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7 09:09:4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依达拉奉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依达拉奉医治急性脑梗塞的效果研究论文

【摘要】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应用顺来康治疗。治疗组应用依达拉奉治疗。结果治疗后2组评分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安全性高。

【关键词】脑梗塞;急性病;依达拉奉

急性脑梗塞具有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及发病率高等特点,其治疗目的主要是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用于治疗该病的药物较多,其中脑保护剂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有资料表明自由基清除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的脑保护作用较肯定[1]。我院2008年12月~2009年4月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2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资料入选病例50例,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标准,且符合以下条件:(1)年龄在80岁以下;(2)发病在48h以内;(3)血压在200∕100mmHg以下;(4)已查头颅CT排除脑出血;(5)除外肾功能不全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63.3岁。对照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4.5岁。2组发病期间、年龄、伴发症状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治疗组:依达拉奉30mg+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用10~14d。对照组:顺来康30ml+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4d。2组患者均行一般对症处理,防治感染,控制脑水肿、血糖,调整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查看全文

诠释依达拉奉治短暂性脑缺血案例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主要原因为颈内动脉或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及不稳定,微血栓随血液循环进入脑部小动脉,造成微栓塞,引起脑部缺血、脑组织损伤、脑水肿发生,产生一系列改变,如羟自由基产生,更加重脑组织损害。依达位奉具有捕获羟自由基(·oh)的活性抗氧化剂,具有消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从而减轻脑缺血引起的脑水肿及组织损伤,笔者自2005年5月~2007年1月,用依达拉奉治疗住院tia患者90例,现分析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病例选择选自2005年5月~2007年1月住院tia患者90例,其中男69例,女21例,年龄42~70(57.2±9.6)岁。tia持续60min缓解49例,tia超过60min,并反复发作,但无持久的神经缺损,头颅ct或mri证实无脑梗死者41例。以上病例诊断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且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发病24h内入院;(2)不伴有严重心、肝、肾等疾病;(3)女性患者无服用雌激素药;(4)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排除脑梗死病史。

1.2方法入选90例病例分为两组,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观察组45例,其中男32例,女13例。治疗采用常规治疗方法:(1)丹参粉针0.8mg加入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2)阿司匹林每日75~100mg;(3)尼莫地平0.5mg/h持续泵入3~5天;(4)低分子肝素5000mg每12h1次;(5)胞二磷胆碱、脱水剂、降血压、降血脂药。治疗组45例,男33例,女12例。治疗方法: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10mg,商品名必存,南京先声东元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31342)30mg+生理盐水150ml静脉滴注,每次30min滴完,每天2次,10天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

(1)观察指标:①tia发作次数;②脑栓塞发病率;③实验室指标,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空腹血糖、血脂,心电图;④头颅ct或mri检查。观察时间1~7天。观察脑水肿程度、头颅ct或mri、不良反应。

(2)疗效判断:86%~100%为基本痊愈;46%~80%为显著进步;16%~45%为进步;<16%为无效。以基本痊愈和显著进步为有效。治疗前和治疗后7天进行血常规、尿常规、凝血4项、肝肾功能检查。并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

查看全文

剖析依达拉奉对治疗眼睛蛛网膜下腔出血研究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作用。方法将武汉市普爱医院2005年3月-2007年3月6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依达拉奉组34例,给予依达拉奉30mg静滴,每日2次,连续滴注14天;对照组32例,给予常规治疗。30天后对患者进行评价。结果依达拉奉组30天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P<0.05);依达拉奉组脑血管痉挛和迟发性脑梗死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依达拉奉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明显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依达拉奉;治疗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最常见的脑血管意外之一,脑血管痉挛(CVS)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常引起严重的局部脑组织缺血,甚至导致迟发性脑梗死(DCI),成为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自由基清除剂,具有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所致脑血管痉挛的药理作用。本研究旨在观察应用依达拉奉治疗SAH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5年3月-2007年3月在我科收治的首发SAH患者66例,其中男36例,女30例,年龄32~65岁,平均41.2岁。全部SAH病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证实;孕妇、严重肾功能障碍(血清肌酐>200mmol/L),Ⅱ度或Ⅲ度心脏传导阻滞者除外。按治疗方法分为依达拉奉组(n=34)和对照组(n=32)。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既往史、出血量CT评分、经颅多普勒(TCD)探测的大脑中动脉(MCA)流速基础值以及用药前Hunt-Hess分级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

1.2治疗方法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包括止血、降低颅内压、尼莫地平片(60mg/6h)、预防并发症、调整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依达拉奉组加用:生理盐水100ml加依达拉奉30mg,快速静脉滴注(2次/d),共用14天。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心、肝、肾功能,注意不良反应并采取相应措施。观察时间为发病后30天内。

查看全文

脑出血观察研究论文

脑出血占全部脑卒中20%~30%,死亡率较高,与肿瘤、心血管疾病并列为人类健康最主要的致命杀手。脑出血病后30天内病死率为35%~52%,致残率亦高,可恢复生活自理的患者,在1个月后约为10%,6个月后约为20%,可见仍有大量的患者无法恢复生活自理。目前脑出血的治疗还缺乏特别有效的药物,本文观察应用新一代羟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脑出血,并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治疗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观察2006年8月~2007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出血患者60例,病程<72h,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或既往卒中不影响本次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排除脑疝、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即(1)依达拉奉组(治疗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38~80岁,平均(62.3±12.1)岁。病灶位于基底节区19例,额叶2例,颞叶5例,枕叶1例,脑干2例,小脑1例;出血量4~30ml,平均(16.8±3.6)ml,入院时欧洲脑卒中评分(ESS)(41.52±20.35)分。(2)常规治疗组(对照组):男21例,女9例;年龄39~80岁,平均(62.5±11.8)岁,病灶位于基底节区20例,额叶1例,颞叶3例,枕叶3例,脑干2例,小脑1例;出血量3~28.5ml,平均(16.5±3.4)ml;ESS(40.38±19.85)分。两组年龄、性别及病情无差异性。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对照组入院后予以控制血压及颅内压、防治感染及应激性溃疡、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稀释于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30min内滴完,每日2次,共2周。

1.2.2疗效和安全性评定两组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分别进行ESS。根据ESS增分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治疗前评分)×100%]进行疗效评定。基本痊愈:增分率>86%;显著进步:增分率为46%~85%;进步:增分率为16%~45%;无效:增分率<16%。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所有患者进行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测。并同时观察依达拉奉药物的不良反应。

查看全文

急性肝损伤药学干预监护路径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监护路径。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脑挫伤患者致急性肝损伤的诊治过程,参与并有效干预患者药物治疗过程。结果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临床药师对药源性肝损伤诊断和药物治疗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结论临床药师发挥自身优势,可减少同类药源性损害的发生。

【关键词】药学干预;依达拉奉;药物性肝损伤;监护路径

依达拉奉作为新型自由基清除剂,可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改善神经损伤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是目前临床研究证实唯一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因其作用机制不是通过纤溶作用,故可用于治疗具有出血倾向的脑栓塞和脑血栓[1]。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指由各类处方或非处方的化学药物、生物制剂、传统中药、天然药、保健品、膳食补充剂及其代谢产物乃至辅料等所诱发的肝损伤[2]。本文通过1例硬膜下血肿患者使用依达拉奉适应状况及药物不良反应关联性给予评价,探索循证建立标准化药学监护路径及方案,充分发挥临床药师指导合理用药的作用。

1临床资料

病历简介:患者女性,67岁,因外伤致头痛、头晕23h于2018年11月3日入院。CT提示颅内挫伤出血,予以止血、营养神经输液治疗,患者头痛无好转,复查头颅CT示“挫伤伴血肿较前变化不大”,提示病情无进展变化。查体:BP:137/75mmHg;GCS:14分,辅助检查:头颅CT:双侧额叶脑挫伤伴血肿形成,周围水肿,右额颞部少许硬膜下血肿,右顶少许硬膜下血肿,左颞部少许硬膜下血肿,少许蛛网膜下腔出血,左侧顶骨骨折,枕骨骨折。患者主诉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及肝肾病史。11月3日,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45.71mg/L↑,D-二聚体3.048mg/L↑,嗜酸性粒细胞0.01↓,总胆红素(TBiL)9.75μmol/L。入院为了减轻脑水肿,予以依达拉奉及预防消化道出血药奥美拉唑。11月8日,患者GCS14分,生命体征正常,诉头痛;复查头颅CT示额叶挫伤血肿较前无增加,水肿加重。11月12日,患者意识障碍同前,瞳孔光反应正常,额叶挫伤、血肿。双侧额叶血肿较前吸收,周围水肿较前片稍明显。右颞顶部少量硬膜下血肿较前片已吸收,蛛网膜下腔少许较前明显吸收。ALT304IU/L↑,AST150IU/L↑,TBiL21.57μmol/L。予以停用可疑药物、保肝药物应用。患者出现乏力、食欲减退、厌油、肝区肿胀及上腹部不适等消化道症状。11月17日,患者意识清楚、回答切题,近两日输液门冬氨酸鸟氨酸时患者恶心呕吐、心慌,不能排除药物不良反应引起,予以停用后患者症状消失。TBiL7.13μmol/L。11月20日,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复查生化转氨酶较前改善。11月23日,患者颅内血肿、水肿减轻,硬膜下积液增多,脱水药物减量。11月29日,药物减量,TBiL5.97μmol/L。12月4日,复查头颅CT示:双侧额叶脑挫伤伴血肿形成,双侧额叶血肿较前明显吸收好转。左侧额部及大脑镰旁少量硬膜下积液,较前变化不大。好转出院。入院诊断:双侧额叶脑挫伤,右额颞、右顶、左颞部急性硬膜下血肿,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左侧顶骨、枕骨骨折,枕顶部头皮挫伤。出院诊断:双侧额叶脑挫伤,右额颞、右顶、左颞部急性硬膜下血肿,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左侧顶骨、枕骨骨折,枕顶部头皮挫伤。

2分析与干预

查看全文

小议急性脑梗死的治疗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依达拉奉与奥扎格雷钠、辛伐他汀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发病在48h内的ACI患者7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临床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与奥扎格雷钠、辛伐他汀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奥扎格雷钠辛伐他汀

急性脑梗死(ACI)占全部脑血管病(CVD)的7%,是神经内科的常见急重症,具有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及复发率高等特点,也是造成老年人死亡和残障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自由基损伤是引起组织水肿和细胞凋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缺血后的脑损伤中起着关键作用,我院自2009年4月至2010年4月联合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与血栓素合成酶抑制剂奥扎格雷钠治疗ACI,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治疗组36例,男23例,女13例,平均年龄(61.14±5.30)岁;对照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平均年龄(60.31±6.28)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病灶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伴发病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查看全文

通窍健步汤治疗脑梗死的临床观察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通窍健步汤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梗死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0例。2组均予以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窍健步汤治疗。2组疗程均为21d,比较2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生活自理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00%(40/40),对照组为87.50%(35/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窍健步汤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能够有效改善脑梗死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脑梗死;中西医结合疗法;通窍健步汤;依达拉奉注射液

脑梗死作为一种常见、多发的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与高病死率的特点。据报道,约有70%以上的脑梗死患者存在后遗症,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且脑梗死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1-2]。中医药治疗脑梗死有其独特优势,基于此,本研究采用通窍健步汤(本研究团队根据补阳还五汤化裁而成)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4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20年4月1日至2021年4月30日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44~76岁,平均(60.16±2.78)岁。对照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46~78岁,平均(59.37±2.14)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临床研究已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1.2诊断标准1.2.1西医诊断标准符合《神经病学》[3]中脑梗死的诊断标准。1)多为安静状态急性起病,突发肢体乏力、活动障碍、感觉障碍、言语不利等,于数小时或者1~2d内达到高峰;2)脑CT和MRI能明确脑梗死的部位、范围、数目及性质,复查符合脑梗死影像特征性动态演变。1.2.2中医辨证标准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中风病气虚血瘀证的辨证标准。1)主症: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2)次症:气短乏力、自汗出;3)舌脉:舌质暗淡、苔白腻或有齿痕,脉沉细等。1.3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西医诊断及中医辨证标准;2)年龄18~80岁;3)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1.4排除标准1)有严重心、肝、肾脏疾病;2)有癌症等重大疾病;3)妊娠或哺乳期妇女;4)对本研究药物有过敏史。

2治疗方法

查看全文

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研究论文

【摘要】从早期康复治疗的机制、开始时间、治疗方式、早期康复治疗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几个方面对近5年来脑卒中后早期康复治疗现状进行综述。早期康复治疗作为脑卒中患者康复的第一站,采用科学、合理的康复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在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时,同时需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要因人而异,制定合适的康复方案。

【关键词】脑卒中早期康复

随着医学的发展,脑卒中的死亡率明显下降,但其致残率仍居高不下,达80%以上[1]。此类病人生活质量降低,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促进病人各项功能的尽快恢复是医务人员关注的重点问题。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明显改善病人的各种功能和预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本文将脑卒中后早期康复治疗的近况作一综述。

1早期康复治疗的机制

脑可塑性和大脑功能重组理论是康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最重要的理论基础。缪鸿石等[2]认为,通过反复的特定的康复训练可使脑损伤区丧失的神经功能由原不承担该区功能的脑区部分代偿。经失神经超敏反应,潜伏通路和突触的启用及轴突出芽等机制[3]可实现CNS的功能重组。早期康复治疗可以促使潜伏通路和突触的启用,大脑对刺激发生反应性的突触形成,周围神经组织通过轴突的侧枝芽生,可能使临近失神经支配的组织重新获得支配,病灶周围组织的代偿使神经反馈回路得以重建。

早期康复针对病灶周围半暗带,通过增加脑血流量(CBF),从而改善短期内尚存活的脑细胞。李飞等[4]的研究证实,早期康复组大脑平均CBF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CBF的增加对减少半暗带区神经细胞死亡有益,反复的感觉冲动传入中枢,对轴突出芽,潜伏通路和突触的启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查看全文

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研究论文

【摘要】从早期康复治疗的机制、开始时间、治疗方式、早期康复治疗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几个方面对近5年来脑卒中后早期康复治疗现状进行综述。早期康复治疗作为脑卒中患者康复的第一站,采用科学、合理的康复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在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时,同时需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要因人而异,制定合适的康复方案。

【关键词】脑卒中早期康复

随着医学的发展,脑卒中的死亡率明显下降,但其致残率仍居高不下,达80%以上[1]。此类病人生活质量降低,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促进病人各项功能的尽快恢复是医务人员关注的重点问题。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明显改善病人的各种功能和预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本文将脑卒中后早期康复治疗的近况作一综述。

1早期康复治疗的机制

脑可塑性和大脑功能重组理论是康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最重要的理论基础。缪鸿石等[2]认为,通过反复的特定的康复训练可使脑损伤区丧失的神经功能由原不承担该区功能的脑区部分代偿。经失神经超敏反应,潜伏通路和突触的启用及轴突出芽等机制[3]可实现CNS的功能重组。早期康复治疗可以促使潜伏通路和突触的启用,大脑对刺激发生反应性的突触形成,周围神经组织通过轴突的侧枝芽生,可能使临近失神经支配的组织重新获得支配,病灶周围组织的代偿使神经反馈回路得以重建。

早期康复针对病灶周围半暗带,通过增加脑血流量(CBF),从而改善短期内尚存活的脑细胞。李飞等[4]的研究证实,早期康复组大脑平均CBF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CBF的增加对减少半暗带区神经细胞死亡有益,反复的感觉冲动传入中枢,对轴突出芽,潜伏通路和突触的启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查看全文

项目教学法在学院药学综合课程中应用

摘要:独立学院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育人目标,其培养目标决定了实践教学在独立学院的教育和人才培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药学综合实训课程建设在独立学院的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采用项目教学法,按照项目周期中的项目选择、项目设计、具体实施、成果评价与考核等四个阶段开展药学综合实训课程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从根本上提高了独立学院药学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为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独立学院;药学综合实训

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所在地江苏连云港,已形成以江苏恒瑞医药、正大天晴、康缘药业、豪森药业四大药企为代表的医药产业群。连云港市医药产业的迅速崛起,有力地促进了本地经济的发展。医药类独立学院是我国医药人才培养的重要来源之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定位,以更好地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是我校自2013年迁址连云港市办学以来的办学宗旨。我校结合办学宗旨、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导向来建设药学综合实训课程,是对学生进入实习工作岗位之前的重要培训,对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药学综合实训课程体系包括理论课程及相关实践环节,实践教学安排突出课内外一体化、突出综合设计、突出自主创新等。药学综合实训是考察学生综合运用药学专业知识,从理论过渡到实践的一门课程,该课程是以临床前新药及仿制药制剂开发研究流程的各环节的基本内容为主线,以药品研发基本思路、药物制剂处方前研究、药物制剂处方工艺研究、药物的质量研究、临床前药理毒理学研究、药品注册等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理论基础,培养学生进行药物制剂研发的基本规范,完成相关职业技能培训,然后以具体项目为载体,以原料药的合成、药物制剂的制备及原料药和药物制剂的质量检测等典型工作任务为项目各阶段的实施任务,构建课程内容,达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目的,以满足应用型药学专业人才的技能培养需求,为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在药学综合实训课程中采用项目教学法,所谓项目教学法,就是“以实践为导向、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能够解决工作岗位上的实际问题,充分体现其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学生在项目教学法实践中职业技能得到了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也得到了加强。项目教学法在药学综合实训课程教学中效果显著。现将项目教学法的经验总结如下:药学综合实训课程设置的研究内容包括教学项目的选择、项目设计、具体实施、成果评价与考核等几个方面。具体如下:

(1)项目的选择:项目选择一要根据药学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性质进行设计,二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实训条件和现有的仪器设备进行选择,三要以《中国药典》的内容为依据,综合考虑药品的分析检测方法、原辅料和试剂的成本、采购的难易程度及在制备过程中药品的稳定性等因素,选择可以在规定学时内能够完成的药品作为实训项目。我校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已经成功建立了依达拉奉原料药的合成及其注射液的制备、对乙酰氨基酚原料药的合成及注射液和片剂的制备等教学案例。

(2)项目设计:通过项目的设计,要求学生掌握原料药的合成及质量分析、药物制剂的制备工艺及质量分析等环节的操作技能,能够规范书写检验原始记录及检验报告。如实训项目一:对乙酰氨基酚原料药的合成及其注射液的制备,内容包括:实训前准备(教师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学习分析对乙酰氨基酚的结构、理化性质、合成方法等)→对乙酰氨基酚原料药的合成→对乙酰氨基酚原料药质量分析(保证制剂所用原料药合格)→仪器设备检查→对乙酰氨基酚注射液的制备→对乙酰氨基酚注射液的质量评价(保障制剂质量),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药学综合实训项目,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实际生产过程中对乙酰氨基酚注射液的制备和质量评价工作流程,更好地将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岗位职业素养。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