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会计信息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5 11:48:2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虚假会计信息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虚假会计信息防范研究论文
关键词:虚假会计信息;违法成本;内部审计;外部审计;会计诚信
虚假会计信息问题自会计的产生而产生,随会计的发展而发展,大有愈演愈烈之势。究其原因,其中不乏法规、制度本身的不完善而使会计信息难以保证完全真实、公允(制度性失真);会计规则执行人由于未能对会计规则透彻理解而做出了错误判断(行为性失真);以及为使自身利益膨胀而损害他人利益而编造的虚假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其中历史悠久,普遍认同的当属违规性失真。
虚假会计信息的泛滥触目惊心,近年来一桩桩涉及国内外知名公司、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造假案件使人们不仅对企业自身,甚至对证监会、注册会计师等中介机构产生了重重置疑。是什么原因使“泛假主义”如此猖獗、有恃无恐?造假者的趋利动机难以根除,但动机转化为结果是需要条件的,如何防范虚假信息已不仅仅是会计界的问题,它已经演变成了政治界、经济界乃至全球关注的焦点。
1加大违法成本,健全制约机制
1.1对违法者的相关处罚
有人曾把上市公司比作足球,证监会是守门员,地方政府、会计师及证券商都是射手,射手们齐心协力、一定要把上市公司这个球踢进大门!这么多人齐心协力,也难怪造假猖獗,难于治理了。
上市公司虚假会计信息危害
1虚假会计信息的危害
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是会计工作的生命线,会计通过一系列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程序,为外部及内部信息使用者提供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重要信息,是有关方面作为经济决策重要依据;是考核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虚假失真的会计信息只能误导决策者、投资者、管理者等方面作出错误的决定,肯定是会严重破坏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不单是影响到与企业有利益关系的投资者、债权人等的利益,还会严重破坏我国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
2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根源
2.1上市公司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根源在上市公司本身。
2.1.1上市公司如果对会计信息造假,片面的提高所有股的价格,可以获取巨额的不正当利益,使得股民造成巨大的损失。根据《证券法》关于“上市公司最近3年连续亏损,将被暂停上市,限期未能消除,不具备上市条件的,终止其股票上市”的规定,为避免退市,这些公司的大股东和控股者就会想方设法提供不够客观真实的会计信息,继续保持上市,以便于保持既得的利益和好处。
2.1.2由于会计信息是由会计主体提供的,且监管并不严密,所以上市公司有了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便利条件。上市公司从产生到披露会计信息的程序是:经济业务发生的,首先由会计主体编制会计凭证、提供会计报表等会计信息,然后由受托注册会计师对会计信息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最后将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会计信息及相关资料报送证券监管部门审批,供利益相关者使用。因此,上市公司是会计信息质量真伪的内在决定者。它有条件采取各种手段(如在“应收账款”、“其它应收款”、“坏账准备”、计提各种准备金等方面作“技术”处理),躲过监管人员和部门的检查,瞒天过海。
虚假会计信息防范论文
关键词:虚假会计信息;违法成本;内部审计;外部审计;会计诚信
虚假会计信息问题自会计的产生而产生,随会计的发展而发展,大有愈演愈烈之势。究其原因,其中不乏法规、制度本身的不完善而使会计信息难以保证完全真实、公允(制度性失真);会计规则执行人由于未能对会计规则透彻理解而做出了错误判断(行为性失真);以及为使自身利益膨胀而损害他人利益而编造的虚假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其中历史悠久,普遍认同的当属违规性失真。
虚假会计信息的泛滥触目惊心,近年来一桩桩涉及国内外知名公司、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造假案件使人们不仅对企业自身,甚至对证监会、注册会计师等中介机构产生了重重置疑。是什么原因使“泛假主义”如此猖獗、有恃无恐?造假者的趋利动机难以根除,但动机转化为结果是需要条件的,如何防范虚假信息已不仅仅是会计界的问题,它已经演变成了政治界、经济界乃至全球关注的焦点。
1加大违法成本,健全制约机制
1.1对违法者的相关处罚
有人曾把上市公司比作足球,证监会是守门员,地方政府、会计师及证券商都是射手,射手们齐心协力、一定要把上市公司这个球踢进大门!这么多人齐心协力,也难怪造假猖獗,难于治理了。
虚假会计信息防范分析论文
关键词:虚假会计信息;违法成本;内部审计;外部审计;会计诚信
虚假会计信息问题自会计的产生而产生,随会计的发展而发展,大有愈演愈烈之势。究其原因,其中不乏法规、制度本身的不完善而使会计信息难以保证完全真实、公允(制度性失真);会计规则执行人由于未能对会计规则透彻理解而做出了错误判断(行为性失真);以及为使自身利益膨胀而损害他人利益而编造的虚假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其中历史悠久,普遍认同的当属违规性失真。
虚假会计信息的泛滥触目惊心,近年来一桩桩涉及国内外知名公司、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造假案件使人们不仅对企业自身,甚至对证监会、注册会计师等中介机构产生了重重置疑。是什么原因使“泛假主义”如此猖獗、有恃无恐?造假者的趋利动机难以根除,但动机转化为结果是需要条件的,如何防范虚假信息已不仅仅是会计界的问题,它已经演变成了政治界、经济界乃至全球关注的焦点。
1加大违法成本,健全制约机制
1.1对违法者的相关处罚
有人曾把上市公司比作足球,证监会是守门员,地方政府、会计师及证券商都是射手,射手们齐心协力、一定要把上市公司这个球踢进大门!这么多人齐心协力,也难怪造假猖獗,难于治理了。
会计信息打假缘由以及税收虚假预防
一、会计信息造假的原因分析
1、世界经济发展放缓,企业竞争失败,降低道德标准。
2、面对并购、控股、重组、衍生金融工具等,公司的监管体制、会计审计制度反映控制能力减弱。
3、信息化的过程提高了公众对会计信息预警作用的期望,对会计审计的缺陷容忍度下降了。
4、国有企业负责人因受业绩指标的考核,职务升迁等因素的驱动,以各种方式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造假,而会计人员受制于企业,为保饭碗,违心屈从。
5、部分国有、集体企业的负责人,当惯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太平官“,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手足无措,一筹莫展。为了个人和小集体利益,以行贿开路,拉关系,通关节,有高招,最终在会计造假上做文章。
虚假会计信息治理论文
摘要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机理包括内在动因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会计信息生产者与会计信息之间存在一定的利益关系,是产生虚假会计信息的内在动因;一定时期的法律环境、政治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和会计人员业务、道德水平等因素,构成了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外部条件。上述两方面共同作用,才会导致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因而治理虚假会计信息,既需要努力消除和改变易于导致其产生的内部动因和外部环境,也需要多种治理措施的综合运用。
关键词虚假会计信息产生机理治理措施中图分类号
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新《会计法》),为我国21世纪促进经济发展的会计工作管理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新《会计法》同原《会计法》比较,进一步突出了《会计法》的可操作性,针对现实生活中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较为突出的实际情况,把“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列为会计法的立法宗旨,并制定了相应的条款,以期遏制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局面。由于会计信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作用日益重要,我国出台的新《会计法》是否能切中会计信息失真的要害,并进行切实有效的治理,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试图从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机理出发,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一、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内部动因
以往人们谈论会计信息失真,往往只关注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主观故意性,这样就很容易把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归结为个别会计人员自身的道德修养或思想品质问题,在此认识基础上所制定的治理方法如隔靴搔痒,难于切中要害,也就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表面看来,多数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都具有主观故意性,但如果不搞清楚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主观动因,也就很难正确评价虚假会计信息的性质,无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因此,探讨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手段,应首先从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机理入手。
一般来说,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与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机理包括内在(主观)动因和外部(客观)环境两个方面。就会计信息失真而言,内在动因是其主观基础,外部环境是其客观条件,只有这两方面共同发挥作用,才会导致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
会计信息虚假泛滥防范措施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加大违法成本,健全制约机制;发挥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作用,严格控制虚假会计信息的发生;全面实施道德素质教育,呼唤会计诚信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对违法者的相关处罚、通过法律手段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必须将违法者从众多的企业中查找出来、政府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内部审计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审计监督体系、无过错的合伙人对于其他合伙人的过失或不当执业行为不承担责任、人的趋利动机是无法从根本上消除、中国自古以来主张以“德”治天下,再完善的法律法规也只能给企业提供一个框架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关键词:虚假会计信息;违法成本;内部审计;外部审计;会计诚信
虚假会计信息问题自会计的产生而产生,随会计的发展而发展,大有愈演愈烈之势。究其原因,其中不乏法规、制度本身的不完善而使会计信息难以保证完全真实、公允(制度性失真);会计规则执行人由于未能对会计规则透彻理解而做出了错误判断(行为性失真);以及为使自身利益膨胀而损害他人利益而编造的虚假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其中历史悠久,普遍认同的当属违规性失真。
虚假会计信息的泛滥触目惊心,近年来一桩桩涉及国内外知名公司、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造假案件使人们不仅对企业自身,甚至对证监会、注册会计师等中介机构产生了重重置疑。是什么原因使“泛假主义”如此猖獗、有恃无恐?造假者的趋利动机难以根除,但动机转化为结果是需要条件的,如何防范虚假信息已不仅仅是会计界的问题,它已经演变成了政治界、经济界乃至全球关注的焦点。
1加大违法成本,健全制约机制
1.1对违法者的相关处罚
虚假会计信息产生机理论文
>摘要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机理包括内在动因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会计信息生产者与会计信息之间存在一定的利益关系,是产生虚假会计信息的内在动因;一定时期的法律环境、政治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和会计人员业务、道德水平等因素,构成了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外部条件。上述两方面共同作用,才会导致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因而治理虚假会计信息,既需要努力消除和改变易于导致其产生的内部动因和外部环境,也需要多种治理措施的综合运用。
关键词虚假会计信息产生机理治理措施中图分类号
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新《会计法》),为我国21世纪促进经济发展的会计工作管理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新《会计法》同原《会计法》比较,进一步突出了《会计法》的可操作性,针对现实生活中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较为突出的实际情况,把“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列为会计法的立法宗旨,并制定了相应的条款,以期遏制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局面。由于会计信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作用日益重要,我国出台的新《会计法》是否能切中会计信息失真的要害,并进行切实有效的治理,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试图从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机理出发,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一、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内部动因
以往人们谈论会计信息失真,往往只关注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主观故意性,这样就很容易把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归结为个别会计人员自身的道德修养或思想品质问题,在此认识基础上所制定的治理方法如隔靴搔痒,难于切中要害,也就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表面看来,多数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都具有主观故意性,但如果不搞清楚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主观动因,也就很难正确评价虚假会计信息的性质,无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因此,探讨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手段,应首先从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机理入手。
一般来说,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与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机理包括内在(主观)动因和外部(客观)环境两个方面。就会计信息失真而言,内在动因是其主观基础,外部环境是其客观条件,只有这两方面共同发挥作用,才会导致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
虚假会计信息治理论文
摘要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机理包括内在动因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会计信息生产者与会计信息之间存在一定的利益关系,是产生虚假会计信息的内在动因;一定时期的法律环境、政治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和会计人员业务、道德水平等因素,构成了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外部条件。上述两方面共同作用,才会导致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因而治理虚假会计信息,既需要努力消除和改变易于导致其产生的内部动因和外部环境,也需要多种治理措施的综合运用。
关键词虚假会计信息产生机理治理措施中图分类号
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新《会计法》),为我国21世纪促进经济发展的会计工作管理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新《会计法》同原《会计法》比较,进一步突出了《会计法》的可操作性,针对现实生活中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较为突出的实际情况,把“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列为会计法的立法宗旨,并制定了相应的条款,以期遏制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局面。由于会计信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作用日益重要,我国出台的新《会计法》是否能切中会计信息失真的要害,并进行切实有效的治理,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试图从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机理出发,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一、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内部动因
以往人们谈论会计信息失真,往往只关注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主观故意性,这样就很容易把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归结为个别会计人员自身的道德修养或思想品质问题,在此认识基础上所制定的治理方法如隔靴搔痒,难于切中要害,也就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表面看来,多数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都具有主观故意性,但如果不搞清楚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主观动因,也就很难正确评价虚假会计信息的性质,无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因此,探讨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手段,应首先从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机理入手。
一般来说,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与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机理包括内在(主观)动因和外部(客观)环境两个方面。就会计信息失真而言,内在动因是其主观基础,外部环境是其客观条件,只有这两方面共同发挥作用,才会导致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
虚假会计信息成因及对策论文
会计信息是会计主体向市场提供的一种特殊产品,如果其质量不合格,则称之为虚假会计信息、所谓质量不合格,通常包含两个含义:一是质量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如果有这种标准的话);二:是不符合约定的标准(这种约定可以是单方的也可以是双方的或是公认的)。换言之.如果会计主体提供的会计信息不符合会计标准的规定,不公允地反映会计主体的运营结果和财务状况,有可能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则称会计主体提供的是虚假的会计信息。虚假计信息的危害就是误导使用者,由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非常广泛,其中包括政府决策部门和广大的投资者,因此,会导致决策的失误和整个市场运作机制的失灵。所以,探讨产生会虚假会计信息的原因.寻找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途径,制止虚假会计信息的蔓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虚假会计信息的根源:市场主体扭曲
1、会计信息供应者。会计主体是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包括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及其他会计主体,由于企业的会计信息比较复杂,虚假的会计信息也是主要来自企业,因此,本文以企业为例,展开对会计信息供应者的分析。企业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是由各种不同类型的要素组成的复杂的组织,理性的企业,其目标是实现企业自身其价值的最大化。为达到这一目标,它必须获得必要的资源——资金、智力和人力资源、物质资源、销售渠道、信息以及其它资源,利用所获得的资源、生产市场需要的产品或其他服务,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价值。为了获得这些必要的资源.企业也必须向外界(资源供应者〕提供必要的信产、以证明自己能够给资源供应并以相应的回报。这些必要的信息中,最精确的就是去计信息。因此.企业本质上有夸大自身优点的动机。但是,如果企业让资源供应者发现企业所提供的信息不真实,则理性的资源供应者将停平与该企业的合作关系。所以,理性的企业本质上也有不敢提供虚假信息的内在属性。企业的选择取决于:提供虚假信息所获得的收益与失去资源供应者的信任而遭受的损失之间的比较,而且这种比较是从长远的期间来考虑的。可见,如果企业是理性的,则虚假信息产生的根源就不能从企业本身去寻找。但是,我国的企业却并非理性的,特别中国有企业,离理性之要求遥远。我国的大多数企业,之所以成为非理性的企业,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所有者空置或产权不明,经营才市场没有形成,缺乏公平竞争环境等等。
2.会计信息需求者。最重要的资源供应者是投资者和债权人,他们提供资金这一至关重要的资源,所以他们对资金需求者的行为能够产生强大的制约力。理性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在发现资金需求者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之后,会降低其信用等级,甚至会继绝资金供应,提前收回投资或者债权,由于其行为是非理性的,所以,不一定能够如上所述地对虚假会计信息提供者产生制约。投资者的分布是广泛的。他们既可能是企业、投资机构,也可能是公民个人,或者虾合肥市国际金融组织。个人投资者毫无疑义是理性的,如果发现受到某会计主体提供的虚假会计信息的欺谝,个人投资者不会再向该会计主体投资。但是个人投资者的信息获得能力较差,单一的个人投资者影响力很小,又往往不能形成合力,所以,对会计主体的影响力有限。机构投资者的影响力是比较强的。但是,我国的机构投资者也存在非理性的行为,必然导致对被投资对象的会计不够重视,即使发现被投资对象的虚假会计信息,也由于为了获取短期利益或个人利益而没有采取必要的行动,从而助长了虚假会计信息的泛滥。
债权人主要是银行及其它金融,由于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滞后,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作为债权人对会计主体的制约力仍然是不到位的。一个企业也可以成为其他企业的债权人,但正如前面所述,它本身也没有理性化,所以也个能对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会计主体产生足够的制约力。
3.中介机构。由于会计信息是会计主体内部的会计人员采集、整理和编制后提供给使用者的,外部信息使用者很难了解会计信息的质量,这就是所谓的信息不对称性。为此,中外机构便应运而生,中介机构加会计帅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证券商、资情评估事务所等,承担着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进行评估签证的职能,从而可以对会计信息的使用进行事前控制,以避免虚假会计信息给便用者造成损失。本来这是一个制止虚假会计信息泛滥成灾的良好机制,但是,由于我国的中介机构的不合格(即不是独立的行使其职能,公正地对会计主体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质量进行鉴定,发表鉴定意见,同时对鉴定意见负完全责任,而是隶属与政府部门或者事业单位,仅仅负有限责任甚至不负责任),中介结构执业人员素质低、职业道德差、业内无序竞争现象严重等原因,使得这一机制在我国没有能够发挥其应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