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6 15:26:4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延续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省苗族文化传承与延续
调研地点:湖南省凤凰县麻冲乡老洞村、扭仁村、高通村
调研对象:当地居民、学生、游客等
调研时间:年7月7日至年7月16日
1、苗歌
听扭仁小学龙校长、麻老师及麻志官老人说起:苗歌对上一辈的人来说就像我们现在的必修课,它主要包括感恩歌,祝酒歌,贺喜歌,庆典歌,其中用到了许多隐喻和暗喻等修辞手法,且这些喻体大都来自自然的花草树木和虫鱼鸟兽;因此唱出的歌也都是取自生活反映生活,需要演唱者有较高的观察、鉴别、领悟和创作能力;可称得上是心灵的造化,自然的灵现。苗歌一般没有音乐伴奏。
2、苗鼓
骨科患者出院后延续护理探讨
【摘要】目的骨科患者作为当前临床治疗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患者,在其管理过程中需要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案。方法由于骨科患者护理工作实施的周期较长,如果不能科学的管理,将会影响到患者康复效果。结果尤其是在出院后患者管理中,更应该建立完善的护理体系,这样才能符合患者护理需求。通过延续护理工作实施,能够改善骨科患者护理方法,提高了患者护理质量。结论鉴于此,本文以综述角度,就骨科患者出院后延续护理研究现状探讨进行了分析,力图在本文研究综述中,能够更为清晰明确的了解骨科患者出院后的延续护理流程,从而为患者护理提供帮助。
【关键词】骨科患者;出院护理;延续护理;研究现状
延续护理作为比较常用的一种护理模式,在现有临床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延续护理与临床护理工作实施中,已经转变了传统护理工作实施流程,提升了患者护理质量。以骨科患者护理为例,在延续护理工作实施中,骨科患者护理取得了明显成效,患者自身护理水平显著提高,因而得到了大部分患者的认可。本文通过综述视角,就延续护理在骨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其意义在于能够以现有临床研究为基础,将患者护理中的相关工作落实,提高患者护理质量。
1骨科患者出院后护理的需求分析
马琴指出,骨科患者作为当前社会发展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患者类型,是现有临床研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患者。由于诱发骨科患者病变的因素较多,如撞击、坠伤、摩擦等都会造成患者病变,所以需要给予患者科学的指导[1]。并且在临床研究中发现,骨科患者治疗周期较长,在患者管理工作实施上存有一定的难度,如果不能及时采取管理措施,将会影响到患者管理效果。而延续护理能够作为患者护理中的主要方法,可以帮助患者疏导护理流程,对提升患者护理质量具有一定帮助。并且在民间流传伤筋动骨一百天,所以在骨科患者管理中,应该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案,经延续护理能够提升患者管理质量,对优化和转变患者护理形式具有重要促进性。
2骨科患者出院后延续护理实施的方式研究
创新型员工延续管理研究
[提要]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能力与经营绩效依赖于创新型员工的知识价值创造能力,因此在稳定创新型员工数量基础上提升企业对这一群体的知识管理能力是高新技术企业提升创新绩效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泰新公司面临的创新型员工流失为切入点,通过构建创新型员工延续管理与知识管理耦合机制,破除员工流失与知识管理效率低两大问题,以期为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知识管理两大职能的融合做出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创新型员工;延续管理;知识管理;耦合机制
企业管理者与管理学者均非常重视创新型员工离职的研究,但已有研究与实践偏重于对离职原因、人性化管理、回聘管理、人员流失所造成的知识流失类型等单一问题的探讨,缺乏从离职管理与知识管理职能互通角度来降低创新型员工离职率同时提升知识管理效率的交叉研究。因此,笔者从具体企业实践出发,提出离职管理与知识管理的耦合机制,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与知识管理两大职能的融合做出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文献回顾与研究框架
(一)延续管理。受企业危机管理理论体系的启发,Beazley等(2002)提出延续管理理念,建议通过对离职员工(退休或合同期满、辞职、离职)的系统性管理,使这一群体承载的各类知识在继任者与组织中得到最大的延续,进而化解由于核心员工离职而造成的知识危机,实现有效的知识管理。延续管理是将知识管理与离职管理进行了有效的结合,有力地验证了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价值增值的直接作用。
(二)知识管理与价值增值理论。知识管理是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于1991年提出的,他将知识进行了分类,并提出基于信息管理的知识管理流程,他认为组织可以通过知识管理来实现知识创新。后续国内外研究围绕知识管理的含义、知识管理的内容、知识管理的过程、知识管理的技术(陈威、2014)、知识管理的价值若干主题展开。尽管学者们的研究角度与研究结论不尽相同,但有关知识管理的目的在学界已达成共识,即知识管理是通过对企业或组织内外部知识的有效获取、利用来实现知识价值的增值进而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和经营绩效。就知识价值增值的途径而言,VanBuren(1999)从组织系统的角度论证了知识管理通过提升组织智力资本既有存量来改善组织财务绩效的理论模式。蔡源(2007)、杨威(2008)、赵鹏飞(2012)、赵亚楠(2015)分别从定性与定量的角度分析影响知识管理的因素,进而论证了通过员工个体及组织知识管理能力提升来实现知识价值增值的路径。这些学者的研究均受MichaelEPorter(1985)价值链理论的启发,将价值链与知识链进行了有效的整合,通过打造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管理、组织支持三维互动的组织运行系统,实现知识价值增值推动下的组织创新能力与经营绩效的双突破。通过文献回顾不难发现,延续管理与知识管理殊途同归,两个管理职能都是通过对员工所承载的知识价值的有效管理来实现组织价值的增值,因此两个职能从管理对象(知识)、管理内容(知识价值增值)到管理工具(数据库、信息管理手段等)均存在交叉,如果同一企业中同时设立知识管理与延续管理两个职能,必然出现职责交叉与管理效能下降。由此笔者思考,延续管理关注离职员工这一群体的价值发掘,知识管理注重对在职员工价值积累与应用的探讨,那么组织是否可以使延续管理与知识管理进行对接,将两个职能的管理主体均扩展为在职员工与离职员工,管理客体即所有员工的知识,两大职能耦合为一个职能,形成基于员工管理的互通互动的知识价值增值机制,延伸组织的知识链与价值链,提升组织整体运行效率。这一思考在泰新特种油公司(下文简称“泰新”)创新型员工流失管理案例诊断解决中得到较好的实践与验证。
延续护理对生存质量的启示
本文作者:杨淑萍工作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具体内容如下:(1)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手册:科室简介、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目前患者的诊断,各项检查的异常值等;(2)加强患者情绪的管理由于长期需要治疗,常表现出焦虑、恐惧和悲观绝望等负性情绪。为此,护理人员采用个性化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告知患者的病因、病理变化、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常见并发症、常见并发症的识别与预防等,同时,教会患者调节情绪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患者学会体验肌肉紧张和放松的感觉,然后,按照以下顺序调节:脚趾—脚尖—脚跟—小腿肌肉—大腿肌肉—腰—臀—双肩—下巴—牙齿—舌头—双眼—额头,紧张状态保持时间长,约10秒,放松状态保持时间相对短,约5秒;(3)定期组织糖尿病专题讲座共同学习糖尿病基本概念、糖尿病急症常见诱因、诊治和日常生活护理,为患者和患者家属掌握更多的糖尿病知识提供平台,确保贯彻各项医疗措施落实到位;(4)举办经验交流会召开糖尿病患者经验交流会,鼓励患者之间相互通讯、联络,或通过打电话、发短信息交流经验或心得体会,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调查工具与评价方法汉化版简明健康调查表(SF-36)量表[5]:该量表原来评估患者的生存质量,该量表包括8个维度(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疾病、一般情况、精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情感功能)。量表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则说明患者生存质量越好。统计学处理分析采用SPSS16.0软件对各变量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描述性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值或者构成比表示,如果计量资料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采用t检验,如果计量资料不符合正态性分布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则采用检验。P<0.05认为有显著性差异。
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汉化版简明健康调查表中各维度指标得分均明显高于入组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B组患者的汉化版简明健康调查表中各维度指标得分均明显高于A组时(P<0.05),详见表2。表2两组患者汉化版简明健康调查表得分比较(xs)3讨论出院患者延续护理是利用电话、信函、电子邮件、登门造访等信息化工具来进行的一种开放式、延伸式护理形式,能够更大程度上满足患者对护理服务的需求[6]。目前,延续性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和腹膜透析治疗肾病综合征伴急性肾损伤患者等疾病中先后应用,均取得满意的效果[7-8]。本研究笔者尝试将延续性护理应用于糖尿病患者,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本研究笔者采用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对2010年5月~2012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97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干预,结果发现:两组患者入院时汉化版简明健康调查表中各维度指标得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汉化版简明健康调查表中各维度指标得分均明显高于入组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B组患者的汉化版简明健康调查表中各维度指标得分均明显高于A组时(P<0.05)。
究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延续护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手册,能够详细了解主管医师和责任护士的情况,目前患者的诊断,各项检查的异常值、治疗方案和辨证施护护理措施等,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2)延续护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教会患者调节情绪的方法,能够帮助患者改善负性情绪,患者一旦出现焦虑抑郁情绪,患者能够有效的应用肌肉放松训练方法来控制情绪,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3)延续护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让护理人员参与患者的日常生活护理,能够明显增加护患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关心和照顾,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4)延续护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做到定期举办糖尿病患者经验交流会和通过打电话、发短信息等能够帮助患者做好家庭护理干预,确保糖尿病患者坚持治疗,并协助患者在患者出院后将各项医疗措施落实到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影视改编延续原著精神革新
据统计,世界各国每年生产的影片,有50%~60%以上来自改编,整个欧洲自19世纪以来的所有文学名著几乎都被改编过。在中国,影视改编的历史可追溯到1916年,第一代导演张石川将文明戏《黑藉冤魂》搬上银幕。20世纪8O年代以后,中国影视改编发展迅速,如《牧马人》《人到中年》《芙蓉镇》《城南旧事》《菊豆》《秋菊打官司》《围城》等,均来自小说或散文的改编。…可见,在中外影视史上,影视改编历史几乎等同电影历史。随后,引发了影视改编是否要“忠实于原著”的争论。本文着重谈谈影视改编要在延续原著文学精神的基础上创新。
一、影视改编是否忠实原著之争面面观
实践证明,每当一部改编的电影,或者电视剧播放时,常常会引起是否“忠实原著”的争论。如夏衍在《杂谈改编》中曾说:“忠于原著的幅度要因人而异。真正好的经典著作,应尽量忠实于原著。”中央歌剧院编剧万方曾强调:“改编文学名著,尊重原著是前提,在改编中要尽可能保留文学作品自身的特色,发现文学作品中的内涵是很重要的经验。”《山楂树之恋》的作者艾米在谈到对电影《山楂树之恋》改编的意见时,更是直截了当地说:“《山楂树之恋》出版已经好几年,海内外拥有大量‘山楂迷’。电影导演和电视剧导演想把它搬上大小银屏,重要原因应该是看中了它的故事框架和雄厚的读者群。既然如此,还是应该尽量忠实于原著,否则还不如找人创作一个新剧来拍摄。”被称为“中国第一编剧”的邹静之却说:“改编文学作品忠实于原作是非常难的事,所谓忠实,能做到的只有在文本所提供的对白上忠实。因为有的文学作品本身容量不够,改成电视剧就是电视剧,而不再是小说,改编不存在‘曲解’,只有成功和不成功小说和影视是两种不同的艺术门类,要影视还原文学本身是不可能的。”更有一些作家,当他们的作品被影视公司买断,就认为改编后的作品和他们没有任何关系了。可见,影视改编是否要“忠实原著”的争论,双方各发其音,不分输赢。其实,既不应主张将原著原封不动地改编成影视作品,也不应主张影视改编背离原著的做法。当下,有的影视改编作品为了迎合世俗大众的情感和审美趣味,出现了曲解或者重构文学作品,有的甚至出现了恶搞、恶炒的商业化运作现象。一些背离原著的影视作品却能受到大众的喜欢,甚至有的还具有比较高的播放率,但是,用这种方法赢得收视率是不可取的,用作家艾米的话说:“如果你的忠实度不能达到你的目的,那么就是自己拆自己的台。”
二、影视改编要延续原著文学精神
文学精神的最大特质在于具有特定的人文性质与价值指向,诸如表达崇高的生存理想和对真理的追求,表达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和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突出地展示人类共同的精神困惑和精神危机,表达人类面临的共同困境和对未来远景的憧憬与期盼,等等。可见,文学精神是文学作品的灵魂。文学作品,尤其是经典名著,历经时间的打磨,成为馈赠人类的精神食粮。一代又~代人通过品读,从中汲取丰富的文学精神,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匡正价值取向。不可否认,文学作品由于受产生的时代、作家思想观念的影响,也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不能影响原著的存在价值和人们对它们的热爱。纵观历史,每当社会、文化,或经济处在转型期,一些经典文学作品,都会引起当代人对其新一轮的热情和关注。这是因为其中蕴含的文学精神,能够唤起对过去的回忆,诠释现实中的困惑,激起对人生新的思考,从而获得心灵上的慰藉和自信心的树立。所以,影视改编时,要秉承原著文学精神,在娱乐大众的同时,提供健康的内容以引导与满足大众对人类和个体的深度精神关怀的期待与需要,以促使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的价值和意义的实现。
三、影视改编要追求创新
排球运动文化成因与延续探究
广东台山的华侨与侨汇对“9人制”排球运动开展的作用
台山华侨海外的长期生活经历,也使得台山的思想、文化、科技等事物受到了侨居国(尤其是美国)的影响和带动,尤其是台山的教育事业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台山民众的思想意识得到了解放,易于接受新事物。在当时特殊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下,长期旅居海外的华侨对家乡的依恋和怀念之情,更能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排球运动取得的良好成绩无疑刺激了多数华侨将目光聚集到了排球的发展上,除了华侨自身本能地对体育运动的喜爱之外,民族情感的作用使得他们愿意选择排球运动来进行健身娱乐活动和对子弟开展教育。台山县排球运动简史记载:“他们(华侨)为了不让子弟染上当时社会流行的嫖、赌、饮、吹的恶习,常鼓励子弟打排球,组织球队比赛。有的还出钱或购买排球和球网,奖励优胜者,或设置球场,供子弟练球。有些华侨本身就是排球爱好者,他们在排球活动中常给子弟传授球艺。”在华侨的鼓励和支持下,排球在台山的开展迅速普及,参与人群渐渐增加。以台山端芬为例,“龙腾里华侨梅雨政从美国归来,看见子侄喜欢玩排球,便捐款在村里成立‘排球体育会’。在华侨的大力支持下,排球运动很快便在台山端芬普及起来,村村都建有一两个排球场,组建有排球队,每年都要举行几次大小竞赛活动。春节的排球联赛使端芬中学水泄不通,成为最受群众欢迎的传统节目。”台山是我国的著名侨乡,有着“全国第一侨乡”的美誉。目前,旅居海外及港澳台等92个国家和地区的台山籍乡亲130多万。在早期和中期(新中国成立前),台山华侨对家乡的影响除了书信往来、回国探亲等方式外,主要是通过侨汇实现的。侨汇是旅居海外的华侨将自己的劳动所得,省吃俭用积累下来的钱寄回国内赡养父母、妻子、儿女或其他亲人的汇款。这笔钱的数额是很大的。据《台山县华侨志》记载,1946年广州中国银行解付的侨汇为国币495亿元,美元51万元,英镑608镑,占全国侨汇总额的80%;台山县解付侨汇246亿元,占全省总额的50%。由此可见,台山每年的侨汇数额之巨大,对侨乡社会影响之深远。经济的繁荣、生活的无忧,使得侨属和在侨汇经济中富起来的人们的闲暇时间增多、休闲娱乐需求增加,同时受当时中国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的影响,能够有能力、有时间、有需求地接触正在当时中国蓬勃发展的各项体育项目,其中也包括排球运动,以满足他们自身在休闲、娱乐、健身、交流等方面的需求。排球运动在当时无论作为一种简单的游戏,还是作为一种振奋民族精神的竞技运动,它在台山的普及开展,尤其是“9人制”排球作为具有较高规范性和竞争性的排球运动形式在台山广泛地迅速普及,成为台山农工商各个阶层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和健身娱乐形式,无不与台山的“侨乡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
广东台山“九人排”体育文化的快速发展
“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台山的排球运动停顿。1945年抗战胜利,人民群众为胜利所振奋,加上当时出现了一个短暂的和平环境,侨汇畅通,城乡经济文化有所恢复,排球活动又自发地活跃起来。”此时,“9人制”排球在亚洲已是国际化的比赛形式,当时国内举办的各种排球比赛也均以“9人制”排球为标准。台山当时排球活动的开展也均以“9人制”排球运动为主,尤其是全县统一组织的排球比赛,都以“9人制”排球为标准化的比赛形式,如1947年台山县第6届全县运动会排球赛。台山民间排球活动的组织在这一主导因素的影响下,也渐渐地选择、适应、喜爱上了“9人制”排球运动。这一时期(新中国成立前),可以说是台山“9人制”排球运动开展的爆发期,无论是在台山县城、乡镇,还是农村,“9人制”排球的身影随处可见,如台山县第6届全县运动会排球赛、“镇球杯”排球赛、“程万杯”排球赛、侨声排球队赴港远征、庙成乡成务中心国民学校校友排球公开赛、四九长安乡排球赛等。这些比赛都是以“9人制”排球的形式开展和组织的。同时,台山也彰显出了它在排球竞技中的优势。1948年第7届全国运动会排球赛(“9人制”),台山代表广东排球队参赛。在抗战胜利后的几年中,历届全省县联赛排球一项,代表全省出席远东的球员,台山人亦占十分之八九。其间,台山更涌现出了不少“9人制”排球名将,如当时的著名球将扣球手黄鼎芬、快球手谭永湛、“三排王”李福申、国运球将陆耀芬等。新中国建立后,台山在排球运动领域对我国“6人制”竞技排球的贡献是众所周知的。1972年,总理给予台山“全国排球半台山”的美称。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推广普及“6人制”竞技排球。1953年,台山县成立体育科,开始“6人制”排球训练,“9人制”排球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迅速被六人制排球所取代,但这并没有成为“6人制”排球在台山延续和发展的终结点。直至今日在台山,无论是城市还是乡镇、无论是竞赛场还是休闲场所,仍能看到传统的九人制排球。受10年动乱的影响,台山全县性的排球活动基本中断。进入改革开放,随着党和国家对华侨政策的落实,台山华侨和港澳同胞与家乡的联系也逐渐增多,1982年1月22日,台山旅港乡亲朱正贤和朱炳宗先生捐资赞助了第1届“振兴杯”男子排球赛。它包括“6人制”排球赛和“9人制”排球赛2项比赛。“6人制”排球赛参赛队伍主要以邀请各省、直辖市和地区代表队进行比赛,而“9人制”排球赛则以台山各乡镇、单位组建的比赛队伍为主。由此可见,“9人制”排球运动在台山的社会公众领域是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欢迎的,在台山排球运动开展中占据了较高的位置。同年1月26日,台山排球运动协会成立,“9人制”排球被列为台山开展排球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台山“振兴杯”“9人制”排球赛一直持续至今,截止到2008年已连续举办了第17届,且规模和影响范围也日趋扩大,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广东台山“9人制”排球文化的传承
当前,排球已成为了台山的一张文化名片。2009年3月,“台山排球”被成功列为江门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而“9人制”排球则是这张文化名片中的一个亮点。台山以排球为特色,台山排球以“9人制”排球为特色。在台山历年举行的全国排球联赛现场,每每在联赛比赛结束后都要再进行一场男子“9人制”排球比赛,用以活跃观众气氛,颇受欢迎。同时,“9人制”排球也是台山对外交流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各种对外交流活动中,“9人制”排球比赛的出现,总能引起来访客人的注意力和极大兴趣,为台山向外界树立了一个民风淳朴、积极向上的社会形象。然而,随着当前多元文化的冲击,人们生活娱乐方式的增多,台山群众的休闲运动方式也不再仅仅集中在排球这一项运动上。对排球的认识和参与也逐渐地呈现出“高认同、低参与”的趋势。“高认同”主要体现在台山排球以及“9人制”排球的光辉过去形成的历史联系方面,使人们始终有一种因排球而产生的爱家爱乡、团结向上的情感;“低参与”则表现在强烈的外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部分人们在日常的休闲、娱乐、运动方式上选择了其他途径。这为台山“9人制”排球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需要更进一步对台山“9人制”排球文化进行提炼和发扬,让它能更多地为人们提供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提升当地人们的精神文化素养,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台山“9人制”排球文化的继续延续与发展。
推进文化业可延续发展的探索
摘要:提升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和促进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树立核心理念,把以人为本落实和贯彻到文化产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环节中去;把握市场取向、突出特色、资源保护优先和效益最大化的基本原则;辩证处理和统筹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均衡发展和非均衡发展、加快发展和持续发展等关系。
关键词: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统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产业方兴未艾,进入新世纪更是驶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成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动力源和新引擎。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要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找准着力点,推动和促进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树立核心理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产业注重以人为本的内涵和产业的全面、健康、协调发展。以人为本作为我们党新时期的执政理念,是实现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它应当落实和贯彻到文化产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环节中去。
首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群众精神生活需求的重要途径,是与文化事业并驾齐驱的另一翼。基本的文化需求和权益主要通过政府主导,由文化事业来满足;更多的个性化的文化需求则主要通过市场,由文化产业来满足。文化发展繁荣就要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贴近群众、贴近现实、贴近生活,生产更多更好的多层次的文化产品来解决群众的“精神渴求”和“文化贫乏”的问题。要改变和剔除那种“唯我独尊、唯我独高、唯我独艺”的贵族式眼光和作法,加大各种精神文化产品生产的力度。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真正做到平民化、大众化,做到通俗而不庸俗,雅俗而不低俗,大俗而不恶俗,多方位、多渠道、多层次地满足群众的精神和心理需要。让文化紧贴百姓的生活,乃至原始一点、粗糙一点、质朴一点、稚嫩一点、本色一点,对广大老百姓来说,也许正是其希望和优势所在。一些大制作的“豪华剧”,一些精品式的“评奖戏”,一些人造的“文化工程”,老百姓未必爱看,未必欢迎。相反,贴近他们的大雅大俗、大喜大悲,倒能释放人们当今社会生活快节奏、高风险、强竞争和紧张工作下的巨大压力。无论是经济化了的文化产业,还是福利化了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只有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真正需要,才会变得有魅力、有受众、有前景。因此,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只要是有益于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就要允许存在,允许试验和探索。把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搞成教条,把生动活泼的内容变成僵化的说教,把原不相干的东西硬塞进原汁的艺术和文化生活,弄得死气沉沉,这都是违背群众意愿和背离以人为本的,也是违反文化艺术生产和发展规律的。
城市景观文脉延续管理论文
内容摘要:本文从景观艺术设计学科的角度,就城市历史地段景观文脉的延续途径在历史延续性、空间连续性,多样统一性、心理继承性四个方面进行论述。论证了历史地段的正确延续不仅在整体上作用于未来城市景观结构的发展,而且可以通过以上途径对历史地段景观文脉作深层挖掘、策划、更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景观设计突破。
关键词:城市景观、历史地段、文脉、设计途径
文脉(context)一词,最早来源于语言学的定义,有人将它译成“上下文”,它的意义是来表达我们所说、所写语言的内在联系。一个词汇,一个句子的意义独立存在时,它的意义是有限的,不明确的,需要根据其所在的整个段落,整篇文章的意义而决定。广义的理解,文脉是指介于各种元素之间对话的内在联系。引申开来,从景观艺术设计角度来看,是关于人与建筑景观,建筑景观与城市景观,城市景观与其历史文化内容之间的关系。有人称其为“一种景观文化传承的脉络关系”。美国人类学家,克莱德·克拉柯亨把“文脉”界定为:“历史上所创造的生存的式样系统”。总的来说,这些关系或系统都是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对话关系,必然存在着内在的本质联系,只有对这些关系的本质进行认真的研究之后,城市历史地段景观的丰富性才能被理解,景观文脉才会更清晰,或者说一个新的景观空间的意义才能被引申出来。
强调城市景观文脉,就更强调其文脉的延续性,历史地段景观的延续是由景观的“历时性”和“共时性”共同构建起来的,而“历时性”是其基础。所谓“历时性”即城市景观构成有一种历时的过程与先后顺序,以历史的遗存给人以自然、亲切而不刻意的印象,多指城市历史地段的历史纵向关系;“共时性”是指地段景观的建筑、场所、设施无论古代、近代还是现代都在同一时空中,在“四维空间”中作为共存的事物呈现,多指景观不断更新的部分,是否与历史部分相匹配,兼容、协调。因此,要想实现城市历史地段景观文脉的延续与更新,就当前景观艺术设计实践来讲,只有做到“共时性”的横向关系与“历时性”的纵向脉络相协调,才可能实现。下面就历史地段景观文脉的延续途径分四部分分述如下:
一.历史延续性
城市是一个流动的生生不息的有机体,城市景观是与这一机体的时间与空间纬度相关联,城市在历史的长河中处于动态的演变之中,城市景观也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的演化与更新。在城市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作为人文景观的城市与其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城市景观的地域特征,这种特征所形成的城市总体格局久而久之作为景观特色成为人们的共识;另一方面,在城市演化的不同历史时期,所产生的人工景观作品及其有历史印记地段中的场所、建筑、环境,反映了特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作为“人化自然”成为值得珍惜和保护的历史遗产形成了城市人文景观的基本特征。这种地域特征及人文景观特征,共同构建起城市独特的景观风貌,很显然“景观风貌”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它是历朝历代痕迹积累的结果,而“景观风貌”的延续正是城市自然景观历史与人文景观历史的不间断演化与更新的结果。
地域城市空间设计的特色延续
摘要:宁德城市环境,体现本地城市特色和总体规划。本文主旨阐述,运用合理的城市空间设计理念,指导宁德旧城区的改造、新城区的建设规划等问题。从城市空间设计的角度,探讨宁德城市规划环境设计的历史延续性、时展趋势。
关键词:宁德地区;城市设计;城市空间;空间特色
勤劳质朴的闽东人民赋予闽东地区城市空间以新的“概念”。它是进一步的城市规划及城镇发展。这些不但依靠强有力的地方经济支撑,同时加以专业的城市空间理论,予以辅助,必不可少。由此得出研究闽东城市空间特色的重要性。
一、宁德城市空间的历史延续
(一)宁德城市空间设计的理论依据
从20世纪30年代,城市空间研究起始———至今,宁德城市空间形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二战后提出“人类聚居学”(Ekistics)理论的希腊建筑师道萨迪亚斯(C.A.Doxiadis),到20世纪60年代初的美国“新城市史”学派;带给国内中小城市以爆炸性的变革。宁德城市空间,由于这类种种的变革,掀起了对城市空间的改良性规划和新兴设计,使宁德在新型城市的发展道路上越走越好。宁德城市空间是在新时代城市规划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符合闽东实际情况的城市空间设计理论,用于指导宁德城市空间规划项目的具体实施操作。宁德城市空间的具体实践规划;不但不是死搬硬套的西方理论,而是结合城市实际情况的不断创新,并彰显城市本土人文主义思想;在宁德城市空间设计的规划上,尽可能的满足居民日常需求,促进宁德城市空间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空间的理论研究基础,城市空间会分出“市”内和“市”外空间。闽东地区城市设计将更多的关注城市“外”空间特点。其城市空间“特色”体现独属于这所滨海城市的特色品味,是城市每一位居住者对美好未来的向往。“特色”是城市空间发展的新型代名词,是这所革命老区焕发城市魅力的绝佳表现。宁德城市空间的实体是城市建筑,内空是城市里的所有空间。城市中的空间实体,可以用手足触摸;城市空间的形态塑造,可以用眼睛观察。我们认识的宁德城市空间,可以是“听”,可以是“闻”的。调动感官,沉浸在宁德独有的城市空间之中,真切体验所处的空间环境,充分与它交流。
城市园林景观延续设计研究
[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建设领域发展速度是相当快的,人们的收入在日益增加,对于美的需求更高。园林规划设计是城市景观建设的主要措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园林规划设计逐渐体现出一种疲惫的状态,许多城市在建设中,照搬其他城市的建设方式,不能突出自身的特色。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城市园林规划设计必定可以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乡村经管的延续设计,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乡村景观;延续设计
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观念出现一些改变,尤其是城市居民,在较快的生活节奏下,人们的生理和心理压力是相当大的,为了可以缓解这种情况,他们将目光转向乡村地区。乡村景观主要包括两种形式,分别是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同时具备自然性和生活性,满足城市居民向往农村生活的需求。但是全部城市居民都回归乡村生活是不切实际的想法,所以加强乡村景观延续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1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乡村景观的延续设计的重要意义
1.1引起广大市民之间的情感共鸣。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建设得到迅速发展,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是相当快的,促使更多的农民进入城市,探索发家致富的方法,从而造成农村地区的土地作用出现改变,许多土地资源被闲置[1]。有些农民进入城市后,慢慢失去对传统模式上对土地的信赖,而且农民在城市生活,不能找到一个新的信仰,导致农民在城市中生活的时候,感到非常迷茫。因此,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采用园林规划设计的方式,对乡村景观进行延续,使农民可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城市中可以舒服的生活,保证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1.2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现如今,社会建设速度在日益加快,造成市民为了与时俱进,日益提高自己的生活节奏,从而出现生理方面和心理方面的枯燥和疲劳。但是我国乡村环境是宁静的,乡村生活主要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协调相处。利用园林规划的方式,对乡村景观进行延续,可以使城市建设能缩短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距离,确保城市中生活的市民能够体会到乡村的舒适生活,有效解决市民在快生活节奏中形成的心理情绪压力。1.3有效保护农业。在城市园林规划中乡村景观的延续,可以更好地保护农业生产,也可以为市民提供干净新鲜的食物,从根本上实现城市经济与乡村经济的稳定发展。因为城市园林的主要功能不是面向乡村,而是面向城市[2]。因此,在乡村景观延续设计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城市发展规划与城市园林空间结构之间的密切结合,使城市化园林乡村景观可以涉及到许多绿色空间,不仅可以更好的保护自然环境,而且不断开拓人们的视野。
2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乡村景观延续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