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5 11:30:3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虚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虚假违法广告措施

打开广播电视,翻开报纸,每天形形色色的广告扑面而来。广告数量上不可谓不多,形式上不可谓不丰富。正可谓千帆竞过,百舸争流。其中,不乏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精湛艺术水平的广告,但有些广告经营者、广告者和广告主在一味追求商业价值和宣传效益的同时,忽视了社会责任,致使广告文化品位不高的现象时有发生。广告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但虚假违法的广告也成了一个个消费陷阱,让消费者苦不堪言。民愤越来越大,一封封人民群众的举报投诉,一件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提案,一件件虚假违法广告引起的案例,当前广告市场的混乱,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人民群众利益无小事,20**年3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打击商业欺诈专项行动的通知》(国办发[20**]21号),整治虚假违法广告列在了首位,20**年4月21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中央宣传部、公安部、监察部、国务院纠风办等十一个部委联合下了关于印发《虚假违法广告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工商广字[20**]第56号),打击虚假、违法广告已如箭在弦,势在必发,它不仅是为了保护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也是广告业自身健康发展的需要,是规范市场经济的需要。我省广告市场情况如何?虚假违法广告泛滥成灾,屡禁不止的原因何在、症结何在?怎样治理虚假违法广告?为了加强对我省广告市场的有效监管,取得相关部门及媒体、企业的理解与支持、配合,我们实地走访了贵阳市委宣传部、贵州日报报业集团、贵阳晚报社、贵州电视台、贵阳电视台、贵州猎人传媒有限公司,与他们进行了沟通与交流,通过深入细致地调研,积极探索有效的管理途径和管理方式。

一、我省虚假违法广告的特征和违法表现

1、从对媒体的违法广告进行分析,我省虚假违法广告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违法广告主要集中在医疗、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美容等领域。二是涉嫌违法的广告,主要集中在大媒体的系列频道、系列报、系列台上。

2、各类广告的主要违法表现:

药品广告的主要违法表现是:利用医药科研单位、学术机构、医疗机构或者专家、医生、患者的名义、形象做证明;含有不科学地表示功效的断言或者保证,与其他药品进行功效对比,进行药品使用前后的比较等。

食品广告的主要违法表现是:使用与药品相混淆的用语,直接或者间接地宣传治疗作用;使用医疗机构、医生的名义或者形象,涉及保健功能的,以专家或者消费者的名义或者形象做证明等。

查看全文

处分虚假公款报销制度

第一条为严肃财经纪律,制止和防范开具虚假发票公款报销行为,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以及中央纪委、监察部《关于坚决制止开具虚假发票公款报销行为的通知》,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开具虚假发票公款报销行为,是指单位或个人故意开具虚假的物品名称、单价、数量、金额等内容的发票公款报销,或者以其他不符合财务规定的单据、凭证公款报销的行为。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的单位是指本省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适用的个人是指本省的共产党员和国家公务员,以及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

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及其工作人员和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四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党内警告或严重警告、行政警告至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留党察看处分、行政降级或行政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行政开除处分。

(一)以购买办公用品等名义开具虚假发票,或在物品采购过程中开具超额的数量、单价和金额等虚假内容的发票公款报销的;

查看全文

虚假广告犯罪研究论文

摘要:虚假广告罪是指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者违反国家规定,利用广告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宣传,情节严重的行为。本罪的主要特征是:

关键词:虚假广告罪犯罪客观犯罪主体

(1)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广告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宣传,情节严重的行为。根据199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所谓广告,是指商品经营者或者服务提供者承担费用,通过一定媒介和形式直接或者间接地介绍自己所推销的商品或者所提供的服务的商业广告。在市场竞争中,广告是企业宣传、推销自己的商品或者所提供的服务的常用而有效的手段,它对于扩大自己的商品和服务的知名度,更多地占有市场份额,从而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起着重大作用。正因为这样,有些企业或个人为了牟取不正当利益,把作虚假广告作为不正当竞争的手段,严重损害消费者的利益,破坏市场竞争的正常秩序。因此,都明令禁止虚假广告,现行刑法增设本罪,是十分必要的。关于本罪的客观方面,要掌握以下几点:

其一,行为人违反了国家规定,主要是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广告法》的有关禁止性规定。

其二,实施了利用广告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宣传的行为。虚假宣传的内容,可以是多种多样。对商品的虚假宣传,包括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例如,把质量低劣的产品说成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把不含某种贵重物质说成含有该物质,把非多功能说成多功能,把无效用说成有效用等等。对服务作虚假宣传,包括对服务的内容、形式、质量、价格、承诺等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在广告中,对以上任何一方面或任何一种事实作虚假宣传,都可以构成本罪。

其三,实施虚假广告的行为,必须是情节严重。情节轻微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处理。

查看全文

财务虚假信息分析论文

[摘要]虚假财务信息固其对投资者的利益损害、对资本市场秩序的扰乱及经济发展的破坏,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对虚假财务信息进行理论上的价值影响分析:首先论述了虚假财务信息的产生过程;其次分析丁虚假财务信息在股票价值中的体现与影响,并对企业财务进明度和遏制虚假财务信息效果进行了表达式描述;最后阐述了全社会反对虚假财务信息行为的价值构成。[关键词]虚假财务信息;价值分析;影响分析虚假财务信息是指财务信息的提供者通过恶意的手段和行为,致使各种与财务相关的信息出现严重不实,或在披露过程中存在重大遗漏,从而对财务信息的使用者产生严重误导,影响其决策井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对于企业外部的信息使用者,主要是通过敦促相关法律建设,借助于监督机构或专业的信息咨询分析人员对企业提供财务信息的真实性进行保障和识别,但是重复上演的财务丑剧充分地说明了运用现有手段辨认虚假信息的难度非常大。本文着重对虚假财务信息的影响过程及反对财务造假的行为做一理论上的分析,以期对识别和遏制虚假财务信息提供一点启示。一、虚假财务信息的产生虚假财务信息是和企业内部操纵者对外部利益集团保密的那些不利的信息相关联,这些不利信息包含了只有信息造假者才知晓的、绝对保密的、反面的信息成分,经营者造假的目的是为了通过欺诈企业外部利益团体而获得短期的、高额的利润。如图1所示,对财务造假的企业来说,流出的财务信息包括真实的和虚假的两部分,这些信息交给审核监督部门进行过滤识别,然后传达给信息使用者。值得信息使用者警惕的是,监督人员在证实财务信息的过程中受到“信息成本”及其他客观环境的限制,并不能将财务信息百分之百的验明正身,另外监督人员也可能轻率从事,有时甚至由于企业造假者会把经济的、政治的压力加于其上而故意欺瞒,联合作弊。而信息使用者在市场上收集信息需要花费的代价决定了他们不会无休止地收集一切信息,所以,获得能够证实财务信息真实性(或虚假性)的信息(本文称之为反虚假信息)的欲望强度,取决于挑战潜在虚假信息获得的边际效益和因为这场挑战而付出的边际成本。因此,最终的信息使用者获得的信息往往不是全部真实的信息,而是包含一部分未被揭露的虚假信息。二、虚假财务信息影响的价值分析1.虚假财务信息在股票价值中的体现任何一种股票或投资组合肋市场价值(称作Vi)是建立在审计等监督机构和其他专业人士对企业的财务信息努力筛选的基础上的。企业的虚假信息可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其进入市场前就被审计人员拦截掉的,记作A;另一部分是未被审计人员拦截而进入市场的,记作D。由于外部人员不能像企业内部操纵者那样充分地掌握企业的财务信息,所以,股票的市场价值Vi是不同于在充分了解相关财务信息的情况下对其判断的价值(称作Fi),而是包含了由于企业了虚假信息而导致对其价值的判断增加的一部分价值,表示为Wi(D),意指Wi是D的函数。所以,可以得到如下的表达式:Vi=FiWi(D)在短期内,信息的虚假成分与Wi(D)是成正相关的,即虚假成分越多,Wi(D)可能会越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获得企业内部真实财务信息的边际成本在逐渐下降。对于任何团体的不利信息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就可以较容易地被揭示出来。当更多的人得到某项信息时,获得这项信息的途径就会增多。信息越有价值,传播的速度就越快。最初,外部人员在获得、调查、证实和传播信息时要付出一定的成本,有时这项成本会很大,而最终,大家就能够以零成本获得这些信息,因为它已经像常识一样被人们所掌握.因此,Wi(D)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就会逐渐销蚀,或者突然下跌。2.虚假财务信息对股票价值的影响虽然Wi(D)是由于未被识别出的虚假财务信息流入市场造成的,但由于信息使用者的警惕心理,Wi(D)不一定能够全部实现。假设虚假信息对信息使用者造成的直接影响的价值是由系数bi(Oi<1)乘Wi(D)得到的,其中bi可以理解为外部人员对虚假财务信D的信任系数,它主要是由信息使用者所付出的反虚假信息收集成本ci,所决定,可以理解为bi是ci的函数。如果虚假信息能够很容易地被揭露,那么bi和ci都会趋于0;相反,如果揭露虚假信息的难度较大,bi和ci都可能较高。如果bi=0,那么未识别出来的虚假信息在实际中对股票产生的价值影响为0,即企业的造假行为没有对其发挥作用;如果bi=1,则未被审计出的虚假信息的作用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此时,外部人员自身及其他专业的信息咨询分析人士对于识别虚假信息所做的工作没有起到任何作用。根据有效市场理论,没有人能长期、系统地欺骗资本市场,市场能分辨出会计指标中真正反映公司业绩的部分和纯粹属于经理人员操纵的部分。因为在市场活动中,交易双方都是理性经济人,他们都在努力追求自己的利益。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必定会有一部分虚假信息被揭露并退出市场,我们称这部分信息为Qti,则其中qji如是在时间t之前的某一时刻j被识别并退出市场的虚假信息。这样,在时间t,股票j的市场价值就可以表示为:Vti=bti(cti)Wi(Dti-Qti)Fti该公式中,bti(cti)意指bti是由cti决定的函数,Wi(Dti-Qti)指在时间t由剩余虚假信息Dti-Qti所产生的股票市场价值。由于经营者总是及时地公布有利的财务信息,对其不利的信息总存在隐瞒的心理,这些信息在公布之前往往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而形成的,一旦这些不利的财务信息被揭露,就会引起公司股票价格的大幅度下降.因此,股价大幅下跌发生的频率总比大幅上涨发生的频率高。如果一个企业股票价值的“bti(cti)Wi(Dti-Qti)”部分(其中包含了对不利财务信息的隐瞒所得到的价值)价值很高,当反虚假信息被企业外部人员收集的很充分,Qti很高时,Vti就会大幅下降,直至Vti=Fti,对于造假严重的企业,几很小,有时甚至为负。3.企业的财务透明度分析假设某企业的财务信息的透明度为Ti,可以推理出如下的结果:bi越低,说明对虚假信息的信任程度越低,虚假信息越容易被识别,则反虚假信息收集成本ci越低,那么可以说明Ti会越高;另外,对造假者的打击和制裁的期望效果(记作Pi)越高,Tti也随之变高。因此,Ti可以用bicipi三个变量来定义:Ti=Ti(bi(-),ci(-),Pi())该式表明Ti与bi、ci呈反比关系,与pi呈正比关系。这样,如果有了经验的积累,运用观察、统计分析等方法及这三个因素与透明度之间潜在的联系,就可以推断并比较一个企业的财务信息透明度。例如,假设某投资者拥有连续5年的判别M公司财务报表真实性所付出的信息收集成本资料,每年有12组数据;由于市场有效性的发挥,这5年中该公司所的部分或全部虚假信息被揭露,运用一定的方法,可以将对虚假信息的信任度量化为一系列的系数指标。运用有关的统计分析软件(如SPSS等)得出二者的关系趋势,假若二者呈正相关趋势,且这5年的数据都有递增的趋势,说明该企业乃至所涉及的社会范围对财务信息方面的透明度在逐渐下降,在该公司也存在着更大的造假空间;若二者呈正相关趋势,但这5年的数据有递减趋势,则说明财务透明度在逐年提高。同时可结合M公司的财务信息的虚假程度及相关法律对其的惩处来判断pi的趋势,以进一步判断企业的财务透明度。4.遏制虚假财务信息的效果分析假设根据对历史资料的统计分析,运用专业的评估手段,可以发现虚假信息Dti,与因变量bti和pti存在某种函数关系,其中白,主要由资本市场决定,pti主要由法律制度决定。由于在实际中具体量化bti和pti,在不同企业不同时期缺乏统一标准,所以它们很难直接对人们的判断提供帮助。这三、反对财务造假行为的价值分析申计部门、专业的信息服务机构及信息使用者自身收集的反虚假信息的社会价值(称作①可以通过识别出来的虚假信息的程度来衡量,这里我们可引入指标1-btiti)表示对D的识别程度。则有:S=Ati[1-bti(cti)]wi[Dti(bti,pti)-Qti]等式右边的前一部Ati,表示由于审计机构的审核识别而拦截掉的、未进入市场的虚假财务信息带来的社会价值。后一部分表示虚假信息在进入市场后被识别出来的部分,由于末使外部人员蒙受损失,从而带来的社会价值。在现实中,因为审计部门是相对实力强大的监督机构,具有一大批业务能力强、专业知识丰富的执业队伍,且法律赋予其相应的权力,Ati应占绝大部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项价值腥由社会公众和政府的共同努力获得的,它可以表示为:S=SpSg其中Sp指由社会的努力获得价值;Sg指由政府的努力获得的那部分价值。实现Sp的主体包括投资者、债权人、会计人员、审计人员等所有为反对财务造假而努力的个人。Sg则主要是通过政府立法、调整各团体的利益关系等措施来实现的。若扣除在反对财务造假过程中所付出的相应成本,这部分反虚假信息的净价值为:SN=SNPSNg所以,全社会反对财务造假最终实现价值的大小既取决于社会公众和政府的努力程度,也取决于为其所付出的成本,而前期的努力程度也就决定了后期所付出成本的大小。四、结论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虚假财务信息产生的利益损害受众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在反对财务造假时,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多方面综合考虑,同时动员全社会力量,包括那些正在造假或准备造假的企业经营者,因为他们今天在通过财务造假损害他人的利益,明天自己的利益就可能被他人的财务造假行为损害。目前我国市场经济远不成熟和完善,财务造假现象比较严重,必须从各方面加大遏制力度,提高财务信息披露的规范性和监管的有效性。

查看全文

公司虚假财务报告危害论文

摘要:从世界上第一例上市公司提供虚假财务报告曝光至今,企业寻求其治理措施在理论和实务方面做了诸多努力,然而这一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经济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和会计信息的复杂性决定了上市公司提供虚假财务报告问题是未来财务会计面临的首要难题。上市公司提供虚假财务报告200多年的治理历史证明,财务报告真实和虚假是动态的,杜绝虚假财务报告的产生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对上市公司提供虚假财务报告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会计理论研究者责无旁贷,任重道远。

关键词: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治理

一、虚假财务报告的概念界定

现代资本市场实质上是一个信息市场,根据委托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上市公司存在自愿性披露信息的动因。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主要有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年度报告、中期报告和临时报告。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信息使用者根据企业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进行相应决策,会计也藉此达到决策有用性的目的。要使会计信息具有决策有用性的价值,就必须使会计信息具备相关性和可靠性,这就要求财务报告的揭示应符合三个标准:适当、公正和充分。我国新修订的《会计法》要求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必须“真实、完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制定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中,规定企业对外财务报表必须具备“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存在性”四个基本质量特征,并把“可靠性”作为四项质量要求的核心。在现实中,可靠性集中体现在“真实反映”。

虚假财务报告是指未能遵循财务报告准则,无意识或有意识地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歪曲地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做出不实陈述的财务报告,其后果必然导致信息使用者做出错误的决策,使会计在经济生活中应有的功能失效,进而危及到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和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弱化各项改革措施政策效果,甚至动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整个基础。从虚假财务报告的内容看,有财务数据虚假的财务报告和非财务数据虚假的财务报告。财务数据虚假的财务报告包括虚计资产、少列负债、虚增利润、少扣费用等;非财务数据虚假财务报告指对非财务数据进行虚假陈述,如对关联方关系的虚假陈述等,这类虚假陈述同样可以使企业达到造假的目的。从虚假财务报告形成的性质看,有错误型虚假财务报告和舞弊型虚假财务报告。错误型虚假财务报告是指无意识地对企业经营活动状况进行了虚假陈述,在主观上并不愿意使财务报告歪曲地反映企业经营状况,主要由会计人员素质较低引起的错误;舞弊型财务报告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的经济目的而有意识地偏离会计准则和其他会计法规对企业经营活动状况进行虚假陈述的财务报告,是一种利益集团或个人为了经济利益或政治利益而进行的一种有意作为。本文讨论的虚假财务报告指的是舞弊型虚假财务报告。

二、上市公司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的历史考察

查看全文

整治虚假违法广告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来自全国二十多个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代表齐聚在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共同探讨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有关课题。对各位代表来说,这是一次交流情况、促进了解的会议,对研究中心来说,则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在这里,我首先要代表总局王众孚局长、刘凡副局长以及研究中心的全体同志向大家对这项工作的支持表示诚挚的感谢!同时,山东省工商局和青岛市工商局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特别是会务组的同志们为这次会议的召开做了大量工作,为我们提供了大力支持,今天,山东省局和青岛市局的领导同志又亲自到会,借此机会,我也代表全体与会代表向山东省局和青岛市局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重大问题及对策》是总局研究中心与国务院研究室联合开展的一项重要课题。国务院研究室的领导对这次会议十分重视,今天,国务院研究室工交贸易司的刘建生处长百忙中亲自到会,在此,我代表研究中心及与会的全体同志向刘建生处长的到会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我围绕这次研讨会讲三个问题。

一、这次课题研究的背景

首先,我们的课题研究是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不断深入的形势下展开的。20**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大决策。党中央、国务院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先后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吴仪副总理等多位领导同志多次在重要会议和重要场合,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反复阐述整顿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性和长期性。四年多来,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在各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强化监管,严格执法,为整顿规范市场秩序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从当前市场秩序的状况看,多年来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工商部门监管手段的逐步加强,经济违法违章行为也不断花样翻新,出现新的特点和动向。因此,如何解决当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新问题,推进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不断深入,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其次,我们的课题研究是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与国务院研究室联合开展课题研究不断取得新成果的情况下展开的。四年来,在总局领导和国务院研究室领导的直接领导下,承担课题研究的总局研究中心和国务院研究室工交贸易司团结合作,密切配合,在课题研究中不断取得新的成果,得到了总局领导和国务院研究室领导的充分肯定,其中有的研究成果已被有关领导采用。在今年上半年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我们研究中心的领导和同志们认真回顾了近年来的课题研究工作,一致认为,课题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应该看到,我们在课题研究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何坚持与时俱进,实现新的突破,也是当前课题研究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查看全文

虚假广告治理交流

在人类已跨入21世纪的今天,广告也全面进入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以其独特的文化张力,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空间。但是,美好的事物往往会被鱼目混珠、夹泥带沙。虚假广告,这一违背市场竞争机制的产物,正日益严重地损害着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笔者试就虚假广告治理作些粗浅分析,以示商榷。

一、虚假广告的概念

虚假广告有广狭两义。广义的虚假广告不仅包括商业性的,还包括非商业性的,如公益广告、科普宣传等。狭义的虚假广告则仅商业性的。本文采狭义一说。

所谓虚假广告,是指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广告者为牟取非法利益而在广告中采用欺诈性的手段,对商品或服务的主要内容作不真实的或引人误解的表示,导致或足以导致消费者对其产生高期望值从而作出错误判断的广告。众所周知,在众多的宣传手段中,广告以其传播速度快、效率高、面向的对象广等优势逐渐成为市场竞争的“宠儿”,而虚假广告作为广告的一种“变态”,同样具有上述优势。并且,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其成本之低及利润之高是真实广告所不及的,因此,在形式众多的虚假宣传中,虚假广告成为许多不法分子用来牟取暴利的首选工具。

实践中许多人也往往把虚假广告与虚假宣传不加任何区分地直接划等号,这实际上混淆了二者的关系。虚假宣传则是指经营者为牟取非法利益而利用广告或其他方法,对商品或服务的主要内容作不真实的或引人误解的表示,导致或足以导致消费者对其产生高期望值从而作出错误判断的宣传活动。其实它们属于两个不同的概念,有许多重要的区别。

我们先来看一下它们的相同之处:从法学的角度看,二者同属意思表示的范畴,并且均属于有瑕疵的意思表示,即虚假的、欺骗性或误导性的意思表示;从行为的角度看,二者都属于侵犯合法经营者和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反不正当竞争法》将之列为不正当竞争行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将之列为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从法律规制的角度看,由于虚假广告与虚假宣传行为侵害的客体往往不是单一的,它们在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同时,也可能侵害合法经营者的权益,因此,二者都受《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及《产品质量法》等多维法律的规范;从判断的标准看,二者都以“虚假”作为标准。何为虚假,即“跟实际不相符合的”:既包括那些子虚乌有的根本不存在的情况,也包括那些被歪曲了的与实际不一致的事实。具体来说,即对商品或服务的主要内容作不真实的或引人误解的表示;从行为的手段上看,它们都具有欺骗性、误导性,并且往往比较隐蔽,一般消费者因为知识的局限而不易识别它们的庐山真面目;从主体行为的目的看,二者都为了谋取非法利益,即使某些虚假广告或虚假宣传目的在挤垮竞争对手,但其商业性的特点决定其最终目的均可归结为追求某种非法利益;从社会危害的角度看,二者都会侵害消费者与合法经营者的权益,导致市场信任危机,严重时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最终阻碍市场经济的发展。

查看全文

虚假会计信息防范研究论文

关键词:虚假会计信息;违法成本;内部审计;外部审计;会计诚信

虚假会计信息问题自会计的产生而产生,随会计的发展而发展,大有愈演愈烈之势。究其原因,其中不乏法规、制度本身的不完善而使会计信息难以保证完全真实、公允(制度性失真);会计规则执行人由于未能对会计规则透彻理解而做出了错误判断(行为性失真);以及为使自身利益膨胀而损害他人利益而编造的虚假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其中历史悠久,普遍认同的当属违规性失真。

虚假会计信息的泛滥触目惊心,近年来一桩桩涉及国内外知名公司、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造假案件使人们不仅对企业自身,甚至对证监会、注册会计师等中介机构产生了重重置疑。是什么原因使“泛假主义”如此猖獗、有恃无恐?造假者的趋利动机难以根除,但动机转化为结果是需要条件的,如何防范虚假信息已不仅仅是会计界的问题,它已经演变成了政治界、经济界乃至全球关注的焦点。

1加大违法成本,健全制约机制

1.1对违法者的相关处罚

有人曾把上市公司比作足球,证监会是守门员,地方政府、会计师及证券商都是射手,射手们齐心协力、一定要把上市公司这个球踢进大门!这么多人齐心协力,也难怪造假猖獗,难于治理了。

查看全文

农村虚假统计现象研究论文

摘要

进入信息时代后,信息来源的真实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各级政府宏观调控决策的及时性、正确性和有效性,对于农村来讲也是如此。农村统计工作进行的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所提供经济信息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影响到领导机关能否制订出可行的宏观发展规划及能否作出果断正确的决策。虚假的统计数据不仅破坏了统计工作的正常秩序,而且还会削弱政策的效力,致使一些人为了个人和小集体的短期利益,而损害国家和集体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在数字上弄虚作假,欺骗取政治荣誉和经济利益,从而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本文通过对农村统计数字中出现的人为误差的原因分析,提出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统计数据误差对策

进入信息时代后,信息来源的真实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各级政府宏观调控决策的及时性、正确性和有效性,对于农村来讲也是如此。农村统计工作进行的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所提供经济信息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影响到领导机关能否制订出可行的宏观发展规划及能否作出果断正确的决策。虚假的统计数据不仅破坏了统计工作的正常秩序,而且还会削弱政策的效力,致使一些人为了个人和小集体的短期利益,而损害国家和集体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在数字上弄虚作假,欺骗取政治荣誉和经济利益,从而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

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开放的深化,部分地区又不同程度地存在统计假报现象,为此新闻媒体屡次予以爆光,但仍有存在。本人针对农村假报现象,试图通过其成因的分析,找出其症结所在,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假报统计数字的性质及成因

查看全文

会计信息打假缘由以及税收虚假预防

一、会计信息造假的原因分析

1、世界经济发展放缓,企业竞争失败,降低道德标准。

2、面对并购、控股、重组、衍生金融工具等,公司的监管体制、会计审计制度反映控制能力减弱。

3、信息化的过程提高了公众对会计信息预警作用的期望,对会计审计的缺陷容忍度下降了。

4、国有企业负责人因受业绩指标的考核,职务升迁等因素的驱动,以各种方式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造假,而会计人员受制于企业,为保饭碗,违心屈从。

5、部分国有、集体企业的负责人,当惯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太平官“,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手足无措,一筹莫展。为了个人和小集体利益,以行贿开路,拉关系,通关节,有高招,最终在会计造假上做文章。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