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净化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5 09:57:4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血液净化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血液净化

血液净化护理管理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在血液净化管理中应用质量控制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血液净化室行血透的80例患者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另选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80例患者为观察组(常规护理管理+质量控制),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①观察组的透析液、透析用水、使用中消毒剂、透析治疗间空气的合格率分别为95.00%、100.00%、100.00%、93.75%,对照组分别为82.50%、85.00%、83.75%、75.00%,两组对比差异均显著(P<0.05);②观察组护理人员感染事件发生率为0,对照组为40.00%,两组对比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在血液净化护理管理中应用质量控制,可规范血液净化操作,降低感染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护理管理;质量控制;血液净化

血液净化室是医院的一个特殊科室,主要负责患者的血液透析治疗,延长患者的生命[1]。在血液透析室中,由于仪器设备比较多,且操作的技术性要求高,再加上患者年龄跨度大,因此与其他科室相比,血液透析室对医务人员的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2]。为了有效提高血液净化护理的工作水平,需选择合适的质量管理方式。我院在血液净化护理管理中应用质量控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血液净化室有28台固定血液透析机,1台床边血滤机,150例维持血液透析患者,10名血透护理人员。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血液净化室行血透时给予常规护理管理的80例患者对照组,另选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80例患者为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时应用质量控制。1.2方法。对照组:在血液净化室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包括常规消毒,日常管理等。观察组:常规护理管理同上,在此基础上实施质量控制。①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在科室成立质量控制小组,成员包括护士长、科室质控员、护理人员等。定期检查血液净化室的工作,包括每周一次自查、每月综合评估,并且开展护理质控会议,了解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讨论解决措施并落实到护理管理中。②完善相关制度。根据2010年卫生部出台的SOP(血液净化标准操作),并综合血液净化室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其中包括病历管理制度、感染管理制度(其中涉及消毒隔离管理、环境管理等措施)、血液净化室工作制度等。③感染控制。a.患者分区。在血液透析室中,将治疗室分为三个区,即急诊区、普通区、隔离透析区。对于新透析患者,在透析前需进行相关感染学指标筛查,比如乙肝、梅毒、丙肝、HIV等;对于未进行筛查的急诊患者,使其在急诊透析区进行透析;对于检查结果显示为阳性的患者,给予专区专机透析。b.环境管理。在相对独立、安静的区域设置血液净化室,并且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即清洁区、半清洁区、污染区,并且分开设立医护患者通道。治疗区域设置手卫生设备,严格要求义务人员规范操作,比如戴手套等。对于透析准备室、配液间、水处理间等,均安装空气消毒装置,并且确保光线充足、空气清新。c.透析机消毒。当患者完成透析后,采用500mg/L含氯消毒剂对透析机外部进行擦拭。在血液透析的过程中,若患者血液不慎污染透析机,则需立即采用1500mg/L的上述消毒剂将血迹擦掉,并且对机器内部进行消毒。④操作技能规范化。每月对血透室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包括理论和实践操作,同时树立无菌理念。在血透治疗的护理过程中,要求每一位护理人员都能熟练了解可能产生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对于危重、急诊和老年等特殊患者,需给予足够的重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等。1.3观察指标:①环境采样:观察并比较透析液、透析用水、使用中消毒剂、透析治疗间空气的合格率。②感染事件发生率:比较两组护理人员感染事件发生率。1.4统计学方法:搜集、整理两组患者的上述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版)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比操作采用χ2检验,当P值在0.05以下时,提示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查看全文

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方法探讨

摘要:总结了对血液净化专科护士进行系统培训,及在临床实践培训中取得的良好效果,认为多元化的培训方式,系统、全面、规范的教材,完善的反馈评价机制,良好的师资力量是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的关键。

关键词: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方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健康概念的变化促使医学模式改变,使护理工作范围不断扩大,职责不断扩展,迫切需要具有深厚扎实的科学理论基础,专业信念坚定,行为目标明确,精通学科研究方法,掌握精湛专业技能,把握学科方向动向的高学历、高实践水平的专门人才[1]。血液净化专科护士是以血液净化患者为服务对象,并为患者提供系统治疗、监测、支持和帮助等专业性护理服务工作者,其综合技能水平对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的成功及患者的生存质量起着关键作用[2]。培养新型的护理学人才中,培训模式是关键[3]。我院为贵州省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及实践基地,于2014年6月~2014年9月举办了贵州省第三届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班,接受了全省30家医院的45名学员,其中有24名学员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参加临床实践培训,现将培训方法及经验介绍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培训对象

1.1.1对象选择:①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并对证书进行执业注册的护士;②热爱本职工作,有献身精神,工作责任心强,刻苦钻研业务,具有良好医德修养;③具备本专业较强的临床观察、评估和处理能力,有一定专科理论知识和专科操作技能。

查看全文

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论文

1对象与方法

1.1培训方法

1.1.1培训目标通过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使其具备以下能力:掌握血液净化专科护士的工作范围;血液净化中心常见专科护理技术和仪器设备的应用及管理;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的相关质量标准;血液净化急症及并发症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治疗护理;开展血液净化健康教育的方法、组织与管理等,能够运用整体护理及循证医学方法对血液净化患者实施护理,开展护理研究,促进专科护理水平的提高与护理事业的发展。

1.1.2培训方案培训时间为2个月,采用集中授课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全脱产培训方式。理论时间2周,共80学时;临床实践时间6周,学员建立《培训记录手册》,全体学员分为8组,各设组长1名,分别在指定的八所基地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实践技能学习,质控老师和各组组长,带教老师之间密切联系,动态掌握学员的学习进度,调整带教方案。实践期间学员通过发现问题完成相关护理论文1篇。实践结束前,带教老师给予学员实践评价,同时收集学员对培训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双向的、积极的反馈和互动,提高培训质量。

1.1.3考核方法临床带教老师的实践评价作参考(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另考核3项内容:理论考试,操作技能、论文成绩。每项100分,总成绩300分。理论考试:培训班2周的理论学习结束后,安排统一的闭卷考试;操作考核:临床实践结束后,学员集中接受湖北省血液净化护理专家操作考核及点评;论文考评:学员在培训后期上交护理论文,专家审核点评。

2结果

查看全文

血液净化治疗预后的因素诠释

摘要:血液透析作为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的重要肾脏替代治疗手段,临床应用已有40余年的历史,它可以清除体内毒素,多余的水分,纠正代谢性酸中毒与电解质紊乱,可以延长肾衰竭患者的生命,但透析患者仍为高危人群,血液透析也存在许多急性并发症和远期并发症。因此如何改善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成为血液净化治疗发展的关键,对血液净化治疗提出更高的要求,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与肾衰患者的预后直接相关。

关键词:血液净化预后

1、应充分重视和保护透析患者的残余肾功能

透析患者治疗的最终目标是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近几年研究提示残余肾功能(RRF)的存在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它不仅可以改善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减少透析时间,维持较好的血红蛋白水平,同时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是病死率强有力的预测因子[1],即使残余肾功能处于低水平状态,也能够明显减少透析患者的病死率,因此我们应该重新认识其重要性,尽可能地保护好残余肾功能。透析过程中良好的血压控制可以提高患者的透析效果,延长患者的存活时间并改善其生活质量,而低血压是透析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发生快,常使血液透析不能顺利进行,导致透析不充分影响治疗效果,严重时可直接危及生命,同时低血压可导致肾脏血供显著减少,缺血会使肾小球功能进一步受损。导致低血压常见的原因是超滤过多过快及血浆渗透压的急剧下降,所以要定期准确评估患者的干体重,避免透析超滤量过大;同时要提高透析充分性,也可适当提高透析液中的钠浓度,以使血浆渗透压不发生快速变化,使血压趋于平稳。另外透析中应尽量使用碳酸氢盐透析液,因醋酸盐有血管扩张和心肌抑制作用,低血压发生率明显增加,且醋酸盐代谢缓慢,有时会加重酸中毒[2]。总之要尽量保持透析过程中的血压稳定,避免低血压引起的肾供血减少,保护残余肾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2、血液透析膜的选择

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早期,血液透析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归功于有效透析膜材料的不断发现与广泛应用。透析膜的必备条件有:抗血栓特性、稳定的通透水性能、蛋白丢失限定在最低范围、组织相容性好。在血液透析中血液与透析膜接触,因透析膜组织相容性不同,对体内免疫系统的激活程度及由此而引发的相关并发症亦不同。生物相容性透析膜被定义为患者使用时炎症反应产生程度最轻的膜。有研究表明,使用生物相容性好的透析膜,可以降低透析患者感染发病率和腕管综合征,可以降低病死率的危险度,在急性肾功能衰竭中透析膜的组织相容性将影响肾功能的恢复。相关研究中还没有描述其他可能的结果,如因肺部弹性蛋白丢失而发生的改变及血中红细胞寿命的降低等[3]。

查看全文

血液净化患者护理管理论文

无缝隙护理管理源于美国,无缝隙护理管理中可以不断查找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进[1]。血液净化是治疗危重症患者的手段之一,对护士的护理要求提出较高要求。我国血液净化中心护士工作量大,分工不明确,护士专业技能参差不齐,使得血液净化中心存在众多安全隐患和护理缺陷。因本文拟将无缝隙护理管理用于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工作中,现将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血液净化中心为研究科室,随机选择血液净化中心内护士12名,职称为5名护师,5名主管护师,2名副主任护师。文化程度为本科9名、大专3名。护士工作年限为7~30年,平均护龄18.41±7.7年,年龄29~48岁,平均年龄38.08±6.81岁。

1.2无缝隙护理管理方法

1.2.1建立管理团队。以副主任护师为督导员,主管护师为组长,护师为组员组成管理团队。督导员责任为根据科室目前人员、现状,提出管理目标,负责解决技术性难题,考核各项标准。组长负责召开会议,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修订各项操作规范。组员负责记录、统计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执行日常护理工作。1.2.2规范流程。主任查房后,经治医生开具医嘱及治疗方案,如透析模式、置换液配方、抗凝方式、超滤量等。护士负责医嘱的执行。1.2.3护理交接。我血液净化中心工作分为常规血液透析工作和多科室合作模式下的CRRT工作,这就对护士的护理交接提出众多要求。常规血液透析工作要求血液净化中心和病区责任护士交接患者生命体征、皮肤状况、目前用药、管道在位及转运方式和正在使用中的急救设备、器械、物品等,多科室合作CRRT模式中要求血液净化中心CRRT护士与病区责任护士除了患者的一般生命体征情况外,还需交接医嘱执行情况,CRRT记录及各项标本采集情况,患者的治疗情况:治疗模式、治疗时间、抗凝剂的使用情况、超滤预设量及已完成的超滤量情况、滤器凝血程度、各项压力参数、动静脉内瘘穿刺部位或深静脉置管部位情况等。抢救仪器及物品备用情况及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1.2.4质量监控。(1)督导员负责监控整体护理质量、护理计划的执行度。(2)组长评价血液净化机器运转,各项指数的设置合理性,观察患者有无发生并发症,现场排查和解决临床问题。(3)组员负责巡视患者,执行护理医嘱,整理护理中的问题,掌握患者生命体征。1.2.5安全排查。(1)护理标识:将透析记录单(CRRT记录单)及护理评估单,悬挂患者床头醒目位置;打印标签,替代手写配方,便于识别;血液净化的机器上制作明显操作引导标示,同时在每台机器边贴上使用说明,便于护士操作,CRRT治疗时将CRRT护士联系电话留在机器醒目位置,便于联系。(2)加强培训:每月组织护士进行培训。培训内容有:《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护理不良事件分级及报告制度》及《专科护理中常见应急预案》等。在理论讲解中,结合血液净化中心实际情况,指导护士如何分析科室存在的护理安全问题,根据行业标准,同时共同制定改进措施。并定期进行评价反馈,每季度每人会进行一次护理安全相关制度的考核。

查看全文

急性肾衰血液净化疗法护理研究论文

【关键词】横纹肌溶解症肾功能衰竭急性血液净化护理

【摘要】横纹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RM)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是由创伤、中毒等原因引起。由于横纹肌溶解,大量肌红蛋白(Mb)经肾脏排泄时极易形成管型并阻塞肾小管,加上其他有毒物质的综合作用,因此常发生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且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从2005至2007年我院血液净化中心共收治了7例此类患者,并对他们进行了血液净化治疗与精心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7例患者,男6例,女1例,年龄17~80岁,平均年龄(38.5±23.4)岁。其中中毒2例,全身多发伤1例,因房屋倒塌致全身多处挤压伤1例,药物引起者1例,酒精中毒1例,恶性肿瘤患者1例。均符合RM致ARF的诊断标准:①有引起横纹肌溶解的病史并伴有肌无力、肌痛、尿量减少的表现。②血清CPK值急剧升高至正常值的5倍以上。③BUN、Scr进行性升高,伴有高钾、代谢性酸中毒等。本组患者血液净化前实验室检查:血BUN(24.14±10.03)mmol/L,Scr(720.71±276.30)μmol/L,CPK>8000U/L,Scr(729.29±844.84)U/L,AST(1461.71±1517.48)U/L,K+(5.11±1.50)mmol/L。

1.2方法在进行血液净化前先做血液常规项目检查,根据病情确定予以血液透析滤过合并血浆置换或单独的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血浆置换采用简易膜式置换法,使用德国费森尤斯血浆置换器。本组1例采用血液透析滤过合并血浆置换法,其余6例均行间歇性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机器为瑞典金宝公司及德国费森尤斯公司血滤机,德国费森尤斯AV600血滤器,碳酸氢盐置换液。血液透析滤过选择前稀释,4h/d,置换液大于30L/次,并根据水肿情况决定超滤量,待病情稳定后改为3次/周,直至病情好转。

1.3结果1例酒精中毒患者治疗及时,痊愈出院;2例中毒患者及1例多发伤患者好转出院;其余3例ALT、AST、CPK、BUN、Scr均有显著下降,但因病情严重未能好转,最后均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查看全文

护理风险管理在血液净化的应用

血液净化是治疗肾病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治疗过程中,通过血液透析和体外循环实现肾功能,但血液透析难度高、风险大,如操作不当将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本文旨在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血液净化中心的应用效果,特收集我院收治的6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2018年5月于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患者60例,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22~69岁,平均年龄(45.5±3.7)岁;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4~69岁,平均年龄(46.5±3.5)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差异较小具有可比性(P>0.05)。1.2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给予患者常规治疗和生理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服务基础上增加护理风险管理,其具体措施如下:①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小组成员日常应定期组织交流沟通会议,多阅读相关资料文献,整理以往案例,并总结其中存在的风险,提前制定好预防措施。②加强风险管理培训。医院应定期组织可是护理人员参与风险管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风险预见能力和应急能力,同时,不断提升护理人员专业技能,熟练掌握透析器操作方式和停水、停电、破膜、凝血等应急预案,以保证透析器操作连贯性。③加强安全管理监督。风险管理小组组长,应严格把控护理安全和护理质量,每日对护理人员操作进行检查,一旦发现安全隐患,应及时督促改正。④合理排班。医院应对护理人员工作时间进行合理安排,采取倒班、轮休等制度,保证护理人员休息时间。⑤加强仪器保养。科室应不断完善仪器保养制度,定期对血液透析仪器进行保养,并将保养工作切实落实到具体人员身上,保养后需做好保养记录,以便后期查证。⑥建立沟通渠道。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多和患者沟通交流,并及时对患者不良情绪进行疏导,提前告知患者家属患者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积极告知患者治疗流程,让患者有序治疗。1.3观察指标。①护理满意度评价标准:由护理人员向患者发放由医院统一编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进行调查,患者可根据护理人员服务态度进行护理满意度打分,问卷调查总分为100分,<60分为不满意,60~80分为满意,>80分为非常满意。②对两组患者不规范护理、透析不当、医嘱不当、护理投诉等意外事件进行观察记录。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8.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6.67%,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67%,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更高(P<0.05)。2.2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对照组和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86.67%、16.67%,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更低(P<0.05);见附表。

3讨论

查看全文

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安全管理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本次研究中,对于我院的血液净化中心需要通过使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的患者在实施治疗的过程中,需要选择在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间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的性别方面,男性患者以及女性患者在数量方面分别为57例以及43例。同时在患者的年龄方面,患者的年龄段为22~67岁,患者的中位年龄为49岁。按照在本次研究中对于患者实施护理手段的不同,将所有的患者分为管理组以及常规组,每组患者在数量方面,均为50例。对于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进行分析后我们可以发现,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无显著性的差异,因此在临床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游客不惜。

1.2护理方法:对于常规组患者,在对于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对于患者进行护理。而管理组患者在使用和常规组患者完全相同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需要通过护理安全管理的方法对于患者实施护理。护理安全管理主要需要对于患者实施如下两方面的护理内容:

1.2.1护理安全管理过程中的管理因素:对于护理安全管理的相关因素方面,首先需要注意的是护理人员方面的因素。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要有着上岗资格证书,同时也有着相应的临床护理经验以及过硬的护理理论知识,对于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意外以及突发状况均能够进行较好的解决,同时对于在实施血液净化过程中的血液净化设备的使用也能够有着清晰的认识。在患者的易怒方面,由于血液净化的时间往往较长,因此在实际的对于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可以注意到对于相关的不良情绪进行关注,并对于患者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不良情绪实施有针对性的解决帮助患者能够更好的接受护理。而对于护理的模式以及护理的质量方面,目前我们可以发现,在较多的医院中仍然没有对于护理模式以及护理质量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制度。

1.2.2在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过程中所需使用的管理对策:针对在对于患者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过程中的相关因素,我们发现在实际的对于患者进行护理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加强对于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显著的改进护理人员对于患者实施护理过程中的相关护理技能,同时必须要引导护理人员能够和患者之间进行较好的沟通,并对于护理人员进行心理干预方面的培训,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显著的改善患者在进行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心理状态等情况。针对这种情况的出现,可以再是实际的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实施相应的有针对性的管理对策。

1.2.3对于护理环境进行关注:尤其是护理人员对于患者的护理环境需要进行关注,对于护理环境中出现的诸如护理环境不达标等问题,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让患者能够在一种整洁卫生的环境之中接受护理。而对于在患者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意外事件,医院也需要制定出相应的应急预案以及规章制度,通过这种方法也可以帮助患者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若出现了意外事件,也能够较好的对于这些意外事件进行解决,对于患者有着重要意义。

查看全文

血液透析中消化道大出血探讨论文

1病例介绍

病人,男,38岁,因头晕、乏力半年余,加重伴嗜睡10余天于1997年4月28日收入我院肾内科,诊断为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住院期间行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血红蛋白76g/L~85g/L,给予规律血液透析,每周3次,纠正贫血等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于1997年5月13日行左前臂动静脉内瘘术,伤口甲级愈合,5月26日出院。出院后在我院门诊行血液透析,每周2次,病情尚平稳,但血压波动在21.33kPa~26.67kPa/12.00kPa~16.00kPa。遵医嘱根据血压情况口服开博通,每日12.5mg~25mg。于1998年3月22日进食蔬菜后出现呕吐、解黄色稀水便,伴头晕、乏力,无明显发热、腹痛,未作任何诊治,也未报告透析室医生。3月24日08:00行血液透析治疗,常规肝素化,首次剂量12mg,每小时追加8mg,共两次。上次透析后体重42.8kg,此次透析前体重42kg。病人每日尿量1500ml~2000ml,因此超滤量定为0。透析开始血压17.33/13.33kPa,血液透析至3h时,血压下降为12.00/8.00kPa,无恶心、呕吐,给予50%葡萄糖100ml、生理盐水300ml静脉输注后,血压上升至14.67/8.00kPa。病人诉心前区不适,即行心电图检查,显示频发早搏,予以吸氧2L/min。透析至将近4h,血压再次下降为12.00/8.00kPa,经医生同意提前10min回血,结束透析,透析后血压16.00/10.67kPa。嘱病人在透析室留观。30min后,病人出现呕血,为暗红色,量约250ml。立即给予鱼精蛋白30mg加入生理盐水20ml静脉注射,以中和肝素。50min后第2次呕血,量约800ml,急诊收入肾内科,血压14.00/6.00kPa,脉搏119/min,予以心电监护,留置胃管,记录出入量,急配血400ml,并静脉注射络赛克40ml,肌肉注射立止血1000U,每12h给1次。凝血酶400U加入冰盐水100ml中胃管内注入,每6h给1次。根据病情临时静脉注射止血敏、止血芳酸,补液1800ml。至3月25日,胃管抽吸出130ml淡红色液体,腹软,无压痛,肠鸣音正常,输全血400ml,补液1500ml。26日无咖啡样液体排出,血压20.00/15.00kPa,拔除胃管,行胃镜检查,结果示球部、胃窦、胃体明显充血水肿渗出,膜状渗出物附着,未见血迹。27日血液透析,采用速避凝0.4ml抗凝,透析过程顺利,未再发生消化道出血。4月3日出院,仍在门诊行规律血液透析。

2讨论

2.1据报道[1],尿毒症病人3%~7%死于上消化道大出血。小量而持续性的消化道出血较常见,每日约6ml[2]。主要原因是尿毒症毒素刺激或透析使用肝素造成,也偶有较明显的消化道出血,且可出现于消化道的任何部位,其原因与非尿毒症病人相同,包括反流性食管炎、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此例病人两日前有饮食不当引起呕吐、腹泻病史,后经胃镜检查证实为急性胃炎。在血液透析时全身肝素化情况下,加重了上消化道出血,且出血量较大,引起血压下降。

2.2此病人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就医态度消极。平时血压偏高,波动在21.33kPa~26.67kPa/12.00kPa~16.00kPa之间,此次透析开始血压仅为17.33/12.00kPa,即引起医护人员注意,透析中多次询问原因,并未说明,直至呕血才说出曾有呕吐、腹泻2d病史。此病例提示我们,对门诊透析病人无法做到连续病情观察,要想提高此类病人的生存质量,首先应加强对病人的自我护理指导,内容包括有计划地进行相关医学知识的宣教、饮食卫生宣教及基本自我护理技能的训练。其次,透析前详细询问近几天有无任何不适,注意鉴别影响透析的因素。透析中出现与超滤不相关的低血压,应警惕消化道内出血。加强透析后的病情观察及护理,尤其对无人陪伴的病人,透析后应留其在透析室休息30min至1h。

2.3尿毒症期病人依赖规律血液透析生存,致使大多数病人经济负担沉重,加重了因病造成的心理压抑感。因此,在做好透析治疗的同时,仍须加强心理护理,帮助病人树立生活的信心。

查看全文

腹膜透析试析论文

【关键词】腹膜透析

对于终末期肾衰(ESRD)患者,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仍是透析疗法,由于血透设备限制和费用高,比较多的患者选择腹透治疗,防治腹透并发症是提高腹透效果的关键。现对2004年4月至2008年4月因尿毒症行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治疗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60例,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29~74岁(平均59.2岁),腹膜透析时间3~48个月(平均23.3个月)。基础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39例,高血压肾病10例,糖尿病肾病10例,梗阻性肾病1例。本组患者均合并有高血压。

1.2方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