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义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6 23:06:5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要义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新时期思政教育的要义

【摘要】文章针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很少从人格和人的心理的角度来深化的现实,比较深入与系统地阐述了人格培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和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具体方法,从而论述了人格教育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义这一主题。

【关键词】新时期;人格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要义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思想政治教育既十分重要,又相当难做,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国的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着相对疲软的状态,很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造成思想政治工作不力的原因很多,但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长期以来我们忽略了人格的教育及培养。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把力气花在了正面的、显性的教育上,花在外部灌输上,而很少从人格的和人的心理角度来深化思想政治工作,使思想政治教育失去日常和潜移默化的效应。

一、人格与人格教育

所谓“人格”,是指做人的资格,与我们通常讲的“素质”相近,人格是人们社会的结果,是由人的心理、气质、生活习惯等表现出来的一种个性心理心理特质。人格与人的先天秉赋密切相关,但更与后天的生活环境、习性养成和教育密切相关,也与特定的民族文化相关。因此,人格的养成不仅是个人成长的标志。一般来说,人格教育和养成的内容主要是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日常习惯的养成,包括行坐卧的日常行为举止和言谈的把握程度。良好的日常习惯是生成良好道德的基础。第二,生活方式的养成,包括对待衣食住行的态度和整洁化等要求。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养成是形成健康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开端。第三,心理倾向的养成,主要是外向或内向心理倾向的养成问题。一般来讲,外向的心理倾向易于接受新事物,但也存在思想观念易于波动变化的问题;内向的心理倾向易于稳定和求同,但却存在僵化和不灵活变通的缺点。良好的心理倾向教育可能应当是在二者之间寻求一种“中和”状态。第四,人际习惯的养成,人际习惯一般分为和谐习性如善于协调、宽容、忍让、妥协、合作等等和对抗习性如争夺、竞赛、苛求、攻击、分裂、争斗、孤立、自我封锁等等两种。这两种习性对于养成人的和谐习性为人格培养的目标,消除对抗习性,对抗只能作为一种权益性人际关系或工作手段,而不应当成为一种人格习性。否则,社会的人际关系恶化,人与人的对抗和斗争是不可避免的。要达到这一点,就要注意克服现代思想观念中不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观继承和培养传统的“无我”、“忘我”的精神境界,消除人们的自我中心主义,努力使人达到做一个纯粹的人高尚的人奉献的人的境界。

二、人格培养是中国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要传统

查看全文

科学发展观基本要义管理论文

摘要: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新起点。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它是指导中国长期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基本要义;以人为本;和谐社会

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特别是近几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经济运行的稳定性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日益增强,关键领域的改革明显突破,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是,一些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因为近年来的经济持续较快增长而化解,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就业状况不理想、收入分配差距加大等问题仍然存在。同时,国际收支不平衡加剧,国际贸易摩擦有增无减,使得我国面临的国际压力也相应增加。

针对这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城镇化建设、继续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不断促进社会和谐等八个方面的新任务。由此可见,科学发展观具有完整的、严密的逻辑结构。可以说,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社会和谐是需要经济基础来支撑的。富裕不一定和谐,但贫穷肯定不会有和谐。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要保持社会长期而稳定的和谐是不可能的。只有经济不断发展,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目前,我们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拥有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种有利条件。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如不合理的经济结构、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不平衡的城乡区域发展、过大的贫富差距、相对滞后的社会事业,以及资源浪费、环境恶化,等等,构成了建设和谐社会的严重障碍。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就是为了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从而推进社会和谐进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发展首先要抓好经济发展,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才能更好地解决前进道路上的矛盾和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坚持以发展来推动社会的和谐,进而以社会的和谐促进发展,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通过发展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协调好社会关系特别是利益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只有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们才能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查看全文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

要继续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关键是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和增强综合国力。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有效发挥中部地区综合优势,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鼓励东部有条件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努力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开发利用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离开了发展这个主题就没有意义了。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不断开拓发展思路、丰富发展内涵,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我们党执政,首要任务就是带领人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大国,如何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是党执政以后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好的重大课题。

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保持我国经济社会的良好发展势头和发展后劲,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努力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制定“十一五”规划,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长期持续发展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查看全文

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论文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是基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基于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深切愿望,基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基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履行党的执政使命作出的重要结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义,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发展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决定性意义

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离开了发展,科学发展观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发展来不断巩固和前进的。只有紧紧抓住和搞好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把握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关键。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邓小平同志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同志强调:“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民富国强都无从谈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我们党之所以能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我们之所以能战胜来自国际国内的各种困难、风险和挑战,发展了中国,发展了社会主义,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都与始终扭住发展这个根本问题密切相关。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深刻领会第一要义,始终贯穿第一要义,切实抓好第一要义。

人类社会正在经历深刻变革,世界范围内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这场全球范围的大竞争,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必须面对、不能回避。历史一再表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落后的国家和民族就可能实现发展的新跨越,走在时代前列;丧失发展机遇,原本强盛的国家和民族就可能成为时代的落伍者。能不能抓住新机遇、解决新问题、实现新发展,是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也是对我们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大考验。紧紧抓住并切实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奋力在这场大竞争中取得主动,发展壮大自己,是我们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必须肩负起来的历史责任。同志强调:“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

2.发展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查看全文

拉赫玛尼诺夫艺术歌曲的演唱要义

【摘要】歌曲的演唱是歌唱家对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是融合歌唱技巧和对作品的深度理解的再次演绎,“演唱者只有通过深入了解作曲家的创作背景,细心领会作曲家的创作技巧和创作意图,掌握其创作风格,并通过技术手段的完美运用才能达到触及听众心灵的艺术表现。”。以下我们来简单地对两首歌曲进行演唱分析。

【关键词】艺术歌曲;演唱;拉赫玛尼诺夫

一、《别唱吧,美人!》分析

《别唱,美人!》(op4—4)是拉赫玛尼诺夫早期的一部作品,是一首没有华丽技巧、复杂和声的“天然去雕饰”的一部作品,歌曲中有种淡淡的、清新的、纯纯的感情,正是这种质朴的写作手法感动了很多听众。歌词是由19世纪俄国著名诗人、小说家普希金创作的,他所写作的诗句往往看似简单,实则暗含情感。《别唱吧,美人》的歌词就是这样朴实无华,却又令人动容。全曲共50小结,是带再现的单三部。在演唱一首声乐作品时,发声的方法很重要,包括对真、假声的转化,胸声和头声的兼顾以及大嗓和小嗓的状态调节等方面。呼吸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具体地讲,一方面各个乐句的换起问题?在哪里换?哪个小节?哪个字后面?第二方面某些歌曲比较舒缓,所以呼吸的保持就显得格外重要。拉赫玛尼诺夫的艺术歌曲乐句之间的长短不一,时而短促,时而缓慢,所以在演唱之前应该预设好换气点和换气方法。《别唱,美人!》(op4—4)这部作品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噢,遥远的生活,格鲁吉亚的美人。那月夜,那草原,那黑夜,那思念。”普希金的诗让人感伤万分,作曲家在描绘诗人对悲伤往事回忆时的痛苦,采用了短小的乐句,此刻歌者的呼吸方法就应该适当改变。因为拉赫玛尼诺夫在这里使用的是弱拍上的八分休止,所以要想表达这种急促的情绪,就应该采取声断气不断的方法,而不是在每一个休止的地方都换气,这样会显得极不连贯。在咬字和吐字方面。俄语分元音和辅音,而元音的音节又分重读和非重读。“俄语的发音及字词组合有自身特殊的规则,所以要演唱好俄语浪漫曲字词的清晰度和标准度就显得十分重要,因为往往发音不到位或者发音偏了就会影响整体的韵律,影响听者对作品的了解。所以每一个元音或者辅音都要按照俄语的发音要求唱到位……”。因此,歌者在表演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发音的准确性,还要注意单词的朗读方式。例如y(u/乌)的发音,发音是双唇成圆筒状,像吹口哨一样,嘴巴“喔”起来,在演唱过程中,因为有很多的多音节字母,所以嘴型需要适时地快速变化。总之,无论从发声方法、声音音色、演唱技巧、还是对作品情绪的把握。这首艺术歌曲对歌者的综合要求还是相当高的。下行式级进旋律,半音化的旋律运动,上下句间的力度对比,为了能很好地完成该曲的演唱,演唱者必须有足够的气息支持,尤其是在唱下行式旋律时,要提前做好准备,吸好气,稳稳的唱好字头,在腹部支撑下,气息缓缓吐出。因为弱音更需要充足的气息支持,所以在演唱到下行低音时千万不要放松对气息的控制。例图如下:这部作品中还存在许多上下跳进式的旋律,有“do”—“sol”和“re”—“la”的五度跳进,音准方面就需要多加注意、应单独进行上行五度跳进的练习。此外,在高音区域的大跳在力度方面较难控制,特别是共鸣也不容易找准位置,所以歌者在演唱时,应注意头腔共鸣和气息,不然音准会偏低,如果硬着头皮唱到高音,不加以气息支撑的话,很容易伤到喉咙,引起声带小结等症状,那就得不偿失了。

二、艺术歌曲《春潮》分析

OP14—11《春潮》是著名俄罗斯诗人邱特切夫作词,歌词深情、旋律优美,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初春白雪消融、漫天春风、潮水奔腾的景象。表达了作曲家对春的向往和渴望。该曲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歌者想要很好完成这首歌还需要加强技巧处理这首歌的主要表情术语是allegro、vivace,所以它的情绪比较欢快,“大地还铺满白雪,那春潮已经在喧嚣,潮水奔向沉睡的海岸,奔腾呼啸。”歌词也很有活力,所以在演唱时要注意气息的连贯,一字一句的诉说、不紧不慢的把情绪表达出来。歌曲开头就是高音的弱起,力度是“f”下行旋律减弱,因此在演唱之前,要吸好气,酝酿好情绪,像“吹蜡烛但不把蜡烛吹灭”一样,缓缓地、流畅地唱出来。第十小结和第十一小结是同音“mi”,力度“ff”,力度增强又是同音反复地音型,在演唱时要注意保留音乐的颗粒性,及音准的保持和情绪力度的把握。从第十三小节开始力度变成了“fff”极强,同时歌曲也达到了高潮,连续“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情绪也涨到极点。在演唱到这里时,歌者不能因为到了高潮到了强位置就扯着嗓子喊,还是得保持气息,集中注意力找到共鸣点,清楚把歌词唱清楚,掌控好情绪。之后的转调部分,歌曲渐入尾声,旋律缓缓淡出,不能因为这里音区不高和简单,而不加重视。因为往往结尾部分更能反映出歌者的综合音乐素质,更能考量歌者对作品的理解。拉赫玛尼诺夫曾这样讲:“我经常想写音乐,实际上是内心驱使我用声音表达感情,就像我说话是为了表达思想一样。我认为,这也就是每个作曲家生命中的音乐功能。”作曲家根据自己对歌曲主题的独到和精准理解,似窃窃私语,又似涓涓细流,毫无半点矫揉造作之嫌,向人们诉说着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母亲的赤子之情,使他的音乐作品成为俄罗斯艺术殿堂中一块绚丽的瑰宝,让后人至今对他的作品心驰神往、顶礼膜拜、难出其右。

查看全文

浅析科学发展观基本要义论文

[摘要]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新起点。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它是指导中国长期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基本要义;以人为本;和谐社会

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特别是近几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经济运行的稳定性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日益增强,关键领域的改革明显突破,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是,一些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因为近年来的经济持续较快增长而化解,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就业状况不理想、收入分配差距加大等问题仍然存在。同时,国际收支不平衡加剧,国际贸易摩擦有增无减,使得我国面临的国际压力也相应增加。

针对这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城镇化建设、继续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不断促进社会和谐等八个方面的新任务。由此可见,科学发展观具有完整的、严密的逻辑结构。可以说,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社会和谐是需要经济基础来支撑的。富裕不一定和谐,但贫穷肯定不会有和谐。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要保持社会长期而稳定的和谐是不可能的。只有经济不断发展,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目前,我们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拥有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种有利条件。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如不合理的经济结构、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不平衡的城乡区域发展、过大的贫富差距、相对滞后的社会事业,以及资源浪费、环境恶化,等等,构成了建设和谐社会的严重障碍。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就是为了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从而推进社会和谐进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发展首先要抓好经济发展,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才能更好地解决前进道路上的矛盾和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坚持以发展来推动社会的和谐,进而以社会的和谐促进发展,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通过发展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协调好社会关系特别是利益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只有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们才能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查看全文

第一要义的战略学蕴涵科学发展观内涵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这一命题既反映了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指向,也反映了20世纪以来的世界大势和中国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对这种客观趋势和要求的新认识。这些新认识在一些基本的方面体现于战略学的发展中。发展是第一要义的科学内涵,直接依赖于战略学目标定位方法的新进展和新运用。从更深的层面看,战略学的新视野和新内涵、战略学研究中发展战略的主导定位、发展规律的基础作用、发展主体的能动结构,以及对战略协调与创新的新要求,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发展是第一要义的某种必然性和人类社会的某种规律性变化,从特定方面反映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首先,战略学以新的全面视野和内涵反映了人类实践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展现了发展是20世纪以来世界的大趋势,体现了发展是第一要义的某种历史必然性。

当代战略,不论是国际战略、国家战略还是区域战略、企业战略,都以全球化视野为前提。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社会组织全球化、环境保护全球化反映了当代人类实践的广度和深度,彰显了人类发展实践的新格局。

这种新格局的另一表现是战略的活动范围从军事、政治领域向更为广泛领域的扩展。战略的活动领域不再限于军事战略,它逐步从一个军事范畴演变为全面性的实践范畴。20世纪以来战略视野向经济、科技和文化领域的扩展,反映了战略不是某一个领域特有的现象,而是涉及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文化等人类所有实践领域的普遍现象。战略作为对战争全局的筹划和指导,被扩展为对所有全局性、长远性重大问题的筹划和指导。战略内涵与外延的变化从特定角度反映了人类实践活动全面扩展的历史趋势。发展是第一要义的命题,是对这种趋势的概括和把握,体现了历史发展的某种必然性。

其次,战略学研究中发展战略的主导定位,发展规律的基础作用和发展主体的能动结构,从研究重心、内容和主体性等方面反映了当代人类生存方式的新特点。发展是第一要义,反映了人类社会的某种规律性变化。

发展战略被确认为国家战略的根本内容,是一般情况下其他战略应当服从的最高战略。以中国的情况为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工作重心转向现代化建设,体现了发展战略的主导地位,从国家战略的内在结构方面体现了发展是第一要义,顺应了世界发展的大势。中共17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些都是在战略层面上确认了发展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查看全文

小议思辨数学概念对概率统计教学的要义

摘要:思辨数学的概念是弗赖登塔尔提出的。概率统计课程中思辨数学内容至少包含思辨求解和思辨推断两个模块。关于思辨数学与算法数学的区分,能为概率统计教学提供重心,在教学法上具有重要意义。珍视概率统计课程中思辨数学的教育价值,驱动以概念为本的概率统计课程教学,对训练创新思维素养和培育直觉能力有着独特的作用。

关键词:思辨数学;算法;概率统计;直觉思维

1思辨数学词源诠释

思辨数学一词是荷兰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Freudenthal,1905—1990)首先提出的。他在名著《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中举例诠释了思辨数学与算法数学的区别:设有相同数量的白酒与红酒各一杯,取一匙白酒倒入红酒内,使之混合,再取同量的一匙混合酒倒入白酒内。试问,白酒杯中所含的红酒比红酒杯中所含的白酒多,还是正好相反?答案是:两种含量一样多。然而解题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根据其取法操作,列出算式计算...另一种是这样思考的:设想每个杯子中的白酒和红酒是分开的,那么白酒杯中的红酒正是红酒杯中所缺少的部分,而它的空缺现在正好被白酒所填补。前一种解法是算法求解,后一种解法是思辨求解]。

显然,这是两种思维风格迥然不同的解法,解法一是逻辑性的算法求解,属于算法数学;解法二主要是直觉性的思辨求解,属于思辨数学。这里举例仅仅是为了诠释概率论中思辨数学与算法数学的区别。我们认为,思辨数学就是动态地辩证地把握概念和体味推据(这里把思辨推理的理论依据简称推据),凭借对概念的直觉和数学美的启迪(而非逻辑性的推理),产生直观的解题思路方法或做出合情推理决策。换言之,在直觉领引下,围绕推据,换位思考,思维在运动中觅到解题方法的一套数学知识体系。

德国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克莱因(KleinF,1849—1925)指出:“数学学科并不是一系列的技巧,这些技巧只不过是它微不足道的方面,它们远不能代表数学,就如同调配颜色远不能当作绘画一样,技巧是将数学的激情、推理、美和深刻的内涵剥落后的产物。”[4]克莱因这一论断,对概率统计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把握思辨数学与算法数学的区分,它能为教学提供重心,对于贯彻概率统计思想方法为主线的教学大有裨益。

查看全文

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

这同党中央一再强调的科学发展观首先是用来指导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对此,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

第一,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新时期以来我国的一条基本经验。马克思指出:“一定物质财富是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前提,即一切社会历史的第一个前提。”同志指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在反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上建立的。革命胜利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是执政党义不容辞的使命。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就,但也经历了严重挫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同志也指出:“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改革开放29年来的实践证明,坚持以后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就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第二,发展对于我国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曙目的发展成就,我国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们党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全新世纪三大历史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始终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应当看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进一步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要靠发展;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发展;要靠发展;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发展;坚持“一国两制”方针,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要靠发展;履行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责任,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要靠发展;解决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要靠发展;增强国防实力,维护国家安全,要靠发展;解决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说服那些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坚定对社会主义和祖国未来前途的信念和信心,最终也要靠发展。因此,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动摇、不能放松。

第三,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离开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离开了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离开了发展,科学发展观就成了无的放矢。发展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指导发展的观念也必须与时俱进。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牢牢把握新世纪阶段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即强调要时刻铭记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时强调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国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实现即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有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查看全文

中小企业营销伦理试析论文

一、中小企业的界定

中小企业是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不同国家、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行业对其界定的标准不尽相同,并且,他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动态变化的。各国一般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对中小企业进行定义。质的指标主要包括企业的组织形式、融资方式及所处行业地位等;量的指标则主要包括雇员人数、实收资本、资产总值等。相较而言,量的指标较质的指标更为直观,数据选取容易,大多数国家都以量的标准进行划分。比如,如美国国会2001年出台的《美国小企业法》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为雇员人数不超过500人,英国、欧盟等在采取量的指标的同时,也以质的指标作为辅助。

我国目前对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为2003年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研究制订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详见表1。

中小企业决定一国经济活力和实力,进而决定国家命运,这是很多国家发展经验反复证明的一个规律。对于中小企业的重要性,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是这么评价的:“中小企业在所有国家的经济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就业,经济增长,提高生产率,创新,减少贫困和增加社会机会等领域,中小企业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也指出:“中小企业创造了本地区大多数的就业,是本地区经济发展的脊梁骨。”历史和现实的经验表明,中小企业关乎一国经济发展乃至社会稳定的大局,切莫因“小”而不为。

到2006年底,我国中小企业总数已达4200多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这些中小企业吸纳了75%的城镇人口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中小企业已经成为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市场经济下的企业强调利益驱动,重视竞争,这本是市场经济的应有之义,理所应当。但单纯的利益驱动和狭隘的竞争意识往往会使企业陷入唯利是图、恶性竞争、假冒伪劣、坑骗顾客、虚假广告……的泥沼而不能自拔。无数的现实表明,以上问题在中小型企业中普遍存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实质是契约经济、信用经济,是建立在以诚信为核心的伦理道德基础之上的。部分中小企业见利忘义,置营销伦理道德于不顾,不择手段地追求利润,致使企业营销活动中出现了种种损害消费者、合作者和竞争者利益以及危害环境和社会的不道德行为。中小企业市场营销活动存在的不道德问题,给社会、企业和消费者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中小企业的营销伦理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提高中小企业的营销伦理水平,已成为我国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一件大事。

二、营销伦理及显要义务理论认识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