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养殖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6 07:03:5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麒麟养殖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麒麟养殖

分析麒麟养殖对水质影响

陵水县新村港是典型的天然溺湖型港湾,位于海南省陵水县新村镇,是海南省重要的养殖基地之一。新村港总面积约2220hm,其中适合养殖的水域面积约993hm。,腹地面积约20km。,口门狭窄,最窄处不足100m,港内水深较深,最深处达12m。由于地处亚热带,新村港全年水温和盐度都较高,非常适宜于养殖麒麟菜。根据调查研究,新村港麒麟菜养殖期间,养殖区内水体中的无机氮和无机磷含量均有减少,说明麒麟菜养殖对新村港海域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有一定的吸收作用,对改善海水水质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1新村港养殖布局合理性分析

新村港地处亚热带,全年各月平均水温为25.8℃~30.0~C,盐度平均值为30.635~34.438,港湾内为沙质底质类型,非常适宜于养殖麒麟菜、珍珠贝及经济鱼类等。新村港内目前有养殖鱼排6500个,麒麟菜养殖167hm2,珍珠贝养殖面积较小,经济鱼类养殖品种有石斑、白鲳、龙虾、美国红友和军曹等15个名贵鱼种。新村港口门朝西,口门最窄处不足100m,湾底距口门约8.5km,上游没有河流流人。据估算,整个港湾的水体全部交换一次约需1个月时间。口门狭窄、口门外有长约1km,宽约100m的沙带存在及整个港湾水域面积较大成为水体交换缓慢的原因。目前,由于养殖鱼排较多,降低了海水流速,水体交换将更加缓慢。由于新村港港湾水域面积大,湾口处与湾底水体交换速度不一,污染物在水体中交换速度差异及交换时间长短不一,造成了一定的积聚,所以整个新村港海水水质呈现出由湾口向湾底逐渐下降的趋势。由口门向里约3km的范围内海水水质能保持在二类海水水质(适宜于海水养殖区),3km向湾底的范围内海水水质经常为四类海水水质[1]。在1996年之前,由于利益驱使,自行圈地养殖大量出现,整个新村港内由口门至湾底均有养殖鱼排。由于养殖鱼排排放的养殖废水及过剩的养殖饵料在水体中分解,给整个港湾带入了大量的营养盐,而在港湾后半部由于水体交换缓慢,造成了营养盐在水体中的不断积累,在两三年间发生3次大的赤潮灾害,损失达几千万元。1996年,在发生了几次赤潮灾害之后,陵水县海洋与渔业局请有关专家进行实地考察,寻找发生赤潮的根源。港湾水体交换不畅,养殖规模超过整个海域的自净能力及养殖布局不科学是根本原因。在总结了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陵水县海洋与渔业局对新村港的养殖布局进行了科学的安排,同时在养殖规模上加以控制。新的养殖布局为:自口门向里3km范围内安排经济鱼类养殖鱼排,港湾后半部安排麒麟菜养殖,由于珍珠贝类养殖规模小,就安排在两个养殖区中间区域(图1)。几年的实践证明,此布局较合理。因为在港湾口门出水体交换良好,养殖鱼排的养殖污水及部分过剩饵料分解产生的污染物可及时地随着海水扩散交换出去,而在港湾的后半部,水体交换不畅,造成营养盐累积,该区域的营养盐类含量会较高,易出现水体富营养化现象,而麒麟菜的生长需要丰富的营养盐,麒麟菜的吸收将使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含量降低,从而使水体达到净化的目的。

2麒麟菜养殖对海水水质的影响分析

2.1监测内容与分析方法

根据调查研究的需要,我们在新村港水域布设5个站位,在口门外海域布设1个参考站位,自2005年3—11月每月进行一次水质监测,具体站位见图2。监测项目有:水温、透明度、盐度、溶解氧、化学耗氧量、pH值、亚硝酸盐、硝酸盐、氨氮、活性磷酸盐、硅酸盐和叶绿素等12项。监测按照《海洋监测规范》执行。

查看全文

畜牧养殖动物疫病病因防控措施

畜牧养殖业现代化发展进程进一步加快,畜牧养殖业的规模和质量都在不断的提升。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畜牧养殖的各种动物产品需求量不断提高,基于此,云南曲靖地区加大对畜牧养殖业的扶持力度,做大做强畜牧养殖业,以促进农业、农民增收。当前畜牧养殖的总收入不断提升,养殖户的经济收入增加,畜牧养殖业市场发展前景良好。但与此同时,养殖过程中动物疫病的出现对畜牧养殖业的发展造成较大影响,疫病时有发生,部分疫病其传染性非常强,对区域养殖业发展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所以还需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明确疫病高发的病因,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控措施,有效防控疫病。

1畜牧养殖动物疾病常见的病因

1.1环境原因

环境质量关乎动物自身的生长发育质量,良好的环境能够避免各种细菌或病毒的滋生传染,降低患病概率。但是依然存在部分养殖场忽视环境问题,导致养殖场环境差,继而导致细菌病毒大量滋生,引发一系列的疫病。

1.2动物自身原因

动物自身在胚胎时期,母体自身感染了疾病,容易造成动物幼仔患病概率升高,动物母体的健康饲养以及防疫工作显得尤为突出,但是当前工作过程中对该环节有所忽视,疫病发生概率变得更高。

查看全文

某某乡新路新策建设新农村

某某乡新路新策建设新农村

某某乡位于某某城东南,乡政府驻地距城区5公里,属典型的农业乡,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是麒麟区粮食主产乡之一。全乡辖10个村民委员会、65个村民小组、84个自然村,总面积64平方公里;总人口42886人,农业总人口41775人,占97.4%;有农户10192户,农村劳动力总数22559人。对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个字标准要求,某某乡紧密结合“云岭先锋”工程的实施和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用城市理念建设农村、用现念教育农民,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了党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双赢。

一、以生产发展为关键,让产业兴起来。

一是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以“一村一品”特色经济为主要内容,以“调优种植业、调特水产业、调强畜牧业”为目标,重点做好四篇文章,培育壮大了优质稻、花卉、畜牧、休闲观光四大特色支柱产业。目前已形成了以10个村委会为基础的2万亩优质稻种植基地,以大龙村委会为中心的500余亩鲜切花生产繁育基地,以新发、小坝圩、四圩、余家圩等为重点的奶牛、畜禽养殖基地,以庄家圩、牛街为重点的农村工业园区,以锦龙庄、朗目山庄为代表的休闲观光经济,以牛街、平江街、鸡街为重点的城镇经济。大龙的花卉、新发的奶牛、余家圩的家禽、四圩的鸭子、小坝圩的仔猪、庄家圩的珍禽等产业化模式已见雏形。二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稳步推进。率先在全区建成了高标准的牛街、鸡街集镇,使村内大量闲置的土地得到盘活,实现了保值增值。牛街小集镇现已入住人口1784人,拥有各类企业近100个,有经营商铺110个,成为集信息、资金、技术、人才、服务为一体的新型集镇。依托牛街、乡政府、鸡街三大中心集镇,着力挖掘本地人才、资金潜力,大力发展观光、旅游、垂钓、休闲产业经济。2005年,全乡休闲度假经济已发展到17家,投资总额达3000余万元,全年接待客人70余万人次,实现收入1200余万元,解决了600余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三是集镇配套功能逐步完善。全乡累计投资3500余万元,先后完成金江路一期、沾潦公路某某段、朗目山公路、曲鸡路改扩建等重点工程建设。建成了牛街、平江街、牛街三个中心城镇。投资500余万元,完成了平江街的绿化美化以及部分站所的硬件设施建设,大力营造优良的发展环境和空间。四是工业园区建设欣欣向荣。结合金江大道的综合开发和金江生态园的总体规划,按照“合理布局,聚集发展”的原则,重点建设庄家圩、牛街两大工业园区。目前庄家圩工业园区已成功引进工业企业6个,投资总额6500余万元,预计年产值近5000余万元,可解决本村剩余劳动力500余人,农民每年可从企业务工获取收入愈300余万元。五是农村工业化初具规模。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某某乡先后引进培植了金江小镇、锦苑丽泰生态村、鸭子牛奶公司、茂源鸭苗孵化养殖基地、方园珍禽养殖场、三牛乳业、麒麟生态旅游文化城等一大批农业龙头企业和工业企业,投资总额达6500余万元,年产值达5400余万元,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400余人,为推进某某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进程注入了活力,增强了全乡经济发展后劲。

二、以生活宽裕为目标,让农民富起来。

一是“联帮带”走出致富路。按照“支部抓产业、党员创事业、农民富家业”的思路,结合“农民万元增收计划”的实施,积极构建党员联、帮、带农民致富的机制和平台。乡机关站所的党员干部分别挂钩联系到10个村委会,与村组干部一道联系一户专业户、培植一户文明户、引导一户示范户、带动一户中间户、帮助一户困难户、转化一户落后户。通过联、帮、带,全乡群众走上了一条“农业增收、实业增收、务工增收”的致富新路。二是惠农政策还利于民。切实加大对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的投入,完成了6000余人的养老保险投保,投保金额303万元,建立了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积极构建人民群众期盼的“和谐社会”;全面完成农村税费改革,免征农业税87万元;为10277户种粮农户兑付良种补贴29.3万元,保护了种粮户的积极性;实施退耕还林还草3060亩,兑现粮食“两补”资金83.7万元;投入230万元实施农村电网改造,电费从2001年的0.8元/度降为到户电价0.402元/度,为群众减负90万元,户均减负85元;在全乡范围内对涉农收费项目进行公示和清理整顿,对辖区内的100余家企业进行了劳动保障执法年审,协助企业与688名企业劳动者签订了劳动合同;投入资金189.94万元,救济困难户460余户1700余人等。三是劳务输出拓宽增收渠道。针对农村劳动力信息不灵、覆盖面不广的问题,我们采取乡外建立稳定的信息平台和乡内建立劳务档案两条措施,健全了乡、村、组三级劳务信息服务网络,引导农民有目的、有效益地转移输出。通过二、三产业“带”,龙头企业“引”,劳力输出“送”,三管齐下,拓宽劳动力输移空间,畅通农户增收致富渠道。今年上半年,全乡转移劳动力5400人,人均收入2800元,实现劳务收入1512万元。四是传统种养殖保值增收。目前,全乡花卉面积已发展到515亩,露地蔬菜1071亩,慈菇、茭瓜、莲藕等水生蔬菜3600亩,种植业人均增收40元。全乡肉禽出栏48.8万只,生猪出栏54605头,仔猪出栏15万头,商品鱼产量1860吨,其中名特优稀水产品总产量达450吨。今年1—7月,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18332万元,同比增12.5%,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2187元,同比增11%。

查看全文

畜牧兽医工作计划

20**年,在区委、区政府、区农委的非常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站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全年工作目标,扎实推进畜禽规模养殖,有效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各项关键措施,突出加强检疫监督工作,大力整顿和规范活禽交易市场秩序,加大兽药、饲料及添加剂等畜牧投入品监管力度,努力完善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不断提升畜牧业依法监管水平,全区畜牧业生产保持了稳定发展的态势。生猪、肉禽和蛋禽的规模养殖比重提高了5个百分点,标准化、产业化程度得到了进一步提高。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新城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和抗体保护率全部达到省市规定的要求。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率达100%。全年未发生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大庆之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冲击的关键之年,我区畜牧兽医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和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切实落实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措施,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保供给、促增收、强基础、重民生”的总体要求,以“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坚定信心、促进发展”为主题,以“稳生猪保供给、抓防疫保安全、上规模增效益、调结构促发展”为重点,以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现代畜牧业为抓手,创新理念、创新思路、创新机制,千方百计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千方百计保持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主要目标是:2009年全区畜牧业产值提高5%,规模养殖比重完成省、市下达指标,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创建基地2个,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应免率达100%,有效抗体保护率80%以上,畜禽养殖、免疫信息建档率、牲畜挂标率均达100%,产地检疫率、屠宰企业持证开办率、屠宰检疫率、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确保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力争不发生、确保不流行”和不发生重大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努力实现全区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六项工作:

1、扎实推进畜禽规模养殖,加快清洁健康养殖步伐。畜牧规模养殖是我区高效农业规模化的发展方向,以麒麟高效畜牧业园区为抓手,罗宏斌10万头猪场在**年的基础上09年将继续加以推进,向周边地区辐射成为生猪养殖小区,继续加强奶牛、长毛兔、蛋鸡养殖小区建设。进一步转变养殖观念,创新养殖技术,大力发展健康生态养殖模式,积极引导现有养殖场户进行改造升级,加强圈舍粪污处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造。以清洁健康养殖示范点的创建为契机,培植建设一批符合标准化生产要求,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示范作用的现代畜牧生产企业,力争泰州卫岗奶牛场、罡杨佳旺合作社万头猪场健康生态示范基地通过创建验收。

2、贯彻实施《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生鲜乳生产收购管理办法》,加强对奶农、奶站及卫岗乳制品厂的监管和服务。加强奶牛养殖监督管理,建立健全规范的生鲜奶收购管理制度和生鲜乳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加大奶牛养殖管理技术培训、良种推广、疫病防治等服务。切实做好饲料和兽药等生产投入品的监管使用,建立规范的养殖档案。按照《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总体要求,指导和督促奶农完善防疫制度,做好牛口蹄疫的强制免疫、监测工作,强化奶牛布病、结核病的监测和净化,确保生产符合要求的生鲜乳。

3、增强动物疫病防控能力,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继续坚持常年免疫和强制免疫制度,以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疫病防疫为重点,组织实施好春季突击防疫、夏季生猪高热病防治、秋冬防疫三大行动,组织开展科学防疫示范场建设活动,促进防疫技术的规范化建设。加强疫情监测,严格产地报检制度,实行屠宰同步检疫,对病死畜禽实行“四不准一处理”制度,切实消除疫源和肉品安全隐患。

4、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全面启动动物疫病可追溯及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建设动物疫病可追溯及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实现数字化、信息化管理,在生产环节、流通环节和屠宰环节,都能通过耳标识读器掌握相关信息,分析查找动物防疫漏洞和薄弱环节,预警动物疫情。加强畜牧业投入品质量监管,积极开展“保障饲料安全,推进健康养殖”为主题的饲料执法年活动,坚决打击饲料中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和无证生产行为,巩固专项整治成果,完善提高区乡兽药gsp试点,规范兽药经营行为。坚持扶优与打假并举,全面推行畜牧投入品生产、经营企业依法守信承诺制度。加大兽药、饲料、畜产品监管抽检力度,畜产品中“瘦肉精”、莱克多巴胺抽检合格率稳步提高,努力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按照农业部提出的“加强整合,合理调配力量,推进畜牧兽医综合执法”的要求,全面推进畜牧兽医综合执法,提高畜牧兽医依法行政能力。

查看全文

双强党员思考

为进一步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结构,提高农村党员队伍整体素质,麒麟区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发展“双强”型(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党员的详细规划,指导各基层党组织依托“两校进校”,认真抓好“选、引、育、扶”四个环节,大力发展符合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的“双强”型党员。

明确目标“选才”。为实现每年培养“双强”型党员不少于2**名目标,各村(镇辖社区)党组织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摸底,准确掌握了致富能手和有一技之长的乡土人才的底数。每个村党总支在农村党员中,挑选5名以上年纪轻、致富潜力大的党员作为致富能手培养对象;每个村党总支在农村种植、养殖、加工、营销大户中,挑选3名以上思想觉悟高、群众基础好、有培养前途的优秀致富能手作为党员培养对象。全区共在优秀致富能人中建立了11**多名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共发展“双强”型党员299名,占新发展党员的65%。

教育引导“明志”。通过个别谈话、集中座谈和上党课等方式,教育引导培养对象准确认识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帮助培养对象认清形势,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同时,积极开展“树立理想信念、赢取群众信任、坚定致富信心”的“三信”主题实践活动,使党员干部和培养对象的理想信念、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拼搏精神不断得到升华,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勇气和信心。

科学培训“修身”。通过多渠道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着力增强党员干部的致富能力、发展能力。一是邀请专家授课,有计划地对培养对象进行集中轮训。今年初,区农业局邀请全国蚕桑学会的专家到茨营、东山等地进行现场知识讲座,培训种桑养蚕农户,大大提高了培训对象的专业技能。二是外地学习。安排培养对象到四川成都、蓬溪和江苏华西村等地参观考察、交流挂职等方式,帮助培养对象开阔视野、转变观念、启发思路。三是学历教育。积极鼓励培养对象通过自考、函授等方式提升学历层次,并在学费上给予一定补助;把农广校中专班办到村里,对培养对象进行“充电”。四是实践锻炼。推广“学校+示范基地”和在村办经济组织挂职锻炼的模式,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培养对象应用技术、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重点帮扶“创业”。区、乡、村分级建立专门领导小组,负责本辖区内“双强”型党员的管理、培养工作,并明确每名培养对象的培养责任单位、责任人,实行专人培养、全程负责。各乡镇(街道)整合农科站、农经站、畜牧站、水产站、蔬菜站、企业办等部门的力量,为培养对象创业致富提供技术指导、技能培训、种子供应、产品收购、信息咨询等服务。茨营乡成立农产品协会,把培养对象吸收为会员,并引进香港乐颐果蔬有限公司、曲靖蔬菜集团公司和四川俞啤调味品厂在茨营设点、办厂,在企业和农产品协会、培养对象之间架起桥梁,在推动当地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同时,有力促进了培养对象的成长、成熟。

查看全文

乡镇新农村半年工作总结

*乡位于*城东南,乡政府驻地距城区5公里,属典型的农业乡,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是麒麟区粮食主产乡之一。全乡辖10个村民委员会、65个村民小组、84个自然村,总面积64平方公里;总人口42886人,农业总人口41775人,占97.4%;有农户10192户,农村劳动力总数22559人。对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个字标准要求,*乡紧密结合“云岭先锋”工程的实施和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用城市理念建设农村、用现念教育农民,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了党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双赢。

一、以生产发展为关键,让产业兴起来。

一是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以“*”特色经济为主要内容,以“调优种植业、调特水产业、调强畜牧业”为目标,重点做好四篇文章,培育壮大了优质稻、花卉、畜牧、休闲观光四大特色支柱产业。目前已形成了以10个村委会为基础的2万亩优质稻种植基地,以大龙村委会为中心的500余亩鲜切花生产繁育基地,以新发、小坝圩、四圩、余家圩等为重点的奶牛、畜禽养殖基地,以庄家圩、牛街为重点的农村工业园区,以锦龙庄、朗目山庄为代表的休闲观光经济,以牛街、平江街、鸡街为重点的城镇经济。大龙的花卉、新发的奶牛、余家圩的家禽、四圩的鸭子、小坝圩的仔猪、庄家圩的珍禽等产业化模式已见雏形。二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稳步推进。率先在全区建成了高标准的牛街、鸡街集镇,使村内大量闲置的土地得到盘活,实现了保值增值。牛街小集镇现已入住人口1784人,拥有各类企业近100个,有经营商铺110个,成为集信息、资金、技术、人才、服务为一体的新型集镇。依托牛街、乡政府、鸡街三大中心集镇,着力挖掘本地人才、资金潜力,大力发展观光、旅游、垂钓、休闲产业经济。2005年,全乡休闲度假经济已发展到17家,投资总额达3000余万元,全年接待客人70余万人次,实现收入1200余万元,解决了600余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三是集镇配套功能逐步完善。全乡累计投资3500余万元,先后完成金江路一期、沾潦公路*段、朗目山公路、曲鸡路改扩建等重点工程建设。建成了牛街、平江街、牛街三个中心城镇。投资500余万元,完成了平江街的绿化美化以及部分站所的硬件设施建设,大力营造优良的发展环境和空间。四是工业园区建设欣欣向荣。结合金江大道的综合开发和金江生态园的总体规划,按照“合理布局,聚集发展”的原则,重点建设庄家圩、牛街两大工业园区。目前庄家圩工业园区已成功引进工业企业6个,投资总额6500余万元,预计年产值近5000余万元,可解决本村剩余劳动力500余人,农民每年可从企业务工获取收入愈300余万元。五是农村工业化初具规模。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乡先后引进培植了金江小镇、锦苑丽泰生态村、鸭子牛奶公司、茂源鸭苗孵化养殖基地、方园珍禽养殖场、三牛乳业、麒麟生态旅游文化城等一大批农业龙头企业和工业企业,投资总额达6500余万元,年产值达5400余万元,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400余人,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进程注入了活力,增强了全乡经济发展后劲。

二、以生活宽裕为目标,让农民富起来。

一是“联帮带”走出致富路。按照“支部抓产业、党员创事业、农民富家业”的思路,结合“农民万元增收计划”的实施,积极构建党员联、帮、带农民致富的机制和平台。乡机关站所的党员干部分别挂钩联系到10个村委会,与村组干部一道联系一户专业户、培植一户文明户、引导一户示范户、带动一户中间户、帮助一户困难户、转化一户落后户。通过联、帮、带,全乡群众走上了一条“农业增收、实业增收、务工增收”的致富新路。二是惠农政策还利于民。切实加大对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的投入,完成了6000余人的养老保险投保,投保金额303万元,建立了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积极构建人民群众期盼的“和谐社会”;全面完成农村税费改革,免征农业税87万元;为10277户种粮农户兑付良种补贴29.3万元,保护了种粮户的积极性;实施退耕还林还草3060亩,兑现粮食“两补”资金83.7万元;投入230万元实施农村电网改造,电费从2001年的0.8元/度降为到户电价0.402元/度,为群众减负90万元,户均减负85元;在全乡范围内对涉农收费项目进行公示和清理整顿,对辖区内的100余家企业进行了劳动保障执法年审,协助企业与688名企业劳动者签订了劳动合同;投入资金189.94万元,救济困难户460余户1700余人等。三是劳务输出拓宽增收渠道。针对农村劳动力信息不灵、覆盖面不广的问题,我们采取乡外建立稳定的信息平台和乡内建立劳务档案两条措施,健全了乡、村、组三级劳务信息服务网络,引导农民有目的、有效益地转移输出。通过二、三产业“带”,龙头企业“引”,劳力输出“送”,三管齐下,拓宽劳动力输移空间,畅通农户增收致富渠道。今年上半年,全乡转移劳动力5400人,人均收入2800元,实现劳务收入1512万元。四是传统种养殖保值增收。目前,全乡花卉面积已发展到515亩,露地蔬菜1071亩,慈菇、茭瓜、莲藕等水生蔬菜3600亩,种植业人均增收40元。全乡肉禽出栏48.8万只,生猪出栏54605头,仔猪出栏15万头,商品鱼产量1860吨,其中名特优稀水产品总产量达450吨。今年1—7月,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18332万元,同比增12.5%,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2187元,同比增11%。

三、以乡风文明为重点,让新风树起来。

查看全文

水利工程户包管理论文

曲靖市麒麟区茨营乡幅员面积193.5平方公里,人口3.63万人,有水田1.0285万亩,旱地2.3万亩。已建成小(一)型水库2座、小(二)型水库3座、塘坝7座、小型拦河闸7座、集镇自来水厂1件、村组人饮管道供水工程16件,以及灌溉渠道98公里,水利工程年供水量达700万立方米。其中乡水务所直接管理的5件工程总库容为520万立方米,年供水量约650万立方米,灌溉水田0.93万亩,旱地水浇1万余亩,年供乡自来水厂(2.2万人饮用水)原水50万立方米,并保护着上万人、上万亩农田的防洪安全。

管理体制改革前,5件工程共有管理人员16人,大部分来源于调整离任的原小乡干部和大队干部,月工资200~300元。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管理费用高,年水费收入8万元,管理费支出10余万元,其中支付管理人员工资5万多元,工程日常维修养护费5万多元,入不敷出。二是管理人员没有积极性,责权利不清,干多干少、干与不干一个样,管理粗放,水土资源闲置,捧着金饭碗要饭吃。

在1999年下半年开展的小型农村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中,茨营乡水务所采用了水务所负责与农户承包管理经营相结合的管理模式,通过清产核资、界定产权后,在明确工程安全技术管理、防洪蓄水、供水调度由水务所负责的前提下,把工程的日常看守管理职责与工程水土资源开发经营融为一体,招标选择农户承包管理水利工程。根据公开、公平、公正和低报价中标的原则,最终确定5户分别获得乡管5件工程2000年的管理经营权,合同期1年,每件工程管理人交履约保证金5000元,年终考核合格兑现管理报酬,退还履约保证金,并续签下一年的管理合同。年终考核不合格的,量化扣减管理报酬和履约保证金,并取消下一年的承包管理资格。对原有管理人员未继续留用的,参照原小乡干部辞退一次性补助标准进行清退,共辞退11人,支付一次性补助费4.7万元。维续留用承包管理的,现在和今后都不享受一次性辞退补助待遇。

茨营乡5件骨干水利工程实行户包管理5年来,工程管理全面加强,管理费用逐年下降,承包人收入大幅度增长。管理费用由过去的每年10多万元,下降为5万元,降幅达50%。其中,水务所支付给管理人员的年报酬件均3000元,5件合计为1.5万元,仅此一项减支3.5万元;水务所承担5件工程的变压器空载和闸门启闭电力电费2万元,支付工程日常维修养护费1.5万元。而且随着户包管理年限的增加,水务所支付给承包人的报酬呈递减趋势,2004年,水务所不但不再支付管理报酬1.5万元,反而由管理人上交水务所0.26万元,同时管理人收入大幅增长。实行户包管理5年来,每件工程的承包人都连续承包管理了5年,他们利用水务所提供的30亩耕地、200亩养鱼水面,以及工程管理范围内的水土资源,种植粮食、蔬菜、水果、烤烟,开展了养鱼、养羊、养鸡、养猪和养蚕等养殖和加工,户均收入高达1.5万元以上,户均投入仅2个人,有的户收入达2.5万元,其中陡山水库承包人,今年仅烤烟收入一项就高达2万元。另外管理人员一家人吃住在工程上,实实在在的以水库(水闸)为家,工程常年有人看守管护,杜绝了人为偷盗破坏。而且承包人还自费购置了手机,经常保持与水务所联系畅通,保证了工情、水情、雨情和调度指令的及时上报、下达和执行。

查看全文

村官任职期间个人村务总结

一、履行职责,创新工作方法,做群众最需要的事情。

1、深入实际,走进农村,了解传递村情民情。

走村入户了解民情,村民委主任杨秀福和其他村组干部的指导和带领下。解村里的经济、民生情况,完善《民情日志》上报贴近老百姓生活的信息和新闻报道,撰写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报告,又进一步熟悉了村委会的各项工作,学习到更多的农村工作方法,提升了自己服务群众的能力

东与普子镇相靠、南与麒麟村为友邻、西与石柱的万宝乡相邻、北与石柱的马武镇接壤,所任职的花园村位于我乡之北部。彭石公路横穿我村,被分为东西两边。全村幅员面积24.4平方公里,辖10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8298亩,农户850户、3370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7%以上,森林覆盖率80%以上。全村人均收入4370元,外出务工人数683人,农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红薯等传统种植业为主,乡政府的发展下金银花、魔芋基本形成了示范片,生猪、肉牛、山羊、蜜蜂是农户实现收入的主要养殖项目。。

2、协助村主任开展日常工作

及时上报受灾情况,623洪灾中我村受灾最为严重。协助村民抗灾自救,灾后积极协助村民委做好受灾评估统计工作,指导群众开展生产自救。

查看全文

劳务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建议

1发展现状

“十二五”以来,麒麟区人民政府积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始终坚持工商业、服务业、农业发展的观念,谋化促进劳务产业经济的发展,始终按照“发展完善中介组织,强化培训技术技能和建设完善信息服务平台,有效完成外输内转劳动力结构,培育壮大劳务产业经济发展”的战略发展新思路,大力打造发展劳务产业经济。全区劳务产业经济稳步发展,2015年全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8302人,有序转移输出6233人,累计输出农村劳动力17.62万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1500人,实现劳务产业经济总收入47亿元,占当年农村经济总收入95.77亿元的49.08%,劳务经济已成为全区农村经济收入增收的重要途径,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1.1偏、贫、远村庄劳务产业经济状况

麒麟区比较偏、贫、远的村庄如珠街街道联合社区的庄科、白石岩小组,茨营镇大麦。联合社区是珠街街道偏远贫困社区,辖区山高坡陡,水少,海拔2160m,以农业生产为主,辖区7个村小组4400多人口,有450人在外打工,以白石岩村小组为例,193户900多人口,有200余人在江苏、浙江打工,主要从事公路、建筑类工种,占全小组1/2劳动力;庄科村小组90多户,370人,有60多人在福建、广州打工,通过与打工户的座谈了解,每年每人除去食宿车旅费外,能带回家中的纯收入平均在4.5万~5万元。以此类推,社区每年仅劳务产业经济就可以带回2000万~2200万元的经济收入。茨营镇大麦村委会总人口836人,225户,4个小组,人均耕地0.3hm2,少数民族占2/3,主要从事烤烟、玉米、马铃薯种植,外出务工的只有45人,主要是在杭州架高压线,有部分在老挝修公路或在广州做玩具,务工收入相对较高,每人每年除去食宿车旅费,带回纯收入6万~8万元,劳务产业经济给大麦社区每年带回务工收入270万~360万元。目前全区还有2.7万贫困人口,劳务产业经济对于全区脱贫致富具有重要作用。

1.2劳务产业经济的发展规模

全区劳务转移和输出的发展势头强劲,在“十二五”期间以每年新增务工人员11.6%的速度递增,直到2015年由于全国经济运行增幅减慢,只增长5.6%左右。目前全区已有19万人次的打工劳务大军,其中有7万多临时工和季节工,实现有效转移农村劳动力19.2万人次,初步推算实现全区劳务产业经济收入在52亿~54亿元。

查看全文

现代林业重点县建设情况汇报

在省、市林业部门的重视关心、支持帮助下,县严格按照现代林业重点县建设的要求,创新机制,积极进取,有序推进现代林业重点县建设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2014年,全县实现林业总产值9.09亿元,农民人均从林业上获得的收入达1235元,林业产值和林农增收同比增长20%以上。今年1-6月,实现林业总产值5.4亿元,农民人均从林业上获得的收入达734元。现将我县现代林业重点县建设情况向各位领导作简要汇报:

一、主要成效

(一)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截至目前,全县新造方竹5.96万亩、低改方竹2万亩,新造楠竹1.8万亩、低改楠竹0.8万亩,新建林区公路69.73公里、改造17.83公里,新建蓄水池共6647m3,新建防火宣传碑21座,新建林下养殖基地7500亩、林下种植基地3000亩。2013-2015年度现代林业重点县建设目标任务已全面完成,其中新造方竹、新建和改造林区公路、新建蓄水池等目标超额完成任务。

(二)示范基地效果显现

2013年在僰王山镇发展以楠竹为主的“万亩林亿元钱”高效示范区,实现总产值1.05亿元,项目区农民人均获得收入达1.6万元。2014年在仙峰苗族乡仙峰村、满山红村建设以方竹为主的“万亩林亿元钱”高效示范基地,仅2000亩核心示范区方竹鲜笋总产量就达1000吨,加工干笋产量达83.3吨,产值达2000万元,荣获了“市十佳现代林业产业基地”称号。2015年在大坝苗族乡建设核桃“万亩林亿元钱”示范基地2000亩,辐射带动石海镇、仙峰苗族乡、周家镇等乡镇核桃基地发展,林下种植杭白菊、砂仁、花生等,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