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模式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5 07:03:0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学习模式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公共艺术移动学习模式初探
一、“互联网+”时代与公共艺术“非遗”课程教学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重视,当代高校逐渐承担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教育重任,许多高校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纳入公共艺术课程。但是,我国高校公共艺术“非遗”课程教学还处于发展阶段,除了存在共性问题,还存在一些课程教学方面的问题,如教学模式单一、学生消极选课、学习缺乏主动性、教学效果差等。因此,要提高公共艺术“非遗”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就必须在传统教学体系结构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模式。“互联网+”时代下,公共艺术“非遗”课程教学不应该局限于课堂,而应通过移动新兴媒体打造第二课堂,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通过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大学生碎片化学习习惯
大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快,这为移动新媒体应用于高校公共艺术“非遗”课程教学提供了主观条件。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快速发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被分散,认知注意力呈现碎片化趋势,主要表现为注意力持续时间变短、稳定性变差等。相关研究数据显示,多数大学生习惯于运用移动设备进行学习,在移动设备上花费时间较多。因此,将移动新媒体应用于课程教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和交流,让“非遗”课堂无处不在。
三、高校公共艺术“非遗”课程碎片化移动教学模式
碎片化移动学习模式作为课程教学的辅助手段,主要应用在课前预习和自主学习,以及课后提升等阶段,课中教学则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式研究型课堂完成教学,旨在让学生根据自身学习习惯和学习需求,合理运用碎片化资源参与课程学习,如微博、微信公众号、小程序、QQ、电子邮件、新闻讯息等。1.课前预习和自主学习阶段。在课前预习和自主学习阶段,教师通过移动终端向学生导学材料,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学习内容形成初步了解。“非遗”课程具备鲜明的地域特色,常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教师的学习材料除了包含相关的图文说明以外,可以配以2~3分钟的具有当地特色的民族音乐或视频材料。这种形式多样、短小精悍、图文并茂的学习材料,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自觉地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课程预习。2.课中教学阶段。在课堂教学阶段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式研究型课堂,先由学生根据教师的预习内容在课堂进行讲授,再由学生和教师共同提问,负责讲授的小组成员进行解答,在共同探讨、互动的过程中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最后,通过教师总结,小组成员将课程内容优化整合后再次通过移动端向大家。待学期结束后,教师可根据该学期的实际教学情况,将学生的小组学习成果择优开发成系列精品课程,供日后选修公共艺术“非遗”课程的学生借鉴学习。这种翻转课堂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知识习得水平,以改变部分学生消极的选课态度。3.课后提升阶段。课后提升阶段包括课外知识补充、课后互动交流和文化活动推送等。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碎片化学习习惯,在学生睡前时间通过各种平台推送一些其感兴趣的“非遗”文化知识,如民风民俗、年节礼仪等,在潜移默化中拓展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此外,教师可以通过群聊与学生进行课后交流,频繁的互动交流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感。教师还可以将与“非遗”相关的文化活动推送给学生,也可以在自愿的前提下,组织学生进行校外采风实践活动,如“高雅艺术进校园”、参观民俗博物馆等,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欣赏传统文化艺术,提高艺术修养。
英语移动学习模式及学习行为管理策略分析
摘要:在移动通信迅猛发展的社会背景下,顺应时展趋势,基于移动网络和移动设备,建立大学生英语移动学习模式,全面推动大学英语教学的现代化和实用性发展,已然成为当前大学英语建设改革的重点内容。为此,本文深入分析了大学生英语移动学习模式面临的问题,并针对如何解决现实问题,加强英语移动学习模式下的学生学习行为管理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英语;移动学习;学习行为
一、建立大学生英语移动学习模式面临的问题
1.英语教师群体问题
伴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深入,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育认知得到了普遍发展,积极地尝试借鉴现代教育理论改革自身教学体系。但是,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改革仍停留在理论教育层面,缺乏对教学实践环节的具体革新,大大削弱了大学英语改革的实际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错误地量化了英语教学知识的现代化,一味地扩展网络英语教学辅助课程,却忽视了这些移动式英语教学资源对学生学习的真正效果,其结果非但不能真正发挥英语教学的作用,反而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偿失。
2.大学生群体的问题
本科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研究
摘要:文章作者依托对国内采用专业+俄语院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通过对本科学生开展的问卷调查进行数据分析,概括该类院校本科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构建互联网+背景下专业+俄语本科学生自主学习模式,以期对国内同类院校的专业+俄语的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专业+俄语;自主学习;模式
一、概述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的日趋深入,中俄两国国际化办学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截至目前,国内已有多所院校采用专业+俄语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黑龙江大学中俄学院成立于2013年,为国家教育部试点办学学院,与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合作办学,设置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物理学、生物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学、法学六个本科专业,每年招收200余名本科学生;江苏圣理工学院-中俄学院成立于2013年,2016年得到教育部正式批复,主要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联合工程学院(简称江苏圣理工学院)合作办学,现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4个本科专业;哈尔滨师范大学中俄美术学院成立于2016年,2017年经教育部正式批复,并于同年开始招生,首批招收将近80名本科学生,开设两个专业:雕塑和绘画(版画和油画),该学院确定的学制为四年,实行2+1+1培养模式,第一、二学年,学生在哈尔滨师范大学进行学习;第三学年,学生到莫斯科国立苏里科夫美术学院进行学习并获得学分;第四学年,学生在哈尔滨师范大学进行学习。为毕业生颁发国内毕业证书,并可继续到莫斯科国立苏里科夫美术学院进行学习,考核合格后授予俄方院校专家证书;哈尔滨音乐学院成立于2016年3月,其办学的一个主要特色就是对俄合作办学。该校俄罗斯圣彼得堡音乐学院、赫尔岑国立师范大学等高水平院校进行合作。目前与俄罗斯合作的主要领域是钢琴、管弦等专业,共有600名左右学生,有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三个不同的培养层次。该校并未专门开设俄语语言方面的课程,俄方教师讲授乐器专业课,在课堂上通常由翻译人员做辅助性的讲解工作。沈阳理工大学自2015年起,与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开展2+2合作办学,主要涉及的本科专业有自动化与控制、材料学与新材料技术、机械生产技术、设备及其自动化三个专业等。另外,成立于2017年的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将于2018年招收国际经济与贸易、俄语、数学与应用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4个专业的本科学生。以上各所高校开设的各个专业(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的俄语专业除外)多数为理工科,与俄罗斯相关院校合作办学,采取不同的办学模式,有1+2+1的,有2+1+1和2+2等多种办学模式。
二、问题的提出
在以往的研究中,学界关注更多的是俄语+专业的中俄办学模式:刘芳对中俄联合办学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刘芳2008:116-117);张蕊对中俄联合办学项目艺术实践基地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张蕊2011:323-324);陈平对中俄联合办学复合型俄语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陈平2015:4)。目前尚无人对专业+俄语复合型人才培养问题进行研究。截至目前,学界针对大学生自主学习问题进行的研究也不少,发表了大量的相关文章。华维芬的论文“试论外语教师在自主学习模式中的定位”(华维芬2001:76-79)对在学生自主学习模式下,教师的角色定位进行了研究;董耐婷的“国外高校自主学习模式对我们的启示”(董耐婷2008:12-15)对国外高校采取的自主学习模式做了介绍并提出了对国内教学的启示;罗浩的硕士学位论文“大学生基于网络教学平台自主学习的现状与对策”(罗浩,2014)对大学生应用网络教学平台自主学习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如何更好地应用网络教学平台的对策;刘敏的论文“微型学习理念下基于智能手机的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刘敏2015:32-34)对大学生如何利用智能手机开展英语自主学习进行了探讨;任姗、张晓丹的论文“基于移动终端的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研究”(任姗、张晓丹2017:17)对大学生如何利用移动终端开展英语自主学习进行了研究。然而尚无人对我国开展专业+俄语复合型院校的本科生自主学习模式进行专题研究,未对该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
高校舞蹈教学合作性学习模式研究
【摘要】本文以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合作性学习模式构建研究为主要内容进行阐述,结合合作性学习模式的介绍、合作性学习在舞蹈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和高校舞蹈教学中实施合作性学习的有效方式,从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明确个体基本责任、注重提升学生的社会技能、学生要在合作性学习中各尽所能、在交流互动中巩固学生的舞蹈基础、将互评学习模式引入到教学中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其目的在于提升合作性学习模式在舞蹈教学中的价值,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学;合作性学习;交流互动;各尽所能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为了更好地满足新时期高校舞蹈教学的实际需求,因此提出了合作性学习模式,此种学习模式在教学中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将此种学习模式应用在教学中,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加入到研究活动中去,不但可以提升舞蹈教学的实效性,也可以创造更多价值,符合高校舞蹈教学的需求。所以在实际教学期间,教师要注重结合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将合作性学习模式引入到教学中,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一、合作性学习模式的介绍
“合作学习”最早是出现在美国,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教育学界一种成功的教学探索。合作性学习模式在实际教育中存在很大的价值,此种学习模式注重师生之间的合作和生生之间的互动,通过合理化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从而使学生可以共同进步,以保证高校舞蹈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真正提升教学质量。合作性学习模式在舞蹈教学中有效实施能够提升学生的舞蹈素养,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并且能在不断学习中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结意识得以提升,从而确保学生的综合素养得以提升,能更好地适应社会[1]。
二、合作性学习在舞蹈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模式探讨
摘要:在教育改革加快进行的今天,给初中数学教学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采用新型的教学方式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充足的数学知识基础。合作学习模式便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将其运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能够带来一个全面繁荣的初中数学教学局面。本文主要就是对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首先分析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势,并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合作学习模式展开教学提出了两点建议。
关键词:合作学习模式;初中数学教学;应用对策
合作学习模式作为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课堂内外的自主学习是其中的核心,是指教师通过采用班级集体合作或者自由分组合作的形式,将各种教学资源统一结合利用起来,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更好实现,取得最佳的数学教学效果[1]。本文就是关于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分析。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势
在合作学习模式下,每一位学生都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每个学生都是构成共同进步、互助学习团体的一份子。这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其意识到合作在其学习中具有的重要作用,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提供了更多动力。而且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更好的做到因材施教,有助于转变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活跃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让教师可以更好的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实际学习情况,从而更好的进行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取得进步,打造一个高效课堂[2]。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的方式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模式探究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程也越来越强调素质教育,提出了小学数学要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开发非智力因素、启蒙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做好爱国教育等要求。在此种背景下,将合作学习模式引入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在提高小学生学习兴趣之外,还能培养其学习协作能力、沟通能力,打破传统教学课堂的枯燥,从而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模式
一、引言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活动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引领学生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为实现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多种学习方法,发挥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相比于小学其他学科,小学数学有着更多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让很多小学生在学习时都会感到吃力,这主要是由于此年龄阶段小学生思维发展特点所决定,其思维发展从具象思维模式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合作学习运用而生,它是以教学目标设计为先导,由多人组成小组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以成员之间的有责任感的、有组织性的相互依赖、互助合作为主要特征,在愉快、团结、积极的教学环境中达成教学目标并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教学形式。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合作学习运用越来越广泛,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使用合作模式,能充分调动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建立自我价值意识,有利于小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在相互间的合作中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做好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作模式研究,能促进其有效地应用到教学活动中。
二、明确学生主体地位,保证分组有效性
为保证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教师要将合作学习模式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够持续刺激学生保持学习兴趣,前提则是确保分组的有效性。教师就必须要对班级的每个学生认真了解、综合评价,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性格特点等来分组,突出学生的特长、巩固学生弱项,从而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成绩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就笔者本人所教授的四年级学生为例,此阶段小学生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质变”阶段。在这一“关键年龄”时期的小学生,选择“合作对象”进行学习活动时,同关系较好同学组队、学习成绩好或差成为选择组队同学的倾向性依然存在。笔者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个体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学生性格,并将其作为分组的重要依据,坚持组间相类似、组内有差异的原则,对班内同学进行合作小组的合理划分。根据所搜集到的研究信息,进行分组时,要将学习小组人数控制在6人左右,这是便于教学活动进行的合理人数。小组人数确定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在组内的任务,推选出组长、信息记录员、操作员、监督员等职务,确保合作学习有效,并鼓励学生轮流担任每个职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生物化学移动学习模式研究
1移动学习在基础生物化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基础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化学组成及化学变化规律的一门课程,是高等农业院校各生物相关专业如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水产、特种经济动物、畜禽教育、农学、食品科学等各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课程分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两大部分,各部分又根据内容划分知识模块,课程章节较多,具有知识点丰富、生物学理论复杂、学生难掌握等特点。在课程教学活动中,为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以提升,将移动学习应用在基础生物化学的教学中,使移动学习成为正式学习的有效补充。为了确保移动学习在基础生物化学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本研究前期在吉林农业大学开展了相关的问卷及访谈调查。问卷以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水产、特种经济动物等专业的在校大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68份,有效率为93.60%,问卷涉及移动学习认同度、移动学习硬件条件、移动学习资源条件三个维度18个问题。在访谈调查中,访谈对象除了学生还包括相关课程的教师。1.1移动学习认同度。在回收的468份问卷中,74.79%的学生了解移动学习的含义并在以往的学习中使用过移动学习的方式,其余25.21%的学生仅仅理解移动学习的含义,表示并未接触过移动学习,没有学生对移动学习的含义表示不理解。92.73%的学生对在基础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使用移动学习模式表示赞同,6.41%的学生对此表示无所谓,0.86%的学生表示不赞同。数据表明,学生对移动学习的认同度和接受度很高,而支持移动学习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利用智能终端的移动学习更方便、更自由;学习形式新颖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移动学习是课堂学习的有效补充,可以提高学习成绩[2]。1.2移动学习硬件条件。移动学习的硬件条件主要包括:智能终端设备以及网络条件两个方面,99.36%的学生拥有智能手机,14.96%的学生拥有平板电脑,每名学生平均拥有1.19台智能终端设备。调查显示,智能手机的平均CPU频率1.4GHz,CPU核数四核,RAM存储器2G,ROM存储器16G,支持MicroSD(TF)卡扩展,分辨率1280×720,屏幕尺寸10cm以上,而平板电脑平均的分辨率为2048×1536,屏幕尺寸20cm以上,以上的性能指标完全可以满足移动学习对智能终端设备的要求。在网络连通方面,拥有智能终端的学生100%可以通过数据流量或者学校的无线网络实现上网。以上数据表明,在硬件条件方面移动学习具有可行性。1.3移动学习资源条件。在接触过移动学习的学生中,资源是他们最关注的部分,从移动学习资源的数量上看非常丰富,但资源的有效组织不够,呈现杂乱的状态,学科专业针对性不强,学生检索费时、费力,准确性和质量也不能得到保障,这些问题都给学生选择、利用移动学习资源带来了障碍。98.29%的学生希望建设专门的课程移动学习平台,丰富专业资源,提高学习效果。在资源类型上,38.03%的学生更接受文本形式的资源,原因是文件小,产生的网络数据流量少;25.64%的学生希望增加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原因是可以通过课件来提炼主要知识点;21.37%的学生希望以在线练习的形式整合资源,原因是具有互动性和参与性,有利于对知识点的巩固;14.96%的学生认为视频或者音频形式较好,原因是这类更为直观,有助于对知识点的理解。
2移动学习模式的构建
移动学习不是一个松散的过程,而应是经过科学教学设计、组织化的教学过程,其中既要全面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以此为目标,本研究将学生、教师、移动学习资源、移动学习技术、学习情境等基本要素整合,提出一个适合基础生物化学课程的移动学习教学模式。该模式由以下四个环节构成,即教学分析、教学设计、移动学习APP的开发、移动学习效果的评价。2.1教学分析。移动学习中的教学分析涉及到整个教学活动,包括对学生、学习环境等的分析。基础生物化学普遍开设在大学二年级,经过一年时间,大多数学生已经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尝试独立思考问题和完成学习任务,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认知能力,对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具有较高的热情,但由于专业课程具有难度大、课堂教学进度快、复习不及时等特点,有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和挫败感。因此,在移动学习设计及开发阶段要根据学生现有的学习特征和认知水平选定合适的学习资源。目前,智能移动终端主流操作系统有Android和iOS,2016年二者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达到了99.3%,Html5技术开发智能终端应用程序具有响应时间短、启动更快等特点,对于视频点播方面,它所具备的语义和移动标记功能,相比Flash等传统技术,能更好地应用于Android和iOS操作系统上,iBookAuthor是用来为iphone以及iPad创建交互式多媒体图书的应用程序,这些创新技术和工具的发展为移动学习资源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4]。2.2教学设计。设计学习目标是教学活动中实施的方向,也是教学活动预期达成的结果。移动学习是一种相对自主的学习方式,因此更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5]。在基础生物化学移动学习中应细化知识点的学习目标和要求,例如在蛋白质化学这一章中明确学生掌握生命的最基本物质———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及理化性质,氨基酸的分类、结构及两性本质,初步掌握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方法。学生通过移动学习可以了解课程学习目标、预习新知识点、复习旧知识点、与同学探讨问题、获得教师指导、自测练习,而这些过程都需要相关学习资源以及系统支持。学习资源应保证内容简短、结构紧凑、主题突出,不同的知识点以不同类型展示所表达的效果也是不同的,例如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分离血清蛋白质实验使用视频类型最为直观。自测练习能使学生及时对自己掌握知识情况进行测试。2.3移动学习。APP的开发经过分析和设计阶段,本研究以移动学习APP的形式将基础生物化学的学习资源和相关功能进行整合,主要包括:注册登录模块、学习模块、自测模块、专题讨论模块、交流模块五个部分,见图1。图1移动学习APP功能模块1)注册登录模块。实现各类用户的注册、登录以及权限校验的功能,为学生提供进入移动学习APP的学习、自测、讨论、交流的入口。2)学习模块。该模块是移动学习APP的核心部分,将各种类型资源,如课件、视频、音频、文本、电子图书、网页链接等按章节和知识点进行有效组织,并定期更新和维护,为移动学习提供资源保证。3)自测模块。基于移动APP的基础生物化学自测模块部分需要大量的试题支撑题库,教研室相关教师和课题组成员经过2年时间组建了以客观题为主,主观题为辅的试题库。该模块可以实现按章节和知识点进行阶段性自测,使学生及时了解自身学习情况,从而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调整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率,也可以进行模拟考试,使学生了解自己对整个课程的掌握情况。4)专题讨论模块。针对基础生物化学课程中常见的问题设置专题讨论,鼓励教师参与其中进行相关讲解,向学生介绍相关研究热点和最新研究成果。学生也可以在专题讨论模块根据自己的需要提出问题,等待教师和其他同学的解答和留言。5)交流模块。该模块功能与微信和QQ的即时通信功能类似,学生和教师不需要添加好友就可以自由交流。2.4效果评价。在移动学习APP推广使用之前,需要对其进行效果评价,即在小范围内试用,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对APP相关功能进行改进。效果评价包括以下阶段:1)自我评价。课程教师及项目组成员在APP开发完成之后进行测试和自我评价。2)专家评价。聘请教育、课程相关专家对APP促进实现教学目标、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并给出改进意见。3)学生评价。学生是移动学习APP的最终用户,因此他们的评价尤为重要,采用访谈的方式了解APP的问题和未能达到学生需求的部分,从而推进APP功能设计和学生预期的衔接[6]。
3结语
随着无线网络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将移动学习与高等教育相融合,构建符合课程特点、学生特点的移动学习模式,必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通过移动学习模式在基础生物化学课程中的实践和应用发现,应加强对学生认知水平、学习情境等方面的分析。
思政专业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研究
摘要:随着新媒体的更新换代,知识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传播渠道越来越广,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自主学习已成为大学生的一种追求。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自主学习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网络平台、媒介素养、交互学习、自主学习的考核标准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构成要件,对于思政专业的学生来说,可以通过基于微信平台、闯关游戏式的自主学习模式创新,来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自主学习模式;创新
2019年3月18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将思政课打造成铸魂育人的金课”,让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课堂,做到信马、言马、爱马,真懂、真信、真用,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新媒体时代下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研究显得十分重要。目前,国内学者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研究日益增多,高校也在积极为大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环境和氛围,并鼓励学科教师积极参与引导大学生自主学习。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基本组织形式的课堂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适应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时代的要求,但显然已不足以支持新媒体时代大学生高阶能力的发展。
1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传统学习方式的冲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需要“复合型”、“智能型”的高素质人才,思政专业要求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教育学等多个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具有较强创新创业能力和一定科学研究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新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平等性、参与性等特点,极大地体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新媒体的开放性和交互性拓展了思政专业学生学习的渠道和空间,新媒体的平等性和参与性改变了思政专业学生的学习方式。1.1新媒体发展改变了思政专业学生学习的时空领域。新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开辟了新的途径和空间。具体来说两点:第一,在时间上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通常在固定的时间段进行学习,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学生可借助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QQ等,能够“随时”进行学习。第二,在空间上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通常在教室等固定的地点进行,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依托新媒体软件视频教学、网络互动等能够“随地”进行。这大大缓解了以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传播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难题,从而为学生提供了丰富而新鲜的学习资源。1.2新媒体发展丰富了思政专业学生学习的内容。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学的内容就是教材,其中理论知识的学习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学习时间,学生的任务就是消化、理解教师单向灌输的知识。在新媒体时代,无论是学习内容还是学习内容的表现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第一,新媒体拓展了学生学习内容的范围。新媒体时代学生学习的内容不再仅仅局限于思政专业教材的范围。学生借助新媒体不仅可以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中国共产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而且可以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第二,新媒体改变了学生学习内容的表现方式。传统的教材通常以文字、图片、图形、表格的方式来呈现学生学习的内容,而新媒体所呈现的学习内容不仅仅图文并茂,而且声形具备。第三,新媒体提升了学生学习内容的更新速度。以前学生往往通过几年甚至十几年不变的课本来进行专业学习,而新媒体的发展大大加快了学生学习资源的更新速度,学生随时随地掌握学科动态。1.3新媒体发展开拓了思政专业学生学习的路径。随着校园WIFI覆盖区域的扩大,校园网资费改革以及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以QQ、微信、微博、BBS电子公告栏、E-mail等短精快为特征的传播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迅速普及。校园网的建设与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的学习途径由单一的课堂学习向多渠道、多途径方向发展,学生不再单纯依赖课本和课堂来获取知识。首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求学生掌握文件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有选择性的学习,通过搜索引擎查找感兴趣的专业信息,在线观看时事新闻和时事评论。其次,学生通过下载手机移动客户端,如QQ、微博、微信与老师、同学、甚至学科专家进行在线交流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等,获得广阔的世界观。再次,学生通过虚拟教学平台,如募课、精品课程可以与时俱进地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今社会的应用和发展,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构成要件
农村中学生英语学习模式研究
一、新高考的相关概述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大力开展,高考改革在我国教育行业得到了积极的推广[1]。而高考改革后影响中学生的英语学习模式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转变命题方法。中学英语教师需要减少死记硬背的知识内容,提升英语命题的质量,充分适应学生的学习模式,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英语知识学习能力。(二)英语考试机会。从2020年开始,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学生都具有两次英语考试机会,取较高的英语成绩作为最终的成绩。(三)关注传统文化的内容。新高考改革下的中学英语教学,需要将实际生活和考试内容完美结合,并将传统的文化内容融入其中。(四)全国试卷的比率在增大。新高考背景下使用全国统一试卷的省份增加,并要求到2020年,全国大部分省份都要采用统一的英语高考试卷。(五)区间式呈现学生成绩。新高考要求以区间或者范围式的方法呈现学生的成绩,避免学生过度重视成绩而出现分分计较或不良竞争的情况。(六)建立多元化的英语能力测试系统。中学英语教学需要建立多元化、标准化的英语能力测试系统,并逐渐完善、调整这一系统内容,最终实现高考与英语能力测试系统的良好对接[2]。
二、新高考改革下中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模式
(一)建立情境式教学模式。中学英语教师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适应学生的学习模式,就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环境氛围入手,营造出教师愿意教、学生愿意学的教学环境,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英语知识以及英语学习能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并据此制订合理的教学策略。在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时,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能力以及学生的兴趣,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融入实际教学中,以符合学生学习模式的方式开展教学,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英语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应对高考[3]。比如,在讲解部编版英语必修三Unit1FestivalsandCelebrations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回想春节时自己会吃什么、干什么,回想春节习俗。这样,学生可以充分掌握英语知识,不仅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还能做到高质量地学习英语。出于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目的,教师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打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如在教学主题下播放英语音频或视频文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所听所看,帮助学生逐渐掌握应当掌握的词汇、语法等。例如,依据Unit1FestivalsandCelebrations节日与庆祝的主题,教师选择和播放某个影视片段中的对话,或涉及while等时间状语从句的相关语法对话音频,让学生感知西方国家的节日庆祝特色,能从情境中体验时间状语从句的用法,由此提升英语学习效果。此外,如果有条件,教师可适当增加知识讲授的内容,以及学生英语表达的机会,使学生逐渐构建英语习惯与思维表达模式。(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学生记忆力较好,但比较容易情绪化,自我掌控能力较弱,这是中学生普遍存在的人格特征。鉴于中学是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时期,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比如,中学生的记忆力比较好,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引导学生观察、理解英语教材的内容,并让学生将英语知识与实际相连,以更加细致、系统、深刻地掌握英语知识[3]。除此之外,中学生具有比较强烈的选择性,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他们经常漠视或者不愿学习。所以,教师要利用课堂教学充分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课余时间也能主动探索英语内容。因为,只有当学生对英语产生一定的兴趣后,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外拓展活动。例如,在讲解Unit4SpaceExplorationReadingandThinking时,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课前可以做一个预热,先让学生从不同的话题切入,如梦想、航空科技的发展程度等,畅所欲言,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做相应的引导,让学生知道“世界已形成一个整体,实现梦想已经不限于国内,学会英语后可以去到任何一个地方。而拥有英语技能的人,也能全方位地了解国外的先进技术”。通过兴趣式话题导入,教师已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再结合文章,给学生讲解神舟五号的内容,让学生猜猜“是谁第一个登上太空的”。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不仅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际教学中,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模式,掌握更多的英语知识。(三)深入挖掘教材,结合热点内容。英语学科内的部分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但中学生未建立良好的英语学习模式,所以教师需要对英语教学的内容进行有效处理,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4]。因此,在讲解比较抽象的知识时,教师需将这些抽象的内容具象化,使其具有一定的形象,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教学内容。教师还可以将英语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英语概念,大幅度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学英语教师还需结合时事热点展开教学,有效延伸英语教学课堂内容,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比如,在讲解部编版高三年级Unit5TheValueofMoneyReading时,教师可以结合当前的相关新闻,让学生针对金钱的概念进行思考,并结合文章内容为学生收集相关资料,让学生可以了解到更多的英语单词以及内容。教师让学生积极讨论关于金钱的观念,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最终还构建了高质量的中学学生英语学习模式[5]。(四)通过导入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的预习效果部分中学生很难熟练地掌握某些英语单词的时态,这是教师需要明确的一大教学难点。因此,在针对学生的这一情况对学生展开系统的英语时态复习时,教师可以通过预习环节,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先自主学习单词的时态。对中学生来说,想要掌握英语单词的时态,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就是预习。所以,英语教师通过预习教学环节,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而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预习,帮助学生更好地设置时态学习的目标和方法。与此同时,教师还需注意指出谓语的结构以及用法,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清楚地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6]。针对部分表现比较优异的学生,为激励和引导学生,教师可以将该部分学生的预习方式和预习内容进行展示,并以范文的形式进行讲解。这不仅是对优秀学生的表扬和肯定,让其充分发散自身的学习思维,也是对普通学生的激励和引导,让他们通过学习优秀事例充分发散自身的思维,掌握更多的关于时态的内容。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将英语知识和英语资源进行有效的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英语学习系统,也有助于形成系统的英语学习思维,从而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7]。
综上所述,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心理特点、认知规律等,抓住学生对英语的兴趣,调动整体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提升中学生的积极性,将枯燥、无味的英语学习转变为一种无形的引力,并将学生的求知欲望作为驱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最终适应学生的学习模式,促使学生更好地发展。此外,中学英语教师还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合适的英语教学内容,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知识,使学生最终发展成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学习模式研究
摘要:建构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主动—探究”学习模式,总结出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主动—探究”学习实施的五大策略,焕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有效地发展了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显著地提升了全校的语文教学质量,产生了教学改革、师培、育人等效益和较广泛的社会反响,为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探究学习提供了较好的典型范例。
关键词:信息化;小学语文;主动探究;学习模式
本文旨在建构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主动—探究”学习模式,总结出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主动—探究”学习实施的五大策略,焕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有效地发展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显著地提升全校的语文教学质量,为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探究学习提供典型范例。
一、建构“主动—探究”学习模式
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主动—探究”学习模式,包括“激发动力、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协作探究、展示评价”的五个学习环节以及各学习环节信息技术应用和教师行为、学生行为的要求。(如图1)第一学习环节:激发动力教师把信息化资源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把教学内容问题化、活动化、生活化,创设情境、情境问题或探究环境,激发学习探究学习动机;学生在教师引导和帮助下,进入情境,自主感知感受,激活储备,焕发积极主动探究学习的态度、情感、情绪和自觉行为。第二学习环节:提出问题教师利用情境让学生感知预设的问题,或巧妙提出问题,或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质疑问难、“异想天开”生成问题;学生观察、体验,联系课文实际明确问题,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要求,如问题要有针对性、目的性、探索性;表达要简明扼要,要清晰,使学生步步逼近真问题。第三学习环节:自主探究学生利用信息化环境和资源提供的丰富、具体的材料、信息和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与学习工具,进行观察、体验,动手获取、搜集处理整理信息,独立地展开探寻、求索,形成自己的认识、理解和见解,探究新知;教师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提供或预留探究空间,生成、张扬、发展、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进行适时必要的引导、调控、点拨,使学生把观察情境与品清课文、处理信息与深入思考结合起来。第四学习环节:协作探究学生利用现实条件,讨论交流自主探究学习的认识、体会和成效,相互碰撞、交换、滋润,彼此启迪、融合、丰富探究结果;教师促进师生、生生、多方互动表述观点和见解,集思广益,优势互补,协作解决探究问题,促进探究的深入与拓展,共同发展与提高能力。第五学习环节:展示评价学生独立深入思考,利用信息加工工具整合归纳自主与协作探究的情况、成效,形成与展示探究结论,并运用测评工具自评、互评;教师引导学生建构具有独特个性意义的成果,并指导充分展示与评价,拓展与调整整合后学习起点和路径。
二、“主动—探究”学习实施的五大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