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体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6 14:33:1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岩体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裂隙岩体渗流管理论文

1、引言

随着人类工程和开采活动的日益增加,其影响越来越多地涉及到地下裂隙岩体,并且人类工程和开采活动与裂隙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着日益加剧的趋势,这使得人们对裂隙岩体的工程及开采特性备加关注。随着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已逐渐认识到裂隙岩体所赋存地质环境的复杂性及其所诱发地质灾害的多变性,于是刘继山、仵彦卿、柴军瑞、黄涛等国内一些专家学者在不同程度、不同角度对裂隙岩体赋存地质环境中各个因素之间相互影响作用的课题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和研究。裂隙岩体中存有地下水,地下水在岩体中会产生渗流,在复杂的地质环境中,不同的因素之间随着时间、空间而发生着复杂的动态变化,其中裂隙岩体中渗流的热学效应(渗流对温度的影响机理)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影响方面。

2、裂隙岩体地下水渗流的基本理论

对于裂隙岩体渗流的热学效应的分析,首先应先了解岩体渗流的基本理论。一般情况下,岩体的各个裂隙中均含有水,而地下水在岩体中会产生渗流,所谓渗流是指含空隙(孔隙、裂隙等)介质中流体(液体、气体)通过空隙的流动[1]。地下水的流动是最典型的渗流现象,裂隙岩体中地下水的渗流特性体现了渗流理论的主体特征。

2.1达西(Darcy)定律

达西定律的最初表达式[2](Darcy,1855年提出):

查看全文

水利工程软弱岩体工程力学性质研究

摘要:为研究含水条件和软弱夹层对水利工程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对不同含水率和夹层倾角的软弱岩体在室内开展了单轴压缩力学试验。研究发现:岩石的力学性质随着含水率增大而逐渐劣化,当岩体的含水率分别为6%和9%,其强度则相对降低10.94%和18.19%;而夹层倾角对力学性质的影响则更为复杂,边坡软弱岩体的强度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不同夹层倾角下岩体强度分别为11.06MPa、8.87MPa、6.78MPa和7.52MPa。研究成果为我国水利工程边坡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水利工程;边坡稳定性;软弱岩体;含水率;夹层倾角;力学试验

水利工程尤其是大型水电站常常建设在山区,高山较多、地质构造运动复杂,因此水利工程边坡稳定性存在很大的风险,对水电站工程安全性也是很大的威胁[1-3]。因此,研究水利工程边坡含夹层软弱岩体的工程力学性质具有重要意义。受地质构造运动影响,岩体边坡中常存在一定的软弱夹层,威胁了水利工程的长期安全性。大量现有研究表明,我国山区边坡中岩体较为常见的软弱夹层为泥岩或破碎风化岩,导致岩体的力学性质变差,同时在降雨条件下也更容易出现边坡失稳滑动的问题[4-6]。此外,部分学者指出,含水率是影响边坡岩体力学性质的重要参数。一般而言,含水率越高,岩石内部结构之间的胶结能力也就越弱;同时水分会导致岩石内部颗粒流失,岩石内部产生一定范围的孔隙。因此,学者们认为,含水率越高,岩石的承载能力就越弱,则边坡的稳定性也就越差[7-9]。综上所述,现有研究关于不同含水率下含软弱夹层岩体工程力学性质的综合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基于单轴压缩力学试验,对不同含水率、不同夹层倾角条件下的含软弱夹层岩体的力学性质展开了综合研究。研究成果为我国水利工程边坡设计提供了一定的数据借鉴作用。

1试验

1.1试样制备

本次研究依托于四川省某大型水电站山体边坡加固工程,该工程主要服务为满足水力发电及蓄洪功能需求,此外还需要服务区域部分地区的水利灌溉作用。根据资料调查及前期工程现场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可知,该水电站边坡岩的主要组成为砂岩,但是,受区域地质构造运动影响,水电站边坡内发现大范围的薄层泥岩软弱夹层的存在。经过现场调查,发现地区软弱泥岩夹层的平均厚度约为30mm。此外,根据现有研究发现,相较于砂岩岩块,薄层泥岩的强度较低,且遇水易变形软化,力学性质变差。因此可见,薄层泥岩对水电站边坡的稳定性具有很大的影响。参照现有组合岩体室内模拟试验,利用混凝土制备材料和石膏分别模拟夹层岩体中的硬、软岩部分,其中石膏层厚为20.00mm夹层倾角分别为0°、30°、45°和60°。按照相关试验规范要求,对软、硬部分进行组合、胶结,最终制备得到直径为50mm、高度为100mm的标准工程试验岩体[10],其具体物理参数见表1。

查看全文

质量评价论文:岩体质量的评价效果解析

本文作者:黄会许模张恺翔宋丽娟工作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不同分类方法的对比3种分类方法都采用多种因素综合评分方法,但所考虑的因素和取值存在一定区别,岩体质量的分级也有所不同,水利水电围岩工程地质分类法依据的是岩石强度、岩体完整性、地下水、地应力;岩体RMR系统分类法依据的是岩石强度、岩体完整性、地下水、结构面;Barton系统分类法依据的是RQD、结构面、地应力、地下水。

以右岸坝基开挖面高程930~940m梯段揭露的岩体为例,通过建基面开挖获得岩体的基本特征和钻孔数据等,采用水利水电围岩工程地质分类法、岩体RMR系统分类法、Barton系统分类法对岩体质量进行分级,探讨不同岩体质量多因素综合评分方法在岩体质量分级中的一致性和精确性[6]。2.1开挖建基面岩体质量指标统计(1)岩石强度。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用点荷载强度换算,岩石取样点荷载试验结果表明,微新花岗岩岩石湿抗压强度一般为70~80MPa,属坚硬岩;弱风化下段花岗岩岩石湿抗压强度一般为40~60MPa,属中硬岩;弱风化上段花岗岩岩石湿抗压强度为20~40MPa,属较软、中硬岩;全风化、强风化花岗岩岩石湿抗压强度<15MPa,属软岩;辉绿岩岩石强度较高,其中,微新辉绿岩岩石湿抗压强度为160~170MPa,属坚硬岩。该梯段岩石主要为微新无卸荷花岗岩,属于坚硬岩。(2)岩体完整程度参数。岩体完整程度参数参考钻孔岩心取样的RQD值、实测波速,并结合现场围岩实际岩体完整程度、结构面发育组数和结构面间距综合取值。根据野外建基面岩体块度RQD统计,测得开挖高程935~940m建基面岩体的RQD平均值为50%,结构面平均线密度为7.5条/m,平均面密度为3.8条/m2;高程930~935m建基面岩体的RQD平均值为50%,结构面平均线密度为6.1条/m,平均面密度为3.1条/m2。钻孔波速监测结果表明,该梯段岩体完整性较好。(3)岩体结构面特征及地下水因素。根据建基面野外测窗调查(测网面积为5m×2m,选取坝基面上裂隙发育密集及具有代表性的剖面布网),整个剖面布置了4个测窗,根据测窗资料统计建基面整体结构特征,其中,地下水状况为潮湿。通过测网优势裂隙等密图分析得出坝基在该梯段的优势裂隙产状为N65°~85°W/NE(SW)∠55°~75°,间距为0.1~0.5m,延伸长度为1~5m,闭合无充填,裂面平直粗糙、蚀变。(4)风化卸荷。依据野外测窗方法统计的裂隙条数将开挖建基面分为全风化段、强风化段、弱风化上段、弱风化下段、微新风化段,经深入分析和取样研究,该梯段岩体全部为微新无卸荷的灰白色、微红色中粒黑云二长花岗岩岩体;钻孔波速特征曲线表明,岩体普遍存在表层低波速带,岩体中岩脉、断层及中缓倾角裂隙较发育的破碎区,由于有利于应力释放和开裂,因此局部岩体卸荷松弛现象明显,但整体卸荷松弛现象不明显。(5)地应力。该梯段岩石主要是花岗岩和辉绿岩,都属于坚硬岩,地应力中等偏高,为15~20MPa。2.2开挖建基面岩体质量分级根据右岸高程930~940m开挖建基面统计的岩体质量特征(结构面组数、填充情况、地下水、断层、岩脉等),结合钻孔波速、野外测窗方法统计资料,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该梯段岩体质量分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梯段大部分为Ⅲ1类岩体,其中断层、岩脉处为Ⅲ2类岩体,少部分为Ⅱ类岩体。2.33种多因素综合评分方法探讨将该梯段每类岩体均分成4部分(编号为1~4),对每部分均采用前面所阐述的3种多因素评分方法对岩体质量进行评分,为方便比较,Barton系统分类法中评分值为10.000~40.000对应Ⅱ类岩体,评分值为1.000~10.000进一步分为Ⅲ1、Ⅲ2类岩体,评分值为1.000~5.000对应Ⅲ1类岩体,评分值为5.000~10.000对应Ⅲ2类岩体。3种多因素评分方法对岩体质量评分结果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对于Ⅱ类岩体,水利水电围岩工程地质分类法精确度不高,仅为50%,岩体RMR系统分类法、Barton系统分类法精确度较高,为100%,而且这两种方法的一致性很好[7]。对于Ⅲ1类岩体,水利水电围岩工程地质分类法精确度为25%,岩体RMR系统分类法、Barton系统分类法精确度都较高,为75%,且一致性中等。Ⅲ2类岩体主要是辉绿岩脉和裂隙较密集的花岗岩,采用水利水电围岩工程地质分类法评价岩体等级精确度偏低,仅为50%,岩体RMR系统分类法、Barton系统分类法评价岩体等级精确度较高,均为75%,而且保持着良好的一致性。总体来说,岩体RMR系统分类法、Barton系统分类法的一致性较好,而Barton系统分类法和水利水电围岩工程地质分类法的一致性较差。表1岩体质量评分名称编号岩体质量分级水利水电围岩工程地质分类法分值级别岩体RMR系统分类法分值级别Barton系统分类法分值级别Ⅱ类岩体157.00Ⅲ160.00Ⅱ18.00Ⅱ265.05Ⅱ60.00Ⅱ12.00Ⅱ367.04Ⅱ63.00Ⅱ17.50Ⅱ456.20Ⅲ163.00Ⅱ11.00ⅡⅢ1类岩体157.00Ⅲ157.00Ⅲ18.50Ⅲ1245.00Ⅲ260.00Ⅱ5.90Ⅲ1345.40Ⅲ255.00Ⅲ16.10Ⅲ1445.80Ⅲ250.00Ⅲ13.80Ⅲ2Ⅲ2类岩体140.14Ⅵ52.00Ⅲ17.10Ⅲ1247.84Ⅲ241.00Ⅲ21.08Ⅲ2339.64Ⅵ49.00Ⅲ24.00Ⅲ2449.64Ⅲ242.00Ⅲ21.60Ⅲ2从建基面岩体质量分级来看,水利水电围岩工程地质分类法由于对地应力考虑过于简单,仅简单地采用降级处理方法,而在硬质岩(Ⅱ、Ⅲ1)中地应力都是中等偏高,因此精确度偏低;岩体RMR系统分类法由于没有考虑高地应力和高水压的影响[8],而对结构面的考虑比较全面,因此对岩体质量分级稍微有点偏高;Barton系统分类法由于考虑的比较全面,因此在该坝基岩体质量分类中精确度较高。但总体来说,岩体RMR系统分类法和Barton系统分类法考虑的相对比较全面,因此对于坝基开挖面岩体质量分级Ⅱ类岩体建议采用岩体RMR系统分类法和Barton系统分类法综合评分;Ⅲ1、Ⅲ2类岩体建议采用Barton系统分类法进行岩体质量评价。

通过简述水利水电围岩工程地质分类法、岩体RMR系统分类法、Barton系统分类法岩体质量多因素评分体系,以某水电站右岸坝基开挖高程930~940m梯段揭露岩体为例,在现场建基面开挖获得岩体基本数据(岩体强度、地下水、地应力、结构面参数、工程地质性状、风化卸荷等)以及钻孔资料的基础上,探讨不同岩体质量多因素综合评分方法在岩体质量分级中的一致性和精确性。对于Ⅱ类岩体,岩体RMR系统分类法、Barton系统分类法精确度较高,水利水电围岩工程地质分类法精确度只有50%;对于Ⅲ1类岩体,岩体RMR系统分类法评分结果偏高,水利水电围岩工程地质分类法评分结果偏低,建议采用Barton系统分类法进行分级评价;对于Ⅲ2类岩体,适合采用岩体RMR系统分类法、Barton系统分类法综合进行分级评价。对于以花岗岩为主的坝基开挖面,岩体质量分级采用岩体RMR系统分类法、Barton系统分类法较准确,且具有良好相关性。

查看全文

岩体结构工程地质模型论文

摘要:岩体由结构面和结构体组成,其结构特性是岩体力学行为、变形和破坏形式的主要控制因素。岩体结构控制论是岩体工程的基础理论。本文从岩体结构的工程地质模型、力学模型出发,总结了现今较广泛应用的岩体结构力学分析方法,并简要介绍了岩体结构控制论的工程应用。

关键词:岩体结构控制论工程地质模型分析方法

一、岩体结构的工程地质模型

岩体形成和发展过程伴随着各种内、外地质营力的作用,从成岩的类型分为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三大类,由于结构面的存在使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其结构特性控制着岩体的性质和变形破坏,因此,我们在解决岩体工程问题时,应该从岩体的地质模型出发。孙广忠教授建立了8个基本的地质模型:水平层状岩体、缓倾层状岩体、陡倾层状岩体、陡立层状岩体、弯曲层状岩体、完整块状岩体、碎裂块状岩体和岩溶化块状岩体。孙玉科在研究了大量露天矿和水电工程的边坡滑坡资料后,归纳出5种具典型意义的工程地质模型,即:金川模型、葛洲坝模型、盐池河模型、白灰厂模型和塘岩光模型。目前,这些模型广泛的应用在岩体工程中,从地质模型建立的角度考虑,首先应该调查岩体中结构面的发育特征以及与结构体的组合特征,查明岩体的赋存地质条件,如地下水、地应力条件等,再与上述的基本类型进行对比,选择适合岩体工程的模型。为了便于后面的力学分析,在建立地质模型时从各基本模型的共性特征入手,并根据工程自身的特点充分体现其个性的一面。因此,建立岩体的工程地质模型是一项系统的工作。

二、岩体结构力学模型

孙广忠提出了四种岩体介质,并根据介质的特性提出了四种岩体力学的分析方法,表1中是四种力学介质岩体特性。

查看全文

水利水电工程分析论文

1工程概况

黄河沙坡头水利枢纽工程为国家2000年西部大开发十大项目之一,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县境内,其上游12.1km为拟建的大柳树水利枢纽,下游122km为已建成的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区距自治区首府银川市200km,距中卫县城20km。地处黄河上游干流上,南依香山山脉北麓,北邻腾格里沙漠南缘,是一座以灌溉、发电为主的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工程。

该枢纽由主坝和副坝两部分组成,其中主坝为混凝土闸坝,最大坝高37.8m,坝长338.45m,坝顶高程1242.6m;副坝位于黄河左岸阶地上,为土石坝,最大坝高15.1m,坝长529.2m。水库正常蓄水位1240.5m,总库容0.26亿m3,总装机容量12.03万kW,多年年平均发电量6.06亿kW·h,设计灌溉面积87.7万亩。

2物探任务与要求

黄河沙坡头水利枢纽工程的物探工作始于1996年,至2003年底全部结束。期间历经了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和技施设计阶段。各阶段工作时间及任务要求如下:

⑴可行性研究阶段物探工作于1996年进行,主要任务是通过岩体波速测试和声波测井,划分岩性并了解岩体动弹性参数。

查看全文

土石坝防渗系统管理论文

土石坝对地质条件要求相对较低,在深覆盖层上直接修筑土石坝可以减少覆盖层开挖,节省工程投资。目前对建造在深厚覆盖层上的土石坝模拟计算中,坝基影响范围只取至覆盖层底部,覆盖层以下的基岩作为刚性体考虑,但实际工程情况并不完全相同。当覆盖层以下是变形模量很小的软岩时,坝体以及防渗结构可能产生更大的沉降和变形,这将影响防渗系统的可靠性。

由于国内很少有这方面的工程实例介绍,故本文采用西霞院河床段土石坝作为计算模型,应用邓肯模型对坝体、坝基进行三维有限元计算,分析坝基深层存在软岩对土石坝坝体变形的影响以及对防渗系统的影响。

1工程概况

西霞院工程建于小浪底大坝下游16公里处的黄河干流上,坝址位于吉利区和孟津县白鹤镇之间,属于低山丘陵区。工程的开发任务是以反调节为主,结合发电,兼顾灌溉、供水综合利用。工程布置采用土石坝,坝长约2600m,坝体采用砂卵石坝壳复合土工膜防渗斜墙,坝基防渗采用砼防渗墙。

坝址地形呈宽阔"U"型河谷,宽约3km。河床两侧分布高漫滩及Ⅱ级阶地。坝址处两岸河漫滩表层为2m~7m的新近沉积的砂壤土、砂层等,结构松散,靠近两岸Ⅱ级阶地其上部多分布有粉质壤土。河漫滩下部为砂砾石层,一般厚20m~28m,中等密实状态。砂砾石层下部基岩由上第三纪砂岩与粘土岩互层组成,饱和抗压强度平均值为4.3MPa,属极软岩类岩体。

2计算模型及材料参数

查看全文

延边地区二叠系构造地层学

一、延边地区二叠系构造地层学研究

延边造山带是兴凯地块与龙岗一狼林地块之间的碰撞造山带。二叠系是主要沉积地层。长期以来,因沿用正常地层方法而未能正确建立地层层序。自张允平等认为“山秀岭组”可能是外来岩块(1994),邵济安、唐克东等识别了6种活动大陆边缘沉积(1995),已开始认识到延边地区二叠系必须用构造地层学方法才可能正确建立地层层序。

延边造山带主要限定于古洞河及汪清一密江断裂之间,其中的二叠系被花岗岩侵入后成残留块状分布于开山屯区、汪清一图门区和安图等地,大多数建组剖面在开山屯区,仅庙岭组建组于汪清。汪清一密江断裂以东的密江一珲春区是兴凯地块边缘区,因此和造山带区是二个独立的构造地层小区。恢复当时构造沉积环境,造山带二叠系是弧前盆地沉积,兴凯地块边缘区是山弧带和弧后盆地沉积。

1、开山屯区

开山屯区己识别出12个以上的鳞片状冲断岩片,岩片间为出露很宽的糜棱岩带,各组间大多以此相隔或成不正合接触。全区,特别是南部广泛发育有基性、超基性、硅质岩和灰岩等外来岩块,包含于黑色粉砂岩中。地层成挤压带状和透镜状。北部构造线方向为SWW一NEE,南部近SN,形成自北向南和自西向东的推覆。

1.大拉子盆地不正合边界;2.花岗岩;3.糜棱岩断层带;4.地层界线;5.基性、超基性岩块;

查看全文

岩金矿地质勘查事项剖析

摘要:岩金矿地质勘查中需要注意的地质勘查事项,是会直接影响我国金矿开采量的,因此需要重视矿石开采的前期准备。所以对岩金矿地质勘查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分析,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我国岩金矿地质勘查的效率,另一方面则可以有效提高开采岩金矿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岩金矿;地质勘查;注意事项

岩金矿开采的黄金是我国重要的经济资源,也是我国人民较为喜欢的贵金属。黄金除了广泛应用在经济中,同时也是十分重要的工业资源。但是目前我国的岩金矿开采存在较多的问题,难以有效提高岩金矿的金属产量。所以,如何有效提高岩金矿的金属产量是目前岩金矿开采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本文岩金矿地质勘查汇总应关注的事项并进行了分析,探讨如何有效提高岩金矿的矿石产量[1]。

1岩金矿地质勘查的目的

进行岩金矿地质勘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定金矿体的具体位置,提高黄金资源量和储量。利用岩金矿地质勘查,首先可以有效对金矿体所处位置进行分析,在最大程度上确定金矿床的位置。其次,利用岩金矿地质勘查,可以有效保证勘查区年产量的稳定性,确保矿山的可持续发展。再次,利用岩金矿地质勘查,可以对矿山的资源量进行分析,保障岩金矿的实际产量。最后,利用岩金矿地质勘查,可以有效提高岩金矿的工业价值、确定岩金矿的工业加工方式等,从而有效提高金属矿山产出矿石的实际经济效益[2]。

2岩金矿地质勘查中的注意事项

查看全文

东北地区矿床地质特征分析论文

1东北辽西地区典型金属矿床地质特征

1.1地质背景东北辽西地区地处东北地台南部,内蒙地轴中部建平台拱内。两条深断裂严格控制着区域地层、岩浆岩、构造及矿产的展布。断裂以南,属燕辽沉陷带,分布着元古界、中生界沉积岩。断裂以北,断裂以南广泛分布着太古宙建平群小塔子沟组变质杂岩系,构成了台拱的结晶基底。变质杂岩宏观上控制着绿岩带型金矿床的分布。区域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构造方向以北东东向为主。北东东向逆断层,北西向、北东向的平推断层,框定了东北辽西地区“金三角”的构造格局。受古生代和中生代地台活化影响,该区构造-岩浆活动甚烈。内蒙地轴内多期岩浆岩的频繁侵入,使本区断裂构造有多期活动的特点。Fl与F2间、小岩体和小岩株附近的次一级韧性、脆性断裂构造纵横交错极为发育,成矿条件十分有利。

1.2矿床地质特征东北辽西地区矿区内出露有两个石英二长岩岩株,在其附近分布着9条金属矿化带,其中有3条地表长度达千余米。其中北东向有7条,北西向的有2条。目前地表研究和工程控制程度较高的属大黑山1号脉。该矿脉控制延长1200m,分两段,东段长800m,西段长400m。矿脉多为含金蚀变岩,局部为含金石英脉。地表品位均在边界品位以下,现探明的工业矿体属半隐伏矿体。

1.3控矿条件

1.3.1地层控矿条件东北辽西地区矿区矿区广泛出露的地层为小塔子沟组上段下部地层,比如2号脉主要岩石类型为混合岩化黑云母角闪斜长片麻岩及黑云母角闪斜长片麻岩,其原岩为富Mg,Fe质中-基性火山岩,可与太古宙“绿岩带”对比。这套地层中平均含银1690×109,高出地壳平均丰度值数倍至数十倍。地层中所含丰富的成矿物质通过导矿构造、借助矿液流动、运移到赋矿构造内,成为金矿成矿的初始矿源层。

1.3.2岩浆岩控矿条件该区矿床的形成,都与呈弧形分布的中酸性岩浆岩小岩体、小岩株的侵入有关。最佳成矿范围在岩体以外1-3Km范围内。如1号矿体距其北部小岩株为1Km,主要蚀变为绢英岩化;而2,3号矿体距小岩株不到1Km,成矿温度偏高;红土毛金矿点,大于3Km,浅部含Pb,Au品位较低,矿脉延深也很浅。

查看全文

水电站大坝工程地质管理论文

棉花滩水电站在区域构造上属于基本稳定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大坝基岩为块状中、细粒花岗岩,地质构造形迹以断层、挤压带、节理及节理密集带的形式出现,以北东向和北北西向为主。建基面多为新鲜、微风化岩石,部分弱风化,局部强风化,亦即以AⅡ类岩体为主,部分AⅠ类岩体,局部AⅢ、AⅣ1类岩体。断层及较差岩石经工程处理后符合设计与规范要求。棉花滩水电站位于福建省永定县汀江干流棉花滩峡谷内,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水产养殖、航运等综合效益。

坝址区两岸山体雄厚,河谷深切呈“V”字形,河流坡降大,多急流险滩,枯水期河面宽20~30m,河谷两岸地形基本对称。枢纽包括: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左岸输水系统、地下厂房与开关站及控制楼。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111.0m,坝顶高程179.0m,坝顶全长308.5m,最大坝底宽度84.5m,坝顶宽度7.0m。电站装机4台,总装机容量600MW。水库正常蓄水位173m,水库总库容20.35亿m3。

1工程地质概述

坝址区与水库区位于东南沿海新华夏系巨型构造体系的第二隆起带南端,在区域构造上属于基本稳定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坝址区地层为燕山早期第三次侵入的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及少量第四次侵入的花岗斑岩脉、闪斜煌斑岩脉。构造形迹以断层、挤压带、节理及节理密集带的形式出现,以北东向组与北北西向组为主,并有顺坡向的卸荷结构面。

地下水裂隙性含水层受构造控制。相对抗水层(透水率q≤1Lu)埋藏深度20~40m,以微~弱透水岩体为主导。地下水及河水的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钙钠型或重碳酸-钠钙型,对各种水泥无一般酸性、碳酸性、硫酸性、镁化性侵蚀。

为研究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大量的室内物理力学试验,现场剪切试验,变形特性试验,弹性波、声波测试,提出了各类试验的建议值。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