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效益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6 07:36:0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养殖效益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提高蚕桑养殖效益思考
【摘要】当前农业结构正处于不断调整的状态之中,西瓜和青椒等大棚经济作物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相比较而言,蚕桑业则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茧丝绸行情出现下滑的波动、蚕桑自然灾害频发等等。在这样的环境下,蚕桑养殖的效益受到不小的影响。要保障茧丝绸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就要注重提高蚕桑养殖效益。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提高蚕桑养殖效益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农业结构;蚕桑养殖;经济效益;可持续发展
蚕桑养殖业在国内已经拥有了比较悠久的历史,在国际市场上都占有一定竞争优势。但是在近些年来,蚕桑养殖业的发展亟需增添新的活力,与时俱进地创新其养殖方式方法,才能真正达到蚕桑产业的最终发展目标,获得理想的养殖效益。
1当前蚕桑养殖产业的发展现状
1.1第三产业带来了竞争压力。以往蚕桑养殖产业的经济发展在国内的农副产业领域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只是近些年来大棚经济和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为蚕桑养殖业带来了较大的发展竞争力。多数劳动者认为蚕桑养殖产业的发展前景不如第三产业,因此劳动力的大量流失是蚕桑养殖业发展态势弱化的原因之一。在这样的情况下,蚕桑养殖业的新技术推广也没有获得理想中的效果,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个环节的推广工作。1.2蚕丝价格波动引起的生存压力。近些年来,在蚕桑养殖业的发展过程中,供大于求现象的出现频率比较高,这也就使得蚕丝价格不断发生变化。而蚕丝价格的波动让蚕桑养殖业的发展不稳定,导致这一产业面临着非常大的竞争压力,让相关从业人员不得不考虑在严峻考验之下的生存道路[1]。1.3经营体制落后,蚕农积极性低。当前一些蚕农所采用的经营体制比较落后,在产量大的情况下,蚕农向外输送产品的渠道比较单一,在缺乏竞争的情况下,其经济收益并不大。而且蚕茧养殖具有不可预期的风险,蚕茧收购价格也在发生不规则的变化,加总起来的问题打击了蚕农的养殖积极性。有些蚕农为了增加经济收益,还盲目地增加蚕茧量,并非关注蚕茧的质。长此以往,蚕茧质量下滑问题会直接影响蚕桑养殖效益。在蚕桑养殖产业的不稳定发展状态下,探索提高这一产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2提高蚕桑养殖效益的有效方法
肉羊养殖效益提升与技术措施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影响我国肉羊养殖经济效益的因素,并探讨了提高肉羊养殖经济效益的主要技术,为肉羊养殖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肉羊养殖;效益;技术
衣、食、住、行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基本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肉类的需求也随之增长。因此,近年来我国养殖业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在肉羊养殖工作中,存在因为养殖技术不规范而导致养殖经济效益降低的问题。所以,为了促进我国肉羊养殖工作的发展,首先应探讨影响肉羊养殖效益的主要因素。
1影响肉羊养殖效益的因素分析
1.1环境因素。肉羊的养殖工作对环境具有一定的要求,根据新疆地区的肉羊养殖调查情况看,养殖肉羊的区域大多以居民区内居多,养殖者为肉羊建造的棚舍简陋,供肉羊运动的面积较小。这与肉羊生长与繁殖所需要的空气、湿度与温度条件不符。环境问题增加了肉羊生病的几率,导致肉羊病死率高,影响经济效益[1]。1.2规模因素。目前新疆地区以中小型肉羊养殖户居多,管理工作主要在管理者的闲暇时间进行,投喂工作以自给草料和投喂浓缩饲料为主。这种规模养殖方式的主要特点是养殖成本低,并且一户居民中所有人员都参与到肉羊养殖与管理工作中,精细化程度较高。但是,基础母羊存栏数量的不同,肉羊出栏水平将受到很大影响,如果加大肉羊养殖数量,又需要加大物力、人力投入,所以对于个体养殖户来说,如果基础母羊存栏数量不能与出栏水平成正比,其经济收益就会降低。而对于大规模肉羊养殖户来说,养殖技术对养殖效益的影响很大,要想增加肉羊养殖经济效益,需要提高肉羊养殖管理技术[2]。1.3品种因素。肉羊的品种对肉羊产肉、繁殖、生长等的影响作用极大,可以说肉羊的品种是决定肉羊养殖经济效益的根本因素。所以,要想提高肉羊养殖的经济效益,首先必须提升肉羊的产肉率、生长速度和繁殖速度。因此选择良好的肉羊品种是确保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经过大量的肉羊养殖实际经验得出,肉羊性别、年龄、身体健康状况、品种的不同,相同时间内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也有很大的差异。选择专门的肉用肉羊养殖品种,获得的养殖效益最高,并且肉类产品市场对这一品种肉羊的需求量也较大。
2提高肉羊养殖经济效益的技术研究
绿色养殖提升畜牧养殖综合效益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日常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食品安全及绿色食品要求与标准同样有所提升。新时期新形势下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合理应用不仅能满足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还能提升畜牧养殖业的经济效益,改善生态环境。本文主要分析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合理应用,促进畜牧养殖效益的提升。
关键词:绿色养殖技术;养殖效益;应用
随着我国畜牧养殖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突出了管理方面的弊端,不仅影响养殖业长效发展,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应用绿色畜牧养殖技术可以改善传统养殖模式中存在的污染问题及食品安全问题,促进养殖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不断提升,推动现代化畜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1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概述
绿色畜牧养殖是在自然环境下进行畜牧养殖,这一养殖模式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较高。在养殖区域中的空气、土壤及水源等因素都要符合一定标准,没有工业污染,没有农药滥用等问题。优选养殖环境,畜禽主要是自然放养,或者是规模化及集约化养殖模式,尽管在养殖周期与养殖产量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绿色畜牧养殖模式的产品质量非常高。根据生态原理实施绿色的畜牧养殖,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是污染源严格管理与控制,若没有严格的控制污染源,会产生各种公害问题,畜禽排泄物应及时的处理,确保养殖环境的无污染。在应用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时应重视养殖场地的优选与养殖设施的建设。为了能保护养殖场内部生态系统的平衡,应严格根据生态原理开展畜禽养殖。
2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应用
蛋鸡养殖效益的提升探究论文
强化生长环境管理,提高舒适程度
科学保持通风状态在蛋鸡养殖中,通风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鸡舍无论大小,也不管鸡场规模如何,必须要保证鸡舍内部的空气保持新鲜状态,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这一点对于饲养密度较高的鸡场、鸡舍,重要性更加明显。研究资料显示,规模化养鸡场,一旦通风条件不达标,直接会影响整个鸡舍内部控制质量,养殖中出现的各种有害气体会充斥着整个鸡舍,如氨气、二氧化碳以及硫化氢等,这样的有害气体超标,会对蛋鸡的生长以及产蛋造成影响,降低产蛋率,同时能够滋生和引发疾病,造成更大损失。所以,在鸡场里鸡舍的底部应当开设地窗,中部开设大窗,屋顶要设置排气筒,在夏天全部打开通风,冬季运用排气筒与地窗通风,要注意温度保持在恰当水平。科学调控光照水平光照条件对于蛋鸡生长与产蛋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适当延长光照时间,能够提高蛋鸡的产蛋率,提高养殖经营效益。研究表明,科学的光照时间能够对蛋鸡排卵产生影响,提高产蛋率。在养殖中,建议从20周龄起每日光照时间按周增加半小时,到达每天16小时后保持同一水平,延续至蛋鸡淘汰之前的4周时候,将光照时间提升至17小时,此标准延续至蛋鸡淘汰为止。光照不足时间以人工照明补充,力求鸡舍内光照充足而均衡。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针对蛋鸡的特点创造更好的产蛋条件,有助于延长蛋鸡的产蛋高峰期。科学控制舍内温度每一种动物都有着其最为适宜的生长温度区间,在蛋鸡养殖中也不例外,养殖户应当科学研究蛋鸡的最佳生长温度,尽可能地创造与此相接近的环境。依据研究资料显示,适宜蛋鸡的温度为13~23℃,偏离了这一区间值都会对蛋鸡产蛋率造成影响,要设法让鸡舍保持温度在这一区间之内,延长蛋鸡产蛋高峰期。在养殖过程中,按照这一要求,在不同的季节应当选取最为恰当的方式进行温度控制,例如夏天要强化鸡舍的通风,换用较大功率排风扇,最好以纵向巷道式通风,迅速降低鸡身体热度,还可以运用洒水降温、控制饲养密度降温等方式,让鸡舍保持在接近于蛋鸡最佳生长温度值,有助于提高产蛋率以及延长产蛋高峰期,对于养殖效益提高具有促进作用。科学保证舍内湿度环境湿度也是影响蛋鸡生长与产蛋的重要因素之一,养殖中应当尽可能地创造适宜蛋鸡生长的湿度环境。一般来讲,蛋鸡生长产蛋环境湿度为60~70%左右较为适宜,湿度如果过低,蛋鸡的羽毛会杂乱、皮肤会干燥,脱水发生率提高,呼吸道疾病概率也明显提高。湿度过高状态会导致病菌繁殖速度加快,引发疾病,降低产蛋率。所以,在养殖中要控制湿度,在需要控制的季节,及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保持鸡舍内湿度的标准化。
强化饲养管理,提高养殖效益
注重鸡群选择在蛋鸡养殖中,产蛋率是影响养殖效益的最大因素,鸡群在产蛋过程中,部分蛋鸡会因为各种因素,脱离最佳产蛋状态,造成经济效益低下,在这样的状态下,养殖户就应当开展鸡群中部分蛋鸡的重新选择问题。一般来讲,蛋鸡产蛋率降至50%左右状态时,应当启动选鸡工作,要重点筛选、淘汰一些腹部脂肪较多的鸡、健康状况不佳的鸡,以及鸡冠干燥皱缩、头、喙、胫部深黄色的鸡,以达到节省饲料、防控疾病的目的。只有将产蛋率低、自身健康状况不佳,甚至已经生病的蛋鸡筛除出鸡群,另行处置,才能够保持鸡群的始终高产出效益。注重及时收蛋在蛋鸡养殖中,养殖户要及时对产出的蛋进行收集,一般情况下,蛋鸡产蛋的高峰期一般集中在日出之后的4小时之内,此时产出的鸡蛋较多,整个下午蛋鸡产蛋量只占到总数的25%左右,在养殖中要及时观察,确定产蛋的集中时段,结合产蛋量选择拾蛋时间以及频率,夏天每天以3次为宜,其余时间一般为每天2次。部分养殖户在鸡蛋收集过程中,频率与时间安排不够科学,影响了蛋鸡的正常生长环境,是不可取的。注重科学补水水分充足在蛋鸡养殖中的重要性很高,在蛋鸡养殖中,一定要对鸡群保持科学、足量的饮用水供应,通常情况下,一只蛋鸡每天的科学饮水量在250~400毫升较为适宜,一旦供水不足,会对蛋鸡产蛋率造成影响,降幅在2%~5%左右。补充水分的同时,还要注意水质优良,因为水质不佳也会造成蛋鸡产蛋率下降,以及蛋品质量降低。在进行科学补水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水质进行观察,有条件的还应当进行简单项目的检测,保证为蛋鸡提供无污染的水源。注重应激预防处于产蛋率高峰时期的蛋鸡,产蛋强度较大,机体负担相对加大,生活能力进一步降低,对于应激反应较为敏感,抵抗力下降,一旦遇到应激情况,蛋鸡的产蛋率会受到较大影响,增加了饲料的消耗,蛋鸡死亡率提高,在产蛋率受影响之后,难以达到原来状态。因此,要保持产蛋高峰期鸡舍环境的安静和整洁,杜绝所有闲杂人等进入鸡舍,要查找鸡舍是否存在老鼠洞,要以水泥堵塞,并在鸡舍四周投放鼠药灭鼠。鸡舍所有门窗以及通气孔注意防护,限制其他动物进入鸡舍对鸡造成应激。燃放鞭炮、加工饲料、车辆来往等,也应该远离鸡舍,防止噪音对鸡群造成应激影响。综上所述,在蛋鸡养殖中,养殖户一定要牢牢抓住产蛋高峰期这一关键时机,想方设法延长产蛋高峰期,提高养殖产出效益,其中,抓好管理是重中之重,一定要注重管理好环境,科学饲养,有效延长蛋鸡产蛋高峰。
本文作者:靳西安工作单位:江苏省邳州市车辐中等专业学校
增强肉鸡质量安全和养殖效益综述
一、国内外肉鸡养殖业现状
(一)国外饲养技术及品质要求
在国际上的饲养行业中,以农业国家新西兰的养殖技术最为先进,其次是美国、墨西哥、巴西、泰国等,这些国家同时也是鸡肉出口大国,而国际上的肉鸡产品消费大国则是日本、韩国及阿拉伯国家,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中国的鸡肉产品消费量占全世界的20%左右,而消费水平却不及发达国家人均消费量的25%。新西兰的肉鸡养殖技术为三层笼养。其特点是占地面积少,且为三高(即高密度、高产量、高效益)。国际普遍流行的是网上平养技术。网上平养主要是解决球虫病的问题,次之为解决粪便清除方面的问题。从技术角度上讲,网上平养不及地面平养的数量大,但饲养时间却大大地缩短了。一般来讲地面平养为58~60天,而网上平养却在42~45天出栏,这样从时间上赢得了效益。另外从出栏体重来看,地面平养58天时的出栏体重平均为2。6~2.8kg,而网上平养42天出栏的体重一般不低于2.5。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网上平养的经济效益总的来讲比地面平养高出20%以上。国际上对鸡肉品质要求非常严格,其主要限制指标是在兽药残留的检测方面。在2007年7月1日之前,国际性组织对肉鸡生品出口的标准检测指标主要沙星类、磺胺类等32种药残不得检出,而从2007年7月1日以后国际上要求检测的项目从32种猛增至351种,所以从那时起我国的肉鸡生品就一两也没出口过。
(二)国内的饲养技术
我国的肉鸡饲养是从1989年引进泰国正大集团饲料开始的。1989年到1991年全国的肉鸡出栏量为8000~10000万只,到2000年全国的肉鸡出栏数已达到20亿只左右,由于欧洲饲养方法饲养的肉鸡不符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所以当时出栏的肉鸡基本上是用于加工或生品出口,国内消费不多。就养殖技术而言,当时的国内养殖主要是靠“企业加农户”的方式进行。企业放苗、放料,农民饲养企业回收加工。因为农民的资金有限,不可能建设现代化鸡舍,所以只能是土法饲养,就是现在所说的地面饲养。这种饲养方法所带来的就是效益低,成活率低,占地面积大,1999年以后,引进了当时比较先进的网上饲养方法。解决了球虫病及除粪的问题,死淘率也由地面平养的15%以上,下降为8%~10%,经济效益也随之提高了20%以上。从1988年国内饲养肉鸡到现在,我国的肉鸡饲养主要还是以“企业加农户”的模式为主,企业为农户提供饲料、饲养技术,并回收成品鸡进行加工出售。由于鸡舍的建设资金由农民自筹,所以所建鸡舍相当简易,土法养鸡的成活率很低,经济效益也很低下。由于常年从事简易养殖,农户鸡舍的周边环境特别是地下水源的污染,使得土法饲养的成活率低下。因此,为了保证鸡的成活率,农户大量的使用兽药来维持生产。在山东地区每只鸡的用药成本一般在2元钱左右,吉林地区一般也在1.5~1.8元之间,由于长时问的用药,使成品鸡的药残大大增加,给食品安全造成严重危害。
(三)国内市场对鸡产品的需求
肉鸡养殖效益措施论文
摘要:从肉鸡饲养的基础设施建设、饲养方法、肉鸡品种的选择以及科学的饲养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提高肉鸡养殖效益的具体措施,以期为肉鸡饲养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肉鸡;养殖效益;提高措施
肉鸡饲养是一种投资小、见效快、便于订单生产的产业,在养殖业内部也是受市场制约因素较大的产业。近1年多来,受市场行情的拉动,包括肉鸡业在内的畜牧养殖业效益较高,畜牧业发展进入了难得的市场机遇期。现将肉鸡养殖效益的提高措施阐述如下,以供参考。
1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包括肉鸡圈舍、饲料饲槽、饮水通风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期养殖过程和肉鸡的生长发育。因此,基础设施建设是必不可少的投入,但这部分投入属于固定资产投资,是不可增值性的投入,应本着科学、实用的原则,在满足肉鸡生长的同时,尽量节省固定投入,建议以大棚养殖、投资少、较适用为原则。
2饲养方法
半滑舌鳎养殖及经济效益
半滑舌鳎(CynoglossusssemilaevisGuanther)属鲽形目(Pleuronectiformes)、舌鳎科(Cynoglossidae)、舌鳎属(CynoglossusBuchanan),俗称龙利、鳎目、鳎米、牛舌头,以底栖虾、蟹类为主要饵料,属低级肉食性鱼类[1],是增殖放流和人工养殖的最佳鱼种之一。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有关半滑舌鳎的研究[2]。目前对半滑舌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繁殖生物学[3]、野生种人工驯化[4]、苗种培育技术[5]、有害物质的毒性效应试验[6-7]、集约化流水养殖试验[8]等方面。近几年,随着对循环水系统的研究日趋深入,国内循环水养殖技术日渐成熟,循环水系统养殖半滑舌鳎也逐渐形成了一定的模式。本文主要阐述了半滑舌鳎循环水养殖模式,并对2009年循环水养殖半滑舌鳎8个月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国内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半滑舌鳎提供技术支持和经济效益分析方面的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准备
用漂白液对养殖车间地面、地沟及养殖池进行消毒,之后用外海水冲洗干净。生物滤池培养前,将循环水系统(不包括养殖池)加满水,加入0.05mg/L漂白液消毒,系统运行2个循环后(约2.5h)停止,浸泡24h,将水放掉加入新水,新水加满后,用硫代硫酸钠(Na2S2O3)中和余氯。
1.2苗种选择与运输
苗种的选择对养殖成败极为重要。半滑舌鳎雌鱼长成后个体明显大于雄鱼,所以选择苗种时一定要选择健康的雌鱼苗种。健康苗种具有以下特征:体色发亮,鳍边和尾鳍完整无损,胃部有明显摄食隆起,不起水乱游,平时摄食较稳定,在池中排列整齐,身体逆水流方向排列。外观鱼体色不光亮,边鳍、尾鳍发红或腐烂为不健康鱼苗[9]。另外,半滑舌鳎小苗种伏底能力相对较弱,循环水系统养殖池内水体有较强的流速和旋转力,使用循环水系统养殖小苗种半滑舌鳎易引起池水旋鱼,导致养殖鱼机械损伤,影响其摄食,长期下去致使养殖鱼体质下降,易引发大批量死亡现象。所以,一般情况下,体重≤20g的鱼苗不宜进行循环水系统养殖。本试验所用鱼苗均为半滑舌鳎,于2009年2月进苗,规格为0.305kg/尾,共33096尾,途中死亡23尾,剩余33073尾,总重10095.35kg。运输前停食1d,使用塑料袋内充氧运输,装出苗时均小心细致操作。鱼苗分批投放在循环水车间,投放密度为32尾/m3。
小议猪场养殖效益的提升策略
建造良舍
为猪只成长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是提高猪场养殖效益的基础。猪舍做到冬暖夏凉、空气清新,无杂味,阳光充足,温度适宜,减少噪音刺激,温度冬季一般18~22℃,夏季为10℃左右即可。每头猪占面积:仔猪0.4m2、肥猪0.5~0.8m2,舍内相对湿度保持60%~80%。这样才能保证猪只成活率,从而提高养殖效益。
选购优良品种猪育肥
选购优良品种猪育肥是提高养猪场效应的关键。猪品种好坏,直接影响生猪的生长,因此养猪场入栏仔猪育肥时,要严格把关,选购优良品种,目前优良猪常见有约克夏、长白、杜洛克。
强化饲养管理
保证猪只健康成长,是提高猪场效益的有效手段。一是场区分布合理,降低建设投资;二是饲养管理水平要均衡,促进生猪生长;三是抓好妊娠母猪管理,争取多产仔、产壮仔;四是及时淘汰残猪,减少饲料浪费,从而提高养猪效益。
综合养殖模式构建与经济效益探析
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发展理念的提出以及农业农村部等十部委《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社会对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督促水产养殖从业者尽早转变经营理念,转型升级。在此背景下,综合养殖模式以其物质循环性、资源利用高效性、产业发展多功能性等特点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综合养殖模式指在同一养殖区域内合理搭配不同营养层级的、养殖生态位互补的水生动植物,以实现水质调控、营养物质循环利用、生态防病及质量安全控制的目的,在提高养殖效益的同时减少养殖废物排放,所建立的绿色生态健康养殖模式。
1.模式构建
1.1优良品种的选择与搭配。我国目前养殖水域生态环境污染依然严重,是影响水产养殖业高产、优质和稳定的重要因素。选择具有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和养殖成活率高等优良性状的水产新品种(系)是保证池塘虾、蟹、贝、鱼综合养殖成功的基础。在品种搭配上,通常选择经济价值高的对象作为主养品种,选择生态效益好的对象作为搭配品种,两者互相配合,达到“高经济效益-低环境负担”的效果:在淡水养殖领域,多选择鳜、加州鲈、黄颡鱼、淡化南美白对虾及中华鳖等高经济价值养殖品种为主养对象,选择鲢鳙、鲶、鲤鲫等生态位互补的养殖品种作为搭配对象共同养殖;在海水养殖领域,鱼、虾、蟹、贝、藻、棘皮类等养殖对象都有涉及,可根据当地环境条件及养殖传统进行搭配,由于可选种类多,营养层次分布广,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往往比淡水养殖模式下的综合养殖效果更好。1.2养殖环境调控。综合养殖相对于传统养殖模式,由于养殖种类多、营养层次多,具有更好的环境稳定性,能够更好的缓冲养殖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稳定的环境条件为养殖对象提供了更为理想的生长空间。在实际养殖过程中,通过微孔增氧技术、微生态制剂投放技术及藻类接种技术可以明显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殖效益。根据已有研究报道,在三疣梭子蟹和脊尾白虾养殖池塘使用微孔增氧系统保持水体溶氧在5mg/L以上,比使用传统叶轮式增氧机等节约用电1/3,产量水平提高16.2%;在对虾养殖水体中定期泼洒枯草芽孢杆菌,上市时血淋巴溶菌酶活力增强,养殖产量增长37.6%,且水体氨氮和亚硝氮浓度分别降低35.2%和63.0%;在养殖水体中添加青岛大扁藻、小球藻和牟氏角毛藻等有益微藻或耐高温浒苔等可以显著改善水质,提高养殖动物成活率。1.3养殖动物免疫调节。养殖对象的免疫调节能力直接关系到养殖对象的成活率及养成品质,是水产养殖过程中重点关注领域。养殖对象的免疫调节能力的强弱又影响到养殖过程中渔药使用量的多少进而影响养殖成本与产品质量,可以说,养殖动物免疫调节是养殖成败的关键问题。在鱼虾等投饵性养殖动物饲料中添加维生素、中草药、菌粉等免疫增强剂能够激活养殖动物自身免疫酶活性,提高抗病力和养殖成活率。在研究成果较多的对虾养殖领域,研究结果表明,黄芪等中草药可以显著增强对虾酚氧化酶等免疫酶活性,对虾感染鳗弧菌后的免疫保护率达到46%;虾青素能显著提高对虾生长速度20%左右,且有降低饲料系数,提高抗应激能力的效果;维生素E添加组的对虾特定生长率最高可达对照组1.4倍。1.4药物安全。开展鱼、虾、蟹、贝、藻等综合养殖生产,主要利用生物防控技术控制病害发生,但应对突发性、流行性细菌病害时,化学药物仍然是目前最简单有效、成本低廉的方法。因养殖种类多,患病个体密度相对较低,在药物使用量、使用时间等方面应综合考虑各种水产动物耐受性,达到在有效防控养殖病害的同时避免药残超标,以保证生态养殖产品安全。
2.养殖效益分析
综合生态养殖模式在不扩大养殖面积的基础上通过合理搭配养殖物种,促进了营养物质的充分利用,提高了养殖效率,增加了养殖总产量,降低了养殖成本,经济效益显著。下文梳理了近年来综合养殖效益情况,供参考。辽宁省的中国对虾-海蜇-贝类养殖模式实现亩产中国对虾100kg、海蜇100kg、杂色蛤500kg,平均亩产值1万元(梁鹏等,2014)。河北省唐山的中国对虾-红鳍东方鲀-海蜇养殖模式实现亩产中国对虾30kg以上、红鳍东方鲀40kg、海蜇60kg,平均亩产值近万元(李志敏等,2008);廊坊的中华鳖-草鱼-鲫鱼-鲢鳙鱼养殖模式实现亩产中华鳖87kg、草鱼900kg以上、鲫鱼170kg以上、鲢鳙鱼550kg以上,平均亩产值2.4万元(王宇,2016)。山东省的日本对虾-梭子蟹-菲律宾蛤仔养殖模式实现亩产日本对虾40kg以上、三疣梭子蟹160kg以上、菲律宾蛤仔300kg以上,平均亩产值1.5万元(李凯等,2017);中国对虾-海参养殖模式实现亩产中国对虾30kg、海参200kg,亩产值可达1.6万元(郑春波等,2013)。江苏省南通的脊尾白虾-三疣梭子蟹模式实现脊尾白虾亩产240kg以上、三疣梭子蟹亩产45kg以上,平均亩产值1.3万元以上(董建波等,2008);连云港的凡纳滨对虾—梭鱼养殖模式亩产凡纳滨对虾300kg以上、梭鱼150kg以上,平均亩产值1.1万元(薛以平等,2009)。上海市郊区的翘嘴鮊-黄颡鱼-鲢鳙养殖模式实现亩产翘嘴鮊550kg、黄颡鱼1300kg、鲢鳙鱼200kg,每亩实现利润1万元(张铷等,2018)。浙江省宁波的脊尾白虾-三疣梭子蟹-贝类养殖模式实现亩产脊尾白虾200kg,三疣梭子蟹75kg,贝类150kg,平均亩产值近1.5万元(李健等,2015);台州的脊尾白虾-锯缘青蟹-缢蛏-泥蚶养殖模式实现亩产脊尾白虾60kg、锯缘青蟹50kg、缢蛏200kg、泥蚶200kg,平均亩产值1.48万元(陈蓝荪等,2012)。福建省莆田的日本对虾—海参养殖模式平均亩产海参400kg以上、日本对虾20kg以上,亩平均利润达1.3万元(郑国洪等,2007)。海南省的吉富罗非鱼-锯缘青蟹养殖模式平均亩产吉富罗非鱼1200kg以上、锯缘青蟹60kg,平均亩产值达1.9万元(王德强等,2014);南美白对虾-点带石斑鱼养殖模式平均亩产南美白对虾680kg以上、点带石斑鱼100kg以上,每亩实现利润1.5万元(邱勇等,2012)。
3.启示与建议
剖析增强黄牛养殖经济效益的措施论文
摘要:介绍了提高黄牛养殖经济效益的措施,包括普及科学知识;开展黄牛改良;广开饲草资源,拓展养殖思路;加强疫病防治等,以促进养牛业健康发展。
关健词:黄牛;养殖效益;技术措施
1普及科学知识
1.1改早配为适龄配
前些年早配现象严重,母牛不足岁,甚至10月龄发情就配种,1岁多产犊,既影响母牛正常生长发育,又不利于犊牛成长。经过传授母牛生长发育规律知识,在母牛1.5周岁配种,母牛产后个体大,犊牛生长快[1]。
1.2改母牛一般喂给为妊后期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