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4 23:05:0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血小板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血小板膜糖蛋白Ⅵ研究论文
【摘要】血小板膜糖蛋白Ⅵ(GPⅥ)是血小板表面重要的胶原受体,能介导血小板与胶原的初期黏附,产生信号转导,提高整合蛋白受体亲合力,引起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抑制GPⅥ功能可显著抑制胶原诱导的血小板黏附、聚集和血栓形成,故GPⅥ已成为研制新型抗血小板药物的主要靶点。过去几年中,对血小板和胶原相互作用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本文就GPⅥ的结构,GPⅥ的功能,GPⅥ功能相关因素,GPⅥ与临床等作一综述。
【关键词】血小板膜糖蛋白Ⅵ;胶原;血栓形成
AdvancesintheStudiesofplateletglycoproteinⅥ(GPⅥ)——Review
AbstractplateletglycoproteinⅥ(GPⅥ)isamajorreceptorforcollagenontheplateletsurface.Itmediatestheinitialplateletcontactwithcollagen,generatesintracellularsignals,increasestheaffinityofintegrinreceptor,andcausesplateletaggregationandthrombosis.SuppressionofGPⅥfunctioncansignicantlyinhibitcollagen-inducedplateletadhesion,aggregationandthrombosis,soGPⅥhasbecomeanoveltargetforantiplatelettherapy.Withinthelastfewyears,majoradvanceshavebeenmadeinunderstandingplatelet-collageninteractions.Inthispaper,theadvancesofstudyonGPⅥ,includingcompositionofGPⅥ,functionsofGPⅥ,factorsrelatedwithfunctionsofGPⅥ,GPⅥandclinicweresummarized.
KeywordsGPⅥ;collagen;thrombosis
血小板与血管损伤部位暴露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接触是形成血栓、修复损伤组织和止血的第一道防线。在ECM的大分子组成成分中胶原起主要作用,它不但可以通过直接和间接的途径与血小板黏附,还可引起血小板聚集及促凝活性的表达,在存在高切应力的动脉或损伤血管处血小板与胶原的相互作用尤为重要。目前研究认为,血小板表面有两类胶原受体即整合蛋白α2β1(GPⅠa/Ⅱa)和血小板膜糖蛋白Ⅵ(GPⅥ)。α2β1可直接与胶原结合,但需要经过由内向外的信号转导转变为高亲和力状态才能实现,而GPⅥ在介导血小板与胶原黏附、快速信号转导、血小板活化及促凝活性表达等复杂过程中处中心位置[1]。近年来对GPⅥ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现综述如下。
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的分析与比较
血小板献血分析论文近年来,随着血细胞分离机在国内的推广与使用,机采血小板使用量逐年上升,在临床血小板应用中机采血小板占有绝大部分,机采血小板的捐献与全血的捐献相比,有其特殊性。就我血站对延边地区2006年1月-2007年12月的无偿献血与机采血小板的献血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并加以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观察对象2006年1月-2007年12月延边地区的无偿献血及捐献血小板者。无偿献血总人数为19253人,其中献全血者18258人,机采血小板995人次,献全血者献血反应总人数为53人,占献血总数的0.29%;献血小板者献血反应7人,反应率为0.7%。献血反应表现为献血者在献血过程或献血后出现头晕、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等现象,经过立即停止采血、头低脚高位,心理安慰、穴位按摩等处理后都能很快恢复正常。
1.2方法献血前体检符合国家规定的《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用ACD-Ⅱ采血袋,按标准操作规程采集200ml、300ml或400ml全血,用CS3000血细胞分离机采血小板,由采血监护医生观察记录献血反应、问询原因。
2结果
献全血的献血者献血反应发生原因构成见表1;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发生与原因构成见表2。表1献全血者献血反应原因构成表2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原因构成
抗血小板治疗药学服务研究
阿司匹林的药用价值存在于多方面,在抗炎、镇痛、抗血小板凝集等方面均存在较高价值,已广泛运用于对各类病症的治疗中,其中以心脑血管类病症的治疗为主。结合临床实际可以发现,阿司匹林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临床对脑缺血、冠状动脉综合征等的治疗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阿司匹林在临床实际使用中比率较低,同时抵抗现象较为严重。调查发现不良反应是导致患者在使用中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为此更需要重视该方面的药学服务。
1阿司匹林的作用
阿司匹林化学本质为环氧酶抑制剂,主要对血小板对环氧酶的合成进行控制,并降低PGI连同TXA2在血液中的含量,达到改善血小板凝集作用的目的。同时,研究发现阿司匹林还可参与到纤溶过程以及凝血级反应当中。基于上述特点,阿司匹林在临床用途极为广泛:①冠心病治疗。抗血小板治疗为冠心病治疗中最为关键环节,可实现对心绞痛发生次数的有效控制。早有研究表明,小剂量阿司匹林可有效降低20%左右血管病症的风险性,包括心肌梗死等。②缺血性卒中。在王嘉等[1]的报道中已明显指出,使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治疗非心源性卒中,其效果远好于抗凝治疗,同时针对存在短暂性脑缺血卒中病史且存在二尖瓣钙化症状患者,仅使用阿司匹林便能达到治疗效果。③周围动脉疾病。周围动脉疾病易对心脏功能造成影响。已有文献指出,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可将周围动脉疾病造成的不良反应减少1/5左右。④对常见心脑血管病症的预防。当前,阿司匹林已广泛运用于对常见心脑血管病症的预防性治疗[2]。
2不宜使用该药的患者类型
通过临床实践可以发现,为确保阿司匹林综合疗效,确保使用中安全性。年龄高于65岁且存在消化道溃疡等病症,或者伴随感染症状时不宜使用该药。同时部分血液疾病患者(白细胞严重低于正常值,血小板以及粒细胞量极少)禁用。此外,妊娠期患者以及10岁以下儿童均不宜使用。
3合理使用方式
血竭凝血和抗血小板聚集论文
【摘要】目的考察不同产地血竭在凝血和抗血小板聚集方面的作用。方法采用毛细血管法测定凝血时间,体内血小板致聚剂——胶原和肾上腺素诱导小鼠血瘀模型。结果不同产地血竭对正常小鼠的凝血功能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较明显抑制小鼠对血小板致聚剂诱发的血小板聚集作用。结论国产血竭和进口血竭均有一定的活血化瘀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关键词】血竭;凝血时间;血小板致聚剂
Abstract:ObjectiveToassesstheactivityinbloodclottingandantiplateletaggregationofdragonbloodfromdifferenthabitats.MethodsCapillarymethodwasusedtogetclottingtimeandcongestivemicemodelinducedwithcollagenproteinandepinephrinehydrochloridewasused.ResultsDragonbloodfromdifferenthabitatshavesomeinhibitoryactionsonbloodclottingofhealthyKunmingmice,plateletaggregationinducedbyplateletactivationwasalsoinhibitedobviously.ConclusionDragonbloodsfromChinaandabroadhavesomeeffectsonpromotingbloodcirculation,removingbloodstasisandanti-thrombosis.
Keywords:Dragonblood;clottingtime(CT);plateletaggregation
血竭(dragonblood)是珍贵的中药传统品种之一,主要来源于棕榈科麒麟竭及百合龙血树属龙血竭,进口的血竭主要为棕榈科麒麟血竭。国产龙血竭与进口棕榈科的血竭相比,在化学成分上有较大差异,国产血竭对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有较强的药理作用[1-3]。本研究的目的是以凝血时间和抗血小板聚集反应为指标,比较不同产地血竭凝血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国产血竭替代进口血竭在血液方面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1实验材料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护理论文
关键词:妊娠血小板减少临床分析护理
据有关资料反映:1989-1995年全国监测地区孕产妇死亡共5984例,主要死因构成比分析,其产后出血占48.5%,产后出血死亡率为33.4/10万,是造成孕产死亡的首要原因〈1〉。妊娠期血小板减少其并发症除了常见的出血症状外,可导致分娩时失血量增加,造成产后出血发生率的上升。同时部分新生儿可能发生血小板减少症,故在临床产科中应着重预防由于血小板减少所致的并发症。随着全自动全血红细胞计数仪在产科检查的常规应用,产科中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检出率明显增多。在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的同时,护士更应主动有效进行各种护理措施,使并发症降低到最低极限。本文分析我院产科近年来55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病例,并总结其相应的护理经验。
1资料与分析
1.1临床资料
我院产科1991年1月---2000年5月共收治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55例,年龄范围在21-40岁,平均28.22±4.14岁;入院孕周在121/7----414/7周,平均孕周374/7±6.19周;分娩孕周在314/7--416/7周,平均在385/7±1.95周;产时出血量40-500毫升,平均在219.81±88.61毫升。病因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为主(ITP),其中初产妇54例,经产妇1例;剖宫产术46例,EP自娩9例,剖宫产率83.64%;娩出活新生儿55例。
1.1.1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的资料(表1)
妊娠血小板减少护理论文
据有关资料反映:1989-1995年全国监测地区孕产妇死亡共5984例,主要死因构成比分析,其产后出血占48.5%,产后出血死亡率为33.4/10万,是造成孕产死亡的首要原因〈1〉。妊娠期血小板减少其并发症除了常见的出血症状外,可导致分娩时失血量增加,造成产后出血发生率的上升。同时部分新生儿可能发生血小板减少症,故在临床产科中应着重预防由于血小板减少所致的并发症。随着全自动全血红细胞计数仪在产科检查的常规应用,产科中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检出率明显增多。在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的同时,护士更应主动有效进行各种护理措施,使并发症降低到最低极限。本文分析我院产科近年来55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病例,并总结其相应的护理经验。
1资料与分析
1.1临床资料
我院产科1991年1月---2000年5月共收治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55例,年龄范围在21-40岁,平均28.22±4.14岁;入院孕周在121/7----414/7周,平均孕周374/7±6.19周;分娩孕周在314/7--416/7周,平均在385/7±1.95周;产时出血量40-500毫升,平均在219.81±88.61毫升。病因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为主(ITP),其中初产妇54例,经产妇1例;剖宫产术46例,EP自娩9例,剖宫产率83.64%;娩出活新生儿55例。
1.1.1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的资料(表1)
表155例患者的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的资料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分析和护理论文
关键词:妊娠血小板减少临床分析护理
据有关资料反映:1989-1995年全国监测地区孕产妇死亡共5984例,主要死因构成比分析,其产后出血占48.5%,产后出血死亡率为33.4/10万,是造成孕产死亡的首要原因〈1〉。妊娠期血小板减少其并发症除了常见的出血症状外,可导致分娩时失血量增加,造成产后出血发生率的上升。同时部分新生儿可能发生血小板减少症,故在临床产科中应着重预防由于血小板减少所致的并发症。随着全自动全血红细胞计数仪在产科检查的常规应用,产科中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检出率明显增多。在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的同时,护士更应主动有效进行各种护理措施,使并发症降低到最低极限。本文分析我院产科近年来55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病例,并总结其相应的护理经验。
1资料与分析
1.1临床资料
我院产科1991年1月---2000年5月共收治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55例,年龄范围在21-40岁,平均28.22±4.14岁;入院孕周在121/7----414/7周,平均孕周374/7±6.19周;分娩孕周在314/7--416/7周,平均在385/7±1.95周;产时出血量40-500毫升,平均在219.81±88.61毫升。病因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为主(ITP),其中初产妇54例,经产妇1例;剖宫产术46例,EP自娩9例,剖宫产率83.64%;娩出活新生儿55例。
1.1.1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的资料(表1)
血小板参数对妊娠高血压的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对妊娠高血压的诊断价值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浙江省舟山市妇女儿童医院进行治疗的105例妊娠高血压患者设为病例组进行研究,并选择本院同期进行孕检的健康孕妇10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MPV)、血小板平均容积(PDW)水平变化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PLT、MPV、PDW的诊断价值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病例组患者PL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MPV、PDW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PLT水平随着疾病的进展而降低,MPV、PDW水平随着疾病的进展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结果显示,PLT预测妊娠高血压的AUC为0.599,最佳临界值为170.62×109/L;MPV预测妊娠高血压的AUC为0.904,最佳临界值为9.96fl;PDW预测妊娠高血压的AUC为0.775,最佳临界值为17.28%;病例组不良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在妊娠高血压患者中表达异常,临床上可加强检测,有利于更好地评估和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关键词】血小板参数;妊娠高血压;诊断价值;妊娠结局
妊娠高血压指女性妊娠20周以后出现高血压、蛋白尿等症状,是妊娠期妇女常见疾病,发病率较高,有研究显示,我国妊娠高血压的发病率为5.6%~11.1%,妊娠高血压主要表现为水肿、蛋白尿等症状,可造成胎盘血流灌注量减少,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导致产妇以及围产儿死亡,是妊娠期不良结局的主要影响因素[1]。有学者称,妊娠高血压是一种血液流变异常性疾病,血小板参数变化在疾病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孕妇产前定时监测血小板水平变化,对预防孕妇妊娠期高血压起重要作用[2]。基于此,本研究通过研究血小板参数对妊娠高血压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浙江省舟山市妇女儿童医院进行治疗的105例妊娠高血压患者设为病例组,发病孕周26~34(29.54±1.21)周,年龄21~38(28.69±2.47)岁,胎次1~4(1.58±0.18)次,体质量指数23.51~26.96(24.62±1.02)kg/m2,其中妊娠期高血压65例,子痫前期40例;选择同期在本院进行孕检的100例健康孕妇为对照组,年龄21~37(28.62±2.39)岁,胎次1~3(1.58±0.22)次,体质量指数23.48~27.05(24.66±1.03)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3]诊断标准;②单胎者;③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降压药物滥用史;②孕前有糖耐量异常、慢性高血压或正在使用类固醇皮质激素治疗者;③药物、酒精滥用史;④多胎妊娠。3.方法:采集两组孕妇入院后第1天(药物治疗前)采静脉血2ml入EDTA-K2抗凝管[采血孕周26~34(29.54±1.21)周],2h内完成检测,采用sysmexXN28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PLT、MPV、PDW。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4.0软件包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小板参数的诊断价值,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机采血小板整体护理论文
1资料
统计600例在毕节地区中心血站自愿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者,男280例,女320例。年龄23至45岁。其中23~30岁360例,占60%;31岁~45岁占40%。发生献血反应者48例,献血反应率为8%;其中,低钙反应36例,占献血反应总数的75%,轻度献血反应12例,占献血反应总数的25%。
2护理
2.1采血前护理献血环境尽可能做到使无偿捐献者感到安全、舒适、方便。工作人员要衣帽整洁,态度和蔼,并做好相关知识的宣传,认真回答献血者提出的问题。仔细核对体检表,根据其献血经历、体重、身高、血比积、血小板计数等决定能否捐献血小板及捐献量。对害怕捐献者要关心他们的感受,做好解释工作,消除他们的紧张情绪。并询问是否休息好,有无服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凝集药品的情况。同时告之不能空腹献血,对女性献血者主要询问是否在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嘱咐其要避开这些特殊时期。
做好采集前的一切物品准备工作,认真检查耗材,查看其有效期,有无渗漏;生理盐水、抗凝剂有无浑浊。进行耗材安装,做到准确到位。
2.2采集中护理再次核对献血体检表,根据献血者的体质及血小板计算、血比积、身高体重等情况,征得本人同意,决定采集一个或两个单位。在采集前常规给献血者服用10%葡萄糖酸钙溶液20毫升。做好静脉的选择,要选择粗大饱满有弹性的静脉进行穿刺。严格无菌操作。穿刺成功后,按采血键采集。对第一次捐献血小板者,我们采血护士要多关心他们的心理感受,介绍我们整个机采血小板的工作流程。随时观察献血者的面部表情,同时和他们谈论开心的话题,营造良好的献血氛围。使献血者的心理放松,轻松愉快完成捐献。在采集过程中,如遇机器报警,要及时妥善处理。并向献血者解释清楚对身体无任何影响。解除他们的疑虑,消除他们紧张情绪。
组织因子和血小板研究论文
【摘要】组织因子(tissuefactor,TF)在凝血和血管内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它不仅存在于血管外组织细胞中,而且也存在于血循环细胞中。血中单核细胞可以被内毒素等诱导表达组织因子。近年来许多研究证明,血小板上的P-选择蛋白、CD40配体及GPⅡb/Ⅲa受体等也影响单核细胞表达组织因子。除此之外,有相当多的证据表明,在生理情况下,血循环中也存在组织因子,血小板内的组织因子是其中一部分,它在一定的条件下释放,启动凝血反应。本文就参与凝血的血小板和组织因子的关系作一综述性分析。
【关键词】血小板;组织因子;凝血;血栓形成
PlateletandtissueFactor——Review
AbstractItisgenerallyacceptedthattissuefactorplaysanimportantroleincoagulationandintravascularthrombusformation.Tissuefactorisnotonlyfoundprimarilyonthesurfaceofcertaincellsthatarelocatedoutsidethevasculature,butalsofoundincirculatingcells.Monocyteexpresstissuefactorinducedbyendotoxin.Recently,manyresearchesindicatethatP-selectin,CD40ligandandGPⅡb/Ⅲareceptorofplateletcanalsoaffectexpressionoftissuefactorbymonocyters.Inaddition,alotofstudiesshowedthattissuefactorexistinthecirculationincludingcontainedplatelet.Tissuefactorintheplateletreleasesundercertaincondition,andinitiatescoagulation.Inthisreviewtherelationbetweenplateletandtissuefactorwaselaborated.
Keywordsplatelet;tissuefactor;coagulation;thrombusformation
血小板的主要生理作用是参与正常的止血,防止损伤后血液丢失,血小板的黏附、聚集、释放反应以及凝血功能是完成正常止血功能的基本因素。组织因子(tissuefactor,TF)是凝血级联反应的启动子,它的相对分子量约为47kD,与血中Ⅶ/Ⅶa结合形成复合物,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生成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并与血小板相互作用,形成纤维蛋白。两者共同都参与止凝血反应和血栓形成的过程,并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TF是一种细胞跨膜糖蛋白,广泛分布于各种组织中,很多非血管细胞都可以合成和表达TF。在组织损伤后,这些细胞和循环血接触,启动凝血反应。作为凝血反应的启动子,TF主要分布于血管壁外膜,对凝血和血栓形成的调节都是有必要的。在正常情况下,与血液直接接触的细胞不产生TF,但内皮细胞和单核细胞可以被诱导表达。某些细胞因子诱导内皮细胞表面表达TF,而血小板、内毒素等可以诱导单核细胞表达TF[1]。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对血小板诱导单核细胞表达TF的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 上一篇:学校安全工作方案范文
- 下一篇:学校办公室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