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5 09:04:1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学习心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心理教师学习个人心得
我有幸参加了心理教师培训,这次培训不同于一般的培训,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拥有健康的心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从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来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质的保障。然而,在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由于社会、学校、家庭多方因素,导致部分老师厌教,部分学生厌学等不健康心理,严重影响了教与学的工作。
1.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什么都懂,什么都会,教师是很神圣的。教师的言谈举止,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此外,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2.通过学习,我也认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我们总能在报纸或新闻中看到小学生自杀的事例,为学习,为人际关系等等,且有增长的趋势,这就说明现代学生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在层出不穷的新现象、新问题面前,心理教师力求“对症下药”,从心灵上给予学生鼓励和信心,了解学生的不良心理的成因,既包括学校因素,如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也包括家庭、社会因素,如家庭的生活环境、抚养环境,社会风气等。可惜,我们无力摆脱社会风气的困扰,我们也只能劝说学生家长有科学地教育子女,无法改变社会,就改变自己,我们惟一能做的是改善自身。
心理健康学习心得感想
健康的心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从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来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质的保障。然而,在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由于社会、学校、家庭多方因素,这次能够参加曹教授心理健康的学习。我感到非常的荣幸。
经历了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等内容的学习。经过一天的学习,使自己提高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现对这次心理健康学习谈一点自己肤浅的体会。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是人的各种行为的准则,是个体进行的社会活动思想基础”。从这个定义上我们就不难看出认知对于人的心理的影响。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是自主的,可以对自己未来进行选择。正是因为有了自由和自主,人才可以尝试消除种种条件的限制,去发展自我,实现自我,提高生命的质量。
再进一步从个体发展的角度展开之前,我们不妨接受中国古人的一个经典的论断:“人之初,性本善”。这也许能解释人类社会几千年来对于至善至美的不懈追求,这种源自人类自身最深层次的追求是人类成长,进步的基本动力。把古人的这种普适的哲学的观点放在今天的心理学上面来讲就是: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即自我实现)是指向健康的向上的,而不是指向破坏和毁灭的。
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的器官。而不是过去人们所普遍认为的“心脏是心理的器官”。但对于更多的认识目前我们大多还只停留在一个描述性的阶段。大脑是一个如此复杂而精准的构造,以至于现在的科学还不能完全了解它的工作原理的细节。脑机能定位尝试了解大脑的不同区域对不同心理活动产生及发展的分工情况,并已经取得很大成果。这是对古代人类迷信的认为灵魂是脱离肉体独立存在的否定。进而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是可以想控制身体其他部位一样,控制我们的心理活动(当然这种控制并不是绝对的控制)。这给“人拥有自主的意识”以科学的依据。人也就可以通过控制自己的心理,进而掌握生命的主动权,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公务员之家:
大学心理学学习感想
错误并非出自我们的星球,而是出自于我们自身——莎士比亚。
心理健康,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语。在我没有学习心理学的时候,我一直对这个概念似懂非懂,自认为对"心理"有不小的心得体会,但恐怕还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时至今日,在老师的讲座下,对其认识不知不觉中已是不同往日。对普通人而言,一件事物最值得关心的莫过于其价值。同样,我们最关心的就是在大学里开展心理卫生工作的意义了。
总体而言,心理健康教育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是促进意志、个性、气质等非智能结构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需要,是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探究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纪律的科学。学习心理学,对于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关注他人,帮助他人也有重要意义。一个人的内心情感——喜怒哀乐忧伤悲会直接表现为外在行为上,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会使外在的生活充满愉悦之感。学习心理学之后,会逐步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健康状态,同时也会更加关注周围的人。以前会厌烦电话里父亲母亲隔山隔水的唠叨,会因为同学之间处事不快而大动干戈,会觉得似乎受委屈的总是自己却很少从对方立场去考虑问题。而在学习护理心理学之后,才学着多多关注他人。也许那些是我们的至亲至爱,是我们的同学朋友,又或者只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当我们用公正、公平的心态去考虑问题后,才能让自己的生活过的和谐,与环境相和谐,与社会相和谐。
其次,进入大学后,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因而需要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学习自觉自己主性,否则要么因方法不当,不得要领而事半功倍,要么自控力不好,浪费时光.
克服自卑,我们周围有不少人有自卑心理,也就是不愿意接受自我。对青年来说,正确评价自我、接受自我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建立正确的自我观念,适应环境,促使性格健康发展。接受自我,去除自卑感,是精神健康的重要保证。怎样才能增进自我接受感呢?只要我们做到真正了解自我、树立符合自身情况的奋斗目标、不断扩大自我的生活经验、诚实坦率、平心静气地分析自我,找出问题之所在,就能及时予以补救,化失败的打击为增进自我接受感的动力,由主观因素造成的心理动机的种种冲突都可能让大学生产生挫折感,如学生所学专业与本人不相符合,班集体中人际关系不协调,生活上不适应以及个人的外貌,身高,经济状况,家庭状况不佳等等.
正确走好感情之路,学习心理学让我们的气质类型粗略地归纳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同学们在恋爱过程中,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常有不同的表现。但由于气质本身并无优劣之分,故其表现也都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各种气质类型的人都可能尝到爱情之果的酸甜苦辣。恋爱的不顺利,原因很复杂,但气质方面的消极因素无疑也起了作用。有的固然失之于古板迟滞,而有的却恰恰受害于过分的灵活通便。但拥有心理健康方面的心理知识的同学,每个人都能走好自己的感情之路:拥有胆汁质的人,在恋爱过程中尽可能发挥自己胸怀坦荡之长,不犹豫地向你真正所爱者吐露衷情,但切忌急躁,且应注意方式。另外,对性知识,性行为的不适当的认识和理解,也会形成心理压力,从而进一步发展心理问题............
经济数学学习心理愉悦锻炼
一、心理愉悦是产生兴趣的土壤
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特别是年轻人对“影视歌”明星的追崇,可以达到如痴如呆的地步;而很多中老年朋友对京剧和地方戏剧的喜爱,也可以达到如醉如迷的境地。他们追崇之后便是学习和模仿,喜爱之余便是情不自禁地哼唱。尽管追崇和喜爱的“对象”不尽相同,但原因都是“对象”引起他们的心理愉悦,从而使这些人对追崇与喜爱的“对象”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与此类似,学生在某一学科上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可以断定其在心理上对该学科存有喜欢与偏爱,因而在行动上显示出执着,在思维上就表现出快捷和感悟。学生心理上的这种愉悦感,直接激发了他们的热情,促使他们发现自我与认识自我,进而消除自卑感,增强自信心,从而对某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入门的向导,则心理愉悦应是产生兴趣的土壤。
学生学习成绩的好与坏,原因是多方面的。前苏联的苏霍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在心理学中,兴趣可分为个性化兴趣与情绪性兴趣,属个性心理倾向范畴的兴趣为个性化兴趣,例如,对某学科的兴趣,即属于此;情绪性兴趣是属心理过程范畴的兴趣,例如,上课时很有兴趣地听课,就属于此。“兴趣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倾向,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心理部分,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1]。因此,兴趣不仅能够诱发学生学习的内趋力,而且能够催发其智能的发展。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激发其学习动机,增强其学习的自觉性和责任感,都会起到促进作用。有鉴于此,要把学生的经济数学学习水平提高,首先应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升华,使学生形成学好经济数学的动机。有鉴于此,引起学生心理愉悦这个因素就显得特别重要了。经济数学是高等财经院校中很重要的基础课,少数学生对经济数学望而生厌,望而却步,有的甚至发展到消极厌学,“离教现象”较为严重。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认知能力的基础不同,对学科的兴趣程度不同,以及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知识合理运用能力上的差异,一个班里不免会存在对经济数学怀有恐惧心理的学生。他们其实并不是生来就害怕数学,其中较多的可能是在某一阶段,当学习效果不理想的时候,不但没有得到家长、教师必要的鼓励,相反却受到较多的批评指责,这使得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受到损伤,因而对自己在数学方面的能力不抱任何希望;另一方面也存在学生自身对不同学科见效快慢的急功近利思想因素。“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是后天形成的,它是努力的结果,只要你尽力,你就能得到一定的收获,就会产生自我有效感,增强自信心,就会产生一定的兴趣。”[2]
部分学生对经济数学畏难恐惧,少有兴趣或不感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与教师忽视学生心理愉悦这个因素存在一定的关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我们仔细观察学生的兴趣情况时,不难发现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凡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科,往往也是他们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科。进一步研究发现,“兴趣是导致学习成功的原因,而学习成功也是导致兴趣的原因,它们是一种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复杂关系。”[3]兴趣可以使学生集中精力去获取知识并创造性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学习时如果没有愉悦心理,就不可能产生学习兴趣。那么,经济数学知识的学习,课堂听课便成了没有办法下的被动接受。无庸讳言,结果一定是对经济数学学习的消极厌弃。“心理愉悦却与兴趣是息息相关的”。[4]
古人云:“学至于乐,则自不能已,故进也。”意思是说,治学到了产生浓厚兴趣的意境,就会乐此不疲,勤学不辍,学业就会长进。为此,作为经济数学课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心理愉悦因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为值得我们认真去探索。学生学习中的心理愉悦因素,可以来源于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可以来自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良好亲切的印象,也可以是某学科知识对学生的吸引,还可以是偶尔的机缘使学生自我发现而产生兴奋、冲动总之,从心理愉悦因素的产生和经济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来看,经济数学任课教师培养学生学习的愉悦心理是大有空间可作为的。
二、努力培养学生的心理愉悦情绪
学习心理学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学习记忆学习环境设计有效教学
[论文摘要]近十几年来,由于跨学科合作的成果使得学习心理学的研究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对有效学习的观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学的重心已从如何教转向如何学,从结果转向过程,从机械操练转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文章从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神经科学及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方面分别阐述了学习心理学研究领域的新进展,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以往经验的不足和未来学习研究的走向。
一、学习心理学研究领域呈现的新特点
(一)学习已经成为一个跨学科研究的对象
从历史看,有关学习的研究主要局限在心理学的领域。但是,今天与学习科学有关的研究领域已变得十分宽泛,其中包括认知科学、神经科学、脑科学、人类学、教育学、社会学、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等跨学科研究,同时还涉及跨文化研究、各具体学科领域的研究。目前在学习领域已经取得的很多成果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来自跨学科合作研究的重大进展,这种专业分布式的合作对于进一步发展学习科学是至关重要的。
(二)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开发研究相结合
小学留守儿童学习心理状况分析
一、小学留守儿童学习心理状况概述
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庭关爱和学习督促,许多留守儿童形成不良学习心理。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自卑心理比较普遍。根据对相关调查资料的查询,可以看出,相比较于普通儿童,留守儿童往往存在着自卑心理。具体地来说,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不在他们身边,导致这些留守儿童在孤独无助的时候,身边没有一个可靠的支撑,长此已久,留守儿童很容易形成自卑心理,严重地影响到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2.心理成长比较孤僻。儿童都对自己的父母有着很强的依靠感,父母对儿童的关爱将直接影响到儿童的成长过程。但是,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工作,得不到来自父母的关爱,这就会让留守儿童难以通过倾诉的方式完成对自己心理状态的宣泄。在这样的背景下,随着留守儿童的逐步成长,留守儿童就会逐渐变得沉默寡言,严重地影响到留守儿童交流能力的正常发展。
3.存在严重的逆反心理。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不在他们身边,这就很容易让留守儿童形成“没有人关心我”的想法,导致留守儿童往往会形成严重的逆反心理。产生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留守儿童严重缺乏安全感,留守儿童看待世界的眼光也会逐步发生变化。对于日常发生的事情有着十分高的敏感性,形成严重的逆反心理。
二、小学留守儿童学习心理对策探析
学习心理学的体会
我是心理学的爱好者.这种爱好是从我上大学二年级的那一年开始的.当时,我从图书馆里面借了一本日本的心理学大师多湖辉的类似科普读物的心理励志小册子.从中我发现了心理学是如此的一门博大精深而又意义非凡的学问.说实话,我是一个学工科的人,我的专业是生物医学工程,从课程的内容上,学4年的电子技术和一年的医学基础.一般说来,学工科的人很少会对这些偏向于社会科学的学问感兴趣的,至少我在天津大学这4年多以来,几乎没遇到什么跟我有类似爱好的同学.不过,我从小开始就喜欢社会科学的东西,比如历史,政治等等.不过高中是由于考虑到就业,所以选择了理科,而不是文科.
呵呵,说远了.还是说那本小册子.从那时起,我就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于我在社会科学方面的根基比较扎实,所以我对心理学有了这样的理解:心理学是人类在研究社会和人类自身的关系中发现和总结出来的一种学问,所有的心理学,实际上都是处理人的关系:人的自身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按照我的理解,我便开始从心理学的本原开始看起,那就是哲学.说起哲学,可能很多朋友会觉得头疼.其实不必如此.我最先接触的真正的哲学,是大一下半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当时觉得,那纯粹是一种时间和精力上的浪费,根本没有好好学.但是从我的发现之后,我便又重新拿起了马克思的哲学原理,认真的进行了学习和研究.而后,我又看了现代西方哲学导论,以便从整体上对西方的哲学体系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从中我又发现了心理学的起源便是人本主义.武断的讲,我认为学习心理学,必须了解唯心主义,而不是唯物主义.虽然我是一个共产党员,不过我必须承认,唯物主义哲学在解决人类自身的思维问题上还远远不够完美.
大家可以看看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读物,不过<<梦的解析>>不看也罢,因为那本书太艰涩,不太好懂,而且弗老先生太强调他的性学三论了,似乎人类的一切问题都跟性有关系.不过他提出的精神分析疗法,却恰恰是我们现在所讨论的心理咨询问题.然后呢,还应该看看贝克莱和休谟的关于存在主义的东西,我觉得这些跟人得意识有一定联系.另外,我建议大家通读一下海德格尔,康德,托玛斯阿奎那,笛卡尔等哲学家的主要观点.这样的话,就会有一定的哲学根基了.
然后呢,就是医学常识了.建议大家学一下生理学,系统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病理学,主要是为了神经内科知识.因为我记得在管理员夏天转载的那篇关于开心理诊所的帖子里面提到了,对一个患者进行心理咨询,首先你要明白他到底是精神问题,还是心理问题.所以,我认为,相应的医学知识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我也觉得,人的心理问题,多少跟精神问题是有联系的,二者不可分.
然后就是正题了.有了以上的基础,就可以开始学习心理学了.
这时候我觉得你需要一个图书馆.因为学习心理学不是像一般的学科,你需要大量的阅读和资料的辅助.我记得我看过的书太多太多了,虽然不都是精读,不过差不多也都过了一遍.具体的书名,我想应该没什么必要说,因为我自己并不清楚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没用的,不过我可以指出一个我认为的误区,那就是有许多人倾向于看一些励志读物,认为那些东西就算是心理学的东西,比如说什么心灵鸡汤啊,心灵地图啊,等等.
农村学生的学习心理讨论
摘要:本文通过对农村初中学生学习困难的心理进行分析,对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总结出一些经验,帮助学生更好地打开心灵这扇窗。
关键词:心理问题引导教育教师
要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我们必须清楚把握初中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智力发展正常。智力正常是指青少年具有中等以上的智商,有正常的感知、记忆和思维的能力。能够掌握知识,获得技能技巧,从事与其年龄相当的实践活动。
2.情绪稳定协调。愉快、稳定和协调的心境表明青少年处于积极的、良好的心理状态。良好的情绪状态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学习能力和保持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
3.心理特点符合实际年龄。人的各年龄阶段,都有与其年龄相适应的心理特征和规律,从而形成不同年龄阶段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数学学习心理探讨论文
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在我国教育改革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发展不平衡,学生个体之间为什么会存在差异,现在学生的学习心理又是怎样的?带着这些疑问,笔者调查了部分学生,了解到学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除了感到数学难学外,还有如下几种情况:
一、来自外面世界的诱惑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现在的中学生对一切充满好奇,对新鲜事物总想了解它,可是由于年龄因素,他们在接受新事物的同时,无法不受不利因素干扰,游戏、网吧等的吸引力对他们来说要比书本上知识的吸引力更大,我所教的一个学生,沉迷于电子游戏,连生活费也搭上去了,学校里从同学的帮助到家长的恳求,都不能使他悬崖勒马,到了高三,任课老师天天轮流做他的思想工作,从心理角度入手,在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同时校长时常对他晓知以情,动之以理,最终使他走出网吧,进入高校深造。
二、来自家庭、学校的无形压力
来自家庭、学校的无形压力往往使现在的中学生喘不过气来,父母的关爱和老师的教诲,在对其形成动力的同时,也形成无形的压力,学生在和我交流时强调:谁不想成为人才,谁不想成为父母的骄傲,谁不想受到老师的表扬,但有时看到自己在数学学习上与别人的差距,就会缺乏信心,而且总觉得数学学习没有头绪,付出的劳动和成绩的提高没有正比关系,甚至于有问题也不敢问老师,怕被同学笑话和老师的轻视。
三、缺乏恒心
自主学习心理健康研究论文
摘要:为研究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论文能力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采用美国密执安大学宾特里奇教授编制的“学习动机策略问卷(MSLQ)”和心理卫生评定量表SCL一90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心理健康的培养过程中,应关注高中生所采用的学习方式;教师和家长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应该努力培养学生形成好的学习方式,比如自主学习方式。
一、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学校教育的课程目标也有了改变,提出了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与价值观三方面的发展,体现了学生个人对知识的主动建构。符合新课程目标的自主学习也逐渐受到了学校的重视,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首先为自己确定学习目标,然后监视、调节、控制由目标和情境特征引导和约束的认知、动机和行为,它在学生的个性、环境和主体的发展中起中介作用。心理学家德可哈姆认为,学生如果把自己看做“奴仆”(客体),而不是“老板”(主体),那么其学习积极性始终不会高涨,学业成绩也无法提高。有研究指出,学生自主学习水平的高低不仅影响其学业成绩,而且对其毕生发展也将产生重要的影响。由此可见,自主学习旨在培养具有独立学习能力、心理健康状况良好、适应社会发展的终身学习者。
世界卫生组织近年来一再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良好的状态。”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的健康。而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更是不容忽视。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进步,特别是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教育界和各方面的关注、研究与探讨。学生不再只是像过去一样“一心只读圣贤书”,他们受到了多方面的冲击——知识的爆炸、网络的诱惑、传统文化观的变化等。在经济条件和学习条件日益优化的同时,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却日渐增多。多数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心理卫生问题的检出率在10%~30%之间。有的学者调查中小学心理问题的检出率在50%以上。学者们从学生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各方面去研究导致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发现青少年身体的发育、性意识的觉醒、自我意识的增强、父母的教育方式、学校教育、社会文化的冲击等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却很少有人从学生采用的学习方式去看待这个问题。本研究则从目前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学生学习方式之一自主学习的角度人手,来探讨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生的心理健康之间是否存在着相关,以期能够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提供一些参考。
二、研究方法
1.被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