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奏风格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6 17:06:4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演奏风格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中西钢琴作品演奏风格的比较
摘要:钢琴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它根植于不同民族文化艺术得以发展。受到外部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以及中西方钢琴演奏家通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在审美或意境中的追求存在差异,演奏风格的差异也就自然而然地出现。
关键词:钢琴演奏;文化;风格;历史
钢琴起源于欧洲,它在演奏风格上的演变过程也在象征着欧洲艺术文化的演变与推进,也属于欧洲艺术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钢琴在中国虽然没有那么悠久的历史,但在钢琴传入中国的一百多年以来,经过几代钢琴艺术家的不懈努力和创新,在钢琴作品的风格、演奏技法、结构、意境、以及文化内涵方面,均已表现出中国钢琴音乐的自身特点。我们首先理解一下风格二字。我一直认为钢琴表演是演奏者对于作品的二次理解和创作,所以我们从艺术的二次创作的角度去理解,风格应该是指演奏者在二次创作中想要强调的和表现的音乐个性。它应该有主客观两个方面,主观是指演奏者对于审美的不同追求和他们天然的个性。客观是历史政治、民族文化背景以及作品本身体裁对创作的限定。这种主客观的影响,使中西方的钢琴作品在演奏风格上具有明显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是必然的、不可逾越的。中国钢琴作品大致有两个分支,一种是根植于传统、民族音乐创作改编成的钢琴作品,这类作品依据的音乐素材(也就是被改编的传统、民族音乐)往往具有较高传唱度和知名度,比较脍炙人口,并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这就导致了根据此类音乐素材改编而成的钢琴作品也具有不一样的地域、民族特色,所以,在演奏时,要根据不同的音乐风格展示钢琴不同的音色,如:在演奏鲍元恺改编的《小河淌水》时,演奏者需要模仿水滴、水流的轻重缓急以及表达作者的意识形态和情感,这与西方在触键的动作、音色以及技术点风格迥异。另一种是伴随着中国新音乐的发展而出现的现代钢琴作品。现代钢琴作品的特殊之处在于作曲家受新音乐的影响,大胆使用不同的和声,不协和音程以及和弦的使用频率大大增加,并形成了特殊的听觉效果。他们所描绘的事物既具象而又抽象,如汪立三作曲的《书法与琴韵》(选自《他山集》)将乐曲的主题一分为二,十分具象地描写了书法的苍劲有力的形态,又抽象地表现了琴韵的悠扬婉转。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风格,大都是因为民族音乐的独特性本身,决定和影响了演奏风格。中国钢琴作品大多是在民间音乐、传统音乐或民族音乐的旋律基础上创作改编,通过加入一定的和声伴奏,使音乐织体饱满而有层次。他们在调式、和声、节奏型与曲式结构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个性与差异,因此在演奏中也就出现了相应的风格。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音乐表演风格的形成,是特定历史环境中民族生活的地理条件、政治经济基础、文化习俗以及文化习俗导致的审美能力、心理、认知等多方面因素构成的。作为中国近现生的一种特殊的艺术文化现象:钢琴艺术在本土的创作与表演。这种文化现象的发展一定会受到当下处在过渡期的社会环境的制约。伴随着20世纪初期中国新音乐的发展,中国现代钢琴音乐的创作与表演不断发展并成为中国专业音乐具有代表性的分支。由此可见,中国作品的创作深受文化和历史的影响,同样也深受人民群众以及社会时代的影响。所以中国作品的演奏风格应与民间文化、时代特征相结合,反映生活、紧随时代潮流。演奏时,民间乐曲应着重体现地方特色韵味,如根据民间音乐改编的粤曲《平湖秋月》,应悠扬婉转,富有诗意;湘曲《浏阳河》,应富有歌唱性;根据传统音乐改编的古曲《梅花三弄》、《二泉映月》,应当突出与尊重原有古琴、二胡的特性。而对于具有民族特色的乐曲,应在节奏、调性上最大程度的贴近民族特色,对于新现代作品,则应尊重其时代性、发展性和新颖性,展现个性。其次再来分析一下西方钢琴作品的艺术风格以及演奏表演的风格。西方的演奏风格大体上是依照历史时期划分的。其发展过程主要历经四个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时期,浪漫主义时期和印象派时期。由于各时期艺术的审美、社会对艺术文化的认知、作曲家的作曲技术以及时代特征的不同,各时期的钢琴演奏风格也就存在差异。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特性是复杂性与复调性,强调对比的概念。
作为巴洛克时期的代表性人物,德国作曲家巴赫的作品具有很高的复调性,十分具有内部平衡的美感。在演奏巴洛克时期的作品时,一定要模仿巴洛克时期管风琴的音色特点,不然就体现不出复调钢琴音乐特殊的美感。演奏时,力量要从肩部渗入指尖,并在指尖找到重量点,平稳地触键,十指间的力量应当有所平衡,从而营造出圆润平稳的音色。古典时期的音乐特性是简洁、精致。在这个时期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为代表人物。这一时期的演奏风格严肃而优雅、简朴庄严、细致准确。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对立性。古典主义的音乐力求表现美的理想,较少盲目宣泄感情,显得较为庄严肃穆;浪漫主义在古典主义的基础上加以改变,在框架内自由,注重个人情感,显得浪漫轻松。于是在演奏中,古典主义强调理性多于感性,演奏偏严肃庄严,就算是活泼,也需要在严肃中活泼;而浪漫主义强调内心感情的宣泄,演奏中个人特征比较明显,具有丰富的个性。以德彪西为代表的印象派音乐是向现代音乐过度的最重要的流派。在印象派音乐中,不协和音的运用更加广泛,地位大大增加。为了追求耳目一新的听觉效果,并体现出朦胧的色彩,印象派音乐提倡音色透明,反对曲式对称,打破节奏均衡。德彪西力求在弱音做出层次和变化,在触键上以微妙的按压而获得漂浮的音响效果,并利用踏板产生的余音营造朦胧的色彩。他造就了音色具有印象主义特点的多样性,使音色具象、使音符流动,以此来刻画人与自然的具体特征,并获得具有东方乐器(如钟、锣)和管弦乐器(木、铜管乐、鼓)的音色。
通过对中西方钢琴演奏风格的横纵向比较以及分析其影响因素,我想启发并完善自己对钢琴艺术的认知,希望自己在演奏实践的过程中需要尊重差异,把握细节,善于总结,形成对其准确的认知,从而形成良好的艺术鉴赏习惯并提高艺术表现水平。
莫扎特钢琴曲演奏风格分析
摘要:莫扎特作为一位音乐天才,他的音乐风格欢快、明亮、典雅,对后世的许多音乐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莫扎特积极乐观的演奏风格,主调与复调的完美结合,演奏的流畅度和创造力,旋律和调性,哲学和美学以及他的演奏技法这几个方面对莫扎特的钢琴曲的演奏风格进行了具体的阐述。通过对其演奏风格的分析可以对莫扎特的音乐作品能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有利于提升对于钢琴艺术的欣赏力。
关键词:莫扎特;演奏风格;演奏技法
一、莫扎特音乐演奏风格的特征
(一)积极乐观。莫扎特的音乐演奏风格整体是非常快乐的。莫扎特认为,音乐表现感情的高低都不应该让人感到不满和生气,而是要努力地做到令人快乐,而非痛苦。创造使人快乐的音乐作品是莫扎特创作的动力。回看莫扎特的人生经历,虽然也遭受过不公平待遇,但他没有因为这段经历而变得消沉并融入到音乐作品中去,反而一如既往地保持积极的态度,将个人的想法和情感通过作品表达出来,用自己的钢琴曲去鼓励他人,这是他的伟大之处,也是他的作品风格。(二)主调和复调的完美结合。莫扎特的旋律欢快明朗、典雅美丽,这正是因为他将主调和复调的结合做到了极致。他的钢琴曲中多个声部的结构完美结合,主调和复调完美衔接,整体风格也非常突出,使得作品本身浑然天成。(三)演奏的流畅度、创造力。莫扎特钢琴曲演奏的流畅度是很多学习者都难以达到的。莫扎特曾创造性地将枯燥的乐曲“阿尔贝梯”改造成了低音的分解和弦,在高声部和低声部之间来回跳跃、翻转和轮回,大大提高了乐曲的美感和演奏者的积极性,也可以提升演奏的效率和演奏的实际质量,这在莫扎特的大多数钢琴曲作品中都能得到体现。(四)旋律和调性。莫扎特的旋律和调性可以使人在欣赏音乐时有种游荡在春日的感觉,他很少将生活中的压力和不满写到乐曲的旋律中去。莫扎特的A大调是用来展示音色的,基本上都是抒情的哭声,他会在协奏曲中结合不同调性来展现人类的哭声,C大调则是悲愤的,通过不同的调性来展现他的作品的魅力。(五)哲学方面的风格。莫扎特的钢琴曲不仅在音乐界享有美誉,在哲学方面也颇有独特的诠释。理性化、辨证化是哲学最显著的特点,而莫扎特的作品大都是现实冷静型的,他的音乐非常自然流畅、欢快典雅,很难从他的作品中看到些沉重、阴暗、悲凉、怨愤的情绪,正因如此很多人会把他的作品简单化,甚至轻视了他的作品。大多数人都没有真正领悟莫扎特音乐的真谛,其实他的作品也隐藏了他性格的复杂性和多维性,其中包含着很多理性和现实的元素,只是待人发现而已。例如在K.488协奏曲的演奏中,我们能感受到莫扎特对人性以及生命的深刻审视和理解。(六)美学方面的风格。莫扎特的音乐风格还兼容了当时思想新潮的美学特征。莫扎特创作音乐时恰逢欧洲的启蒙思想运动时期,新思潮的思想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他的音乐作品也演绎了对现实的期许和渴望。那个时期正是美学思想走入人心的时期,人们开始追随新事物,发掘生活中摘要:莫扎特作为一位音乐天才,他的音乐风格欢快、明亮、典雅,对后世的许多音乐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莫扎特积极乐观的演奏风格,主调与复调的完美结合,演奏的流畅度和创造力,旋律和调性,哲学和美学以及他的演奏技法这几个方面对莫扎特的钢琴曲的演奏风格进行了具体的阐述。通过对其演奏风格的分析可以对莫扎特的音乐作品能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有利于提升对于钢琴艺术的欣赏力。
二、莫扎特钢琴曲演奏技法分析
莫扎特钢琴演奏的第一个技法是踏板的使用,在莫扎特的时代,钢琴的踏板还没有设计完美,所以在作品中使用踏板时很谨慎。莫扎特适当使用了踏板,可以起到点缀和装饰的作用,产生很美的音响效果,音质更加纯正,否则一首曲子的演奏会变得混杂,缺少音乐原有的纯净,莫扎特在其作品中借助这个技法提升了艺术的整体表现力。莫扎特钢琴演奏的第二个技法是触键的把握,他的作品大多典雅欢快,想要演奏的抒情动人,就要掌握好触键控制,时刻注意着对声音的控制,莫扎特具有对音色的高度敏感性,从而使他演奏的作品柔和、圆润。第三个演奏技法是处理好演奏时的速度,莫扎特的作品大多都比较含蓄,常用快板、行板、和柔板这三种速度记号。演奏时的整体节奏都是趋于统一稳定的,速度匀称,不是过快或者过慢型的,整个速度都持平稳定,表现出既不浮躁又不拖拉。同时莫扎特的作品在演奏时还要关注听者的感受,即使在快速炫技的华彩部分也要确保每个人都能听清楚音乐的节奏。在速度上如果能把握好,弹奏出来的乐曲肯定会非常有感染力。再一个演奏技法是把握好演奏的力度,莫扎特的音乐强弱兼容,动静结合,这就需要在演奏时掌握好弹奏时候的用指力度。莫扎特的钢琴曲多数是优雅抒情的,所以要特别注意弹奏时的灵活性,演奏出的音乐要轻快,使音乐富有活力,但也有节奏比较强烈的部分,这就要求弹奏得有力度、有气势,但不能显得突兀生硬。
唢呐的演奏风格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唢呐在我国历史悠久、技巧丰富,表现力极强,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典型的民族民间吹管乐器。随着社会的发展,唢呐艺术朝气蓬勃,百花齐放,争妍斗胜。作为一名唢呐演奏员,要熔百家风格于一炉,取长补短,熟练掌握各个派别的演奏风格,加强自己的音乐修养,提高自己的音乐素质,掌握更为广深的理论知识,做一个高层次的德、智、能兼备的演奏、教育人才。
关键词:唢呐演奏技巧风格流派
唢呐,直吹管乐器,又名喇叭,小唢呐又称海笛。约在西晋时期已传入我国新疆,在新疆克孜尔石窟寺第三十八窟的壁画中就已经出现了演奏唢呐的绘画,在北魏时期开凿的云冈石窟中也有演奏唢呐的雕刻形象。唢呐在我国历史悠久、流行广泛、技巧丰富,既有声音高亢洪亮和表现力极强的特点,又有表达粗犷奔放、细腻委婉于一身的优势,成为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典型的民族民间吹管乐器。
一、流派的形成
谈起派别,全国共分几大派别,如东北派、山东派、陕西派等,个别流派又划分为不同的支派。上述几大派别是在我国影响较大的唢呐流派。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门派就有不同风格的演奏技巧,这受它所处的地理环境、文化背景、风土人情、生活习俗、言谈话语等方面的影响。唢呐之所以从那些漫无目的的吹奏,发展到今天有很高素质修养的专业演奏,归功于那些老艺术家,他们为唢呐艺术的规范化、唢呐教学的科学系统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正是他们的创新发展,才使得唢呐的演奏手法归于统一,带动了全国上下的唢呐艺术朝气蓬勃,不断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水平的提高,各个派别都在吸收一些外来的因素,以增补各自的艺术营养,采取众家之长,丰富充实各自的音乐内容,开阔和加大乐曲的创作思路和范围。
艺术风格与演奏技法分析
摘要:本文从多方面对拉赫玛尼夫创作的《升c小调前奏曲》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这首作品,在演奏中更准确地表达作曲家的意思。
关键词:拉赫玛尼诺夫;音乐风格;演奏技法
拉赫玛尼诺夫是20世纪俄罗斯伟大的浪漫主义作曲家、演奏家。本文对拉赫玛尼诺夫的《升c小调前奏曲》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这首曲子的创作背景、旋律风格,深入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体会其音乐的内涵,从更好地演奏这首作品。
1拉赫玛尼诺夫及其钢琴音乐创作
拉赫玛尼诺夫力图用音乐表现普通人的思想情感,音乐中时常具有幻想与哀伤的冲突,音乐表达诚挚、通俗。在他的作品中,深刻而细腻的抒情、浪漫奔放的激情和高尚的阳刚之气兼收并蓄,大量使用色彩性技法,隐含印象主义特色,擅用小调,音乐具有跌宕起伏的戏剧性和五彩斑斓的音响效果,色彩浓郁,织体繁复。
2《升c小调前奏曲》的音乐分析
莫扎特演奏风格分析论文
沃尔夫冈·阿玛德乌斯·莫扎特(1756~1791),奥地利作曲家,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第2位大师。莫扎特的钢琴音乐是他创作中重要领域,主要钢琴作品,有20多部钢琴协奏曲,钢琴奏鸣曲20首,还有变奏曲、回旋曲和幻想曲等。
莫扎特的钢琴音乐以优美、流畅、明朗、乐观为主要特征。莫扎特在歌剧中表现的非凡旋律天才,也充分显示在钢琴音乐中,如钢琴乐曲中不仅慢板主题气息、宽广、悠扬、婉转,恰似歌剧中的咏叹调,甚至那些轻捷绮丽的华彩经过句,也都是发自心底的歌唱。莫扎特钢琴演奏风格,以典雅,精致,纤巧,细腻而著称于世。莫扎特创造性继承、发展了阿尔贝梯低音写作手法,增强了低音的旋律性,既吸取了法国库泊兰古钢琴音乐中装饰音的曲雅趣味,又大大地改变了装饰音的形式,使装饰音不再仅仅装饰作用使之为旋律的组成部分。这种新的钢琴语汇创造,不仅形成了莫扎特钢琴音乐所特有的纤巧、优雅的风格,而且对19世纪波兰钢琴家肖邦也有很大影响。
《第十一钢琴奏鸣化曲》创作于1778年。1772年莫扎特结束旅行演出后,回到家乡萨尔斯堡任当地大主教宫廷乐长,为了摆脱大主教专横、粗暴、野蛮的压制,希望到别的宫廷谋求职位,于1778年随母亲再度赴巴黎旅行演奏,可是这位当年红极一时的“神童”,如今在巴黎上层社会却受到冷遇,谋求职位落空了,母亲在巴黎又去世了,尽管遭到这种种不幸,但他仍写下了5首优秀巴黎钢琴奏鸣曲,这些乐曲情感内容深刻,大都乐观、明朗,带有一种启蒙时期特有的自信和乐观,然而乐曲中却不时流露出悲哀的阴影笼罩着。这5首钢琴奏鸣曲也标志着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创作的完全成熟。
《A大调钢琴奏鸣曲》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首乐曲,而上述莫扎特钢琴音乐创作手法及其特征,也充分体现在这首奏鸣曲中。《第十一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是由“主题和6个变奏曲目组成的变奏套曲”。主题:带有再现二部曲式主题的体裁风格,近似意大利西西里舞曲民谣特性,旋律朴实,明朗富有歌唱性。在性格_L更为内在而抒情,音乐的安详情绪接近了莫扎特的精神,而表现出温暖情感的深度是空前的。主题优美的行板,6/8节拍,A大调,附点的节奏,音乐时值基本上一拍一音,旋律有意简化,同音反复也为后面变奏留有余地。在主题的4个乐句中,前半段为8小节,后半段为10小节:每句前半旋律流畅抒情,每句后半音响加厚是和弦式陈述。而每乐句开始都以西西里舞曲特性节奏开始。主题的呈示部分与再现部分是歌唱性,中间部分主要是舞蹈性。整个主题是歌唱性与舞蹈性相互渗透各有侧重。从总的来看“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不能同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抗衡,尤其不能同悲枪,月光,热情比肩。但是在今天世界成千上万架钢琴,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乐谱,永远是放在一起的,肯定还要继续到下个世纪,只要人还是人,保有基本的人性……”莫扎特和贝多芬的曲子总是互补的,就像大阳和月亮、树林和飞鸟、天空和大海、永远是互补的那样。在我们这个星球上,哪里摆着钢琴,哪里就一定有两位作家的钢琴奏鸣曲乐谱放在琴上,这叫做不朽。
演奏他的作品必须把握既含蓄、典雅,又玲珑剔透的音乐风格。具体地说,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旋律性极强。莫扎特的作品主旋律往往是简单而极富歌唱性的。弹奏时,应清晰突出,不能草草了事,每一个音符都必须弹得透而不燥,实而不硬,富有一定的韵味。
中国钢琴作品演奏风格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什么是“太极”;“太极思维”的观点以及运用的方法;“太极思维”在钢琴演奏中的运用等方面,讲述了对“太极思维”在钢琴演奏中运用初探的体会,意在抛砖引玉,启发钢琴演奏者用“太极思维”模式来指导钢琴演奏,摆脱钢琴演奏中国作品时的困扰,让更多的钢琴演奏者不断出现,丰富音乐艺术,成为优秀的钢琴艺术家。
关键词:“太极”;“太极思维”;钢琴演奏
琴人合一七千多年以前,传说中国古代先人伏羲观象于天,俯察于地创立了阴阳八卦图,中国古代春秋时期的老子创建了道教文化推出了《道德经》,同时期的古代圣贤孔子著有《易经》并给阴阳八卦赋予正名为“太极”。自此,有了“太极”一说,成为了“太极思维”的智慧结晶。太极思维是东方看事物乃至宇宙的哲学观念和方法,用圆融、圆通、圆顺来看待世间事物,效法自然,归于自然,尊重自然规律,注重整体,看清事物间并不存在对抗和胜败,只是暂时的转换,让事物在互相转换中生存发展,不断演进,生生不息。
一、什么是“太极”“太极”
这个名字在孔子之前是没有的。传说距今七千多年以前,中国古代先人伏羲氏仰观象于天,俯察于地,他发现日落日出、月缺月圆、季节更迭、万事万物、都是有规律的,于是就想出了用阴阳八卦的形式来演化这个规律,创立了阴阳八卦图。到了春秋时期,距今两千多年以前,中国古代先人老子,创建了道教文化,继承了伏羲的阴阳八卦图,并著有《道德经》,对阴阳八卦做了更加生动的注释,《道德经•第一章》就有“道可道,非常道”之论;比较著名的论述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春秋时代出现的孔子对阴阳八卦图很关注,并做了专门的诠释著有《易经》。孔子在著《易经》时则认为必须要给这个代表文明的智慧结晶的图赋予个名字,因为名不正,言不顺,因为取名是很谨慎的事,孔子经过深思探索,发现这个阴阳八卦图饱含着宇宙万物的秘密,涵盖了宇宙万物,可以无尽无休,永远无穷尽,孔子发现如果一种东西大到没有外面,小到没有里面,“其大无外,其小无内”,那不就是太极吗。而太极的“太”是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大”,一部分是“点”。这样才有了“太极”这样的说法。经过两千五百年的时光,“太极”没人改动,这个名字实至名归。谈及“太极思维”其实也可以理解成对事物的“形象思维”无论是运用在太极拳术上,还是融合与其他事物,都是与形象思维分不开的。
二、“太极思维”与音乐的融合
中国风格钢琴曲演奏艺术综述
自上个世纪初钢琴音乐走进中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经过我国作曲家们的不断探索,成功的运用西方作曲理论技术和钢琴演奏技术,将诸多中国本土的民族音乐作品改编成具有中国民族性的钢琴作品,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使中国风格钢琴曲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世界钢琴领域的一只奇葩。“中国风格钢琴曲”中关于风格一词的理解一直是比较模糊的概念,没有十分鲜明的定义。查询《辞海》中“风格”一词的含义可以看到这样的解释,“风格是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创作个性和艺术特色,具有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内容。主观方面是作家的创作追求,客观方面是时代、民族乃至文体对创作的规定性。由于生活经历、艺术修养、思想气质的不同,作家、艺术家们在处理题材、结构布局、熔铸主题、驾驭题材、描绘形象、运用表现手法和语言等艺术手段方面都各有特色。这就形成作品的个人风格。个人风格是在时代、民族风格的前提下形成的,时代、民族的风格又通过个人风格表现出来。独特风格的形成,是一个国家、民族、作家、艺术家本人在艺术上达到一定成就的标志之一。”这里主要指出关于风格的三个因素,一个因素是人,作家、艺术家,是风格中的主体;一个因素是作品,是主体的情感因素的外部表现:另一个因素是社会及时代因素,是风格的载体。在中国钢琴作品日益繁盛的同时,也为钢琴演奏和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即在演奏中如何准确把握中国钢琴作品风格。本文中论述的“中国风格钢琴曲的演奏艺术”中关于“人”有两个因素,一个是作曲家、一个是演奏者。因此,中国风格钢琴曲的演奏艺术中概括地说包括了人、作品与风俗背景。用钢琴演奏中国音乐作品,必然会区别于西方音乐作品,正确的把握好中国钢琴曲的演奏艺术将有助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不同于西方音乐的思路,中国文化更注重表现意境和内涵,讲究“神、韵、意”的表达,这需要演奏者注重内心体验充分利用钢琴音乐的多声优势,从民族的审美心理出发,使钢琴这一西方乐器更好地表现中华文化的神韵。
一、了解中国风格钢琴作品创作来源。准确表达作品风格
演奏中国风格钢琴作品时。应对其创作来源进行研究,这是演奏作品的前提。中国风格钢琴曲的曲调来自于母语的地域性音乐文化,究其创作根源主要有三方面因素。
1.器乐曲改编的钢琴作品。地方性民间器乐改编的钢琴作品,如:陈培勋根据广东音乐名曲改编的五首粤调钢琴曲《平湖秋月》、《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旱天雷》,刘庄根据江南丝竹名曲改编的《三六》,由古琴、琵琶、唢呐、梆笛等器乐曲改编的如《夕阳箫鼓》、《阳关三叠》、《十面埋伏》、《百鸟朝凤》等。
2.声乐曲改编的钢琴作品。声乐曲改编的中国风格钢琴曲吸取了歌词中的语言特征.使旋律具有唱腔特征。这类作品的地方性色彩浓郁,音乐在表现歌词内容的同时,常加入语气词。如《蓝花花》、《内蒙古民歌主题小曲七首》等,分别选用四川民歌、陕北信天游曲调、云南山歌及内蒙古的民歌曲调。《青年钢琴协奏曲》第一主题选用陕北民歌《打南沟岔》,第二部分主题用歌剧《刘胡兰》中具有山西民歌风格的唱段《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等。
3.本土作曲家创作的钢琴作品。这类作品多间接吸取了民间音乐素材进行创作,既保留了民族音乐语言的特征又扩展了钢琴的表现性能。如贺绿汀的《牧童短笛》、《晚会》,丁善德儿童组曲《快乐的节El》等,在五声调式音阶基础上,运用钢琴多声部织体进行的创作。
解析李斯特钢琴作品的演奏风格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丰富精神生活的方面,钢琴开始走入大众视野,作为著名音乐家的李斯特所创作的钢琴作品具有十分突出的个性特色,围绕着李斯特作品展开探析很有必要。文章首先分析了李斯特所创作钢琴作品具有的音乐特征,即标题性、文学性,接下来结合实际情况,以李斯特的演奏风格为切入点,展开了系统、深入的探究,最终得出民族音乐元素不容忽视、对演奏技巧引起重视等结论,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李斯特;钢琴作品;演奏风格
李斯特独树一帜的钢琴演奏风格,不仅给钢琴学习者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甚至还间接推动了欧洲钢琴演奏史的发展。在对李斯特的钢琴作品进行解析时,人们不光要关注其所处时代和生活背景,还应当对李斯特所独有的演奏风格引起重视,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对李斯特的演奏风格加以掌握,另一个是深入探究其钢琴作品表达的内涵,对音乐在浪漫主义时期所处的地位进行充分感受,本文所探析内容的现实意义不言而喻。
一、音乐特征
(一)标题性。作为李斯特所创作钢琴作品的显著特征,标题性的作用主要是为听众理解作品内容提供便利。李斯特在对作品进行创作时,常常通过融入其他表现手法的方式,加强作品具有的感染力及表现力。例如,在对《深林》进行聆听时,听众眼前会浮现出一幅绘制着山林景象的画卷,与自身内心深处的情感产生共鸣,《旅游岁月》组曲,则会使听众产生自然感和亲近感。由此可见,李斯特擅长将不同的音乐元素和创作技巧进行结合,形成能够直击听众心灵的强大力量,使听众对所聆听钢琴作品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二)文学性。李斯特的好友包括柏辽兹、肖邦等,正是因为这样,李斯特的作品才具有比其他作品更加突出的文学思想,在致力于强化曲调美感的基础上,赋予作品相应的思想内涵。艺术源自生活,音乐作为艺术的一部分,自然与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对音乐作品进行创作时,李斯特会考虑到所处时代的特点,以此来达到凸显社会责任感的目的。例如,创作《山中所闻》的灵感是《八月的树叶》、创作《梅菲斯特圆舞曲》的灵感是《浮士德》等,需要注意一点,在改编上述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李斯特并没有受到作者所构造意象的影响,而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对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进行了重新塑造,这也给后期人们针对钢琴音乐艺术所展开的改编、创作工作,提供了参考和帮助[1]。
二、演奏风格
试论钢琴演奏个性化风格形成
[摘要]钢琴演奏是一门二度创作艺术,也是带有创造性色彩的,而最鲜明的表现就是个性化风格的形成。作为当代演奏者,应充分认识到个性化风格的价值和意义,通过演奏基本功的夯实、作品体验的加强和文化修养的丰富等,全面提升演奏质量,形成个性化演奏风格,这对于个人和钢琴事业的整体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关键词]钢琴演奏;个性化风格;价值意义;形成路径
一、钢琴演奏个性化风格的价值和意义
(一)钢琴艺术的本质特征要求
钢琴艺术之所以传承和发展到今天,成为世界性乐器,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这门艺术一直走在一条“和而不同”的道路上。具体来说,当作曲家有感而发,利用作曲技法创作出钢琴曲后,便完成了一度创作。然后由演奏者进行二度创作。不同的演奏者凭借不同的艺术经历、情感体验、演奏技巧等,对钢琴作品进行了多元化的表现,由此也给观众带来了更加丰富的审美体验。而观众的三度创作,即对作品的接受和反应,又对作曲家新的创作产生相应的影响,继而又一次开启“一度—二度—三度”的循环。反之,如果作曲家创作出优秀的钢琴作品后,所有时期、地域、民族的演奏者都呈现出了同样的演奏效果,那么也就失去了钢琴演奏的价值和意义,只需要用一台录音机反复播放即可。所以钢琴艺术发展的关键,就在于钢琴演奏作为一座桥梁,连接了作曲家和观众。钢琴演奏的个性化表现越突出,对作曲家和观众的影响也就越大,为钢琴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带动的作用。
(二)钢琴演奏质量提升的需要
《狩猎》练习曲艺术风格及演奏技巧
【摘要】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李斯特出生于匈牙利,作为举世闻名的作曲家和钢琴家,其钢琴技巧发展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极大地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另外他追求一种令人眩晕的,具有炫技的钢琴风格。他的《狩猎》就是一首超难练习曲,曲子里有很多炫技的演奏技巧(例如四个炫技性的刮奏以及十六分音符叠加)。笔者将从演奏时如何准确地把握作品的音乐情绪,去更深层次了解演奏的技巧;如何通过力度、速度的掌控与运用,正确把握音乐中所蕴含的艺术情感与艺术特色,从而更好地感受李斯特音乐的独有魅力。
【关键词】李斯特;狩猎练习曲;演奏技巧;艺术风格
一、李斯特的生平及音乐特色
1、李斯特的生平。誉满天下的钢琴家、指挥家——李斯特,其在创作与演奏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至今都还为人所赞颂。李斯特幼年就显露出超人的音乐天赋,为此他的父亲曾多次向先生们恳求教育李斯特,但多次被拒绝。李斯特在车尔尼面前展示了这一天赋,车尔尼看到了他在钢琴上的天赋,决定收李斯特为徒。1823年4月13日,李斯特在维也纳国会音乐厅举行了演出,贝多芬出席了这次演出,并在演出结束时上台拥抱了李斯特,由此李斯特被众人皆知。他的音乐创作在19世纪音乐史上具有特殊的代表性。在李斯特一系列享誉全球的作品当中就包括了练习曲作品——《帕格尼尼大练习曲》之《狩猎》。在李斯特的这首《狩猎》作品中有一部分是以意大利小提琴家帕格尼尼24首印象《随想曲》这一部作品为原型进行改编而成的。1883年,帕格尼尼在巴黎进行了演出,此次演出异常成功,全城轰动,帕格尼尼的演奏技巧及其激情澎湃的情绪也感染了李斯特,同时李斯特自身深厚的音乐艺术修养与其在音乐上的天赋,使他创作出了优秀钢琴作品《帕格尼尼大练习曲》,这也让《狩猎》成为了其时最有代表性的一部改编作品。2、李斯特的音乐特色。从创作方面来看,李斯特敢于革新,敢于突破旧风气的牢笼,并将民族创作元素融入到创作当中,纵观李斯特的作品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匈牙利民间音乐的影子。他的一生当中不仅创作了许多音乐作品,体裁也极富变化,可以说他是西方人不断进取,不断探索的典型代表。另外,他在交响乐领域也有着很高的地位,原因就在于交响诗这一体裁是李斯特首创的。并且他善于使用交响乐的构思方式来进行钢琴音乐的创作,因此其钢琴作品往往给人一种大气磅礴之感。另外,其复调作品当中善于借助多种乐器的交融和冲突来突出各主题之间的对比。
二、《狩猎》练习曲的艺术风格
1、创作背景。李斯特善于向他人学习,其所学习的门类可谓极其繁杂,因此在其作品当中,所占比重最高的就是改编而成的曲子,包括《狩猎》。著名小提琴家帕格尼尼于1831年到巴黎进行演出,此次演出给了李斯特很深的感触,他被帕格尼尼的演奏技巧所震撼,并凭借记忆来演奏帕格尼尼的作品,只用了几天时间,李斯特就能够通过钢琴来模仿帕格尼尼的小提琴演奏技巧了。柏辽兹将李斯特的这一新创称之为“让人对钢琴有了重新的认识”,认为这是一项非常了不得的创新,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给后世带来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2、音乐特点。作为一位敢于创新、不断挑战自我的探索家,和同时代的任何一位作曲家相比,李斯特掌控音乐变化趋势的能力都要突出许多。在钢琴演奏方面,他有着非常突出的个人特征,他追求的是带有炫耀特性的演奏技巧:速度快、音量响、技巧辉煌、气势狂放,这让当时的人们深深的陶醉于其演奏风格当中而无法自拔。他善于使用交响乐的构思方式来进行钢琴音乐的创作,因此其钢琴作品往往给人一种大气磅礴之感,而配器和和声的排列之间有着紧密联系。另外,其复调作品当中善于借助多种乐器的交融和冲突来突出各主题之间的对比。3、艺术风格。李斯特的这首作品全曲充满了幻想的色彩,极具画面感,作品的第一乐段通过对长笛和圆号音色的模仿,表现出不同的音乐形象,旋律在高音区出现时,音乐明亮清脆、玲珑剔透。表现出天气晴朗的早晨,猎人迈着轻快的步子出现在森林里面,旋律过渡到中音区,作者在和声方面进行了丰富和补充使音乐丰满起来,音色圆润有力,接着旋律分散到左右手,这一段音乐给人很强的进行曲音乐之感,音乐透出很强的律动感,使人再听觉上更加坚定有力,仿佛像是猎人们在森林里策马奔腾,给人朝气蓬勃、笃定有力的感觉。李斯特的作品不仅仅拥有大量的技术,更多的是作曲家想要表达出来的一种情感和一种乐思,从演奏技巧来看,这部作品张弛有度;从旋律线条方面来看,《狩猎》的浪漫主义艺术气息既浓厚又独特,整首作品都凸显了李斯特非凡的艺术表现力,散发着个人魅力,以及作曲家李斯特用音乐表达了对匈牙利自然风光的深深热爱,对生活无限的渴望,和他对大自然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