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6 19:00:4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药剂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药剂学课程思政分析
[摘要]药剂学是药学领域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就药剂学课堂教学与思政元素联动教学进行深入思考,旨在达到增强学生从事医药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创新精神、法制意识的教学效果,助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实现“立德树人”教育,同时为同类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药剂学;课程思政;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对于新时期高等教育的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中除专门的思想政治课程以外,其他课程的教学也要充分发挥思想教育的功能[1]。2019年2月国务院颁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到2022年,我国的职业院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一大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并进一步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医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但是职业院校仅仅依靠学时和师资有限的思政课堂提高教育,效果难度大,效果不明显,各门课程都需要挖掘梳理德育元素,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思政格局[2-4]。
一、课程介绍
药剂学是我院药学专业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研究药物制剂剂型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生产工艺、合理应用以及药物制剂剂型和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关系的综合技术科学,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专业引导作用。药剂学课程理论讲授总学时为48学时,教师有较为充足的时间将思政元素融入理论讲授过程。首先,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的教学大纲中,教学目标要体现出三个方面的目标,分别是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思政目标[5]。做教学设计时,也要注重思政教学设计的规范和统一,结合各章节的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润物于无形,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实现思政教育;其次,近年来,随着新时代“互联网+教学”信息技术的兴起,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也必须与时俱进,结合“线上教学+线下教学”模式构建课程思政在线学习平台,使课程思政能够不局限于教室,进一步提升思政课堂成效[6];最后,药剂学课程中蕴含有大量与授课内容密切相关的思政元素,但专业课程思政异于思想政治理论课,需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实现“教书”与“育人”的有机融合,并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同向同行[7-8]。
二、药剂学课程思政的思考
药剂学课堂改革研讨
作者:刘丽娜黄静黄家宇李桂兰罗喜荣王永林单位:贵阳医学院
在案例的选取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两难的问题,即同样适合一堂课的两个案例都比较适合,难以取舍,但是必须记住,《药剂学》课程的案例选取必须具有典型性,也就是通过一个案例,学生能分析和处理相关案例。针对性原则。所谓针对性原则,是指案例选择必须针对学生的层次,而不能千篇一律。对本科学生和专科学生、对药学专业学生和医学专业学生等都采用同一的案例是现实中不少老师采取的简便方法,这样虽然节省了老师的时间和精力,却给学生的接受和消化带来了不便,毕竟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是有所差别的。案例讲解(1)案例的详细内容。课堂上,教师将收集的资料用板书形式或多媒体形式展示给学生。主要内容包括:2006年4月19日,广东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开始陆续更换使用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4月22日和4月24日,住院的重症肝炎病人中先后出现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4月29日、30日又出现多例相同病症病人。5月1日,初步统计发现,病区里20多名病人从4月19日开始陆续使用齐二药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部分病人用药4~7天后开始出现肾衰症状。5月2日,中山三院多科专家对病人的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排查后,一致锁定“亮菌甲素”为头号嫌疑对象。会诊结束后,中山三院马上决定在全院范围内停用“亮菌甲素”,封存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厂的该可疑药物,同时上报广州市药监局药物不良反应中心、中山大学医院管理处和广东省卫生厅。5月9日,广东省药检所最终确定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里含有大量工业原料二甘醇,导致患者急性肾衰竭死亡。现已查明,这是由于不法商人销售假冒药用辅料,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采购和质量检验人员严重违规操作,致使假冒药用辅料制成假药投放市场,导致11人死亡的恶性案件。(2)需要学生引起重视的地方。在这个案例中,学生需要引起重视的地方包括:第一,引起患者肾衰的罪魁祸首是什么?第二,药用辅料的概念及其重要性;第三,从医人员的职业道德,等等。(3)需要学生收集的资料。本案例是众多药用辅料使用不当案例中的一个,因此需要学生收集一些与之相似或相关的案例,如上世纪最大药害事件之一的美国二甘醇代替酒精的案例,1937年美国田纳西州马森吉尔药厂采用二甘醇代替酒精,生产磺胺酏剂,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结果引发300多人发生肾功能衰竭,107人死亡。另外,还需学生收集与药用辅料相关的资料和与从医人员职业道德的法律法规等。
课堂分组讨论课堂讨论是案例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案例教学最核心的环节之一。在实际案例教学过程中,笔者采取的是课堂分组讨论形式。具体步骤分为:1.对学生进行分组对学生的分组不是任意的,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优差搭配,将积极善言的学生尽可能地平均分配到不同的小组,这样就能较好地带动整个小组的讨论热情。另外,每一个小组的学生数量尽可能保持在5~6名左右,能有效地发挥组员之间的分工合作。2.分组讨论首先让每一组的同学对各自准备的内容和观点进行陈述,可以是组长作为主陈述,然后由组员补充,比如前面的案例,就需要同学们就工业原料二甘醇与医用丙二醇之间的区别、工业二甘醇的危害和医用丙二醇的功效、工业二甘醇对肾脏的伤害、药用辅料的概念和重要性、相似的案例等等内容进行详细地陈述。3.学生提问针对某组同学陈述的内容和观点,其余的同学可以主动提出相关的问题和疑问,如果该组同学不能回答相应的问题,则可以找其他组的同学回答。4.组和组之间的辩论如果案例涉及到是非对错的情况,则可以开展组和组之间的辩论,以扩大同学们对问题思考的深度,提高他们对某些问题的判断能力。
案例分析1.学生总结分析案例分析的第一步是让学生进行总结分析,这也是培养学生对综合、归纳知识、深化对案例问题认识的重要方法。在本文的案例中,就需要学生对案例中工业二甘醇和医用丙二醇的功效及其代用产生的危害、从医人员的职业道德等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总结。2.教师总结分析教师的总结分析是案例教学课的结束部分,也是点睛之笔,也就是说在进行了较长时间的分析讨论后,学生对某些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清晰、对某些资料等收集还不够完善,这时需要教师进行最后的归纳和总结。比如,就本文案例而言,老师需要将案例设计的问题进行条理化、系统化地陈述。另外,教师还可以就其他相关的案例说明一下辅药的功能和从医人员道德等问题。三、结语《药剂学》作为医药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其应用性特别突出,如何将枯燥的黑板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是该课程改革的重点所在。本文就案例教学法在《药剂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论述,旨在说明在该门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所在以及如何开展案例教学,希望能对该课程以及医药类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定借鉴。
药剂学实训教学改革思考
摘要:药剂学是高职药学专业的主干专业课,在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据重要地位。如何改革当下药剂学实训课程的教学,培养适应工作岗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对高职药学专业的职业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实训教学内容、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训教学方法方面探讨高职药学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措施。
关键词:药剂学;实训;教学改革;药学专业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配制理论、制备工艺与设备、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1-2],药剂学知识内容广泛,涉及多门学科,在学生培养方面既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要求学生掌握与工作岗位相关的实践操作技能。因此,依据本门课程的教育教学培养目标,药剂学课程教学分为课堂理论讲授和实训操作实践。理论课的学习是学生理解该门课程的基础,而实训课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制剂的制备和质量检验过程中,学生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改革当下药剂学实训课程的教学,培养适应工作岗位的应用型人才对高职药学专业的职业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药剂学实训教学现状分析
药剂学实训课主要涉及各种剂型的制备、药物制剂的质量检查和常用药剂学仪器设备的使用,为将来从事药品生产、药品质量检查、药学服务奠定了专业基础。当前,药剂学实训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沿用的仍然是传统的授课方式,主要为教师讲解实训内容、示范实训操作、提出实训注意事项,学生依葫芦画瓢,完成实训任务。由于学生人数多,部分学生无法清楚地看到教师的操作演示,整个过程中,学生机械照搬实训操作过程,缺乏独立思考的机会,对于实训中遇到的问题往往不知所措,缺乏探索和创新精神。
2实训内容的设计与完善
职校药剂学教改论文
一、从学生及专业实际出发,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因我校地处陕西北部黄土高原,消息较为闭塞,而且学生大多数都来自偏远山区的农村,接受义务教育的程度不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较差。再加上教学资源不足,就使得对学生的教学难度增加。为了能满足药剂学的教学任务,我们就对药剂学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分析,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在教学的过程中尽量通过身边医药事例或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故事去引导学生,有时也可通过多媒体的引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发的对药剂学产生兴趣。
二、课堂教学方式灵活多样,让学生多方受益
1、开放课堂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是一言堂,满堂灌,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在课堂上睡觉、说话甚至影响课堂秩序。长此以往,学生厌学、老师也没有激情,教学效果也没有办法保证。因此,在面对"90后"的年青一代时,我尝试着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一切活动中来,想办法为他们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例如,根据教学内容,教师事先将学生进行分组,确立小组长,然后结合教学实际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或者提出一些探究性实验然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老师最后进行总结。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在快乐的情境中迅速的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2、请专家学着讲学,丰富课堂教学
药剂学实验课程革新与探微
造成一人实验、多人观摩的现象,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影响了教学效果。另外,由于实验的开设通常由各个教研室自行设定,而药剂学科内容覆盖面广、发展快,因此,与其它学科存在广泛交叉渗透,有时会导致在实验开设过程中,与其他学科出现部分实验内容的交叉重复现象。例如,药剂学课程开设的增溶实验,涉及到相图的绘制,而物理化学实验中同样开设了相图的绘制。因此,如何做好各学科之间的交流,避免实验内容的重复或遗漏,也是在实验课程设置时应考虑的问题。为了改善上述情况,现就我校药剂学实验课程的改革谈几点看法与体会。
1PBL与PLTL教学模式的引入
首先,为更好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在实验教学中可以引入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例如我们将所开设的各个药剂实验的操作进行了录像,在实验教学讲解中向学生进行了播放,使学生对实验流程有了很形象直观的认识,既便于学生对实验的掌握,通过视频教学也利于学生在实验中规范操作。为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及创新能力,根据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药剂学实验教学应该设置更多综合设计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不同,在进行综合设计性实验过程中,教师一般只给学生实验题目,说明实验要求,让学生结合学过的知识,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准备实验用具。由于药学实验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实验处方设计与结果有多种可能,因此,非常适合在这样的实验过程中开展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如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PBL)和同伴主导的小组学习方法(PLTL)等以学生为主的自主学习方法。学生利用小组学习的方式,通过资料检索、整理,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实验方案,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实验之后,也利于比较不同小组之间实验结果的不同,进而分析原因,同时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进一步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达到互相学习的目的。例如在小檗碱脂质体的制备过程中,不同实验小组选用不同的实验方案制备脂质体,实验后通过脂质体的包封率、外观形态等指标,比较不同小组之间的处方优劣,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和竞争性,同时也完成了脂质体制备的学习目标。
2开放实验室的应用
目前,很多高校的实验中心都建立了开放实验室,不仅可以用于学生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而且可以起到开发学生智力、提高专业技能及科学作风等综合素质的作用。由于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学时、人数、仪器设备数量等限制,往往不能保证学生在同一时间和地点完成实验,因此,可以利用实验中心的开放实验室克服上述困难。学生只要向学校开放实验室预约后,在规定时间都可以进行实验,即使是晚上或其它非规定学时内也可以自行进行实验。避免由于仪器设备过少或学生人过多,需要排队使用,浪费大量时间。在实验过程中,弱化老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成为实验的主体,促使学生自己去独立思考,使学生在反复的实验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培养创新精神。
3实验模式的改革
中药药剂学案例教学研究
摘要:为了加强中药药剂学课程授课中的中医药特色,在进行案例教学设计时,可以有针对性地将中医药相关知识与专业课程中的知识点相衔接,从而实现中医药文化在该专业课程中的传播。以“表面活性剂”的案例教学设计为例,以甘草中具有表面活性剂作用的甘草酸为基点,桥接表面活性剂理论知识,并籍此扩展中医药与表面活性剂的关联性,成功地将中医药文化引入课程的案例教学设计,以期为中医药背景下的中药学专业相关课程的案例教学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药学;案例教学;中医药文化;表面活性剂
中药药剂学是中药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课程内容较为繁杂,知识点较多,既体现了中医药学各学科的综合应用,又包含了现代药剂学的众多理论与应用内容。因此,对本课程的讲授,要求教师具备较为完备、扎实的中医药学理论背景,又要掌握现代药剂学的相关内容。为区别于药剂学课程,在进行中药药剂学教学活动时,将中医药思维引入课程教学,尤其针对其中的某些现代药剂学内容,如何通过教学设计来与中医药进行关联,真正体现“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凸显本课程的中医药内涵,是需要授课教师深入探索、思考的问题[1-2]。我校近年来十分重视将中医药文化引入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针对中药药剂学课程的特点,任课教师积极将中医药思维融入该课程的案例教学设计,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3-4]。现以“表面活性剂”的教学设计为例,介绍中医药背景下的中药药剂学案例教学设计。
1案例教学设计方法
中药药剂学为我校中药学专业必修课,针对中药本科三年级学生开设。本实例(表面活性剂)授课学时为1学时。所用教材为国家统编教材,参考书目可适当选择与表面活性剂相关的国内外著作。另外,还可向学生提供网络学习资源,如大学的精品课程建设网站、各类文献检索数据库网站,以及世界主要国家的政府药物管理网站,如美国FDA网站等,以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习效果。在中药药剂学课程内容中,“表面活性剂”一节与中医药知识关联较少,如何在讲授本部分内容时嵌入中医药相关知识,是教学设计的难点。笔者与研究团队从中药中所含的具有表面活性剂作用的物质入手,较好地解决了中医药背景与表面活性剂的衔接。1.1教学内容与目标的设定。根据授课内容设定课时为1学时(40min),具体节点为:导课(2min)、甘草“调和诸药”的作用(8min)、表面活性剂的含义与分类(15min)、表面活性剂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5min)、表面活性剂在新型给药系统(自微乳)中的应用(双语学习)(8min)、小结(2min)。参照授课大纲,分别从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学生主观认知目标等设定教学目标,其中知识目标设置“掌握”“熟悉”“了解”3个层次,技能目标分别凸显科研思维与方法技术,主观认知目标则强调学习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目标的设置中,要求掌握表面活性剂的定义、理化特性,熟悉甘草酸铵的增溶原理,了解表面活性剂的发展、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针对技能目标,强调中医药背景下中药药剂学科研思维的养成培养,即借助表面活性剂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以及甘草“调和诸药”中的“表面活性剂增溶作用”,阐述表面活性剂在中药制药中的重要作用。另需关注科研方法、技术的培养,如在本案例中,低毒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被广泛应用于中药制剂中药物的增溶,可通过学习体会表面活性剂在中药增溶中的重要性。在学习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设定上,结合专业特色,提升学生对中医药事业的热爱与信心。在中药中,有较多的活性成分属于水难溶性成分,在中药制剂中多采用加入表面活性剂的方式,以增加其溶解度。表面活性剂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历史悠久,最著名的例子为甘草在中药汤剂中的应用,其中所含的甘草酸铵即具有表面活性剂作用,是发挥其“调和诸药”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通过本案例的学习,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善于将传统与现代知识相结合,增强对中医药“科学性”的认知。1.2教学重点与难点及解决办法。本案例的重点在于向学生阐释表面活性剂的增溶机制。教学难点有二:①表面活性剂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表面活性剂种类较多,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中药制剂中有广泛应用,其主要考量为安全性较好,如在中药注射剂中的应用,如何能够达到增溶效果的同时减小其用量,是本实例教学中的难点。可通过对表面活性剂增溶作用机制的详细阐释,使学生掌握临界胶束浓度(CMC)的含义,以及在中药制剂中测定CMC值的重要性,加深学生对表面活性剂在中药制剂中合理应用的理解。②甘草“调和诸药”与表面活性剂的关联性。甘草在中药复方中应用广泛,被称为“国老”。现代研究发现甘草在中药复方汤剂中可起到增加难溶性药物成分溶解度的作用,其主要增溶成分为甘草酸盐,如何理解甘草酸盐的“增溶”作用,是本案例教学中的又一难点[5]。可结合表面活性剂的理化性质,讲解甘草酸盐(甘草酸铵)的结构与功能,参考已发表的相关文献,系统阐述甘草酸铵作为表面活性剂的特点与应用。1.3学情分析及教学预测。(1)学情分析。结合专业设置、学生情况与培养方向,进行学情分析。①专业培养方向和目标:中药学专业旨在培养掌握中医药传统理论知识和现代生物医药技术,能从事中药研究等多种岗位工作的高级中药专门人才。要求学生在知识结构上体现传统中药学与现代药学的结合,中药学与医学、化学、生物学的结合,掌握运用现代实验研究技术、中药新药研究技术;中药药剂学为中药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综合了中药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等各基础学科的知识,为中药学各科专业知识的集成应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需注意与中药学各科知识的串联讲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诸如表面活性剂等制剂辅料的应用原理,使学生对中药制剂知识有较好的掌握。②学生特点及知识基础:中药药剂学课程面向中药学本科三年级学生开展,学生已储备有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等中药学专业知识,以及有机化学、高等物理学等基础学科内容,有助于理解中药药剂学的相关知识点。本例中,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及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包含了以上学科的相关知识,如在对甘草“增溶”作用的阐释时,需要对甘草酸铵的理化性质进行说明,对于具备上述专业知识的高年级学生而言,可以较好地理解和掌握。③学生未来发展方向:学生毕业后,一般选择继续深造或者从事与药物研发、生产、销售等相关工作。可借助案例教学的优势,衔接课堂知识与现实应用,为学生未来就业提供参考。(2)教学预测。甘草为常用中药,从其“调和诸药”入手,阐述表面活性剂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表面活性剂为中药制剂中广泛应用的一类重要制剂辅料,需要学生较好地掌握。本案例结合甘草酸铵的表面活性剂作用,教授表面活性剂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便于学生掌握表面活性剂的相关知识点。将传统中药与现代制剂相结合,有助于在讲授中药药剂学课程时,对学生中医药思维的培养,并可启发学生主动寻求传统中医药与现代制剂技术的对接,激发其利用现代科技研究阐释传统中医药理论的动力。1.4教学策略与方法选择。在教学策略的实施上,坚持由简入深、问题导向、互动教学等教学理念,并强化双语教学。具体实施方法为:通过甘草在“调和诸药”中发挥的表面活性剂作用,引出表面活性剂的概念,并由此展开对表面活性剂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介绍;从“甘草酸铵为什么能起到表面活性剂的作用”“甘草酸铵属于何种类型的表面活性剂”等问题的设定,引出表面活性剂的增溶机制,及其分类与应用等[6];借鉴PBL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查阅相关文献,并实现与教师的有机互动[7];表面活性剂为现代引入的词汇,可从介绍其相关专业英文词汇入手,实施对该章节知识的中英双语教学。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利用现有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教学ppt,引用相关影像资料,注重图文并茂、言简意赅,提高学生注意力,提升教学效果;结合板书等传统教学媒介,将提纲性内容与重点难点的关键词进行板书,便于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程内容,提示学生关注与掌握重点知识。借鉴SSL、三明治教学法等教学理念,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课前查阅文献,并在课堂中主动与教师互动探讨相关授课内容,教师利用PPT做模拟实景的相关展示,使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上,分别设立课外自主学习与互动教学环节。在自主学习环节中,敦促学生预习表面活性剂的含义,并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查阅相关文献,完成字数不少于2000字、参考文献数量不少于15篇(其中英文文献不少于2篇)的小综述,锻炼学生的文献查阅与总结及综述论文的规范化书写能力。在互动教学阶段,借鉴PBL教学法,设置课堂互动与课后互动内容,引出问题,启发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深入讨论,教师做适当引导,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互动环节中,以问题引入(甘草的“调和诸药”作用)、问题提出(甘草酸铵的“增溶”作用如何实现)、问题扩展(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机制)、互动思考(表面活性剂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知识提升(传统中医药知识与现代科技的对接)等节点逐步推进,启发学生针对表面活性剂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范围,以及在新型给药系统中的应用,展开讨论,激发其主动学习探索的欲望;在课后互动环节,利用学校教学网络平台,布置课前预习题目及课后讨论题目,利用课后时间面对面互动。
2结果与讨论
中医药思维在中药药剂学教学的运用
摘要:围绕辨证论治、阴阳五行、取象比类、思外揣内、整体观念等中医药思维,深入挖掘传统中药剂型特点、制备工艺、质量控制等内容,采用相应教学方法,将中医药思维运用于中药药剂学课堂教学。融入中医药思维的教学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又可建立中药药剂的中医药思维。
关键词:中药药剂学;中医药思维;教学研究
中药药剂学是一种传统与现代并重、将中药饮片加工成药物终端为临床服务的制药技术,中医药理论和思想应一直贯穿于制药过程的始终。然而,尽管一直被大家重视的药性理论(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和剂型理论(如丸、散、膏、丹等)依然耳熟能详,但现阶段教学更加强调现代制药技术和思想,例如“去粗取精”“速效”“缓释控释”等思想以及大量新技术、新辅料和新剂型充斥于整个教学环节,导致某种程度上难以将中医药思维在教学中合理应用[1]。2014年高等学校中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了《本科中药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该标准提出了“双思维”,即“科学思维”与“中医药思维”,强调二者并重的同时更突出后者应成为中药学专业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必须具备的一种习惯性的思维模式[1]。目前中医药界普遍认为中医药思维是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源泉,以中医药理论为依据,在对人体生命活动、疾病规律,中药的发现、应用、作用规律等认识过程中,建立、形成的一种经常性的思维习惯与方式。中医药思维的特点主要包括辨证论治、阴阳五行、取象比类、思外揣内、整体观念等[2]。中医药思维在中药药剂学课程中的探索已有报道[3],笔者近年也在中药药剂学的教学中尝试探索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中医药思维,积累了一些经验[4]。
1中药药剂教学中整体观思想的运用
整体思维是中医药思维最为重要的特征。中医药的整体观主要包括:“天人合一论”“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灵枢·岁露论》)”,即病因包含着与大自然相关的各种致病因素;形体与精神是一个整体;人是一个有机整体,内有五脏六腑,外有四肢百骸,他们之间息息相通。教师可从中得到启发:分析一个事物或是问题往往有内、外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中药药剂教学中离不开整体思维。就像中药发挥疗效,不仅与疾病本身有关,还与生物体、剂型等因素密切相关,用整体观的思维让学生建立这种关联不仅方便理解记忆中药药剂学的知识点,而且也使其自然流畅地认识到无处不在的“整体观”。笔者以中药药剂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中整体观为例介绍如何在教学中培养这一思维。
1.1中药药剂制备工艺中的整体观
中药药剂学绪论教学课程思政的认识
摘要:中药药剂学作为中医药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尤其是绪论部分,具有诸多可挖掘的人文价值引领和职业素养培育方面的资源。开展中药药剂学绪论教学课程思政,实现专业知识传授和道德素质培养一体化,能够收到良好的协同育人效果。
关键词:课程思政;中药药剂学;绪论
1中药药剂学绪论教学中的思政融入点分析
1.1在回顾中药药剂学发展历史中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
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中药药剂学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古今成方及剂型的演变,前人在剂型理论、方药修治、临床应用等方面留下了极为宝贵的遗产。中药药剂学的起源可追溯至夏禹时代多种药物浸制而成的药酒以及复合酶制剂———曲。然而由于中国传统剂型丸、散、膏、丹、汤存在外观上“黑、大、粗”等不足,加之现代新型制剂的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信心不足[2]。因此有必要在讲授中药药剂学发展历史时,通过分析散剂、汤剂等传统剂型由古至今的临床发展和应用情况,从千百年来积累的临床人用经验和临床效果上展示传统剂型的独特优势,引导学生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
1.2在中药药剂学相关法规学习过程中强调科研诚信与道德
药剂学教学多媒体技术研究
摘要:多媒体辅助教学给高等教育带来便利,已成为现代教学手段之一,具有集成性、仿真性、交互性、高效性等优点。在传统“讲授法”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引入多媒体技术可极大地提高药剂学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同时传统教学法不能被全盘否定,应继承和发扬。新形势下药剂学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两者协调融合,取长补短,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关键词: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药剂学;协调融合
随着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计算机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越来越被高等学校及科研院所重视,是对传统教学法的传承和发展,也促成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多媒体技术在高等教育现代化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1]。药剂学是药学、制药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是研究药物制剂形成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等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具有很强的工科特色,对药学、制药工程专业学生来说学习时有一定的难度。加之生活经历的限制,学生对教材中许多内容,特别是制药设备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药剂学还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与药物制剂生产和制药企业结合紧密,教学内容包含较多的与工业化大生产有关的操作单元,如:粉碎、过筛、混合、制粒、干燥、压片、包衣等,学生在学习中常常感到抽象而难以理解。随着现代制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药剂学理论体系日益丰富,新增知识面广,容量大,依赖传统课本和基础知识的讲解已不能满足现有需求,这给教学工作,尤其是不同方面知识的衔接、新知识的导入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对药剂学知识掌握的牢固度,提升综合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药剂学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出具有竞争力、实践技能的药学、制药工程专业人才,是药学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1药剂学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的必要性
我国传统的药剂学课程教学中只是由调剂学和制剂学内容构成,理论体系单一,知识更新速度慢,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医药产业对药学人才综合能力的基本要求,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的发展对药剂学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鼓励个性发展,倡导全面成才[2]。目前国内药剂学的教学基本以教师为主体、以讲课为中心的“讲授法”,虽然也融入了多媒体技术,但是效果不佳。教师只重视教,忽略了学生的学,学生在教学中处于被动地位,参与度不高,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只有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内外教学使学生领略到剂型和制剂世界的奇景异致,才能建立起他们对药剂学的兴趣。多媒体本身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3],有利于增加教学容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在药剂学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多媒体辅助药剂学教学的优点
药剂学课程整体教学设计研究
摘要:随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就业成为大学院校发展教育的重点内容。作为大学学院的重要专业之一,药学院对于药剂人才专业性和从业技能的培养更加重视。本文将中药药剂学课程整体教学设计作为研究对象,进而对大学院校的中药药剂学课程设计展开分析,从准备、过程以及效果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能够为中药药剂专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中药专业;药剂学课程;教学设计
1前言
随着教育部对现代职业教育的改革,建立以就业为核心的职业教育体系是大学院校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各大学院校积极修订药学专业培养计划,按照专业调研结果明确中药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对此,大学院校对中药药剂学的课程整体进行了教学优化设计,通过对单个课程的全局设计实现教学课程的整体优化工作,课程定位目标以及教学内容方法等都需要进行设计,以为后续的中药药剂学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2中药药剂学课程整体教学设计准备工作
2.1课程定位,中药药剂学是在中医药学理论的基础上,利用现代技术对中药药剂处方、制作工艺、质量应用等方面进行研究的一门技术学科,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相关知识理论,得到了从事中药制剂行业所需的专业的知识技能,为获得“职业药剂师”等专业资格证书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