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监护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5 18:27:4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循证监护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循证监护

外科临床带教循证监护运用综述

随着时代的发展,临床越来越需要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较强分析与处理问题能力、较新护理观念的新型护理人员,而循证护理正是针对临床工作中存在的有探讨价值的问题,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寻找实证,对文献结果进行科学分析.最后将可信的、有价值的研究结果应用于临床实践,以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1]。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学是一门专业性强、精细操作多且要求较高的学科,而临床护理带教是护生实现角色转变的重要阶段[2]。为提高实习生的综合素质和临床护理质量,对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实习生进行了啫证护理的临床带教,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5月-2009年5月期间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实习的60名护理实习生,其中本科生8名,大专生52名,年龄19-24岁。将实习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名。两组护理实习生在入学条件和教学环境以及教学设备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进行教学,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教学。

查看全文

颅脑外伤病患医院感染循证监护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极易发生医院感染而影响预后,危及生命[1]。循证护理是患者提出护理要求之前,护理工作者根据有价值的科学研究结果为依据,及时准确地实施护理[2]。我院将循证护理运用于预防治疗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医院感染的护理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08年1月-2010年12月入住我院ICU接受治疗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46例,其中男34例,女12例,平均年龄(48.3±8.5)岁。均经头颅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I)确诊为重型颅脑损伤。

1.2分组

4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予以常规护理治疗;研究组23例,运用循证护理治疗。

查看全文

手术室监护循证护理运用观察

手术对于较多患者而言均可造成一种明显的应激反应,表现在生理和心理等多方面,而这些反应的存在对于手术的顺利进行造成一定的不利,而此时手术室护理对患者的这些不良状态的缓解效果即得到凸显,但是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却不尽相同[1-2]。本文中我们就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现将观察分析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1年9月本院的16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择期手术患者,将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传统护理方法组)80例和观察组(循证护理法组)80例。对照组中,男49例,女31例;年龄12~72岁,平均(52.4±8.1)岁;手术种类:骨科手术22例,普外科手术20例,妇产科手术18例,胸外科手术8例,泌尿外科手术6例,其他手术6例;麻醉方式:复合麻醉42例,全麻29例,局麻9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7例,高中19例,中专21例,初中及以下23例。观察组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13~71岁,平均(51.9±8.4)岁;手术种类:骨科手术21例,普外科手术20例,妇产科手术19例,胸外科手术8例,泌尿外科手术7例,其他手术5例;麻醉方式:复合麻醉41例,全麻30例,局麻9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6例,高中18例,中专22例,初中及以下24例。两组患者的个人基本资料数据及临床手术种类、麻醉方式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程序进行各个手术的护理,针对每例手术的种类及疾病情况进行相应的手术准备及护理协作等,并注重对患者的细节护理及应急处理护理能力。观察组则采用循证护理方法进行每例手术的护理,术前即对患者的手术预定程序及细节和患者的基本情况分别进行评估,然后将两方面的评估结果进行融合进行护理问题的提出,而对于提出的护理问题并非采用传统的护理程序进行解决处理,而是通过查阅资料找到最佳护理方法的模式进行处理,而对于已经制订好的解决方案的实施方法也采用此种模式和方法进行处理,同时对每例患者的手术室的综合衔接也进行循证处理的方式进行处理,力求以最佳的护理细节和衔接处理方式进行护理,每例患者的所有护理细节均进行个性化的制定,另外注意对患者的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估及疏导,以使患者能够较好地配合治疗及减小不良情绪对机体多项指标的影响。将所有患者术前1d及术后1d的SCL-90量表评分及护理质量、工作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率进行分析比较。

查看全文

急性肝损伤药学干预监护路径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监护路径。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脑挫伤患者致急性肝损伤的诊治过程,参与并有效干预患者药物治疗过程。结果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临床药师对药源性肝损伤诊断和药物治疗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结论临床药师发挥自身优势,可减少同类药源性损害的发生。

【关键词】药学干预;依达拉奉;药物性肝损伤;监护路径

依达拉奉作为新型自由基清除剂,可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改善神经损伤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是目前临床研究证实唯一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因其作用机制不是通过纤溶作用,故可用于治疗具有出血倾向的脑栓塞和脑血栓[1]。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指由各类处方或非处方的化学药物、生物制剂、传统中药、天然药、保健品、膳食补充剂及其代谢产物乃至辅料等所诱发的肝损伤[2]。本文通过1例硬膜下血肿患者使用依达拉奉适应状况及药物不良反应关联性给予评价,探索循证建立标准化药学监护路径及方案,充分发挥临床药师指导合理用药的作用。

1临床资料

病历简介:患者女性,67岁,因外伤致头痛、头晕23h于2018年11月3日入院。CT提示颅内挫伤出血,予以止血、营养神经输液治疗,患者头痛无好转,复查头颅CT示“挫伤伴血肿较前变化不大”,提示病情无进展变化。查体:BP:137/75mmHg;GCS:14分,辅助检查:头颅CT:双侧额叶脑挫伤伴血肿形成,周围水肿,右额颞部少许硬膜下血肿,右顶少许硬膜下血肿,左颞部少许硬膜下血肿,少许蛛网膜下腔出血,左侧顶骨骨折,枕骨骨折。患者主诉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及肝肾病史。11月3日,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45.71mg/L↑,D-二聚体3.048mg/L↑,嗜酸性粒细胞0.01↓,总胆红素(TBiL)9.75μmol/L。入院为了减轻脑水肿,予以依达拉奉及预防消化道出血药奥美拉唑。11月8日,患者GCS14分,生命体征正常,诉头痛;复查头颅CT示额叶挫伤血肿较前无增加,水肿加重。11月12日,患者意识障碍同前,瞳孔光反应正常,额叶挫伤、血肿。双侧额叶血肿较前吸收,周围水肿较前片稍明显。右颞顶部少量硬膜下血肿较前片已吸收,蛛网膜下腔少许较前明显吸收。ALT304IU/L↑,AST150IU/L↑,TBiL21.57μmol/L。予以停用可疑药物、保肝药物应用。患者出现乏力、食欲减退、厌油、肝区肿胀及上腹部不适等消化道症状。11月17日,患者意识清楚、回答切题,近两日输液门冬氨酸鸟氨酸时患者恶心呕吐、心慌,不能排除药物不良反应引起,予以停用后患者症状消失。TBiL7.13μmol/L。11月20日,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复查生化转氨酶较前改善。11月23日,患者颅内血肿、水肿减轻,硬膜下积液增多,脱水药物减量。11月29日,药物减量,TBiL5.97μmol/L。12月4日,复查头颅CT示:双侧额叶脑挫伤伴血肿形成,双侧额叶血肿较前明显吸收好转。左侧额部及大脑镰旁少量硬膜下积液,较前变化不大。好转出院。入院诊断:双侧额叶脑挫伤,右额颞、右顶、左颞部急性硬膜下血肿,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左侧顶骨、枕骨骨折,枕顶部头皮挫伤。出院诊断:双侧额叶脑挫伤,右额颞、右顶、左颞部急性硬膜下血肿,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左侧顶骨、枕骨骨折,枕顶部头皮挫伤。

2分析与干预

查看全文

循证护理在脑梗塞患者护理的运用

脑梗塞是临床常见的脑部疾病[1],诱发原因主要有脑供血不足或脑供血障碍,造成梗死[2]。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也是相当重要的环节,护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患者的恢复情况[3],常规护理干预往往无法达到理想效果[4]。循证护理提倡人性化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基于护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寻找循证依据,并结合临床护理经验,形成完善的、专业的护理干预方案。本研究采用循证护理对脑梗塞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住院治疗的脑梗塞患者8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其具体资料见表1。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纳入与排除标准。1.2.1纳入标准。①符合脑梗塞的相关诊断标准[5];②患者及其家属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1.2.2排除标准。①精神疾病患者;②心脏、肝、肾等器官严重功能性不全者。1.3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心理指导和日常生活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进行循证护理干预。循证护理方法包括确立循证依据和循证依据实施两个阶段,其中确立阶段包括查阅资料,了解脑梗塞的相关医学知识,发现并总结脑梗塞患者常规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学习并掌握脑梗塞常见抢救护理措施,结合医院医疗条件、患者实际情况及护理人员自身经验等,为患者确立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实施阶段步骤如下:①密切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若有特殊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急救措施;②密切观察并发症情况,如出现并发症则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减轻患者痛苦;③观察患者的发病时期,对初期、中期、晚期患者分别采取相应的护理方案,提高护理效率和质量;④关注患者的疾病恢复情况,注意良肢位的摆放,对于病情稳定者鼓励积极进行功能锻炼和日常生活活动;⑤注意患者的饮食调理,根据患者情况(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推荐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如清淡饮食,戒烟戒酒,多喝水等;⑥在康复训练方面,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制定不同的护理方案,在日常训练中随时进行更改和调整,保证患者良好的舒适度和满意度;⑦注重心理疏导,对患者进行专业的沟通,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让患者表达和释放负面情绪;⑧重视早期中医护理,根据患者情况采用中药熏蒸、穴位贴敷、耳穴贴压、推拿理疗等传统中医特色护理方法。1.4观察指标。1.4.1护理效果。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并进行统计分析。1.4.2恢复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状况选用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评估量表(CNS量表)[6],生活活动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7],抑郁评分采用中文版HAMD-17量表[8],认知功能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9]。其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抑郁评分分值与恢复程度成反比,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和认知功能评分分值与恢复程度成正比。1.4.3护理满意度。在“以患者为中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新的护理模式需求下,护理满意度的评估有利于体现整体护理质量。本研究以医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总分100分,85~100分为满意,60~84分为一般,60分以下为不满意,将满意、一般纳入护理满意度的计算。1.5统计方法。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sx±)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t′检验。无序计数资料以频数(f)、构成比(P)表示,采用χ2检验。两样本等级资料比较,采用Ridit分析,由DPS.7.05进行数据处理。以α=0.05为检验水准。

2结果

2.1护理效果。观察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2恢复程度。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2.3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0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7.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见表4。

3讨论

查看全文

循证药学依据的湿疹治疗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探究循证药学基础上不同药物治疗湿疹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7月-2015年3月收治的湿疹患者106例,通过计算机随机将106例患者分成两组,每组53人。其中对照组患者在循证药学基础上使用复方酮康唑软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循证药学基础上使用硝酸咪康唑软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6.23%(51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25%(42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循证药学基础上加用硝酸咪康唑软膏,能够有效对湿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缓解,具有更高的疗效。

〔关键词〕循证药学;药物治疗;湿疹湿疹

作为一种常见的皮肤科疾病,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湿疹所带来的局部瘙痒不仅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1]。现阶段临床上主要通过循证药学对湿疹患者进行治疗,因此本院开展临床治疗试验,笔者探究循证药学基础上不同药物治疗湿疹药物的临床应用价值。具体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选取2013年7月-2015年3月在本院确诊为湿疹的患者106例,通过计算机随机分组的方式将106例患者分成两组,每组53人。对照组患者在循证药学的基础上通过复方酮康唑软膏进行治疗。对照组中有男性37例,女性16例,年龄23~66岁,平均年龄(34.58±2.44)岁。观察组患者则在循证药学的基础上使用硝酸咪康唑软膏进行治疗。观察组中有男性36例,女性17例,年龄22~66岁,平均年龄(34.36±2.72)岁。患者的性别以及平均年龄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查看全文

信息化手段在药学服务生态圈的实践

[摘要]目的:用信息化手段提供创新型“互联网+药学服务”。方法:整理我院2010-2019年药学服务记录,分析查找临床高频问题,用信息化手段构建药学知识库,对药学服务模式进行创新性探索。结果:建成内容涵盖药品基本信息、药学监护要点、用药注意事项、药物相互作用、儿科用药建议、药物配伍禁忌等方面的反馈更新型知识库。并以此为基础,微信小程序“药觅索”,构建“医-护-药”三方的“互联网+药学服务”生态圈。结论:“互联网+药学服务”生态圈的成功建立,使我院的药学服务更具针对性和时效性,为药师融入临床治疗团队创造了机会,也为医院药学在新形式下的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

[关键词]互联网+药学服务;生态圈;合理用药

临床药学工作在我国开展已经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具有专业药学知识体系的临床药师队伍初具规模,如何让临床药师更好地融入到治疗团队发挥专业优势,为广大的医护人员提供高质量的药学服务,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一大挑战。传统的药学服务模式零散、滞后、低效,存在着难以收到反馈及规范化整理、用药经验无法保存等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又限制了临床药学工作的发展。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推进“互联网+药学服务”健康发展的意见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利用“互联网+”手段,可以把零散的药学信息归集起来形成一个知识库,为临床提供系统完善的药学服务,而临床的信息反馈可以让知识库的信息更有针对性地添加和更新。“互联网+药学服务”拉近了药师与医护人员的距离,为药师融入治疗团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本研究以2010-2019年大连市儿童医院临床药学室提供的药学服务记录为基础分类整合药学咨询问题,挖掘临床高频问题。通过药师搜集证据、进行循证评价、整理问题解决方案等,进一步建立药学服务信息库,并在互联网上,供用户实时查询,同时药师可进行实时在线维护,增加了信息更新的频率,以期提升儿科合理用药水平。

1数据与方法

1.1数据来源

选取2010-2019年由大连市儿童医院药学部临床药师的药学服务记录,共选取了为我院医护人员解答药学问题的4591条记录。

查看全文

抗血小板药物个体化用药方案

摘要:1例45岁男性患者,因“言语含糊、右侧肢体力弱11h余”入院。入院后诊断为急性脑梗死、高血压3级(很高危组)。入院后予以双联抗血小板、降脂及改善微循环等治疗。入院第2日下午出现胸闷、气促,言语含糊症状较前加重,考虑卒中进展。临床药师评估治疗方案后,积极寻找循证学依据,与医师一起制订个体化用药方案,经积极治疗及加强药学监护后,该患者言语含糊、肢体肌力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且无相关并发症发生,14d后患者好转予以出院,出院后为期3个月随访未发现脑梗死复发及出血事件发生。

关键词:进展性脑梗死;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罗非班;替格瑞洛;药物基因组学

进展性脑梗死(progressingstroke,PIS)是指脑梗死引发的轻微神经功能损伤,并在2~3d内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阶梯式或渐进式加重[1]。进展性脑梗死发病率为9.8%~37%,且具有较高致残性和致死率[2]。目前临床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缺乏特效手段,虽然抗血小板药物是临床治疗脑梗死及预防其进展或复发的基石,但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无法完全覆盖血栓形成的全部环节,特别是对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抵抗者而言,合理选取抗血小板药物对预防脑梗死进展及复发非常关键。本研究对1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过程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为临床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提供参考。

1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45岁,因“言语含糊、右侧肢体力弱11h余”于2021年3月9日入院。查体:体温36.7℃,脉搏72次·min-1,呼吸20次·min-1,血压171/86mmHg(1mmHg=0.133kPa)。神志清、精神较差、言语含糊,右侧肢体肌力4级,闭目难立征阳性,右侧指鼻试验睁眼可疑阳性,走一字步不稳,饮水试验阴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2分。辅助检查:急诊头颅CT未异常,右肺中叶纤维灶。头颅磁共振检查示:左侧基底节区急性期脑梗死,轻微脑白质变性;右侧上颌窦黏膜下囊肿;右侧大脑前动脉A1段无异常;右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左侧优势型椎动脉。入院诊断:①急性脑梗死;②高血压3级(很高危组)。

2治疗过程

查看全文

台湾地区医院药学论文

1台湾地区医院药学相关制度

1.1台湾地区医疗机构构成

台湾地区医疗机构主要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类,市场比例约为3∶7。公立医院按隶属关系主要分为5类:市政府直管的市立医院;教育部直管的院校附属医院,如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台大医院);卫生署直管的署立医院;军队医院;国军退除役官兵辅导委员会直管的荣民医院,如台北荣民总医院。私立医院按产权属性不同分为3类:类似于基金会运作模式的财团法人医院,如林口长庚纪念医院、教会医院等;类似于股东会运作模式的社团法人医院,如光田综合医院;完全由个人出资筹建的私人诊所。医院按规模和服务能力分为医学中心、区域中心和地区医院,分别相当于大陆地区的三级、二级和基层医院。医院整体向大型集团化转型,院内建筑较为高档,人性化的管理服务理念贯穿于每一个角落。

1.2全民健康保险制度及总额支付制度

台湾地区执行全民健康保险制度(以下简称“健保”)。健保工作由“中央健康保险局”(简称“健保局”)统一管理。凡具有台湾地区户籍的,或领有台湾地区居留证且在台湾地区居留满4个月的居民,都应依法参加健保。健保费由被保险人、投保单位及政府共同承担。按经济能力的不同,被保险人承担的保险费比例从0~100%不等,但所有人均享受一样的健保医疗待遇。民众参加健保后,就医时仅须负担挂号费以及自付项目费用即可。而医疗机构则是以量计酬,根据病患病历、就诊记录向健保局请领医疗给付。同时,健保局还引入总额支付制度,即健保局不再全额给付医疗机构的医疗支出费用,而是在事前划定支出费用总额,若医疗机构申请给付总额低于原定总额则全额给付,若申请总额高于原定总额,则按比例打折给付。此举有效地控制了医疗费用的大幅增长,缓解了健保系统的财政赤字。

1.3医院评鉴制度

查看全文

儿科护理发展报告

1福建省儿科护理基本建设情况

1.1儿科护理的建设与发展

1.1.1儿科护理模式转变与工作内涵延伸

我省儿科护理从上世纪50、60年代开始建设,经历80、90年代的发展,儿科护理模式从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逐渐转变“以病人为中心”责任制整体护理,护士以患儿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目标,按系统的护理程序进行护理。进入21世纪,儿科护理有了质的飞跃,在新的医学模式指导下,护士的角色特点从院内疾病照护者向全程健康促进者、专科疾病管理者等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护士承担的不仅是对患儿的照顾,还要兼顾对患儿整个家庭的支持。让家庭参与对患儿的照顾,促使患儿获得生理与情感的最大满足,如设立母婴病房、家化病房,成立儿童哮喘病夏令营,早产儿延续护理、新生儿抚触、开展社区护理义诊服务等。

1.1.2儿科护理新技术的开发与推广应用

医学的发展对护士专业照顾能力有了更高要求。护理工作以安全舒适为目标,落实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措施、提供专科抢救、正确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术,并能真实、客观、及时地书写护理记录。与此同时,儿科临床护理新技术、新业务发展迅速。早产儿微量持续喂养技术、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桡动脉穿刺、新生儿黄疸换血护理技术、新生儿抚触在早产儿中的应用、高频机械通气护理技术、小儿肠造瘘全程管理规范、儿童皮肤伤口护理技术等,经外周中心静脉穿刺技术(PICC)在新生儿、血液病、肿瘤等推广应用大大推动儿科临床专科技能的发展,促进专科护理人才的培养。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