纠纷,对合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等工作。

二、加强监管,突出“三抓”

一是抓宣传,提高合同意识。实行合同监管重在群众参与,重在统一思想认识。为争取广大农民群众的理解、参与和支持,镇会计站、国土、规划、建设、司法、镇纪委等合同监管中心成员单位统一行动,通过广播、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深入各村宣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合同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农村政策,大张旗鼓地宣传合同监管的重要意义,营造舆论氛围,提高广大群众的认识,转变群众的观念,为顺利开展合同监管工作铺平了道路。

二是抓服务,规范合同行为。合同内容规范、签定程序合法才能成为有效合同,否则就会成为产生矛盾纠纷的根源。我们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进行程序审查,查是否按《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居)民小组议事规则》办事。如今年6月,农村合同监管领导小组对坦塘村的村道改造工程合同进行审查时,就发现其不符合合同订立程序,没有按村民小组议事规则办事,镇委、镇政府马上作出决定,要求坦塘村委会限期改正,避免了群访事件发生。二是进行合同内容审查,查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如近期我们对太阳村非法征地进行排查,发现一些村民和村民小组长私自与某房地产公司签订征地合同。在审查合同时,发现其内容完全违反《土地管理法》,于是及时采取措施制止了这宗非法买卖土地行为。三是经济行为审查,查是否符合全镇发展长远规划。近来,周边一些地区相继取缔了一大批养猪场,我镇成为养猪专业户的转移地之一,其中,联丰、田屋、谟岭等村与几家专业户拟订了养猪合同。后经镇农村合同监管领导小组审查,发现其不符合全镇发展规划,因而及时责令其终止了合同,堵住污染源的入侵,切实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查看全文

质监局加强依法监管发展计划

质量技术监督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行政监管和技术保障工作。《*县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十一五”规划)以“省、市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为依据,结合*县人民政府提出的“十一五”规划的发展思路,总结“十五”期间取得的成绩和自身发展规律,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新形势,提出今后五年*县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建设项目,并制定了保障规划实施的主要措施。

一、“十五”期间质量技监事业发展回顾

(一)全县质监工作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十五”期间,在省、市质监局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质监工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思想观念切实转变;服务经济踏实有效;社会地位明显提高;技术实力显著提升;基础建设全面加强。质监工作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1.加强质量宏观指导,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在提高全县经济增长质量中积极发挥推进作用。

“十五”期间,全县质量工作大力推进名牌战略,开展“质量兴县”活动。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工业强县、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要求,始终把发挥职能作用,服务经济建设作为工作的着眼点、生命线,转变观念,主动介入,努力扩大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在推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帮助重点企业推行科学质量管理方法,引导企业走质量效益型道路。五年中,全县累计有320家企业通过并已取得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有20家企业通过并已取得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全县主要工业产品质量保持稳定,经济增长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产品合格率保持在80%以上,质量指数保持在93以上,产品合格率和质量指数五年来稳中有升。积极鼓励、支持、培育、辅导企业开展名牌产品创建活动,帮助企业申报各级名牌产品。五年来,全县累计创建浙江名牌产品6个、嘉兴名牌产品37个(其中农产品7个)。名牌战略的实施,为提升我县企业竞争力和加快支柱产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