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作用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6 19:40:0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药理作用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药理作用

小议异甘草素的药理作用

摘要】异甘草素(isoliquiritigenin)为甘草中异黄酮类化合物,近年来其广泛药理活性备受关注。文章对异甘草素国内外药理活性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异甘草素有抗肿瘤、抗氧化、抗炎等作用,并能扩张动脉,对心脏和脑有保护作用。

【关键词】异甘草素药理作用异黄酮甘草

Abstract:Isoliquiritigenin,anisoflavoneextractedfromthetraditionalChineseherb,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hasextensivepharmacologicalactivities.Thisarticlereviewedthepharmacologicalstudiesofisoliquiritigeninfocusedonitspotentanti-tumoreffects,anti-oxidativeeffects,anti-allergiceffects,andtheheartandbrainprotectiveeffects,andsoon.

Keywords:Isoliquiritigenin;Pharmacologicalactivity;Isoflavone;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

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为多年生草本豆科植物,生于向阳干燥的钙质草原、河岸砂质土等地,主产于内蒙古、新疆、甘肃等省,新疆地区目前发现的野生甘草品种有9个,占全球22种的41%,新疆甘草资源供给量占到了全国的70%以上,是我国野生甘草种类最多、蕴藏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1]。甘草以根和根茎入药,秋季采挖,除去茎基、枝叉、须根等,截成适当长短的段,晒至半干,打成小捆,再晒至全干,也有切成片的,亦有将外面栓皮削去者,称为“粉草”。《中国药典》Ⅰ部2005年版还收录了光果甘草GlycyrrhizaglabraL.和膨果甘草GlycyrrhizainflataBat.,新疆均有分布。

甘草的根和根茎含三萜皂苷,如甘草酸,即甘草甜素,是甘草次酸的二葡萄糖醛酸苷,为甘草的甜味成分。从甘草根的水解产物中分离出18α-甘草次酸;还分离出多种黄酮成分,其中有甘草素(即4、5-二羟基双氢黄酮)、异甘草素(2、2、4-三羟基查耳酮),甘草苷(即甘草素4-β-葡萄糖苷)、新甘草苷(即甘草素-7-β-葡萄糖苷)、新异甘草苷(即异甘草素-4-β-葡萄糖苷),还有甘草查尔酮A和甘草查尔酮B。

查看全文

萝藦科植物的药理作用论文

【摘要】对萝藦科植物的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萝藦科;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Keywords:Asclepiadaceae;chemicalcompositions;pharmacologicalactivities萝藦科(Asclepiadaceae)植物的种类较多,全世界大约有180属,2200种;我国有44属,245种,主要分布在西南或东南部。萝藦科植物的主要成分有C21甾体苷、生物碱、皂苷和强心苷等[1],其中许多植物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在临床上和民间应用于治疗肿瘤、哮喘、咳嗽、风湿性关节炎等。为了更深入地研究开发萝藦科植物,就该科植物的药理作用进行综述。

1抗肿瘤

Wang等发现白首乌总苷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白首乌总苷处理的肿瘤细胞,其核皱缩,染色体浓缩,并观察到DNA特征梯带[2]。张如松等的研究表明,白首乌总苷以及4个甾体苷:耳叶牛皮消苷A、B(auriculosidesA,B)和白首乌新苷A、B(cynanauriculosidesA,B)对体外培养的人大肠癌Hce8693细胞、人前列腺PC3细胞、人宫颈癌Hela细胞及人肺癌PAA细胞等实体瘤细胞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白首乌苷B对小鼠移植性肿瘤S180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3]。吴振洁等从竹灵消(C.inannoenum)根中分离得到的白薇苷A(cynatartosideA)[4]能显著抑制小鼠移植性宫颈癌和肝癌。从牛心朴子中分离得到的7-脱甲氧基娃儿藤碱、氧化脱氧娃儿藤次碱均具有细胞毒作用,当质量浓度为1g/L时,对P388白血病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73.1%和87.5%[5]。

2免疫调节

查看全文

杜仲的药理作用及其开发应用论文

【摘要】综述了国家重点保护药用植物杜仲的生物学特性、药理作用、栽培、组织培养、活性成分等方面的研究概况,并对其以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该物种资源的进一步有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杜仲;生物学特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杜仲(EucommiaulmoidesOliv.)又名思仙、思仲、石思仙,是仅存于我国的第三纪孑遗植物,属于国家二类保护植物,主产于四川、重庆、陕西、湖北、河南、贵州等省,江西、甘肃、湖南、广西等省区也有种植。杜仲作为药材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我国第一部药书《神农本草经》记载了杜仲药效:“杜仲性味甘、微辛、温、无毒,有补肝肾、强筋骨、益腰膝、除酸痛的效能”。杜仲适应性很强,对土壤要求不严,不但在平原生长良好,而且可绿化荒山、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杜仲树形美观、叶色浓绿、病虫害少,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

一、杜仲的生物学特征

1形态特征杜仲为落叶乔木,高达20m。小枝光滑,黄褐色或较淡,具片状髓。皮、枝及叶均含胶质,折断后均具有白丝。单叶互生;椭圆形或卵形,长6~18cm,宽3~7.5cm,叶的先端渐尖,基部广楔形,边缘有锯齿。幼叶上表面被柔毛较疏,下表面毛较密;老叶上表面光滑,下表面叶脉处疏被毛,叶柄长1~2cm。花单性,雌雄异株,同叶或先叶开放,生于一年生枝基部苞片的腋内,有花柄,无花被。雄花有雄蕊6~10枚;雌花有一裸露而延长的子房,子房1室,顶端有2叉状花柱。翅果卵状长椭圆形而扁,先端下凹,内有种子1粒。花期4~5月,果期9月。

2核型研究张延东等以萌发种子的根尖为材料,对兰州地区引种的杜仲进行了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显示:杜仲染色体较小,数目均为34条。杜仲体细胞染色体核型有2类,第1类为2n=34=20m(2SAT)+10sm+4st,第2类为2n=34=20m(2SAT)+12sm+2st。在2类核型中均见到了随体染色体,随体均位于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的短臂上。2类核型中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的比值小于2,臂比值大于2:1的染色体的比例在1%~50%之间,按照Stebbin的核型分类标准应属2A核型。

查看全文

菊花药理作用研究论文

【摘要】综述了菊花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概况,为菊花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菊花;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Abstract:ThispaperreviewedthechemicalconstituentsandpharmacologicaleffectofChrysanthemummorifoliumRamat,suchasanti-hypertensionandantihyperlipidemia,etc.Thereviewhasprovidedsomeinformationforthestudyandapplicationofitinthefuture.

Keywords:Chrysanthemummorifolium;Chemicalconstituents;Pharmacologicaleffect

菊花为菊科植物菊花Chrysthemummorifolium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是传统中药,早在《神农本草经》中有记载,白菊花茶能“主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皮肤死肌、恶风湿痹,久服利气,轻身耐劳延年”[1]。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菊花具有防治心血管疾病、抑菌、抗癌、抗衰老等作用。有研究表明[2],菊花中的挥发油及黄酮类化合物为主要活性成分,现将挥发油及黄酮类化合物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概述如下。

1挥发油

查看全文

菊花的临床药理作用论文

【摘要】菊花在我国种植广泛,使用历史悠久,是药食兼优的代表性植物,为药食同源的常用中药,其主要成分为黄酮、三萜类等菊花具有多种药理作用,本文概述了中国药用菊花主产地及品种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关键词】菊花品种产地药理作用

菊的药用类群经过长期人工栽培选育和不同的生态环境,加之特殊的加工方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药用品种,如滁菊、亳菊、怀菊、济菊、杭菊、贡菊等。菊花是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为多年生草本,性味甘苦,凉。具有疏风、清热、明目、解毒的功效,主治头痛、眩晕、目赤、心胸烦热、疔疮、肿毒。下面就其品种、产地及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如下。

一、菊花的品种及主产地

1.1贡菊贡菊又称徽菊,是作为茶菊发展起来的,主产于安徽歙县。贡菊于清?光绪22年(公元1896年)由徽商从浙江德清引入,后逐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地道药材。

1.2杭菊杭菊有黄菊与白菊之分,黄者习惯于药用,白者原供茶用,随着近代中医药发展,已成茶药兼用之品。浙江黄茶菊记载最早,为明万历年间,距今400年上下。杭菊主产桐乡,在桐乡形成了全国规模最大的药茶两用菊花种植基地。

查看全文

菊花品种与产地及药理作用论文

【摘要】菊花在我国种植广泛,使用历史悠久,是药食兼优的代表性植物,为药食同源的常用中药,其主要成分为黄酮、三萜类等菊花具有多种药理作用,本文概述了中国药用菊花主产地及品种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关键词】菊花;品种;产地;药理作用

菊Dendranthemamorifolium(Ramat.)Tzvl.的药用类群经过长期人工栽培选育和不同的生态环境,加之特殊的加工方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药用品种,如滁菊、亳菊、怀菊、济菊、杭菊、贡菊等。菊花是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为多年生草本,性味甘苦,凉。具有疏风、清热、明目、解毒的功效,主治头痛、眩晕、目赤、心胸烦热、疔疮、肿毒。下面就其品种、产地及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如下。

1菊花的品种及主产地

1.1贡菊贡菊又称徽菊,是作为茶菊发展起来的,主产于安徽歙县。贡菊于清·光绪22年(公元1896年)由徽商从浙江德清引入[1],后逐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地道药材。

1.2杭菊杭菊有黄菊与白菊之分,黄者习惯于药用,白者原供茶用,随着近代中医药发展,已成茶药兼用之品。浙江黄茶菊记载最早,为明万历年间,距今400年上下。杭菊主产桐乡,在桐乡形成了全国规模最大的药茶两用菊花种植基地。

查看全文

甘草甜素药理作用研究论文

【摘要】目的综述甘草甜素的药理作用,为甘草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深度开发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归纳和总结多年来的研究结果和国内外的文献。结果与结论甘草甜素具有较多和较强的药理活性,甘草有长期作为民族用药的历史,是一种有价值的开发保健品和药品的药用植物。

【关键词】甘草甘草甜素药理作用

AdvancesinPharmacologicalActionofGlycyrrhizin

Abstract:ObjectiveToreviewtheprogressinthestudyofpharmacologicaleffectsofglycyrrhizinforitsreasonableutilizationandfurtherdevelopment.MethodsDocumentsofexperimentalandclinicalstudyonglycyrrhizinwithinrecentyearswereconsultedandsummarized.ResultsandConclusionBeacuseglycyrrhizinhasmanygoodpharmacologicaleffectsandhasbeenbeingusedformanyyearsinChinesemedicine,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isavaluableplantforhealthcareproductsandmedicine.

Keywords: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G`lycyrrhizin;Pharmacologicaleffect

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又名美草、蜜甘、蜜草、国老、灵通、甜草、粉草等,为豆科植物,是我国医药宝库中应用最广的一种药材,素有“中草药之王”的美誉。甘草在欧亚两地均有分布,我国主产内蒙古,甘肃;其次为陕西、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新疆、青海等地。

查看全文

中药复方药理作用论文

【关键词】中药复方动物模型物质基础药理学研究

中药复方是中药防治疾病的主要形式,是在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指导下,根据病机和药性理论等,按照君臣佐使等原则配伍组成的具有特定主治功效的药方。中医关于方剂的配伍有高度的科学性,中药复方蕴涵了中医理论丰富、深刻而复杂的科学内涵,中药复方药理学研究是当今生命科学研究领域最为复杂、难度最大和最具有挑战性的研究之一。

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人类疾病谱的变化、化学药物不良反应大及其开发难度越来越大,植物药重新受到世界各国人们的关注。虽然中国在世界“复方类”天然药领域具有综合优势,但是中国在世界植物药领域并不处于优势地位,而是亚洲的日本、欧洲的德国为代表处于领先地位。我国作为传统医药大国,中药出口国际市场份额一直在5%左右,和我国的地位极不相称。日、德等国之所以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就是在现代化方面走到了我国的前面。加强中药复方药理学研究对中药现代化及中药新药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把握研究方向,走中西医结合道路

中药的药理作用与西药相比具有明显不同的特点。一是整体观思想。现代西药均是结构和理化性质清楚的单体化合物,剂型先进,药效及其作用机制清楚;中药尤其是中药复方药效的发挥是其所含多种活性成分通过多种作用途径、环节和靶点所表现的综合作用。辨证施治、君臣佐使等原则是中医用药的精髓。中药不等于一般的植物,它必须具备中药应有的真正的内涵,离开了中医药整体观,单纯追求西药化,将使中药药理学研究路子越走越窄。二是现代科学化。从药物的角度来看,中药与西药的作用对象是相同的,都是通过化学物质作用于机体生物大分子,影响机体的病理生理而发挥药理作用,其作用和作用机制是客观存在的规律。因此,客观地讲应用现代的科学手段是能够揭示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的,关键是怎样才能全面准确地揭示。我国著名药理学家周金黄教授曾多次指出,中药复方药理学的研究应在中西医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主张在中药复方药理学的研究中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整体观着重于宏观,现代科学着重于微观,二者有机结合便能形成宏观与微观辨证统一的中药复方药理学。

20世纪90年代,Sheehan发表了中药复方汤剂治疗皮肤病过敏性皮炎的临床研究论文,运用随机、双盲、对照实验,观察了服用中药复方汤剂对过敏性皮炎的疗效,结果显示,复方汤剂疗效显著。PC-SPES在美国的兴起,是中药复方按国际通行标准研制成功的又一例证。专家认为PC-SPES在美国成功的主要因素是剂型质量控制较好和疗效令人信服。由此可见,中药复方的临床疗效完全可以按照国际通行标准来确证,可以进入欧美主流药物市场,关键是研究工作的质和量。

查看全文

加拿大一枝黄花药理作用

1器材

1.1动物清洁级昆明种小鼠,体重(20±2)g,雌雄兼用,由中科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合格证号:SCXK沪2003-0003)。

1.2药物加拿大一枝黄花,200409采于上海,由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李晓波教授鉴定。干燥全草粉碎过40目筛,95%乙醇渗漉提取,回收乙醇后得提取物,干燥备用。

1.3试剂吲哚美辛片,上海辛帕斯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50601;阿司匹林片,上海信谊百路达药业有限公司,批号0554010;盐酸依普拉酮片,上海衡山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40201;氨水,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批号050120;其他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1.4仪器YLS-6A智能热板仪,山东省医学科学研究院设备站;754型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1.5统计软件SPSS11.5,进行One-WayANOVA检验。

查看全文

华蟾酥毒基药理作用研究论文

【摘要】:华蟾酥毒基(Cinobufagin)是蟾酥中的一种单体,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目前对其功效研究颇多,剂型研究也较多,现对华蟾酥毒基药理作用及制剂研究状况进行简要总结,为制备高效实用的临床药物提供有益线索。

【关键词】华蟾酥毒基;药理;剂型;综述

Abstract:Cinobufaginisonemonomeroftoadvenom,withmanybioefficacy;presentlythere’smanystudiesonit,soisdosageform;nowitbrieflysumsupitspharmacofunctionanddosageformresearch,toofferhelpfulcluesforpreparinghigheffectandpracticalclinicaldrugs.

Keywords:Cinobufagin;pharmaco;dosageform;review

华蟾酥毒基(又名华蟾毒精,)是中药蟾酥中的一种蟾毒配基,是国家药典规定的中药蟾酥的质控成分,分子式为C26H34O6,相对分子质量为442.54。是一种具有醚键的甾体化合物,难溶于水,体内半衰期短且分布广泛,并具有较强的毒性。现对华蟾酥毒基药理作用及制剂研究状况综述如下。

1华蟾酥毒基药理作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