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6 06:13:5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养生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养生

苏轼养生探讨论文

1旷达健康、乐观积极的心理状态

苏轼身处逆境时,总能从艰苦孤寂的生活中寻求乐趣,调节情绪,保持通达乐观的心态。

苏轼为官四十多年,生活多有窘困。被贬黄州时,生活条件艰苦,但他对青菜萝卜也食之如甘饴,甚至以粗粮野菜度日,时常“煮蔓菁芦菔苦荠而食之”,并自称为“东坡羹”,在困苦生活中也能怡然自乐。被贬至海南,食不裹腹,病无医药,却能常与乡邻喝酒笑谈,可见他胜固欣然,贬亦可喜的旷达心态和宽广胸怀。

宋代是儒、道、释三教相融整合的时代,禅学对苏轼的心理调节起了相当大的作用。苏轼吸取庄禅之学“超然物外”“清静无为”“顺任自然”等思想,以此来修身养性,慰藉心灵,从而在失意中也能随缘安适。苏轼广交禅师,常与他们交游,说禅论道,也使自己尽可能化解不良情绪,心胸开阔,乐天健朗。

苏轼被贬荒蛮之地的岭南时,年已六十二,却依旧乐观。“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由是心若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当甚么时也不妨熟歇”[1](《记游松风亭》),他除依旧写诗作赋外,还学习当地的酿酒技术,自制佳肴,上山采药,生活充满了情趣。

苏轼主张养心,力求“心平气和”“虚一而静”“任性逍遥”“随缘放旷”。他在《问养生》一文中提出“和”与“安”的养心方法:“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任之应物者顺,外轻内顺,而生理备矣。”[2]尽管身处颠沛流离之境,苏轼也是让自己心境平和,洒脱自如,保持着“安和”的健康心理状态。

查看全文

保健养生调查分析报告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发育生长,保持和提高体质的首要物质基础,也是人类乃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动力。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人们对自身的健康日益关注,养生保健的意识也日益增强。而且中国人历来注重中草药进补及食补。将美味佳肴与养生治病相结合,使人们在饮食中达到养生和康体保健的同时,也在治疗中得到美食的享用。

自古中医中就有“药食同源之说”。《神农本草》和《本草纲目》中记载:“上药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与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本上经。”南朝名医陶弘景说:“上品药性,亦能遣疾,但势力和厚,部位速效,岁月常服必获大益。”《黄帝内经》载有:“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气以味”。“味”即食物。“五味入口,藏入肠胃,味有所藏,以气养之。”则是阐述饮食与健康的关系。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居民的健康意识的提升,健康消费也逐年攀升。据资料显示,在按国际标准划分的15类国际化产业中,医疗保健是世界贸易增长最快的五个行业之一,并且保健食品的销售额每年以13%的速度增长。在短短的二十年时间内,保健食品已经迅速的发展成为一个独特的产业。

保健食品产业之所以蓬勃发展,主要原因是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其次,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是保健食品产业发展的重要契机。多层次的社会需求,为保健食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常见的保健产品多为补钙、补血、补微量元素的,它们为保健食品的传统领域,也是保健食品企业争相涉足的重点类别。“脑白金”“黄金搭档”等产品的广告铺天盖地而来,让人应接不暇,眼花缭乱,然后盲目的跟从社会的潮流。这股保健食品热的兴起,不仅让商家赚得盆钵皆满,更让购买和食用保健食品的人越来越多。

但是,大部分人对于保健食品的认识,选择上都是有错误或不健全的理解。而且,绝大多数保健食品是依据中医药理论和中医养生思想而设计的,再有科学组方配伍而成。由于组方不同,原理不同,甚至配伍剂量不同,原料来源不同,工艺剂型不同均可能对人体的健康产生不同的影响和作用。而且在不同人群(年龄、性别、职业、身体状况、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当中也会有不同的体现。同一保健食品在不同人身上作用效果不同是客观事实,也需要在上市后通过循证医学研究给产品客观的评价。

查看全文

苏轼的养生研究论文

【摘要】苏轼在坎坷的贬谪生涯中,保持旷达乐观的积极心态。他始终坚持有规律的生活方式和科学合理的的饮食结构,静坐练功,锻炼身体,注重养生养性。

【关键词】苏轼养生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在诗、词、散文等方面都颇有造诣。苏轼一生的政治生涯坎坷,两次遭遇重大的人生变故,多次被贬谪,最远曾被贬官至琼州(海南岛),饱尝艰险困厄。然而,他直至晚年仍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精力,佳作层出,寿近古稀,其中的奥秘,就在于苏轼注重养生养性。苏轼在多次的贬谪生涯中,始终保持着豁达乐观的处世心态,并研究养生之术,力行养生之法。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苏轼的养生之道。

1旷达健康、乐观积极的心理状态

苏轼身处逆境时,总能从艰苦孤寂的生活中寻求乐趣,调节情绪,保持通达乐观的心态。

苏轼为官四十多年,生活多有窘困。被贬黄州时,生活条件艰苦,但他对青菜萝卜也食之如甘饴,甚至以粗粮野菜度日,时常“煮蔓菁芦菔苦荠而食之”,并自称为“东坡羹”,在困苦生活中也能怡然自乐。被贬至海南,食不裹腹,病无医药,却能常与乡邻喝酒笑谈,可见他胜固欣然,贬亦可喜的旷达心态和宽广胸怀。

查看全文

“秋冻”是养生的需要

世界气象日

“秋冻”是古往今来都十分强调的一种养生方法。“秋冻”意思是说,虽然到了秋凉时节,但也不必忙于添加衣服。即使是晚秋,穿衣也要有所控制,做到有意识地让机体“冻一冻”。因为这一冻,可以避免因多穿衣而导致的体热出汗、汗液蒸发、阴津伤耗、阳气外泄,顺应了秋天阴精内蓄、阳气内收的养生需要。祖国医学早就提出“天人合一”的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观点,强调人和大自然的和谐

同步,生命才能有序。大自然不仅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还蕴藏着使人健康长寿的宇宙奥秘。然而,由于人类的进步,科学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人产生懒惰、贪图安逸的心理,对大自然的适应能力逐渐减弱,有的甚至成了“温室之花”,一旦回到大自然的适应能力,反而容易罹病。因此,人们应该重视对大自然的适应。“秋冻”既是顺应自然收敛的养生需要,也是预防疾病的良方。由于秋后气温逐渐降低,人们不过早地添加衣服,可使人体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的抗冷机能得到锻炼,增强御寒能力,又利于避免感冒等疾病的发生。但“秋冻”并非人人皆宜,有三类人要特别注意:一是心脑血管病人不宜秋冻,因深秋气候多变,易诱发心绞痛、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二是有支气管炎、哮喘、肺心病的人特别忌冷、忌风,此时要注意保暖。三是有胃病的人不宜秋冻,以防旧病复发。

查看全文

养生养老品牌调研报告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速,养老养生产业潜力巨大,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国务院、省、市相继出台了扶持发展养老服务业的相关政策。山青水秀,风景秀丽,开发养老养生项目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创建规模大型化、服务全面化、品牌高端化的养老养生项目,对吸引川南乃至西南老龄人口到我县生活居住,增加就业岗位,助推经济转型升级,将发挥积极作用。

一、养老现状

据调查统计,我县60—64岁老年人23727人,65-69岁老年人18805人,70-74岁老年人13698人,75-79岁老年人10201人,80-84岁老年人5965人,85-89岁老年人2556人,90岁以上老年人785人,60周岁以上老年人占全县总人口比例16.45%,早已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

对比分析,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县人口老龄化将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重,老龄人口比例趋高。二是人口老龄化进程趋于加快,呈明显上升趋势。三是老年人口“高龄化”特征更趋明显。四是老年人口性别比梯次递减。由于男女在生理心理及工作生活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女性平均预期寿命高于男性,老年人口中女性人数明显多于男性。

机构养老有所成就。我县养老服务起步于机构养老,在2009年以前为政府投入兴建的19个乡镇敬老院,目前我县现在登记在册公办养老机构20个,民办养老机构1个,实有养老床位1282张,入住老年人614人。

社区养老已经起步。2012年镇碧玉社区成功创建省级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社区,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开始引入社会化养老服务理念。2013年建成镇淯江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桃坪乡桃园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将社区养老服务由中心城镇向乡镇延伸。2014年将建花滩镇林园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铜锣乡龙湖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龙头镇聚龙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竹海镇相岭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养老将覆盖全县1/3的乡镇,将覆盖65%以上的城镇老年人。

查看全文

景观构造养生文化思索

20世纪90年代末,健康花园的研究尚处于早期阶段,出版了3部关于健康花园方面的英文著作,克莱尔•库珀•马科斯是这一领域的代表人物,曾出版《康复花园:理论与实务》一书,认为健康花园应从传统医学中寻求帮助,因为园林设计师几乎没有接触过传统医学,所以迄今为止健康花园的设计也几乎没有任何突破[1-2].中医药学滥觞于遥远的神农、黄帝时代,经无数医家的不断探索与创新,逐步形成一门内涵丰富、疗效卓著的传统医学科学体系,在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中医药学这棵参天古树仍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其中蕴含着博大精深的养生保健理念和技术[3].中医对养生的定义为:根据生命发展规律,采取能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进行的保健活动[4].随着风景园林设计行业的发展,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具有地域和文化特征的园林项目逐步成为城市园林建设的发展方向[5].北京市东城区获批成为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在地坛公园内建设国内第一个以中医药养生文化为主题的专类公园,就是顺应国家“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振兴中医”的要求,依托北京的文化、资源和政策优势而建成的养生文化园,可看作是一个有特色的“健康花园”,为人们营建了一个健康养生和教育培训基地.

1现状分析

本项目为景观改造工程,它位于北京地坛公园内的牡丹园,占地约3•5hm2.现状:地上物有一组亭廊和一个公卫;南侧水池形式老旧,布局不美观;北部门球场利用率高;道路系统不完善,但面层铺装较好;植被茂盛,大树多,种类较丰富,主要有侧柏(Platycladusorientalis)、三球悬铃木(Platanusorientalis)、早园竹(Phyllostachyspropinqua)、元宝枫(Acertruncatum)、银杏(Ginkgobiloba)、蝴蝶槐(Sophoraja-ponicaf•oligophylla)、七叶树(Aesculuschinensis)、油松(Pinustabulaeformis)、白皮松(Pinusbun-geana)、雪松(Cedrusdeodara)、海棠花(Malusspectabilis)、碧桃(Prunuspersica)、连翘(Forsythiasus-pensa)、木槿(Hibiscussyriacus)、牡丹(Paeoniasuffruticosa)、芍药(Paeonialactiflora)等(图1).

2设计理念及指导思想

2•1设计理念

中医药养生学的精髓在于通过“时间养生”和以经络连接的“脏腑养生”达到“精、气、神”的“和合”[6].本项目设计理念定位为:突出和谐养生主题,将文化养生、环境养生、运动养生、时间养生、五脏养生等中医养生内涵与景观营造相结合,打造集养生知识宣传、养生习操、互动体验与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主题公园.

查看全文

深究企业文化养生

摘要:企业如人,也需要养生。企业养生需要从物质资源、人力资源、环境资源、技术资源、财务资源和文化资源等各方面去涵养。本文从文化资源角度论述文化资源在企业养生中的重要作用,以期引起企业对文化的重视。

关键词:文化企业养生作用

一个企业有没有生机与活力,首先要看其是否具有名牌产品和广阔市场;其次要看其内部是否具有凝聚力和令人振奋的企业精神;最后还要看其是否具有优秀的人才和管理。如果一个企业具备了以上三个条件,那么,它就是有生机和活力的企业;反之,就是不具有生机与活力的企业。

一、文化与名牌

名牌是质量好,知名度与美誉度高,并带来持续利益的牌号,其附着体一为产品一为企业,当然名牌企业也是以名牌产品为支柱的。拥有名牌产品的企业必定是具有生机与活力的企业。创立名牌则无不与文化息息相关。

首先,从宏观上来说,要创造一种真正的名牌产品,永久的名牌,就必须调动全员积极性,把名牌意识,一流意识深深地烙在员工的脑海里,把生产名牌产品的技能和规范要求变成员工自己一贯的行为,建立创造名牌的文化氛围。没有一种独特的文化精神作保证,真正的的名牌就不会出现。

查看全文

传统养生文化在产品设计的运用

摘要: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与产品设计有十分密切的关联。本文从人、产品与传统养生文化的关系出发,从而得出养生文化在产品设计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研究产品设计与养生的问题,有利于绿色设计、可持续性设计研究内容的提高和充实。

关键词:养生文化;产品设计;绿色设计;可持续性设计

随着社会结构的转型与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的需求模式逐渐由功能型向精神型过渡。精神需求的内涵是产品给予人身心愉快的体验,这一点与我国古代的养生文化具有内在同一性。中国养生文化源远流长,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中国养生文化在产品中的运用有助于拓展产品设计的思路,充实绿色设计、可持续性设计研究内容。

1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概述

中华文化自古素有贵生、重生、便生的思想。养生文化也并非是人们生活中的思想与意识,它的理论价值在于融合了儒、道、佛及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1.1养生的内涵

查看全文

苏轼的养生之道分析论文

【摘要】苏轼在坎坷的贬谪生涯中,保持旷达乐观的积极心态。他始终坚持有规律的生活方式和科学合理的的饮食结构,静坐练功,锻炼身体,注重养生养性。

【关键词】苏轼养生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在诗、词、散文等方面都颇有造诣。苏轼一生的政治生涯坎坷,两次遭遇重大的人生变故,多次被贬谪,最远曾被贬官至琼州(海南岛),饱尝艰险困厄。然而,他直至晚年仍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精力,佳作层出,寿近古稀,其中的奥秘,就在于苏轼注重养生养性。苏轼在多次的贬谪生涯中,始终保持着豁达乐观的处世心态,并研究养生之术,力行养生之法。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苏轼的养生之道。

1旷达健康、乐观积极的心理状态

苏轼身处逆境时,总能从艰苦孤寂的生活中寻求乐趣,调节情绪,保持通达乐观的心态。

苏轼为官四十多年,生活多有窘困。被贬黄州时,生活条件艰苦,但他对青菜萝卜也食之如甘饴,甚至以粗粮野菜度日,时常“煮蔓菁芦菔苦荠而食之”,并自称为“东坡羹”,在困苦生活中也能怡然自乐。被贬至海南,食不裹腹,病无医药,却能常与乡邻喝酒笑谈,可见他胜固欣然,贬亦可喜的旷达心态和宽广胸怀。

查看全文

道教医学辟谷养生方法

在现代养生大潮中,各种养生方术蜂拥而至。道教医学辟谷养生术因其实践操作性较强,日益受到现代养生者的关注。但受历史局限性影响,其又具有精华与糟粕同在、科学与神秘并存的双重性质。研究者应以科学理性的精神加以批判分析,扬弃糟粕,对某些不合理的认识给予批判,以澄清误区还原真相。同时,挖掘其科学内涵与现代应用价值,为现代养生学、治疗学提供借鉴指导。

辟谷是历代高道大医经常采用的一种修炼养生之术,又称“断谷”、“绝粒”、“休粮”、“却谷”等,即不食五谷杂粮。意指避免或减少谷类、肉类等食物的摄取,实际上是改善饮食结构的一种方法。葛洪在《抱朴子内篇•杂应》问辟谷“凡有几法,何者最善与?”、“其服术及饵黄精,又禹余粮丸其服诸石药,一服守中十年五年者及吞气服符饮神水辈,但为不饥耳”[1]226。据此分析,早期辟谷术可分为4大类,即服饵辟谷、服气辟谷、服石辟谷、服水辟谷。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有类似记载,历代文献中常出现的辟谷术亦可照此类分。服饵辟谷,即服药辟谷,是一种服食有益于身体的药物以代替五谷杂粮的养生之法。服饵辟谷方种类繁多,使用到的药物一般营养价值较高,消化时间长,能够起到“不饥”的效果,并且经常服用亦有健身益气之功效。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却谷食气》,最早提到了服饵辟谷的药物为石韦。常出现在服饵辟谷方中的药物有:豆、麻、茯苓、松脂、黄精、禹余粮、白术、白芷、天门冬、人参、柏叶、松子等。常配制成膏、丸、散、丹等便于储存、携带的剂型,以代替日常的饮食,效果颇佳。如葛洪云:“令人多气力,堪负担远行,身轻不极”[1]228。孙思邈论述服饵辟谷时,强调其医疗作用,如服天门冬辟谷方:“久服令人长生,气力百倍。治虚劳绝伤,年老衰损羸瘦,偏枯不随,风湿不仁。冷痹心腹积聚。恶疮痈疽肿癞疾。重者周身脓坏,鼻柱败烂”[2]。并进一步指出,坚持服用此方,无病不治,心腹固疾皆去。服气辟谷,即以服气之法与辟谷术相配合,通过呼吸吐纳锻炼达到辟谷养生之目的。服气辟谷历来被视为辟谷方术中最难修炼者,通常情况下服药、辟谷、服气三者相配合而用,并非提倡只凭借呼吸而不食用任何药物和食物,在诸多辟谷术中服气作为辟谷的一种辅助手段而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服石辟谷,即服用一些矿物质药物,达到辟谷养生的目的。据葛洪记载,辟谷术:“近有一百许法,或服中石药数十丸,便辟四五十日不饥,练松柏之术,亦可守中,但不及大药,久不过十年以还乃吞石子大如雀卵十二枚,足辟百日,辄更服散,气力颜色如故也。欲还食谷者,当服葵子汤下石子,乃可食耳”[1]226。葛洪在此描述的就是服石辟谷。孙思邈《千金翼方》详细记载了服石辟谷的药方。以服食云母为例,其具体服法为:“云母擘薄,淘净去水余湿,沙盆中研万万遍。以水淘澄取淀”[3]。

服石辟谷兼有治疗“金疮一切恶疮”、“风癞”、“痔”、“淋”等疾患的作用。此辟谷之法并不宜使用。服水辟谷。孙思邈的《千金翼方》专辟“服水”篇,认为:“夫天生五行,水德最灵,浮天以载地,高下无不至。故水之为用,其利博哉。可以涤荡滓秽,可以浸润焦枯”[3]。详细阐述了服水的禁忌、时间、服法等。葛洪《抱朴子内篇•杂应》亦称:“又符水断谷,虽先令人羸,然宜兼知者,倘卒遇荒年,不及合作药物,则符水为上矣”[1]227。此“水”常指酒类。辟谷效应古人对辟谷的效应的记载主要有两个方面,即养生保健与祛病疗疾。如葛洪记载:“余数见断谷人三年二年者多,皆身轻色好,堪风寒暑湿,大都无肥耳”[1]227。长期坚持辟谷的人,多身体健康,状态较好。《抱朴子内篇•对俗》记载了颍川人张广定的幼女坠落古墓穴中,因仿效龟息,辟谷三年存活下来的故事。《梁书》、《魏书》则分别有陶弘景、寇谦之善用辟谷导引之术而终获强身健体之效的记述。《宋史》则记述了陈抟等长寿之人善于辟谷之事实。孙思邈则认为辟谷服水能“涤荡滓秽,浸润焦枯”,即辟谷能浸润六腑,荡涤五脏行气活血,排除病气,加强自身的抗病能力。文献中记载的辟谷效应多为身轻体健,年寿高岁,预防疾病等,与辟谷者常服用的药物有着直接的关系。《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了18种用于辟谷服食的药饵。葛洪的炼丹专著《抱朴子》则辟“仙药”专篇,论述了仙药125种,多为“养性”“除病”之属。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记载辟谷方54首,涉及到的药物有25种。这些常被辟谷者青睐的药物多为性温热,味甘苦,如黄精、茯苓、松脂、白术、枸杞等,这些药物含有人体所需的营养,并兼有疗疾之功效。

1.“三尸”说道门中人认为,人食五谷杂粮,在肠中会积聚粪便,产生秽气。另,道教理论中有“三尸”之说,“三尸”为“人之生也,皆寄形于父母胞胎,饱味于五谷精气。是以人腹中各有三尸九虫为人大害”。并进一步指出其“种类群多,蛔虫长四寸、五寸或八寸,此虫贯心人死;白虫长一寸,相生甚多,长者五寸,躁人五脏”[4]。“三尸”靠体内的谷气生存,是人体生病的根由。某些学者认为,道教理论中的“三尸”接近于现代医学中的蛔虫、寄生虫,若实施辟谷,断绝其赖以生存的谷气,那么“三尸”在体内亦无法生存。葛洪据“三尸”之说,提倡实施辟谷术,强身健体。孙思邈在《千金翼方•辟谷》卷中记载了练松脂方,即为除“三尸”的辟谷方。

2.节制饮食节制饮食是道教医学养生思想的一大特点,其核心内涵是过量的饮食会损害身体健康。《黄帝内经》提倡节制饮食,认为饮食失节是致病因素。《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提倡“饮食有节”,《素问•痹论》篇则认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饮食过量,就要损伤肠胃,这是脾胃病的常见病因,堪称经典之言。葛洪指出:“欲得长生,肠中当清;欲得不死,肠中无滓”[1]226。陶弘景关于饮食的认识是:“所食欲少,心愈开,年愈益。所食愈多,心愈塞,年愈损焉”[5]。并且进一步指出:“百病横夭,多由饮食。饮食之患,过于声色。声色可绝之逾年,饮食不可废之一日。为益亦多,为患亦切”[5]。饮食与我们关系密切,“不可废之一日”,而人体生病亦多与饮食有关,对此孙思邈则进一步指出“安身之本、必资于食”,合理的饮食才安身之本,健康之源。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反复强调节制饮食的重要性:“凡常饮食,每令节俭,若贪味多餐,临盘大饱,食讫,觉腹中胀气,短气,或致暴疾”[6]。并且特别指出老人节制饮食的养生意义,因为人的脏腑功能会随年龄的老化而衰退,无节制的饮食往往是致病之因。过量的饮食会损害身体健康。现代科学证明,科学合理的饮食是人类健康长寿的一条重要途径。制定合理的膳食结构,严格控制食量已成为现代人保健身体的一种共识。盖建民指出:“从理论上来讲,降低摄食量可以减缓生命的成长和老化过程,吃的越少,体内产生的自由基的量也少,而自由基是导致人体日益朽坏老化的重要因素。因此控制饮食是人类的一条长寿之道”[7]。

现代医学证明很多疾病的发生都和粪便在体内的滞留有关,长期的排便不畅会引起慢性中毒,以致发生疾病,加速衰老和死亡。通过短时间的辟谷,清除肠内的腐败物质,加强肠胃的消化吸收能力,从而消除了很多潜藏的疾病危险。科学指导进行下的短期辟谷确有保健疗疾之功用。但我们不提倡没有任何辅助手段的单纯的绝食之举,长时间的忍饥挨饿有损身体健康,不但起不到辟谷养生的效果,反而会引发疾病。现代养生有提倡辟谷者,常见连续多天不吃任何东西,这是对辟谷术的一种误解。辟谷不等同于绝食,并非某些人所认为的绝对不吃任何东西,并且宣扬其效应为长生不死。葛洪早已明确指出辟谷的效用:“敢问断谷人可以长生乎?断谷人止可息肴粮之费,不能独令人长生也。问诸曾断谷积久者云,差少病痛,胜于食谷时”[1]226。对某些夸大其词之说,不可盲信、盲从,更不可无限扩大其万能的作用。针对社会上流传的一些错误认识有必要澄清,辟谷并非绝对地不吃任何东西,其具体操作更要在科学的指导下进行,并且要伴有服气、服饵等辅助辟谷的养生手段,以达到科学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