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趋势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7 11:00:1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移动趋势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移动趋势

德育重心移动趋势

一、由重政治教育转向重道德教育的趋势

学校德育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等方面的教育,这些内容之间有区别又有联系,各项教育内容既不能完全割裂开来,又不能相互替代,它们统一于德育目标之中。在具体实施德育过程中,由于社会政治、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可能会出现侧重抓某一方面或强调某一方面的情况。这种阶段性的重点教育,其目的是通过调整,使各方面教育协调发展,这是完全正常的。但事实上,长期以来,我国学校德育受“左”倾思想影响较严重,在强调政治教育时始终没有掌握好“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引起了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许多重大变动,特别是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变化过程所反映出来的总体特点是,过去那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一化、政治化的德育意识已经被打破,人们的价值取向出现多样化,价值选择出现务实化。这表明,目前社会道德从总体上看是向新的境界和高度攀登,社会道德风气变化最深刻的是,人们的道德心理和行为特征由“假”向“真”,由“虚”向“实”,由封闭向开放,由单一向多元,由依赖顺从型向独立自主型,由“等、靠、要”的习惯思想向竞争意识不断增强方面发展,一种逐步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道德体系正在酝酿之中,这是一个很大的历史进步。当然,我们目前还没有走出社会转型期特有的“道德规范不定型”期。由于客观上社会的变化正处于进行之中,主观上人们的主体文化素质又有一定差距,所以目前人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出重新定位的动荡和多重化选择之间的混乱。在道德选择导向上出现了三种选择倾向,一是选择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道德文明:二是选择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明,主要是优良传统美德;三是既要弘扬本民族传统道德中的精华,又要吸收西方现代文明,从而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文明。在这三种选择当中,前两者显然具有较大片面性,只“向外看”和“向后看”必然脱离现实。只有第三种选择倾向,才有可能对道德建设做出符合于自己时代要求的探索和创造。

在未来的社会,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科学和技术必将进一步为社会提供物质利益和较高的生活水平,但同时也将伴随着发生诸如水污染、土质下降、森林遭受破坏、动植物种类急剧灭绝、资源枯竭和环境公害等。为此,人类必须以极大的努力去建设一个与21世纪相适应的道德规范。这个规范对人们的总体要求是学会关心,关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人类社会这些公共关系,需要建立一种相应的道德规范。虽然不可能一下子在整个人类建立一个明确的、统一的道德规范,但重视道德教育,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帮助年轻一代树立更高境界的理想、信念与责任感,帮助他们学会关心、学会共处、学会同情等一系列时代所需要的道德,是21世纪初德育发展的大趋势。

21世纪的德育必将在以下两方面进一步加强:一是道德人格教育。道德人格同道德规范相比,是更深层、更基础的道德意识。它是人们的道德主体意识,包括人们的追求高尚道德的内心动力、道德选择的权利感、责任感、独立进行道德选择的能力自信和人格尊严。我国传统道德教育的一个很大弱点就是“重规范、轻人格”,过多强调规范,而不大注意尊重人们的道德人格,不善于把规范同培养健全的道德人格以及正确进行道德选择的能力结合起来,这是一种简单的、浅层次的教育,目前人们正在逐步改变这种教育方式。21世纪的道德教育将出现尊重个人自立、尊重个性和选择的权利,在“重人格”的基础上带动道德规范教育的新局面。二是加强社会公德的规范化。传统德育中的一个很大弱点是“重个人道德、轻公德”,即对个人要求多,对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建设投入不够,把国家、社会的一切均寄托于个人的修养,对社会体制、优化环境、公共规则建设的责任感比较淡漠。如果我们现在仍然把腐败问题归结于某些个人的道德品质问题,而不从体制改革、民主、法制的健全上去着手解决这些问题,社会腐败现象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治理,良好的行业之风或职业道德就建立不起来。21世纪的德育必将是务实性的、基础性的,这是时代与社会的自然选择。

二、品德形成的动力启动将由政治动力转向经济动力的趋势

查看全文

德育重心移动趋势论文

提要:探讨21世纪德育变革问题,既要从现实出发,又要放眼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既要继承我国传统道德中的优秀遗产,又要考虑如何同世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先进性、科学性东西接轨,既要考虑社会经济基础变化对德育的巨大影响,又要遵循德育自身发展规律,才能适应21世纪时代的要求,创造新世纪学校德育的辉煌。

一、由重政治教育转向重道德教育的趋势

学校德育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等方面的教育,这些内容之间有区别又有联系,各项教育内容既不能完全割裂开来,又不能相互替代,它们统一于德育目标之中。在具体实施德育过程中,由于社会政治、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可能会出现侧重抓某一方面或强调某一方面的情况。这种阶段性的重点教育,其目的是通过调整,使各方面教育协调发展,这是完全正常的。但事实上,长期以来,我国学校德育受“左”倾思想影响较严重,在强调政治教育时始终没有掌握好“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引起了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许多重大变动,特别是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变化过程所反映出来的总体特点是,过去那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一化、政治化的德育意识已经被打破,人们的价值取向出现多样化,价值选择出现务实化。这表明,目前社会道德从总体上看是向新的境界和高度攀登,社会道德风气变化最深刻的是,人们的道德心理和行为特征由“假”向“真”,由“虚”向“实”,由封闭向开放,由单一向多元,由依赖顺从型向独立自主型,由“等、靠、要”的习惯思想向竞争意识不断增强方面发展,一种逐步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道德体系正在酝酿之中,这是一个很大的历史进步。当然,我们目前还没有走出社会转型期特有的“道德规范不定型”期。由于客观上社会的变化正处于进行之中,主观上人们的主体文化素质又有一定差距,所以目前人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出重新定位的动荡和多重化选择之间的混乱。在道德选择导向上出现了三种选择倾向,一是选择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道德文明:二是选择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明,主要是优良传统美德;三是既要弘扬本民族传统道德中的精华,又要吸收西方现代文明,从而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文明。在这三种选择当中,前两者显然具有较大片面性,只“向外看”和“向后看”必然脱离现实。只有第三种选择倾向,才有可能对道德建设做出符合于自己时代要求的探索和创造。

在未来的社会,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科学和技术必将进一步为社会提供物质利益和较高的生活水平,但同时也将伴随着发生诸如水污染、土质下降、森林遭受破坏、动植物种类急剧灭绝、资源枯竭和环境公害等。为此,人类必须以极大的努力去建设一个与21世纪相适应的道德规范。这个规范对人们的总体要求是学会关心,关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人类社会这些公共关系,需要建立一种相应的道德规范。虽然不可能一下子在整个人类建立一个明确的、统一的道德规范,但重视道德教育,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帮助年轻一代树立更高境界的理想、信念与责任感,帮助他们学会关心、学会共处、学会同情等一系列时代所需要的道德,是21世纪初德育发展的大趋势。

21世纪的德育必将在以下两方面进一步加强:一是道德人格教育。道德人格同道德规范相比,是更深层、更基础的道德意识。它是人们的道德主体意识,包括人们的追求高尚道德的内心动力、道德选择的权利感、责任感、独立进行道德选择的能力自信和人格尊严。我国传统道德教育的一个很大弱点就是“重规范、轻人格”,过多强调规范,而不大注意尊重人们的道德人格,不善于把规范同培养健全的道德人格以及正确进行道德选择的能力结合起来,这是一种简单的、浅层次的教育,目前人们正在逐步改变这种教育方式。21世纪的道德教育将出现尊重个人自立、尊重个性和选择的权利,在“重人格”的基础上带动道德规范教育的新局面。二是加强社会公德的规范化。传统德育中的一个很大弱点是“重个人道德、轻公德”,即对个人要求多,对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建设投入不够,把国家、社会的一切均寄托于个人的修养,对社会体制、优化环境、公共规则建设的责任感比较淡漠。如果我们现在仍然把腐败问题归结于某些个人的道德品质问题,而不从体制改革、民主、法制的健全上去着手解决这些问题,社会腐败现象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治理,良好的行业之风或职业道德就建立不起来。21世纪的德育必将是务实性的、基础性的,这是时代与社会的自然选择。

查看全文

21世纪德育重心移动趋势初探

提要:探讨21世纪德育变革问题,既要从现实出发,又要放眼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既要继承我国传统道德中的优秀遗产,又要考虑如何同世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先进性、科学性东西接轨,既要考虑社会经济基础变化对德育的巨大影响,又要遵循德育自身发展规律,才能适应21世纪时代的要求,创造新世纪学校德育的辉煌。

一、由重政治教育转向重道德教育的趋势

学校德育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等方面的教育,这些内容之间有区别又有联系,各项教育内容既不能完全割裂开来,又不能相互替代,它们统一于德育目标之中。在具体实施德育过程中,由于社会政治、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可能会出现侧重抓某一方面或强调某一方面的情况。这种阶段性的重点教育,其目的是通过调整,使各方面教育协调发展,这是完全正常的。但事实上,长期以来,我国学校德育受“左”倾思想影响较严重,在强调政治教育时始终没有掌握好“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引起了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许多重大变动,特别是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变化过程所反映出来的总体特点是,过去那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一化、政治化的德育意识已经被打破,人们的价值取向出现多样化,价值选择出现务实化。这表明,目前社会道德从总体上看是向新的境界和高度攀登,社会道德风气变化最深刻的是,人们的道德心理和行为特征由“假”向“真”,由“虚”向“实”,由封闭向开放,由单一向多元,由依赖顺从型向独立自主型,由“等、靠、要”的习惯思想向竞争意识不断增强方面发展,一种逐步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道德体系正在酝酿之中,这是一个很大的历史进步。当然,我们目前还没有走出社会转型期特有的“道德规范不定型”期。由于客观上社会的变化正处于进行之中,主观上人们的主体文化素质又有一定差距,所以目前人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出重新定位的动荡和多重化选择之间的混乱。在道德选择导向上出现了三种选择倾向,一是选择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道德文明:二是选择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明,主要是优良传统美德;三是既要弘扬本民族传统道德中的精华,又要吸收西方现代文明,从而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文明。在这三种选择当中,前两者显然具有较大片面性,只“向外看”和“向后看”必然脱离现实。只有第三种选择倾向,才有可能对道德建设做出符合于自己时代要求的探索和创造。

在未来的社会,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科学和技术必将进一步为社会提供物质利益和较高的生活水平,但同时也将伴随着发生诸如水污染、土质下降、森林遭受破坏、动植物种类急剧灭绝、资源枯竭和环境公害等。为此,人类必须以极大的努力去建设一个与21世纪相适应的道德规范。这个规范对人们的总体要求是学会关心,关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人类社会这些公共关系,需要建立一种相应的道德规范。虽然不可能一下子在整个人类建立一个明确的、统一的道德规范,但重视道德教育,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帮助年轻一代树立更高境界的理想、信念与责任感,帮助他们学会关心、学会共处、学会同情等一系列时代所需要的道德,是21世纪初德育发展的大趋势。

21世纪的德育必将在以下两方面进一步加强:一是道德人格教育。道德人格同道德规范相比,是更深层、更基础的道德意识。它是人们的道德主体意识,包括人们的追求高尚道德的内心动力、道德选择的权利感、责任感、独立进行道德选择的能力自信和人格尊严。我国传统道德教育的一个很大弱点就是“重规范、轻人格”,过多强调规范,而不大注意尊重人们的道德人格,不善于把规范同培养健全的道德人格以及正确进行道德选择的能力结合起来,这是一种简单的、浅层次的教育,目前人们正在逐步改变这种教育方式。21世纪的道德教育将出现尊重个人自立、尊重个性和选择的权利,在“重人格”的基础上带动道德规范教育的新局面。二是加强社会公德的规范化。传统德育中的一个很大弱点是“重个人道德、轻公德”,即对个人要求多,对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建设投入不够,把国家、社会的一切均寄托于个人的修养,对社会体制、优化环境、公共规则建设的责任感比较淡漠。如果我们现在仍然把腐败问题归结于某些个人的道德品质问题,而不从体制改革、民主、法制的健全上去着手解决这些问题,社会腐败现象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治理,良好的行业之风或职业道德就建立不起来。21世纪的德育必将是务实性的、基础性的,这是时代与社会的自然选择。

查看全文

德育重心移动趋势分析论文

提要:探讨21世纪德育变革问题,既要从现实出发,又要放眼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既要继承我国传统道德中的优秀遗产,又要考虑如何同世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先进性、科学性东西接轨,既要考虑社会经济基础变化对德育的巨大影响,又要遵循德育自身发展规律,才能适应21世纪时代的要求,创造新世纪学校德育的辉煌。

一、由重政治教育转向重道德教育的趋势

学校德育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等方面的教育,这些内容之间有区别又有联系,各项教育内容既不能完全割裂开来,又不能相互替代,它们统一于德育目标之中。在具体实施德育过程中,由于社会政治、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可能会出现侧重抓某一方面或强调某一方面的情况。这种阶段性的重点教育,其目的是通过调整,使各方面教育协调发展,这是完全正常的。但事实上,长期以来,我国学校德育受“左”倾思想影响较严重,在强调政治教育时始终没有掌握好“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引起了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许多重大变动,特别是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变化过程所反映出来的总体特点是,过去那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一化、政治化的德育意识已经被打破,人们的价值取向出现多样化,价值选择出现务实化。这表明,目前社会道德从总体上看是向新的境界和高度攀登,社会道德风气变化最深刻的是,人们的道德心理和行为特征由“假”向“真”,由“虚”向“实”,由封闭向开放,由单一向多元,由依赖顺从型向独立自主型,由“等、靠、要”的习惯思想向竞争意识不断增强方面发展,一种逐步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道德体系正在酝酿之中,这是一个很大的历史进步。当然,我们目前还没有走出社会转型期特有的“道德规范不定型”期。由于客观上社会的变化正处于进行之中,主观上人们的主体文化素质又有一定差距,所以目前人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出重新定位的动荡和多重化选择之间的混乱。在道德选择导向上出现了三种选择倾向,一是选择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道德文明:二是选择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明,主要是优良传统美德;三是既要弘扬本民族传统道德中的精华,又要吸收西方现代文明,从而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文明。在这三种选择当中,前两者显然具有较大片面性,只“向外看”和“向后看”必然脱离现实。只有第三种选择倾向,才有可能对道德建设做出符合于自己时代要求的探索和创造。

在未来的社会,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科学和技术必将进一步为社会提供物质利益和较高的生活水平,但同时也将伴随着发生诸如水污染、土质下降、森林遭受破坏、动植物种类急剧灭绝、资源枯竭和环境公害等。为此,人类必须以极大的努力去建设一个与21世纪相适应的道德规范。这个规范对人们的总体要求是学会关心,关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人类社会这些公共关系,需要建立一种相应的道德规范。虽然不可能一下子在整个人类建立一个明确的、统一的道德规范,但重视道德教育,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帮助年轻一代树立更高境界的理想、信念与责任感,帮助他们学会关心、学会共处、学会同情等一系列时代所需要的道德,是21世纪初德育发展的大趋势。

21世纪的德育必将在以下两方面进一步加强:一是道德人格教育。道德人格同道德规范相比,是更深层、更基础的道德意识。它是人们的道德主体意识,包括人们的追求高尚道德的内心动力、道德选择的权利感、责任感、独立进行道德选择的能力自信和人格尊严。我国传统道德教育的一个很大弱点就是“重规范、轻人格”,过多强调规范,而不大注意尊重人们的道德人格,不善于把规范同培养健全的道德人格以及正确进行道德选择的能力结合起来,这是一种简单的、浅层次的教育,目前人们正在逐步改变这种教育方式。21世纪的道德教育将出现尊重个人自立、尊重个性和选择的权利,在“重人格”的基础上带动道德规范教育的新局面。二是加强社会公德的规范化。传统德育中的一个很大弱点是“重个人道德、轻公德”,即对个人要求多,对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建设投入不够,把国家、社会的一切均寄托于个人的修养,对社会体制、优化环境、公共规则建设的责任感比较淡漠。如果我们现在仍然把腐败问题归结于某些个人的道德品质问题,而不从体制改革、民主、法制的健全上去着手解决这些问题,社会腐败现象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治理,良好的行业之风或职业道德就建立不起来。21世纪的德育必将是务实性的、基础性的,这是时代与社会的自然选择。

查看全文

未来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智能终端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电子商务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商业模式。本文介绍了移动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分析了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未来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移动电子商务;现状;发展趋势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升级更新为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技术基础。我国移动电子商务正在飞速发展,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传统的商业模式带来了巨大影响,改变甚至颠覆了传统的消费行为。本文通过介绍目前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和移动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未来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

1移动电子商务

1.1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是利用现代信息科学技术进行的一种商务活动,区别于传统的商务模式,电子商务买卖双方无需谋面,是通过信息技术进行网上购物、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的一种新型商务活动[1]。完整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由五个方面组成: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第三方交易平台经营者、第三方交易平台租用者、安全可靠的在线支付系统和快速可靠的第三方物流系统。

查看全文

德育重心移动趋势研究论文

提要:探讨21世纪德育变革问题,既要从现实出发,又要放眼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既要继承我国传统道德中的优秀遗产,又要考虑如何同世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先进性、科学性东西接轨,既要考虑社会经济基础变化对德育的巨大影响,又要遵循德育自身发展规律,才能适应21世纪时代的要求,创造新世纪学校德育的辉煌。

一、由重政治教育转向重道德教育的趋势

学校德育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等方面的教育,这些内容之间有区别又有联系,各项教育内容既不能完全割裂开来,又不能相互替代,它们统一于德育目标之中。在具体实施德育过程中,由于社会政治、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可能会出现侧重抓某一方面或强调某一方面的情况。这种阶段性的重点教育,其目的是通过调整,使各方面教育协调发展,这是完全正常的。但事实上,长期以来,我国学校德育受“左”倾思想影响较严重,在强调政治教育时始终没有掌握好“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引起了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许多重大变动,特别是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变化过程所反映出来的总体特点是,过去那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一化、政治化的德育意识已经被打破,人们的价值取向出现多样化,价值选择出现务实化。这表明,目前社会道德从总体上看是向新的境界和高度攀登,社会道德风气变化最深刻的是,人们的道德心理和行为特征由“假”向“真”,由“虚”向“实”,由封闭向开放,由单一向多元,由依赖顺从型向独立自主型,由“等、靠、要”的习惯思想向竞争意识不断增强方面发展,一种逐步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道德体系正在酝酿之中,这是一个很大的历史进步。当然,我们目前还没有走出社会转型期特有的“道德规范不定型”期。由于客观上社会的变化正处于进行之中,主观上人们的主体文化素质又有一定差距,所以目前人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出重新定位的动荡和多重化选择之间的混乱。在道德选择导向上出现了三种选择倾向,一是选择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道德文明:二是选择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明,主要是优良传统美德;三是既要弘扬本民族传统道德中的精华,又要吸收西方现代文明,从而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文明。在这三种选择当中,前两者显然具有较大片面性,只“向外看”和“向后看”必然脱离现实。只有第三种选择倾向,才有可能对道德建设做出符合于自己时代要求的探索和创造。

在未来的社会,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科学和技术必将进一步为社会提供物质利益和较高的生活水平,但同时也将伴随着发生诸如水污染、土质下降、森林遭受破坏、动植物种类急剧灭绝、资源枯竭和环境公害等。为此,人类必须以极大的努力去建设一个与21世纪相适应的道德规范。这个规范对人们的总体要求是学会关心,关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人类社会这些公共关系,需要建立一种相应的道德规范。虽然不可能一下子在整个人类建立一个明确的、统一的道德规范,但重视道德教育,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帮助年轻一代树立更高境界的理想、信念与责任感,帮助他们学会关心、学会共处、学会同情等一系列时代所需要的道德,是21世纪初德育发展的大趋势。

21世纪的德育必将在以下两方面进一步加强:一是道德人格教育。道德人格同道德规范相比,是更深层、更基础的道德意识。它是人们的道德主体意识,包括人们的追求高尚道德的内心动力、道德选择的权利感、责任感、独立进行道德选择的能力自信和人格尊严。我国传统道德教育的一个很大弱点就是“重规范、轻人格”,过多强调规范,而不大注意尊重人们的道德人格,不善于把规范同培养健全的道德人格以及正确进行道德选择的能力结合起来,这是一种简单的、浅层次的教育,目前人们正在逐步改变这种教育方式。21世纪的道德教育将出现尊重个人自立、尊重个性和选择的权利,在“重人格”的基础上带动道德规范教育的新局面。二是加强社会公德的规范化。传统德育中的一个很大弱点是“重个人道德、轻公德”,即对个人要求多,对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建设投入不够,把国家、社会的一切均寄托于个人的修养,对社会体制、优化环境、公共规则建设的责任感比较淡漠。如果我们现在仍然把腐败问题归结于某些个人的道德品质问题,而不从体制改革、民主、法制的健全上去着手解决这些问题,社会腐败现象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治理,良好的行业之风或职业道德就建立不起来。21世纪的德育必将是务实性的、基础性的,这是时代与社会的自然选择。

查看全文

5G移动通信发展趋势

随着各个国家科技技术的发展,对移动通信技术的重视也愈发强烈,在科技人员的不断努力下,经过了多次的技术的变革,已经从过去简单的通信手段发展到如今的4G网络,跨越的时间周期较短,这也充分的说明的现代科技的发展趋势与速度。随着人们对社会需求越来越高,在未来4G已经无法满足,这就促进了5G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而本文就是通过对5G移动通信发展趋势和若干关键技术的探讨,未科技人员的研发提供了一些可行性的基础。

一、5G的释义与发展趋势

1.15G移动通信的特点

5G(5th-Generation)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目前还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不过在有消息报道韩国成功研发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手机在利用该技术后无线下载速度可以达到每秒3.6G。这一新的通信技术名为NomadicLocalAreaWirelessAccess,简称NoLA。5G是应未来移动通信的需求而发展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依据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5G将具有超高的利用率和能效,在传输速度和资源利用方面都比4G移动通信提升一个等级,提高其在无线覆盖性能、系统安全、传输延迟和用户体验等方面[1]。

1.25G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4G网络也会退出移动通信历史的舞台,而5G移动通信技术就会顺应时代的潮流发展,在4G技术的基础上具有更加明显的突破。5G移动通信将在现有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前提下,进一步的发展成为一代无处不在的移动通信网络,满足未来移动通信流量的发展需求。未来的5G移动通信系统将具备更加充分的灵活性,网络自我感知和自我调整的能力,以应对社会对移动通信的需求和变化[2]。

查看全文

移动传播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摘要: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进步,移动传播已成为世界各国传媒发展的主要趋势。加拿大移动传播的发展与世界其他各国大致相似,都以传统媒体的融合转型和数字网络的发展为主要特征,并试图充分利用5G和人工智能技术。面对传播过程中存在的信任重建问题,加拿大期望通过开展全民媒介素质教育和法律来保护公民的在线权益。而因为在政治、文化、经济上对美国有较强依赖性,其媒体报道也往往带有较强偏向性。虽然加拿大制定有专门的媒体政策来保证“加拿大”性,但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显然收效甚微。

关键词:加拿大;移动传播;社交网络

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逐渐进入移动传播时代。根据WeAreSocial和Hootsuite合作的《2020年全球数字报告》(Digital2020:GlobalDigitalOverview)显示,截至2020年1月,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为45.4亿,比2019年1月增加了2.98亿,同比增长7%;全球社交媒体用户达38亿,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21亿,增长9%;全球有将近60%的人口接入互联网,且最新趋势表明,到2020年中期,全球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将使用社交媒体[1]。加拿大是全球移动传播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互联网用户超过3500万,渗透率高达94.7%[2]。截至目前,加拿大人平均每周的上网时间为40.5小时[3],83%的加拿大网络用户会观看网络视频,在社交媒体中,Facebook则是最受加拿大人欢迎的社交平台。从整体来看,加拿大的移动传播发展日新月异,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工作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加拿大移动传播的发展特点

加拿大作为北美发达国家,大众传媒及新兴媒体发展迅速。高度的互联网接入率使加拿大的媒体用户迈入了移动社交时代,其移动传播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1.移动网络和社交媒体社会渗透率不断提高移动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渐改变了人们接入互联网的方式,更便捷的移动网络将用户从PC端迁移到了移动端,加拿大更是成为互联网渗透率和社交渗透率较高的国家之一。目前,加拿大总人口为3731万,互联网用户超过3500万,渗透率达94.7%,预计到2023年,互联网人口将增长到3800万,几乎可实现99%的互联网接入率。根据加拿大互联网注册管理局(CIRA)的统计,74%的加拿大人每天至少花费3-4小时上网。从2017年6月到2019年6月,加拿大网民在线的时间增长了34%,且这些网民在线时间中有较大比例都花费在了移动设备上[4]。加拿大的社交媒体用户约2270万,预计这一数字将在2022年增长到2409万。在加拿大,从个人、品牌到公共部门都非常热衷于使用社交媒体。据MediaTechnologyMonitor(MTM,加拿大电台的研究产品——媒体技术监测)报告显示,三分之二的加拿大社交媒体用户每天都会登录他们的账户。94%的在线加拿大成年人已经注册了至少一个社交媒体平台,其中最受欢迎的社交网络平台是Facebook,YouTube,FacebookMessenger,Twitter和Instagram。Facebook是加拿大最受欢迎的社交网络,使用频率最高,每周平均使用9次。87%的加拿大人每周会通过Facebook阅读或搜索其他人的信息,半数以上的Facebook用户称他们会在Facebook上查看新闻内容[5]。值得注意的是,13%的加拿大人拥有YouTube个人频道,8%的加拿大人拥有自己的个人博客或者网站。2.融合、跨界、重组,传统主流媒体求新求变加拿大移动传播与世界其他地区大致相似,以传统媒体的融合转型和数字网络的发展为主要特征。如今,传统媒体在数字化浪潮中不断受到冲击,在媒体融合时代下以合适的方式进行融合、跨界、重组,是传统主流媒体适应移动传播,进行自救的有效途径。加拿大广播公司(CanadianBroadcastingCorporation,CBC)于1936年成立,是加拿大唯一的国营广播公司,旗下承担了加拿大全国范围内的电视和电台网络,同时也提供数字网络及其他内容产品服务。根据不断变化的媒介环境,CBC在坚守广播主业的同时,也积极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其在2014年就提出了2020发展战略(Strategy2020),目标之一就是将原有网络用户翻一番。2018年在线用户数已达到1850万,提前两年半完成了预期目标。在多终端传播方面,加拿大广播公司也有了进一步突破。线上网站成为了节目内容的“大本营”,CBC原创性的大部分节目都能在网页中找到并进行试听下载;利用社交网站增强与用户互动,几乎每一档广播节目都在Facebook和Twitter平台上有自己的帐号;CBC还拥有自己独立的手机APP,实现用户的随时随地收听[6]。加拿大广播电台积极求新求变,在移动传播时代积极实现与新媒体的融合重组。加拿大的全国性报纸《环球邮报》(TheGlobalandMail)积极发展网络版,在做好内容质量的同时,还跨界与苹果公司合作来尽可能多地抢占电子读者。在苹果手表iwatch上推出了智能应用,试图以“一句话新闻”和高质量图片的形式争取更多的电子订阅用户[7]。媒体的移动互联趋势甚至影响了加拿大的中文媒体。很多传统媒体尝试开设网站和社交媒体帐号,同时上百家中文网站创建并迅速发展,覆盖了新闻、论坛、资讯等多个类别,其中“加国无忧”就是其中发展得比较好的网站。传统媒体通过不断与新媒体的融合,将其主要内容移植到新媒体移动终端上,通过移动手段进行传播成为重要的手段。3.移动网络应用朝着“视频流”化的趋势发展根据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lobalSystemforMobileCommunicatioonAssociation,GSMA)的2020年北美移动经济报告显示,从2018年到2025年,加拿大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占比将从78%上涨到81%,其中通过5G技术上网的比例将从2018年的零快速上升到2025年的42%[8]。5G使过去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进一步进化为“万物互联的高速移动互联网时代”,这无异于为视频传播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届时,移动互联网应用将朝着“视频流”化的趋势发展。加拿大网民花在社交媒体上的时间平均每天1小时47分钟[9],以周为统计单位,加拿大成人通过所有网络平台观看视频的时间则高达777分钟,在其他所有网络在线活动中排名第一。据调查显示,四分之三的加拿大网民目前至少订阅了一项OTT视频流服务[10],截至2018年加拿大已有678万用户订购了Netflix视频服务,而2023年预计将增至796万[11]。自2018年起,短视频行业就迎来了“风口”,2019年视频传播的热潮依旧没有退去。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上视频传播仍占有“半壁江山”:视频网站YouTube已超越Facebook成为美国互联网用户渗透率最高的社交网站;BBC推出为用户提供事实型短视频(FactualVideo)的内容服务平台BBCIdeas;TikTok快速占领全球市场;苹果公司计划投资10亿美元推出原创视频服务……有了5G技术的加持,加拿大“视频流”化的移动传播黄金时代即将到来。4.网络在线连接更为紧密,社交距离缩小新媒体时代,网络传播技术的发展使信息传播突破了时空限制,即使天各一方也能借助网络实现面对面交流。特别是移动媒体的普及,各类网络在线连接服务不断缩小社交距离,将人们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加拿大电台的媒体技术监测(MTM)了关于肺炎期间有关技术使用和通信模式的最新调查报告。基于对4000名加拿大人的在线调查,发现FacebookMessager和Zoom等平台的使用大幅增长,超过六成的加拿大网民在肺炎期间进行过网络视频通话。以及超过六分之一的加拿大人在Covid-19期间使用像NetflixParty这样的社交观看功能和家人一起观看视频内容。Facebook和YouTube是最受欢迎的远程社交观看平台,使用人数占比达到36%。即时通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摆脱了物理空间的距离束缚,移动网络的覆盖成为了“人体的延伸”。移动传播时代,网络在线沟通创造了另一种可能性——物理空间中需要保持社交距离,但在移动网络世界中,人们的社交距离反而不断缩小,人们的情感连接得更为紧密。

二、移动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查看全文

5G移动通信关键技术与趋势

15G移动通信技术概述

第五代移动手机通信标准,也称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外语缩写:5G。5G移动技术是4G通信工程技术的延伸,目前正处于研究阶段,预计2020年将在投入使用,5G网络的理论下行速度为10Gb/s(相当于下载速度1.25GB/s),它不是采用单一的无线接入技术,也不都是全新的无线接入技术,而采用的是新的无线接入技术和现有无线接入技术的高度融合。所以说5G移动通信技术4G的升级版技术,在通过使用压缩等若干技术后,其应用频率大优于4G通信技术;在信息的传播与处理方面,也比4G缩短了将近10倍;它的信息存储能力也远大于4G。

25G移动通信的基本特点

2.1网络速度高。5G移动通信技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速度问题。只有网络速度大大提升,用户体验与感受才会有较大提高,网络才能面对VR/超高清业务时不受限制。通过研究,5G网络的理论传输速率可达10Gbps,这意味着用户使用手机可以在不到一秒时间内即可下载一部高清电影。2.2网络全覆盖。5G通信技术中的最基本的特点就是网络全覆盖即泛在网,指在我们的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有网络存在。比如目前我们去到一些地下商场会发现没有移动网络信号或4G信号很差,那么就会导致我们的一些业务无法开展,所以只有提高网络的覆盖面才能支持更加丰富的业务,才能在复杂的场景上使用,而5G采用大量的小型基站形成密集网络,这样就可以覆盖大基站无法触及的末梢通信。2.3能量消耗低。5G通信技术要想应用在智慧城市、环境监测、智能农业、森林防火等以传感和数据采集为目标的场景,就必须把功耗降下来之后。而且5G技术要想应用在物联网技术产品中,也只能把功耗降下来,让大部分物联网产品一周充一次电,甚或一个月充一次电,才能大大改善用户体验感,从而促进物联网产品的快速普及。2.4传输时延低。5G使用全双工通信技术,所以数据传输时延大地降低了。目前4G通信系统的往返时延是15ms,其中1ms用于基站给用户分配信道和接入方式产生的必要信令开销。虽然现在4G技术的15ms相对于绝大多数服务而言,已经是很够用了,但随着科技发展,之后兴起的一些设备需要更低的延迟,例如移动云计算和可穿戴设备的联网,4G技术就无法满足了,所以就必须要有更低延迟的技术,而只有采用5G技术才能达到目的。

35G移动通信关键技术

3.1多天线技术。多天线技术中的大规模MIMO技术不仅能够在不增加频谱资源的情况下降低发射功率、减小小区内以及小区间干扰,还能实现频谱效率和功率效率在4G的基础上再提升一个量级,该项技术走向实用化的主要瓶颈问题是高维度信道建模与估计以及复杂度控制。3.2全双工(fullduplex)技术。全双工技术(FullDuplex)是通信传输的一个术语,即允许同一在传输线路的两个方向上同时传输数据,它的传输能力相当于两个单工通信方式的结合。5G技术中的全双工技术得益于其强大的自干扰消除技术,真正的全双工通信成为可能,无线频谱效率大大提高,时延也大幅缩短,因此如果能够将自干扰消除技术完美地应用,那无疑将是无线产业的一次颠覆性创新。3.3D2D技术。D2D即Device-to-Device,也称之为终端直通。D2D通信技术是指两个对等的用户节点之间直接进行通信的一种通信方式。在由D2D通信用户组成的分散式网路中,每个用户节点都能发送和接收信号,并具有自动路由(转发消息)的功能。D2D技术能够让移动终端在使用通信功能的时候一定程度上摆脱依靠基站信号覆盖面积的大小。3.4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是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互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云计算的“云”就是存在于互联网上的服务器集群上的资源,它包括硬件资源(服务器、存储器、CPU等)和软件资源(如应用软件、集成开发环境等),本地计算机只需要通过互联网发送一个需求信息,远端就会有成千上万的计算机为你提供需要的资源并将结果返回到本地计算机,这样,本地计算机几乎不需要做什么,所有的处理都在云计算提供商所提供的计算机群来完成。

查看全文

5G移动通信发展趋势探讨

随着世界各国对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极大重视,在短短几年时间内,移动通信就从以往的2G/3G发展到现阶段的4G技术,在实际应用、用户体验等方面有了显著地提升。由于科技水平是不断进步完善的,因此在不久的将来4G技术势必也会成为历史,5G技术将开始发展和应用。现阶段各国都在对5G技术进行研究,并且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下面就对5G关键技术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初步探究分析。

15G移动通信技术特点分析

首先,5G移动通信模式下,不但要对技术革新进行重视,还要对用户体现、通信网络实际吞吐率等进行关注,并且也比以往更加重视移动通信的可靠性。其次,该种通信背景下,会在体系架构的基础上进行革新来到达突破移动通信技术的目的。就2/3/4G移动通信技术而言,其注重物理层之间的传输以及信道编译码技术等两部分的发展,然而5G技术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对多点、多用户以及多天线和小区协作组网的研究。再次,5G技术不仅重视覆盖面的扩大,更加关注室内通信技术的发展。第四,5G技术会应用到许多的高频频谱资源,但其绕射能力差和衰减较快,因此5G技术发展会注重对高频段无线电波传播能力的研究。最后,5G移动通信技术会让运营成本减少,然后按照网络流量真实的应用状态来合理调节、分配相应的网络资源,进而有效提升用户的体验水平。

25G技术中关键性技术分析

2.1高频段频率拓展技术

传统的移动通信系统工作频段主要集中在3GHz以下,这使得频谱资源十分拥挤,而在高频段(如毫米波、厘米波频段)可用频谱资源丰富,能够有效缓解频谱资源紧张的现状,可以实现极高速、短距离通信,支持5G容量和传输速率等方面的需求。足够量的可用带宽、小型化的天线和设备、较高的天线增益是高频段毫米波通信的主要优点,但也存在传输距离短、穿透和绕射能力差、容易受气候环境影响等缺点。目前我国正在积极开展高频段需求研究以及潜在候选频段的遴选工作。高频段资源虽然目前较为丰富,但是仍需要进行科学规划、统筹兼顾,从而使宝贵的频谱资源得到最优配置。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