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差异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6 10:05:4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研究差异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财务会计差异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前阶段,我国实施ERP失败时,彻底的暴露了中西方财务会计的差异。本文由此事引出中西方财务会计的差异,并加以阐述。
关键词:西方财务会计、会计差异、借鉴西方
一、中西方对财务与会计关系的基本表述
(一)中国对财务与会计关系的表述主要有三种思路:
1“大会计观”,认为会计包括财务甚至可以代替财务,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会计是管理的主体,财务是管理的对象,必须对财务实施会计管理。“财务管理实际上指的是对财务活动进行的会计管理。”在我国会计学科体系设置上也与这种观点相符。我国财务会计主要的缺点是:学科门类单一,讨论范围狭窄;注重核算多,重视管理少,只讨论方法,很少深入研究理论,即使在很少的理论研究中也主要是解释、说明制度,基本没有独立完整的学科研究内容。
2“大财务论”,认为财政决定财务,财务决定会计,会计只属于财务管理体系中的反映和控制环节。这种观点是中国政府几十年来一直坚持的观点和实际做法,任何财务政策都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财政政策,中国十年的会计政策都是围绕着财务政策制订的。
农业生态经济差异研究
摘要:本文在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农业生态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动态客观计算权重的拉开档次法构建了农业生态经济评价模型,并对辽宁省东南部农林生态复合区的10个县(市)的农业生态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并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及混合OLS模型,对各县农业生态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农业产值、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森林覆盖率、有效灌溉率对农业生态经济发展呈显著正相关影响,人口密度表现为显著负相关影响,同时从农业经济、生态、资源等方面研究了各要素对区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影响。
关键词: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农林生态复合区;指标体系;拉开档次法;固定效应模型
为了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辽宁省人民政府在关于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提出了发展绿色农业的建议,包括推进资源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多项措施。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指出农村发展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注重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理念,注重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生态保护等措施,要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由此可见农业生态经济的和谐发展对乡村和谐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影响。根据戴利的生态经济学理论,经济学作为生态经济学系统的一部分,生态水平与经济发展相互制约的同时生态发展水平又是整个生态经济学的基础,而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是生态经济系统具体到实际的一个应用,其理论是可以契合的。对于农业生态经济的研究区域的生态水平要有一定基础,这样研究其农业生态经济发展才有一定的意义。1982年国际农林复合系统委员会将在家畜或农作物利用的土地单元内,种植多年生的木本植物并生态和经济上具有相互作用的地区定义为农林复合生态区。辽宁省农林生态复合区位于省东部,该地区山多地少,天然林资源集中,生态基础优良,尽管该地区近些年除了传统的种植业以外,还依托农业资源开展生态休闲旅游等项目发展农业经济,整体农业经济发展较快,但仍存在以破坏资源谋求经济发展的情况。本文的目的在于探究辽宁省东南部的农林复合生态区不同县之间农业生态经济发展的时空差异,找出制约该地区各区县(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从而为该地区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发展提出对策与建议。如今关于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研究主要是从其发展情况、耦合状态及时空差异这三方面展开的。当前在对某一地区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情况进行评价时,能值分析使用的较为广泛。但是能值分析方法由于转换参数的获取有一定的难度,相关文献都是利用较早测算的参数,在计算上可能存在着一定的误差,还有部分学者通过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等主观的方法对农业生态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但该种方法过于主观,可能会导致计算结果不够准确。鉴于此本文利用基于数据的客观计算权重的拉开档次法对权重等参数进行测算,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及准确性。本文研究的意义主要在于以下的两点:其一在于当前学界对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时空差异性研究的文献较少,现有研究方法可能存在着计算不准确等问题,本文利用的拉开档次法属于管理工程学科中的方法,将其利用在农业生态经济的评价上,方法上略有创新。其二是从实际意义的角度出发,农林生态复合区的可持续发展对辽宁省农业生态经济的和谐稳定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本研究立足于农林生态复合区的相关理论,结合相关统计数据,对辽宁省东南部的农林复合生态区不同县之间农业生态经济发展的时空差异进行探究,从理论上分析了时空差异产生的原因,并联系实际找出理论原因背后的农业经济性问题,提出了相关解决对策,为辽宁省的农业生态文明治理、乡村生态和谐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一、数据来源与变量说明
(一)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理论基础与指标体系构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评价的指标体系,必须建立在遵从农业资源利用的自然规律、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等科学基础之上,要能客观地反映农业生产系统内部的经济水平及外部环境影响状况,科学地反映农业生产过程中各项投入和劳动成果之间的内在关系。根据戴利的生态经济学理论,生态经济系统是由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组成的。其中生态系统是指自然资本,经济系统是指人造资本。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是生态经济系统在农业上的一个应用,二者的理论是相通的。在具体地评价某一地区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时,既要考虑到生态系统中的资源情况、生态状况,也要考虑到经济发展状况。本文基于上述理论并结合相关文件,从农业生态系统和农业经济系统两方面建立指标,需要注意的是其中农业生态系统包括农业环境子系统和农业资源子系统。其中农业环境子系统指标包含森林率、人口密度。水和肥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源性要素,农业资源子系统指农业资源子系统主要包括单位面积化肥用量和有效灌溉率。农业经济系统指标包括地区生产总值、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从整体和个体两个角度来衡量该地区的农业生态经济发展情况。(二)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根据1982年国际农林复合系统委员会关于农林生态复合区的定义,并结合关于《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意见》等相关文件,辽宁省东部(东经123°34’~125°46’,北纬40°49’~41°35’)的农林复合生态区主要包括:丹东市下辖的宽甸县、东港市、凤城市;本溪市下辖的本溪县、桓仁县;鞍山市下辖的岫岩县;铁岭市下辖的铁岭县;营口市下辖的盖州市;抚顺市下辖的清原县、新宾县。本文的研究数据来源于2010-2016年《辽宁省统计年鉴》,2010-2016年《中国县(市)社会经济统计年鉴》,2010-2016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中美钢琴教学差异研究
一、中美钢琴教学在“开放性”方面存在的差异
(一)教学理念上的差异
美国“追求个性、自由、民主、开放”的文化,在钢琴教学中体现为“以人为本、张扬个性、倡导自由、鼓励创新”的开放性教学理念,尊重学生个性,考虑学生的多种可能性,鼓励自主学习,倡导讨论式、对话式教学,鼓励探索和编创,强调表演与教学实践。记得有一次上钢琴课,弹奏的是德彪西的《亚麻色头发的少女》,我的导师Dr.Amstutz问我:“yanting,你认为这个少女是怎样的一副画面?例如年龄多大?性格是怎样的?”我说:“我觉得应该是一个15岁左右很内向的少女。”Dr.Amstutz笑了然后说:“好吧,你跟我所想象的少女是不一样的,非常好,所以你在弹奏时要尽可能地成为你想象的那个少女,成为音乐中的一员。”再比如,当我弹奏贝多芬的奏鸣曲时,我不太确定自己对和声的强弱处理得好不好,因为有的时候谱子上标记的是f,但我自己总想弹弱一些。这在Dr.Amstutz那里也能找到答案。“谱子上的强弱标记是贝多芬的想法,他是位很伟大的音乐家没有错,但并不是代表我们都要按照他的想法去弹奏。你完全可以根据你自己的音乐感觉和和声走向来弹奏。”美国茱莉亚学院的钢琴系主任卡普林斯基指出,艺术家需要有独树一帜的声音,因此,学生要从自己的灵魂出发,主导演奏。况且,学生也不可能永远按着老师的想法去弹奏。教师的工作绝不是“独裁”,而是引导。在钢琴教学中,卡普林斯基会给学生很大的自由度,让其展示自己独特的想法。只有当学生无法理解或解释自己的弹奏时,她才会发表意见。
(二)教学目标上的差异
我国的钢琴教学目标,从幼儿学琴开始一直围绕一个功利性目标:“考级”或“钢琴家”。社会上的钢琴业余考级、钢琴比赛主要以演奏技巧水平的高低等专业性的要求作为评判优劣的标准。在功利性目标的引领下,很多家长和老师一味地追求考试级别而忽视了孩子的兴趣,单纯强调速度、难度等技术性而忽视了情感和音乐性,过度关注专业方向而忽视了学生对音乐兴趣、热情、快乐感的培养,失去了钢琴教学在培养人的素质、陶冶人的情操等方面的教育价值。上海音乐学院教授盛一奇指出这一教学目标的缺陷:“当前中国钢琴教育最大的缺陷,就在于把专业教学模式引入了业余教学”、“家长的功利主义让很多琴童学琴就是为了考级,然而专业教学并不能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这一目标所造成的危害,是让很多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半途而废。据有关资料统计,中国是全世界学习钢琴人数最多的国家,但学习钢琴的儿童中能坚持8~10年的不到5%。美国钢琴教学的目标定位在提高人的素质,视作是人生活的一部分。“理想的教师是鼓励对音乐以尽可能多的方式进行开放自由的探索的人,以广泛、深刻、音乐性的理解为首要目标,将技能培养作为达到那个更大目标的一种必要的手段。换言之,在美国,理想的境界是提供一种音乐性的教育而不是音乐培训———这是一种包容性更强,基础更广泛的音乐学习课程。”[4]世界著名钢琴家、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教授维多利亚•莫什塔科说:“美国孩子学琴不会把成为钢琴明星定为目标……很多美国人整个家庭环境就喜欢钢琴,他们让孩子去学钢琴是没有太大目的的……学琴的同时孩子们还要多看书、听音乐会,增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其实最重要的是,孩子们学钢琴要注重音乐的表现和音乐素养的培养,而不能仅仅训练技术、指法等,仅技术很流畅是没有用的。中国孩子学钢琴流行的趋势是太注重技术方面的东西,反而削弱了音乐素养上的表现。学琴者不能忘了钢琴最灵魂的东西,尤其是情感的表达。”
(三)课程设置上的差异
文化语言差异研究论文
一、引言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人类历史文化的沉淀。所谓“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指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和一般的知识,也特指某一领域或某一范畴体现的思想观念,道德和行为规范以及风俗习惯等。各个民族,各个国家有着鲜明的文化特性,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作为信息传递的工具,地位举足轻重。
“翻译”,把一种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义转换成另外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也指民族共同语与方言,方言与方言,古代语与现代语之间地转换。作为语际的交流,把握文化所传承的信息,至关重要。曾经有一个翻译的轶事:一位外国人参加中国的朋友的婚礼,他称赞新娘很漂亮,新郎谦虚地回答:“哪里,哪里。”外国朋友大吃一惊,以为是问哪里美,只好硬着头皮说:“鼻子,眼睛,耳朵,嘴巴都很美。”无独有偶,在我们地现实生活中,大型公司也因为不懂文化的内涵,同样犯了大笑话。BraniffAirlines(布兰尼夫空公司)想宣传其舒适的座位,可当它的广告语从英语翻译成西班牙语时,意思却告诉人们乘坐他们的飞机可以不穿衣服。同样theChevroletautomobilecompany(雪佛莱公司)试图在拉丁美洲推销theChevyNovacar,广告译文同样也很糟糕。Nova意思是星星,而在西班牙语里是走不动的意思。
故而,翻译不仅仅单纯是语言的转换,更蕴含与文化之中。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说:“对于真正成功的翻
译而言,熟悉这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
二、地理位置的不同
传播学经验研究与批判研究的差异
摘要:本文旨在以经验学派代表人物拉扎斯菲尔德所著的《人民的选择》与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马尔库塞的代表作《单向度的人》为例,分析传播学经验研究与批判研究在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上的差异,以此对两大学派进行一次管中窥豹式的观照。
关键词:经验研究;批判研究;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
拉扎斯菲尔德在《人民的选择》(以下简称《人》)第二版序言中毫不隐讳地谈到自己所从事的研究在指导社会运转有效性的前提下的动机,同时,也言简意赅地提出了本书的核心问题:“发现人们为什么及怎样决定投票?”如何科学地掌握并通过人的主观活动施以最大化的影响,是《人》的研究目的。
一、传播学领域的“问题与主义”——研究的目的差异
从《人》诞生的历史背景中,不难寻找到这种实用主义研究目的的蛛丝马迹。由《人》所诞生出的“有限传播论”恰恰是对“魔弹论”的有力反驳。1940、1944两次总统选举的研究结果表明,从选战开始到结束的5~10月间,强化(潜在)53%,激活14%,再次倒戈3%,部分倒戈6%,倒戈8%,无作用16%。这恰恰证明了“无论如何,倒戈是在选战中出现频率最低的影响效果。”故选战宣传对于民众的选择影响是有限度的。这不仅推翻了“魔弹论”,也标志着人们开始掌握自身的传播形式,以及由此产生的应对措施。与之相对应的,则是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以下简称《单》)导言中对批判学派研究目的的阐述:“研究这些发展的根源,考察它们的种种历史替代性选择,是当代社会批判理论的目的之一。”马尔库塞在书中大篇幅的表达了对当代文化工业的批判意义。由此考察《单》的诞生背景,在二战过去以后20多年里,资本主义世界不断进步,迅速恢复到了战前的经济水平,人们却在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中,逐渐感受到自身沦为“工具”。而在沉沦的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思潮不断吸引着年轻一代。爆发于美国的民权运动以及巴黎的五月风暴等事件,实际上宣告了旧的制度与道统已经难以为继。这种历史背景恰恰需要西方的哲人们站在某种超越现存制度的立场上寻找更好的替代方案,也需要动用资本主义在启蒙时代对抗旧封建主义的武器:“批判精神”,引导人们寻找到通向新世界的某种理论可能性。综上所述,从研究目的开始,传播学领域的两大流派——经验研究和批判研究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分歧。前者诞生的年代,人类需要面对一个共同的外部敌人:一个未知的,感性可知却无理论可依的领域。面对这个领域,人们或是害怕,或是充满着膜拜。经验主义的研究目的,恰恰是要为人们提供一种“祛魅”的途径。而后者诞生的年代,人类已经感受到了自身的信仰缺失和制度问题,他们需要面对的是来自内部的敌人:我们所存在的世界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是否可以有更好的选择?批判主义的研究目的,则是要为这种新的变革提供理论依据。从历史的长河中,寻找到某种具有历史延续性的存在价值。
二、“实证主义”与“本质直观”——研究方法的差异
区域经济差异系统研究论文
摘要: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搜集和本人近来的研究,我们看到这样一个事实:中国的区域经济差异问题客观存在,从绝对差异的衡量指标看,区域经济差异在逐渐扩大,而相对差异则在相对缩小,而且综观理论界,几乎所有的学者都在研究中国区域差异是否在扩大,并没有去进一步研究差距扩大到何种地步是区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不能承受的——即涉及到区域经济差异承受力问题。本文将对中国目前的区域经济差异状况进行简单说明,阐述区域经济差异承受力的基本概念以及区域经济差异预警系统建立的必要性,最后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测算出区域经济差异预警系统的上限指标,希望能够在以后的实践中,通过对各项指标的检测和比较,对控制区域经济差异的扩大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字:区域经济差异区域经济差异承受力区域经济差异预警系统
区域经济差异问题一直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普遍性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内就有学者对区域经济差异这种特殊的经济现象进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差异问题更是引起了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多数都是关于区域经济差异是在逐渐扩大还是逐渐缩小等问题的研究,而很少有对区域经济差异承受力和区域经济差异达到何种程度会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本文将重点研究区域经济差异预警系统建立的方法及其指标评价系统,并进行实证分析。
一、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现状
学术界对区域差异研究的学者很多,在他们的研究中,由于采用了不同的指标体系和不同研究方法,所以得出了许多不同的结论,结合本人近来的研究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以下几个结论基本可以概括出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现状:
1.在空间上,从省级行政区域单元来看,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差异和省际之间的差异都在扩大,从数值的比较上来看,90年代以来,区域差异的总体趋势在扩大,1990年的基尼系数是0.279,而2004年达到了0.346,增长了24.3个百分点,东部省际之间的差异与全国的趋势基本一致:从改革开放以来,锡尔系数处于缓慢下降趋势,中西部省际之间的差异一直相对较小,而且变化趋势较为缓慢,但是三大地带之间的差异一直在扩大[1]。
医院本年盈余与预算结余差异研究
摘要:《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的,确立了政府会计核算新模式,即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又相互衔接,这是政府会计改革的一次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其中,采用“平行记账”和编制“本年盈余与预算结余差异调节表”是此次改革的重要创新。对公立医院本年盈余与预算结余差异产生的原因、形成差异的会计业务进行分类解析,提出设置辅助明细项目的差异调整方法。
关键词:本年盈余;预算结余;差异调整
《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自2019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新制度的出台是政府会计改革的又一个重要节点,对完善政府会计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政府会计制度引入权责发生制,创建了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双重核算的会计核算模式。
一、本年盈余与预算结余差异相关理论
第一,本年盈余。本年盈余是医院当年各项收入、费用相抵后的余额,反映了医院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的运行结果。医院必须按会计期间结转全部收入和费用,保证本年盈余归集完整、计算准确。第二,预算结余。预算结余是指预算年度内预算收入、预算支出相抵后的资金结余,预算收入是指医院在预算年度内取得的并纳入预算管理的现金流入,预算支出是指医院在预算年度内发生并纳入预算管理的现金流出。预算收入一般在实际收到时予以确认计量。预算支出一般在实际支付时予以确认计量。这里的现金是广义现金的概念,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等。第三,差异。财务会计本年盈余与预算会计预算结余之间的差异,是由于其核算原则不同,导致确认收入、支出的口径和时间不同。本年盈余与预算结余之间的差异是收入、支出确认原则不同产生的差异,而不是资金收付的差异。
二、本年盈余与预算结余差异产生的原因
城乡幼儿教师职业生存状态差异研究
摘要:该研究通过问卷法对豫中地区幼儿教师的职业生存状态进行调研。研究发现该区域幼儿教师的工资福利差、工作压力重、工作环境城乡差异大、专业发展情况欠佳。研究从政府、社会和幼儿园层面提出了相应的职业生存改善策略。政府应加快立法进程,保障幼儿教师合法权益;引领社会舆论,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幼儿园要加强民主管理,注重人文关怀,满足幼儿教师的精神与物质需求,并为幼儿教师提供充分的专业发展机会与条件。
关键词:幼儿教师;职业生存;差异研究
1问题提出
教师的生存状态指的是在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教师群体所处的物质及精神环境[1]。幼儿教师作为学前教育的核心要素,其职业生存对学前教育的质量提升具有深刻影响。文章通过对豫中地区幼儿教师的问卷调查研究,以期描绘出该地区幼儿教师真实的职业生存图式,并探索幼儿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的改善策略。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研究采用目的随机抽样,分别从许昌、驻马店市所属的幼儿园中随机抽取样本园8所,其中许昌市、驻马店市各4所幼儿园;城市幼儿园4所,农村幼儿园4所。每所幼儿园随机抽取15名教师参与问卷调查。2.2研究方法研究采用自编的《幼儿教师职业生存状态调查问卷》,问卷涵盖两部分容:第一部分为教师基本情况调查。第二部分为职业生存状态调查,主要包括薪资福利、工作环境、专业发展、工作负荷等维度。研究对8所样本园的幼儿教师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06份。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差异研究
随着全球化局势不断扩大,国际间交流也越来越多。目前,国际交往由政治交往逐渐向经济交往转变,经济交往的一大主要方式便是出入境旅游。入境旅游可以为旅游区域带来大量国际旅游外汇,而国际旅游经济收入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数据指标。因此,对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区域差异性进行研究分析,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改善旅游资源地理空间分布,优化各区域间旅游资源分配,促进我国不同区域间经济均衡协调发展。
一、中国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的区域差异
本文以我国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区域差异为研究对象,文中各类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旅游年鉴》。2016年我国各省市地区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的计量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我国国际旅游业区域分布集约化水平和规模化经营水平较低,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的地区不均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占全国前位的省市仍然占据我国国际旅游市场的主要地位,主导市场的运行态势;省市地区之间的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差距要小于接待人次数差距,这些情况说明,在我国东部地区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存在着区域之间的差异。另外,东部沿海地区各个省市地区之间差异不是特别大,这说明我国滨海地区国际旅游需求和供给地理空间分布要比全国其他地区国际旅游供需分布更均衡一些,而这也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各省市区国际旅游业实际发展情况相吻合。
二、影响旅游外汇收入的主要因素
(一)旅游资源禀赋不同。区域特色旅游资源,特别是较高级别的自然或人文旅游资源是吸引国际游客、发展国际旅游的根本。我国国土辽阔,经纬网跨度范围较大,导致我国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极不均匀,区域差异也极其明显。虽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地不断发展,旅游资源对旅游发展影响程度可能会有所下降,但是区域旅游资源状况仍然是影响旅游区域经济发展以及造成旅游经济区域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旅游资源空间差异影响区域旅游产业竞争能力,从而影响到不同区域旅游收入。在我国,旅游资源总体质量是北方区域劣于南方,资源优势最为突出的是华东地区,其次是华北地区;而我国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的区域差异分布也呈现一定相关性关系。(二)国际旅游市场开放与发展的程度不同。由于我国地广人稀,幅员辽阔,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交通条件状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这导致我国内陆地区旅游业,尤其是国际旅游发展相对缓慢。(三)地方旅游企业运行效率不同。我国内陆地区私营饭店增长使内陆旅游产业生产率有效提高,如1985年内陆地区每个饭店住房收入不到东部沿海地区房间租住收入的20%,而到了1990年和1998年分别增长到了28%和45%。根据这段内容分析,我们可以很明显观察到旅游企业所有制性质差异会影响旅游产业生产工作效率,产生不同旅游特色,形成不同级别和不同类别的旅游服务,从而影响区域间的国际游客人数。(四)区域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对我国各区域旅游发展水平与交通通达度综合分析可以发现,区域旅游业发展水平与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性。旅游发展水平较高区域,其交通通达度一般也较高;而中西部地区省份由于交通通达性较差,所以它们旅游发展水平都不高。而我国省内旅游区域差异也有着类似情况,以江苏省为参考模型,江苏南部地区高速道路网较为发达,并且与上海市之间联系较为密切,旅游业发展速度较快,旅游市场规模庞大;而江苏省北部地区高速道路网络发展相对来说较为滞后,因此旅游产业发展水平速度相对来说较为缓慢,且发展水平也比较低。由此可见,区域旅游业发展程度对区域交通可达性的依赖性较强,拥有发达的高等级公共交通业已成为进行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业发展的首要条件。(五)区域旅游产业结构。在整个第三产业创造经济收入中,旅游产业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收入占了很大比重,旅游产业结构变动状况会对区域经济收入增长和各个产业发展情况产生决定性影响。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产业水平发展存在明显差异,在是造成区域旅游地理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也是引起我国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产生区域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六)区域的区位因素。从地理区域相互作用角度分析,地理区位是一个区域能否得到良好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发展区域旅游业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区域的区位因素一方面会影响到区域对各类游客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又会对游客可进入性产生影响。目前,对我国现有区位因素对区域旅游发展水平相关性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我国国际旅游业发展水平程度与区域的区位条件现状总体上呈现正相关关系。换句话说,区域的区位条件会对旅游业发展产生影响,从而造成旅游外汇收入出现区域差异。(七)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对旅游业发展也有着很大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区域旅游资源供给能力的影响。区域旅游业发展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旅游服务设施供给水平与该区域经济发展状况是成正比的。我国沿海地区省市在旅游业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方面都位于前列的,而我国中西部内陆地区经济发展和旅游发展水平处在前10位仅有河南省和四川省两位。由此可以看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增高必然也会带动该区域旅游业发展。
三、结论
中西方财务会计差异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前阶段,我国实施ERP失败时,彻底的暴露了中西方财务会计的差异。本文由此事引出中西方财务会计的差异,并加以阐述。
关键词:西方财务会计、会计差异、借鉴西方
一、中西方对财务与会计关系的基本表述
(一)中国对财务与会计关系的表述主要有三种思路:
1“大会计观”,认为会计包括财务甚至可以代替财务,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会计是管理的主体,财务是管理的对象,必须对财务实施会计管理。“财务管理实际上指的是对财务活动进行的会计管理。”在我国会计学科体系设置上也与这种观点相符。我国财务会计主要的缺点是:学科门类单一,讨论范围狭窄;注重核算多,重视管理少,只讨论方法,很少深入研究理论,即使在很少的理论研究中也主要是解释、说明制度,基本没有独立完整的学科研究内容。
2“大财务论”,认为财政决定财务,财务决定会计,会计只属于财务管理体系中的反映和控制环节。这种观点是中国政府几十年来一直坚持的观点和实际做法,任何财务政策都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财政政策,中国几十年的会计政策都是围绕着财务政策制订的。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研究性学习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