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鱼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6 06:56:4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养鱼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稻田养鱼技术

1稻田条件

应选水质好、水源充足、进排方便、保水好、连片面积较大的低洼、浅滩。稻田的水源和土质要好,保证在养鱼后不怕缺水;稻田的地形地势保证在雨季中不会被大水淹没。施足基肥,视水稻生长情况,少量追肥,一般不用除草剂和农药。水稻应选生育期短、耐肥抗倒状、抗病害的高产品种,采用大苗移栽,栽足基本苗,宽行密植。

2因地制宜选择鱼种

稻田水浅,受气温影响大,盛夏时水温有时可达40℃;在饵料方面,稻田中杂草、昆虫和底栖动物较多,浮游生物较少。因此,稻田中适宜养殖耐浅水、耐高温、性情温和、不易外逃的杂食或草食性鱼类。稻田养食用鱼以鲤鱼为主,培育鱼种可以草鱼为主,适当搭配鲤、鲢、鳙及鳊鱼、团头鲂等。有条件的地方,也可养杂交鲤、罗非鱼、鲫鱼等。

3养鱼设施建设

3.1加高增宽田埂

查看全文

投饵施肥养鱼方案

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我县部分集中式饮用水源水库还存在投饵、施肥养鱼的现象,污染了水体,危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为切实加强水库水源地保护,进一步改善我县饮用水源水质,保护全县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确保饮水安全,根据**市《关于印发**年**市饮用水源保护实施方案的通知》(**办发〔**〕126号)、《**市水利局、**市农业局、**市环保局关于取缔饮用水源水库内投饵施肥养鱼有关工作的通知》(**水资源〔**〕11号)和大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年大足县饮用水源保护实施方案的通知》(足府办发〔**〕107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我县取缔集中式饮用水源水库内投饵施肥养鱼的工作实施方案。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做好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是落实“执政为民、服务发展”学习整改活动的具体举措。县政府高度重视,决定成立取缔集中式饮用水源水库内投饵施肥养鱼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水务局、农业局和环保局等相关单位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各责任部门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加强相互协作和管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积极稳妥地开展取缔集中式饮用水源水库内投饵施肥养鱼工作。

二、齐抓共管,落实责任

为全面做好取缔工作,各部门之间要加强协作,提高工作效率。一旦发现养殖户在饮用水源水库内进行投饵施肥养鱼的,要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各水库产权持有者和水库所在街镇乡共同负责解除养殖合同,取缔投饵施肥养鱼,并落实好善后工作。

(一)县环保部门负责饮用水源水质监测工作,负责对违反饮用水源保护的有关违法行为依法进行查处。

查看全文

养鱼技术研究论文

浙江省境内多山地丘陵,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开化县何田乡养殖清水鱼起自明朝初期,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的流水坑塘里养着一群群鲜活的清水鱼。该鱼鲜活黑亮、肉嫩味美。利用天然山溪水或山谷型水库坝下流水,在流水坑塘中养殖清水鱼,是发展生态渔业和特色淡水养殖,提高山区农民收入的好路子。本标准在2001年开化县农业标准《何田清水鱼》、《何田清水鱼养殖技术规范》的基础上,经征求省内十几位专家意见后制订,旨在全省推广实施。山区坑塘流水养鱼技术规范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山区坑塘流水无公害养鱼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养殖设施、、鱼种放养、饲养管理、鱼病防治、捕捞和运输。本标准适用于山区坑塘流水无公害养鱼。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116076渔业水质标准GB/T18407.4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山区流水坑塘面积在10m2~50m2,池内无滞水区的人工砌筑的鱼塘。3.2坑塘流水无公害养鱼利用山区天然源头水或山谷型水库坝下流水,在人工砌筑的坑塘(鱼池)采用流水养殖的方法,以投喂青饲料等天然饲料为主、人工配合饲料为辅,进行无公害养鱼的方法。

4产地环境4.1水质要求养殖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4.2环境要求养殖环境应符合GB/T18407.4要求,选择生态环境、森林植被良好的山区,且常年具有充沛山溪水的地域。养殖地水源上游以上无或不直接存在工业“三废”及农业,居民生活、医疗废弃物的污染。

5养殖设施5.1流水坑塘流水坑塘应符合表1的规定

查看全文

稻田养鱼及科学施药技术初探

所谓稻田养鱼,就是合理利用稻田种植中的空间,运用科学的养殖技术,使鱼和水稻能够和谐共生,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稻田养鱼是一个复合生态系统,水稻不仅可以为鱼提供清凉的水源,还可以为鱼提供天然的饵料,同时,鱼在捕食的过程中,它的搅动为水稻的生长增加了空气的流动,并且鱼饵残渣和粪便也为水稻提供了营养,从而促进了水稻的生长。由此可见,稻田养鱼可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但必须要科学施药,采取合理的防病技术,才能够促进水稻和鱼的健康生长。

1铜仁市思南县稻田养鱼的现状

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给稻田养鱼提供了新的思路。随着稻田养鱼在经济市场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稻田养鱼的科学施药和防病技术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影响稻田养鱼的科学施药因素有很多,如设备因素、环境因素、人为因素和地理位置因素等。因此,要在稻田养鱼的过程中进行合理的科学施药和防病技术,使其具有一定的规范性。铜仁市思南县的养殖鱼种包括鲤鱼、草鱼、鲢鱼、鳙鱼及革胡子鲇等,近些年相继出现了田凼结合、垄稻沟鱼、厢沟养鱼等养殖新方式,从而大幅度提高了水稻与鱼的产量。除此之外,铜仁市思南县相关政府部门加强了责任意识,先后制定了《稻田养鱼技术规范》和《垄(厢)沟式稻田养鱼技术规范》[1]。但是,仍然有部分养殖者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出现违规使用药物的现象,使得部分水产品出现药物残留过高的情况,严重影响了稻田养鱼的进一步发展,对水稻和鱼的安全生长造成威胁,继而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对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养殖者也要加强规范操作,以提高稻田养鱼的安全性。

2稻田养鱼的科学施药及防病技术探讨

2.1稻田农药选择。为了保障水稻和鱼的食用安全,必须谨慎选择农药。对稻田而言,一旦发生病虫害,养殖户需要合理地选择农药,避免使用毒性较强、有残留的农药。现阶段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宜选择多菌灵、叶蝉散以及稻瘟净等高效低毒农药,这样不仅可降低农药的残留,还可以减少农药对鱼类的伤害[2]。2.2做好施药准备工作。为了能够合理施药,在施药前,养殖户必须要做好准备工作,在最大程度上减少药物对水稻和鱼的影响。在施药前需要对水稻进行灌水处理,水深应该控制在7~10cm之间,也可保持整个稻田的水处于流动状态,从而保证在施药过程中农药的浓度。如果需要使用较高浓度的农药,则需要提前将鱼赶到渔沟处,保证其生存的氧气浓度,等到病虫害得以控制以后,再重新注入新水,然后将鱼放回稻田进行养殖。2.3选择科学的施药方法。在施药过程中,养殖户必须采取科学的施药方法,需注意以下几点:2.3.1施药时机。药效与施药的时间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一般施药在阴天或者晴天的傍晚进行。如果是粉剂农药,则可以选择有露水的清晨施药[3]。2.3.2施药方式。在施药的过程中,不要直接将药物喷洒在水稻上或者水田里,应用水稀释后,采取喷雾施药的方式,并且在喷药的过程中,应该均匀地喷洒农药。2.3.3施药量。对施药量应进行合理控制,例如,敌百虫用量应控制在6~10g/667m2,抗菌药多菌灵的用量应控制在150~200g/667m2[4]。施药之后,养殖户需要随时观察水稻和鱼类的生长情况,一旦出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如果稻田中出现杂草,应该人工进行拔除,避免喷洒除草剂。2.4依靠科技进步,加强鱼病综合防治。对鱼病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养殖户需要提前做好稻田清整工作,做好日常的防病工作。除此之外,还要做好鱼种消毒工作,如果需要引入新鱼苗,必须提前进行消毒,避免带入病菌[5]。因此,鱼病要以预防为主,无病也要预防,一旦发病应及时进行防治。

3结语

查看全文

池塘养鱼历史记载

[摘要]《中国古代动物学史》第13章“中国魚类学史”部分,提出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从事池塘养鱼的国家,依据是卜辞有“在圃渔”,圃即池塘。又说范蠡《养鱼经》有2400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的养鱼专门文献,这两条判断都不能成立。“圃”的甲骨原文作“甫”,指水草沼泽地,不是池塘养鱼。范蠡《养鱼经》不是范蠡所作,系后人伪托之书,可能是汉代作品。此外,古今度量衡不同,章中一些地方直接把古亩等同于今市亩分析,属于疏忽。

《中国古代动物学史》(郭郛,[英]李约瑟,成庆泰著,1999)是一部很重要的中国有史以来第一部整理研究古代中国动物学史巨著,全书500余页,95万字。用现代的学科分类,将全书分为14章,综述了古代中国有关动物分类、动物生理生态、动物变态和发育、动物生殖、动物行为、动物遗传学、生物进化论、动物物候学和动物地理学、动物家化等,其中第十三章是专讲鱼类的《中国鱼类学史纲要》,最后第十四章介绍中国有关中国古代的动物学古籍文献。

笔者因需要先查阅了第十三章“中国魚类学史纲要”(成庆泰执笔),在第三节“世界上最早的养魚文献《范蠡养魚经》”这节中,著者根据古籍文献记载,得出两条重要论断,一是“我国是世界上池塘养魚最早的国家,远在殷商时代即开始了养鱼。”;二是范蠡《养鱼经》“是2400年前的作品,是世界上最早的养鱼专门文献,也是养鱼的始祖,对世界养殖学史来说是有重要价值的文献。”[1]

笔者看了书中引用的文献依据,觉得这两点推断都有商榷的余地。

先说殷商时代即开始了养鱼的问题。

“中国魚类学史纲要”所依据的是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引用罗振玉所辑的殷墟卜辞中两条含“圃”的卜辞为证:“贞其雨。在圃渔。”及:“在圃渔,十一月。”[2]作者说:“这两条卜辞特别注明“在圃渔”,即在园圃之內(捕)渔,而不是在一般的地方(捕)渔,也不是在野(捕)渔,证明殷商时代已开始了池塘养鱼。”

查看全文

养鱼池塘缺氧原因及防控措施

养鱼池塘的溶氧一般来源于三方面:一是来自浮游生物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二是来自大气中扩散溶于水体中的氧气;三是来自人工机械冲水或施药增氧的氧气。三者以光合作用增氧溶氧量最多。池塘生态溶氧消耗则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物理作用向空中逸散消耗;二是水体部分物质的化学反应消耗;三是水生生物呼吸、有机物分解、底质等生物作用消耗。鱼群耗氧与鱼种种类、年龄、体重、性别及活动水平有关,同时也与水体的温度、溶氧、二氧化碳、pH值等因素有关。夏秋季节是鱼群生长旺季,也是鱼池缺氧的高发期,部分养殖户由于管理不慎,则可导致鱼群大批死亡,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因此,生产中应重视鱼池缺氧原因分析,做好有效防控措施,以保证养鱼生产安全。

1.缺氧原因

(1)水体变化影响由于光照强度的影响,一般白天池塘上层水体的光照强度较大,浮游生物光合作用较强,溶氧水平较高;下层水体则因光照强度减弱,且因热阻力等原因,上下层水体不易对流,溶氧水平较低。尤其是高温季节上下层水温温差较大,底层水体溶氧水平较低。且水体中的溶氧水平昼夜变化较大,夜间水体上层水温随着气温的下降而逐渐下降,密度增大,从而产生密度流,中下层水体溶氧慢慢补充,上层溶氧则逐渐下降,凌晨时溶氧水平将会降到最低水平。另外,同一池塘在不同风力风向的影响下,水体溶氧水平也处于不平衡状态。白天下风处由浮游生物产生的溶氧及从空气中溶入的溶氧总比上风处高,且风力越大,上下处水体溶氧水平差异越大。夜间则相反,因夜间下风处浮游生物和有机物比上风处多,导致夜间耗氧量较大,所以上风处水体溶氧水平比下风处高。(2)气候变化影响水体溶氧水平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特别是夏秋季,水温较高,投饵量增大,由于鱼群排泄物与残饵的积累,导致池塘下层水体溶氧很低,水和底泥中的好气微生物、浮游生物等因缺氧之故,新陈代谢受到抑制,导致底层水体溶氧水平很低。另外,梅雨季节,光照强度较弱,水生植物光合作用较差,容易引起水体缺氧。同时,就气候来说,夏季傍晚如遇雷阵雨,天气转阴,或遇连绵阴雨,气压低、风力弱、大雾等,或久晴未雨,水体溶氧水平较低,鱼群采食旺盛,一旦天气变化,均可引起缺氧浮头等情况。(3)投入品影响水体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有放养的各种养殖品种影响,还有投喂的饵料、肥料、鱼药等投入品影响,加上大量的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好气性细菌等呼吸以及排泄的粪便和其他有机物分解过程中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池水中的溶氧又会因生物和理化等各种因子影响而有所不同,所以鱼池溶氧水平的变化显得非常复杂。此外,鱼塘如流入有毒污水或施肥不当,一次施用过多未经充分发酵的有机肥料,可在鱼塘中分解消耗大量氧气,排出有毒气体,污染池水,也会引起鱼池缺氧,严重的甚至造成“泛池”死鱼。

2.判断方法

(1)看天气根据天气预报和具体情况预测,如天气骤变或连绵阴雨时,就要注意缺氧问题的发生。(2)看季节夏秋季饲料投喂强度较大,水温较高,发生缺氧的机率较大。梅雨季节或季节交替温差变化较大时应密切关注水体溶氧变化。(3)看水色水色浓,透明度小,如遇天气变化,易造成浮游生物大量死亡,水体耗氧增加,可引发缺氧。(4)看采食检查鱼塘食场时,一旦发现饲料在规定时间内尚未吃完,又无明显病症,说明鱼池溶氧水平较低。(5)看浮头鱼群时常因水质过肥、天气闷热而缺氧浮头,极易造成死鱼现象。鱼群浮头有轻重之分,一般早晨开始浮头是轻浮头,半夜开始浮头为重浮头;在池中浮头则较轻,周边浮头则为重;稍受惊动鱼就下沉者轻,受惊后鱼无反应者则较重。

3.调控措施

查看全文

稻田生态养鱼技术管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稻田养鱼;科学管理;生态

论文摘要从稻田条件、鱼种选择、养鱼设施建设和管理等方面介绍了稻田养鱼技术,以期指导稻田生态养殖的推广。

稻田养殖可充分利用水体,改良水质,实现互利共生。在稻田里养鱼有许多好处:首先,可以充分利用稻田里的水面;其次,稻田里养的鱼可以吞食大量的害虫,减少了农药的使用,既降低了成本又减轻了污染;第三,鱼粪是良好的有机肥料,可减少化肥的投入,促进稻苗生长。

1稻田条件

应选水质好、水源充足、进排方便、保水好、连片面积较大的低洼、浅滩。稻田的水源和土质要好,保证在养鱼后不怕缺水;稻田的地形地势保证在雨季中不会被大水淹没。施足基肥,视水稻生长情况,少量追肥,一般不用除草剂和农药。水稻应选生育期短、耐肥抗倒状、抗病害的高产品种,采用大苗移栽,栽足基本苗,宽行密植。

2因地制宜选择鱼种

查看全文

水库养鱼技术研究论文

淳安地处山区、水域众多,千岛湖周边还有中、小型水库55座,山塘1295座,库湾150处,可养殖面积约为1333.3hm2。推广山塘、小水库(库湾)养鱼技术对于山区致富和推进淳安渔业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养殖水体的准备

1.1环境条件

以背风向阳,口小肚大,有1~2个分汊,底部平坦,上游有村庄,并有1定的水量来源的山塘、小水库(库湾)为宜。

1.2防逃工作

淳安县地处山区,汛期来临时,水势较猛,且夹带有泥沙、杂草树杈,容易出现洪水溢坝、拦网冲垮等事件。所以防逃应以不逃鱼、不影响溢洪、拦鱼设备不被水冲垮为原则。拦鱼设备1般为聚乙烯、竹木、金属等制成的网片、栅栏,主要设在水库溢洪口、库湾涵洞口处,必要时也可设在坝顶。

查看全文

小议生态环保型网箱养鱼技术研讨

近十多年来,我国一些网箱养殖水域出现了水体富营养化问题,阻碍了网箱养鱼的健康发展。但网箱养鱼出现的水环境污染问题,绝非网箱养鱼自身固有属性的必然反映,而是网箱养鱼技术偏离了生态学基本原理的结果。如果因水制宜地应用生态学基本原理和现代水产科技成果,实施具有生态环保功能的网箱养鱼技术,使网箱养鱼成为优化水域生态系统、提高水域生物生产力和改善水环境的措施,必将促进网箱养鱼持续发展。

1网箱养鱼对水域生态系统影响的两面性

网箱养鱼对养殖水域生态系统的主要影响,是直接排入养殖水域中的鱼类粪便和饲料残渣(以下统称“网箱排出物”)。其成份除有鱼饲料含有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等各种营养物质外,还有鱼体排出的尿素等代谢产物,而对水环境起重要影响作用的控制性因素则是其中的氮、磷营养元素。

网箱排出物对养殖水域生态系统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即可以是有利的正面影响,也可以是有害的负面影响。其正面或负面影响的“分水岭”,是在一定时空条件下进入养殖水域生态系统的氮、磷量与该生态系统最大允许容纳量的关系。如进入的氮、磷量小于系统的最大允许容纳量,即产生正面影响。相反,若大于系统的最大允许容纳量,即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净力,则产生负面影响。

1.1正面影响

含适量氮、磷的网箱排出物以碎屑形态进入网箱养殖水域后,一部分被鱼类等水生动物直接食用,另一部分则成为细菌的营养源,促进了细菌的繁殖。细菌在分解利用有机碎屑时富集于碎屑表面而形成“菌凝体”,又成为鱼类等水生动物的高级营养物而被食用。可见含有氮、磷的网箱排出物进入养殖水域后,有相当量的氮、磷转化成了鱼类等水生动物的身体物质而进入食物链轨道,从而提高了生态系统内鱼类等水生动物的生产力。

查看全文

稻田养鱼生态经济效益的探析

稻田养鱼是我国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经典稻田农作技术,将稻田种植与鱼类养殖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有机地结合稻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功能,并通过对稻田合理的改造及资源利用,在达到改善生态效益的同时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现结合云南省盐津县落雁乡稻田养鱼产业生态经济效益展开探析。

1云南省盐津县落雁乡概述

落雁乡位于云南省盐津县北部,地处县域腹心地带,距县城17km。辖5村1社区,171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5783户26578人,其中农业人口4783户22388人,国土面积130km2,耕地面积0.28万hm2,稻田面积0.10万hm2,最高海拔1384m,最低海拔360m,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是盐津县适宜发展稻田养鱼的最佳乡之一,适宜养鱼田块600.00hm2以上。落雁乡在稻田养鱼过程中,首先使用稻田养鱼不占耕地,并且可以一田多用,通过人为控制建立起稻鱼共生、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生态系统;其次,鱼在这个系统中具有耘田除草、吃虫、防病、增肥和加速肥分解的功能;第三,养鱼稻田由于化肥、农药用量相应减少,特别是高产田块,少施或几乎不施化肥、农药,有效地促进了生态平衡和生态良性循环;第四,鱼在稻田中还可以吃掉钉螺等,减少了疟疾病、丝虫病和血吸虫病对人类的危害。稻田养鱼技术真可谓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结晶,在促进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2稻田养鱼生态经济效益

2.1生态效益

稻田养鱼具有一定的生态效益,在稻田这个共生系统中水稻与鱼类共同生活其中,水稻是主体,而鱼类则是依附于稻田生活。鱼类在活动过程中翻动土壤、吃掉虫子,改善田间透风通光,减少病害发生,而且鱼类残余饲料、粪便可以为与水稻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提高水稻的产量。水稻与鱼类之间逐渐形成一个互相依存、互生互惠的生态系统。通过实践证明,稻田养鱼杀虫的效果非常明显,泥苞虫、稻飞虱、叶婵虫等水田害虫都可以被鱼类吃掉。同时,稻田养鱼可以有效地抑制病毒虫害的发生,在稻田养鱼系统中,鱼类可以捕食水田中的纹枯病菌核、菌丝等减少病菌侵染的来源。其中,以纹枯病为例,纹枯病多从水稻的基部叶鞘开始,鱼类会争食病斑的易腐烂叶鞘从根本上截断病源。同时,稻田养鱼可以改善土壤养分状况、土壤结构及土壤通气条件。鱼类通过打破土壤胶泥层的覆盖封固,增大土壤孔间隙,利于肥料和氧气渗入土壤层,提高肥效,对改善土壤水、肥和气等状况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