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合作组织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6 01:50:0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研发合作组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研发合作组织发展动力分析
【摘要】研发合作组织可以实现联合技术创新并共同承担成本和风险,共享技术和知识资源,提高技术进步的速度和效率。本文研究了研发合作组织的共生竞合动力、自组织强化合作机制及分工协作机制。
【关键词】研发合作组织竞合动力强化机制协作机制
研发合作组织是一种研发模式,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经济行为主体为了实现技术创新进行优势和资源整合,共担成本和风险,共享技术和知识资源,实现提高技术进步效率的目的。狭义上,研发合作就是单纯指企业与科研机构进行的临时性质的项目合作,以实现科研机构创利、企业技术进步的目的。广义上,研发合作泛指企业为了实现技术进步所参与的各种性质和形式的合作,这种合作既包括企业与科研机构间的项目合作,也包括企业与企业间的开发合作。
一、研发合作组织的共生竞合动力
“共生”的概念最早由德国生物学家德贝里于1879年提出,它是指由于生存的需要,两种或多种生物之间必然按照某种模式相互作用和互相依存地生活在一起,形成共同生存、协同进化的共生关系。研发合作组织实质是一个企业共生组织,是以专业化分工与社会化协作为基础的共生互补的生态化组织体。研发合作组织作为企业间的一种特殊联合方式,依靠比较稳定的分工协作,通过能力互补使各方都获得更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组织作为一个弹性生态系统,组织内企业普遍存在着竞争,这种竞争使企业能保持较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研发合作组织内企业间的竞争并不是“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竞争,更多的是合作关系,竞争对手在某种程度上是合作伙伴。研发合作组织内形成了一种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竞合机制,这种竞合机制的根本特征是互动互助的集体行动。竞合行为是组织个体行为的一个显著特点,企业对于组织整体竞争优势的依赖以及寻求自身发展的压力使得组织内企业处于不断的竞合之中,个体企业在竞争中能够从中取利,组织整体竞争优势也在组织内企业的良性竞争中得以提升。组织共生竞合机制的存在,对于研发合作组织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如图1所示。
研发合作组织共生竞合机制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有利于组织内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关系。在当前商业环境不断动态化与复杂化的情况下,靠单兵作战的方式已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共生竞合机制有利于实现高效的网络化互动和合作,克服单个成员企业的规模劣势,形成合纵联横的网络关系,缓和经济利益的冲突。二是有利于促进企业的科技创新。组织内独特的竞合关系会形成一种独特的激励机制,从而成为组织内企业科技创新的动力。如果企业不能提高研发能力,不能持续进行科技创新,那么这类企业就有可能在组织中处于弱势甚至退出。持续竞争产生了不断的激励,使得企业之间在更高的层次上展开技术创新竞争。组织内企业在许多方面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进行技术开发和推广,从而在既竞争又合作的环境中推进科技创新。三是有利于组织内企业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企业的竞争优势体现在“链”的各环节上,通过在“链”的优势环节展开合作,可以充分发挥企业在该环节拥有的竞争优势,实现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并创造新的价值。四是有利于研发合作组织内部产生协同效应。协同效应有利于企业间实现纵向合作,降低成本,实现生产协同和技术协同。企业间可以互相学习经营管理经验,促进成功的管理经验在组织内传播。五是有利于形成组织持续竞争优势。由于共生性,组织内企业还可与本地知识生产机构形成共生体,实现组织的良性发展,获取优先扩散的技术与知识,从而营造优势。
研发合作组织发展论文
一、研发合作组织的共生竞合动力
“共生”的概念最早由德国生物学家德贝里于1879年提出,它是指由于生存的需要,两种或多种生物之间必然按照某种模式相互作用和互相依存地生活在一起,形成共同生存、协同进化的共生关系。研发合作组织实质是一个企业共生组织,是以专业化分工与社会化协作为基础的共生互补的生态化组织体。研发合作组织作为企业间的一种特殊联合方式,依靠比较稳定的分工协作,通过能力互补使各方都获得更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组织作为一个弹性生态系统,组织内企业普遍存在着竞争,这种竞争使企业能保持较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研发合作组织内企业间的竞争并不是“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竞争,更多的是合作关系,竞争对手在某种程度上是合作伙伴。研发合作组织内形成了一种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竞合机制,这种竞合机制的根本特征是互动互助的集体行动。竞合行为是组织个体行为的一个显著特点,企业对于组织整体竞争优势的依赖以及寻求自身发展的压力使得组织内企业处于不断的竞合之中,个体企业在竞争中能够从中取利,组织整体竞争优势也在组织内企业的良性竞争中得以提升。组织共生竞合机制的存在,对于研发合作组织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如图1所示。
研发合作组织共生竞合机制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有利于组织内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关系。在当前商业环境不断动态化与复杂化的情况下,靠单兵作战的方式已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共生竞合机制有利于实现高效的网络化互动和合作,克服单个成员企业的规模劣势,形成合纵联横的网络关系,缓和经济利益的冲突。二是有利于促进企业的科技创新。组织内独特的竞合关系会形成一种独特的激励机制,从而成为组织内企业科技创新的动力。如果企业不能提高研发能力,不能持续进行科技创新,那么这类企业就有可能在组织中处于弱势甚至退出。持续竞争产生了不断的激励,使得企业之间在更高的层次上展开技术创新竞争。组织内企业在许多方面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进行技术开发和推广,从而在既竞争又合作的环境中推进科技创新。三是有利于组织内企业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企业的竞争优势体现在“链”的各环节上,通过在“链”的优势环节展开合作,可以充分发挥企业在该环节拥有的竞争优势,实现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并创造新的价值。四是有利于研发合作组织内部产生协同效应。协同效应有利于企业间实现纵向合作,降低成本,实现生产协同和技术协同。企业间可以互相学习经营管理经验,促进成功的管理经验在组织内传播。五是有利于形成组织持续竞争优势。由于共生性,组织内企业还可与本地知识生产机构形成共生体,实现组织的良性发展,获取优先扩散的技术与知识,从而营造优势。
二、研发合作组织的自组织强化机制
自组织强化理论来源于人类对复杂性适应系统的认识,从宇宙的演化到生命的进化都可以看成复杂性适应系统。复杂性适应系统的重要特征就是自组织性和自强化性,即它具有自我形成、自我发展、自我调整和自我进化的特征。研发合作组织是一个自组织系统,因为研发合作组织不是一个人用自组织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加以设计的技术和计算装置,它本身就是一个自组织的产物,组织处理复杂性的游戏规则也是自发形成的,并且这些游戏规则在遵循着组织体模式下通过共同学习的动态过程得以更新,而非由更高级的力量预先设定和安排。研发合作组织能借助网络关系获得单个企业无法获得的各种优势及竞争资源,对外能够不断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实现规模报酬递增,具有局部的正反馈,是一个具有自增强或自催化的动态系统,具有明显的自强化性。从这些意义上说,研发合作组织之所以具有自组织性和自强化性,原因之一就是内生动力——自组织能力和自强化能力的存在。研发合作组织内部的自我组织强化机制、促进研发合作组织的形成机制如图2所示。组织强化机制对研发合作组织将产生四方面的效应。
1、组织强化机制有利于组织整合要素资源。研发合作组织一旦形成,就会出现一个自我强化的循环,组织成员拥有的资源和结构方式将影响组织的竞争优势,在组织结构中形成资源整合的协同效应。相对于单个企业资源的有限性而言,研发合作组织整合资源的能力更强,能够按照一种近似最佳的方式将各种资源要素有效地组织起来,增强相互之间的关联,产生整体聚合能动效应。
研发合作组织发展分析论文
一、研发合作组织的共生竞合动力
“共生”的概念最早由德国生物学家德贝里于1879年提出,它是指由于生存的需要,两种或多种生物之间必然按照某种模式相互作用和互相依存地生活在一起,形成共同生存、协同进化的共生关系。研发合作组织实质是一个企业共生组织,是以专业化分工与社会化协作为基础的共生互补的生态化组织体。研发合作组织作为企业间的一种特殊联合方式,依靠比较稳定的分工协作,通过能力互补使各方都获得更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组织作为一个弹性生态系统,组织内企业普遍存在着竞争,这种竞争使企业能保持较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研发合作组织内企业间的竞争并不是“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竞争,更多的是合作关系,竞争对手在某种程度上是合作伙伴。研发合作组织内形成了一种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竞合机制,这种竞合机制的根本特征是互动互助的集体行动。竞合行为是组织个体行为的一个显著特点,企业对于组织整体竞争优势的依赖以及寻求自身发展的压力使得组织内企业处于不断的竞合之中,个体企业在竞争中能够从中取利,组织整体竞争优势也在组织内企业的良性竞争中得以提升。组织共生竞合机制的存在,对于研发合作组织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如图1所示。
研发合作组织共生竞合机制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有利于组织内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关系。在当前商业环境不断动态化与复杂化的情况下,靠单兵作战的方式已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共生竞合机制有利于实现高效的网络化互动和合作,克服单个成员企业的规模劣势,形成合纵联横的网络关系,缓和经济利益的冲突。二是有利于促进企业的科技创新。组织内独特的竞合关系会形成一种独特的激励机制,从而成为组织内企业科技创新的动力。如果企业不能提高研发能力,不能持续进行科技创新,那么这类企业就有可能在组织中处于弱势甚至退出。持续竞争产生了不断的激励,使得企业之间在更高的层次上展开技术创新竞争。组织内企业在许多方面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进行技术开发和推广,从而在既竞争又合作的环境中推进科技创新。三是有利于组织内企业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企业的竞争优势体现在“链”的各环节上,通过在“链”的优势环节展开合作,可以充分发挥企业在该环节拥有的竞争优势,实现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并创造新的价值。四是有利于研发合作组织内部产生协同效应。协同效应有利于企业间实现纵向合作,降低成本,实现生产协同和技术协同。企业间可以互相学习经营管理经验,促进成功的管理经验在组织内传播。五是有利于形成组织持续竞争优势。由于共生性,组织内企业还可与本地知识生产机构形成共生体,实现组织的良性发展,获取优先扩散的技术与知识,从而营造优势。
二、研发合作组织的自组织强化机制
自组织强化理论来源于人类对复杂性适应系统的认识,从宇宙的演化到生命的进化都可以看成复杂性适应系统。复杂性适应系统的重要特征就是自组织性和自强化性,即它具有自我形成、自我发展、自我调整和自我进化的特征。研发合作组织是一个自组织系统,因为研发合作组织不是一个人用自组织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加以设计的技术和计算装置,它本身就是一个自组织的产物,组织处理复杂性的游戏规则也是自发形成的,并且这些游戏规则在遵循着组织体模式下通过共同学习的动态过程得以更新,而非由更高级的力量预先设定和安排。研发合作组织能借助网络关系获得单个企业无法获得的各种优势及竞争资源,对外能够不断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实现规模报酬递增,具有局部的正反馈,是一个具有自增强或自催化的动态系统,具有明显的自强化性。从这些意义上说,研发合作组织之所以具有自组织性和自强化性,原因之一就是内生动力——自组织能力和自强化能力的存在。研发合作组织内部的自我组织强化机制、促进研发合作组织的形成机制如图2所示。组织强化机制对研发合作组织将产生四方面的效应。
1、组织强化机制有利于组织整合要素资源。研发合作组织一旦形成,就会出现一个自我强化的循环,组织成员拥有的资源和结构方式将影响组织的竞争优势,在组织结构中形成资源整合的协同效应。相对于单个企业资源的有限性而言,研发合作组织整合资源的能力更强,能够按照一种近似最佳的方式将各种资源要素有效地组织起来,增强相互之间的关联,产生整体聚合能动效应。
合作研发研究论文
1合作研发的涵义
合作研发是指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行业基金会和政府等组织机构,为了克服研发中的高额投入和不确定性、规避风险、缩短产品的研发周期,应对紧急事件的威胁,节约交易成本而组成的伙伴关系,它以合作创新为目的,以组织成员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优势资源互补为前提,通过契约或者隐形契约的约束联合行动而自愿形成的研发组织体。该组织体在形成之后,有明确的合作目标和合作期限,共同遵守契约规定的合作行为规则、成果分配规则、风险承担规则。
合作研发是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社会进步、交流更多的情况下产生的研发模式。随着科学技术研究的不断发展,各个领域的知识与技术的难度与深度都日益加剧,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不断的复杂化,而跨部门的特征也日益明显,各个技术学科和领域之间的相互补充日益重要。在这一背景中,一般的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产业中的企业,很难依靠自身的资源(包括资金、具有专门技能的员工、暗默性的知识和生产能力)来实现所有的创新目标。实施合作研发可以使合作各方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完成技术创新和推向新市场,共同分享利益。合作研发的形式多种多样,既可以以资金、人才、成果形式合作,也可以以资金入股形式合作,还可以技术供方、技术中介和技术需方进行合作等等。
2合作研发的动机
2.1合作研发有助于获取互补资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是稀缺的,其在不同企业间的配置是不均衡的,通过合作,共同开发技术项目可以发挥各自的资源能力优势。资源依赖的观点认为组织必须与周围的环境进行交换以获取资源。Mitchell和Singh认为与别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以获取所需资源是比普通的市场交易更为有效而且更具操作性的方式。合作研发的优势不仅仅在于能够将更多符合需要的研发资源聚集在一起,更重要的是这些互补性的资源之间还能够产生协同效应,创造出别的资源,而后者既具有稀缺性又具有难以模仿性,能够帮助联盟的成员在市场上更好的获得并保持竞争优势。因而,许多企业开始寻求获取外部技术(即技术资源外向)。
不同发展阶段研发联盟运行研讨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R&D联盟价值创造特点分析;R&D联盟稳定性发展曲线与阶段划分;R&D联盟不同运行阶段稳定性分析与缓解机制;研究结论与讨论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企业的研发环节越来越体现出专业化、市场化和外包化的发展趋势、R&D联盟价值创造方式与规模型战略联盟获得低成本优势不同、R&D联盟以技术创新为主要内容,以知识、技能的开发、创造与利用为主要目标、R&D联盟的创新成果多以技术发明与创新专利、科技论文等形式体现、R&D联盟探索阶段稳定性因素分析与缓解机制、R&D联盟振荡阶段稳定性分析与缓解机制、R&D联盟融合阶段稳定性分析与缓解机制、R&D联盟调整阶段稳定性分析与缓解机制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背景下,随着国际产业分工的发展,企业的研发环节越来越体现出专业化、市场化的发展趋势。企业为了适应技术创新快速发展的要求,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下,纷纷建立研发联盟。文章首先研究了R&D联盟价值创造的特点,描绘出联盟稳定性随联盟发展的变化曲线。接着将R&D联盟划分为探索、振荡、融合和调节四个阶段,并对联盟不同发展阶段的稳定性影响因素和缓解机制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R&D联盟;运行阶段;稳定性;缓解机制
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与全球产业分工的深化,企业的研发环节越来越体现出专业化、市场化和外包化的发展趋势。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在极具不确定性的经营环境下,中小企业无法单独承担研发的高成本与高风险,单个大型企业也不再可能垄断先进技术和强制推行行业技术标准。因此建立R&D联盟不仅适合于中小企业也更广泛被应用于大型企业之间。然而与其它联盟类型不同的,R&D联盟以技术开发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创造为重点,其价值创造方式具有长期性、滞后性和隐性化的发展特点,因此R&D联盟的发展更具不确定性,联盟效益具有模糊性和难以测量性,合作关系的发展更具不稳定性,而在R&D联盟的发展中如何识别到这种不确定性和保持联盟的稳定性非常必要。
尽管已有学者对联盟稳定性的理论依据与缓解机制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其中李垣等指出主要是研究思维的线性化和静态化。虽然Gulati指出联盟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联盟各方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联盟也存在生命周期,Boddy将联盟过程划分为初创、建成、成熟和衰退四个阶段,Robert等人建立了包括预期、评价、协作、投资、标准建立和决策等七个阶段的联盟周期模型,Ring等从联盟中的活动入手将联盟过程划分为谈判、承诺和实施三个阶段,但是在联盟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影响联盟稳定性的因素有那些,以及应采取怎样的缓解机制问题没有受到足够的关注。本文首先分析了R&D联盟价值创造的特点,据此将联盟发展分为探索、振荡、融合和调整四个阶段,并对各个发展阶段稳定性影响因素和缓解机制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R&D联盟价值创造特点分析
产业联盟的实践分析论文
由于技术进步的加快和全球竞争的加剧,产业联盟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兴起。日本、美国和欧洲国家是产业联盟的先行者,早期的实践形式主要表现为企业在研发环节的合作,80年代之后企业在技术标准环节的合作开始大量涌现。发展中国家也在学习发达国家发展产业联盟的经验,并在实践形式上表现出新的特点。发展中国家的产业联盟更加重视共同学习境外的先进技术,更多在市场环节进行合作,如中国台湾地区自80年代开始发展的产业联盟和中国大陆地区近期兴起的产业联盟。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实践形式上的差异有深刻的原因,二者的产业发展水平不同,国家法律环境也不同。
国外学术界对在研发环节进行合作的产业联盟(国外称为研发联盟,即R&DConsortium)进行了大量研究(如VinodKumar&SunderMargun,1995;Hagedoorn&[BFB]Narula,1996;Chatterji,1996;Dutta&Weiss,1997;Sakakibara,1997,Odagirietal,1997等等),这与发达国家产业联盟的实践特点有密切关系。个别学者对发展中国家(地区)的产业联盟进行了研究(如JohnAMathews,2001),研究的视角也是技术研发合作。最近几年,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大量的在技术标准环节进行合作的产业联盟,国外对此类产业联盟(国外称为StandardConsortium,或Standard-SettingOrganization)的研究也大量出现(如CarlShapiro,2000,2001;MarkALemley,2002;AndrewUpdegrove,2006等等)。国内一些学者介绍了国外研发联盟的理论(如李东红,2002;钟书华,2004等),但是未见到对国内产业联盟实践的调查研究报告。
本课题组对中关村二十余家产业联盟进行了调查研究,同时收集了部分国外的典型案例。本报告在综合国内外实践形式的基础上,对产业联盟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并归纳出产业联盟的五类实践形式。
一、产业联盟的概念、特征和理论
(一)产业联盟的概念
根据国内外产业联盟的实践,我们认为产业联盟是市场经济中的企业间组织,为解决特定的产业共性问题而设立。产业联盟具有四个基本特征:
企业科技创新需求调查分析
摘要:掌握企业科技创新需求,是针对性制定科技经济政策、推动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依托山西省科技厅调查系统,吕梁市深入开展了“企业科技创新需求调查”活动,2017年全市共征集回1448户企业的1519项科技创新需求。介绍了吕梁市企业科技创新需求的调查情况,分析了此次调查表现出的特点。
关键词:企业科技创新需求;调查工作;吕梁市
1吕梁市企业科技创新需求调查情况
根据山西省科技厅《关于开展企业科技创新需求调查的通知(晋科函〔2017〕44号)》工作安排,吕梁市科技局对吕梁市辖区内的13个县市区企业进行了科技创新需求情况调查,截止到2017年6月26日,共征集回1448户企业的1519项科技创新需求,并全部网上申报成功,在全省排第二位。1.1吕梁市企业科技创新需求情况。吕梁市共征集回1519项企业科技创新需求,其中自主研发193项,占比12.71%;技术合作699项,占比46.02%;委托其他单位研发68项,占比4.48%;技术转让26项,占比1.71%;其他方式533项,占比35.09%。1.2吕梁市企业基本情况。吕梁市这次向1448户企业征集了科技创新需求调查表,其中第一产业787户,第二产业459户,第三产业202户,合作社530户,规模以上企业213户,中小微企业507户,高新技术企业42户,民营科技企业155户,中央驻晋企业7户,医院35户。1.3吕梁市企业所属产业基本情况第一产业787户,其中合作社502户,规模以上企业51户,中小微企业211户,高新技术企业15户,民营科技企业83户,中央驻晋企业0户,医院1户;第二产业459户,其中合作社2户,规模以上企业147户,中小微企业187户,高新技术企业21户,民营科技企业47户,中央驻晋企业5户,医院1户;第三产业202户,其中合作社26户,规模以上企业15户,中小微企业109户,高新技术企业6户,民营科技企业25户,中央驻晋企业2户,医院33户。1.4各技术领域需求情况。现代农业609项,其中自主研发63项,占比10.34%;技术合作355项,占比58.29%;委托其他单位研发11项,占比1.81%;技术转让10项,占比1.64%;其他方式170项,占比27.96%。煤炭102项,其中自主研发11项,占比10.78%;技术合作29项,占比28.43%;委托其他单位研发10项,占比9.8%;其他方式52项,占比50.98%。焦化16项,其中自主研发1项,占比6.25%;技术合作3项,占比18.75%;委托其他单位研发2项,占比12.5%;其他方式10项,占比62.5%。冶金29项,其中自主研发3项,占比10.34%;技术合作8项,占比27.59%;委托其他单位研发8项,占比27.59%;技术转让1项,占比3.45%;其他方式9项,占比31.03%。电力7项,其中自主研发1项,占比14.29%;技术合作3项,占比42.86%;技术转让1项,占比14.29%;其他方式2项,占比28.57%。化工29项,其中自主研发4项,占比13.79%;技术合作13项,占比44.83%;委托其他单位研发5项,占比17.24%;其他方式7项,占比24.14%。现代煤化工16项,其中自主研发1项,占比6.25%;技术合作9项,占比56.25%;委托其他单位研发1项,占比6.25%;其他方式5项,占比31.25%。煤层气2项,其中技术合作1项,占比50%;其他方式1项,占比50%。新能源8项,其中自主研发1项,占比12.5%;技术合作1项,占比12.5%;委托其他单位研发4项,占比50%;其他方式2项,占比25%。新能源汽车2项,其中技术合作2项,占比100%。新材料31项,其中自主研发9项,占比29.03%;技术合作19项,占比61.29%;委托其他单位研发1项,占比3.23%;其他方式2项,占比6.45%。节能环保70项,其中自主研发12项,占比17.14%;技术合作32项,占比45.71%;委托其他单位研发13项,占比18.57%;技术转让2项,占比2.86%;其他方式11项,占比15.71%。装备制造37项,其中自主研发14项,占比37.84%;技术合作17项,占比45.95%;委托其他单位研发1项,占比2.7%;技术转让1项,占比2.7%;其他方式4项,占比10.81%。交通运输3项,其中自主研发1项,占比33.33%;其他方式2项,占比66.67%。电子信息21项,其中自主研发2项,占比6.52%;技术合作9项,占比42.86%;委托其他单位研发1项,占比4.76%;其他方式9项,占比42.86%。新一代信息技术27项,其中自主研发4项,占比14.81%;技术合作18项,占比66.67%;委托其他单位研发1项,占比3.7%;其他方式4项,占比14.81%。生物技术32项,其中自主研发2项,占比6.52%;技术合作25项,占比78.13%;委托其他单位研发2项,占比6.25%;技术转让1项,占比3.13%;其他方式2项,占比6.25%。医药卫生44项,其中自主研发8项,占比18.18%;技术合作24项,占比54.55%;技术转让4项,占比9.09%;其他方式8项,占比18.18%。食品加工140项,其中自主研发38项,占比27.14%;技术合作64项,占比45.71%;委托其他单位研发7项,占比5%;技术转让1项,占比0.71%;其他方式30项,占比21.43%。现代服务业53项,其中自主研发1项,占比1.89%;技术合作23项,占比43.4%;技术转让2项,占比3.77%;其他方式27项,占比50.94%。其他241项,其中自主研发17项,占比7.05%;技术合作44项,占比18.26%;委托其他单位研发1项,占比0.41%;技术转让3项,占比1.24%;其他方式176项,占比73.03%。
2此次调查表现出的特点
2.1组织得力,培训到位。为了全力配合山西省科技厅完成“企业科技创新需求调查”活动,也为了摸清吕梁市企业的科技创新需求,建立吕梁市企业科技需求项目库,吕梁市科技局党组研究后出台了《吕梁市科技局关于开展山西省企业科技创新需求调查实施方案(吕科函〔2017〕6号)》,成立了领导组,组长为牛鹏飞,副组长为刘宝国、侯光裕、樊纪生;组员由市科技局所有科室人员组成,包括知识产权办、工业科、计划科、监察室、情报所、交流中心、人事科、办公室、农业科、市场办、法规科以及煤化中心所有人员,并将这些人员进行了分组,深入基层进行督促指导。为做好这项工作,吕梁市科技局对本市13个县市区开展了技术培训,培训人员为各县市区科技负责人及主要技术人员,培训形式多种多样,除了会议集中培训外,还采用微信交流以及电话咨询等培训形式,确保各县市区的技术人员都可以熟练操作并成功注册和录入。为了让各县市区有明确的统计范围,在会议培训前,吕梁市科技局计划成果科把各县市区所属规模以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以及各县市区承担过的省、市科技项目企业等名单发放给了每个县市区科技局。2.2上下联动,明确任务。各县市区科技局为了完成任务,在分管科技副县长的支持与主持下,或组织辖区内各乡镇分管科技副职参加会议,或组织县工商局、农业局、畜牧局、农经局等职能部门参加会议,或通过统计局对第三产业进行统计,或对电商、红枣企业以及合作社进行统计,或在当地电视台以飘字广告形式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宣传,通过多种形式的组织,使每个县市区区域内的企业都能准确了解企业科技创新需求调查情况,积极主动地按要求填报调查表,从而确保各县市区全面完成统计任务。2.3督促检查,责任到人。为了更好地督促各县市区完成好企业科技创新需求调查这项工作,吕梁市科技局长每周召开4~5次会议研究部署此项工作,并根据山西省科技厅任务的不断变化,给各县市区规定的任务数也在不断调整中。建立了各县市区科技系统微信群,各县市区将每天的完成情况在科技系统微信群进行一日一通报,并将每个县市区的完成情况电话告知负责人,做好上下沟通,共同完成好目标任务。根据各县市区情况及吕梁市科技局科室情况,进行了任务分解。知识产权办负责交城县,工业科负责文水县和汾阳市,计划科负责孝义市,监察室负责交口县,情报所负责石楼县,交流中心负责中阳县,人事科负责柳林县,办公室负责离石区,农业科负责岚县和临县,市场办负责兴县,法规科、煤化中心负责方山县。2.4奖惩兑现,精准统计。为了调动各县市区企业科技创新需求调查的积极性,吕梁市科技局决定这项工作与年底的责任制考核挂钩,完成好的要奖励,完成较差的在责任制考核时要体现。通过一系列的奖惩结合激励措施,吕梁市共征集回1448户企业的1519项科技创新需求,位列全省第二。
研究国外成功经验指导我国政府技术采购模式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引言;政府技术采购的模式;对我国政府技术采购模式的启示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我国正处在政府技术采购制度的构建阶段、招标采购模式、政府技术采购不同于一般政府采购、团队需要根据需求说明书发放标书,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合作伙伴模式、政府的行政部门并非实际的采购者、采购方与供应商之间常通过各种形式的合作来推动研发的进行、政府引导模式、政府凭借对企业的影响力将各企业组织起来、政府的角色是引导而非控制、我国可按先易后难的顺序对政府技术采购进行尝试、招标采购模式适用于我国公共事业部门的政府技术采购、合作伙伴模式可运用在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技术采购上、政府引导模式适用于对国家有重大意义的技术研发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引言
政府技术采购是指政府对当时尚不存在,但可能在一定时期内研发出来的某种技术、产品或服务提出需求意向,通过采购的方式将新的产品引入市场的方法。欧美一些国家已经在政府技术采购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采购了很多对增强国民经济和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的技术,并且为企业加速发展创造机会。
我国正处在政府技术采购制度的构建阶段,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政府对于需要研究开发的重大创新产品或技术,应当通过政府采购招标方式,面向全社会确定研究开发机构,签订政府订购合同”。这表明我国政府已经将政府技术采购列入了推动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研究国外成功的政府技术采购模式来指导我国的政府技术采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对国外政府技术采购的诸多案例进行分析后,发现可以归结为3个模式,即招标采购模式、合作伙伴模式和政府引导模式,下面将对这3种模式分别进行讨论。
1政府技术采购的模式
1.1招标采购模式
政府创新人才战略分析论文
[摘要]自主创新,已成为我国当务之急。人才是自主创新的关键。政府要积极主动地充当自主创新的战略规划者、推动者,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有力地去创造真正能体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客观环境,以吸引为实行自主创新战略所需的有用之才,通过招商引资与引才借智紧密结合、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多途径广泛聚集人才。
[关键词]自主创新;研发性投资;高科技俱乐部;人才战略
目前我国科技人才的资源总量位居世界前列,但创新人才匮乏。人才是具有高增值性和惟一具有能动性的资源,是创新之本。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就要想方设法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和稳定人才,让人才的创造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一、政府要鼓励跨国公司研发性投资,重视学习吸收创新型人才培养
在强调自主创新的今天,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固然重要,但消化吸收创新更不可忽视。我国自主创新人才数量不足,素质不高,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有限。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资金雄厚,汇集全球的顶尖人才,鼓励创新,在几百年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创新经验。我们鼓励研发性投资企业在我国投资,学习他们成功的经验,拿来为我所用,同时在学习的基础上注重消化吸收。惟有如此,才能寻求捷径,少走弯路,才能尽快培养我国的自主创新研发人才。
我国政府要鼓励和吸引跨国公司的研发性投资。为其进行研发投资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和政策环境。加快与跨国公司研发性投资有关的法律规章的修订与完善工作,取消外商投资中对研发性投资等方面不合理的要求与规定,降低跨国公司进入的各种交易成本,加大对跨国公司的政策宣传力度,增强对跨国公司研发性投资的吸引力。以此来把握研发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例如,日本坚持以消化吸收创新为主的技术政策,在战后30年实现了产业结构不间断的优化升级,成为经济大国。韩国走的也是消化吸收创新的道路,同样取得了成功。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很大程度上走的也是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创新的路线。我们要总结我们自己的成功经验,完善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机制,把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消化和吸收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在引进基础上的创新,促进我国产业结构持久性优化升级。
高科技人才资源优势论文
[摘要]自主创新,已成为我国当务之急。人才是自主创新的关键。政府要积极主动地充当自主创新的战略规划者、推动者,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有力地去创造真正能体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客观环境,以吸引为实行自主创新战略所需的有用之才,通过招商引资与引才借智紧密结合、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多途径广泛聚集人才。
[关键词]自主创新;研发性投资;高科技俱乐部;人才战略
目前我国科技人才的资源总量位居世界前列,但创新人才匮乏。人才是具有高增值性和惟一具有能动性的资源,是创新之本。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就要想方设法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和稳定人才,让人才的创造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一、政府要鼓励跨国公司研发性投资,重视学习吸收创新型人才培养
在强调自主创新的今天,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固然重要,但消化吸收创新更不可忽视。我国自主创新人才数量不足,素质不高,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有限。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资金雄厚,汇集全球的顶尖人才,鼓励创新,在几百年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创新经验。我们鼓励研发性投资企业在我国投资,学习他们成功的经验,拿来为我所用,同时在学习的基础上注重消化吸收。惟有如此,才能寻求捷径,少走弯路,才能尽快培养我国的自主创新研发人才。
我国政府要鼓励和吸引跨国公司的研发性投资。为其进行研发投资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和政策环境。加快与跨国公司研发性投资有关的法律规章的修订与完善工作,取消外商投资中对研发性投资等方面不合理的要求与规定,降低跨国公司进入的各种交易成本,加大对跨国公司的政策宣传力度,增强对跨国公司研发性投资的吸引力。以此来把握研发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例如,日本坚持以消化吸收创新为主的技术政策,在战后30年实现了产业结构不间断的优化升级,成为经济大国。韩国走的也是消化吸收创新的道路,同样取得了成功。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很大程度上走的也是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创新的路线。我们要总结我们自己的成功经验,完善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机制,把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消化和吸收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在引进基础上的创新,促进我国产业结构持久性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