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5 01:09:5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学校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中职学校教育浅析
今年是国家职业教育发展年,各级政府都把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放在突出地位。但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市中等职业学校的新生生源仍是初中毕业生中成绩中等或中下等的学生,因此对入校新生的养成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事关一届新生的命运前途,事关学校管理工作的成败。一、中职学校实施养成教育的必要性中职学校养成教育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纪律行为的养成。学校要有效对学生进行各种教育活动,要保证各种教育手段的正常实施并产生应有效应,必须以纪律作保障。(2)基本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中职学生的主要缺失,往往表现在道德修养的缺乏,其后果会对学校管理造成根本性的损坏,对学校形象造成较大的损坏。(3)理想目标方面的补给教育。理想目标是每个社会成员从事各种活动的动力源泉,更是青少年学习成长的重要支撑。(4)学习品质尤其是意志品质方面的养成教育。中职学生要熟练掌握一门乃至多门技术技能,这需要有勤奋刻苦,勤学好问,重视基础,勤于积累等方面的学习品质和坚韧顽强的意志品质。(5)良好职业行为习惯方面的教育,即养成爱岗敬业、诚信奉献、协作互助、忠于职守、遵规守纪等方面的综合职业道德素质。中职学校新生在初中学校成绩处于中等或中下等,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和鼓励,往往情绪低落,灰心丧气,自暴自弃,甚至沾染某些恶习。这给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带来极大阻力,因此急需加强养成教育。中职教育的本质就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技术行为习惯,为学生熟练掌握职业技能,成为合格技能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中职教育培养的是生产一线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这种人才不仅需要具有胜任的岗位生产技术,而且需要能够适应企业和谐发展的思想素质、个人品质和道德行为规范。这才能够真正实现在择业就业创业过程中进得去,留得住,叫得响。而这种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形成是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养成教育是一个以“培养目标”为目标,通过多种教育手段的实施,综合思想教育的滋润补给,有内容、有层次的推进过程。二、中职学校实施养成教育的因应举措(一)鼓励学生确立理想,明确目标,构筑学生养成教育体系的核心支撑孔子曰:“人不可无弘志,人无志不立”。但遗憾的是,大多数中职学校的理想目标教育尚是空白。强调学生做一线生产者,却很少鼓励学生做软件专家,机电汽修高手;提倡学生学好本领,致富家乡,却很少倡导学生做农民实业家;鼓励学生学好文化知识课、专业知识课,却很少引导学生当硕士、博士,当袁隆平那样的农业科学家。因而导致学生思想茫然,浑浑噩噩,学无劲头,学无所获,甚至中途辍学。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学校进行了内容充实的目标理想教育,如请成功创业的往届毕业生魏会平、崔红昌在学校举办“创业经验座谈会”,请博士李军锋、黄现青来校作学术报告,并在师生中反复播放英豪集团董事长陈忠联的报告等。通过这些措施,使我校学生重新明确目标,树立远大理想,人人构筑起思想灵魂的支撑。(二)唤醒学生自尊自爱,自立自强意识,培养学生强烈社会责任感为避免中职学生一蹶不振,自暴自弃,我们通过浓厚学校文化氛围的创设,开展优秀毕业生的现身说法、“明天,让学校为我而自豪”学生演讲会、“做有责任,敢担当的好儿女”感恩教育等系列活动,使树立自尊、自爱、自强意识,培养自信乐观、昂扬向上的积极心态,鼓励学生要珍惜职业学校的崭新机遇,取得比普高学生更大的成绩和成功。(三)进行“三苦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陈忠联的英豪教育思想让学生长途拉练,让学生经风雨,走泥泞,让学生挨饿受累。现在很多教育界有识之士都非常赞赏这种教育措施。我们也把这种教育措施引进了养成教育体系,在全校开展“三苦”教育:徒步走红旗渠主干渠全程;严格规定五月麦假必须在烈日下劳动三个晌午,满六个小时;秋天耘田必须干最重的农活干八个小时(家长监督记录)。通过“三苦”教育,使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得到培养。(四)建章立制,严明纪律,使学校的养成教育规范化、长期化中职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学习品质、职业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的经验是:好的班风至少需要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形成;良好校风至少需要有一年的时间。因此,在养成教育方面一定要建章立制,形成规矩,形成制度,长抓不懈。如我们学校在新生开学典礼大会上就贯彻《一职高学生一日目标行为规范》,一组班就实行《班级考评细则》,从思想品质,学习成绩到早操体育,卫生就餐都有规范,有约束。使学生明确知道在校期间那些行为可为和不可为、该为和不该为。长期坚持下去,健康有序,蓬勃向上的良好校风气就会形成,并且日趋浓厚。(五)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境界,培养学生良好职业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思想品质是重要课题,也是所有学校教育管理者为之头疼的难题。中职学生三大恶习“上网、酗酒、抽烟”,在一些中职学校屡禁不止。而对此种情况,出于对学生的真正关心爱护,我们痛下决心,加大力度,坚决予以禁绝。我们学校在采取严查上网吧、严查抽烟、酗酒等措施基础上,举办了“文明礼貌月”、“做文明一职高学生”演讲比赛等活动;大力倡导文明校风,使拾金不昧、互帮互助、尊师重教等文明行为在学校蔚然成风。
乡村学校教育状况
一、学校教学条件当前农村学校由于资金缺乏,社会声誉不高,办学条件普遍较差,主要表现在:教学设施陈旧;图书室、实验室、电脑室、多媒体教室等基本教学设施配备不齐,且利用率低;教舍短缺,有些甚至已成危房;教具陈旧严重短缺,体育器材缺乏单一、音乐美术器材基本没有;教师队伍学历普遍较低,且参差不齐,优秀教师难以存留,教育资源缺乏。这些对学生的成长都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二、学校教育教学制度受应试教育这座大山的压制,许多农村高中教育观念落后,有些地方仍然轰轰烈烈地搞末位淘汰制,教育制度极不合理。主要体现在:第一,作息时间不合理。学生每天课与自习相当的多,周末、寒暑假还要补课。笔者所在的学校学生每天课与自习一共要上12节,学生在校时间超过10个小时,由于周末补课,学生一个月只放一次假,寒暑假大部分时间用来补课。这种“监狱式”的教学对学生的影响可想而知。第二,评价体系不合理,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以及对老师教学实效的评价仍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第三、教学日常活动极少。由于教师课业重,教学进度紧张,学校很少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学生除了学习还是学习。第四、学校很少搞教改科研。偶尔搞一些活动都是流于形式,听课评课人人都是“好好先生”。
三、教师的教育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对学困生成因有很重要的影响。为了调查农村教师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学困生造成的影响,随机选取了85名学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还对巧名数学教师进行了访谈,调查结果首先,教师与学生缺乏情感的交流。大多数学生认为数学老师很少找自己谈话,更不了解我的生活状况,不知道学生了解什么,需要什么。农村教师教学任务重,时间紧,对学生不能够及时的指点和鼓励,三年下来,有些学生的名字都叫不上来,即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了解不够。对农村学困生来说,他们在家本来就缺少情感的交流,在数学学习中得不到老师的了解,关爱和期待,长此以往就会沦为学困生。其次,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辅助设备使用差,提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农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受到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的困扰,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几乎全部以教授为主,一支粉笔一本书式的教学仍然是农村教师教学的真实写照。
农村学校由于多媒体资源有限,教师应用能力又不高,所以很少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再者,教师为赶进度,节省时间,常常总结出一套程序、方法、类型,以避免学生走弯路。这迫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模仿练习记忆,从而加重了学生的一记忆负担。再次,部分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教学观。现在许多教师还持有错误的“容器说”教学观,认为数学知识是可以传递的,即把学生的头脑看成是一个容器,可以装进各种东西,学生根本不需要主动建构。在这种教学观的指导下教师只备课本不备学生,致使学生听不懂的内容越积越多,自然会产生大批的学困生。最后,农村教师对学困生的转化上比较盲目。调查访谈中表明,一方面农村教师对教学中数困生如何处理、如何对数困生进行辅导、如何避免和减少数困生的产生等问题回答不清,或者没有系统的方法。另一方面农村教师任务重,时间紧,没有时间进行相关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由于学校经费紧张,很少出外培训,致使教师不能从理论的高度去认识和转换学困生。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探讨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级教育都进行了改革。教育主要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对一个学生的教育不只是知识的学习,还要各种能力的提升,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不应该绝对地割裂开来,必须有效相结合。然而山区的农村中小学教育由于经济和文化的限制发展和改革并不太理想。很多学生的家长本身受教育程度不高,缺乏对知识的正确理解,往往给学生灌输了错误的价值观;学校也由于经济的不足导致教育落后。为了提高山区农村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应该实行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不断完善教育体系。
【关键词】山区;农村中小学;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教育主要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对一个学生的教育不只是知识的学习,还要各种能力的提升,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不应该绝对地割裂开来,必须有效相结合。
一、改变家长和学校的教育观念
山区农村中小学学生的家长好少会主动联系学校,只有有些文化或者长期在外打工的家长才会多一些主动联系教师,但绝大部分山区农村家长的理念都是自己不在孩子身边,教育只是学校的事情,完全托付给教师。而有些教师也不愿作为家校之间的桥梁。有些教师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因而对于一些学困生来说,联系家长往往是“告状”,免不了一次双向批斗,而作为教师,其实也不愿激起矛盾,所以,很少主动和学生家长联系。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相结合,首先要改变家长和学校的教育观念。第一,学校要树立新时代的教育观念,采取素质教育方法;教师多关心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第二,家长要正确认识教育。家长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素质,从而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积极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家长还可以通过学习其他教育有方的家长,共同探索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
二、构建良性的家校教育关系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分析
如今“教育”的内涵在不断地扩大,除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之外,还有家庭教育正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都知道,家庭是一个孩子成长的一所学校,有什么样的家庭,就有什么样的孩子。由此可见,一个家庭教育的好和坏,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一生。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有一些家长的各方面的素质都比较低,还有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以为万事大吉了,自己、或者携妻一起外出打工。在这些家长看来,把孩子送到学校,学校对孩子就要做到全面的负责。不论是思想品德、还是文化知识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学校的教师就得担当起所有的责任。这是一种对孩子不负责任的态度,其实,孩子上学了,学校是有教育责任,与此同时,我以为,作为家长的更要为孩子的成长负责。成功的教育,家庭教育是一只手,学校教育也是一只手,要想让孩子受到成功的教育,就要把这两只手握在一起,就是说要想成就孩子美好的未来,家庭教育必须和学校教育联起手来。两条腿走路,远要比一条走路更有力,更快捷,更方便。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联手呢?根据自己长期的教学实践体会,具体来谈谈这个问题。我以为,必须要努力做到以下几方面才行:
一、家庭教育是占第一位的,不可低估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每个做家长所希望的。而培养孩子成才这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家长在这个系统工程里扮演着重要角色,那就是这个系统工程——家庭教育的管理者和实施者。由此可见,家长在孩子的教育成长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我想,家长的作用主要具体体现在一下三个方面:首先,家长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教师。小孩子的模仿性很强,家长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一言一行,他都会学的惟妙惟肖,所以有人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这句话比喻得恰如其分。真的,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这是不会错的。从父母对孩子的成长的影响来看,家长是起着楷模和榜样的作用。所以,这里我要提醒做家长的,一定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哪怕是一言一行,都要符合道德规范,做一个谦谦君子。这样才能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地成长教育的环境,使孩子从小就受到好的家教。俗话说得好:“从小看大,三岁知老。”可见对孩子的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其次,家长在家庭教育这个系统中,对孩子进行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就是说孩子的好与坏和家长的熏陶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分不开的。我们再看看古今中外很多仁人志士、大家名流的成才的事例,无不证明了家庭教育和父母的影响对孩子的成长起着突出重要作用。所以,做家长的要认识到自己责任重大,我们所做的一切不都是为了孩子吗?都是为了成就孩子的未来吗?为孩子,做家长的有什么不良习惯不能改变?有什么事情不能去做呢?能做到这些,你就是一个合格的好家长,我会为你点赞的。再有,家长要努力为孩子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和接受教育、学习知识的良好生活环境。因为生活环境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的先决条件,所以做家长的千万不能掉以轻心,来一个“老太太拔大葱,满不在乎。”而要竭尽全力地来给孩子创设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使孩子在家长的呵护下,得到幸福、快乐、美好的成长,这是我们做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没有理由不把它做好。
二、作为学校教育的代表,那就是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努力和家长联起手,共建和谐教育孩子的联盟
诚然,摆在每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面前首要问题,就是如何搞好和家长的联手共建联合体?因为一只手的力量毕竟没有两只手的力量大,倘若两只手握在一起,劲往一处使,那就会收到可喜的收获。首先我们教师特别是作为班主任的,一定要和家长多沟通,多交流。当然和家长沟通的方式很多,比如说,我们最常使用的方法,就有直接打电话,进行家访,还可以建立家长联系通讯录,还可以和家长进行书面联系沟通,还有把请家长到学校,开家长座谈会,这样的好处多,也是最常用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联手共建最好形式,至少我以为是这样的。使家长能通过班主任、任课教师接触,能了解孩子的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从而使家长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使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方面能有的放矢的教育,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其次,我们作为教师的,特别是作为班主任的,要了解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这样才能很好地做到互相合作联手共建教育联盟。其实在生活当中,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很多。比如说吧,朋友型的、关爱型的、严格型的、偏爱型的、放纵型的、还有打骂型的等等。我们要了解学生家长的情况,引导家长对孩子进行采取正当的、合理的教育方法,通过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使孩子和家长进行很好的沟通,感到家庭的温暖和老师的关爱,促进孩子的健康的成长。
总而言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联手,共建教育联盟,这样在教育孩子方面就成为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但是这种防线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这里需要的是:要有教师、家长、学校、社会多方面的支持、配合、沟通,更需要班主任的细心、了解、耐心、爱心。全社会要来营造一个尊师重教社会的大环境,为了我们教育的成功,为了我们的孩子,为了我们的事业,为了我们祖国建设,大家共同努力,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使孩子把潜能发挥到极致,使孩子早日成才。
农村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
内容摘要:按照国家“城乡教育一体化”教育教学的发展目标,对农村教育教学落于城市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为了提高农村学校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笔者从一个人生活的环境做了如实的分析。从一个人成长所受的教育主要来自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的因素和谐统一起来构成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合力育人。
关键词:农村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我国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农村教育教学的质量比较城市里的差一些。身在农村的教师提起教育工作都觉得农村的学校很难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究其原因何在呢?因为“环境可以塑造一个人”,所以按照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再从一个人成长的主要环境中的教育谈点自己的看法。一个人成长的环境总结起来有家庭、学校、社会。这三个方面也是一个人一生成长的主要环境,来自于这三个方面的教育影响就会造就一个人。
一.家庭养成教育
在我国偏僻落后的农村人们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还有农村里人为了家庭生活的需要父母外出打工致使大部分孩子都成为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缺少父母的关爱也缺乏家庭的教育。这是影响农村教育发展进程的一个根本因素。经过几年的素质教育不同程度的提高了农村人的文化素质。还需要改变农村人的观念———上学不如去打工。大学毕业还是打工的思想认识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的环境。1.父母要给孩子树立好形象。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要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农村里人有一句口头禅“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称葱儿卖蒜。”从这句话说明了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孩子在幼年时期是受教育的关键时期,可是农村的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需要父母良好的教育。这就需要父母学习一些科学的教育孩子的方法使孩子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父母耐心地教孩子认识客观事物、引导开发孩子的智力、不断的发展孩子的语言。想方设法克服不良的学习和生活的习惯。还有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行为漠不关心,放任自流,这样久而久之将会形成恶性循环使孩子养成了坏的习惯。2.父母不能溺爱孩子。由于独生子女的出现,孩子在家里的地位也很明显地提高了,孩子成了家中的“小天使”“小皇帝”这样溺爱孩子,使孩子始终受到父母的溺爱。这样将会宠坏孩子,使孩子养成了不良的习惯。还有家长要对孩子的学习有明确的认识,农村孩子的家长,有的只为了让孩子将来能跳出农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切,这就对孩子盲目地严加管教,只是信使“棍棒底下出孝子”的错误认识,这样只会给孩子的幼小的心灵有所创伤而产生了对抗心理。
二.防止社会生活中的负面影响
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的补充
摘要:随着教学年限的增加和自己孩子的长大,本人对学生的教育问题考虑越来越多,从单纯的教师教育思维到家长的教育思维,对比教育需求和实际收到的教育,发现越来越多的问题,作为一名教育者,我发现还是有很多的事学校教育做不了,一些最重要的教育必须要作为家长的关注和实施。最可怕的是有的家长以为只要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万事大吉,根本谈不上家庭教育。这样是推卸责任和无知的表现。现对于所思所想做一点总结,希望能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有所帮助。
关键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自救;旅行;劳动;社交
作为一名中学老师,从工作至今一直看着自己学校以及周边学校的运作,我们广大的教师非常关注学生的教育,按照学校的严格要求狠抓成绩,最终很多学生一动不动,一坐一天,缺乏锻炼,肥胖虚弱。学校、家庭都过分看重“学习是学生的天职”这句话,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家长我现在更关心孩子的全面发展,身体健康,智商,情商的共同进步。在无力改变学校教育,社会的教育的情况下,作为一个家长,我认为,家庭教育作为一种更重要的教育方式,要在以下几方面作为学校的补充:
1学会自救
1.1学会最基本的安全自救方式。很多学校在防震、防踩踏事件、防火方面一般都会有作为,每学期也有各种安全教育。防溺水教育也是其中一项安全教育,而我国北方地区的学生,由于条件有限,根本就不会游泳,学校也没有开设游泳课,出于安全方面考虑,学校教育学生不在大人不在的情况下去开放水域游泳。而学会游泳是学生自救的方式之一,家长一定要在合适的时期让学生学会游泳。还有就是在平时教会孩子去任何地点先让孩子养成看安全通道的习惯,教会孩子走路注意观察周边情况的习惯,这样可以避免很多意外事故对孩子的伤害。
1.2身有疾病的孩子,一定要知道自己在犯病的情况下该怎样自救,做好基本防护措施。作为教师碰到过很多次学生疾病在学校发作的情况例如哮喘、癫痫、心脏病等,虽然学校都会配备有校医,但校医人数少,施救设施简陋,药品少,还有对施救时间的问题的考虑,这类孩子除了自身携带药品外,还要教会身边的老师同学对自己的疾病展开施救。家长要教育学生千万不要隐瞒有危险性的疾病,耽误施救时间。
太极拳教学与学校教育耦合研究
摘要:职业院校太极拳教学与学校体育存在一定的耦合联系,耦合联系是需要在两者之间相互影响下达到内部要素的良性发展,探讨职业院校太极拳教学与学校教育的切合关系对于推进太极拳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分析职业院校太极拳教学问题的基础上,与学校教育的发展进行耦合构建,利用耦合联系探讨职业院校太极拳教学与学校教育耦合发展的优化途径,从而使太极拳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关键词:职业院校;太极拳教学;学校教育;课程耦合
1前言
探讨职业院校太极拳教学与学校教育的切合关系对于推进太极拳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耦合联系是需要在两者之间相互影响下达到内部要素的良性发展,试图利用耦合联系探讨职业院校太极拳教学与学校教育耦合发展的优化途径,从而使太极拳教学质量得到提高。2019年7月25日的《武术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中提到,坚持传承弘扬,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武术文化,讲好武术文化故事,体现中国武术精神,展示中国武术形象,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1]在国家体育健康战略的实施下,大力推进并创新武术进校园活动,对职业院校太极拳教学的创新发展带来了契机。
2职业院校太极拳教学与学校教育耦合状态的要素
职业院校作为培养学生专业操作技能的学校,校园整体的氛围趋向于重操作、重技术,学校的整体教育导向注重了就业和能力的本位特点。“专业教育、技能培养、动手能力”成为职业院校基本认同的价值目标追求。[2]但在具体课程实施中,也会偏激的将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等同,使得非专业课程的太极拳教学弱化,忽视太极拳课程对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地位和作用的特殊性,轻视太极拳课程对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性,所反映的是以“太极拳内容”为代表的体育学科教学相对于以“机械操作与制造技术”为代表的理工科,在职业院校表现出弱视地位的边缘化现象。2.1太极拳教学内容显现的问题。职业院校的培养形式使所招收的学生生源,多在技能学习上有自身的优势,并且学生的年龄越来越年轻化。随着00后步入高等教育的行列,作为新时代的学生,他们具有多元文化的思维,对于新事物的思考方式简单化,对于自媒体形式的内容更加热衷,带来的是网络信息媒体下自主化认识。作为独生子女家庭结构影响下的00后学生,他们具有更加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唯我个性。面对这样具有特殊性格的学生生源,在接受传统教育内容浓厚的太极拳教学中,出现了对太极拳课程的无殊感,对太极拳文化的淡漠感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对太极拳的教学带来了许多挑战。对太极拳课程的无殊感。首先,产生于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科技进步,智能工具的普及,使得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更加便捷,学生处于生活基本不用动,学习基本网络获取的状态。年轻的学生对便利的生活方式过于依赖,对于锻炼的意识表现缺乏,进而带来的是对太极拳课程的兴趣变得不高。社会节奏步伐的加快,使学生的生活节奏变得紧凑,情绪容易急躁,缺乏耐心,加上学生处于活泼好动的青年阶段,对太极拳这种缓慢的练习形式并没有特别的学习动力。其次,面对学校将更多的学生时间用于专业课程和专业活动的实施现状,以学生未来就业为实质性目标,太极拳教学在情理之中不得不进行让步,造成开展的形式得不到重视,内容也进行了简捷化的处理。而且以单一技术动作为主的球类课程,相对于太极拳课程的连续性多组合动作学习形式更加受到学生的喜欢,使得太极拳课程竞争力变得不足,致使学生对太极拳课程表现无殊感。对太极拳文化的淡漠感。1978年邓小平同志题词“太极拳好”之后,太极拳被放到了很重要的高度,它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使命和国际影响,但对于太极拳本身也带来不少负向的影响。在发展的过程中太极拳的宣传受到了各方利益化的驱使,与“虚假”、“俗套”、“伪作”等字眼联系到了一起,“失真”现象的频繁出现,也让太极拳变得无趣而不忍直视。健身意识的逐年增强,关注更多的是外在动作的演练,受众以老人和病弱居多,这种对太极拳的社会认知亦如此,对于内在与中国传统相连的文化则也并不在意,更别说对制其敌而不伤其敌的求和精神的理解,使太极拳的文化变得高深而不容触动,致使学生对太极拳文化产生淡漠感。2.2太极拳课程机制浮现的问题。职业院校课程结构的现代化改革,在针对学生体育选修机制上,基本采用限制性自主选课形式,即在规定的课程项目中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限制性自主选课形式的实施,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体育课程的项目,选择喜欢的老师,拥有了课程的选择权,但在具体的现实中,常常会出现许多阻碍性问题。如,由于对选课内容的理想化,有部分学生对太极拳课程抱有对抗的心理,但限于课程内容管理的需要,不能有太多的肢体对抗,使得现实课程没有达到期望,于是产生了厌倦;选课态度的消极化,导致对课程产生倦怠感;选课时间的集中化,造成所选课程项目不是预期的结果等问题的出现,是教学过程中表现的特殊性。2.3太极拳教学过程出现的问题。在整个高等教育的复杂过程中,不外乎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等主要要素构成。教学过程呈现的特殊化现象,需要更加明确在此教学过程中的构成要素,并加强其内涵的理解与把握,其目的是使学生与时俱进的得到发展和培养。[3]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时候,作为授课教师应当最先进行反思,教师在太极拳课程教学中是否专业是我们必须要明确的事情,这是课程教学有序进行的保证。不适当的专业技能和素养对学生的指导具有非常不利的影响,职业院校的非体育专业学生在选择太极拳课程的初始期待,是基于自身对该课程的理想状态,但与现实课程存在较大反差,会使学生对太极拳课程的学习产生厌倦,从而阻碍太极拳课程本身魅力的展现。其次,太极拳的技术动作在不进行精深研究的状态下,从事基本动作的学习是较为简单的,这也是太极拳超然于武术之外,被广泛推广的原因,正是这种“内练精深,外练简单”的技术形式,在学生看来兴致全无。太极拳存在的套路化形式使得该项目具有连续性,起承转折,连绵不断的运动特点,使得学生必须利用课余的时间进行巩固,学习量的增加会使学生变得消极化并产生倦怠感。另外,学生在课程选择的流畅度和学校课程建设的合理性,也会使学生在接受太极拳课程受到阻碍。在没有选择到其他心仪的课程而被迫选修太极拳课程,或者是强制进行单项的太极拳课程选择的问题出现时,都会对教学过程的发展带来阻碍。
学校教育教学战疫举措
摘要:学校的危机管理是教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提升教育质量和师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从危机的视域入手,结合当前病毒肺炎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通过对学校危机的概念范畴、类型表现、基本原则、提升策略等方面的阐述,探讨学校面对危机危害应采取的具体做法,可给学校面对危机教育管理提供全新的视角与启示。
关键词:危机视角;学校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策
2020年1月,我国自病毒感染重大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对学校防控疫情工作做出全面部署。我市各学校积极贯彻落实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应对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精神,做好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学校如何应对突发危机事件的发生,在此危机中如何做到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学校领导和教师作为学校成员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学校危机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果他们对突发危机的处理认识不到位,就不能有效而理性地应对危机;没有处理能力,未能及时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将影响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学校危机管理的概念界定和类型
(一)概念界定。著名的危机管理大师劳伦斯•巴顿认为,危机是一个会引起潜在负面影响的具有不确定性的重大事件,这种事件及其后果可能对社会机构组织生活的各个方面造成巨大的伤害。学校危机管理是学校教育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所谓学校危机管理,是指面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出现所采取的有效预防、管控、处理和制定相应预案措施的一种动态管理机制。这种机制能最大限度地快速化解危机的风险,使人们更好地掌握应对危机的技能,增强危机处理的意识,提升人们适应危机事件的能力,保障学校教育教学秩序不被打乱。(二)内容类型。学校危机的管理包括校园安全危机、学生心理危机、网络信息危机、生态破坏危机、学生情感危机、社会突发事件危机、社会问题危机、食品安全危机、网络安全危机、战时应对危机、公共卫生健康危机、自然灾害危机、社会及家校教育危机等。对于不同危机类型的管理,学校要有整体的监测、控制和处理方案,学校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处置能力、判断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在危机发生时冷静应对,有效预防,切实、有效地降低和控制危机突发事件带来的危害,从而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安全、有序,保障全校师生能够健康地工作、学习、生活,促进学校工作顺利开展。如自我国发生病毒肺炎疫情以来,我市各校学校工作群里立即了上级有关教育部门的通知,采取“停课不停学”的做法,组织学校教职员工学习文件精神,进行网上教学培训,使教师掌握网上教学的基本技能,及时建立学生和家长QQ群;各地教育局设置三级网上管理,密切关注学校网上教学的动态,通过网课和云课堂弥补突发事件带来的影响。
二、学校危机管理的基本策略
少数民族学校教育研究论文
[摘要]当前,我国边疆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学校教育面临着教学资源过剩、学生辍学、城乡学生比例失调、文化适应艰难等问题。因此,加大对少数民族学校教育的必要的扶持、调整和完善,对少数民族的社会发展、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民族之间的和谐关系等是有利的、必要的。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校教育;教育困境
随着目前适龄儿童人数的明显减少和城镇化战略的不断推进,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的发展逐渐面临着一系列突出问题。在西部农村学校教育改革的浪潮中,部分地区中、小学校由于改革步子过快,引发了学生辍学、城乡学生比例失调、教育资源浪费等问题,少数民族地区还涉及到民族文化教育断层、民族文化适应等实际问题。因此,笔者试图通过对广西大瑶山六巷村学校教育的考察,揭示当前少数民族学校教育所面临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应对措施,希望得到有识之士以及社会的关注。
一、问题的提出
通过对六巷村调查后,笔者发现该村学校教育发展经历了兴办、旺盛、转折、萎缩的曲折发展历程。这一过程不仅反映了一个偏远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育发展的曲折历史,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我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在经历过几次大调整后,目前困扰六巷村学校教育发展的主要难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撤并后学校的存废问题
薄弱学校教育资源供给研究论文
[摘要]薄弱学校教育资源匮乏作为城乡教育统筹中的教育资源均衡重点与难点,可以综合采取“互动式”的城乡中小学教师在岗交流、“生成式”的薄弱学校教育资源开发、“联动式”的师范生顶岗实习与薄弱学校教师轮岗进修、“资助式”的高师院校对薄弱学校教育资源支持、“多媒体式”的教育资源信息化获取等多渠道加以解决。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系统考虑“互动式”“联动式”“资助式”“多媒体式”这几种方式的优势与局限,扬长避短,多管齐下,从而推进城乡教育统筹,促进教育均衡而和谐地发展。
[关键词]薄弱学校;教育资源;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在新《义务教育法》精神的推动下,各地开展了通过教师下派、交流以均衡教师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教育公平的实践,一些省、市还制订了包括教育资源统筹的城乡教育统筹规划。这些活动,从理论(特别是法理)和实践上看,都有其合理性与实效性。但在实践中也出现了如下问题:从优秀学校派遣教师导致了教育资源均衡中的“削峰”问题,薄弱学校的复杂性导致了“削峰”资源难以“填谷”。此外,城乡教育统筹视野局限在中小学,忽视了高校的教育资源供给功能。
城乡教育统筹不应是优秀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的“削峰填谷”,而应是二者的双赢共进;城乡教育统筹不是区域内学校间的“简单拉平”或“城乡混合”,而是初等教育与中、高等教育之间的资源整合、融合和良性互动。因此,在城乡教育统筹中,既要“造峰”,促进优秀学校可持续发展,又要“扬谷”,促进薄弱学校良性发展。其中,从实现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角度讲,关键是解决薄弱学校教育资源供给问题。本文试图就如何多渠道解决薄弱学校的教育资源匮乏问题提出几个对策。
一、互动式:城乡强、弱学校之间的教师交流
2006年,沈阳市2000名城市教师被派往农村学校任教,拉开了城乡教师交流、促进教师资源均衡的帷幕。这种把城市学校优秀教师派往农村学校支教、把薄弱学校教师派往城市学校进修的“互动式”教师资源均衡,正在逐步发挥作用:农村薄弱学校得到了教师资源支持、上派教师得到了学习机会;下派教师也得到了教育锻炼,了解和认识了薄弱学校及教育发展的失衡。因此,在解决薄弱学校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上,这种“互动式”的教师资源交流应当是继续保持的教育资源均衡手段。
- 上一篇:学校教学范文
- 下一篇:学校甲型h1n1流感范文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学校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