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6 14:22:3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研讨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规划研讨总结讲话
同志们:全省实施“十一五”规划研讨班今天下午就要结束了。下面我讲四点意见,作为这次研讨班的小结。
一、对这次研讨班的总体评价
我们这次研讨班,是全面推动“十一五”规划实施的重要会议。经过两天的时间,应当说,我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我们既总结了前一段“十一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又对下一阶段的实施进行了全面部署。
从今年初到3月底,从省里到市县区,基本上各级人代会都开完了。我们发改委系统受各级政府的委托,具体编制总体规划的任务也已基本告一段落。在这个关节点,需要及时对前段工作做一个总结,对下一步的实施作出部署。明天国家发改委也要召开“十一五”规划实施工作座谈会,我们这次会议还是比较超前的。从会议内容看,首先,我们听取了刘奇主任作的主报告,报告对实施“十一五”规划作了全面的部署。其次,我们听取了袁喜禄处长介绍国家发改委对实施“十一五”规划纲要的一些考虑,还听取了关于主体功能区划工作、专项规划的综合管理、实施“十一五”规划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的讲课。今天下午,两个省级部门、两个市级发改委,还有两个县区发改局,作了大会交流发言。大家普遍反映,这次研讨班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收获匪浅。从会议收获来说,主要是三条:一是统一了思想,下一阶段要把规划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努力推动实施上来。二是理清了思路,大家探讨了规划实施中的难点,明确了推动实施的载体和抓手。三是研讨了方法,对纲要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主体功能区划和专项规划的综合管理等具体的操作方法,大家也都有一个新的认识。
二、前一段“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观感
我们编制“十一五”规划纲要,干得很辛苦。最终的成果,就是各级人代会上通过的规划文本。昨天晚上在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套开的座谈会上,一些市县发改局长说得很好。实际上,规划文本不过是一个“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结果,最重要的是编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有很多的收获。对以往工作的全面总结,我们要认真地学习刘奇主任的报告。我在这里,仅仅是从“功夫在诗外”的角度,谈三点观感。
研讨会演说技巧参考
作为主持人的最好是坐在长桌的一端,如果可能的话。也就是舞台的右侧,即观众的左侧。这个位置代表着权威。对观众来讲,解读演讲场地的座位格局就好比阅读报纸的标题,而且他眼睛会不停地向左看。通常的做法是问答阶段,由坐在长桌一端的人主持,而坐在中间的各个发言人到头来就像看一场网球比赛一样,只看两位真正的高手在进行较量。
一个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参加业界专家组织的研讨会。因为所有的原始资料都已经经过了研究、整理、加工、实验和编辑,这个信息时代。所听到都是精华。发言人数、培训时间、观众的参与程度都会对这一学习方式产生影响。
组织者要邀请一位主持人和三四个演讲嘉宾。不过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是有回报的每位嘉宾的演讲各有侧重,组织研讨会并非易事。因此研讨会的与会人数可能会很多。而且组织者应该鼓励所有演讲者邀请自己的朋友、客户以及生意伙伴来旁听他讲话。
演讲者不必整个下午或晚上都表现得尽善尽美,研讨会上。以吸引所有听众的注意力。如果你能建议其他演讲者和你一起参加讨论,那么研讨会的主席将会非常赞许你这种做法。而且一般情况下,朋友,也就是其他演讲者也会受到赞扬。通过提议进行这种纵向讨论而不是横向讨论,可以避开与竞争对手的正面交锋,而且可以选择让你承包商或客户就某个论题发言,或者充当主持人。若想再出点风头,可以提出自己既当演讲者又当主持人。如果是这样,就得好好琢磨琢磨怎么能使每位发言人都有公平的发言机会,而不能自己把着讲台或麦克风不放。
应该事先从研讨会的主席或主持人那里了解一下每一位发言人都是谁,如果已经选定了发言人。讲话次序是怎么样的还要问一下你第几个发言,第一、第二、第三,还是最后收场。情况很有可能是主持人还没有完全确定这个顺序,而你可以选择第几个发言。
听众已经开始活跃起来且听兴盎然,选择第二个发言是比较理想的这时候。而你要说的东西可能还没有被别人先说出来。假如你知道其中一位发言人口才尤其出众,那就最好在之前发言,而不要紧随其后。
社会研讨开幕致辞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由水利部水库移民开发局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移民开发局办公室、国土资源部政策法规司、国土资源部耕地保护司、河海大学共同举办的移民与社会发展国际研讨会,今天正式开幕了。首先,我代表水利部对研讨会的开幕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中外专家参加这次研讨会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这次国际研讨会的主题是,认真学习和借鉴各国的成功经验,深入探讨和研究移民安置方面的各类问题,在交流中增进合作与友谊,相互取长补短,不断完善工程移民理论体系。
移民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移民带来了经济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一般来说,移民可分为自愿移民和非自愿移民两类。因工程建设而产生的较大规模的有组织的人口迁移与经济社会系统重建活动,属非自愿移民。经济社会的发展,必然产生一定的非自愿移民。据估算,在过去的十年中,由于水利水电、交通道路以及城市改造项目的建设,已经使全世界八千至九千万人口迁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了加强基础设施与公共设施建设,推动经济发展,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这种工程性的非自愿移民在世界范围内还将继续下去。同时,随着人口增加,各种资源及环境容量的减少,移民安置也变得越来越困难,移民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难题。
工程性非自愿移民的安置工作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人口、资源、环境、民族、工程技术等诸多领域。特别是水库移民,由于水库淹没范围大,涉及人口多,往往涉及到整村、整乡、整县人口的大规模迁移与经济社会系统的重建。因此,水库移民安置工作更艰巨、更复杂,必须从理论上进行系统研究,并采取法律、行政、经济、社会等综合措施加以有效解决。
中国江河众多,水资源短缺且时空分布不均,水旱灾害频繁。防治水害,兴修水利,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水电建设,已修建各类水库8.6万座、堤防26万公里,水电装机已达7700万千瓦。这些水利水电工程的建成,在防洪、发电、灌溉、供水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效益,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造成了一千多万的移民搬迁。
中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水库移民工作,始终把关系移民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放在重要的位置,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不断改善水库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推动移民经济社会稳步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政府认真总结过去几十年水库移民工作的经验教训,实行开发性移民方针,把工程建设的移民需要与改善库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结合起来,先后出台一系列有关水库移民的政策法规,对水库移民安置规划、补偿标准、安置方式、实施管理、后期扶持和遗留问题处理等进行了规范,水库移民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移民遗留问题得到有序处理,移民安置效果有了明显改善,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保证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英语研讨会体会
我参加了在潍坊市中新双语小学举行的潍坊市“345”优质高效课堂小学英语研讨活动。
此次活动使我受益匪浅,让我见识了新一代小学英语教师的风采,又学到了一些宝贵的教学经验。
在此次研讨会中,我真正的接触到了高效课堂,第一次近距离地感受到了高效课堂。在这次的高效课堂中,我感受到了它与传统课堂的区别。传统课堂上老师是绝对的权威,老师的主导地位不可动摇,老师的言语不可置疑,而孩子却是有问题不敢问,也不敢提,更加不用说上台去展示了,老师满堂灌,孩子却是昏昏然。但高效课堂却打破了这一现象。在高效课堂中,孩子的主导地位得到体现,老师的辅导地位得以明确,孩子改变观念以后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在这次的研讨会中,几位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的高效课堂。我最深刻地感受是课堂真正体现了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在课堂中,几位老师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四人一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而且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当起了“小老师”。学生讲解每一模块的知识点,纠正同学的错误。共同学习,共同提高。这样老师真正合理地驾驭课堂教学,合理分配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在一堂课中,教师只是起到引导、点拨的作用,大部分时间让学生练习和巩固。并且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节奏突出精讲精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把握考点。老师还充分利用资源,利用现代教具。如多媒体等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
通过参加这次的研讨会活动,我开阔了眼界,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己:怎么让学生喜欢上英语课?怎么培养学生的能力?怎样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了。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一定能不断进步。拉近与优秀教师的距离。
农村养老难题研讨
摘要:养老直接关系到农村秩序的稳定与农业的可持续,由于固有的道德体系的崩溃和农村商品的发展,通过构建和不断完善农村养老体系来规范农村养老已是大势所趋,“以家庭养老为主导,强化养老保险、引进商业养老保险,建立多种形式并存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价值定位既符合中国农村的实际,又有利于操作和实施。
关键词:养老;农村养老;家庭养老;养老保险;
人总是要老的,这是一种客观的不可逆转的趋势。人老的直接后果就是获得生存条件的各种能力逐渐丧失,那么,曾经为这个社会做出过贡献的老人们在其获得生存的能力逐渐失去时,谁应该向老人伸出援助之手,为其提供物质和精神的帮助呢?这就是养老问题。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的实施,拥有中国大多数老年人口的农村地区将迅速出现家庭小型化的倾向。同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农村年轻一代道德观念的下降等因素,都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形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不难想象,在新的世纪,农村养老问题将是我国最大的社会问题之一。农村养老这个被我们回避了半个世纪的课题,在人权制度逐渐完善、社会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我们已经没有了回避理由。
一、中国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的基础
养儿防老是中国农村几千年的传统养老方式,这种以家庭作为最基本的养老模式得以长期存在的基础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深层次将成为我们设计今天的农村养老制度的重要依据。
(一)家庭养老的客观条件分析
布白艺术研讨
布白,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就是在艺术创作中有意识的留下“空白”,以达到以虚显实、虚实相生的目的,从而使主题表现得更为充分、有力。教学作为一门艺术,也完全可以像其他艺术形式一样讲究“布白”,追求那种“妙在不言中”的境界。下面,就以阅读教学为例来谈谈布白艺术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巧设悬念,创设知识上的空白
心理学中指出,儿童在活动中产生的新需要和原有心理水平构成的矛盾,是他们心理发展的动力。所以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在讲课的时候,只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有意地留下不讲。这样就给学生造成了暂时性的知识“空白”,这块空白其实就是教师有意地而且是艺术地对学生提出的新要求、任务或问题,使学生不断地生发新的需要,从而引起他们思维活动的定向,获得思维活动的新课题,促使他们带着不可遏制的求知欲望迫不及待地到广阔的知识海洋中去寻求答案。如,笔者在教学苏教版小语第三册《一株紫丁香》时就运用了“布白”艺术。在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诗歌内容后,学生充分抒发了对老师的关爱、尊敬和感谢之情,唱毕一曲师生间深情厚谊的动人赞歌,至此,教学目标似乎已圆满完成。但笔者并不满足于此,而是在总结中设置了这样一个悬念:通过大家对诗歌的深情朗读,我们深深感受到学生对老师的深厚情谊。事实上,自古以来,就流传着许多尊师重教的故事,比如伟大的就非常尊重他的老师徐特立老先生;还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样的无数歌颂老师无私奉献的诗歌。而表达学生对老师深厚情谊的歌曲更是数不胜数。你想知道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借阅相关的书籍来阅读,也可以去网上查资料,还可以去学唱一首你喜欢的歌曲,相信你会有更多收获。这里所创设的知识上的空白,恰到好处地起到了一种“欲擒故纵”的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利用插图,创设画面上的空白
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许多课文都配有精美的插图,阅读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图片,使之成为帮助学生理解、促进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常常要借助于表象进行思考。而插图的运用能够提供生动直观的感性材料,从而丰富学生的表象,发展他们的想象,激活他们的思维。但插图的运用有一个“时机”和“技巧”的问题,如果只是象征性的了解一下画面的内容,那就会使这一环节流于形式。反之,如果能将插图作为解决难题的突破口,或是作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的阶梯,那就会水到渠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苏教版小语第三册《大禹治水》中有多幅插图,笔者充分利用课文插图,设置“布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发挥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课文第三段写到“禹在外治水13年,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一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在教学时,先让学生看插图,禹出外治水时,他的儿子尚在襁褓之中,体会“禹在外治水13年”,而路过家门只有“三次”,回家的机会是很难得的。这时问学生:“禹真是一个无情无义,毫不想家的人吗?他家里有妻子、有儿子,他是一点想法也没有吗?假如你就是禹,这时你会想到什么呢?禹的儿子一天天长大,却从未见过自己的父亲,如果你是禹的儿子你会怎么想?”同时出示:禹路过家门时,他()。禹的儿子日渐长大,他()。教师这一简单的转换,能让学生联想出远比这两幅图要丰富得多的画面来。而且学生脑中的画面是灵动的,是活生生的,是充满感情的。听了他们心中所想,你会惊叹他们怎么会有如此惊人的想象力,把“禹对家人强行压抑的思念之情,全身心投入治水之中”,把“儿子对父亲的日盼夜念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图片是惯常使用的,是最简单易行的手段,如果能像上例中一样适当地运用“布白”手法,那么图片就能发挥它的超常功用,而不仅仅只是停留在形象直观上了。
三、借助多媒体,创设视听上的空白
瑶族文学研讨
湘南有60多万瑶族,叶蔚林、古华这两位作家的瑶族文学作品就产生于这一沃土。尽管叶蔚林祖籍为广东惠州市,但他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在湖南工作,之后长期下放于湖南最南的江华瑶族自治县。他长期生活于这块土壤,更重要的是他完全“懂得到生活中的风俗中去寻找模型”。(《诗学•诗艺》,第154页)叶蔚林完全领悟了贺拉斯的这一劝告,因而他更专注于特定的地理风光与民俗风情的描写。“在描写乡土景物的诸多高手中,叶蔚林似乎技高一筹,堪称湖南作家群中最杰出的风景画师。”(罗守让《论湖南作家群小说创作的乡土特色》)曾有人对他有过“模仿”与“抄袭”的非议,但他所握有的那支得心应手的丹青之笔和他创造的人物性格韵致,是他“抄袭”的原作所望尘莫及的。他的《蓝蓝的木兰溪》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获全国首届优秀中篇小说奖,且后来长期保持着人们的好评,就是证明。如果说江华瑶族自治县是湘南瑶族的中心和大县的话,那么,邻近的江永、蓝山、宁远和郴州地区的嘉禾县等地则是瑶族广为分布之地。古华的生养地嘉禾县虽与前面这几个县归于不同的城市,但在地理位置上距离更近,在瑶家乡土特色上更紧密相连。古华小说《爬满青藤的木屋》中的盘青青,《姐妹寨》中的盘满牛和叶蔚林《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中的盘老五就可视为同一瑶家的盘氏家族;古华《金叶木莲》中的赵金叶,《姐妹寨》中的赵玉竹和叶蔚林《蓝蓝的木兰溪》中的赵双环,《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中的赵良亦可视为同一瑶家的赵氏家族。坐落于湘南五岭山脉的盘氏家族与赵氏家族,仅仅是瑶族体系中一个巨大的家族符号,那里的风俗才是他们真正生活的内容。这里的瑶胞生活,正如古华在《姐妹寨》里所写的:“山里人男耕女织,安居乐业,过着与世无争、人人亲善,山歌不离口、篾刀不离手的快活岁月。”他们人生虽苦,但却自强不息。《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中的盘老五从解放前的十五岁开始,就饱尝着“天做帐,水做床”的放排生活,散排之后,赔木头和死人的威胁,“磨盘债”的重压,风吹雨淋、蚊虫叮咬的磨难,成不了家的寂寞与孤苦,使他过着一种无比沧桑的穷困生活。解放了近三十年,他理应有一个舒适的晚年,但他照样生活在险峰浪尖上。他已经习惯了,每当风和日丽之时,他就从木排跳入潇水,享受着河水的缠绵、快乐和自由。
在湘南瑶族文学作品的民情民俗和地域空间色彩中,我们可以关注这样一些物象与细节:一是大筒车。小说《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作者不厌其烦地给那一股劲缓慢旋转的巨大筒车做了反复的描写。这是我们家乡最为熟悉的事物,因而让我感到特别的亲切。它那旋转的声音一方面在呼叫着湘南五岭的地域色彩,又似乎在慨叹着这一地域脚步的缓慢与停滞。仔细寻觅,寓意极深,意境极满,让人叹味。二是苎麻绳子。叶蔚林短篇《五个女子和一根绳子》中,那一根用苎麻搓成的绳子,不仅界定出愚昧、迷信和原始旧习的象征极限,而且表征着“地域愈南,歌辞的气息愈灵活,愈放肆,愈顽艳”(《闻一多全集》第275页)的特色。三是《喜堂歌》的歌辞。在《芙蓉镇》里,古华专门介绍了山里坐歌堂的风俗:“原来芙蓉镇一带山区,解放前妇女们盛行一种风俗歌舞———《喜堂歌》”何止是芙蓉镇,凡是湘南的江华、宁远、蓝山、道县、江永和附近的嘉禾、临武乃至广东交界的邻县,所有赵氏、盘氏、黄氏、李氏等瑶家,凡是黄花闺女出嫁前夕,村子的姐妹姑嫂们一定前来陪伴。她们坐歌堂,轮番歌舞,唱上两三晚。歌辞的内容十分丰富,有《辞姐歌》、《拜嫂歌》、《劝娘歌》、《骂媒歌》、《怨郎歌》、《轿夫歌》等百十首。既有新娘子对女儿生活的回味依恋,又有对新婚生活的恐惧向往;既有山歌的朴素风趣,又有瑶歌的清丽柔婉;既有反对封建礼教的内涵,又有迷信封建的色彩。整个歌辞包容性大,意味深长,洋溢着一种浓郁深厚的湘南瑶家气息。闻一多所说的“歌辞的气息愈灵活,愈放肆,愈顽艳”,从《喜堂歌》的歌辞可以看出。它们常常环绕一个中心主题或主要内容反复咏唱。再如古华的《“绿旋风”新传》,以“千古以来第一次”,“开天辟地第一回”为小说咏诵的中心,以“狮子林下,‘小洞庭’,一湖绿水一湖金”为主旋律,展开了一幅唯美生动,和谐安定的画面。古华的小说语言也是瑶歌形式的一部分。请看《芙蓉镇》的一段描述:“时间也是一条河,一条流在人们记忆里的河,一条生命的河。似乎是涓涓细流,悄然无声,花花亮眼。然而你晓得它是怎样穿透岩缝渗出地面来的吗?多少座石壁阻它、压它、挤它?千回百转,不回头,不停息。悬崖最是无情,把它摔下深渊,粉身碎骨,化成迷蒙的雾。在幽深的谷底,它重新集结,重整旗鼓,发出了反叛的吼声,陡涨了汹涌的气势。浪涛的吼声明确地宣告,它是不可阻挡的。猕猴可以来饮水,麋鹿可以来洗澡,白鹤可以来梳妆,毒蛇可以来游弋,猛兽可以来斗殴。人们可以来走排放筏,可以筑起高山巨壁似的坝堵截它,可以把它化为水蒸气。这一切,都不能改变它汇流巨川大海的志向。生活也是一条河,一条流着欢乐也流着痛苦的河,一条充满凶险而又兴味无穷的河。”(《芙蓉镇》第188页)即写世俗世相,又写人情人态。把世俗世相喻为河流,哲理且形象。它借比喻、象征与排比反复咏唱,为作品的生活描写布下了浓厚的背景。它不仅富于艺术意味,而且颇得民歌情韵。再看他的《金叶木莲》,瑶家山寨那种别具一格的“送亲郎”与“打伞妹”的花帕舞,该有多浓的民族情调。而《姐妹寨》中回响在悬崖流水间的“竹鸡调”,则更成了一种荡漾萦绕的瑶族民歌的深深情怀。还有一种情境似乎与瑶族的生活无关,但是它把瑶族地区的地貌写得出神入化。例如《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有这样一段文字:“只要你在潇水上游航行过,一定会产生这种奇异的感觉:天地之间的界限似乎完全不存在了;鸟儿在水底飞翔,鱼儿游上山岗;人呢,根本搞不清自己到底是在水中,还是在天上。”这种错觉的描叙,把潇水之上的高山峻岭放大了,把事物的特征突出了,从而使瑶山的地域色彩格外鲜明,给人留下了难忘的视觉形象与心理感受。
关于瑶族文学作品的人物性格特点,《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中的容量和深度是特别值得称道的。主人公盘老五的性格,就像一个巨大的深邃的迷。他出现时,很有点流氓的气息。他酗酒,骂人,满腹牢骚;他年轻时就勾搭女性,老了仍津津乐道于那种婚外情的“露水夫妻”。还有,《菇母山风情》中那个有点浑浑噩噩的李大树,由于贫穷、饥饿以及接二连三的打击,素来纯正的他竟然起了肮脏的心思,打起队里苞谷的主意来。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艺术中性格的美、深度与容量,正来源于人的这种现实性。也就是说,盘老五与李大树的生活习性与复杂性格的形成,是有其复杂的现实缘由的,比如“穷”与“饥饿”。既然要忠于现实,作者就不能回避。叶蔚林通过自己的慧眼看到了阴暗之下的金子的发光,他通过独特的社会关系发觉了人物性格的独特性与丰富性。于是,他饱酌激情,对这些像火柴般燃烧且贫困一生的芸芸众生发出了无限感慨,又特别着力的描绘了他们绿森林与潇水般的坦荡胸怀与纯洁心灵。盘老五与李大树让读者过目难忘。这一印象不是架空的,而是产生于他们艰难拼搏中的生活环境。丑生于斯,美也生于斯。李大树由于饥饿而上山偷苞谷,恰好遇上了阿九公公为烧蜂所引起的火灾。
于是,原本纯正纯碎的他与烈火进行了生死的搏斗,最后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青青的森林。《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中的盘老五由于贫困与环境所致,他变得不那么“文明”。但是山里人忠厚善良的本性,让他在狂风肆虐、暴雨如注的时候,毅然担当起掌招木排的责任。明知随时都有被木头撞死的危险,但他坚决不让年轻的石牯与赵良掌招,因为他们家有老小,万不能“有个闪失”。盘老五和李大树就是这样的人,没有好看的外表和华丽的言辞,然而他们内心有光明圣洁的火焰。为了抗击大自然的肆虐,为了他人的幸福,可以忍辱负重,舍生忘死。这些形象的核心是人们的道德、伦理和创造力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牺牲精神。
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古老瑶族所固有的善良、淳朴、诚挚和无私的品德。文学应该有“美”与“刺”的作用。可贵的是,古华与叶蔚林在刺讽丑陋的生活时,并没有陶醉在阴暗之中。他们善于从暂时阴暗的迷雾里洞见光明的火把,他们善于从往日痛苦的伤痕中看到健康的肌肤。历史沿袭的暗处,我们往往能够瞧见传统的美德。
金融集聚效应研讨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资本流动加速,国际金融业购并重组,引起了金融活动和金融机构在金融中心高度集聚的现象。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以纽约、伦敦和东京等国际金融中心为代表的三大国际金融集聚区。中国也出现北京金融街、上海陆家嘴金融集聚区等。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不同地区金融发展存在不平衡现象,而这种分布形成的动态过程与最终的静态结果,都与金融集聚与扩散紧密相关。金融集聚以良好的经济基础为后盾,同时通过集聚效应、规模效应的发挥,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由此可见,金融集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切实需要,在全球化、信息化和跨国企业发展的宏观背景下,金融集聚效应的研究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金融集聚概述
(一)金融集聚的含义及特征金融集聚的涵义是指在金融市场发展过程中金融产业的参与者依照市场经济准则,在特定地理空间范围内形成的相互联系,从而使该地区无论是金融机构密集程度还是金融机构的种类都普遍高于平均水平的现象。宗晓武(2008)认为,金融集聚具有空间性、复合性、成长性、层次性和递进性等特征[1]。而本研究认为,金融集聚具有经济性、地域性和复合性三个特征。研究金融集聚的特征,有利于更好地把握金融集聚的内涵。
(二)金融集聚形成的主要原因金融集聚形成的原因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一方面,Kindleberge(r1974)认为,金融市场组织中存在着规模经济,形成了金融市场的集聚力量,同时局部信息与地区不同都是金融市场集聚的主要原因[2]。另一方面,Martin(1999)则由不同金融机构的区位分布情况得出:如果市场潜力的空间分布是不均匀的,在不考虑价格竞争的情况下,将产生银行的集聚[3]。这些理论从不同视角分析了金融集聚产生的原因,并对此问题提供了较好的解释。不足之处在于其缺乏动态的考察过程,从而很难揭示金融集聚内在动因的动态特征。
(三)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许多发达城市产生了金融集聚的现象,因此,很多学者对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张凤超和王亚范(2000)认为区城金融成长内含于区城经济发展状态的形成和变化过程之中,为区域金融成长提供成长条件和空间;同时,区城金融成长的水平和能力也为支持该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内在动力[4]。而刘军和黄解宇等(2007)的研究显示金融集聚通过金融集聚效应、金融辐射效应以及金融功能三个方面影响经济增长[5]。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这些学者对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做了比较透彻的分析,但其对经济增长产生的消极影响研究较少,对此问题研究的不够全面。因此,本研究将对此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二、金融集聚模式及其影响因素
会计必备素养研讨
最近读了财政部副部长王军在全国会计领军人才第五期联合培训班上的讲话稿(节选),获益匪浅。王军副部长以《研经品典启智取道》为题,分别从研品经典著作、经典事件和经典人物的角度,深刻而生动的讲授了“经典”之课。正如编者所言,文明的进步凝结经典著作,时代的发展孕育经典事件,民族的复兴和会计事业的腾飞召唤经典人物。作为基层会计人员,看完文章,备受鼓舞,文中讲述的会计工作者都是能者,学有所长、干有所专、技有所精,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取得杰出的成绩,他们是会计人员的骄傲,文章通过引用古今中外的实例,为会计工作者打开了一扇窗户,一扇休憩心灵、补给能量的窗户。文章涵盖的面很广,看完感触颇多,鉴于笔者水平有限,在此,结合自身体会,就基层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素养谈一些自己的认识。笔者认为基层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素养有:敬业的精神、持久的热情、学习的心态、踏实的作风、协作的理念。
一、敬业的精神
会计工作是一项长期和数字打交道的工作,整日面对枯燥的数字和烦琐的表格,如何准确、高效的完成大量工作,仅仅靠认真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敬业精神。钱学森先生用“严谨、严肃、严格、严密”表现了对事业的敬畏。我们的会计事业也是一门科学,它虽然不用精密的仪器研究,但需要缜密的大脑思考,它虽然不用长年的研究探讨,但需要定期的归纳总结。会计在当今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在国际资本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不断强化,会计行业被赋予更重要的责任和使命,会计事业正在蓬勃发展,我们每一名会计工作者都应该有一种使命感。作为一名基层会计人员,虽然处理的账务相对简单,但是敬业的精神丝毫不减,我的前任科长,在转业前还在教我们财务分析,他教给我的不仅有会计经验,更重要的是一种敬业精神。这种敬业的精神,犹如航海的灯塔,指引着我们前行;犹如远足者心中的信念,促使我们不懈追求。
二、持久的热情
很多人在工作之初都信心满满,热情高涨,随着时间的推移,兴趣逐渐减退,工作的积极性也不高了。当今社会很多人把工作当负担,其实把工作当乐趣,才有幸福可言。财务工作是一份相对舒适的工作,不用风吹日晒,可是,时间久了,把人的性子都磨平了。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保持昂扬的斗志和持久的热情?除了朴素的敬业精神,还要有善于“自娱自乐”的小情调。每次记完账,对账成功时心里那份喜悦只有当过会计的人才知道。什么样的人最幸福?对工作有持久的热情,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找到自己的价值,才能感到幸福。我们部队里有这样一句话“:把战友当兄弟,把部队当家庭,把工作当事业”,这里的事业强调的不是冰冷的目标,而是持久的热情。会计工作者要想保持持久的热情,外因、内因都很重要,目前,国家从上到下对会计工作越来越重视,会计作为经济发展晴雨表的表述者,地位日益提高,外部大环境这么好,作为会计自身,必须加强学习,顺应时展,提高自身修养,怀着对会计事业的热爱投身到火热的工作中,用实力体现魅力。有人说现在的会计地位尴尬,工作难做,其实这是一个心态和方法的问题,既然选择了会计专业,走上了会计岗位,就要在顺境中捉住机遇,勇于担当;在逆境中不言放弃,顽强努力。王副部长的讲话稿中引用了一位领导的话:“没有经历几个不眠之夜,没有吓出或紧张出几身冷汗,没有碰过几次钉子,是很难当好决策者的”,其实对于会计工作者也一样,每紧张一次,对制度的理解就会加深一次。作为会计,要能正确处理他人的误解和自己的委屈,始终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工作。“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工作的困难,生活的失意都不能成为消沉的理由,乐观的态度犹如乘风破浪的船帆,能使航船披荆斩棘,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作为会计人员,要对工作怀有持久的热情,这种热情源于我们对会计工作的热爱,源于对会计阵地的坚守,源于对会计事业的不懈追求。
三、学习的心态
文化强区研讨会讲话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同志们:
首先,非常感谢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在百忙当中抽空参加xx区文化强区研讨会。刚才发言的同志,既是文化工作的领导,也是文化工作的专家。作为领导,对我区文化强区建设提出了工作要求;作为专家,从理论结合实际的高度,为我区进一步理清建设文化强区的思路提出了宝贵意见。今天的研讨会,对我区在座各位领导干部来说,既享受了一顿丰盛的文化大餐,又充分领略到文化的魅力。在此,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对各位领导和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领导和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我们将在修改完善《xx区建设文化强区规划纲要》的过程中加以消化和吸收,使《规划纲要》更科学合理,更符合我区实际,更好地指导我区加快文化强区建设步伐。下面,就我区文化强区建设工作谈五点意见,可归纳为“五个三”:
第一,要明确“三大主题”
一是要加速xx人精神的形成,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xx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我在全区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讲过,在行政区域调整后的融合过程中,人的精神层面的融合是最高层次,也是最重要的融合。只有实现了人的精神层面的融合,才能说是真正意义上的融合,才能够迸发出新的活力和创造力,才能为区域加快发展奠定思想基础和提供精神动力。因此,培养和塑造xx人精神,形成全区人民共同认同的xx文化、xx人精神,是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xx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这要作为贯穿我区文化强区建设始终的核心内容和主题。
二是要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我区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增长点和增强发展后劲。刚才,很多领导和专家都提到,“以文化论输赢、以文化促经济发展是必然的趋势”。文化强区建设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经济发展上。而以文化促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主要是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要将文化产业的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落实文化产业政策,把文化产业培育和发展为我区的新兴产业,推动我区经济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