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7 12:11:3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依法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实施依法治企 促进依法治镇
沙田镇位于惠阳区东南部,毗邻港澳,距离香港65公里,南临惠州深水港和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13公里,北距惠州机场及惠州城区38公里,地理位置优越。现有集体、民营、三资企业138家,企业职工近3万人。这些企业在促进我镇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社会稳定带来了诸多问题。由于劳资双方法制意识不强,一些企业与职工之间不签订劳动合同,职工未经培训直接上岗,签订的经济合同不规范等,结果导致辞退职工时发生矛盾,劳资经济纠纷、企业职工在社会上违法现象不断增多,影响了社会稳定。如何引导企业职工遵纪守法,正确处理好劳资双方矛盾,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的发展,为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良好服务,是摆在镇委、镇政府面前的一件大事。镇委、镇政府充分认识到,实行依法治企,促进企业经营者依法经营,加强企业员工的法制教育是实现依法治镇、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为此,我镇从大力解决企业发展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入手,通过开展依法治企,推行厂务公开,以抓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为载体,使广大职工学法、守法、用法的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提高,企业依法管理工作有了长足发展,依法治企、依法维权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地促进了我镇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一、加强对外来企业职工的法制宣传教育,增强企业职工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是推动依法治镇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我们在抓好对领导干部和村、居民的法制宣传教育的同时,着重加强对企业员工的普法宣传教育,广泛宣传《宪法》、《企业法》、《合同法》、《劳动法》、《工会法》等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及职工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一是定期对各企业负责人进行合法经营、安全生产等内容的法制教育。二是由党委政府以“法律进企业”、“送法下乡”等形式到各工业园区或大型工厂开展普法活动,为外来工、企业员工派发有关宣传资料,提供法律、就业等咨询服务。三是按照“谁招聘,谁负责”的原则,指导监督各企业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并使之经常化,制度化。通过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有效地提高了企业依法生产、依法经营的能力和自觉性,增强了企业职工的法制观念和依法维权的意识。企业违法违规、侵犯职工权益的现象明显减少,企业职工也能够懂得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年9月,刚落户我镇不久的惠州新流工业有限公司为赶时间完成产品订单,在没有征求职工意见的情况下,单方面延长职工劳动时间。职工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就到公司工会反映情况。镇府和工会得知情况后,一方面指出企业行为与《劳动法》相违背,另一方面积极做好职工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并表示一定会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最后在镇府和工会的引导下,企业和职工依照《合同法》的相关规定达成了协议。从而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舒缓了企业的生产压力,实现了政府、企业与职工之间的“三赢”。
二、大力推行厂务公开,推进企业民主管理
厂务公开是实现企业民主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推进依法治企的有效途径。为在全镇尽快铺开厂务公开工作,我镇采取树立典型,以点带面的方法,选择了职工较多、人际关系较为复杂的慧联织造厂作为试点,指导协助该厂建立和推行厂务公开制度。该厂首先是成立了厂务公开领导小组,明确推行厂务公开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其次是采用设置宣传栏、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书面材料通报等形式把厂务公开内容向广大职工公开。公开的内容包括企业的规章制度、奖惩条例、职工福利、医疗、工伤、生育、社会保险、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措施等。第三是采取设立投诉电话和意见箱等方式及时听取职工意见和建议,企业管理层对职工的疑问及时作出解释,对职工反映较强烈、大多数职工不赞成的决定事项予以纠正,维护了职工的民主权利。实行厂务公开以来,该厂职工的法制意识得到了有效提高,违法违纪现象大大减少,各类矛盾纠纷也依法得到妥善解决。在试点取得成功之后,我们及时进行总结,一方面召开现场会在全镇规模大的企业进行推广,向这些企业宣传慧联厂的经验及成效,使他们认识实行厂务公开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将成功经验和做法形成文字材料印发到企业,作为企业实行厂务公开和依法治企的参考依据。同时,我们还派专人对这些企业进行指导和督促,确保厂务公开在规模大的企业顺利铺开。全镇应实行厂务公开的企业75家,目前已公开75家,公开率达100%。实行厂务公开,有效地扩大了我镇各企业职工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而且在有关切身利益的问题上获得了发言权,使自身的合法权益得到更好的维护,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减少了劳资纠纷,促进了企业劳资关系的和谐稳定,提高了企业的依法管理水平,促进了企业的生产发展。
三、发挥企业党支部、工会和调解委员会的作用,依法依规调处矛盾纠纷
依法治国与依法行政研究论文
摘要
一依法治国的概念…………………………………………………………………
二依法治国的重点和难点在于依法行政…………………………………………
三要实行依法行政,首先必须树立的观念………………………………………
四依法行政目前所制定的措施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1.健全对行政规章的审查制度………………………………………………………
依法治校的讲词
依法治校怎么治?跟法律一样,最后。校规也不能只有实体性的规定,还应当有合理和可操作的程序性规定,代表学校执行这些校规的机构必须按规定程序执行校规。如果没有程序性规定,则必须符合正当程序原则。正当程序的有些内容已经由法律或法院的判决予以明确,例如对某一个或某几个人不利的决定应当在作出决定前听取当事人的申辩、应当给申辩者以必要的准备时间、应当在作出决定后及时送达。起码,正当程序原则要求执法者在无具体程序规定时凭良心操作,不得滥用权力。
而是全体教职员工依据法律和校规自己约束自己。如果校规的制定没有师生员工的广泛参与,依法治校不是一部分人“治”另一部分人。如果校规的内容得不到广大师生员工的认同和自觉遵守,就不可能真正实现依法治校。
一方面大讲依法治校,某高校有一位法学教授当了院长。另一方面又大讲恶法亦法。明确要求教师和学生遵守学校有关机关制定的全部规章,而不管这些规章是人事处制定的还是房管科制定的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至于有关机关是否对所有的人一律平等地执行这些规章,那他管不了也不愿管的显然,看来,校规不过是学校有关机关整治师生的工具。这样的依法治校,只能让师生们更加寒心,只能搞坏依法治校的名声。
否则就不是法律。商鞅变法的时候曾贴出告示:谁把一根木头从都城的甲处搬到乙处,任何法律都具有预先公布、同样情况同样处理和强制实施的技术特征。就可以从政府领得若干黄金。一般人都不相信,但有一个人按告示去做了商鞅果然给了告示上所说的黄金。可见法的强制性决不仅仅意味着政府执法时不许百姓反抗,而且意味着政府及其官员必须守法和执法。如果高兴就执法不高兴就不执法,法律就没有权威,人民就不会守法,法律从而也就达不到目的国家的法律是这样,校规也是这样。从这个角度看,这位院长治下的某些“校规”不配称之为校规的例如学校房管科制定的集体宿舍分配方案规定:博士一人一间,硕士二人一间,本科及本科以下学历者三人一间。而实际所做的博士即使是刚毕业的都分给两居室,本科及本科以下者都分给二人一间,理由是学校规定的集体宿舍分配标准是下限;而硕士即使教了七、八年书也还是两人一间,这时学校规定的集体宿舍分配方案又成了上限。想,除非在这个学校里硕士被明确规定为贱民或私生子,否则即使根据恶法亦法的原则,这样的校规也不配叫做校规。恶法可以在法律的内容上不平等,但在实施上仍然必须是平等的否则只能是人治。
首先当然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但是依法治校并不是要在学校里实行商鞅式的严刑峻法统治,现在讲依法治校。而是要适应依法治国的需要,建设民主法治的学校。如果这样来理解依法治校,那么下面几个问题就是不能回避的。
依谁的法治校?学校不能超然于国家法律之外,首先。必须执行国家的法律,校规只能规定国家法律没有规定或规定不详的问题。那么这些校规应当由什么人或什么机关来制定呢?根据民主原则,认为只能由民主选举的教职工代表大会来制定。学校各行政部门只能享有提案权,而不能享有规章制定权。涉及学生利益的校规,还必须让学生代表列席并充分听取他意见。并不主张赋予学生代表以表决权,除了学生年轻幼稚外,更重要的学生在学校里是过客,容易产生短期行为。只有这样制定的校规,才能具有最大的合理性和权威性,才能得到广大师生员工的自觉遵守。校规只有这样制定,广大师生员工才能感觉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才不至成为被动服从而又心怀不满的无所作为的被治者。需要特别指出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的代表在目前的情况下不能按人口比例从各部门产生,而应当按国家关于后勤社会化和精简行政机构的要求,根据国家规定的教学人员和非教学人员比例(这一比例必须保证专职教师在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分别从教师和非教师中产生。教职工代表大会除了规章制定权外,还必须拥有学校自筹资金的预算决定权和决算通过权。法律的权威必须由立法机关控制钱袋来保障,校规的权威也必须由教职工代表大会控制钱袋来维护。这样一来,学校行政部门的权力将受到极大的限制,但是同样可以从依法治校中获益,将不再有“听哪个领导的这样的烦恼。
“依法治×”泛滥现象析
【内容提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基本方略的确立,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和宪政建设进入到了一个治国理政的新阶段。但依法治国提出之后,“依法治×”几成泛滥之态,依法治省、依法治市、依法治县、依法治乡等是可以讲的通的,不过,依法治水、依法治电、依法治地等就有些荒唐可笑了。归根究底我认为之所以出现这些近乎荒唐可笑的口号是因为我们一些人虽然口口声声要依法治国,但他们根本没懂依法治国的本义或说法治的本义精神,而责任问题就是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只要你是在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它就可能出现一些问题,就有责任的认定和承担问题,并不因为你“依法治×”而偏佑你,何况我们一些人实际中并未真正依法而治。由于能力的限制,我将仅通过对党的领导与党的执政、人民民主与人民当家作主、民主与代议制、治官与治民等方面,对十五大报告“依法治国”的定义做一点自己的理解并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以祈望能对正确理解依法治国的本义特别是转变一些错误的观念有所助益。
【关键词】党的领导与党的执政人民民主与人民当家作主民主与代议制治官与治民
变民风易,变士风难;
变士风易,变仕风难;
仕风变,天下治矣。
————(明)吕坤《呻吟语·治道》[1]
依法治校演讲致辞
依法治校演讲稿
依法治校不是一部分人“治”另一部分人,而是全体教职员工依据法律和校规自己约束自己。如果校规的制定没有师生员工的广泛参与,如果校规的内容得不到广大师生员工的认同和自觉遵守,就不可能真正实现依法治校。
某高校有一位法学教授当了院长,一方面大讲依法治校,另一方面又大讲恶法亦法。他明确要求教师和学生遵守学校有关机关制定的全部规章,而不管这些规章是人事处制定的还是房管科制定的,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至于有关机关是否对所有的人一律平等地执行这些规章,那他是管不了也不愿管的。显然,在他看来,校规不过是学校有关机关整治师生的工具。这样的依法治校,只能让师生们更加寒心,只能搞坏依法治校的名声。
任何法律都具有预先公布、同样情况同样处理和强制实施的技术特征,否则就不是法律。商鞅变法的时候曾贴出告示:谁把一根木头从都城的甲处搬到乙处,就可以从政府领得若干黄金。一般人都不相信,但有一个人按告示去做了,商鞅果然给了他告示上所说的黄金。可见法的强制性决不仅仅意味着政府执法时不许百姓反抗,而且意味着政府及其官员必须守法和执法。如果高兴就执法不高兴就不执法,法律就没有权威,人民就不会守法,法律从而也就达不到它的目的。国家的法律是这样,校规也是这样。从这个角度看,这位院长治下的某些“校规”是不配称之为校规的。例如学校房管科制定的集体宿舍分配方案规定:博士一人一间,硕士二人一间,本科及本科以下学历者三人一间。而实际所做的是:博士即使是刚毕业的都分给两居室,本科及本科以下者都分给二人一间,理由是学校规定的集体宿舍分配标准是下限;而硕士即使教了七、八年书也还是两人一间,这时学校规定的集体宿舍分配方案又成了上限。我想,除非在这个学校里硕士被明确规定为贱民或私生子,否则即使根据恶法亦法的原则,这样的校规也不配叫做校规。恶法可以在法律的内容上不平等,但在实施上仍然必须是平等的;否则只能是人治。
现在讲依法治校,首先当然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但是依法治校并不是要在学校里实行商鞅式的严刑峻法统治,而是要适应依法治国的需要,建设民主法治的学校。如果这样来理解依法治校,那么下面几个问题就是不能回避的。
首先,依谁的法治校?学校不能超然于国家法律之外,它必须执行国家的法律,校规只能规定国家法律没有规定或规定不详的问题。那么这些校规应当由什么人或什么机关来制定呢?根据民主原则,我认为只能由民主选举的教职工代表大会来制定。学校各行政部门只能享有提案权,而不能享有规章制定权。涉及学生利益的校规,还必须让学生代表列席并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我并不主张赋予学生代表以表决权,除了学生年轻幼稚外,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学校里是过客,容易产生短期行为。)只有这样制定的校规,才能具有最大的合理性和权威性,才能得到广大师生员工的自觉遵守。校规只有这样制定,广大师生员工才能感觉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才不至成为被动服从而又心怀不满的无所作为的被治者。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职工代表大会的代表在目前的情况下不能按人口比例从各部门产生,而应当按国家关于后勤社会化和精简行政机构的要求,根据国家规定的教学人员和非教学人员比例(这一比例必须保证专职教师在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分别从教师和非教师中产生。教职工代表大会除了规章制定权外,还必须拥有学校自筹资金的预算决定权和决算通过权。法律的权威必须由立法机关控制钱袋来保障,校规的权威也必须由教职工代表大会控制钱袋来维护。这样一来,学校行政部门的权力将受到极大的限制,但是他们同样可以从依法治校中获益,他们将不再有“听哪个领导的”这样的烦恼。
依法治国思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这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依法治国方略的特色,是我们推进依法治国所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
第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这是因为,人是划分为阶级的,阶级是由政党领导的。当前,我国人民是由不同的阶层组成的,而中国共产党既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没有党的领导,人民只能是一盘散沙,意志分散,民族缺乏凝聚力。因此,人民民主只能通过党的领导、党的示范,才能很好地运行。脱离、削弱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就会误入歧途。因此,我们只有牢牢坚持党的领导地位,才能使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有条不紊地进行。
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这是因为,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是新中国与旧中国、社会主义国家与一切剥削阶级国家的本质区别。抗日战争期间,黄炎培先生询问,将来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如何从中国历史上一治一乱的周期率中跳出来,回答说:“人民民主”。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除了人民的利益,绝无私利。因此,发扬人民民主是党的宗旨所决定的。政党、国家等将来是要消亡的,最终是人民通过民主管理公共事务,推进社会的自治与发展。所以推进人民民主与共产党人的共产主义奋斗目标是一致的。依法治国要建立在人民民主基础之一。社会主义的法律通过人民民主程序来制定,通过人民民主监督来实行,民主和法治向来不可分割。
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根本方略。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坚持依法执政,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因此,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运用法律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在国家政权方面,党支持人大依法履行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经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并对他们进行监督;支持政府依法行政,从制度上保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在社会方面,党努力扩大基层民主,让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
党对国家的领导是依法领导,目的在于保证国家在民主法治轨道上运行,就会在民主法治轨道上发展。这就是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
依法公正审计论文
“和谐”是一个综合概念,其核心是指百姓的满意程度。它既包含了稳定、协调,又包含了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平衡机制。和谐社会是一个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有机统一,是尊重人民诉求、执法廉洁公正、社会安定团结、人与自然融洽相处的社会。作为审计人员,通过自身的审计工作查找出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不和谐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与建议,促进政府部门及时消除不和谐因素,是我们刻不容缓的职责。因此,我们必须要依法公正审计,维护经济秩序,净化社会经济环境,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一、本着真实、合法、效益的原则,依法开展企业财务收支审计,为构建和谐企业服务。在以往的企业财务收支审计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企业截留收入、损益不实、信息失真、国有资产流失、账外存放资产等问题较为普遍,甚至还存在个别企业领导和不法分子侵吞国有资产的重大违法违纪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给企业经济效益造成严重影响,而且也引起了人民群众的不满,导致不和谐因素发生,以致投诉、上访不断。人心涣散,分配不均,工资低下,失业率上升等问题突出。作为审计人员,就是要及时查出企业效益下滑的原因,特别是企业领导人违法犯罪的事实,找出不和谐因素的症结,给群众一个满意的说法,构建企业领导与职工之间的和谐环境,使两者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促进企业效益提高。
二、从维护纳税人利益入手,深入开展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的审计监督,为构建投资领域和谐环境服务。投资项目特别是公共领域、环保领域、落后地区和高科技领域的项目,其投入资金全部为国家资金,是纳税人的血汗钱,不能有半点挥霍与浪费,其运行状况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但是,近几年出现的诸如沈阳市“慕马”大案等腐败案件,个别高官将纳税人的血汗钱据为己有,中饱私囊,与纳税人辛苦经营、依法纳税形成了强烈反差,不和谐因素突显。若要消除这些不和谐因素,就必须加大对政府投资的审计力度,督促政府部门完善决策机制,加快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全面实行政府采购制度,严格规范土地市场,大力推进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预防腐败现象发生,让纳税人的血汗钱掷地有声、投出有果、运营有效。
三、从老百姓基本生活保障入手,深入开展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金、医疗保险金、住房公积金等专项基金审计,为构建社会保障和谐服务。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制度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稳压器”,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构建和谐社会的强有力保障。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基金管理还比较薄弱,一些地方政府领导把失业保险基金作为政府可以随意动用的财力,个别失业保险主管部门和经办机构对基金未严格实行财政专户存储和收支两条线管理,有的甚至大量挪用基金,从而影响了基金的安全和及时发放,人为制造了不和谐因素。因此,审计人员就是要从加强基金管理的角度出发,严肃查处违纪违规问题,维护失业保险基金的安全和完整,促进失业保险制度有效运行,为构建社会保障的和谐环境服务。
四、以人为本,扎实开展环境保护审计,为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环境服务。在现实的生产与生活中,重视生产、轻视环保、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仍然存在,造成污染物排放量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许多城市空气污染严重,酸雨污染加重,土壤污染面积扩大,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出现了种种人与自然不和谐的因素。而依法开展环境保护审计,就是要查处相关问题,督促政府部门建立环境污染事件风险防范体系,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提高环境污染事件防范和处理能力,消除环保隐患,最大限度地保障公众健康,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深化环境保护审计,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所必须实施的一项具体工作。通过审计,还公众一个洁净的天空,一个绿色的大地,一条清澈的河流,让公众在人与自然和谐的条件下生产生活,建设美好家园。
五、加强教育资金审计,为构建和谐教育环境服务。近年来,教育系统乱收费,困难群体子女就学难,农村中小学生辍学和学校校舍破旧、教具简陋、教师陈欠工资欠发等不和谐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引起了人民群众的极大不满。大家都知道,教育公平,能够给政府创造巨额的财政收入,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对每一个公民而言,接受公平的教育,不仅是一种个人的追求,而且是政府为减少失业救济、贫困补助等财政性支出采取的战略措施。有了教育机会的均等,有了教育过程的公平,有了教育资源的共享,社会困难群体才有了与其他群体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的可能。而上述不和谐因素的存在,使得本应有的教育机会失去了,本应有的生产潜能、积极性和创造性丧失了。因此,审计中,我们必须下大气力查处教育领域中的违纪违规问题,特别是教育乱收费和个别人贪污腐败的问题,督促政府部门完善教育机制,健全制约机制,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教育环境。
依法办事
加强窗口建设推进依法办事
——“依法办事示范窗口单位”创建活动情况汇报
攸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2005年12月20日
今年来,我局紧紧围绕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工作主题,以创建“依法办事示范窗口单位”为目标,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努力夯实依法行政工作基础,逐步树立了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良好食品药品监督队伍形象。
一、抓领导,明职责,建立健全创建工作机制
司法局依法管理计划
为了深入贯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进一步推进我局依法行政进程,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综合协调地推进普法、行政执法以及各种类型的依法行政工作,努力使我县司法行政事业走上法治化轨道,依法保障和促进全系统事业建设和产业发展,“*”计划的顺利实施。
(二)工作目标:通过全面开展依法行政工作,把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结合起来,依法调处各种社会矛盾,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建立良好法律秩序,规范各项工作有序运转,确保国家宪法和法律在我县得到正确实施。行政执法人员自觉依法行政,全体司法行政人员法律素质不断提高,依法治理不断深化,局机关各个方面的工作在法制轨道上健康发展。
二、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
(一)认真实施“*”普法规划,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县司法局依法管理计划
为了深入贯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进一步推进我局依法行政进程,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综合协调地推进普法、行政执法以及各种类型的依法行政工作,努力使我县司法行政事业走上法治化轨道,依法保障和促进全系统事业建设和产业发展,“*”计划的顺利实施。
(二)工作目标:通过全面开展依法行政工作,把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结合起来,依法调处各种社会矛盾,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建立良好法律秩序,规范各项工作有序运转,确保国家宪法和法律在我县得到正确实施。行政执法人员自觉依法行政,全体司法行政人员法律素质不断提高,依法治理不断深化,局机关各个方面的工作在法制轨道上健康发展。
二、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
(一)认真实施“*”普法规划,提高全民法律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