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5 18:24:1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循证护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循证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实践
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循证护理在儿科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本文回顾和分析了从2014年12月至2016年3月入住我市某医院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来进行护理,而实验组患者在常规的护理方式基础上应用循证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在对照组中(n=34),护理纠纷率为10(29.4%),护理差错率为11(32.35%),积极行为参与率为22(64.7%),家属的满意率为23(67.65%);而在实验组中,护理纠纷率为3(8.8%),护理差错率为1(2.94%),积极行为参与率为31(91.18%),家属的满意率为30(88.23%);对照组患者与实验组患者在护理纠纷率、护理差错率、积极行为参与率以及家属的满意率等方面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实践中,循证护理能够减少护理的出错情况,降低医护人员与家属之间的纠纷,提高患儿的参与率,让患儿的家属对治疗的结果更加的满意。
关键词:循证护理;儿科护理;护理实践
循证护理是最近几年逐渐的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护理理念,主要表现在明确客观的概念上来完成工作。现在,循证护理咋我国正得到了越来越为广泛的应用,在儿科治疗领域应用更为广泛。所以分析循证护理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回顾和分析了我市某医院收治的68例儿科患者,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实验组采用循证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现将分析结果归纳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回顾和分析了从2014年12月至2016年3月入住我市某医院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有39例,女性患者29例,幼儿的年龄范围为0.5岁至5.5岁之间;有26例患者腹泻,有27例患者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口炎患者5例,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5例,肺炎患者有3例,有2例患者为泌尿系统感染。将患者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患者类型等方面均不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在临床中具有统计和分析的意义。
手术室循证护理探讨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在手术室护理中采用循证护理对病患疼痛程度的影响以及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病患100例,将病患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病患给予常规护理设为常规组,另一组病患给予循证护理设为循证组,每组各50例病患,对两组病患的术后疼痛程度以及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护理后,循证组病患VAS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病患(P<0.05);循证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总体护理满意度为96%,常规组病患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总体护理满意度为82%,循证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且总体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采用循证护理,可有效减轻病患术后的疼痛程度,同时还能降低并发症的出现,促进病患的术后恢复,从而提高病患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的推广。
关键词:疼痛程度;手术室护理;循证护理;不良反应
目前疼痛已成为人体第五大生命体征,多数接受手术治疗的病患,术后均会出现疼痛的情况,而较为严重的疼痛既能够增加病患身体上的痛苦与不适,同时也会使病患心理上出现焦躁等不良情绪,此外还可能导致病患出现血压升高、失眠等情况;另外,由于在疼痛的作用下,可能导致病患术后不愿下床进行功能锻炼,从而可致使病患出现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影响病患的术后恢复情况,需要给予病患有效的护理措施减轻病患的疼痛情况[1];因此在本次研究中,旨在研究探讨在手术室护理中采用循证护理对病患疼痛程度的影响以及临床护理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病患100例,将病患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病患给予常规护理设为常规组,另一组病患给予循证护理设为循证组,每组各50例病患,其中循证组病患男24例,女26例,年龄24~43岁,平均年龄(33.5±9.5)岁;常规组病患年龄25~42岁,平均年龄(33.5±8.5)岁,比较分析两组病患的一般临床资料,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常规组:给予本组病患常规的护理,主要包括手术注意事项叮嘱、生命体征监测、术前准备工作、术后常规护理等。循证组:给予本组病患循证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建立循证小组:由手术室的医师、护理人员等组成循证小组,同时将手术室存在的问题作为中心内容,通过各种正规途径尽量多收集相关资料,同时对资料的真实性以及可靠性进行分析,并结合自身以往的临床经验,制定出手术室的循证护理措施,最后还要请教这方面的专业人员对已制定的护理措施进行评估和调整,最大程度保证循证护理措施的完善,然后实施循证护理措施[2-3]。②心理情绪护理:经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多数病患术前由于对手术的恐惧、错误认知等原因,导致病患出现焦躁、不安、紧张等不良心理情绪,同时,相关研究表明,病患的焦虑情绪越严重,其自身机体的痛阈值越低,同时处于高度恐惧的心理状态时,病患的疼痛敏感性会增高[4-5]。因此术前,护理人员需要加强与病患进行沟通,为病患讲解手术的相关知识,使病患能够正确认识手术治疗这一手段,同时为病患讲解手术成功的案例,以缓解病患的不良情绪;病患被推入手术室之后,手术室护理人员应主动与病患进行交流,亲切询问病患的状态,为病患简要介绍手术的流程以及相关事项,同时为病患讲解手术治疗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意义,缓解病患的不良情绪,调节病患的心理状态,协助其以良好放松的心理状态来接受手术[6-7]。③无痛护理:经查阅相关资料显示,侵入性操作会导致病患出现疼痛,因此手术医护人员在手术前一天,需进行病房巡视工作,评估病患的穿刺部位,叮嘱病患注意保护皮肤干净无油,为病患讲解穿刺的目的,缓解病患的不良情绪;手术前半小时,护理人员在病患的穿刺部位涂抹卡因胶浆,层厚1mm左右,半小时后将其清洗掉,给予病患常规消毒后再给予病患静脉穿刺[8];其次,导尿术会刺激病患的尿道黏膜,使病患产生疼痛等不适感,因此护理人员可在全麻诱导后给予病患导尿术,同时术前应给予病患仔细的指导工作,从而取得病患的高度配合,以最大程度减少病患的不适感[9];针对需置入胃管的病患,护理人员需提前为病患讲解胃管置入的目的及意义,同时术前给予病患胃镜润滑胶浆口服,在将胃管顺利插入之后,可给予病患适当的盐酸地卡因,防止病患出现较为剧烈的疼痛[10-11]。④感染的预防护理:经过查阅相关资料,导致感染出现的原因与病患的汗液刺激、无菌操作的规范性、穿刺操作等因素有关系;护理措施为:术前静脉穿刺,应避免对病患进行反复的穿刺,同时各项手术操作均应按照无菌原则进行操作,保证病患敷料、床单、衣服的干燥整洁。⑤术后护理:术后主动询问病患的疼痛情况,协助病患更换体位缓解疼痛,或者是给予病患自控镇痛泵以控制疼痛,针对严重疼痛的病患,可遵医嘱给予病患药物止痛;同时指导病患进行正确的饮食;另外,可指导病患进行正确的咳痰咳嗽方式,并叮嘱病患咳痰以及更换体位时注意轻压创口,避免牵拉创口导致疼痛出现[12-13]。1.3观察指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病患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定,分值为0~10分,分数越高提示病患的疼痛程度越严重。同时采用本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对病患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总分100分,90~100分为非常满意;80~89为满意;79及以下为不满意;总体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对比两组病患的VAS评分、总体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1.4统计学方法将本次研究中的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手术室循证护理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2年11月~2013年10月的184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2例。观察组中,男性51例,女性41例;年龄21~66岁,平均(45.52±3.24)岁;其中普外科手术32例,骨科手术28例,胸外科手术14例,妇产科手术13例,泌尿外科手术3例,其他手术2例。对照组中,男性50例,女性42例;年龄19~67岁,平均(45.87±3.41)岁;其中普外科手术33例,骨科手术27例,胸外科手术13例,妇产科手术14例,泌尿外科手术2例,其他手术3例。两组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根据不同患者的疾病及手术种类做好相应的手术准备,并进行护理协作,处理好护理中的突发事件。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术前对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预定程序、细节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护理问题;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以往案例寻找循证支持,找出适合护理问题的证据,对已经制订好的解决方案、病房与手术室的衔接也给予类似处理;最后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及护理经验制订出个性化的最佳护理模式。术中护理的所有细节问题也要寻找循证支持,找出最佳护理模式,同时对患者的心理进行评估,并作好心理护理,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生理状态进入手术。在术前1d及术后1d进行SCL-90量表评分,并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
1.3评价标准
循证护理对产妇焦虑影响
产褥期妇女不仅面临着机体方面的恢复,心理及角色方面的转换也有其独有的特点,如处理不佳不仅对其母亲角色的转换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可能导致产后抑郁的发生,极大地影响到产妇的生存质量[1-3]。本文中笔者就循证护理对产褥期妇女焦虑及抑郁状态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0年10月~2011年11月的150例产褥期妇女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两组均为单胎足月。对照组的75例产妇中,年龄21~41岁,平均(26.9±4.2)岁;初产妇70例,经产妇5例;剖宫产31例,顺产44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26例,大专以下49例。观察组的75例产妇中,年龄21~42岁,平均(27.0±4.1)岁,初产妇69例,经产妇6例;剖宫产32例,顺产43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25例,大专以下50例。两组产妇的年龄、生产方式及文化程度构成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75例产妇以常规的护理方案进行干预,包括对饮食、环境、机体恢复、哺乳及心理疏导等方面的护理干预,尤其是心理疏导方面应予以加强,通过密切观察产妇的情绪状态予以针对性疏导。观察组的75例产妇则以循证护理的方案进行干预,首先根据产妇的产后情绪状态、接受能力及机体上存在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然后将其中发现的问题采用循证处理的模式进行解决方案的制定及实施,解决性方法从国内外的权威医学数据库中的相关问题解决方案中提取,并结合平时的经验,将多方面的知识点进行融合然后进行针对性的应用,其中对于每例产妇的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均采用此种方法进行,并且这个方面是整个护理过程中应给予足够重视的方面,另外对于产妇出院后的相关指导问题也予以强化指导。后将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1周、2周SCL-90量表中的焦虑、抑郁评分及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估情况进行比对。
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护理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接收的140例手术室患者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男40例,女30例;年龄28~77岁,平均年龄(49.10±9.30)岁;科室:胸科14例;泌尿科23例;骨科33例。研究组男39例,女31例;年龄31~78岁,平均年龄(49.78±9.41)岁;科室:胸科11例;泌尿科24例;骨科3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首次进行手术患者;符合手术指征;知情同意本次研究者。排除标准:精神障碍者;沟通存在障碍问题者;合并肾、心等严重脏器类疾病患者。本研究经伦理会批准认同。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施术前访视,对患者实施基础性饮食、用药指导。研究组给予循证护理,首先建立循证资料的支持性系统,选举组长、副组长,挑选小组成员,由经验丰富、资历深的护士长任组长,所有成员学历皆在大专以上,从事专科工作>5年。对所有小组成员实施循证护理的相关培训,教会其循证护理要点,按照患者病情,掌握循证问题的情况下,利用教科书或是网络实施循证依据查询,例如在中国知网、万方等网站搜索患者病情相关关键词,在充分搜集文献资料的情况下,对资料实施批判性的阅读、总结,主要循证围绕问题有术前的准备护理,术中的配合干预及术后随访等。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5]记录两组出现切口裂开、溃疡、出血及感染等并发症。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测评,主要有偏执、人际关系、敌对、恐惧、焦虑、抑郁等方面,各项内容实施单独测评,<2分为不存在此负性情绪,≥2分且分值越高则负性情绪越严重。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负性心理情况比较。研究组患者的敌对、焦虑、偏执、抑郁、恐惧及人际关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86%,高于对照组的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循证护理属于循证医学中的分支,同时在临床被称作实证护理,为近年护理领域中新兴理念[6]。循证护理的核心思想为搜集大量有利资料及文献,指导护理成员以批判性、准确性、谨慎性的态度结合专业知识基础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同时尊重患者自身价值观及意愿,最终全面应用于具体的患者护理中[7]。本研究中,研究组敌对、焦虑、偏执、抑郁、恐惧及人际关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86%,高于对照组的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手术室护理中运用循证护理可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心态,能够提升护理效果,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与黄群英[8]研究类似。考虑为:本院成立循证护理小组后,以《医疗事故的处理条例》为基准,对护理中潜在风险实施全面分析,对应急预案、工作流程、奖罚制度及规章制定进行修订及完善,同时护理小组进行定期培训考核。护理小组在对患者实施访视之前,对其病历进行查看、分析,了解其检验结果、需实施手术的部位、主治医师、术中体位的要求;同时对其住院阶段的基本情况进行及时记录,主要登记内容为用药过敏史、家族病史、生活态度、饮酒吸烟史、文化程度、病情发展情况、致病危险性因素等。将手术室的内部情景以幻灯片的形式进行记录播放,同时加入舒缓音乐,使患者充分全面地了解手术室环境,缓解其陌生感及焦虑感。
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护理的运用
[摘要]目的对手术室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进行探析。方法选择本院近期接受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均分为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实施循证护理的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护理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比对照组明显较低,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明显较高(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可获得显著的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循证护理;手术室护理;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近期接收妇产科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均分为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实施循证护理的观察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年龄为2~70岁,平均年龄为(36±19.63)岁;这些患者中包括产科手术25例、妇科手术15例、小儿外科手术5例。观察组患者年龄为2~68岁,平均年龄为(35±19.03)岁;这些患者中包括产科手术30例,妇科手术10例、小儿外科手术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可以进行比较。1.2方法。1.2.1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也就是术前常规的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并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应急处理措施。1.2.2观察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主要包括:①手术室护理小组的组建。小组组长由护士长担任,接受循证护理培训,即相关注意事项和措施等[1-2]。有效的结合患者的基本需求和护理措施,并通过查阅临床相关问题,保证为患者制定的护理方案更加有效;②让患者在术前服用地西泮(5mg),以稳定患者的情绪。叮嘱患者在术前4h禁水,术前6h禁食;③术后使用温盐水擦拭干净患者皮肤上的血渍,再使用消毒液对其做好相应的消毒工作,为患者穿好衣物或者盖好被单后把其送回病房[3],根据患者的手术部位对其卧床休息的时间进行合理调整,并把手术的成功性告知意识清醒的患者,让你放心;④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年龄、性格、文化程度等对其制定个性化的健康宣教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内容执行。1.3判断指标。对两种患者的心理状况、护理满意度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等进行观察。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保证向患者发放调查问卷是在其意识清醒的状态下,各量表分为0~100分,50分为临界值,患者的心理状况和得分呈正比例关系。向出院的患者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其护理满意度,100分满分,护理满意度和得分呈正比例关系。1.4统计学方法。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本文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用(x±s)表示计量资料,并采用t进行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用x2进行检验,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显著用P<0.05表示。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和护理满意度。由表1可知,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差异统计学意义显著,且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明显较高(P<0.05)。2.2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对照组患者中有3例感染,5例出血、1例切口裂开,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00%;观察组只有2例患者切口出血,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44%,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较低,两组对比差异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
循证护理在脑梗塞患者护理的运用
脑梗塞是临床常见的脑部疾病[1],诱发原因主要有脑供血不足或脑供血障碍,造成梗死[2]。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也是相当重要的环节,护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患者的恢复情况[3],常规护理干预往往无法达到理想效果[4]。循证护理提倡人性化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基于护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寻找循证依据,并结合临床护理经验,形成完善的、专业的护理干预方案。本研究采用循证护理对脑梗塞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住院治疗的脑梗塞患者8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其具体资料见表1。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纳入与排除标准。1.2.1纳入标准。①符合脑梗塞的相关诊断标准[5];②患者及其家属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1.2.2排除标准。①精神疾病患者;②心脏、肝、肾等器官严重功能性不全者。1.3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心理指导和日常生活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进行循证护理干预。循证护理方法包括确立循证依据和循证依据实施两个阶段,其中确立阶段包括查阅资料,了解脑梗塞的相关医学知识,发现并总结脑梗塞患者常规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学习并掌握脑梗塞常见抢救护理措施,结合医院医疗条件、患者实际情况及护理人员自身经验等,为患者确立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实施阶段步骤如下:①密切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若有特殊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急救措施;②密切观察并发症情况,如出现并发症则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减轻患者痛苦;③观察患者的发病时期,对初期、中期、晚期患者分别采取相应的护理方案,提高护理效率和质量;④关注患者的疾病恢复情况,注意良肢位的摆放,对于病情稳定者鼓励积极进行功能锻炼和日常生活活动;⑤注意患者的饮食调理,根据患者情况(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推荐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如清淡饮食,戒烟戒酒,多喝水等;⑥在康复训练方面,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制定不同的护理方案,在日常训练中随时进行更改和调整,保证患者良好的舒适度和满意度;⑦注重心理疏导,对患者进行专业的沟通,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让患者表达和释放负面情绪;⑧重视早期中医护理,根据患者情况采用中药熏蒸、穴位贴敷、耳穴贴压、推拿理疗等传统中医特色护理方法。1.4观察指标。1.4.1护理效果。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并进行统计分析。1.4.2恢复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状况选用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评估量表(CNS量表)[6],生活活动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7],抑郁评分采用中文版HAMD-17量表[8],认知功能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9]。其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抑郁评分分值与恢复程度成反比,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和认知功能评分分值与恢复程度成正比。1.4.3护理满意度。在“以患者为中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新的护理模式需求下,护理满意度的评估有利于体现整体护理质量。本研究以医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总分100分,85~100分为满意,60~84分为一般,60分以下为不满意,将满意、一般纳入护理满意度的计算。1.5统计方法。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sx±)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t′检验。无序计数资料以频数(f)、构成比(P)表示,采用χ2检验。两样本等级资料比较,采用Ridit分析,由DPS.7.05进行数据处理。以α=0.05为检验水准。
2结果
2.1护理效果。观察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2恢复程度。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2.3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0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7.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见表4。
3讨论
循证护理模式在喉癌手术室护理中的运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我科收治的120例行手术治疗的喉癌患者。入选标准:所有患者经病理诊断为原发性喉癌,均行手术治疗;排除伴随其他恶性肿瘤、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精神疾病患者。其中男88例,女32例;年龄41~74岁,平均(45.3±6.8)岁;全喉切除术34例(28.3%),部分喉切除术86例(71.7%);TNM分期:Ⅰ期4例(3.3%),Ⅱ期57例(47.5%),Ⅲ期44例(36.7%),Ⅳ期15例(12.5%)。将所有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大体一致。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喉癌切除与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术前病房访视与手术知识宣讲、心理安慰、器械准备、术中配合医生手术、术后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和常规巡视等。观察组在循证护理管理模式下进行护理,表现在:①循证分析:首先对手术室环境、患者病情、心理状况及患者需求进行全面评估,收集喉癌手术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参照最新的国家标准、文献报道和业内交流经验寻找解决办法,并进行科学而合理地循证,根据所搜集资料进行汇总并建立资料库,以指导科室喉癌护理工作。②循证应用:巡回护士通过访视获取证据并与器械护士交流,为手术护理配合做好全面准备;患者到手术室后,护士根据术前访视资料准确把握患者心理与意愿,进行心理疏导与建立信心;术中注意病房保温、安静及微笑服务等,以提高护理服务舒适度;术中正确交流,不讨论与喉癌手术无关话题;根据医生与护士交流信息优化术中医护配合,尤其是器械传递、输液、输血及手术室清点核对等基本操作与技能;术后与病房责任护士联系,了解患者病情后到病房进行回访,根据回访结果有针对性地制定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措施。
1.3观察指标
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护理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6例在我院行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在手术室护理中行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前焦虑情绪评分、血压及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3%明显低于对照组11.9%,患者护理满意度95.5%明显高于对照组73.8%(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实施循证护理,有助于减轻手术给患者造成的心理、生理应激,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更有利于取得患者认可,值得推广。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循证护理;焦虑情绪;应激反应
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不仅直接影响着患者手术过程中的主观感受,同时还影响着手术能否顺利进行及患者的手术安全性[1]。我院近年来为部分择期手术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效果理想,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行择期手术的86例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2例,男、女为22例、20例,年龄16~75岁,平均(42.5±6.8)岁;手术类型:胸外科手术10例,骨科手术6例,普外科手术10例,泌尿科手术5例,妇科手术8例,其他3例。观察组44例,男、女为23例、21例,年龄17~73岁,平均(42.3±6.6)岁;手术类型:胸外科手术11例,骨科手术6例,普外科手术11例,泌尿科手术5例,妇科手术8例,其他3例。两组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1.2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手术室护理,结合患者疾病类型、手术方式做好术前准备,给予护理协作,对突发事件及时处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①提出问题:组织手术室一线护理人员及护士长共同探讨手术室护理中常见问题,筛选出现频率最高的问题,为术前心理应激、术前生理应激、并发症、满意度等。②循证支持:护理人员查阅文献,并在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可中输入“手术室”、“护理”及“心理应激”、“生理应激”、“并发症”、“满意度”等关键词(后面四项一次选一个输入),搜索文献并筛选,挑选影响因子高的核心文献展开研究学习。护理人员共同讨论,制定具有实用性的护理方案。③实施护理:a.术前访视:术前1d到病房访视,在了解患者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重点讲解手术室环境(以幻灯片形式展现)、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护理人员、手术流程及手术目的,让患者对手术涉及到的地点与人员有充分了解,消除其陌生感与紧张感。同时鼓励患者倾诉内心不良情绪,给予心理疏导。b.术中配合:由访视护士在手术室前迎接患者,担任巡回护士的角色,全程陪伴患者;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加强护患交流、护护交流、医护交流。对护理人员言行举止予以规范,强化药品质量管理及空气消毒。对手术流程予以规范,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制度。麻醉前告知患者并给予心理抚慰,访视护士一直陪伴在患者身边,并不停给予鼓励。c.术后随访:建立术后随访机制,由访视护士护送患者回病房并和病房护士做好交接班后,认真交代病情,再次给予患者鼓励和配合,经常到病房看望患者,和患者沟通。1.3观察指标:①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入院时、麻醉前的焦虑情绪,得分0~10分,分值越高表示焦虑情绪越严重;②记录两组入院时、麻醉前舒张压、收缩压及心率;③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④在患者术后回病房的次日,以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展开满意度调查,评价内容为访视内容、护理态度、礼貌用语、专业知识、医护配合、体位舒适、器械准备、穿刺技术、护理技术、隐私保护、应急能力等,总分100分,将之划分成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满意度为满意、基本满意占比之和。1.4统计学分析:用SPSS20.0统计分析相关数据,计量资料表现形式为(x-±s),对比方式为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方式为χ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循证护理在儿科护理的应用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作为研究对象的是来自于不同时间段到本院进行治疗的110例患儿,其中对照组患儿于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入院治疗,包括男患儿32例,女患儿23例,年龄8个月-5岁,呼吸道感染者21例,腹泻者19例,支气管肺炎15例;实验组患儿于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入院治疗,包括男患儿33例,女患儿22例,年龄7个月-5.5岁,呼吸道感染者22例,腹泻者18例,支气管肺炎15例,两组患儿在临床资料上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1.2方法。于对照组患儿住院期间,给予该组患儿常规性护理,如遵医嘱给药,发现病情异常变化,通知医生,协助处理等。于实验组患儿住院期间,应用循证护理,具体方法:(1)成立小组:由护士长带头,组织护理人员成立循证护理小组,所有成员均接受过有关循证护理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均对循证护理的重要性和优势有正确的认识。(2)检索资料,制定护理计划:基于儿科实际情况,护士长组织小组成员总结典型的儿科呼吸道感染、腹泻、肺炎的护理问题,检索儿科呼吸道感染、腹泻、肺炎的相关护理资料,交流以往所积累的临床护理经验,进行头脑风暴,大家共同对护理方法进行分析和比较,制定儿科呼吸道感染、腹泻、肺炎有针对性的标准化、流程化的护理计划。(3)实施护理措施:为患儿营造温馨的病房,消除患儿的陌生感,通过游戏、抚触等方式拉近和患儿的距离,提高患儿的信任度。将患儿所患疾病的相关知识向患儿家长解释清楚,增加家长对此的正确认识,强化和家长的沟通,安抚他们不要过于紧张,将积极治疗的重要性向其解释清楚,将治疗、护理过程中需要他们配合的事项向他们解释清楚,增加其配合度。与此同时,针对患儿具体的病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如对支气管肺炎患儿实施雾化吸入治疗前,将存在于其鼻腔内的分泌物清除干净,完成治疗后,对患儿背部进行轻轻的拍打,以促进患儿顺利将痰液排出[3]。叮嘱腹泻患儿家长在患儿腹泻次数减少后,可以给予患儿流食或半流食,切勿给予过凉和存在过敏原的食物,叮嘱年龄小的患儿的母亲选择合适的喂养时间和喂养量对患儿进行恰当的母乳喂养。严密观察腹泻患儿的大便情况,如大便次数、颜色、性状等,特别是要掌握补液后患儿第一次排尿的时间,且基于患儿的情况合理调整补液量和速度[4]。考虑到呼吸道感染患儿会发热,且发热大部分为细菌、病毒引起的发热,应强化和家长的沟通,将发热相关知识解释清楚,告诉其盲目使用退热药物的弊端,对于年龄小于4个月的婴儿,体温低于38.5℃者,不推荐使用退热药,多让患儿喝水,给予物理降温,对于体温高且经物理降温无效者,遵医嘱给药,以达到降温的效果[5]。1.3观察指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住院时间、护理满意率进行对比观察。其中发放问卷调查表,调查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满意度等级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护理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1.4统计学处理以SPSS18.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采取平均值±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视为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本组研究中实验组患儿住院天数为(6.13±1.23)d,对照组患儿的住院天数为(9.41±2.65)d,实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率达到96.4%,非常满意者35例,一般满意者18例,不满意者2例,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家长的80.0%(非常满意者20例,一般满意者24例,不满意者11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合格护理人员,要对专科护理理论知识和技能加以熟练的掌握,且要将“一切为了患者,为了患者的一切”的理念植根于头脑中、落实到行动上,要尊重和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要善于观察、思考,不断完善护理方法,以增强护理效果。循证护理问题的来源为临床实践活动。在儿科护理实践中发现有待解决的护理问题,查询最佳的证据,对相关临床护理实践资料进行验证,针对儿科护理实际和所积累的护理经验,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为患有不同儿科疾病的患儿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6-8],如本组研究中对实验组腹泻患儿、支气管肺炎患儿、呼吸道感染患儿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增强了护理干预的针对性、有效性,满足了患儿的护理需求,有助于解决儿科护理中的常见护理问题,增强护理效果,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本组研究中实验组患儿住院时间[(6.13±1.23)d]短于对照组[(9.41±2.65)d],护理满意率(96.4%)高于对照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上可知,循证护理应用在儿科护理中,有助于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促进患儿的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应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