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式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5 05:05:1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学习方式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论文
一、新课程与教学方式的改革
(一)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什么是阅读教学呢?《语文课程标准》中作了这样的表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堂教学的三个要索——学生、教师、文本,这是大家早就熟知的,值得的倒是“对话”二字。
“对话有什么好研究的!不就是面对面地谈话吗?”“对话有什么新鲜!我们过去的教学就是用的谈话法,老师问,学生答,不就是对话吗?”
其实,这儿所说的“对话”,已不是一般语言学意义上的对话,而是一种教学对话。
首先,这种师生间对话是民主的,平等的。教学对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交谈,而是意味着对话双方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教师不是简单的教学管理者,也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的伙伴,是“平等中的首席”。对话与过去的“谈话”截然不同。过去的谈话法,虽然表面上是师生间的一问一答,但骨子里仍然是居高临下传授知识的权威。教师的提问是有“底牌”的,学生的回答不过是猜测教师的“底牌”而已,最后还是要教师由一锤定音。
学生学习方式变革
一、新课程为什么要倡导变革学习方式
最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新课程指导纲要突破了以往历次教学改革着重从教师教的角度研究变革教的方式转为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变革学的方式。
(一)变革学习方式顺应了时展的要求
历史车轮驶进了21世纪。新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新世纪是网络信息时代,时代的发展促使世界教育变革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由单纯重视“教”变为同时重视“学”,学习问题成为现代教育的核心问题之一。
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书《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教育“应围绕四种基本学习加以安排;可以说这四种学习将是每个人一生中的知识支柱:学会认知,即获取理解的手段;学会做事,以便能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影响;学会共同生活,以便与他人一道参加人的所有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合作;最后是学会生存。”可见,学习将成为实现人们自我的途径,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即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即学会发展)是新时代对人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学校教育要努力实现的培养目标。
(二)变革学习方式有利于了学生全面发展
浅谈小学体育学习方式
一、教学目标有层次,学习方式追求各不同
教学活动的进行一般以教学目标为基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先制定好合适的教学目标,再根据设置的教学目标来安排教学活动。在本文讲述的对小学体育学习方式的实践中,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应当具有层次,从比较小的且容易实现的教学目标开始,逐步加大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的难度。同时,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对应要求的学习方式的侧重也会不一样,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分析比较。例如,教师在给一年级的学生上体育课的时候,开始学习“立正、稍息、看齐、锻炼身体好”这一开篇内容时,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的时候就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概念教学,学生有对体育教学的印象和存在的意义;第二个层次:学生掌握立正、稍息、看齐等的正确姿态;第三个层次:带领学生学习掌握本节内容的姿势,进行实践教学。在具体教学的时候,针对这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就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如在一开始的时候,教师鼓励学生理解教学,向学生传授体育课的益处,锻炼身体对每一个人的好处,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体育课的看法;然后才开始向学生讲解立正、稍息、看齐这三个简单动作的要领;最后在练习场地教学生动作,让学生练习,并注意给学生适宜的休息时间,锻炼学生整体的协作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不同层次学习方式的引导,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长期学习体育知识、锻炼身体做准备。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教学目标的设置应符合学生的实际,不可过高,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身体状况,不强制性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达到教师设置的目标,并客观正确地看待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或练习方式,使教学目标的完成达到更为满意的程度。
二、教学内容差异大,学习方式不求同
不仅是在小学体育的教学过程中,在任何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也就更需深刻明白这一点。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师还要鼓励或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以期更好地提高体育学习的效率,还有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在锻炼学生身体、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下面就以小学体育中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来举例说明。教师在教四年级的学生学习“小篮球:持球方法和传球”时,就可以不采用类似于跳远、跑步、体操等中采用的单体教学方式,而是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完成该节体育课的练习。例如,在这节体育课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随机把学生分为几个练习的小组,先向学生说明篮球持球和传球的手法和要点,教师向学生演示几遍后,让学生分组练习,小组内互相探讨篮球持球和传球的动作方式,并互相练习监督,教师适时进行指导,充当学生学习的领导者与组织者,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这样,就相当于教师把体育课堂交给了学生自己,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足够放松,积极地进行探索,互帮互助,做到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合作学习、学生全面发展的教与学的理念。同样,在学习一些其他的教学内容时,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采用比赛学习、讨论学习、情境学习等不同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进行体育锻炼。
三、教学内容分学时,不同阶段不同学
体育教学也应当同语文、数学等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一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有必要根据教学内容分学时进行教学,避免一次性向学生灌输过多的知识或者一次性要求学生过重负荷的体育锻炼。这个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学校的条件以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对所要教学的体育内容进行分学时教学,针对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也逐步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分学时、分阶段进行教学,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学会把握教学的整体,设置整体长期的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在教五年级学生上册体育的时候,教师可以把本学期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向其进行一个大致的表述,并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教学要求进行合理的课时划分,分不同的阶段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学习。教师还可以根据体育教学内容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进行学时的划分。指导学生进行阶段性学习,使学生扎实掌握每一阶段的内容,熟练每一阶段体育训练的项目。如,在指导学生进行“蹲踞式跳远”的体育学习时,教师可以把其细致分为理论知识掌握和训练两大阶段,其中理论部分可分配一个学时,训练部分可分配两个学时。理论学习时,学生主要是听、领会与思考;训练学习时,教师要示范并组织学生练习,需要学生的身体平衡和运动能力,这样在这次体育学习的两个阶段分别锻炼了学生思维能力和体能两个方面的能力,学生也明确了在不阶段面对不同的内容时灵活选取最为适宜的学习方式,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也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了准备。通过教学内容分学时、分阶段、不同学的教学指导方式,学生可以扎实掌握体育每一阶段的内容,层次清晰,学生学习或练习起来也会更加容易,使小学生在体育学习方面迈上了新的阶梯。
新课改下学习方式思索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本是一种精神享受。每个人通过学习,认识事物,掌握本领,这是美妙而快乐的事。但是学习必须有正确的方式方法。否则,学习就会了无生趣,枯燥无味。尤其是处于集中学习阶段的中学生,更是如此。可见,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
作为学习方式,笔者认为有探究式和接受式两种。在传统的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其基本特征为学生学习的被动性;而新课改下倡导的探究式学习,它的本质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问题性。探究式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问题是这种学习方式的核心,能否提出对学生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问题并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是进行探究式学习的关键。第二,过程性。探究式学习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意味着学生要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也意味着学生可能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却一无所获。但是,这却是一个人必须经历的过程,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第三,开放性。探究式学习,其目标具有开放性,其过程具有开放性,其评价具有开放性。最重要的是问题的开放性,允许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
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价值,彼此相辅相成。但传统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窒息了人的思维和智力。它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就是要改变这种状态,转变学生过于接受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既是知识的接受者,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
那么,如何用好新教材,有效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呢?笔者现结合新教材浅谈自己的想法。
一、培养问题意识,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求知欲往往是从“?”开始的,一个好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热情,从而使其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这个并不复杂的问题也许花了他不少时间和精力,却反映了课堂上问题意识的延续性、后继性,这才是最宝贵、最“长效”的丰厚回报!因为它真正实现了其内在动机的状态由“要我学”到“我想学”的转变。
教材学习方式使用论文
【摘要】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笔者通过充分使用高中数学教科书(人教版)中所设置的“观察”、“思考”、“探究”及“实习作业”等栏目,例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关键字】改进学习方式“观察”“思考”“探究”“实习作业”阅读自学合作交流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分析和解决问题
【正文】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提出的要求。
一、概念课中,培养学生阅读自学、合作交流能力
很多教师都认识数学的概念课较难上,用传统的讲授法来教学,当然是难上的,且学生要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后又没去认真的看书复习,效果也就不好,若教师能够根据教材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自学,合作交流,也就好上多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对概念的理解、记忆也就更加深刻了。
例如,高中数学的第一课,即必修1的第一节“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这一小节的新概念、新符号较多,教学时可以根据教材的这些点,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然后进行交流,让学生在阅读与交流中理解概念并熟悉新符号的使用,要是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让学生交流阅读后的认识,也可以由教师给出问题,让学生阅读后回答题,再由教师给出评价。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与理解,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简谈学习方式的完善
学习方式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1]。为了顺应世界学习变革的潮流,适应时展、社会进步以及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部分教育理论研究者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学习方式的主张。当前关于学习方式的论述以“学习方式转变”居多。然而,“学习方式转变”这一提法有不妥之处,容易造成传统学习方式与现代学习方式的对立,产生学习方式绝对化的误解[2]。笔者认为,“优化”一词更适合于描述当前学习方式的发展变化,更能体现学习方式变化之真谛。因此,要在认清传统与新课程倡导之学习方式的优势和不足的前提下,针对其各自的适用范围(学习目标、学习对象、学习条件、学习内容),在有限的条件下实现学习方式的最优化。
一、学习方式优化之学理性剖析
优化学习方式的核心问题在于如何看待新旧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本身没有“优劣”之分,只有是否适当之别。某种学习方式只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偏好选择的学习类型、学习模式和学习渠道,适合于所有学习者的一般意义上的学习方式是不可能存在的。为了让读者更清晰地了解新旧学习方式的关系,我们从效率、系统性、认知结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适用范围这七个维度对新旧学习方式进行了系统的比较。(见表1)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新旧学习方式各有优势和不足。因此,我们应该针对不同的学习者、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探索出一条学习方式优化之路,以促进学生全面而和谐地发展。
二、学习方式最优化之原则
通过对学习方式优化的学理性剖析,我们明确了学习方式之所以优化的依据。但仅仅对学习方式有理论上的了解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其应用到实践中需要遵守的原则,并用以指导实践。
学习方式转变管理论文
新课程强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力图通过建立课程标准、设置新课程、改革教材及评价与考试制度等一系列举措,提倡、引导并促进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一般认为,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它的基本维度是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但长期以来,学习方式以被动接受式为主要特征,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很少,学习方式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四重”“四忽略”倾向:课堂教学重知识传授,忽视积极主动学习态度的养成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师生交流重一问一答,忽视研讨机会的给予、思维空间的开放;作业布置重机械训练,忽视联系现实生活的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学习评价重试卷分数,忽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的正确评估。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并以此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呢?大余县教委作为首批国家新课程实验区,在这方面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和实践。首先,我们认为,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实现以下三个转变:第一,要转变学生他律的被动学习现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应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教师要牢固树立“课堂是属于学生的”这一教育理念,把学习的时间真正还给学生。如语文学习,应放手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让他们在预习中养成遇到困难主动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养成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课堂上,教师的主导应“导到为止”,切不可繁琐分析,疲劳训练,40分钟的课堂学习时间,应保证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三分之二的时间。此外,让学生自主学习,要给予学生自主思维的空间。我们要求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自身角色定位于学生学习的合作者、鼓励者、引导者。当然,最关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应把学习方式的选择权还给学生。据调查表明,很多学生还不能利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来提高学习效率。这说明我们平时极少给学生学习方式的选择权。为此,我们要求教师不能长期硬性规定学生学什么、怎么学,不能压抑学生的自主意识,造成学生习惯性地按照教师的“吩咐”去机械操作,形成学习效率的极度低下。教师应放手再放手,还学生学习方式的选择权,让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第二,要转变单一的个体学习现状,培养合作交流能力。我们认为,新课程倡导“合作”这一学习方式,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因为,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彼此互通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方法与过程,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同时,在合作式的民主互动的和谐氛围内进行学习,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养成。如何进行合作学习,我县的东门小学、池江小学等以此作为课题进行顾认真而又细致的研究探讨,并逐渐形成了一些共识:从合作学习的形式上看,合作学习可以以同桌、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也可以采取全班集体交流的形式进行,既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也有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合作;从合作学习的内容上看,合作交流的可以是课堂学习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还可就调查研究性的命题分工实施,再交流综合,还可贵州省课外阅读、社会实践学习谈收获谈体会……总之,方法灵活多样,内容可涉及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终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第三,要转变机械的接受学习现状,培养探究实践能力。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形成学生能力的最广阔的空间。综观国外教育,都十分重视学生探究能力实践能力的达成。而要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关键是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判断、合理解决问题的资质和能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参与解决问题和探究活动的态度,使学生明确自己应有的姿态和生活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提问。“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学习探究活动中,我们要求教师不仅仅提供教材或资料让学生去理解、记忆,而应呈现一个个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样”,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思考,从多种形式、多种层面去求得答案。要使学生不仅“爱问”,而且“会问,形成较强的质疑解疑能力。同时,教师不能让学生按照自己设计好的“圈套”回答问题,而应该引导学生敢于针对课文内容、课外读物、针对社会生活、针对教师和同学的不同观点等等提出质疑,敢于挑战教师,挑战权威,甚至否定权威。对学生表现出来的哪怕是一点点创新思维的火花,教师也一定要精心保护,给予鼓励。总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此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我们一定要转变传统的以学生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转变过去那种以教师讲授为主,而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取知识、得到发展的学习方式;转变“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为了使学生的学习方式能顺利实现以上三个方面的转变,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县教委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做了些工作:一、夯实基础促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创新和素质的提高,是落实课改理念,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基础和根本。为了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创新和素质的提高,我们采取了有力措施。1、注重理论学习。结合对原课程体系和学习方式局限性的分析,我们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组织全县教育工作者认真学习《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各学科新课程标准等有关课程改革,特别是关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文章。在学习中做到有计划、有笔记、有心得体会、有检查、有考试。2、拓宽培训途径。一是在选派教育行政干部、学校领导干部和教师到北京、大连、深圳等地参加国家一级培训和课改研讨的同时,邀请省内外的教育专家、教授到我县进行新课改培训。分管教育的书记、乡镇长及中小学校长、教师都进行了课改通识培训,实验教师参与了各级各类学科培训;二是积极选派教师到全国各地学习考察。一年来,我县以跟班学习、交流研讨等形式,选送了县教委机关干部、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共1000余人次到北京、江苏等地学习考察。学成回来之后,在县内乡镇、学校之间实行“异地培养教师制度”,让他们培养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骨干教师,这样一茬接一茬,从而形成了我县师资培训燎原之势。3、开展送教下乡。为宣传新课改理念和先进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我们开展了积极的送教下乡活动。一是送观念。我们把相关文件和各级领导关于课程改革的讲话精神汇编成册,印发到每个教师的手中,辅导他们学习;二是送教艺。我们把一些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相吻合的优秀课例,如福建东南电视台播放的《琥珀》、我县优质课竞赛活动的获奖课例等制成录相片送到各实验学校进行播放,在组织教师观看以后,由县教研员进行点评,再根据我县的实际组织教师进行讨论;三是解疑惑。县教委领导根据教师对课程改革实验的疑惑,作辅导报告,为教师解难释疑,澄清各种模糊认识。4、狠抓岗位练兵。一是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狠抓了教师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普通话、简笔画和现代教育技术等基本功训练,并做到期初有计划,平时勤督促,期末要考核,把教师基本功的练习成绩纳入教师的工作业绩考核。二是组织个案分析。我们以每周三固定听课日制度,组织县教委机关干部、教研员和县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深入学校听课,组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个案分析。三是在把握好教师“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议课”等环节的同时,积极开展校内“汇报课”、“观摩课”、“公开课”和校、乡(镇)、片、县四级优质课竞赛等公开教学活动,积极创造条件,引导教师相互切磋,交流经验,共同提高。二、把握关键促转变1、教学改革促转变。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关键在于转变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为了实现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彻底变革,我县把2002年定为“课堂教学改革年”。其目标就是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探求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2、教育科研促转变。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倡导和帮助学生建立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必定会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在成立课程改革教科研工作指导小组的基础上,成立了专门的学习方式改革与研究工作指导组,编制了《大余县课程改革实验研究课题指南》,确定了51个与学生学习方式相关的研究课题,(其中,“合作式学习方式的研究”和“‘探究式学习’课型在农村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实施”等8个研究课题被省教科所立项),并在完善工作制度,加强课题研究管理的基础上,从教育教学第一线聘请了38名兼职教研员,进一步加强了教科研力量。三、创新环境促转变1、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以自主、探究、合作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与学生家长在学生时代所行的以接受式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有着天壤之别,家长未必理解和支持。为了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社会环境,我们一方面通过电视讲话、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宣传单、板报、街头横幅等形式,大力向社会宣传素质教育,宣传课程改革,宣传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另一方面,我们又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与广大家长一起分析单一、陈旧、被动的学习方式的局限性和以自主、探究、合作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的优越性,解答家长对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种种疑惑和担忧,并把一些实施以自主、探究、合作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的优秀课堂教学录相片,在家长会上播放,引起了家长对课程改革和实施以自主、探究、合作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的浓厚兴趣。此外,我们还以社会评价的形式,请家长参与到课程改革中来,参与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中来,让家长和我们一起共同感受以自主、探究、合作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巨大促进作用。2、创新考试评价机制。在课程改革实验中,为了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我们十分注重考试评价制度对学校和教师教学方式改革的导向作用,进一步加大了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与创新的力度。一是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度试行)》、《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讨论稿)》和“促进人的发展为本”的新评价理念,制定了《大余县小学语文、数学毕业质量检测改革实施意见》,在内容上重点突出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测试,加强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形式上,(小学语文)融合了基本的听、说、读、写,(小学数学)兼顾了听算(心算)、笔算和计算器的使用;在手段上实行了“三个结合”,即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理论(动口和动笔)与实践(动手)相结合、开卷与闭卷相结合。二是依照新课改理念,制定了以学论教的课堂教学评价量化标准,十分强调了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张扬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落实。三是把教师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与创新,以较大的权重列入了学校教育教学水平考评目标。经过近一年的研究和探索,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了创新,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的能力与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仅2001—2002学年度,我县就有97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各级教育刊物上发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而且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学生素质得到了全面发展。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我县今后的课改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新课改下学习方式思索
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基础之上,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
本次课程改革力图逐步改变这种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原有单纯接受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元化的学习方式。这一方式的转变,不仅意味着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意识、学习习惯品质等方面的改变,而且意味着学生个人与世界关系的转变和存在方式的转变,更意味着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个体,其主体力量的增强和生命价值的彰显。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我们将极力倡导以下一些学习方式:
一基于合作的学习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推动现代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协作。对传统的学习方式进行反思,我们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很少有合作互助的机会,人的意识和动机显得十分淡薄。绝大多数学生在通常情况下,表现出一种学习的“个人主义”。这种学习方式使他们缺乏合作的愿望和冲动,不愿与他人一起分享学习成果。久而久之,便造成了学生之间的相互隔离、嫉妒、疏远和对立。
建立在合作基础之上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将自身的学习行为有机融入到小组或团队的集体学习活动之中,在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时,展开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合作学习的场景中,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教师与社区人员都可参与学生的学习,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学生与社区人员之间可进行广泛的合作与交流,每一位学生都可以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与他人共享学习资源。这样的学习方式能有效地转化和消除学生之间过度的学习压力,有助于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进行积极的沟通,形成学习的责任感,培养合作的精神和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良好品质。
音乐学习方式的转变论文
音乐新标准在课程目标的设置上,专门对教学过程与方法提出了明确要求,倡导体验、模仿、探究、合作及综合式的学习,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创设便于师生交流的教学环境,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这一切,旨在改变过去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启发学生在亲身体验或实际模仿的过程中,怀着探究的兴趣,主动学习。
那么究竟如何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转变旧方式?新的方式会给音乐课堂带来什么样的变化?下面,就以三个教学片段为例,评析音乐学习方式的转变所带来的变化。
《一年级的起始课》案例背景说明:这是一堂一年级的音乐起始课。对象是刚刚离开幼儿园,不满7周岁的核子。他们对什么都感到好奇,表现的欲望强,但自我约束力差,再加上我们学校音乐教室的特殊性(在舞蹈房上课),没有桌子、椅子,却有镜子、把杆。如果不教给学生正确的走、坐、站等常规知识,那么就不能保证以后的音乐课能顺利进行。但是如果单纯的讲述音乐课的常规,要求学生这样、那样,学生对音乐课就会失去兴趣。失去了音乐学习的兴趣,音乐课程就有可能成为虚设,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是学生主动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力量。从学生的年龄、生理等特点出发,从这堂课的重要性出发,我给这节起始课制订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通过音乐游戏的形式来初步建立课堂常规,缩短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集中精力主动投入教学中,喜欢上老师和音乐课。教学内容:1.了解进出音乐教室及如何就坐的常规。2.学唱音乐问好曲。3.学习坐、站、走的正确姿势。4.初步养成听、唱的好习惯。为了体现音乐课程标准中所提的“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我进行了以下的教学设计。
案例实景:1.带孩子去音乐教室:目的:让学生在排队、行走时做到快、静、齐,养成良好的习惯。师:告诉小朋友一个小秘密-老师最喜欢的动物是小猫咪,因为小猫咪走起路来没有声音,很乖啊。你们想不想学学小猫咪的走?做一回老师喜欢的小猫咪,好吗?我要带上最乖的小猫咪去参观一个好玩的地方。准备好了吗?生:安排排队-按教室座位,排成四队,一队跟着一队轻轻走到音乐教室。2.学小鸟的动作走队形,并能找到自己坐的地方。目的:通过“小鸟找家”的游戏来熟悉学生在音乐课中坐的位置。师:带领学生,学小鸟的动作在教室绕圈后到座位(由四个竖排绕圈后呈四个横排,坐地上。)师:我看第一排和第三排的小鸟表现很好,现在让你们在音乐中自由的飞舞,尽情地玩耍,不过,等音乐停了,你们可要马上找到自己的家哦!生:单行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在教室里自由飞翔,音乐结束时迅速回到原位。(接着双行的小朋友做小鸟飞。)师:现在所有的小鸟要一起飞出去了。大家要当心相互不能碰撞,这样尽的小鸟,才飞得最高、最远、最安全,回来时可别忘了自己的家。(音乐声中全班学生飞出,飞回。)3.学习坐的正确姿势目的:通过有节奏、有律动地朗读练习,掌握正确的坐姿,并培养学生的韵律感。出示:台钟图片师:看!这是什么?(小闹钟)小闹钟请你们闭上眼睛,听听它说些什么,并照着做,比谁做得紧棒!小屁股坐稳了;小胸脯挺起来了;两只小手放膝盖;小眼睛快睁开;看看谁更像小闹钟。生:根据小闹钟的要求学坐的姿势,并跟着老师边念边做动作。动作-拍手两下,双手拍小屁股三下;拍手两下,双手拍膝盖三下;拍手两下,双手拍胸脯三下;拍手两下,双手拍膝盖三下;双手在眼睛旁做闪烁状两下;拍手两下,摆正坐姿。4.学习站的正确姿势;目的:掌握正确的站立姿势,并通过听辨高音与低音,来形象地练习坐和站,并为下一课“音的高低”做铺垫,让学生初步懂得音有高低。出示一颗笔直的松树师:谁能像这松树一样站立?(请几个同学来示范)师:大家都站得不错哦,听听和小松树说的要求是不是一样了?谁站得最像小松树就能获得一棵小松树。(纸做的)①脚跟脚跟找朋友脚脚并拢。②左手右手快回家五指并拢贴近大腿两侧。③小小皮球藏起来双手捧住腹部。老师说:"小皮球出来了,"学生挺腹。老师说:"小皮球藏起来,"学生收腹。不断反复练习。④两只肩膀往下压-老师先让学生:"做怪人"肩耸起,说"压下去",学生双肩下压。不断练:"做怪人","压下去"……¨⑤挺起胸膛要开门-老师请小朋友把双肩往前关,像关门一样。老师说:"笃笃笃!"生问:"谁呀?"师:"是我"生:"请进请进!"把肩往后打开。⑥头要放平看前方-眼光有神。师老师弹一个高音区的三和弦。你们就说:"站像一棵松",边按刚才的要求直立;老师弹一个中音区的三和弦,你们就说:"坐像一台钟",边正确地坐下。通过反复练习,奖励做得好的学生。5、结合第一课欣赏《玩具兵进行曲》,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走。
对一年级的核子来说,音乐学习的最好的方式就是"游戏"。只有当孩子在音乐游戏过程中获得快乐,才能唤起他们对学门的那种缘自心底的热爱,并成为他们终身学习的不竭动力。因此,本课的设计将走、坐、站、唱等各种音乐课的常规与"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均溶入游戏之中,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各项音乐课常规、在游戏中聆听、在游戏中自出想象、在游戏中积极表现、在游戏中大胆创造。游戏中,学生有个体的独立活动,更有充分的师生、学生合作活动(如;小组合作听辩高音与低音,学小闹钟和小松树进行比赛、分角色扮演玩具兵练习走等),在这些合作的游戏活动中,学生不仅学会了相关的本领,体会到了音乐活动的快乐,更为重要的是: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会了与人交流,与人对话,锻炼了胆识,增强了自信心。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中,"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达到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也达到了。真是"一举三得"。这"得"全受益于采取了"游戏、合作"的学习方式,方式的改变也让老师教得轻松愉快,学生学得快乐有效,并使音乐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散发着浓浓的人文气息。
浅析校外的音乐学习方式探讨
当今社会,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与其说它是经济实力的竞争不如说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这个竞争已经随着时代的发展愈演愈烈,这必然也对教育的质量,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任务是培养跨世纪的高素质、高水平的接班人,各学科都非常重视学生各项素质、能力的提高,而音乐教育在素质、创新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现行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在校外音乐教育中,也存在这些方面的问题,它不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和学生的审美需要。教育观念老、学习内容旧、教学方法缺乏灵活、评价方法单一,更关注学生的技能训练,功利思想严重。教师关注的不是学生审美需要,而是把学生的成绩作为晋升、评职的资本,不关注学习方式的转变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为提高全民族素质,校外音乐教育工作者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把创新校外音乐教育的学习方式投入到教学改革之中。
二、校外音乐学习方式创新的目标
1.改革校外教育过于注重技能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2.校外音乐教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