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社区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5 15:43:4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虚拟社区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虚拟社区

虚拟社区微博营销策略探究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博等社交媒体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社交媒体中形成的虚拟社区,对网络平台中的网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虚拟社区的崛起使得企业的网络营销环境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改变。本文将在前人虚拟社区研究的基础之上,以@故宫淘宝为例,讨论其在新浪微博平台上建立起的虚拟社区,然后结合虚拟社区的报酬递增结构图,探究微博中的企业营销策略。

【关键词】虚拟社区;微博;微博营销;营销策略;社交媒体

2009年,新浪推出了与Twitter类似的社交平台——新浪微博。微博在拥有众多用户的基础上,也吸引了大量的商家,通过微博来从事产品推广等商业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营销效率高、认知度高的营销博主,通过运营微博账户来进行产品宣传,建立起以该账号所的微博内容为核心的虚拟社区,并直接将社区中的用户导入到支付页面。

一、虚拟社区

1993年,学者霍华德•瑞恩高德(HowardRheingold)在《虚拟社区》(TheVirtualCommunity)一书中描述了虚拟社区的概念是“以计算机为主要媒介,怀有同样的价值观,为分享信息而在互联网上建立起联系的团体。”哈格尔和阿姆斯特朗(Hagle&Armstrong)则将虚拟社区定义为“虚拟社区的真正意义在于它把人们聚集在一起,通过互联网建立起互动的基础,满足人们的兴趣、幻想、人际关系或交易等需求。”国内的研究者贾二鹏和陈建新则认为虚拟社区是网络环境下的一种微观区域或空间,通过BBS、Blog、Wiki、社会性网站等平台,把具有共同需求、志趣的人们聚集起来,构成的网上用户共同体。综合国内外诸多的观点,可以看出虚拟社区具有在网络环境下产生、通过共同兴趣聚集、成员之间存在互动交流等特点。

二、微博中的虚拟社区

查看全文

高校虚拟社区共享之议

摘要:高校虚拟社区是校园文化的新阵地,如何定量研究高校虚拟社区知识共享是当前虚拟社区研究的一个热点。该文从社会资本理论角度出发,采用结构资本、关系资本、认知资本三个维度,构建了高校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影响因素模型,并对当前高校虚拟社区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校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社区信任;社会资本理论;网络社会资本

网络的兴起,打破了交往的时空局限。虚拟社区以其开放、自由、分享的魅力而深受广大网民的喜爱。虚拟社区是网络社会化的重要产物,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比尔·盖茨在《未来时速》里认为:“在未来几年中,虚拟社区建设将是网络应用中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知识共享的激励机制的建立,能促进知识的共享,提高成员对虚拟社区的忠诚度,最终实现虚拟社区的发展。因此,如何把好虚拟社区知识共享水平这个风向标,显得格外重要。

1高校虚拟社区:校园文化的新阵地

基于校园网的高校虚拟社区以网络技术为依托,以一种虚拟性的社区形式存在。其主要参与者是具有较高知识水平和较强网络能力的在校师生,主要以校园网为依托,管理和建设由在校师生担任。社区成员在此分享知识信息,在一定的社区机制的约束下,推动高校校园学习型文化的建设和文化活动的开展。特殊的群体使得高校虚拟社区成为校园文化的一块新阵地,也使得其有与其他社区不同的特点:

1)用户群体结构比较稳定。社区是以网上学习为主,娱乐休闲为辅的多样化、趣味性的,能吸引广大师生广泛参与的学习型网络虚拟社区,可以形成以本校学科专业分布为主的结构稳定的用户群体。

查看全文

虚拟社区思政教育探析

虚拟社区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可以进行各种社会活动。虚拟社区与现实社区一样,提供各种交流信息的手段,如讨论、通信、聊天、交际、购物等,使社区居民得以互动。虚拟社区是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一个载体,社区文化的优劣、大学生利用社区的方法和程度、虚拟社区功能与现实社区功能的差异,都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并对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1虚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分析

1.1网络虚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

1.1.1利于沟通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分强调教育者的教育主体地位,忽视了教育对象———大学生的主观意愿和接收程度,使师生之间的互动和相互启发严重不足,特别是“90后”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主要人群,其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的的社会倾向,有明显的自我权利意识和价值诉求。又由于网络虚拟社区充分尊重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这就彻底打破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民主而开放的氛围代替了刻板和枯燥,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必定是明显的。

1.1.2利于突破时空约束虚拟社区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计算机网络为硬件基础的,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在虚拟社区的世界里,无论在校园内外,无论在任何时间,都可以在网络上宣泄情感,发表态度,宣扬主张。这一方面使教育对象(大学生)可以即时进行知识和经验的全方位交流和沟通,使全程教育摆脱了时间的约束,又可以为教育者因势利导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提供了实时的保障,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有效的进行。

1.1.3利于增强教育活力与传统的教育模式不同,以虚拟社区为媒介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形式上自然亲切,内容上丰富多变,彻底改变了枯燥乏味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象,准确而及时的把握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兴趣特征,使得教育者能够在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政治性和教育意义的基础上,提升教育内容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在与学生共同构建的轻松生动的教育氛围中达到教育的目的。

查看全文

论虚拟社区营销价值与市场策略

“虚拟社区”由howardrheingold(1994)首先提出,他认为虚拟社区是“互联网上出现的社会集合体,在这个集合体中,人们经常讨论共同的话题,成员之间有情感交流并形成人际关系的网络”。而gupta和kim(2004)认为虚拟社区是素不相识而有相似目的的人,以网络空间互动沟通为主要手段建立关系、分享知识、享受乐趣或进行经济交易而形成的群体。

本文所指的虚拟社区,主要是指电子商务中交易导向型的虚拟社区,它是由具有商业目的的个人或企业建立,其中的成员主要是以个人为主。主办方通过致力于成员之间的互动作用,提供诸如商品信息、商家信息、交易信息等,达成商业交易的目的。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8年7月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6月,我国网民数已达到2.53亿。网民规模继续呈现持续快速发展的趋势,比2007年同期增长了9100万人,同比增长56.2%。在2008年上半年,我国网民数量净增量为4300万人。目前网络社区中的论坛/bbs访问率为38.8%,用户规模达到9822万人,在网络应用中排名第九,已经跻身十大网络应用之列。

虚拟社区的营销价值

识别消费者需求。在虚拟社区中,人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发聚集在一起。在虚拟社区提供的交流空间里,人们自由表达自己的真实需求与想法。企业可以根据这些成员在社区中留下的各种信息,进行市场分析,这将更加贴切的符合消费者的真实需求,有助于企业了解消费者偏好,锁定目标顾客。

影响消费者决策。“口碑营销”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据市场研究公司jupiterresearch的调查显示:77%的网民在线采购商品前,会参考网上其他人所写的产品评价;超过90%的大公司相信,用户推荐和网民意见在影响用户是否购买的决定性因素中非常重要。

查看全文

旅游虚拟社区互动机制建设探析

摘要:用户是虚拟社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互动是旅游虚拟社区运营的核心,对企业的声誉、用户自我形成等都会带来显著影响。研究用户参与旅游虚拟社区过程中的互动关系,对旅游虚拟社区娱乐性、社会性等多种功能的实现和用户身份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旅游虚拟社区去哪儿网和马蜂窝网的用户关系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基于社会互动理论,对构建旅游虚拟社区互动机制建设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旅游虚拟社区;社会互动理论;互动机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持续扩大,国内外形成了一大批如virtualtourist.Com、INS、携程网、去哪儿网、马蜂窝网等成熟的旅游虚拟社区。旅游虚拟社区的出现,不仅改变了游客获得和分享旅游消费体验的方式,也深刻影响着旅游产品生产和营销模式。旅游虚拟社区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出现不少关于社区用户内容分享和持续使用、意见表达及口碑、感知价值和公民行为等相关研究,研究重点多集中在虚拟旅游社区用户个体行为和虚拟旅游社区影响力的影响因素等。本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旅游虚拟社区去哪儿网和马蜂窝网的用户关系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基于社会互动理论,对构建旅游虚拟社区互动方法、互动机制建设提出了些许建议。

一、研究对象、方法与结果

本文选择A网和B网(化名)中热门的亲子游社区的互动情况为研究对象。A网是我国领先的在线旅游平台之一,而B网是国内最大的分享旅游网站之一,开辟了旅游社交的新模式。在A网和B网的亲子游记社区,用户主要通过发帖、回帖、点赞、分享等形式进行互动。对此,本文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间A网和B网亲子游社区的数据进行收集。其中,A网共有266位用户参与,共360篇游记帖子;B网有362个用户参与;457篇游记帖子。通过对虚拟旅游社区用户间所形成的相互回帖关系构建社会网络,并对网络密度,互动规模、互动模式、中心性等社会网络指标进行分析。选择回复关系一是鉴于旅游虚拟社区的独特性,即用户多通过浏览和回复来获取相关旅游信息。二则是由于回复相对于点赞、分享有更深层次互动意义。从对A网和B网的研究结果来看,旅游虚拟社区存在社区用户互动不足、良性互动机制缺乏的情况。主要表现在:(1)虚拟社区用户关系松散;(2)互动规模小;(3)互动模式处于低层次;(4)意见领袖不明显。这与用户行为上多以信息和浏览为主,回复互动行为较少有关。旅游虚拟社区与其他类型虚拟社区相比,互动机制存在严重缺乏,社区互动机制建设有待加强。

二、社会互动理论下旅游虚拟社区互动机制构建

查看全文

虚拟社区中顾客参与创新探讨

摘要:顾客参与创新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关于顾客参与创新、虚拟社区等研究的理论与成果,从顾客角度和企业角度两个方面探讨了顾客参与企业创新的机制,以供参考。

关键词:顾客参与;虚拟社区;激励机制;顾客创新;企业创新

互联网技术极速发展的今天,催生了使用户间可以广泛自由交流的虚拟社区,使得顾客能够全程参与到新产品的开发过程中。虚拟社区提供在线论坛,使顾客能够互相讨论产品使用的不便之处及对产品的期望,以便研发人员研发出新功能并改善不足。对企业来说,创建虚拟的品牌社区不仅可以搜集顾客的改进意见和建议,还能利用虚拟社区宣传品牌文化、发布新品信息。目前,很多企业都推出了虚拟社区以便用户交流。本文在系统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虚拟社区的定义,构建了顾客参与创新的概念框架,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1虚拟社区中顾客参与概念框架

1.1虚拟社区概念发展

关于虚拟社区的定义,Rheingold(2001)最早将其定义为“具有相同兴趣的共同爱好者借助互联网平台交流互动而创建的空间”;Badozzi等(2002)认为,虚拟社区是基于互联网环境产生的一种社交媒体,使参与用户持续有效的沟通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空间;Yates和Paquette(2010)认为,虚拟社区是基于互联网技术产生的网络空间,主要功能是交流互动;Jawecki(2009)提出了“虚拟创新社区”的概念,泛指与创新有关的社区。虚拟创新社区由企业创立,顾客可以在线参与,并互相交流关于新产品开发等内容。根据以上研究可以看出,虚拟社区是“基于互联网”“借助了互联网技术”创建的社交媒体。关于虚拟社区的功能和作用方式也有很多相关研究。Hemetsberger(2009)提出,用户参与到虚拟社区中是为了解决使用产品时遇到的问题;Hau(2011)认为,顾客与企业积极合作且用户与用户之间可以自由地分享创新知识的网络社区是虚拟创新社区;邢炜焱(2017)认为,虚拟社区是一个聚集了拥有相同兴趣成员的沟通平台,以此来发展人际关系;蔡骐和岳璐(2018)认为,虚拟社区的定义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功能而变化,但它始终是基于互联网的用于用户间交流互动的平台。本文认为,虚拟社区是由企业创建的基于互联网的应用软件或网站,用于顾客与企业、顾客与顾客之间互动交流,提出建议、创新知识等信息,使得企业竞争力、服务水平等方面得以提升。

查看全文

虚拟社区调查管理论文

『内容摘要』随着青少年使用网络人数的不断增多,许多原来追求与陌生人交流的人也开始在网上寻找自己的熟人虚拟社区。这种趋势正在带给青少年人际交流、社会化过程以新的改变。本文以某大学生班级校友录为例,主要通过参与观察法和访谈法对其进行研究,描述并分析了这个虚拟社区是如何促进成员交流的,并在此基础上对这一社区中的交流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和分析。包括熟人虚拟社区中经常出现的小圈子交流问题、现实组织解散带来的该虚拟社区信息有效异质化、以及校友录社区对其成员的同辈群体意义、熟人虚拟社区的祥和氛围产生原因等,以期以个案研究的方法探索此类问题。

『关键词』

青少年班级校友录交流

熟人虚拟社区

ABSTRACT:AlongwiththeincreaseofthenumberofadolescentInternetusers,lotsofthembegintolookforownacquaintancevirtualcommunities,eventhoughsomeofthemonceonlypursuedcommunicationwithstrangersonInternet.Thiskindoftrendisbringingnewchangestohumancommunicationandsocializationoftheseyoungpeople.Inthearticle,onevirtualcommunityofcollegestudents’alumnirecordhasbeentakentoasanexample,andthecommunicationsofthemembersinthecommunityhavebeendescribedandanalyzed.Onthisbase,fourfurtheropinionshavebeenadvancedforespeciallyexploringcommunicationinthiskindofcommunity.

查看全文

社会化电子商务的驱动机制探究

一、导论

论文首先将梳理社会化电子商务的概念,识别出社会化电子商务的内涵要素与外延范围;接下来将基于科技接受模型提出社会化电子商务中用户参与行为的驱动机制理论模型,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价值。

二、理论背景与模型提出

社会化电子商务的重要驱动力量来自于用户的不断参与,如何驱动用户不断地参与社会化电子商务便成为了研究的重点问题。已有研究表明,虚拟社区成员的参与行为能给企业带来积极的营销效应,如提升品牌关系、建立社区承诺、创建忠诚顾客的友谊群组、促进购买行为和社区推广、激励新产品开发中的创意贡献等。四位学者在《虚拟社区成员参与心理机制研究述评》一文中,对近十年来有关虚拟社区参与行为的实证研究进行了系统回顾,并认为在后续研究中应当加强对虚拟社区参与行为心理机制的理论解释。而已有研究表明,一种电脑科技越能被成员所接受,成员参与使用该科技的行为意向就会越高。同时,当成员认为某个博客网站更容易使用,更具有乐趣时,他们对博客的参与意向也更高。鉴于“容易使用”与“更有乐趣”都属于科技接受模型的范畴,而博客与虚拟社区之间存在诸多关联之处,本研究将基于科技接受模型的视角分析虚拟社区成员参与行为的驱动机制。这一视角在我国当前社会化电子商务的大背景下也具有特殊的意义。原因在于,社会化电子商务在我国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社会化电子商务中的虚拟社区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还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一个接受过程。因此,在已有研究视角的基础上,基于科技接受模型视角的研究能够拓展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加强相关领域的理论解释。科技接受模型源于理性行为理论(TheTheoryofReasonedAction,TRA)。理性行为理论由Fishbein和Azjen所提出,主要用以探讨实际行为,行为意向,行为态度,主观规范与信念之间的关系,目的是为了预测个人的实际行为,两位学者在理性行为理论中对于个人行为提出了两项基本假设:第一,个人行为在自我意志的控制之下而发生。第二,个人采取特定行为的意向是该行为发生的立即决定因素。理性行为理论被广泛运用于各领域之行为研究,以预测并解释个人的行为。Davis将理性行为理论简化,并聚焦于电脑科技研究领域提出了科技接受模型。该模型延续了理性行为理论中对于个人行为的两项前提假设,但是删除了理性行为理论中的“主观规范”及其前因变量“规范性信念与动机”,并以“感知有用性”与“感知易用性”作为使用态度的前因变量。科技接受模型自提出后,便在实证研究中广为应用,并为本研究垫定了坚实的研究基础,也进一步支持了基于科技接受模型视角研究虚拟社区成员参与行为的合理性。原因在于:第一,科技接受模型的产生,便是为了了解使用者对于信息科技的使用行为;第二,科技接受模型架构简单易用,并具有较好的解释能力;第三,科技接受模型运用的量表在信度和效度上都获得了支持,同时,科技接受模型也经过许多学者的探讨、实验与修正,不需要针对所涉及的科技的差异而特别制定衡量工具;第四,科技接受模型获得了许多实证研究的支持,验证了科技接受模型对于信息科技使用行为的解释力与重要性;第五,科技接受模型的提出者Davis曾提出建议,未来研究可以在模型基础上纳入其他新变量进行探讨。多位学者在此后的研究中,均发现科技接受模型如能够加入其他的影响因素,将可以提升整体的解释能力。社会化电子商务在我国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社会化电子商务中的虚拟社区对于大多数使用者来说还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一个接受过程。本课题据此选取科技接受模型的视角,研究如何提升使用者对社会化电子商务的接受度与参与度,并进而促进社会化电子商务中虚拟社区成员的参与行为。

三、实证分析

1.变量操作性定义与测量。本研究的科技接受因子指的是影响科技接受的因素,参考已有研究的观点,本研究中科技接受因子包含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享乐性三个构面;知识共享因子指的是影响知识共享意向的因素,以利他主义,预期互惠、声誉、信任、期望关系作为知识共享因子的构面;便利条件定义为“使用虚拟社区的外在基础条件限制”,即“欲使用虚拟社区时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包括网络设备、电脑软硬件设备或他人的协助等特定资源”;虚拟社区自我效能定义为“成员使用虚拟社区时,对自己使用虚拟社区表现能力的自信程度”;虚拟社区使用态度定义为“成员对于虚拟社区使用行为的正负面评价”;知觉行为控制定义为“虚拟社区成员在使用过程中感知到的难易程度,或是对于使用虚拟社区所需资源与机会的信念”;虚拟社区参与意向定义为“使用者认为自己使用虚拟社区的可能性”;此外,本研究还以“关键多数”与“主观规范”作为社会影响因子的构面。关键多数的定义为“认知周围使用虚拟社区人数将会增加的程度”;主观规范的定义为“具有影响力的他人对某成员使用虚拟社区的看法”。变量操作性定义与测量详情如表1所示。我们统一将构面下的题项得分将进行平均化处理,以进行之后的数据分析。

查看全文

电子社区虚拟辨析论文

摘要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虚拟社区、电子社区、数字社区、智能社区等概念相继出现,如何界定它们之间的区别,如何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文章对此做了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虚拟社区电子社区网络社区数字化社区数字社区智能社区

1引言

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可以称得上是20世纪的最后10年所出现的最激动人心的事情。随着网络对社会全方位影响的不断扩大,国内外专家学者从各种不同角度对虚拟网络世界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各种新名词、新概念,如虚拟社区、网上社区、电子社区、数字社区、数字化社区……这些概念有些是重合的,有些是有差别的,但是目前学术界对此并没有统一的界定,因此在使用这些名词时有着很大的随意性。那么到底应该如何去定义它们,怎样界定它们的联系,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又有着什么样的包含关系,困惑着许多人。本文旨在通过对虚拟社区、电子社区及其相关概念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它们的差别,以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纠正这些概念认识上的混乱。

2虚拟社区、电子社区、数字(化)社区等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2.1虚拟社区的产生与发展

查看全文

基于易班平台网络班级建设探索

一、易班班级虚拟社区建设的必要性

基于以上内容的思考,如何运用易班开展学生喜爱的活动,建设好易班班级虚拟社区,利用易班这一载体,丰富立德树人的工作途径,更好地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成为值得思考和研究的内容。易班班级虚拟社区融合了班级相册、班级话题讨论、资料库共享、班级轻投票、轻应用搭建等多项功能,为班级的民主化管理和多样化建设提供了基础性平台。

二、易班班级虚拟社区建设的思路探索

目前,四川省正在推进易班进入第二批试点高校,各高校高度重视网络文化建设工作,充分发挥易班、微信等网络新媒体在学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上传播弘扬,提升师生网络文明素养,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在各高校大力推进易班工作的基础上,本文就班级层面如何开展虚拟社区建设提出思考和建议,从而带动线下实体班级建设。结合工作实际,笔者认为在易班班级虚拟社区建设中,应以问题为导向,围绕如何让学生愿意来易班,喜欢用易班,如何让易班班级建设有效果、可持续为目标展开,实现线上易班班级带动线下实体班级建设,线下实体班级建设丰富线上易班活动,形成良性循环,线上线下齐动,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好务。

三、易班班级虚拟社区建设的实践

1.创新推广方式,增强学生易班使用粘性。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各类应用程序的出现,为青年学生的生活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捷。“易班”如何成为学生多样化选择中的一个,吸引学生愿意来,不排斥,可以通过两个途径,一是抓住新生入学契机,抢占网络教育阵地,二是创新班级管理模式,激发全员主人公意识。(1)抓住新生入学契机,抢占网络教育阵地。吸引学生主动来易班,先入为主很关键,新生入学是一个重要的契机。新生入学前,提前建立好新生专业班级。以新生入学前、迎新时、开学初为三个重要时间节点,策划易班活动,抢占先机吸引学生主动使用易班。易班线上班级建设带动了线下实体班级建设,把墙变成了桥,把我变成了我们。吸引更多学生愿意围绕易班班级虚拟社区,共同成长。(2)创新班级管理模式,激发全员主人公意识。实现学生愿意来、主动来的目标,需要激发学生的主人公意识。传统的班委模式显然有不足之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实体班级建设选出班长、团支书以及6个班委,6个班委再分别招募自己的线上管理组,每组通过答辩的方式来负责不同的板块建设。真正实现全员在易班,人人可以当班委,从而让学生找到班级归属感,唤醒愿意来的内动力。2.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养成易班使用的路径依赖。学生对易班路径依赖的养成与学生实际需求能够得到满足的相关性极高,学生对易班的忠诚度和使用频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辅导员的培育引领。结合易班现有功能与学生实际需求,易班班级虚拟社区建设要从以下二个点出发,一是学生对校园生活便捷性的需求,二是学生想要一个民主班级氛围的需求。(1)借用学校轻应用资源,满足学生对便捷性的需求。首先,在便捷性方面,借助易班已有的轻应用,通过主题班会介绍、组建学生宣讲团宣讲等方式去给学生宣传和讲解功能使用,从而让学生更好、更熟练地享受学校提供的易班平台便捷性资源。(2)巧用班级轻投票,满足学生对民主班级氛围的需求。每个学生都渴望在一个民主、友善的班级环境中学习生活。在班级进行班委选举时,可以采用易班班级轻投票,投票结果即投即查,公平公开公正,省时省力省心。班委们在平时班费收取、班级聚餐、班级比赛等意见的征集上,也可以利用易班班级轻投票,高效快捷科学地解决班级琐事,极大程度地化解了各种矛盾冲突。让学生感受到易班班级的民主自治,从而增加好感度,喜欢用易班,形成路径依赖。3.打造网络文化产品,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引领。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并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通过易班班级虚拟社区,将教育理念融入网络文化产品中,通过网络文化产品去实现教育的目的,从而达到“润物无声、春风化雨”般的育人功效。通过工作实践,总结了辅导员网文、主题图文以及视频推送三个类型的文化产品模式。(1)通过辅导员网文,随时随地与学生共话。针对大学生在不同时期出现的各种困扰,在学习生活中呈现的各种问题,辅导员采用见缝插针的方式网文,跨越时空与学生保持对话。易班班级虚拟社区便于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吐露心声,帮助学生疏导情绪,唤醒学生学习目标,树立合理的价值观和职业生涯观。(2)通过主题图文与线上活动,于活动中实现隐性教育。抓住重要的时间节点、热点事件,做主题图文和线上线下活动也是实现思想引领的一个重要方式。通过重要的时间节点和热点事件,向班级学生推送主题图文,发起线上线下活动,可以让学生主动去践行、去认同、去传播、去影响,在活动中实现隐性教育。(3)通过视频作品推送,发挥“春风化雨”般的育人功效。相比图文推送,视频类文化产品能带给学生更为直观的感受。将教育理念融入视频,通过视频传播,实现文化产品育人的效果。新媒体时代,各类网络文化产品蕴含了无限魅力,用好用活网络文化产品,既丰富了育人路径,也增强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4.常态化、动态化管理模式,让易班班级虚拟社区建设可持续。新媒体是新生事物,青年学生对它的追捧热情容易聚集,也容易涣散。要保持易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对青年学生长久的吸引力,从一线辅导员的角度出发,可以与班级网络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可以与常态化学风建设紧密结合。班级易班文化的形成,让学生产生愿意并主动去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的动力。易班班级虚拟社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要与班级常态化的学风建设紧密结合。四、易班班级虚拟社区建设的经验与展望毋庸置疑,利用易班平台开展班级虚拟社区的管理与建设,对于了解学生动态、引导学生成长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易班工作也需要遵循这个思路,既要用网络文章、主题图文讲好中国故事,引领好学生思想,又要注重根据时间和形势变化而改变和创新。根据学生学习成长的过程不断调整优化易班工作的内容和方法。易班班级虚拟社区建设只是班级管理的一种手段,它绝不是班级建设的全部,师生之间的面对面交流仍必不可少。只有在传统班级管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网络易班平台的优势,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