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类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6 22:34:4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药学类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药学类

构建药学类实习基地

摘要:药学类专业的实践性较强,实践教学尤其是毕业实习教学是重要的教学环节,认真开展药学类实习工作,建设和发展实习基地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目前药学类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的现状,对其建设工作进行了初步探讨,并针对药学类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的工作提出了几点意见。

关键词:药学专业;实习;基地建设;人才培养

实习是高等医药院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重要途径。药学类专业的实践性较强,实践教学尤其是毕业实习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至关重要。实习基地建设,是进行实践教学的根本保障,是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和实现办学目标的需要,也是学校与社会互动的需要。认真开展药学类毕业实习工作、因地制宜地建设和发展实习基地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我院办学规模的扩大,大力加强药学类实习基地建设,已成为当前我院实践教学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实习基地建设的目标

教学实习基地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院招生规模的增加,学生实习的人次也逐年攀升。按教育部规定本科毕业论文一人一题的规定,毕业实习的难度增加。相应地对教学实习基地的要求也提高了。实习基地建设要以满足实习为基本要求,创建教学地位稳固、管理严格规范、环境条件优越的实习教学基地,形成宽专业、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实践教学体系。

2实习基地的需求

查看全文

实验鱼类在药学研究中的作用

1药物筛选与新药发现

1.1抗肿瘤药物的筛选

LiY等[16](2012)用斑马鱼对502种天然化合物进行抗肿瘤药物筛选,采用MTT法与MCF7乳腺癌细胞株比较,结果在斑马鱼中检测到59种有毒化合物,其中28例化合物诱导细胞凋亡和激活p53通路。其对抗肿瘤及诱导细胞凋亡的药物生产具有指示作用。张红翠等(2012)采用MTT法检测顺铂、紫杉醇、阿霉素、5-氟尿嘧啶等4种药物对HL-60和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并观察药物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发现这4种抗肿瘤药物对斑马鱼胚胎的生长发育均有致畸作用。斑马鱼胚胎作为细胞毒性类药物筛选模型,对于抗微管类药物较为敏感,但对于抗代谢药物敏感性较肿瘤细胞差。WangC等[17](2010)也利用转基因斑马鱼卵筛选出了具有抗肿瘤和抗血管生成活性的化合物罗苏伐他汀。

1.2心血管药物的筛选

HeZH等[18](2009)以转基因斑马鱼对大黄的4个组分和5个蒽醌类化合物进行筛选,发现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和大黄酸具有较强的抗血管生成作用,并证明大黄抗炎可能与抗血管生成有关。NiTT等[19](2012)用心肌被GFP标记的Tg(cmlc2:EGFP)转基因斑马鱼做药物筛选,发现小分子Cardionogen能增加心肌细胞的数量,促进小鼠ES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胚胎和细胞实验结果显示Cardionogen跟经典Wnt信号通路相互拮抗。

1.3神经系统药物的筛选

查看全文

药学类实践教学新体系研究

摘要:辽宁何氏医学院药学院坚持培养应用型药学人才,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动手能力强的药学专业人才为目标,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现代教学理念,探索出一套新的药学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药学;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药品行业是世界各大经济领域中发展最快的行业门类之一,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医药行业一直处于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阶段。因此,制药行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逐步增加。随着医药行业的蓬勃发展,药学专业人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日益凸现。医药产业不仅需要高素质的具有研究能力的高等药学人才,同时更需要大量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药学人才。基于上述对我国药学发展现状和药学专业人才社会需求现状,以“学生能力建设”为中心,以就业、创业为导向,辽宁何氏医学院药学院从药学专业的定位出发,确定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系统掌握药学专业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应用型药学人才。传统的药学本科培养方案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学生掌握的知识体系与现有的药学需求脱节,在就业市场上缺少竞争优势,很多学生进入企业以后需要再企业进行二次培训。经过对药学行业背景、技术需求、用人市场等多方调研,明确以“能力培养及市场需求”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方向,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验技能,岗位实训及“第二课堂”实践能力的训练,定位于培养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好,并且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国际化思维理念的应用型人才。

一药学类专业实践教学的不足

一直以来,高等院校药学类专业的教学都是在高等院校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技术上下功夫。但这些教学工作常常延后于行业市场发展水平,这种模式满足不了目前行业企业的需要。药学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以化学-生命科学-药学为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内容局限,多以验证型实验为主,设计型和综合型实验相对较少,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协助能力。同时,由于药学类专业对专业课要求较高,许多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只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实验教学及实习环节,导致很多院校的学生真正能投入到实习到时间大大减少,并没有取得良好的实习效果。另外,目前的实践教学形式相对单一,缺乏综合性和创新性,只停留在验证型实验的模式上,学生在参与实验的过程中缺少积极性和主动性。实习基地与学校之间的联系缺乏互动,实习基地的教师不了解学生的课程设置情况,不了解学生在前期的教学中已经具备了哪些技能,掌握了哪些理论和实践知识;同时,学校教师也不了解实习基地工作的性质和任务,学生能够胜任实习工作所需掌握哪些技能,如何与实习基地老师合作提升科研的应用价值。

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应用型药学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查看全文

药学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究

摘要:探讨校企合作背景下药学类专业学生“实习-就业一体化”培养模式理论和实践。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技术层面能力素养的各个方面均有提高,其中占前4位的是专业技能水平、实践动手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在非技术层面能力素养方面,提升占前4位的是企业文化认知、社会适应能力、就业竞争力、创新创业意识。企业对实习生各方面的表现基本认可,其中认可度占前4位的是工作表现、团队精神、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意识。学生对实习效果的认可度均达88%以上,与实习单位就业签约率达到45.8%。但目前的“实习-就业一体化”培养模式还存在校企合作层次较低、实习就业指导队伍薄弱、质量评价和监控体系不健全等弊端。今后发展的主要策略和途径是建立校企合作企业群、强化校企合作深度对接、加强实习-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实习质量评价和监控体系。

关键词:药学类专业;校企合作;实习-就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业教育

实习-就业一体化是将实习和就业有机融合、产学研结合[1]的职业教育模式。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的工作岗位顶岗实习,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生产实践中上岗操作,将所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直接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从而获得真实的职业体验、锻炼提高工作能力,迅速适应职场和社会,达到从业要求,顺利实现从学生向员工身份的转变。不仅能破解企业对一线技能型人才招聘难的困局,满足毕业生顺利就业的美好愿望,同时实现了学校高素养、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育人目标,促成了企业、学生、学校三方合作共赢的局面[2]。实习-就业一体化是目前高职高专院校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由之路,也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需要。这一点从政府到高校都已形成普遍共识[3]。药学是世界各大经济领域发展最快的门类之一,药物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使得其行业的高增长和高收益特性非常突出。药学专业人才广泛的市场需求,为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巨大挑战。药学类专业高职教育在遵循普适性教育规律的基础上,还应该摸索寻找适合药学类专业发展的特殊性规律和教育途径,探索和强化自己的办学特色。深化校企合作,探索和实践实习-就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提升药学类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也是解决目前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中诸多弊端的有效途径[4],对于药学类专业学生培养不可或缺[5]。进一步加强对高职药学类专业实习-就业一体化理论和实践的探讨,是当前应当认真审视和思考的重要课题。药学专业人才广泛的市场需求,为药品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巨大挑战。解决医药行业人才结构配置不合理的现状,就在于高职院校如何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药学专业高素质技术人才。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成为重要研究课题。

1实习-就业一体化培养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我校药学类专业建设发展迅速,先后设立了药学、药品生产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药品质量与安全、中草药栽培技术等专业,药学专业群基本形成。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也做了大量探索,借鉴德国的BBS模式(berufsbildendenschule)、加拿大和美国的CBE模式(competency-basededucation)、英国的BTEC模式(thebusinessandtechnologyeducationcouncil)、澳大利亚的TAFE(technicalandfurthereducation)模式以及国内“工学交替”培养模式、“2+1”培养模式、“实训-科研-就业”一体化培养模式、“订单式”培养模式,探索尝试了“实习-就业”一体化培养模式,初见成效。学校分别与10余家药品生产企业、药品营销企业、省级医院制剂中心、药检机构、医院等单位签订了长期校企产学研合作协议,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药学类专业学生坚持开展顶岗实习模式,学生带薪实习,获得合理报酬,实习结束时根据企业需求和学生意愿签订就业协议。2018届144名实习学生中,8名自主实习,其余136名学生全部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习期为10个月。

2效果调查与分析

查看全文

中药学类专业在线教学思考

[摘要]通过对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37所举办中药学类专业高校的在线教学现状进行调研,发现当前中药学类专业在线教学存在各专业的在线课程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衡,实践教学质量难以保障,在线教学管理和监控不健全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应更新思想观念,立足长远发展,进一步强化在线教学在中药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巩固疫情防控期间中药学类专业在线教学改革成果,加快构建和完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加强在线课程研究,开发优质在线课程资源,推动中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中药高等教育教学新形态。

[关键词]中药学类;在线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教学模式;教学质量

为了确保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学生学习不断线,教育部要求保证疫情防控期间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1]。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中药学类教指委”)通过调研37所举办中药学类专业高校的在线教学现状,发现经过1个多月的探索与实践,各高校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中药学类专业如何在疫情持续期间及结束后,进一步深化在线教学成果,加快构建和完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推进教与学的生态重构,值得深入思考与探索。

1疫情防控期间中药学类专业在线教学现状

1.1中药学类专业在线课程资源情况。2020年2月,在调研了全国各普通高校目前拥有的本专业类在线资源的基础上,中药学类教指委向相关高校推荐了一批中药学类专业各类在线课程资源,共计257个,其中理论课资源245个。从资源的整体分布情况来看,中药学专业理论课在线资源较为充足,11门核心课程[2]资源数占理论课在线资源总数的38%。但是,中药资源与开发、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中药制药3个专业的专业课在线资源仅有24门,民族药学专业在线课程资源8门。而实验教学在线资源匮乏,仅有5门实验课和7个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推荐资源中有各类国家级在线课程资源46个、省级在线课程资源97个,占推荐在线资源总数的55.6%;各高校疫情期间应急上线课程12门。1.2中药学类专业在线教学基本状态。目前全国中药学类专业的布点数约200个。此次共有24所独立设置的中医药院校、12所西医药院校或综合性大学、1所独立学院参加调研,涉及86个中药学类专业点,占全国专业布点总数的42.6%。参与调研院校多按照原定开学时间开展线上教学,截至到2020年3月底,开课时间最长为7周,最短仅1周。37所院校中药学类专业的本科一年级至三年级学生数为20445人,在线学习参与率为98.81%;共有2978名教师参与了中药学类专业在线教学(教师在不同专业授课,各专业均计为1人),其中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师分别占31.2%、36.2%。截至目前,各院校中药学类专业共开设课程1925门、4148门次,其中公共课617门、专业基础课654门,理论课1724门、实践课201门;在线课程资源的使用方面,以线上资源为主的课程数与采用直播、录播形式授课的课程数之比为1.29∶1。在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方面,37所高校共有5800余名中药学类专业学生面临毕业,校内外2000余名教师参与了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在论文类型上,实验型论文占毕业论文(设计)总数的92.4%。1.3中药学类专业在线教学效果。经过1个多月的运行,中药学类专业在线教学已经由“应急之举”向“持续改进”转变。各院校通过教研室集体备课、教学技术培训、在线研讨等方式,使中药学类专业教师的在线教学能力迅速提升。通过随堂小测试、随机提问、互动答疑、小组学习、课后作业等多种形式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居家自觉参加在线学习,学习效果不断提高。参与调研的37所高校中,大多数学校的中药学类专业学生对在线教学的认可度或满意度达到80%以上。但是有2所高校认为在线教学效果一般或较差的学生所占比例超过35%,提示这2所高校在线教学的组织、运行、管理和质量控制方面可能存在问题,应制定更为有针对性的调研问卷或开展学生访谈,查找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从而保证在线教学质量。

2中药学类专业在线教学存在的问题

查看全文

医学类临床药学工作回顾与思索

摘要:为促进医院临床药学学科发展,按学习起步、探索实践和转型发展3个阶段总结了医院多年来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经验,从医务人员对临床药学的认知差异及临床药学工作人员自身素质等方面分析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要因地制宜地把握好医院临床药学工作的方向选择。

关键词:临床药学;临床药师;药学服务;回顾

2002年国家卫生部在《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中进一步明确了医院药学的发展战略:药学部门要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管理工作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这对于发展缓慢且不平衡的医院临床药学起到了推动作用。我院自1984年开始开展临床药学工作以来,已有20余年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工作经验,也曾因为人员编制、工作任务以及对临床药学认知差异的影响走过一段弯路。现将我院临床药学工作起步、探索,转型3个阶段作一回顾,提出今后开展医院临床药学的思考。

1回顾

1.1学习起步阶段(19841990)20世纪80年代初,临床药学的观念传人我国。1984年我院参加了军区卫生部药学专业组派出的临床药学考察组到上海、南京、北京、广州等地参观考察。随后军区卫生部成立了以我院为临床药学咨询中心、军区总院为临床药学实验中心的临床药学组织,并率先在军区内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此阶段主要进行了一些起步性工作。

1)组建临床药学室:1984年我院临床药学室成立后,配有2名兼职临床药师,根据实际情况制订了临床药学资料室和实验室工作制度,规定了工作范围和任务;购置了日常办公设备及相关专业资料;受理临床医师、护士的专业咨询,直接服务于临床和院外单位;选送人员参加国家卫生部主办的全国临床药学班和市级临床药学培训班,选聘高年资药师担任教员,积极参与和宣传医院临床药学工作。

查看全文

药学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摘要:基于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依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及实验教学大纲修订,优化课程结构,精选实践项目,并通过完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等途径,探索构建高职院校药学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并在校内外实践教学中加以实施,从而为高职院校药学类专业实践教学提供参考,以便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及职业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药学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技能;职业能力;教学研究

高职院校药学类相关专业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具备药品生产、药品检验、药品销售、药品调剂、合理用药指导等专业技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之重任。实践教学是学生在掌握相关技术理论、领会主要技术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熟练操作过程,明确并掌握关键技术,提高职业能力,最终掌握实际应用技能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教学,可突出专业培养目标、强化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不系统等问题,直接影响实践教学效果。因此,构建以职业能力提升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对高职院校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尤为必要。基于此,本校药学教学部以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为导向,依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实验教学大纲修订,探索构建了药学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总结如下。

1整体设计、规范标准、系统构建、精选内容

1.1以专业为建设单元,整体设计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标准

2019年2月,国务院下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职业院校完善教育教学相关标准。2019年6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在以上文件指导下,并在调研分析医药特色产业市场及职业岗位人才需求、职业能力需求的基础上,本校药学教学部参考国家职业教育研究最新理论与成果,依据药学类专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国家药学(士、师)专业资格考试大纲和国家执业药师考试大纲,重新修订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同时系统编制了专业课课程标准和实验教学大纲。修订过程中,以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提升为导向,以专业为建设单元,整体系统设计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标准,从而为规范实践教学过程、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提供依据及保障。

查看全文

药学类学生实习和就业质量探索

【摘要】探索提高高职院校药学类专业学生实习和就业质量的方法,从学校、学生两个方面分析影响实习和就业质量的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通过努力,提高学生的实习效果,促进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

【关键词】实习和就业质量;影响因素;措施

我院药学类专业毕业生主要在药品生产企业的生产研发和检验等岗位、药品经营单位的采购销售和业务管理等岗位、零售连锁药房的药学服务和健康管理顾问等岗位、药品检验机构质量鉴定等岗位、医疗机构药房和药剂科等岗位工作,工作专业性较强,注重理论知识和实操的结合。根据近3年我院药学类专业学生的实习就业情况,经过调查,本人分析了影响学生实习和就业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

一、影响药学类学生实习和就业的因素

(一)学校和二级学院方面的原因。1.课程和教学内容的设置无法完全满足市场和行业的需求。医疗保健制度日趋完善,药品生产新技术、设备和研发技术、药学服务新模式都在经历革新和转变,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滞后于市场,难免不能及时对接行业发展的新要求,出现“学不能用、用非所学”现象,尤其是药理学课程列举的药物,有一些在临床上已被淘汰。2.实习和就业指导力度不够。我院毕业生实习、就业工作由招生就业处统筹,各二级学院负责其所管各专业毕业生实习、就业过程管理具体工作。二级学院领导、干事和辅导员在过程管理中,主人翁意识不够强烈,还停留在由招生就业处直接管理的阶段,导致毕业生实习就业指导力度欠缺,遇到实习生与实习单位的事宜需要处理时,二级学院相关教师不熟悉流程,有时甚至直接转给招生就业处解决,很长一段时间导致工作进度、实习就业质量提升缓慢。(二)学生方面的原因。1.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学生没有意识到实习重要性,在校期间没有将学习放在心上,再加上药学专业课程如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理学、药事管理学等,课程晦涩难懂,学生更加没有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动力。2.实操技能不熟练。对于高职院校药学类专业学生来说,在校所学的知识大多未形成直观的认识,在学校实验实训室进行的操作和培训毕竟有限,并且与药厂、药品经营单位的实际工作岗位存在一定差距。由学生身份转变到单位工作人员时,难以适应实习单位的技能要求。3.择业观和择业心理不成熟。高职院校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出现的不成熟心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迷茫、自卑,身份的改变带来的不知所措等原因,有的学生觉得自己在校积累的专业知识不扎实、技能不熟练,不知道自己能否胜任单位和岗位要求;②盲从,高职学生心智不成熟,缺乏对即将面对的行业、单位和岗位的了解,较少得到二级学院、就业指导部门在职业能力、职业规划和发展等方面的引导,容易出现扎堆实习、就业的现象。

二、提高实习和就业质量的措施

查看全文

中美药学类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比较

摘要:为促进我国药学类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PubMed等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比较我国和美国药学类课程翻转课堂在课程类型、课程研究设计、效果评价方面的异同。结果显示,中美两国药学类课程在应用翻转课堂的课程内容和课程类型上既有重合又有创新;在教学设计上两者类似;在研究结果上,参与度、师生互动皆有所提高,但成绩有差异,对翻转课堂的态度略有不同;在评价工具上都有创新。然而美国研究评价指标更多样,研究方法更丰富。美国对药学类课程翻转课堂的研究在应用的课程内容和课程类型、研究设计、效果评价方面值得我国借鉴。我国需拓宽药学类课程翻转课堂的研究范围,完善教学设计,拓展研究方法,丰富评价指标,改进评价工具,深入探讨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国;美国;药学类课程;翻转课堂;启示

“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指学生在课前利用教师制作的各种数字材料(如微视频、可视化视频、网站、在线交流等)自主学习课程,完成对概念及相关知识的探索,由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案例研究、实验、游戏、情境模拟、共同体项目、艺术活动等多种形式,与同伴、教师进行互动,完成对知识的内化与吸收的新型教学模式[1]。翻转课堂开始于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化学课程,自产生以来,在教育领域产生了巨大反响,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美国逐渐流行。近年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我国高等药学教育中也获得了一定发展。研究发现,药学类课程具有内容多、学时数高、实践性强等特点,药学生较难以兼顾理论学习与实操能力的训练,亟需翻转课堂等先进教学模式的引入。同时,“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为翻转课堂的课前视频制作等提供了技术支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药学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呈增加趋势,美国作为翻转课堂研究的发源地,部分药学院校已在药学类课程中应用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且已有学者就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开展了系列实证研究,其应用的课程类型、教学研究设计、效果评价对我国有着一定启示。本文采用文献调查和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分别从课程类型、教学研究设计、效果评价三个方面对比分析中美药学类课程翻转课堂应用及其研究的异同,试图为我国药学类课程翻转课堂的应用与研究提供参考。

一、资料和方法

(一)资料来源。分别进行中英文文献检索,检索时间为2009年1月—2019年8月。中文文献选取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以“翻转课堂”“药学”以及我国高等院校药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中要求开设的课程名称为主题词,包括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化学、生药学、药理学、毒理学、药剂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分析、药事管理与法规、药物经济学、药物流行病学、临床药物治疗学、医院药学、中药方剂学、药用植物学、生物技术药物学、生物药剂与药物动力学等,共检索到中文文献214篇;英文文献选取Pub⁃Med等数据库,检索关键词为“flippedclassroom”与词根“pharma⁃”“pharmacy”及上述课程名称的英文名称,共检索到英文文献92篇。对已搜索到的文献,通过阅读题目和浏览摘要、阅读全文、资料整合进行三次筛选。(二)筛选条件和纳入文献数量。纳入标准:本科药学类课程;开展了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含有教学改革效果评价的研究设计,如随机对照实验、前后对照实验等。排除标准:仅分析翻转课堂在药学领域的应用情况、药学课程教学设计、药学课程改革,但不含有效果评价内容的研究文献。最终纳入中文文献34篇,英文文献11篇。

二、结果

查看全文

中药学类教学体系构建

1中药学类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1.1中药学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框架。实践教学是中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中药学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历经多年,已形成较为稳定的包括实验教学、集中实习和毕业专题实习三段式培养模式。学校及社会机构组织的实验知识及技能竞赛以及教育部“十二五”期间在部分高校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拓展了高校的实践教学培养体系(图1)。图1中药学类专业实践教学框架为了提升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素质,中药实验知识及技能竞赛逐渐成为一些中医药院校“教学质量月”的重要活动之一。2015年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了首届全国中药学类专业学生知识技能大赛,其中就包含重要的基本技能比赛环节。从学校到全国的技能竞赛,为促进学生能力培养提供了平台。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1.2中药学类专业实验教学现状。实验教学作为中药学类专业实践培养体系的最基本组成部分,过去几十年形成的传统实验教学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新型人才的需要,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2.1实验教学模式不够丰富。以往的实验教学中,经典的验证性实验较多,学生按照实验讲义按部就班进行操作,未能有效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体会也不够深刻。1.2.2实验课程间的衔接性不清晰,缺少对实践教学体系的认知。对于实验教学体系,不仅大学生不是很清晰、甚至不了解,一些教师也对专业课程布局不清晰。为了解决此问题,需要学院建立实践教学平台,对学生和教师加以引导。平台既体现实践教学体系的框架,也包括具体内容,可实现实验课程间的无缝对接。1.2.3基本实验技能不明确,缺乏足够的培训和强化。一般情况下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时间仅限于每周几学时的实验课,课堂下没有仪器设备、没有常用实验器具、没有真实的实验场景,便难以进行有效地巩固复习。待到下一次实验课又有新的教学内容,没有时间练习之前所学,长此以往很多学生并不能熟练、规范地使用实验常用仪器、器具,没有形成良好的实验素养。1.2.4没有全程参与实验,缺少对未知过程的探索感。学生实验往往是由实验教师配制好样品、试剂,学生在给定的条件下按照讲义操作,得出结论,并没有全程参与。实验条件的摸索、样品的制备过程也是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环节,教师的过度参与,使学生失去对实验过程的探索感,减少了动手动脑的机会。

2多维度实验教学法的宗旨

建立多维度实验教学体系旨在打破传统单一的实验教学模式,从多角度、多方式、多路径实施教学活动。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充分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取长补短,因材施教。引导、激励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改善实验教学效果,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3建立中药学类专业多维度实验教学体系

为解决上述问题,在近些年的实验教学改革中,紧紧围绕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启发学生独立创造性思维的教学目标,逐步构建多维度实验教学体系,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多维度实验教学体系包括实验教学内容的多层次和实验教学方式的多元化。3.1多层次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内容的多层次是指根据教学计划的进度及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将实验课程内容分为基本技能训练、验证型实验、综合型实验以及开放式设计型实验,依据实验课程是基础课还是专业课的性质,科学设置课程中不同类型实验的比重,例如基础实验课程偏重基本技能训练,专业实验课程偏重综合型和开放式设计型实验。通过系列实验课程的学习,从基础训练开始,经验证性和综合性实验延伸,直至达到创新性研究,逐层提升,层层深化,建立多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3]。3.1.1强化基本技能训练每门实验课都有明确的该课程包含的基本技能内容。表1列出了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实验课程的基本技能。基本技能训练需要强化,目的是培养学生规范操作的理念。在办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在实验课上给学生提供练习基本技能的机会。条件有限,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应用网络平台资源自主学习。另外,将基本技能考核纳入实验考核体系中,还可以不定期组织学生举办中药学实验基本技能大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一步强调基本技能学习的重要性。3.1.2改进验证型及综合型实验教学模式原有的验证型及综合型实验教学的教材非常具体,试验试剂均由教师配制,学生的参与度较低,改进后的模式是简化实验教材,适当更新实验对象,实验全程由学生把控,包括试剂配制,某些实验条件的摸索等,为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尽可能参与到实验的全过程中。例如,可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次机会参与实验的全过程,包括配制试剂、准备样品,实验条件的摸索到确定实验步骤并为其他同学配置好相应的实验试剂,最后还需要协助教师完成带教工作。学生在实验前需要查阅相应资料做好准备工作,实验过程中要统筹安排,发挥更多的主观能动性,小组学生之间需要相互协作,增强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例如“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胰岛素效价”验证型实验,需由小组学生制备待测样品和流动相。学生在进行实验准备时要强化学习酸度计的使用、酸度计的校正以及流动相(硫酸盐-乙腈)的制备方法,实验前期大量的准备工作既帮助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知识,增长新的技能,也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再如“合成阿司匹林的定性鉴别和杂质成分的限量检查”综合型实验,学生在运用薄层色谱法时需要配制流动相,配制流动相时所用各种溶剂比例不同,实验操作后测得样品点的Rf值就不同。为得到合适的Rf值,学生必须充分利用所学相关理论知识,调整各有机溶剂比例以增加或降低流动相的极性[2]。在这一过程中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实践与理论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知识融会贯通。由此可见,改进后的验证型、综合型实验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动手动脑的机会,提高了实验的开放性,使教学模式由之前的照方抓药、思维单一的实验逐步向需要边思考边动手的探索性实验转换。3.1.3创建开放式设计性实验模式当学生有了一些实验课程的基础训练之后,有兴趣的学生可以申请学校的创新课题,教学实验平台可吸纳部分学生进行开放式设计性实验。设计性实验需要学生根据课题的目的、要求、条件和运用学过的实验方法,独立设计一个新的实验方案。从实验的前期设计,包括实验方法的确定、实验步骤的安排、实验条件的摸索、实验仪器的选择;到实验过程中每一步的具体操作,再到实验后数据的处理、误差的分析以及实验结论的推导;整个过程都需要缜密的思考,细致的安排。通过设计性实验的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创造能力、认识能力以及组织能力等均能得到全面提升,从而能够主动观察、积极思考,实现素质教育。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完成设计性实验,可以从整体上了解科学研究的思路、方法和步骤,使之具有严肃的科学态度、严密的科学思想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4]。3.2多元化实验教学方式。在实验教学硬件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利用先进的教学技术,构建网络实验教学平台,弥补课堂教学所受时空限制的不足,最大限度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以达到网络和课堂教学相辅相成、优势互补,是未来高等人才实验教学发展的重要方向[5-6]。网络实验教学数字平台可以在原有的网络教学大平台上构建,当前许多大学已自行开发或购买网络教学平台,例如清华在线、天空教室、BB、Moodle、Sakai等[7-11],为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基于实验课程的构建,网络实验课程可以设置基本模块和拓展模块,不同的实验课程既有共通的基本模块的内容,又有反映自身特点的拓展模块的内容。在实验课程建设的基础上,通过整合,可以形成一个系统的中药学类专业网络实验教学平台,方便教师和学生使用。3.2.1网络实验课程基本模块建设为网络实验教学平台奠定基础网络实验课程基本模块包括课程介绍、教学资源、测试、论坛等。①课程介绍陈述课程的性质、主要内容、培养目标、学时等基本信息。②教学资源包括基本技能训练、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内容。基本技能主要以图文并茂的SOP文本的形式呈现和标准操作视频的形式呈现。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均可根据教学进度和个人掌握知识的程度合理选择所需内容学习,一些在课堂上难以掌握的实验技能或者容易出错的实验操作也能在课下通过网络平台上进行学习。不同层次学生可以各取所需,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全面提高”。综合实验可以分为基础综合实验和专业综合实验两类,基础综合实验关键考查学生对方法的运用能力,专业综合实验则是考查学生解决行业问题的能力。综合实验内容的更新可采取更新实验对象的方式实现。③测试功能为学生提供巩固知识的平台,教师也可以通过测试结果统计哪些内容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在课堂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④论坛提供一个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平台,探讨实验课程中的经验和体会,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实现远程交流。3.2.2网络实验课程拓展模块建设为网络实验教学平台展示特色网络实验课程拓展模块可以设置学生作品展示、谱图库等。通过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增强学生的自信。学生测试获得的谱图也可以在线积累,为理论教学提供素材。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