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6 06:46:0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央行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略谈央行会计文化构建的策略
一、加强央行会计文化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要充分体现中央银行的行业特点要把央行精神始终贯穿于央行会计文化建设始终,同时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央行会计文化建设,形成百花争艳的文化建设氛围,更好的融于央行的各项财务工作中去,融于央行会计人的日常行为中,才有存在的价值和生命力。
(二)循序渐进的原则文化建设要长期规划、认真实施、循序推进,要将文化建设与业务发展、内控管理、队伍建设紧密结合,与日常业务工作相协调,寓文化理念于规范管理、服务发展中,做到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实现央行会计文化建设和全面科学发展的和谐共进、协调发展。
(三)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着眼于人的素养的提高和人的作用的发挥,及时了解和掌握会计人员的文化要求和意愿,通过文化纽带把业务发展的文化需要和员工成长的文化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干部职工接受、认可央行会计文化的价值取向,充分调动会计人员广泛参与、全员共建,实现个人理想与央行会计事业共同发展。
(四)坚持从管理工作入手会计文化作为一项管理科学,必须从管理工作入手才能取得实效。加强制度体系的建设,贯穿各项业务操作的全过程中,形成靠制度防风险、靠制度促规范、靠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良好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会计人员的价值观与行为,从而在管理模式上既有价值观的导向,又有制度化的约束,制度标准与价值准则协调同步,激励约束与文化导向优势互补,才能有效提高管理效率。
(五)坚持求实创新的原则央行会计文化建设,在弘扬、继承央行会计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吸收央行会计发展历程上的优秀文化成果,并运用创新思维,找准发展方向,选准突破口,通过观念创新、制度创新、载体创新,不断丰富和发展央行会计文化的时代内涵和行业品质。
浅析央行货币政策失效
关键问题:央行货币政策为何失调?
原因分析:1基于货币银行学分析——货币政策效果
美元泛滥下的公开市场操作是货币供应量循环增大
人民币升值预期无悬念
汇率政策不合适新环境
2基于宏观经济学的分析——经济环境
新形势央行论文
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明确要设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将中国人民银行对银行、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及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监督管理职能分离出来,并和中央金融工委的相关职能进行整合,作为国务院直属的正部级事业单位。其主要职责是拟订有关银行业监管的政策法规,负责市场准入和运行监管,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等,与中国人民银行各司其职。至此,中国人民银行集货币政策和银行监管于一身的体制将宣告结束。对此,我们从央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市场风险需要的政策基础和手段出发,就设立银监会后,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央行和银监会如何才能确保职能的协调统一作如下探讨。
一、成立银监会后可能存在的问题
(一)央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银监会存在一定的依赖性。以前人民银行既能管货币政策又能履行银行监管职能,对于金融市场风险、金融营运状况了如指掌,信息反馈既快又准,应变措施操纵自如,如今职能分家,还能应付自如吗?职能调整后,人民银行虽能强化货币政策职能,将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加强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不断完善有关金融机构运行规则和改进金融业的宏观调控,更好地发挥中央银行在宏观调控和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中的作用。但是,央行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微观环境、没有履行职能的有效手段,特别是没有一个好的监管体系,仅仅把注意力集中在抑制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上,是无法完成中长期稳定币值职能的。因央行就是能制定出好的货币政策,也必须依靠银监会去监督实施,若其监督不力,央行的货币政策就难以得到迅速有效的贯彻实施。正是鉴于这种特殊依赖性,中央银行必须要和银监会很好地协调统一,通过赋予一定的制定和传导货币政策的有效手段,把一半以上的精力集中在金融业以及整体经济改革的业务上面,才能更好地完成稳定人民币币值的任务。
(二)摩擦难以避免,商业性银行将由一个“婆婆”变两个“婆婆”。央行和银监会既然是两家,就必然存在着从各自的利益需要出发制定相关政策的情况,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协调的状况,货币政策职能与银行监管职能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利益冲突,容易相互干扰,导致同步震荡。因从本质上货币政策职能与银行监管职能就有着许多重要区别,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的职能所在,属短期政策,应当灵活善变,而银行监管职能则是属于政府行为,应当持之以恒,不能忽紧忽松。这一轮体制改革将两种职能分离,既可以防止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的同步震荡,也有利于二者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一方面货币政策应当更多地依靠公开市场操作等市场化政策工具来实现,而不能依靠放松或加强监管力度来实现;另一方面,银行监管出现失误,也无法依靠随意增加货币供给去填补窟窿,掩饰漏洞。银监会成立之后,将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和十大股份制银行,以及规模不一的各地近百家地方金融机构实现监管职能,但央行依然是商业银行最后贷款人,同时央行对商业银行仍拥有检查权。因此,央行和银监会之间能否建立一个稳定的沟通协调机制,成为各商业银行的焦点。如果这两个部门协调不好,商业银行就有可能由过去的一个“婆婆”变成两个“婆婆”。
(三)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仍需多方面配合。成立银监会是为了进一步提高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然而,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一个综合效应,牵涉到地方党政、各金融单位以及信贷企业的多方利益。而银监会监管的只是银行部门,它能治顽症于一药丸吗?很难说,正是基于以上担忧,我们说银监会的成立只是第一步,成立之后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比银监会从酝酿到成立这一过程的工作更复杂、更艰巨。离开各级党政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是极为有限的。
二、央行和银监会协调统一初探
浅析央行票据对利率影响
目前,我国发行的央行票据大多是三个月期或一年期的短期票据,而影响经济实体的资本成本、进而影响资产投资和宏观经济的主要是长期利率,因此中央银行能否通过调节央行票据的发行利率来对经济实体产生影响,其关键在于央行票据利率作为货币当局可控制的短期利率,其与长期利率之间的关系如何。只有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之间的关系稳定才能保证中央银行能够通过调节短期利率来影响长期利率、进而影响经济运行。因此,研究我国央行票据利率对长期利率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文献综述
理论上,描述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关系的经典理论是预期理论。其主要内容是:本期的长期利率是本期短期利率与未来预期短期利率的平均值。用公式可简单表示为:
Rt(n)=1n(rt+Etrr+1+Etrr+2+…Etrr+n)公式(1)
其中,Rt(n)为t时点的长期利率,rt为t时点的短期利率,Etrr+1、Etrr+2、…Etrr+n为t时点对未来短期利率的预期值。
货币政策可以控制短期利率,但进而如何对长期利率产生影响,取决于人们对未来货币政策的预期,即预期未来短期利率的变化方向和程度。例如,货币当局针对通货膨胀,在t时点上调本期的短期利率,即rt增加时,如果市场预期未来短期利率不变或继续上调,则按公式(1)都会导致本期长期利率Rt(n)的上升,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通货膨胀期及货币紧缩期的开始。而当经济处于通货膨胀期及货币紧缩期的末端时,市场预期在本期短期利率rt上调之后,通货膨胀会消除,甚至经济衰退,为此货币当局在未来将降低短期利率,即Etrr+1、Etrr+2、…Etrr+n下降。根据公式(1),本期的长期利率Rt(n)将有可能下降。因此,综合看来,短期利率的调整对长期利率的影响如何,取决于短期利率调节处于经济周期的哪一部分,进而人们对未来货币政策的预期如何。
央行维护金融稳定论文
包括审慎银行监管在内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对实现金融稳定目标举足轻重
不管是新兴市场还是成熟市场,在其向金融稳定目标迈进的过程中,金融体系的固有缺陷都将使其本身包含许多不稳定因素。比如说,如果金融机构所运行的市场或沟通金融机构与市场的金融基础设施不健全,金融机构就不可能真正稳健,所以,制度设计者需要处理金融基础设施、信息不对称等一系列深刻的市场失灵问题。这些金融基础设施除包括审慎的银行监管、运行良好的支付清算系统外,还包括司法制度、会计与审计标准、法人治理结构、信息披露制度以及“公事公办”的信贷文化等等。并且,这些因素间相互联系,共同发挥着作用。例如,如果评估银行资产价值的会计制度存在缺陷,那么对银行规定的最低资本要求就形同虚设,若债权回收存在法律上的不确定性,那么银行账面上的资产价值就不可靠.因此,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实现金融稳定的目标意义重大。
银行监管机构的尽职工作是央行履行金融稳定职责的一个基础
毫无疑问,央行履行职责需倚重银行监管。央行通过实行可靠的货币政策,增强公众对货币的信心,实现货币与价格稳定的宏观目标,但不管央行怎样专注于货币与物价稳定的宏观经济目标,其实现必须基于微观层次的金融稳定,需要银行体系以及其他金融部门的顺利运行。
在金融体系中,资产比重最大的银行体系既是重要的金融中介又是支付工具的提供者,单个银行机构倒闭的风险很容易传播而引发系统风险。即使是小银行的倒闭,也可能会由于同业往来、支付系统的直接联系以及对市场信心的间接影响而损害大型银行。大型银行出问题反过来又将导致银行体系的信用遭受更大损害,对广大存款人造成更大的损失。因此,独立于央行的银行监管机构的尽职工作,无疑也是央行赖以履行金融稳定职责的_个重要基础。
银行监管需要注重央行的宏观政策分析
央行科技管理效能提升思路
一、强化机制建设与信息安全问责,提升信息安全管理水平
(一)健全组织领导机制
信息安全管理机制要明确各个层次的责任人和责任内容,形成“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负总责,分管行领导具体负责,科技部门牵头组织,信息安全员具体承办,各部门计算机安全员配合管理”的组织领导机制。
(二)强化信息安全问责
定期召开信息安全工作例会,开展风险提示工作,通报安全管理执行情况,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认真落实单位与个人信息安全责任制。
(三)主动防控,守住信息安全生命线
央行财会的问题及战略
金融服务是基层央行工作的重心,财会工作又是重中之重。面对新的经济形势、新的央行财会职能、新的金融机遇,基层央行的财会工作还存在某些问题和不足,急需研究、探索和解决。
一、基层央行财会工作中的问题
(一)财会内控制度不够健全,岗位职责不够明确
首先,内控制度不健全,落实也更有难度。其次,监督制约机制形同虚设,事前、事中、事后监督虽然环环相扣,层层把关,但相对严密的安全线,特别是在事后监督上更显不足。大部分基层央行没有设置专职的财会事后监督人员,帐务的准确性、合规性受到影响,资金安全存在一定风险。再次,岗位责任不够明确,相互推诿扯皮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工作效率、水平和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对原有的岗位责任制度没有进行及时修订完善,也不能保证很好地实行定期或不定期岗位轮换以及强制休假制度,制度不够明、责任不够清,导致财会工作规范程度相对不够,以致于影响了财会工作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二)联行业务相对集中,产生了新的内控风险
会计核算集中后,联行往账会计信息和原始凭证核对分离,形成内控风险。会计核算集中后,央行县支行的联行被取消,只作为核算中心的网点,办理往账业务的信息录入及来账业务的信息读取,联行业务统一由市核算中心联行柜处理。其目的是为了规避因人员少、素质不高而引发的内控风险,但是联行业务集中后,又产生新的内控风险:以前每笔联行往账业务,均有原始凭证与联行往账报单或事后核查单相互核对,可以及时发现少发、错发、漏发的联行往账。但是核算集中后,县支行只负责录入原始凭证有关信息,再由中支行的核算中心生成和发出联行往帐业务,这就形成了县支行虽然有原始凭证,却无法与实际发出的往账核对;而中支行核算中心联行柜按照网点发来的信息进行处理,却无法核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必然导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内控风险。
论央行货币政策失效
关键问题:央行货币政策为何失调?
原因分析:1基于货币银行学分析——货币政策效果
美元泛滥下的公开市场操作是货币供应量循环增大
人民币升值预期无悬念
汇率政策不合适新环境
2基于宏观经济学的分析——经济环境
央行先进个人事迹
世界第三极的雪域高原,神秘而遥远,壮美而辽阔。
阿里和那曲,是这片高原上气候最恶劣、条件最艰苦的两个地区,平均海拔达4500米以上。然而,人民银行阿里地区中心支行行长**在被世人视为“生命禁区”的地方,一干就是25年。他25年如一日,以“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的豪情壮志,以对金融事业的热爱和建设边疆的执著,扎实工作,敬业奉献,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位高原央行人的忠诚和本色。
**在参加工作之初,由于受当时特殊环境的影响,和同期许多少数民族干部一样,也面临文化水平较低的困难。为了提高自身的汉语水平,掌握更多的金融知识和金融政策,**利用业余时间自修了《农村信用合作会计》、《农村金融统计》、《农村信用社管理》等专业课程。当遇到不懂的生字时,就拿出《新华字典》一个一个去查。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他攻下了一本本厚厚的金融专业教材,在最短的时间里进入了工作角色。
1986年8月,通过不懈的努力,**考上了西藏银行学校成人中专班。在校期间,他继续孜孜不倦地学习专业知识,刻苦钻研写作技能,在校期间撰写了多篇调研报告和经济论文,其中《羌塘牧民在改革中前进》等文章被校刊采用。由于**学习刻苦、成绩优异,1987年被西藏银行学校评为“三好学生”,获得了一等奖学金;1993年又考上了中国人民银行北京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在西藏银行学校的学习和在北京金融管理干部学院的深造,为**做好金融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常说:“搞好基层金融工作的关键在于调查问题、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这是他对搞好基层金融工作的具体认识,也是对自己实际工作的具体要求。
多年来,**一直坚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那曲地区十几个县、上百个乡他都去实地调研过。在日常工作中一旦遇到一些新问题和新情况,就下乡了解情况,有时一去就是十天半月,与基层干部同吃同住,克服种种困难,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
基层央行集中监管论文
摘要:2001年7月和2002年7月,人总行先后两次对全系统内部监管机构设置和职责分工进行了重大改革调整,形成了目前的“管监分离、集中监管”体制。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基层央行适应新监管体制,转变监管理念,完善行政管理操作程序和责任制,创新行政管理手段,建立协调联动机制,推进金融安全区创建,防范和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等对策和建议。
为推动我国银行业的改革和发展,适应加入WT0新形势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央银行的监管工作,提高监管水平和效率,2001年7月和2002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坚持改革、合理分工、管监分离、集中监管”的原则,先后两次对人民银行内部监管机构设置和职责分工进行了调整。这是人民银行实行新的管理体制以来的一次重大改革,形成了“管监分离、集中监管”的新的监管体制模式,这种模式,对进一步提高人民银行监管的有效性和权威性具有重要意义,但对中心支行、县支行的金融监管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必须尽快转变监管理念。
一、转变监管理念,理清监管思路,明确监管重点,积极适应新形势对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要求
针对“管监分离、集中监管”体制给基层人民银行金融监管工作带来的挑战和压力,基层人民银行应尽快转变监管理念,确立全新的监管思路和重点:即以创建金融安全区,全面提升社会信用度为中心,突出抓好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通过强化监管和扶持措施,督促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加快改革和发展的步伐,全面完成上级行下达的不良贷款下降、增加盈利或扭亏增盈目标;创新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金融行政性管理措施,进一步加强对其经营管理情况的调研力度,促进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依法合规经营;继续加大金融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在经济发展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保持金融稳定。从这两次监管机构设置和职责分工的调整可以看出,分行、金融监管办事处监管职责更加明确,而且要大量充实监管力量,这就预示着下一步基层央行面临的监管任务会更加艰巨,对监管工作的质量要求会更高。因此,基层人民银行要进一步加强对新监管体制下强化监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坚决摒弃无事可做、无所作为的消极思想观念,教育广大干部职工把思想认识统一到总行党委的决策上来,围绕上述监管思路和重点,搞好工作衔接,理顺工作关系,保证新监管体制的顺利运行和优势的发挥。
二、完善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行政管理的操作程序和管理责任制,创新行政管理手段和措施
一是上级行应尽快制订下发新监管体制下基层人民银行加强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行政管理的实施方案。原监管体制下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机构年检、高级管理人员考核内容,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加强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管理的需要,操作难度较大。应将有赖于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获取考核依据的内容进行调整,如经营合规性调整为机构、高级管理人员的合规性,使调整后的内容,既符合银行管理工作的特点,又便于基层人民银行的实施操作。在此基础上,基层央行修订完善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行政管理责任制,明确银行管理部门监管人员的管理职责及奖惩办法,层层签订责任书,奖罚兑现,督促监管人员认真履行银行管理职责。同时根据监管机构、监管职责调整后的实际,及时对年度责任目标绩效考核办法的有关内容进行修订、补充,保证对机关监管科室和县(市)支行年终考核工作的顺利实施。二是疏通基层国有商业银行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信息传输渠道。在新的行政管理操作考核办法未出台之前,基层人民银行应按照《金融机构管理规定》、《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和机构年检、高级管理人员的考核指标规定,要求辖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定期向当地人民银行报送有关资料,同时采取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高级管理人员座谈、高级管理人员定期汇报等措施,采集有关国有商业银行机构、高级管理人员考核的信息,为科学、持续进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管理提供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基层人民银行要定期对采集的信息资料进行分析、评价和咨询,分析研究机构、高级管理人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通过召开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管理例会、下达通报或整改通知书等方式,对有问题的机构督促其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