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泵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7 09:20:2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胰岛素泵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研究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中如何做好护理工作,提高疗效。方法:140例患者先后于2000年2月至2005年9月安装美国MiniMed507型胰岛素泵进行强化治疗。安泵前严格掌握适应症及慎重选择对象,并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讲清本疗法的目的、意义、方法及步骤等,以解除顾虑、更好合作,置泵中和置泵后均要注意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和泵运行情况,并教会患者有关泵操作的各项技术,尿糖、血糖自我监测方法。结果:本疗法可显著减轻患者的痛苦,方便生活,简化治疗程序,能帮助患者重新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能力,使他们能参与正常的社交活动,增强了自信心。结论:胰岛素泵在强化治疗糖尿病方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安全、可靠、方便及灵活性,是强化治疗的最佳手段。
[关键词]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护理
糖尿病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综合症,涉及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其主要缺陷为胰岛素缺乏或不足和胰岛素作用减弱[1]。此病是本世纪危害人类的严重性疾病之一。在我国由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及平均寿命的延长,糖尿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慢性并发症如失明、肾功能衰竭、肢端坏疽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糖尿病心血管病变及脑血管病变已成为糖尿病致死的主要原因[2]。DCCT研究证实,强化治疗能有效地延缓Ⅰ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肾脏和神经病变的发生,并延缓其发展,这一结论也适用于Ⅱ型糖尿病患者,并已为UKPDS研究证实[3]。胰岛素泵在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我院于2000年2月引进美国MiniMed公司生产的507型胰岛素泵,已为140例患者进行强化治疗,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糖尿病140例,全部患者均为2000年2月至2004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糖尿病患者,均符合WH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男性83例,女性57例,妊娠糖尿病3例,年龄10岁~78岁,入院时平均血糖(28.5±5.1)mmol/L。
2护理体会
品管圈在胰岛素泵规范化管理的运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统计我院2017年3~7月(品管圈活动前)与2017年8~12月(品管圈活动后)使用胰岛素泵护理缺陷发生情况。1.2方法。1.2.1组圈。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圈长及辅导员各1名,圈员6名,由主管护师2名、护师2名、护士1名、住院医生1名组成。圈长负责对活动进度进行统一管理和统筹安排。辅导员负责对全过程进行指导和监督,每月3次。圈员参与每个步骤的实施。1.2.2选定品管圈。活动主题圈员用头脑风暴法列出主题,按上级政策、可行性、重要性、圈能力进行评分(非常赞同5分,赞同3分,一般1分),确定主题为“胰岛素泵规范管理”。1.2.3现状调查。通过圈会制定胰岛素泵的使用流程,按照流程图对2017年3~7月使用胰岛素泵患者的各项护理记录进行查检,将发生胰岛素泵使用管理缺陷的患者进行登记。使用胰岛素泵患者376例,发生管理缺陷的89例,发生率23.7%。并对管理缺陷原因进行分析。1.2.4目标设定。通过现状调查结果,对活动期间胰岛素泵使用管理缺陷进行目标设定,目标值为23人。1.2.5原因分析。品管圈小组召开圈会,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全体圈员用头脑风暴从操作者、胰岛素泵、操作方法3方面进行分析,绘制鱼骨图,得出导致胰岛素泵发生缺陷的主要原因有6方面:护士对胰岛素泵操作不熟练,更换部位不及时,缺乏胰岛素泵使用告知书,交接班制度不完善,健康教育不到位,特殊检查缺少提示卡。1.2.6制定对策并实施。全体圈员针对找出的原因,提出相应对策,针对每个对策的可行性、经济性、圈能力进行评价排序,最终选定4个对策:(1)制定胰岛素泵操作及注意事项的视频,发在科室微信群,确定专人进行胰岛素泵实地培训,确保每人都能熟练操作,合格率为100%。(2)制定胰岛素泵交班本,并在交班本上记录带泵患者的床号、姓名、胰岛素泵号、胰岛素剩余量等,每班床头交接查看胰岛素泵运行及注射部位皮肤情况。(3)制作提示卡及告知书,患者带泵时操作者口述告知注意事项,并给患者一份提示卡和告知书;带泵后由责任组护士做好宣教,每周2次讲座,每日核查带泵患者的特殊检查,确保患者在放射检查前把泵取下。(4)缩短胰岛素泵输注部位的更换时间,从7天更换改为5天更换。1.2.7效果的确定和标准化。通过5个月的品管圈活动,圈员定期开展对策的有效性和执行力的分析讨论,评价活动效果,对存在的问题做出相应的对策及整改措施。
2结果
通过品管圈活动,胰岛素泵使用缺陷由23.7%降低5.7%,圈员对品管圈的应用和执行能力、制度执行力明显提高。同时护士的自信心、积极性、责任心、解决问题能力也得到很大提高,增进团队协作精神及凝聚力。
3讨论
胰岛素泵不仅能很快的改善高血糖状态,而且有助于恢复胰岛细胞的功能,是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有效措施之一。但在临床护理中存在很多应用管理问题。通过品管圈的活动,能优化胰岛素泵操作的标准和流程,提高专科护士规范操作胰岛素泵的合格率,提高护理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使工作有序化、标准化,激发圈员的学习和工作热情,提高护理质量。在活动中每个圈员都有参与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权利和义务,发挥个人的创造性思维,自我价值得到提高,同时提升工作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通过品管圈活动,我们对胰岛素泵护理的每个环节进行改进,预见性的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胰岛素泵的管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论文
蚕食性角膜溃疡是一种难治的严重致盲性眼病,久治不愈可导致角膜穿孔而失明。作者自2003年5月至2004年12月,收治了18例(18眼)蚕食性角膜溃疡,采用冻干生物羊膜移植术,收到明显疗效,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经药物治疗无效且有进一步恶化趋势的蚕食性角膜溃疡18例(18眼),男11例(11眼),女7例(7眼);年龄23~51岁,平均43.3岁。根据炎症发展速度和对各种治疗措施的反应分为典型性(良性型)和不典型性(恶性型)[1]。典型性16例(16眼)、不典型性2例(2眼)。病程7个月~8年。视力<0.1者9例(9眼)、0.1~0.2者6例(6眼)、>0.2者3例(3眼)。
1.2羊膜材料
瑞济生物羊膜(江西省科学院住友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生产)。
胰岛素治疗糖尿病
1消除糖尿病患者对使用胰岛素的不良心理反应
尽早纠正或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异常是防止糖尿病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关键,对所有T1DM、妊娠糖尿病及T2DM(胰岛素抵抗除外)经饮食和口服降糖药治疗未获得有效控制者及出现各种并发症者,均应及早使用胰岛素来控制纠正血糖,目前许多患者误认为如果用了胰岛素就会产生“依赖性”、“成瘾性”,对胰岛素产生恐惧心理。我们应该施以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的不良反应,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2饮食治疗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的基本治疗措施,血糖的来源主要是食物,饮食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血糖的稳定,对2型糖尿病、肥胖或超重的患者,饮食治疗不仅有利于减轻体重,改善高血糖、脂肪紊乱,还可减少胰岛素用量,可根据患者年龄、性别、理想体重和工作性质,参照其平素生活习惯等因素,计算每日所需总热量,忌用单糖、少用富含饱和脂肪酸食物及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少食粥。有研究发现,等量大米煮成的米饭和粥对糖尿病患者进食后血糖有不同的影响,糖尿病患者进食米饭后,餐后血糖较平稳,而进食粥后,餐后血糖则明显升高,与进食等热量的葡萄糖升高血糖作用相似,因此我们要注意饮食合理搭配。
3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运动有利于控制血糖,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重,改善脂质代谢,还可改善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因空腹运动易发生低血糖,餐后立即运动影响消化吸收,所以主张运动锻炼时间安排在餐后半小时到两小时内,对于注射胰岛素的患者来说,应选择在外源性胰岛素作用最强之前进行,比如注射短效胰岛素的作用最强时间是注射后2~4h,若必须在胰岛素作用高峰期进行劳动或运动,应适当减少胰岛素用量或少量加餐。注射部位改在运动度较低的腹壁处皮下,防止吸收过快,另外运动强度必须量力而行,根据患者病情,有计划开展一些轻体力、低负荷量的运动,待身体适应后才能逐渐增加运动量和运动时间。对于病情不稳定、空腹血糖16.7mmol/L以上者,合并急性代谢紊乱,慢性严重并发症及心、肝、肾、肺功能衰竭者不适宜运动疗法。
糖尿病患的健康护理措施分析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方法与合理的健康教育措施。方法:对126例糖尿病患者的住院资料与健康教育随访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血糖控制较好。结论:做好糖尿病患者护理的同时,应加强健康教育,才能提高其生活质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糖尿病;护理;健康教育
糖尿病是一组糖耐量减少、血糖升高,尿糖阳性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目前,糖尿病已成为全世界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5种疾病之一。为了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人员将充当患者的照顾者、督促者及教育者,现将对126例糖尿病患者的住院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7年1月~2009年12月本院内科病房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26例。其中,并发酮症酸中毒26例,糖尿病足10例,白内障13例。男57例,女69例;年龄最小45岁,最大89岁,平均68岁;糖尿病病史10年以上者占85%。
1.2护理方法
危重病患胰岛素药疗护理策略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危重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分析相关护理问题。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200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对照组按常规控制血糖,每2h进行血糖监测和分析,Stata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强化胰岛素治疗方案将血糖维持在4.0~7.0mmol/L,观察组中使用胰岛素天数、机械通气时间、院内感染发生率、死亡率、ICU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危重患者抢救中该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安全有效。
【关键词】危重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护理
危重患者血糖应激性升高,不仅是疾病严重程度的标志之一,也是影响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胰岛素强化治疗于1993年6月针对胰岛素常规治疗首次提出。胰岛素强化治疗是一种使用胰岛素降低血糖并使血糖控制在接近正常水平(4~7mmol/L)的治疗方法,但是目前国内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治疗方案。本研究旨在探讨评价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在对危重病患者进行血糖控制中所起的作用,通过循证手段提出和验证一个安全有效控制血糖的方案,并研究该方案执行中相关的护理问题。
一、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入选标准:收入ICU危重病患者,年龄18~65岁,性别不限;排除标准:原有糖尿病且在入ICU前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撤除标准:治疗期间患者家属要求放弃治疗者。选取2004年1月~2006年10月所收入ICU的非糖尿病及餐后4h以上的急性危重患者200例,男121例,女79例;年龄18~65岁,平均41.1岁;入院24hAPACHEⅡ评分5~46分,平均18.7分;其中复合伤43例,重症胰腺炎28例,脑血管意外52例,各类重度中毒26例,感染性休克10例,术后监护22例,急性心、肺疾病19例。将以上选择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100)和对照组(n=100),两组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除血糖维持不同水平外,其余抗感染、营养支持及各重要脏器功能支持均相同。
1.2方法
医疗器械计算机仿真技术现状及发展
本文主要研究医疗器械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首先分析医疗器械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应用实现的价值、验证模型的建立和使用的特点、医疗器械的市场供应份额情况,然后探讨医疗器械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发展趋势,实现医疗器械生产的智能化一体化;开展农村医疗器械的生产;需要医疗器械企业提高自身创新能力;与药品的联系日益紧密,希望能为关注此话题的研究学者提供参考意见。
引言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医疗器械的加工是重要的构成。如今信息技术在快速的发展,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增加医疗器械的信息技术含量已经成为发展的重要方向。仔细研究目前医疗器械生产加工的情况,可以发现国内的生产技术和国外的生产技术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所以国内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十分的需要引入先进的技术,让企业生产产品的转型能够有所突破。
一、医疗器械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现状
(一)医疗器械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应用实现的价值
医疗器械CAE技术的出现反应了传统医疗器械生产和计算机技术的融合。应用该技术在整个器械生产的过程中都会有计算机技术的辅助。应用计算机技术能够准确的分析医疗器械的强度、刚度以及医疗器械的弹塑性。应用医疗器械CAE技术实现对器械结构的优化,提高器械的性能。在医疗器械领域应用的计算机模拟技术包括计算机图形技术、数字交换技术、管理工程数据信息技术。其中的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是模拟仿真技术应用的基础,只有实现图形信息的完善,才能实现技术应用的良好效果。信息管理机制的建立是技术应用取得较好成效的关键因素。CAE系统的高效利用能够促进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的成熟。CAE系统的作用是提高计算的精度,进而实现医疗器械设备的较高精度,也能保证医疗器械设备使用性能的科学合理。当医疗器械的设计制作趋于完善,那么器械制作的返工率和废品率就会大大降低,因此能够减少生产成本的投入。
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营养支持药学监护和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临床营养治疗中的作用,促进临床营养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 通过1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案例,分析讨论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规范化临床营养治疗。结果 临床药师通过评估患者营养状态、设计个体化的营养支持方案并进行监护和调整,提高了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改善了患者预后。结论 对患者的个体化临床营养治疗开展药学监护是很有必要的,可确保营养药物得到有效、安全的利用,调节患者营养状态,减少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药学监护;重症急性胰腺炎;营养支持急性
重症胰腺炎(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危急重症。发生SAP时,患者往往伴有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及局部并发症如坏死、脓肿、胰瘘和假性囊肿形成,近年的治疗多以非手术治疗为主,重点是脏器功能维护、液体复苏、纠正内稳态失调、抑制胰腺外分泌和预防胰腺坏死合并感染,营养支持等[1]。SAP患者氧耗增加,合成代谢减弱,蛋白质分解增强而出现负氮平衡,故合理的营养支持对SAP的治疗是必需的。本文针对1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过程,结合临床药师的工作实践,为该类患者营养支持治疗提供参考。
1病例概况
患者马某,女,45岁,身高160cm,体重59kg,因“上腹胀痛2d,加重伴呼吸困难6h”于2015年7月9日收入院。入院前2d患者进食油腻食物后出现上腹部持续性胀痛,伴恶心、呕吐,呕吐为胃内容物,未见咖啡色样物质,伴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无腹泻、血便、柏油样便,于外院就诊,在外院行相关检查提示淀粉酶349.53U•L-1↑、脂肪酶579.79U•L-1↑、血常规:WBC12.00×109•L-1↑,N%93%↑、凝血象:凝血酶原时间10.2s↓,凝血酶原活动度150.7%↑,D二聚体0.65mg•L-1↑、血脂:三酰甘油(TG)12.34mmol•L-1↑。予以生长抑素、加贝酯及兰索拉唑抑酸抑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奥硝唑抗感染,持续胃肠减压、禁食禁饮及补液等对症治疗。6h前,患者突发呼吸急促、呼吸困难,无胸闷、胸痛等,急查血气分析(鼻导管吸氧4L•min-1):pH7.40,PCO231.0mmHg(1mmHg=133.2Pa),PO295mmHg,临床药师在临床HCO3-19.20mmol•L-1,SaO297.00%,考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予以气管插管及人工球囊辅助呼吸后,外院转入本院,急诊以“①重症急性胰腺炎;②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③高脂血症”收入重症医学科。完善相关检查的同时,予以禁食水、胃肠减压、抑酸抑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奥硝唑抗感染、脏器保护,血液滤过治疗。
2主要治疗经过
医院糖尿病护理质量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在提高医院糖尿病护理质量中应用以联络护士为主导的工作模式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糖尿病患者5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常规护理模式)和观察组(24例,联络护士模式),对比两组护理质量和护理人员糖尿病理论知识考核成绩。结果:观察组饮食习惯、自理能力、服药依从性等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糖尿病理论知识考核成绩亦显著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0%(P<0.05)。结论:在提高医院糖尿病护理质量方面应用以联络护士为主导的工作模式效果显著,建议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联络护士;护理质量;理论知识;护理满意度;应用价值
近年来,受人们生活方式和不良饮食习惯的影响,致使糖尿病临床发病率极高,高血糖(生物作用受损伤、胰岛素分泌缺陷)为患者的主要特征;该病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治疗,必须及时实施相关干预措施,在控制血糖的同时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常规护理模式缺乏一定的规范性和针对性,因此并不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糖尿病联络护士是糖尿病专科护士与普通护士间的桥梁,并且可以为患者提供更为专业的糖尿病知识,从而有效控制患者血糖,预防并减少并发症[1-2]。本文旨在分析以联络护士为主导的工作模式在提高医院糖尿病护理质量中的应用价值,特选取我院50例患者展开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5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6例)。其中观察组男12例、女12例,年龄51~65(58.56±5.15)岁,体质量3.5~26(14.88±8.14)kg,病程1~5(3.26±1.11)年;对照组男13例、女13例,年龄52~65(58.36±5.14)岁,体质量3.5~25(14.14±8.14)kg,病程1~6(3.55±1.25)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体质量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严格按照我院相关制度安排普通护理人员对患者展开护理干预,前期给予口头宣教确保患者更好地认识糖尿病,后期对饮食和药物方面实施干预。观察组则采取以联络护士为主导的模式:(1)联络护士选取标准。①临床护理经验≥5年;②专业素质较高,责任感强且沟通能力较好;③自愿参加此研究。(2)制定联络护士手册。充分参考相关文献和权威资料,编写《联络护士糖尿病管理手册》,手册涵盖两部分内容:①详细阐述糖尿病体检各步骤及具体评分标准,问诊、体检内容;②详细阐述糖尿病护理诊断、具体措施。(3)培训内容。第一,以理论学习为主,要求熟记糖尿病患者病理知识、病史等内容,提前掌握并了解我院糖尿病患者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注意事项;第二,以综合时间为主,融合患者体征、症状进行护理管理,要求灵动且真实,将胰岛素、降糖药物使用方法作为主要培训内容。(4)工作内容。在专科护士的协助下对患者进行健康宣讲,将糖尿病相关知识告知患者,增强其对自身疾病的认知。(5)组员考核。将胰岛素注射、胰岛素泵操作、糖尿病知识知晓率等作为考核内容;在培训工作结束后进行考核,并制定具体的奖惩制度,严格根据考核结果给予奖励或惩罚;考核结果做好详细记录,便于后期查阅[3]。1.3观察指标。1.3.1护理质量。采用科室自制量表评价两组护理质量,内容包括饮食习惯、自理能力、服药依从性等,分值为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好。1.3.2糖尿病理论知识。选取实施护理的20例护理人员,每组10例,其中对照组年龄23~38(30.56±5.23)岁;观察组年龄23~37(30.11±5.14)岁。主要通过胰岛素笔、便携式血糖仪等进行对比[4],量表自制,分值0~10分,评分≥8分视为合格。1.3.3护理满意度。满意度问卷为科室自制,总分100分,评分≥90分为非常满意,70~90分为基本满意,≤70分为不满意。1.4统计方法。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sx±)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t′检验;自身前后对照均值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两组构成比和等级资料比较,以频数(f)、构成比(P)和平均秩次(R)表示,采用Mann-WhitneyU检验。两组百分率比较采用Fisherχ2检验;均由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α=0.05。
2结果
气肿性膀胱炎分析论文
【关键词】气肿性膀胱炎
气肿性膀胱炎是膀胱壁内或腔内有气体存在的一种炎症,是膀胱炎症的少见类型,主要是由于各种产气致病菌引起泌尿系统感染时酵解葡萄糖或蛋白质产生气体而形成,感染的部位主要是膀胱和肾脏,如发生在肾脏,则死亡率高。本文报道1例。
1病例资料
患者女,54岁,农民,因上腹部不适,呕吐1周拟“呕吐待查”于2007年8月9日入院。10年前因子宫腺肌症行子宫全切除术。有糖尿病病史7年,轻体力活动,饮食控制差,平素以优泌林R控制血糖,不经常监测血糖。一周来血糖控制不佳,空腹血糖10~20mmol/L,餐后血糖>30mmol/L。入院时尿糖微量,尿隐血微量,尿白细胞,血糖829mg/dl,使用胰岛素泵后血糖降至200mg/dl。初步诊断:2型糖尿病;尿路感染。入院后查腹部CT示双肾外形不光整,右肾皮质可疑小片低密度灶,左肾盂及输尿管上段积水,提示下方梗阻可能。行尿培养+药敏,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孢菌生长,当即给予特治星4.5g静滴12h/次。作泌尿系BUS检查,示双肾轻度积水伴双侧输尿管上段扩张,膀胱壁毛糙。查泌尿系KUB+IVP,显示膀胱内积聚较多气体,盆腔内且可见一较大液气平,提示气肿性膀胱炎可疑。予留置导尿2周,膀胱冲洗(生理盐水250ml2次/d)处理。插导尿管时发现患者尿道狭窄,无红肿及分泌物。由于三腔导尿管不能插入,行尿道口扩张后改用16F双腔导尿管。插导尿管前排空膀胱,留置导尿管后立即引出淡黄带絮状物尿液约800ml,同时有气体随尿排出。留置导尿5d后复查尿培养已无细菌生长。应患者要求,予带导尿管出院。嘱口服抗感染药及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出院后,患者在当地医院拔除导尿管,电话随访无不适主诉。
2讨论
2.1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