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患者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6 11:49:1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眼科患者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眼科患者

小议眼科手术患者危害因素护理策略

摘要:眼球为人体视觉器官,其结构精细、复杂且脆弱。故对护理要求周到、细致、精巧、精细、稳准外,还需熟悉各类手术的护理配合,全面了解患者围术期危害因素的护理对策。这对维护患者安全确保手术质量,使之顺利渡过围术期极为重要。本文对322例眼科手术的危害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

关键词:眼科手术围术期护理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322例,男性187例,女性135例,年龄2~84岁。其中屈光手术156例,白内障手术85例,青光眼手术32例,视网膜玻璃体手术19例,斜视矫正术23例,其他手术7例。

2危害因素及对策

2.1应激反应经临床观察大部分眼科患者对手术这一应激源均有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如术前紧张、焦虑、心悸、胸闷、出汗、失眠、血压升高。严重者还可诱发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甚至引起心身疾病或严重的精神障碍,致使放弃手术或手术延期。术后患者可出现心慌不适、心率快、肠蠕动减慢、便秘等。护理对策:护理人员配合医师积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加强患者的沟通,耐心解释患者的提问,向患者提供有关手术目的、方法及其注意事项等有关信息,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使之能保持其情绪稳定,缓解紧张情绪,树立战胜疾病信心,主动配合手术安全渡过围术期。

查看全文

眼科患者焦虑情绪护理干预论文

摘要:目的观察眼科手术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研究护理干预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眼科手术患者120例,其中青、中、老年患者各40例,按年龄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干预组各60例,每组中又分为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各20例。对照组按照护理程序常规进行术前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通过焦虑白评量表测定2组患者人院时、术前1d、出院时焦虑标准分。结果患者入院时焦虑标准分大于焦虑评定的临界标准分(50分)。术前ld明显大于入院时,出院时小于临界标准分,且明显小于人院时评分。护理干预组入院时焦虑标准分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术前ld以及出院时明显小于对照组。手术前1d对照组中的老年组焦虑标准分高于青年组,中年组明显高于青年组;出院时,中、老年组均高于青年组。护理干预组老年组焦虑标准分术前ld明显高于青年组,中年组高于青年组;出院时,青年组与中年组之间无差异;老年组高于青年组。术前Id及m院时青、中年组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老年组低于对照组。结论眼科手术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情绪,在手术前1d焦虑程度最高;中年患者的焦虑程度高于青、老年,而护理干预对眼科手术患者的焦虑情绪均有明显积极影响。对青、中年患者的影响较老年患者更为显著。因此,在眼科手术前后有针对性地开展护理干预十分必要。

关键词:眼科手术;焦虑;焦虑自评量表;护理干预

眼科手术治疗虽能解除患者的痛苦和视力障碍(如白内障手术),但也可能因破坏性手术使患者增加负担(如因外伤行眼球摘除术)。患者思想压力大,焦虑恐惧、悲观失望,甚至拒绝治疗乃至轻生,从而影响手术的治疗效果,其中焦虑是最常见的应激反应之一。护理干预是指在护理过程中,根据医护心理学的理论,通过人际交往,影响或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其疾病的康复或向健康方向发展。其目的是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消除不良情绪反应,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因此护理干预对眼科手术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几年来,我们运用护理学及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与原理,对120例眼科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以观察对眼科手术患者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本院眼科2004—2007年收治的120例眼科手术患者,其中男51例,女69例,年龄14~80岁,平均年龄47岁。青年(<30岁)、中年(30一50岁)、老年(>50岁)患者各4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干预组各60例。每组中又分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各20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方法。(1)干预方法。对照组按照护理程序常规进行术前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以下干预:①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收集资料,了解患者的病情、生活习惯、心理状况及对疾病和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找出问题形成的原因。②做好术前心理疏导,让患者说出内心感受,鼓励并提供合适的场所允许患者宣泄不良情绪,进行认知抗辩法心理治疗。③术后恢复较好的患者做现身说法,尤其是术后配合治疗的体会。④利用图片、录像、小册子、讲课等方式进行手术方法、恢复进度等相关知识的教育,增加与家属的沟通交流,取得积极配合。

查看全文

眼科患者管理价值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全程分期健康卡在眼科患者中的管理价值。方法:收集医院眼科患者,分为:观察组(接受全程分期健康卡管理)和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对就医整体满意度和护理服务质量综合满意度;两组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程度。结果:观察组对就医整体的满意度和护理服务质量综合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观察组对就医整体的满意度和护理服务质量综合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关键词:全程;分期健康卡;眼科;管理

眼科疾病病情复杂且多反复,容易造成患者出现各种不良负性情绪,影响患者疾病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康复[1]。目前眼科常规护理实践中,仍侧重于知识宣教与行为干预,缺乏全面健康教育。加上眼科患者文化水平低,自我管理能力差,这就直接影响健康教育的效果[2]。全程分期健康卡为一种新型护理管理模式,具体是将患者住院期间所处的治疗和护理阶段进行分期,每个阶段通过卡片的形式为患者提供护理健康教育服务[3]。目前有关全程分期健康卡在眼科患者中的研究报道较少,为此本文拟收集2016年3月~2018年3月医院眼科患者,分析全程分期健康卡的研究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6年3月~2018年3月医院眼科患者,分为:观察组(接受全程分期健康卡管理)和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护理管理)。观察组男67例,女33例,年龄19~69岁。对照组男65例,女35例,年龄22~67岁。两组性别和年龄比较无差异。入选标准:①择期手术患者;②意识清楚,积极配合护士护理工作。排除标准:①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②恶性心律失常、恶性肿瘤者。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护理管理,疾病相关知识的宣传、病情变化解释,出院指导、复诊指导等。观察组全程分期健康卡管理,具体如下。1.2.1成立全程分期健康小组。全程分期健康小组由手术室护理人员、病区护士长,骨干护理人员6名组成,小组每位成员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护理服务态度好,懂得营养学、心理学、药理学、康复学等知识。1.2.2护士分期健康内容的培训。针对以下方面进行培训:入院宣教(介绍病区人员、制度,主管医师及责任护士等)、疾病知识(发病原因、症状等)、术前检查、术前准备、术后镇痛方法、术后进食、术后恢复、出院宣教。1.2.3健康教育内容及实施时间。在患者住院第一天制作“健康教育记录表”,表内横坐标为患者住院时间,纵坐标为住院期间需要完成的健康教育项目,具体如下:①入院当天完成以下内容:疾病知识、手术治疗的重要性、术前检查。②术前1d完成术前准备、心理护理(告知患者治疗过程中要配合)。③术后当日至术后完成术后康复知识(提供患者功能锻炼相关技能和知识)、术后饮食知识(根据患者的病情、饮食习惯提供个体化的饮食指导)、药物作用(按医嘱服药、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④参与制定术后康复计划、告知患者术后寻求控制疼痛的方法。⑤出院前完成康复与功能锻炼、定期复检等教育项目。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对就医整体满意度和护理服务质量综合满意度;两组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程度。1.3.1就医整体满意度。在患者出院时发放就医整体满意度调查表,评分项目为住院病房、护理健康教育、护理措施等,调查表满分100分。1.3.2护理服务质量综合满意度。在患者出院时发放护理服务质量综合满意度调查表,项目有术前知识、准备知识、个人卫生准备知识、药物治疗知识,调查表满分100分。1.3.3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在患者出院时发放疾病知识掌握程度调查表,调查表满分100分。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计量资料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查看全文

眼科患者住院期间安全隐患探讨论文

摘要:目的提高眼科护理人员对眼科住院患者安全隐患的认识,加强对住院患者的安全管理,为患者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就医环境。方法对眼科患者在住院期间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做出加强安全防护的措施。结果实施安全管理措施后,将不安全因素减少到了最低限度,安全事故发生率为“零”。结论细致的个性化管理和护理人员安全性教育是预防不安全因素发生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眼科住院患者;安全管理;防护

安全管理是指为保证患者身心健康,对各种不安因素进行有效控制[1]。安全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必备条件,是减少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是控制和消除不安全因素,避免发生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客观需要[2]。由于眼科患者视力障碍,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误食、暗室内碰伤等安全问题的几率比一般患者高,故而我们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对可能发生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总结采取人文关怀以及安全防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影响眼科住院患者安全危险因素分析

1.1跌倒眼科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地面光滑、潮湿、有果皮,病房内设施多,过道障碍物,俯卧时间过长等均可使患者站立不稳而跌倒。据报道,有患者因术后卧床时间长,在慌忙起身接电话时跌倒,导致颅底骨骨折[3]。

1.2误食眼科患者因视力障碍发生误食屡见不鲜,特别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另外,因糖尿病引起眼底出血,激发白内障或青光眼的患者,误食后会严重影响治疗效果,给术后带来不利因素。

查看全文

眼科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透析论文

【论文摘要】目的:研究提高眼科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对策。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眼科住院病人100名。根据自行设计的病人满意度问卷调查,在对眼科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的研究基础上,对引发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低的原因进行深刻的,微观的分析。结果:通过问卷调查结果的研究得出以下引发病人对护理满意度低的原因如下:(1)护士对病人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不足。(2)临床护士主动服务意思不强,主动深入病房接触病人不够。(3)没有考虑到病人的收入,学历情况对其满意态度的影响。结论:为了提高病人对眼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应采取以下策略:(1)通过与病人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建立相互理解,信任,支持的护患关系;(2)对眼科病人进行心理护理,消除病人对疾病所产生的紧张,焦虑和恐惧心理,增加患者对手术成功的信心和安全感。(3)应用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与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满足不同需求层次人群的健康要求。(4)在护理病人的过程中应树立人性化服务理念,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精神。

【论文关键词】眼科;护理工作;满意度;对象

1提高眼科护理工作满意度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整体护理模式“以病人为中心”的普及和深化,随着社会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随着医疗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社会对医疗机构的信任危机日益显著,我们只有改变原有老的护理模式,才能优化护患关系,减少及避免护理纠纷_1。病人满意度是评价医院医疗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和效果的一项反馈性指标。它可以从另一侧面反映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许多关于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工作表明,确实存在大量病人对眼科护理工作满意度较低的现象。因此,如何通过一系列的护理策略,提升眼科患者对我们眼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是近年来护理专业领域在讨论和努力的方向,本文在通过对抽样病例经验分析的基础上,对眼科住院病人对临床护理工作满意度低的原因进行微观分析,并提出一系列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的策略。

【病例】选取2008年7—1O月我们院眼科住院的患者100例。病人年龄为16—75岁,平均47.8岁;男44例,女56例;收入:<500元/月4O例,501~1000元/月42例,>1000元/月18例;职业:干部36例,工人15例,农民32例,自由职业者17例;文化程度:小学15例,初中3O例,高中或中专25例,大专2O例,本科或以上1O例;费用支付方式:医保28例,公费14例,自费58例。采取深入访谈和电话回访的方式,获取患者的真实感受和体验。

2引发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低的原因分析

查看全文

略论眼科患者因素的围术期护理

摘要:眼球为人体视觉器官,其结构精细、复杂且脆弱。故对护理要求周到、细致、精巧、精细、稳准外,还需熟悉各类手术的护理配合,全面了解患者围术期危害因素的护理对策。这对维护患者安全确保手术质量,使之顺利渡过围术期极为重要。本文对322例眼科手术的危害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

关键词:眼科手术围术期护理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322例,男性187例,女性135例,年龄2~84岁。其中屈光手术156例,白内障手术85例,青光眼手术32例,视网膜玻璃体手术19例,斜视矫正术23例,其他手术7例。

2危害因素及对策

2.1应激反应经临床观察大部分眼科患者对手术这一应激源均有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如术前紧张、焦虑、心悸、胸闷、出汗、失眠、血压升高。严重者还可诱发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甚至引起心身疾病或严重的精神障碍,致使放弃手术或手术延期。术后患者可出现心慌不适、心率快、肠蠕动减慢、便秘等。护理对策:护理人员配合医师积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加强患者的沟通,耐心解释患者的提问,向患者提供有关手术目的、方法及其注意事项等有关信息,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使之能保持其情绪稳定,缓解紧张情绪,树立战胜疾病信心,主动配合手术安全渡过围术期。

查看全文

眼科手术室护理规范化管理分析

手术室是开展麻醉和手术,对急诊手术患者进行抢救的主要场所,手术室的管理质量会对手术效果和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1]。眼科手术的特点主要为手术量大、手术时间不长、手术精细等,常常存在连续接台手术,而且患者主要为老年人群,所以眼科手术是存在较高的护理风险,当发生失误时,则会引起严重后果[2]。优化规范化的管理措施,防范不良安全事件十分重要。本研究主要分析眼科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优化规范化管理要点,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眼科手术患者600例。其中男287例,女313例;年龄5~67岁,平均年龄(65.5±10.2)岁;338例患者行白内障摘除术,22例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31例患者行视网膜脱离修复术,27例患者行斜视矫正术,60例患者行抗青光眼术,43例患者行眼外伤手术,79例患者行其他眼科手术。

1.2方法

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对手术期间发生的不良安全事件,查找护理安全隐患,优化规范化的管理制度。

查看全文

集团公司卫生中心工作会上的发言

立技、立市、立德—在集团公司卫生中心工作会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

首先感谢卫生中心领导给我这次向大家汇报工作的机会。

我叫※※,是※※矿医院副院长,眼科治疗中心主任。我们※※矿医院眼科是专科发展较早的科室之一,建科近30年来,在历届同仁的共同努力下,特别在我的前任老主任的带领下,眼科曾一度辉煌,在矿区及周边地区拥有一定的知名度。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再加上治疗技术、装备的落伍及技术力量的青黄不接,我矿眼科也曾跌入底谷。但近几年来,我矿眼科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坚持“立技、立市、立德”的发展原则,创新技术、开脱市场,搞好服务,眼科由1999年住院病人213人,逐渐增长到目前的近1200人,不但为医院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培养出了一只素质较高的眼科治疗队伍,同时也为上万名眼疾患者解除了痛苦,社会效益十分显著,我本人也荣幸的被评为“泰安市优秀医院工作者”、“集团公司拔尖人才”、“卫生中心十佳优秀医院工作者”,并荣获“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总结我们的工作,主要抓了以下几点:

一、立足技术创新:做一个手术,出一个精品

大家都知道,※※矿医院眼科曾有个辉煌的过去,特别是我的前任老主任,在眼疾特别是白内障的治疗方面,享有一定的声誉。但随着新的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与普及,固守老的技术,靠一招吃遍天下已逐渐行不通,必须立足技术创新,用新的技术,做精品手术。

查看全文

眼科门诊护理管理效果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危机管理在眼科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200例眼科患者,将其平均分成试验组(100例)与对照组(100例),分别实施危机管理以及常规管理,对比2组的管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护患纠纷发生率为1.00%,低于对照组的12.00%(P<0.05)。试验组护理投诉发生率为2.00%,低于对照组的11.00%(P<0.05)。结论在眼科门诊护理管理中应用危机管理,能显著保障患者安全,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和护理投诉发生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眼科门诊护理管理危机管理应用效果

近几年来,我院眼科门诊人流量不断增多,以儿童和老人患者居多,护理工作量和时间相应增加,并且就诊高峰期存在人员不足状况,导致眼科门诊易发生护理投诉和纠纷[1]。危机管理近年来在门诊得到广泛应用,为一项有计划、有组织以及有系统的管理手段,在危机事件爆发之前采取控制、预防等各项措施,危机爆发能合理地处置,主要目标就是预防或减少各种危险问题,是一种新型管理理念[2,3]。本次研究对危机管理在眼科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眼科门诊患者中选择20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以及对照组,每组100例。试验组:年龄10岁~78岁,平均年龄(35.22±1.33)岁,男52例(52.0%),女48例(48.0%)。对照组:年龄10岁~77岁,平均年龄(35.21±1.32)岁,男53例(53.0%),女47例(47.0%)。2组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1.2方法。1.2.1眼科门诊护理管理的各项影响因素①患者因素。在门诊中主要包括老年患者、儿童患者以及低视力患者等,由于老年患者伴有理解接受能力不佳、自身行动不便以及退行性病变等多种情况,很容易出现并发症,所以,在候诊期间经常会发生风险现象,例如:低血糖、心脏病等,易引起危机情况发生[4,5]。对于儿童患者来说,家属对治疗效果的期望十分高,若最终治疗效果低于预期,容易造成护理纠纷情况,导致不良事件发生。低视力患者由于疾病影响、导致行动不便,容易引起摔倒、撞伤等多种情况,也是引发护理纠纷的主要因素[6]。②由于护理人员而导致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护理人员对新业务、新技术缺乏了解和学习,自身业务能力较差,易导致护理差错和护患纠纷情况发生,而差错事故、护理纠纷为导致危机的主要原因。③眼睛是人体的重要视觉器官,其功能重要、感觉灵敏、结构精细,眼科护理技术操作具有风险高、侵入性大等特点,例如泪道探通术、泪道冲洗术、角膜异物剔除术等,既高风险又精细;同时门诊治疗项目多和流量大,易发生突发事件和异常情况,若处理不好很容易导致护理工作质量受到严重影响。1.2.2管理措施①对照组按医院普通门诊常规管理:制定眼科门诊护理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优化就诊环境,确保医疗服务环境安全,合理制定工作职责,实行一人一岗常规排班模式,仪器设备采用人员分管制,定期组织检查仪器设备的功能状态,保障患者医疗安全和质量。②试验组使用危机管理。a)树立护理人员危机意识十分重要,开展门诊危机管理和门诊应急预案培训工作,使护理人员对风险具有显著认知,重视风险防范,再要求每位护理人员积极参与科室各项管理工作,避免环节风险情况,能显著提高并且增强护理人员的抗风险能力。护理人员应该自觉树立正确的风险预防观念,全面分析是否存在潜在的危机现象,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以便于能够应对相关的危机问题。b)由于眼科门诊患者均存在低视力及老年人比例大,容易发生跌倒情况,应制定防跌倒风险评估制度,并设置无障碍通道,增设散瞳区域,接诊台工作人员应协助低视力、行动不便、创伤等特殊患者开通绿色通道,进行优先挂号就诊,优先进行相关检查。高峰阶段也容易出现风险问题,为了预防人流拥挤情况,护理人员应对门诊患者进行分流,增加门诊检查区域、增加人员导诊维护秩序,同时也可引导患者进行就医。落实预检分诊制度,缩短每位感染性眼病患者在院内停留时间,在门诊设置专用诊室、专用物品,减少交叉感染机会。c)改进排班模式。将常规排班模式转变为弹性排班模式,应用新老搭配原则,由于门诊眼科患者构成和流量有不同变化,应根据每个岗位的工作量和护理人员的护理资质,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调配,开展一个人员多个岗位亦或是一个岗位多个排班,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以此降低人力成本。根据护理工作数量以及就诊情况等,针对上下班的情况进行严格的调整,以此实现高质量的服务。d)完善眼科门急诊工作流程和工作管理制度。建立各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例如火灾、停电、就诊高峰等,应对急诊突发事件要按照处理流程和应急预案进行处理,利用教育培训的方法,引导工作人员详细学习相应的应急、急救技术等,全方位地掌握相关技能与专业知识,提升工作质量[7,8]。e)日常工作期间可以将分级类型的管理方式以及准入类型的制度方法融入其中,在一些难度很高的技术方面,即结膜下注射、小儿泪道探通、角膜异物取出等,要求护理人员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熟练完成专项操作,保障患者安全,也能保证技术质量。f)每月在眼科门诊应召开会议,讨论医院眼科门诊工作进展、近期护理配合质量,征询医生的意见,对眼科门诊护理配合方式进行调整,并要求护理人员对眼科门诊器械、设备正确使用完全掌握,定期进行培训。护理人员可根据临床眼科门诊情况、设备使用频率进行有效调配,能预防设备损坏,还能做到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延长眼科门诊医疗器械使用寿命。g)护理人员应对眼科门诊器械定期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总结眼科门诊设备故障的因素,若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检修,能显著提高眼科门诊设备使用时安全性,避免不必要的意外情况,延长设备使用寿命[9]。眼科门诊医疗设备广泛使用对临床医疗质量十分重要,若未掌握设备的操作规程、性能和原理,易导致使用不当,从而给门诊患者带来安全隐患和风险,在开展质量管理前,应对各项设备进行风险分析,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才能保障设备应用的有效和安全。1.3观察指标。记录2组护患纠纷发生次数。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投诉发生率。1.4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查看全文

眼科手术室护理重要性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术前术后访视在眼科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眼科择期手术患者126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的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n=63)和研究组(n=63),对照组仅在手术当天与患者简单交流沟通,研究组则进行术前术后访视,比较两组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科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开展术前术后访视具有重要作用,值得选择和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眼科;手术室护理;术前术后访视

近年来社会经济和生活水平的逐年提升,广大患者对医院手术室护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手术室护理观念的转变及护理模式的完善,使术前术后访视的重要作用凸显出来,其对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促进医院长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术前术后访视重点强调了个性化、人性化服务,其更加重视患者的主体体位,医院方面和医护人员需要高度重视并积极落实,以显著提高医院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1]。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眼科择期手术患者126例作为观察对象,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眼科择期手术患者126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的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n=63)和研究组(n=63)。对照组男女患者分别为38、25例,患者年龄21~84岁,平均(48.2±5.4)岁;研究组男女患者分别为37、26例,患者年龄21~84岁,平均(48.2±5.4)岁。分析并比较两组基线资料,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可给予对比。1.2方法:对照组仅在手术当天与患者简单交流沟通,并将手术须知发放给患者。研究组则进行术前术后访视,具体内容:①术前访视:手术室护士在手术前1d以手术通知单内容为根据,带着相关材料和访视记录单深入患者病房,与其进行面对面交流沟通,对访视记录单进行认真填写,对带有配图的简单易懂的访视记录单进行制作,促使患者了解访视单上的主要内容。了解患者的病例,对其有无药物过敏史、特殊用药情况进行了解,协助其做好基础检查,对手术相关问题及时解决,掌握患者经济能力和文化水平;增进护患间友好关系,提升患者信任感和依赖感,介绍手术过程、配合事项、护理重要性,同时介绍手术室环境;针对具有特殊病史的患者,术前应进行充分的讨论,明确术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做好预防措施,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帮助患者了解和掌握手术相关内容,强化宣教指导,消除患者恐惧不安、烦躁的情绪,树立自信心。②术后随访: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术后第1~3天下午与病房护士联系,进行随访,对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加以了解,进行宣教指导,介绍术后体位和下床活动的重要作用,对访视后效果进行填写,了解患者心理状况,讲解术后注意要点,评价患者对护理人员操作技能和服务态度的满意度。1.3观察指标:以患者自我主观感觉评定其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具体分为3个等级,即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百分比之和。1.4统计学处理:运用版本为SPSS22.0的统计学软件对本次实验中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百分率(%)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表示,对比给予χ2检验,P<0.05代表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