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5 00:34:1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学校管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学校管理

中学学校文化和学校管理分析

一、中学学校文化与学校管理的职能

中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学校需要做的不仅是提升学生的文化储备,还有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与法制意识。这三方面的提升与培养与中学学校的校园环境是分不开的。良好校园环境的建设需要学校文化与校园管理工作的共同作用。因此,中学学校文化与校园管理这二者的共同职能就是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学校文化的主要职能是建设学校的“外部”环境,这种环境包括学校的教学氛围,以及学校想传达给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这些文化特质的培养需要通过学校教师的耳濡目染与校园环境的建设来实现[2]。例如学校建筑、学校活动、学校布置风格等都是显性的学校文化的一部分。而在学校内还存在着一种隐性的学校文化,这种文化通过校风、校纪以及校园人文环境等对学生产生影响。学校管理区别于学校文化的主要职能是建设学校的内部环境,这种环境包括学校内部为了提升自身教学效率而进行的各种内部管理。中学学校的学校管理是为了能创建出更加规范的教育活动开展场所,并使校园的环境能为“育人”做出应有的贡献。学校管理不仅包括学生管理,还包括教师管理。而完善的学校管理环境建设与学校管理理念是分不开的,学校管理理念正是学校文化的一部分。

二、中学学校文化与学校管理之间的相互影响

1.学校文化对学校管理产生的影响。中学学校文化是一所中学的基础,对学校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筑基作用。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经年累月积累出来的适合学校发展的文化综合,其中包含着独特的价值观念、物质文化以及制度文化。首先,在中学学校的管理工作中,学校文化可以为其制度的建立提供良好的参照依据。中学学校文化包含学校的办学宗旨,也就是学校成立的目的,学校希望学生通过在学校的学习最终获得什么样的知识。而学校管理工作则是为了实现学校的目标而进行的一种规范,目的是确保中学学校的发展与进步始终行驶在正轨之上。也就是说,中学学校文化对学校管理工作起到了一定的规范作用,这一方面作用于管理工作形式,另一方面作用于管理工作制度。其次,学校内的人文环境对管理工作也是学校文化对学校管理产生影响的一部分。学校人文环境是学校本身隐藏的一种无形环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校园灵魂。可以说,学校人文环境是学校的重要构成因素之一。这种环境的产生与广泛使用适应了学校文明进步的客观需求,指的是每位身处中学学校之中的人所能感受到的社会环境。它是校园的特色,在各个学校之内都有不同的表现,为学校管理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助力。这种人文环境促使着学校内的师生共同遵守着一些不言而喻的规定,使学校管理工作能得到校园内部每位师生的支持,并且使学校管理制度不是一纸空谈。最后,就是校园内教师与领导团体对于学校管理产生的影响。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着直接的影响,因此,一些品德高尚、具有良好生活习惯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会对学生产生更多积极的影响。而校内各级领导虽然并不与学生长期直接接触,却会在日常的接触中表现出自身的性格与品德特征,并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校内教师与领导团体在学生面前若能展现出自身积极的一面,就可以通过言传身教的形式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榜样,并成功带动学生在品德与习惯上向教师与领导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正面影响会大大减轻学校管理工作的压力,并为学校的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产生推动作用。2.学校管理工作对学校文化的塑造作用。完善的学校管理工作会成就良好的校园环境,并塑造出良好的学校文化。学校管理会规范师生的行为,并在这种规范的过程中帮助师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而师生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是正是学校文化的一部分。首先,学校管理能对学校内部的物质环境产生一定的作用。学校管理制度中规范了师生的行为,严格禁止师生破坏学校内部的一草一木,一书一本。大到校园建筑,小到学校内一个小小的个性标语,都是校园管理工作的一部分,这些细微的学校环境也正是每个中学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重要特征,也就是中学学校的学校文化。而针对这些环境进行管理,保证了校园文化环境不被破坏,并且使校园物质文化环境能在校园内潜移默化地对师生产生影响。严密的学校管理工作使学校文化能得到较强的保障。其次,学校管理制度体现了学校文化。学校管理制度的建立一般以学校文化为基准,它一方面结合了校园的内部环境,另一方面考虑到了社会现状。因此,学校管理制度适应学生的自身发展与学校的总体发展。而学生的自身发展与学校的总体发展是学校文化目标的一部分,这二者的发展需要良好的学校管理制度来实现,保证其一方面适应发展,另一方面还能适应社会的进步需求。因此,学校管理制度保证了学校文化最终目标的实现。最后,学校管理思想保证了学校内人文环境的良好建设。学校管理思想是学校管理方针的体现,它也为学校管理制度的确立提供了基础。因此,学校管理思想掌管着学校内隐性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而学校的隐性文化正是学校内人文环境的构成部分之一,这也就说明了学校管理思想为学校内人文环境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此外,学校的管理思想在各种不同的中学院校内还有不同的表现,例如,普通初、高中学校的管理思想重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职业类初、高中院校的管理思想重在学生的专业技能发展,双语初、高中学校则更加关注学生两种语言的灵活运用与语言发展。教学的重点与学校管理思想不同,决定了各种不同类型的院校都有不同的人文环境建设目标,因此,针对不同类型的中学,学校管理思想对学校人文环境建设的影响也各有不同。

综上所述,中学学校文化与学校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学校文化帮助学校管理工作确定了工作内容与制度,学校管理工作则对学校文化进行了更好的塑造,并创立出了良好的学校人文环境。而针对不同类型的中学,学校管理的内容又各有不同,学校文化建设目标也同样有所区别。因此,中学教育工作者应当清楚意识到学校文化与学校管理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且利用这二者之间的管理,使学校文化得以更好建设,并使学校管理工作得以完善。

[参考文献]

查看全文

现代学校管理策略分析

摘要:学校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学生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较高的学校管理水平可以更好地推动学生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发展,同时对学校的知名度和声誉提升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文章认为,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在日常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建设人性化的管理体系,建立合理的评估制度,实行相对开放的管理理念。

关键词:学校管理;教学管理;日常管理;素质教育;初中学校

随着素质教育深入推进,学校要通过对管理模式的改进和优化,进一步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更好地培养高素质人才。作为学校管理者,要将管理制度改革视作一个新的机遇,利用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进一步推动学校的健康发展。本文从教学管理和日常管理两方面研究学校管理策略。

一、学校管理概述

学校管理涉及一个学校正常运转的方方面面,其中包含着非常广泛的内容,要求管理者具有全局观念和创新思维,并且心思细腻,能够照顾到方方面面。通常所说的学校管理,一般包括教学管理和日常管理两个方面。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有利于培养青少年学生良好的品行和学习、生活习惯,有利于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有利于学校管理团队的进步和教师团队的发展。

二、现代学校的管理策略

查看全文

服务型学校管理探讨

【摘要】在我国,不少学校在管理方面都延续科层制组织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培养,而服务型学校管理转变了学生发展过程中的硬性管理,旨在强调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发挥,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从而推动学校教育稳定发展。本文主要就服务型学校管理理念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服务型;学校;管理理念

社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但学校管理相对落后,难以满足现代教育发展需求。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合格的人才,学生除了教育对象,更为重要的是教育主体,所以,学校需要摒弃家长制管理方式,实施新的管理方式,也就是服务型学校管理。

一、服务型学校管理概述

所谓服务型学校管理,指的是学校与师生保持平等、和谐的相处模式,切实尊重、关怀、帮助师生,加强学校和师生、家长等的交流合作,并创建相应的合作机制,允许师生、家长参与学校决策和管理,接受他们的合理建议,为师生创建自由宽松的教育氛围,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服务型学校管理理念是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这里所提及的服务既涉及物质服务,也涉及精神服务,将师生服务视作学校管理的起点与归宿,综合考虑师生的现实需求,尊重师生,与师生和平相处,无论是学校教育、管理还是规章制度制定都要考虑师生合理权益,认真倾听他们的想法与意见,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教育需求与学生学习需求。

二、如何全面落实服务型学校管理理念

查看全文

农村初中学校管理研究

摘要:随着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进一步推进,农村城市化的趋势也在不断加快,农村的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向城镇集中速度也在加快,导致了各地农村初中学校入学的学生人数呈现下降趋势。针对这种情况,如何对学校管理创新,如何最大程度调动教师积极性,如何贯彻办学理念成为了学校管理者最值得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做好农村初中的学校管理进行探究分析,希望能给予读者帮助。

关键词:农村学校;初中学校;校园管理;分析

伴随着我国高速的进步发展,综合实力的提升,我国农村初中学校所使用的普通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新时代的需求,这就需要农村初中校园管理者的思维与时俱进,对管理方式不断创新。响应国家的号召,提高教学质量,为提高国民素质贡献力量,增强综合国力,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这一切的基础,在于教育,在于教育理念的变革,在于校园管理者的管理方式变革。

一、转变管理理念,提高办学品味

传统的管理理念越来越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必须推陈出新以适应新的需求。不断加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不断加强开放性的管理理念、不断加强个性化的管理理念。以人为本要提倡将课程改革前的领导权力本位走向教师能动本位,实现教师成为学校管理的真正主人,突出教师的灵活性、创造性、全能性,打破传统管理体系的枷锁。开放性在于将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活化起来,建立交流沟通的桥梁,使得校园管理更加合理,更具有“弹性”。管理的个性化,在于管理的过程中要统筹兼顾,不能够抹除学生的个性,要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并且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自信,凸显自我个性。例如在实际学习当中,学生可能会有偏科的情况,这时要鼓励学生在弱势学科上努力的同时还要促进学生强势学科的发展,使其特长发展,个性更明显,从而培养自信。

二、激发教师活力,促进教师发展

查看全文

学校管理生态美育分析

作为校长,刘昕融美学于学校管理之中,使冷峻的监管化为和谐的温馨。刘昕坚信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创新精神取决于其灵性是否伸展,而灵性的生长,毫无疑问要依靠美育的功效。刘昕的学校管理,既遵循美育的基本特点,又致力于独特的创造。认知与情感的统一、规范与自由的统一及个体与群体的统一,这是她的追求,也是她的创造,以此构成学校环境、氛围与人际间的良好生态。众所周知,美育的显著特征是富有情感性。无论是一朵花的美,一个人的美,还是一件艺术作品的美,审美的感受都伴随着情感的愉悦。

鲁迅先生说:“一切美术之本质,皆在使观众认为怡悦。”刘昕之所以得到教师群体的尊重、悦纳,关键在情感上的体贴入微。她以丰富的情感协调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以生动感性的方式表达她对教师的关心与爱护,使教师有一种人情美的感动并由衷产生职业的自豪感与使命感。形象性是美学的基本原理,也是美育的基本特征。刘昕在学校管理中决不诉诸抽象说教,因为她知道,耳提面命的唠叨、玄虚高邈的说教是教师最反感的。教师群体不同于一般的认识对象或管理对象,他们具有敏锐的感性直观与自觉的审美创造,校长在管理过程中要切实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诱发他们的主动性,尊重他们的创造性。校长对于教师的教育引导,其理性的内容不能脱离感性的形象而存在,而应溶化于感性的形式之中的。正如李泽厚所说,“美是自由的形式”,即“自由”的理性内容积淀于感性形式之中。美是依靠感性形式表现出来的。通过形象去进行思索,通过直观的感性来把握理性,这样便为人们提供了可以直觉到美的可能性。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是教育回归生活,要让教师直接地感受到生活之美,真切地领略到教育之美,由衷地体验到生命之美好,关键在于让教师获得真正的解放思想———才华有驰骋的天地,创意有展示的空间,过失有容错的机制,与校长对话可以随意而率性。这就需要校长放下架子,以平等态度对人,如刘昕所言,“解放‘显示存在感’的领导思维”,真诚营造出校园温暖和煦的气息。

学校既要有群体共识,又要有情感共鸣。情感依赖于认识,随认识的发展而变化。反过来讲,任何一种行为模式都应以情感因素作为动机。学校管理并非仅凭直觉就能把握,校长需要带动教师一起去思考、判断,只不过这种思考、判断不同于纯粹理性判断,它仍然自始至终伴随着形象来进行,通过形象让教师获得心灵的满足而得到愉悦,使认知与情感达到统一。刘昕认为,学校管理也要自觉遵循美的规律。什么是美的规律呢?美的规律要与自由的创造联系在一起;美的规律一定要和内在的精神需求联系在一起;美的规律与物质、精神的统一相联系。“自由的创造”,这需要在规定中有所突破,在限制中寻找自由,在规则中凸显人性,这是教师的自我确认。舍此一点,就没有教师的主体地位与职业尊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人都是在既定的历史下创造历史,每位教师都要受到社会规范和学校规章的制约。然而,教师在接受规范的同时,另有自身活动的目的性,能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一方面,解放自在的自然,使自然向人生成———佐助儿童的生命成长,完成儿童的社会化进程;另一方面,解放教师自身———使教师成为自由的人、“人化的人”,有“人”的尊严,也体验到立德树人的职业尊严。让每个教师既能“享受生活”,又能“创造生活”,这是刘昕学校管理中美育的基本原则。

“内在的精神需求”,这是在生活中体现文化的自觉,在创造中凸显生命的价值。人之区别于动物,在于物质的需求之外,更重精神的需求。教师的职业更需要精神的愉悦与理智的满足,校长尊重、学生爱戴、同事称赞,这是教师心理最为向往的期待。教师需要用自己的言行证明自己的存在,以自己的创造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因此,校长管理学校重点不在用规定限制教师,而是构建平台、创设情境,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出彩。校园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校长要努力让每一个个体认识到其生态审美的价值,明白个人行为在整体生态中的重要地位,不同的审美能力与精神境界构成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但不同个性与行为风格又能互相学习、相互借鉴。从校长到教师,人人都身体力行,校长尤能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作为示范与表率,于是学校就成为个体与大众良性互动的统一体。“物质与精神的统一”,意味着理想与现实的统一,审美与功利的统一,也意味着在具体的学校管理过程中,校长需要把悉心指导与倾情关怀结合起来。人的心理活动是复杂的,促发美感的精神功利性和物质功利性有时既混合在一起的,又交错发生在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中。因此,追求精神性的美感而完全排除物质的功利性,这是不全面的。

“美是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美感具有社会功利性,但个人在审美时往往又要排除那种狭隘的物质或实用的功利性,这种个人审美的非功利性与美感的社会功利性需要得到辩证的统一。诸如表彰、奖励、荣誉获得,职务职称的提升,这些既包含社会正面评价所带来的精神满足,又是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利益。学校管理中需要二者兼顾,但价值导向要明确,即让教师感觉到自己的本质力量在对象中被发现、被肯定,从而获得美感,而不是对利益荣誉的斤斤计较。自由性、自觉性、审美性,这是刘昕学校管理美育的逻辑预设。“自由”是对狭隘物欲的超越,“自觉”是“在自己创造的世界里观照自己”,“审美”是“在对象里认识到自己的人格”而“欣赏”或“喜悦”,审美是心灵的自由与精神的解放。校长有审美的自觉,教师才有自由的创造,儿童才有幸福愉悦的感受。

作者:叶水涛

查看全文

学校管理模式探索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农村城市化建设进程的推进以及育龄人口的减少,农村育龄儿童入学人数急剧减少。而农村施教区覆盖范围大,交通不便。若按照传统的方法是将几所小学合并。这样会使小学生上学造成很大的困难,尤其是对学生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针对这种情况,在农村出现了一批九年一贯制的学校。而这些学校大多是近几年才创办的,办学缺乏现成的、成熟的经验,因此有待探索的课题不少。我认为,如何抓住这类学校的科学管理,以提高整体办学水平最为关键。如果能在这方面展开广泛深入的研究、总结,提炼出一些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对办好学校有直接促进作用,同时也可丰富并拓展现代学校管理理论。

我认为,真正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并非简单地将一所初中与一所小学合二为一,更不是两个学校在升学上的对口挂钩,成为联合体。现在有的学校挂一块牌子,但依然是两套班子,各自为政,只是互通信息、互相交流,实行定期的联席会议制度。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九年一贯制办学。而真正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应该从小学到初中形成一个大的系统,成为一个整体。不仅是在升学上一贯,学制上一贯,而且在整个办学目标的设置,学生培养目标的规划,行政与业务管理制度的制订与执行上,都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能够一以贯之。同时,基于不同阶段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跨度较大,教育要求层次较多等矛盾,它又是由多个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所以在学校管理上既不能完全统而管之,又不能让中小学各年段各管各的分而治之。因此,现有的普通学校的管理模式无法照搬,目前普遍采用的“目标管理”方式难以适用,而一般的“分层分级管理”因缺乏整体效应也不利于这类学校发展,一般采用的“部室—人—项目”的管理顺序,也不适合这类学校的管理。

综上所述,我们觉得“整”与“分”必须有机结合、交叉应用,以学生发展目标为核心,以某一阶段任务构成的项目为契机,通过项目实施,明确各部门职责,所有项目为实现总目标服务。九年一贯制“整分合管理模式”的研究课题正是在上述背景与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提出的。

二、模式的构建及运作

“整”,是指办学目标、教育管理、教学管理、行政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包括学校的各种活动,都是整体规划,整体贯彻,有统一要求;“分”,是指有的工作分条线、分阶段、分层级具体管理。该模式以“整分合管理”为核心思想,而这种管理模式的管理方法决不是在一个平面上进行的,而是纵横交叉立体化的。具体地说是把学校视为一个整体,根据中小学特点,按常规管理及发展原则来划分各条块工作。如学校德育工作、后勤工作、团队工作、科研工作、课外活动、现代教学技术应用等方面,实行分条线纵向管理。这是一种整体规划下的“分”工,每一条线从小学到初中又都有明确的部门领导分管。同时某一条线、某方面的工作虽然是部分,但又是相对统一的整体。考虑到教学业务管理的实际情况,以利管理得法、管理到位,应由两位校级领导实行分阶段管理,具体落实学校的教学管理目标。另外,校长室—教导处—年级组—教研组各层面之间,实行分级管理。所以,“整分合管理模式”是一种在整体为主基础上的有“整”有“分”,“整”中有“分”,“分”中有“整”,“整分”有机结合、相互交叉、相互配合,共同围绕办学目标进行管理的一种管理模式。

查看全文

学校管理调研报告

宁城县教育工作经过全体教育工作者和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可喜成就。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思想、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管理日趋规范科学,整体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教育教学中心地位得到巩固,真正做到了领导深入基层抓教学,环节干部亲临一线促教学,全体教师齐心协力搞教学,呈现出人人办事想教学、时时出力为教学、上下同心保教学的良好局面。新课程理念和素质教育深入人心,干部教师形成共识,配套的运行机制逐步健全,课堂主渠道充分体现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教育观。校园文化建设备受关注,文化立校思想逐渐彰显,各校环境整洁优美,人文气息浓郁,为教育教学创造了健康和谐的氛围。教师乐教,学生笃学,师生精神抖擞,教学积极性空前高涨。打造出一批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开拓进取的好校长和管理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好学校,涌现出一大批默默无闻、甘于奉献、为人师表、精益求精、教学相长的好教师。取得了许多可资借鉴、值得推广的宝贵经验。总校、中小学、幼儿园领导班子运筹帷幄、务本求实、人心所向、政令畅通,整个教育事业呈现出勃勃生机和强劲的活力,预示着宁城教育将更加繁荣昌盛。

一、主要成绩

(一)教师敬业爱岗,为人师表,学生热爱学校,尊敬师长,勤奋笃学的良好校风已经形成。

宁城县在扎实的教学工作中一刻也没有放松对师德建设和学生思想品德修养教育工作。不仅抓住了课堂主渠道渗透德育,而且利用多种媒体,各种措施对全校师生施加良好的影响。天义二中实施了“领导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了“三带头,四领先”活动。天义三中明确提出以良好的师德统领教育教学工作的新观点,狠抓师德行风,形成了良好的教风、学风和校风,保证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以优异成绩被评为赤峰市优秀学校。

全体教师辛勤耕耘于教学第一线,用自己的心血、博大的胸怀和无私的爱心感化着一个又一个顽童。用渊博的知识雨露滋润着每个儿童少年的心田。我们亲眼目睹三类小学的教师一个人教六个学科,教案一尺多高,每天五、六节课,还兼任班主任和校务分担,微薄的收入单薄的身体承担着繁重的工作任务。他们却无怨无悔、义无反顾地播洒着文明和希望的火种。大城子马架子小学教导主任苏英、小城子王营子幼儿园长闫凤珍、必斯中小学倪淑丽、赵慧敏、头小丛培育、韩富英、汐子烧锅地小学张伟慧、八里罕热水王水滢、大双庙肖静文、忙农蒙小李伟伟、段海艳、天小张丽丽、天义镇谢桂霞、大明张蕾等等,可谓像春蚕吐丝缄缄默默,像蜡烛燃烧坦坦荡荡。尤其是黑里河总校的王景丽、刘淑艳、孙国柱、孙越楠、王汉祥、林晓丽等一批教师立足山区,不讲条件,不计得失,引领和推动山区教育长足发展,堪称优秀教师群体典范。明德学校全体教师在人性化管理理念陶冶下,为打造九年一贯制新型学校,正以饱满的激情演绎着美好的未来。宁城高级中学的李景林、王雪英、孙海燕;八里罕中学的冯桂兰、李玉春、杨学峰、徐国民;天义二中的崔云联、张利民、李宁;宁城蒙中的赵子强、张晓银、赵永祥、赵秀玲;天义蒙中的乌云参丹、青春、金花;巴里营子中学的王子良、宋子有、张国帅、申红霞;四龙中学的于新江、张学宗、孙宝志等高中教师持守“爱与责任”,精业敬业,以深厚的专业素养,高超的教学艺术,显著的教学质量,引航学校的教学工作,可谓教改尖兵,教坛骨干,教育精英,他们和全体高中教师和衷共济、薪火传承,共同装扮着宁城高中教育的壮美星空。

各校都制定了落实《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的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健全了组织机构。大多数学校利用国庆、内蒙60周年大庆、澳门回归、五一、六一、七一等重大节日,开展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抓住每周升旗仪式对学生进行系列德育渗透,收到了明显的实效。天义实小、头道实小、必斯小学和八肯中小学的德育系列活动为少年儿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提供了实践的舞台。小城子中学的明理教育切合初中生实际,具有可操作性;三座店中学的和谐校风建设初见成效;苏小通过课堂向家长开放,增强了家校联系,促进了亲子交流,提升了孩子的感恩意识,规范了学生行为习惯。

查看全文

小学学校管理中“三度”管理探讨

摘要:小学学校构成不同于中学机构,其面向的是小学生,因而应选择细致、全面的管理方式,而这也是提升基础教育水平的必备条件。为此,小学管理模式必须适应小学的师资力量水平,这样才可以确保小学学校的健康稳定发展。但当前多数小学学校依然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无法满足当前的素质改革要求,以致学校管理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难题。而此时“三度”管理方法便显示出了自身优势,并有效解决了学校管理中的各种问题。

关键词:小学学校;管理;“三度”管理

1小学学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多数小学学校管理中主要存在重经验轻实践的难题,且整个管理过程依然沿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忽视了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一是,学校片面的认为提升管理水平就是改进学校的基础建设设施,因而比较重视学校的外在形象,没有提升学校的内在水平,即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教师的授课能力;二是教师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工作只是基于学校的基本政策,没有考虑学生的发展情况,缺乏针对性,以致无法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三是小学学校管理人员的思维存在局限性,无法准确预估并评价学校的未来规划,也没有开展相应的学习与培训活动;四是学校的管理方式依然坚持集中制原则,没有发挥民主效应,使得学校无法拥有自主发言的环境;五是学校受应试教育影响,以致在短时间内无法转变自身的管理模式,不能跟上素质教育的发展水平。教师往往更加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并将其作为评价学生综合水平的唯一标准,教育的目的性与功利性较强,使得学生无法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

2小学学校的“三度”管理措施

2.1密度管理:密度原本是物理学中的术语,而在学校管理中则主要指的是学校管理的紧密程度,这也是学校管理的基本保障前提。管理的空隙越大,所产生的管理效应也就越低,反之,管理越紧凑,管理效能也就越高,为此,小学应该实行密度管理。首先应进行合理分工,由校长至各级的行政人员;由教导处至各个班级,这些都是学校管理过程中的组成部分,如果无法做到合理分工,则很容易出现责任不清、目标不明的现象。为此,学校应落实各个行政职能,确保职能部门的合理化,还应形成由上至下的管理层级,增加管理密度,提升学校的管理效率。其次应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做到人尽其才,并充分挖掘教师的优势,并使其在管理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最后应为教师提供一定的发展空间,传统空降式的聘任严重打击了教师的自信心,为此学校应该采取竞争上岗的管理模式,让教师可以竞争管理职位,然后给予教师一定的准备时间,使其在选拔过程中增强自身的竞争意识,这样才可以保持教学活动的先进性,并切实提升教学效率。

查看全文

小学学校管理中的“三度”管理策略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深化,在小学学校管理中涌现出一些新型管理理念,“三度”管理即是其中的重要管理方法和思路之一。小学学校管理涉及的“三度”是指管理的密度、管理的精度及管理的深度。本文立足小学学校管理,结合新时期的学校管理改革背景,就如何践行小学学校“三度”管理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管理;学校管理;“三度”

小学管理领域中出现的“三度”管理理念方法是指在小学管理中实现管理密度、管理精度及管理深度的互相结合,其中密度管理更多地涉及小学学校的宏观管理;精度管理是密度管理的补充及延伸,主要是指学校管理的精密化及精细化;深度管理侧重对小学学校的各管理环节进行深入细致的管理[1]。“三度”管理的有效结合,能够使小学学校管理效率更高。

一、实施小学学校密度管理,夯实小学学校管理根基

学校管理中的密度管理形式源于物理学科中的“密度”概念,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理念和手段。小学学校管理要采用密度管理形式,通过管理范围的扩大,最大限度地提高学校管理质量,可以说,密度管理密度数值越大,管理效果就越好,反之亦然。要有效开展实施小学学校的密度管理,必须通过以下几点加以完善。首先,做好小学学校管理工作的分工工作。密度管理需要学校管理部门的各个环节共同发力,具体到小学学校,就要自上而下,从校长开始,到学校基层管理人员,对各部位的管理职责及目标予以明确。其次,要注重遵循及采用以人为本这一管理理念,围绕小学教师群体,给予其发挥自主管理及基层管理的空间和机会,让教师在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中充分发挥及释放其管理才能和优点。

二、推行小学学校精度管理,提升小学学校管理水平

查看全文

“三度”管理法学校管理探讨

摘要:“三度”管理法对学校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独特的管理理念越来越受到学校管理者的重视。“三度”管理法从管理密度、管理精度和管理深度三个层面探索学校管理工作,促使学校管理从外在形象到内在建设都实现质的提高。

关键词:密度管理;精度管理;深度管理

研究证明,“三度”管理法对学校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独特的管理理念越来越受到学校管理者的重视。“三度”管理法从管理密度、管理精度和管理深度三个层面探索学校管理工作,促使学校管理从外在形象到内在建设都实现质的提高。

一、“三度”管理法的概念

“三度”管理是指学校管理涉及到的“三个维度”,即密度、精度和深度。密度管理是指科学调控学校管理的任务分解和人员设置,对学校管理工作中的各个细节进行有效分解,使学校各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能够各司其职,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精度管理是在明确了各个工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具体分工后,对如何调节其中关系和提高工作效率而进行的深层次工作,目标是保证学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协调互补,包括使工作人员的自身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根据教师特点安排共组,并提供相关政策支持;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深度管理在形式上追求管理工作组织结构的层次性和条理性,使各项工作都能高效率运行。在内容上追求管理工作各项制度规定的日益完善,使管理工作能有条不紊地进行。“三度”管理法要求学校不仅对显性事务贯彻落实到位,而且还要确保隐性的校园文化塑造和构建,追求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旨在提倡学习先进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法,升级管理质量。

二、切合实际地引入“三度”管理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