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发展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6 07:11:0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养殖发展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实施规模养殖促进农垦养殖发展
宁夏农垦是一个以农林牧渔业和服务业经济为主的垦区,其生产总值占到了垦区经济总量的一半以上。“十一五”末,垦区畜牧业产值达到4.83亿元,其中奶牛和生猪产值4.18亿元,占到75.7%;奶牛存栏近3万头,年产鲜牛奶近10万吨;生猪存栏3.8万头,出栏5.2万头,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3个,形成了种、养、加一体化的产业化发展格局,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实现“职工增收、企业增效、引领示范能力增强”目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坚持农牧结合、草畜一体化经营的方向
农牧结合、草畜一体化,是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理念。宁夏农垦依托多年形成的物质装备条件和养殖成功经验,一场一特,因场施策,在平吉堡奶牛场和灵武农场确立了“农业围绕畜牧业发展、畜牧业围绕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畜产品加工围绕市场发展”的“三转”方针。一是在农业上调整种植结构,配套建设了5万亩青贮、5万亩苜蓿、27万亩玉米等饲草料基地,市场运作,各算各账、各取各利,以质定价、优质优价,做到了“三个保证”(保证饲草料质量、保证种植户收益、保证农业公司效益),并从合同签订、品种选择、田间管理、收获期确定、收获机械配套等方面保证质量、全程服务。二是在畜牧业发展上,企业、个人一起上,实施“出户入园”和“规范化养殖、机械化挤奶”,推行“统一布局规划、统一设施建设、统一饲养管理规范、统一饲草料配送、统一技术服务、统一机械化挤奶”等六个统一和“分户饲养、分户核算”的经营模式,充分调动了企业和职工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三是在培育加工企业上,紧紧围绕畜牧业发展,培育了贺兰山奶业公司、灵农畜牧发展公司、贺兰山茂盛草业公司等3个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中贺兰山茂盛草业公司苜蓿草留床面积5万亩,年产优质牧草6万吨,带动辐射宁南山区牧草基地10万亩,2010年成为全国第二大优质牧草生产营销企业。
二、坚持园区化养殖、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模式
坚持园区化养殖、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加速牧畜业发展的有效举措。
一是不断壮大国有养殖规模,促进企业增效。垦区10个国有或国有控参股奶牛场、2个种猪场,都实现了优质、安全和高产、高效,都是农业企业中效益较好的单位。2010年,10个规模奶牛场饲养奶牛近8000头,其中成母牛4266头,实现利润1980万元,平均每头成母牛创利4600多元,最高的达到8100元;贺兰山奶业公司利润突破1500万元。由于奶产业带来的高效益,使平吉堡奶牛场经济效益一直处于垦区前列,有力带动了场镇乳香花苑宜居小区、10个奶牛园区、近千座设施温棚、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等各项事业的发展,率先被评为自治区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
畜禽养殖发展计划
一、总论
(一)规划目的
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畜禽养殖区域划分规定和**市畜禽养殖区域划分及养殖污染控制实施方案的通知》(**府发〔2007〕103号)精神,为切实做好我县畜禽养殖业污染环境防治工作,促进畜禽养殖废物综合利用和生态养殖、生态农业的发展,特编制本规划。
(二)规划期限
2005—2011年,展望到2015年。
二、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规模化养殖业发展思考
摘要:乌兰察布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中部,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从产业结构上看,这里的经济发展以第二产业为主,但是其第一产业的发展也不容小觑。养殖业作为农业生产方式的一种,近年来在乌兰察布市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为该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针对养殖业目前的发展情况,本文对乌兰察布市规模化养殖业发展进行相应的探讨。
关键词:乌兰察布市;规模化;养殖业;发展
养殖业是指通过放牧、圈养或者其他方式,饲养畜禽以取得相关产品或牲畜的生产部门,是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乌兰察布市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为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然而养殖业的最终发展目标都是向着规模化养殖发展,虽然近年来乌兰察布市的养殖业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但是没能实现规模化养殖业的目标。这就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合力促进乌兰察布市规模化养殖业的发展。
一、规模化养殖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养殖业也进入到了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阶段。规模化养殖业主要是指通过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并逐渐形成一定的规模后,延长其附属投资值,从而提高产出值。也就是要对养殖业的发展实行科学的管理,同时依靠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理念,对养殖业的生产以及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标准化、规模化的管理。发展规模化养殖业对乌兰察布市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保障市场经济的稳定。市场经济的稳定是乌兰察布市经济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其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之一。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能够有效的提高规模化养殖业的效率和质量,这样就能够保障市场的供给满足需求,防止供不应求现象的发生,有利于保障市场经济的稳定,并推动乌兰察布市的经济发展。第二,保护生态环境。传统的养殖业大都采用散放的养殖方式,这种养殖方式缺乏科学的管理模式,很多情况下都会造成草场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但是规模化的养殖方式是将牲畜科学、系统的圈养起来,并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这样就可以避免这种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破坏现象的发生。
二、乌兰察布市规模化养殖业的问题
市畜禽养殖发展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发展畜牧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这个大目标,以发展畜禽养殖小区、推进规模化生产为重点,采取了强化组织领导,落实优惠政策,加强规划指导和狠抓技术服务等一系列有效措施,促进了畜禽养殖小区的快速发展。为了解和掌握全市畜禽养殖小区发展情况,研究和探索畜禽养殖小区建设的新模式和机制,进一步加快畜禽养殖小区的建设步伐,近期,我们对全市畜禽养殖小区的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我市畜禽养殖小区发展现状
据统计,全市现有各类规模养殖场(户)7083个,畜禽规模养殖总量达5000多万头(只),占总养殖量的40%;各类规模养殖小区152个,其中养猪小区46个、养牛15个、养羊13个、养禽78个。各类畜禽养殖小区年创利润4000多万元,户均2万元。息县城关镇兴隆养猪小区有24户,现存栏生猪1万余头,去年共出栏生猪1.7万头,年销售收入1683万元,全年获利310万元,户均12.9万元。由于畜牧业整体规模效益明显提高,全市已初步形成了“小群体、大规模”的区域优势。
养殖小区的出现和发展,改变了庭院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和防疫困难等问题,改变了“分散养殖,人畜混处”这一农村传统习惯。对拥有小本资金的专业户来说,集中建舍,分户饲养的养殖小区成为适宜的选择。这种“小规模、大群体”的方式,已经成为我市现阶段畜牧业的生产的一种主要组织形式。目前,我市的畜禽养殖小区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龙头企业+农户”型。农户负责生产,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良种、饲料,提供防疫、技术服务、回收产品,小区作为龙头企业的初级产品生产基地。如:潢川华英集团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养鸭,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是协会带动型。小区内实行“协会+农户”的形式,由协会牵头为养殖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如:息县包信养殖小区由镇蛋鸡协会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的方式,不断吸引农户入驻小区。目前,小区内饲养蛋鸡千只以上的农户已发展到近300户。三是能人与经济人带动。浉河区柳林乡唐成贵、黄中林,谭家河乡许远强、邓安明、徐明发等一批生猪养殖大户,带动周边地区400多农户从事生猪养殖,年规模饲养量达20余万头,已形成了谭家河乡大桥,柳林乡李店、贺店等一批生猪养殖小区。
二、我市发展畜禽养殖小区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领导重视,强化责任
海水养殖规模发展探索
规模化养殖是改变传统粗放式养殖模式、解决资源空间减少、提升水产养殖效益的重要途径,对推动海水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结合青岛实际,近期对加快海水养殖业规模化发展做了调查,并就下步发展思路和措施做了探讨。
1青岛市海水养殖业现状
青岛市海水养殖业发展基础和优势比较突出,全市管辖海域1.22万kmZ和710km海岸线,海洋资源丰富,全国五次海水养殖产业浪潮均起源于青岛,有着良好的海水养殖产业基础。2009年,全市深水抗风浪网箱达到1800多个,成为北方地区最大的抗风浪网箱养殖基地。工厂化养殖规模达到65万m3水体,养殖品种由单一的鱼类养殖发展到鱼、海参、虾并举,养殖区逐步由分散向集中发展。池塘改造养参面积达到0.3万h扩(4万多亩),并形成了多处千亩以上规模化养殖示范基地。在海水养殖业的带动下,全市海洋渔业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2009年,全市渔业总产值335.7亿元,占海洋经济的22.3%;水产品总产量110万t,其中,海水养殖80.3万t,占73%;全市实现水产品产值104.7亿元,增长10.2%;渔民人均纯收人12800元,高出农民人均纯收人38.3%。渔业成为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成为沿海镇村经济发展支柱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2存在问题
2.1养位规模小,且呈逐年缩减趋势
目前,全市海水养殖面积(33.3h衬以上)累计3.6万hmZ(54万亩),养殖业户1.5万户。而大连、宁波海水规模养殖面积为27.3万hmZ(260万亩)、4.2万hmZ(61.5万亩),分别是青岛市的4.8倍和1.14倍。大部分养殖池塘是在原有虾池基础上简单开挖改造形成的,缺乏统一的整体规划,进排水系统、供电等不配套。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推进,港口、旅游、修造船等相关涉海产业的快速发展,大批渔业项目从海岸线上撤出,沿海养殖水域被大幅度缩减,养殖渔民“失海”现象日渐凸现,养殖水域利用结构性矛盾突出。据不完全统计,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市约有1.3万hm,(20万亩)养殖水域滩涂被占用,占海水养殖总面积的40%多。与此相比,海上空间资源还有很大开发潜力,青岛市10m等深线以内水域面积1273k时,30m等深线以内水域面积9165k衬,但深海资源开发利用率仅占2%,一巧m-一40m海域利用率更低,目前国际上海水养殖区域已拓展到负几十米,深海养殖开发利用空间很大。
青海鲑鳟鱼养殖绿色发展探讨
青海省地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北部,是黄河、长江、澜沧江三大江河的发源地,素有“中华水塔”之称,三江源是全球唯一位于高海拔地区的大面积湿地生态系统,每年最高可向下游地区供水600×108m3,水资源丰富,可供冷水鱼养殖水面较多,特别是黄河干流大中型电站建设形成水面4.4×104hm2,水体洁净、水质优良,常年水温在3~22℃,冬季不封冻,是鲑鳟鱼等冷水鱼的天然生息繁衍之地,被国内外公认为养殖鲑鳟鱼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近年来,青海龙羊峡—积石峡水库网箱养殖发展迅猛,到2018年底,青海省沿黄水库网箱养殖场发展到29家,网箱养殖面积达32×104m2,鲑鳟鱼养殖产量14800t,青海已成为国内最大的鲑鳟鱼商品生产基地。但同时国家环保政策将投饵型网箱作为限制类产业,国务院颁布的《水质较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对青海省沿黄库区提出了新的水质控制指标。青海省政府实施生态立省战略,提出了“生态保护第一”的理念和“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的治青理政方略,实现“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的转变”,青海农牧业“十三五”规划提出“三区一带”发展战略布局中将黄河龙羊峡至积石峡库区确定为沿黄冷水养殖适度开发带,在生态保护优先的理念下适度发展水产养殖,这就决定了在保护好青海水域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具有高原特色的冷水鱼现代化养殖是青海渔业发展的主方向。但目前水产养殖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和压力日益突出,且存在发展理念相对滞后、产业化程度不高、养殖布局不够合理、网箱养殖排泄物收集研发技术滞后、水产品质量安全隐患需要清除、规模化组织化程度较低等问题。如何做好生态保护和水产养殖协调发展,成为当前青海冷水鱼产业发展亟需深入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考虑到青海地区生态环境地位的敏感性和特殊性,提出和拟定适合当下实际现状,促进和推动渔业产业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对策举措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现阶段青海鲑鳟鱼养殖产业的发展,以生态环境保护优先为前提,以负责任渔业理念引领高原鲑鳟鱼养殖渔业,主推以三倍体虹鳟鱼为主的三文鱼养殖先进技术、以大型网箱为主的现代化渔业装备技术和渔场生物安全管理技术,实施最严格的养殖容量控制,最严格的生物安全管理措施、最严格的水产品质量监管,构建鲑鳟鱼产业发展较为完善的渔业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技术和服务体系,提升现代渔业养殖水平,建立健全养殖水域环境监测及生态保护常态化工作机制,加快水产养殖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升渔业生产标准化、绿色化、产业化、组织化和可持续发展水平,走出一条产出绿色、产品优质、资源保护、环境友好的青海高原特色渔业现代化发展道路。为此,青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探索和实践基于生态优先前提下推动鲑鳟鱼养殖绿色发展的路径。
1树立负责任渔业理念统领青海鲑鳟鱼产业可持续发展
目前青海鲑鳟鱼养殖产业发展以负责任渔业理念统领渔业产业可持续发展。坚决树立和践行渔业负责任理念,建立起对渔业负责任的许可制度及措施,必须以最为严格的许可制度措施来对养殖行为进行规范,应当较大程度上减少渔业随意性,使鲑鳟鱼养殖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压力得到减轻。负责任渔业理念在青海省地区包括以下几个具体内容:1.1在水环境方面。注重渔业水环境质量,对渔业用水质量状况负责,不能因为渔业养殖而破坏了对于人们更为重要的水环境。1.2在生态方面。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尽量降低对水生生态系统的过度干扰,保证食物链和生态系统等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不能因为水产养殖而破坏原先完整和谐的生态系统。1.3对消费者食用水产品质量(即水产品的质。量问题和食用安全)方面要对消费者食品安全负责,不能只追求渔业产量或渔业的巨大利益而置消费者的食品安全问题于不顾,损害消费者的食用安全。1.4社会公共利益方面。要对群众的社会公共利益负责,如保证当地的居民生活的正常化、维护当地的水上交通秩序、维持当地环境卫生的清洁、维护当地生态景观和旅游景区不得受到水产养殖活动的任何影响等。1.5对养鱼投资者或养殖户方面。对投资者、养殖户的自身利益负责,要提高准入门坎,严格执行管理政策,合理进行风险评估,避免因为投资者、养殖户盲目投入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生态破坏。1.6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要在保护好生态的前提下,能够保证鲑鳟鱼产业健康、稳步、可持续发展,实现产品标准化、市场规范化,提高鲑鳟鱼优良品质,做大做强青海三文鱼品牌,树立三文鱼品牌形象,对整个鲑鳟鱼产业发展的可持续前途负责等。
2努力践行鲑鳟鱼养殖严管“三原则”
在建立了负责任渔业基本理念的基础上,在鲑鳟鱼产业发展的政策层面和技术层面,结合青海省地区当前实际情况,开创性提出沿黄网箱养殖严管“三原则”,也就是最严格的养殖容量控制、最严格的生物安全管理措施、最严格的水产品质量监管[1],并在实践中发挥重要指导作用。2.1执行最为严格的养殖容量控制。明确划定保护区与养殖区,黄河干流龙羊峡水库的以上水域划定为保护区,禁止任何渔业养殖和开发,从龙羊峡至积石峡段适宜养殖的各水库划为养殖区,并对各水库通过科学容量测算,进行严格的养殖总容量控制,划定养殖容量红线,不提倡高效高产,力求生产高品质商品鱼,严防破坏生态环境。同时建立最为严格的网箱养殖场审批制度(申请→环境影响等综合评审→审批→发放水域滩涂养殖证)[2],同时要求三倍体虹鳟养殖方形网箱(箱体长宽高大小6m×6m×6m、7m×7m×7m、12m×12m×8m)入箱规格5g以上,圆形网箱(周长60m、80m、100m,网箱深度分别为7m、10m、15m)入箱规格100g以上,并严格执行单位网箱养殖规模最高控制在6kg/m3以内的要求。2.2执行最为严格的生物安全管理措施。严把苗种检疫关,严格执行水产苗种生产和流通环节的检疫流程,对鲑鳟鱼苗种的输入和输出实行严格的动态监管,对苗场进行产地检疫和入箱前严格复检。制定根据各养殖场实际的生物安全管理措施计划并组织实施,定期对鲑鳟鱼养殖IHN、IPN、疖疮病、小瓜虫病等进行例行监测和送样检测,确保不发生大的疫情。同时严格各养殖场从业人员出入养殖区的更衣和消毒制度,对进出人员及车辆进出场区必须施行严格的双向消毒措施。养殖的所有网箱须加盖网盖,以防止水鸟捕食鱼类和传播疫病。对病死鱼要按相关程序进行无害化处理,严禁将死鱼随意投入水库污染水域[3]。2.3执行最为严格的水产品质量监管。建立对鱼种、饲料、渔药等投入品的全程监控体系,确保养殖环节质量安全。推广三倍体虹鳟良种养殖,提倡养殖品种单一化,实行良种补贴,提高良种覆盖率。使用高能、环保、安全的配合饲料,大幅提高饲料转化率和鱼类品质,逐步实行饲料投入配额制度,以大大减少氮、磷排放对环境的污染。督促指导养殖户不使用禁用药物,尽量少用或不用类似于抗生素的药物,积极倡导减少各类消毒剂和鱼药使用量,广泛推广使用鱼用中草药和免疫制剂。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严格执行商品鱼上市前产品药残抽检,建立水产养殖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引导和鼓励商品鱼进行绿色认证和产地认证,最终实现养殖场绿色认证全覆盖,切实保障食品安全。
3完善技术和服务体系,提升现代渔业养殖水平
种植养殖业发展思路
【摘要】通过分析户撒乡地处冷凉坝子的特殊气候资源、土地资源及传统种植业生产现状,初步提出今后户撒乡发展农村种植养殖业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种植;养殖业;发展;户撒
陇川县户撒乡年平均气温15.5℃-16.5℃,年降雨1700mm-1800mm,霜期4个月左右。户撒坝由于四周被群山环绕,雾气较大,不易发散,特别是雨季,相对湿度84%,年均日照2300h-2400h。由于特殊的地形影响,形成户撒坝特殊的气候环境,明显不属于南亚热带气候地区,由此决定了在陇川坝那一个海拔带适应种植经济作物到了户撒坝那个海拔带就是生长不良。国家发展大宗经济作物的扶持政策它没有条件享受,适合户撒发展的经济作物又没有得到研究和扶持。导致户撒乡成为了热区中的冷区。所以,关注大热区之中特殊的小冷区户撒乡农村经济的发展,显得格外重要。
1户撒乡的农村经济现状
户撒阿昌族乡位于陇川县西北部,是全县唯一的民族乡,距县城章凤46km,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4.35km。全乡总体地貌是两山一坝的狭长小盆地,坝区海拔1380m-1480m之间,最高海拔2138m,森林覆盖率48.9%,全乡总面积251.9km2,下辖11个村民委员会,136个村民小组,共5716户26462人。分布有阿昌族、傈僳族、回族、景颇族,其中,阿昌族占全乡总人口的50%左右。2019年,户撒乡农村经济总收入471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807元。
2户撒乡土地资源现状
畜禽养殖发展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发展畜牧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这个大目标,以发展畜禽养殖小区、推进规模化生产为重点,采取了强化组织领导,落实优惠政策,加强规划指导和狠抓技术服务等一系列有效措施,促进了畜禽养殖小区的快速发展。为了解和掌握全市畜禽养殖小区发展情况,研究和探索畜禽养殖小区建设的新模式和机制,进一步加快畜禽养殖小区的建设步伐,近期,我们对全市畜禽养殖小区的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我市畜禽养殖小区发展现状
据统计,全市现有各类规模养殖场(户)7083个,畜禽规模养殖总量达5000多万头(只),占总养殖量的40%;各类规模养殖小区152个,其中养猪小区46个、养牛15个、养羊13个、养禽78个。各类畜禽养殖小区年创利润4000多万元,户均2万元。*县城关镇兴隆养猪小区有24户,现存栏生猪1万余头,去年共出栏生猪1.7万头,年销售收入1683万元,全年获利310万元,户均12.9万元。由于畜牧业整体规模效益明显提高,全市已初步形成了“小群体、大规模”的区域优势。
养殖小区的出现和发展,改变了庭院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和防疫困难等问题,改变了“分散养殖,人畜混处”这一农村传统习惯。对拥有小本资金的专业户来说,集中建舍,分户饲养的养殖小区成为适宜的选择。这种“小规模、大群体”的方式,已经成为我市现阶段畜牧业的生产的一种主要组织形式。目前,我市的畜禽养殖小区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龙头企业+农户”型。农户负责生产,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良种、饲料,提供防疫、技术服务、回收产品,小区作为龙头企业的初级产品生产基地。如:潢川华英集团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养鸭,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是协会带动型。小区内实行“协会+农户”的形式,由协会牵头为养殖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如:*县包信养殖小区由镇蛋鸡协会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的方式,不断吸引农户入驻小区。目前,小区内饲养蛋鸡千只以上的农户已发展到近300户。三是能人与经济人带动。*等一批生猪养殖大户,带动周边地区400多农户从事生猪养殖,年规模饲养量达20余万头,已形成了谭家河乡大桥,柳林乡*等一批生猪养殖小区。
二、我市发展畜禽养殖小区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领导重视,强化责任
贷款贴息指导养殖规模发展
2009年5月,介休市人民政府出台了《介休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扶持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推动农民稳定增收的实施意见》。《意见》立足于加快发展介休市现代高效农业,进一步提升全市农业级次和水平,确保农民收入稳定增加,明确规定对全市规模养殖户予以大力扶持,即为农户协调解决贷款,并由财政出资予以一年期贴息。前不久,畜牧兽医局对全市2009年—2010年度畜牧业贴息贷款情况做了全面的入户调查,深入了解了贷款用途和养殖效益情况,现将调查结果简介如下:
1.取得的成绩
(1)为拉动社会资金投入畜牧业领域发挥了巨大作用贴息贷款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和工商大户发展畜牧业的信心和热情。2009年,全市共有881个养殖户(场)申请到贴息贷款,贷款总额为3030万元。其中,养猪户487户,占贷款总户数的55.3%,贷款金额2050.1万元,占全市贷款总额的67.7%;肉鸡户128户,占贷款总户数的14.5%,贷款金额338.5万元,占全市贷款总额的11.2%;养牛户133户,占贷款总户数的15.1%,贷款金额285.5万元,占全市贷款总额的9.42%;养羊户70户,占贷款总户数的7.98%,贷款金额179.7万元,占全市贷款总额的5.93%;蛋鸡户54户,占贷款总户数的6.13%,贷款金额144.2万元,占全市贷款总额的4.76%,其余32万元为养驴、土鸡、蜂等养殖户所贷。贷款金额在10万元以上的大场共13个,贷款总金额为698万元,占全市贷款总额的23%。通过贷款全市拉动约1亿元的社会资金投入到了畜牧业。
(2)通过资金扶持夯实了畜牧业发展基础调查发现贷款用途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大场主要是用于扩张规模、引种和流动资金,包括增加基础设施和设备,例如猪舍、产床、保育床、人工授精设备、饲料等;农户主要是用于购买仔猪、修建圈舍及购买饲料,其中,农户用于购买畜禽苗及饲料(草),使用资金约占贷款总额的75%,用于修建圈舍等基础设施的占用资金约25%。2009年全市新修各种畜禽圈舍约2.16万m2。
(3)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养殖规模的快速扩张到2009年底,全市猪饲养量达到27.8万头,同比增长20.5%,能繁母猪达到1.77万头,同比增长了44.1%;肉鸡饲养量达到205.7万只,同比增长16%;牛饲养量达到5271头,同比增长26.1%;羊饲养量达到8.28万只,同比增长17.6%;蛋鸡饲养量达到62.6万只,同比增长14.5%;鸭饲养量发展到46.5万只。
(4)为引进先进设备和人才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养殖户已经形成了共识:养殖要有效益,必须要发展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养殖户对规模健康养殖在观念和认识上有了新的提高,大场的标准化养殖更是上了一个新水平,例如:兴泰养殖公司、荣凯公司等企业投资70万元新修了8个发酵床;瑞兴公司等企业引进了人工授精设备和技术;养猪企业基本上都引进了技术场长等高级管理人才,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管理轨道,有效地提升了管理水平。
县域规模养殖发展研究
近年来,武胜县为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转变养殖方式,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分步推进、适度规模”的原则,力促畜牧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信息化发展,加快了畜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步伐。
1发展经验
1.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武胜县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领导小组和技术专家组。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的组织领导,负责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活动的日常事务和组织协调。技术专家组细分为生猪养殖、家禽养殖和草食牲畜养殖三个小组,主要职责是为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提供技术支撑、协助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相关工作。
1.2大力推行畜禽标准化生产畜禽标准化生产按照“六化”推进。即: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和监管常态化。选用高产优质高效畜禽良种,实现畜禽品种良种化;畜禽圈舍、饲养与环境控制设备等生产设施设备满足标准化生产的需要,实现养殖设施化;制定并实施科学规范的畜禽饲养管理规程,实现生产规范化;健全防疫制度,有效防止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实现防疫制度化;有效处理畜禽粪污,达到排放标准,实现粪污处理无害化;依法对对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投入使用实施有效期监管,实现监管常态化。
1.3积极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2007年开始,到2011年全县利用中央投资,实施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小区)改扩建项目,共改扩建生猪养殖场(小区)57个。2010年起,全县启动实施了畜禽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2011年,根据省上有关要求,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2011年现代畜牧业优质生猪养殖示范点建设的通知》。按养殖内容制定全县统一的评审打分细则,组织专家组开展初步筛选、技术培训、创建指导和验收评审等工作,及时高效地建成了12个圈舍面积800平方米以上的标准化养殖示范场,验收后由县政府补助每个标准化养殖示范场25万元,为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树立了学习榜样,取得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成效。
1.4探索畜牧业发展新机制大力支持龙头企业采用“公司+专合组织+养殖农户(场)”的运作模式,实施“五统一”(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服务、统一销售、统一品牌)经营方式,运用寄养、托养、订单养殖等方式发展现代畜牧业。鼓励引导养殖业户按照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兴办各类畜牧合作社,真正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提高养殖业户的组织化程度和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