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4 22:18:4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血糖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药学服务对血糖控制效果分析
糖尿病为一种终身性免疫异常疾病,主要特征为为慢性高血糖、长期代谢紊乱,会损伤器官功能,严重者会导致功能衰竭,危及患者生命健康。因此临床需采取及时有效的血糖控制方法,但糖尿病病史长、用药治疗复杂、费用昂贵等,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导致血糖控制效果不佳[1]。为了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以及血糖控制效果,笔者提出给予糖尿病患者实施药学服务,总结其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分析研究我院从2016年8月到2017年5月收治的74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双盲法分两组,对照组37例,男22例,女15例,年龄为60~80(66.5±8.2)岁,糖尿病病史为4~15(8.2±4.2)岁;观察组37例,男25例,女12例,年龄为62~85(67.2±8.0)岁,糖尿病病史为3~14(7.9±4.0)岁。两组基本数据资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分析。1.2方法。对照组应用常规用药指导,发放糖尿病健康宣教手册,告知患者用药时间、用量、次数以及需注意问题。观察组应用药学服务指导,具体内容为:①首先建立每位患者专属健康档案,档案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用药情况;②普及糖尿病相关知识,可通过面对面辅导、每月对患者家属集中授课、上门或电话随访、发放宣传小册子等方式进行宣教。应用正确规范用药治疗患者,适当给予鼓励。③定期电话随访,及时了解患者用药过程中疑惑或具体落实情况,护理人员耐心解答,督促患者严格遵医嘱用药。1.3观察指标。统计两组患者的血统控制效果以及用药依从性。用药依从性判断标准:根据设定的问题评价依从性:①你对用药态度是否随意?②用药期间是否有忘记用药经历?③当你感觉症状缓解时,便停止用药?④当病情加重时,是否停止用药?上述问题,均回答否,则为依从性优,回答3个答案否,依从性为良;回答答案否少于3个,依从性差。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以[n(%)]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以(χ珋±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对照组37例,依从性优19例,良11例,差7例,优良率为81.1%,观察组37例,依从性优26例,良9例,差2例,优良率为94.6%,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2.2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效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均有明显下降,且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讨论
小议中药的降血糖的作用
研究发现,中药的降低血糖作用温和持久,副作用小,且作用机理具有多效应、多位点及多功能等特点。
1提高胰岛素含量,降低血糖素水平
胰岛素是胰腺内分泌部胰岛B细胞分泌的体内唯一负性调整血糖的激素,它通过与特异性胰岛素受体结合引起一系列受体后信号传导及生物化学反应,通过激活的葡萄糖转运子将葡萄糖转运到靶细胞内,进行氧化代谢,维持正常血糖.胰岛素的分泌量相对或绝对不足可引发糖尿病,而它在血清中的含量关系到与受体的结合率.胰高血糖素为胰岛素拮抗激素,是体内主要的正性调节血糖的激素,可促进分解代谢,具有促进糖原分解和糖异生的作用,降低外周循环中胰高血糖素水平可减轻糖尿病症状。中药卷柏含有黄酮类、氨基酸及海藻糖等成分。
李方莲等报道,卷柏水煎剂可显着降低四氧嘧啶(ALX)所致糖尿病大鼠血糖,究其降低血糖机制可能与影响胰岛B细胞功能,保护B细胞不受破坏,促进胰岛细胞修复,增加胰岛素的生物合成,增加组织对糖的转化利用等有关。
孙桂荣等进行的汉防己甲素(TET)对四氧嘧啶所致糖尿病大鼠胰岛B细胞的保护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阳性对照组大鼠胰岛内仅见数个散在的残存B细胞,而给药组大鼠胰岛内则以B细胞为主,紫蓝色分泌颗粒丰富,接近于正常大鼠;胰岛B细胞组织免疫化学染色结果发现,阳性对照组大鼠胰岛内免疫反应阳性物明显缺失,且着色浅,而给药组大鼠胰岛内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目则显着增多,且颗粒的着色深,大蒜素是含硫化合物,可通过提高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血清胰岛素水平而降低血糖,病理学研究证实大蒜素可促进胰腺泡心细胞转化,胰岛细胞增殖,B细胞增多,从而使内源性胰岛素分泌增加。银杏叶提取物(Egb)主要成分为黄酮类和银杏内酯,对糖尿病胰岛B细胞具有保护和修复作用,可促进胰岛素分泌,从而改善糖代谢,降低血糖。李宗友观察葫芦巴乙醇提取物对大鼠胰腺的作用时发现,此化合物可直接刺激B细胞,促进胰岛素分泌,李明等选用LiBP小鼠,分离、收集,培养胰岛,将其置于甲磺丁脲及人参溶液中孵育发现,人参对离体小鼠胰岛有促进胰岛素合成和分泌的作用,与甲磺丁脲的作用相似.复方灵芝降糖胶囊可提高血清胰岛素水平,降低血糖含量。鬼箭羽是中医常用的活血化瘀药,它的提取物草酰乙酸钠可通过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而起降低血糖作用。
2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中药降血糖作用论文
1提高胰岛素含量,降低血糖素水平
胰岛素是胰腺内分泌部胰岛B细胞分泌的体内唯一负性调整血糖的激素,它通过与特异性胰岛素受体结合引起一系列受体后信号传导及生物化学反应,通过激活的葡萄糖转运子将葡萄糖转运到靶细胞内,进行氧化代谢,维持正常血糖.胰岛素的分泌量相对或绝对不足可引发糖尿病,而它在血清中的含量关系到与受体的结合率.胰高血糖素为胰岛素拮抗激素,是体内主要的正性调节血糖的激素,可促进分解代谢,具有促进糖原分解和糖异生的作用,降低外周循环中胰高血糖素水平可减轻糖尿病症状。中药卷柏含有黄酮类、氨基酸及海藻糖等成分。
李方莲等报道,卷柏水煎剂可显著降低四氧嘧啶(ALX)所致糖尿病大鼠血糖,究其降低血糖机制可能与影响胰岛B细胞功能,保护B细胞不受破坏,促进胰岛细胞修复,增加胰岛素的生物合成,增加组织对糖的转化利用等有关。孙桂荣等进行的汉防己甲素(TET)对四氧嘧啶所致糖尿病大鼠胰岛B细胞的保护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阳性对照组大鼠胰岛内仅见数个散在的残存B细胞,而给药组大鼠胰岛内则以B细胞为主,紫蓝色分泌颗粒丰富,接近于正常大鼠;胰岛B细胞组织免疫化学染色结果发现,阳性对照组大鼠胰岛内免疫反应阳性物明显缺失,且着色浅,而给药组大鼠胰岛内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目则显著增多,且颗粒的着色深,大蒜素是含硫化合物,可通过提高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血清胰岛素水平而降低血糖,病理学研究证实大蒜素可促进胰腺泡心细胞转化,胰岛细胞增殖,B细胞增多,从而使内源性胰岛素分泌增加。银杏叶提取物(Egb)主要成分为黄酮类和银杏内酯,对糖尿病胰岛B细胞具有保护和修复作用,可促进胰岛素分泌,从而改善糖代谢,降低血糖。李宗友观察葫芦巴乙醇提取物对大鼠胰腺的作用时发现,此化合物可直接刺激B细胞,促进胰岛素分泌,李明等选用LiBP小鼠,分离、收集,培养胰岛,将其置于甲磺丁脲及人参溶液中孵育发现,人参对离体小鼠胰岛有促进胰岛素合成和分泌的作用,与甲磺丁脲的作用相似.复方灵芝降糖胶囊可提高血清胰岛素水平,降低血糖含量。鬼箭羽是中医常用的活血化瘀药,它的提取物草酰乙酸钠可通过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而起降低血糖作用。
2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重要环节和显著特征,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机体内胰岛素并不缺乏,而是单位胰岛素的生物效应降低,即胰岛素敏感性下降。
2.1增加胰岛素受体的数目和亲和力细胞膜胰岛素受体的亲和力及数目关系到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率。李惠林等研究表明,加味桃核承气汤可使链脲佐菌素所致糖尿病大鼠的血糖下降36%,同时显著增加肝细胞膜高亲和力胰岛素受体的数目,低亲和力受体的数目亦有所上升。刘永玉等利用放射免疫分析及放射配基受体分析发现,用链脲佐菌素及高热量饲料方法模拟的2型糖尿病大鼠的红细胞胰岛素受体结合力下降,应用大黄治疗4周后血清胰岛素水平降低,红细胞胰岛素受体结合力恢复正常。另外,黄连可提高胰岛素受体的结合力,改善胰岛素抵抗。许东晖等研究从海星中分离并经结构修饰获得的新化合物A1998的降血糖作用机制时发现,A1998通过增强细胞膜Na+-K+-ATP酶活性,提高细胞膜上磷脂酰肌醇水平,促进胰岛素与细胞膜受体结合,激活细胞内肌醇磷脂特异性磷脂酶C,生成专门传递胰岛素生物信号的第二信使磷酸肌醇聚糖,增强胰岛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性,发挥降低血糖的作用。
药学服务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实施药学服务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用药依从性干预作用。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2组患者均予口服降糖药物格列美脲、瑞格列奈、二甲双胍等药物,根据患者血糖情况可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开展药学干预。对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进行监测,包括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在患者进行药学干预12个月后对患者服药依从性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2组血糖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个月、3个月后时治疗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在常规血糖控制治疗基础上开展药学服务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提高,从而降低患者血糖水平,对患者临床治疗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药学服务;糖尿病;血糖;依从性
糖尿病属临床常见的代谢性疾病,患者会发生持续血糖异常升高、代谢紊乱等症状,直接导致患者全身组织器官发生损害,严重的会发生器官衰竭[1]。临床上糖尿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控制血糖、避免并发症发生。糖尿病患者科学用药是控制血糖的关键,在患者长期、复杂用药过程中用药依从性会降低,直接影响药物治疗效果[2]。如何改善患者用药依从性使患者更好控制血糖,成为医师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3]。本研究旨在分析糖尿病患者进行药物服务对患者用药依从性及控制血糖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7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其中观察组男23例,女25例,年龄51~70岁,中位年龄57.5岁,病程7个月~10年,平均病程25.9个月。对照组男22例,女26例,年龄52~71岁,中位年龄58.6岁,病程6个月~11年,平均病程26.5个月。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2组患者均予口服降糖药物格列美脲、瑞格列奈、二甲双胍等药物,根据患者血糖情况可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开展药学干预:在患者用药前,临床药师向患者讲解服药方法及不良反应处理方法,根据患者身体情况讲解用药注意事项,语言通俗易懂容易让患者理解和接受;向患者讲解不同降糖药的作用机制,向患者发放糖尿病宣传手册资料,提高患者自我药物治疗的意识;临床药师及时了解患者用药过程中的疑问及时解答,并根据患者用药后身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对于治疗和用药方案较为复杂的患者,应让其反复描述用药方案,并与患者保持有效联系,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后及时进行用药指导或解释,对患者血糖进行监测,防止患者出现漏服或停药情况发生,督促患者严格按照医嘱用药。1.3观察指标。对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进行监测,包括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在患者进行药学干预12个月后对患者服药依从性进行评价。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急性胰腺炎发高血糖论文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高血糖护理
急性胰腺炎是消化内科的一种常见病,发病突然,临床表现复杂,病情进展迅速,并发症多,死亡率高。2002年3月至2009年1月解放军第92医院消化科共收治急性胰腺炎53例,53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高血糖。临床通过应用胰岛素调节血糖,血糖控制良好,并在治疗过程中总结出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法。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53例,男32例,女21例,年龄25~68岁。主要表现为腹痛、发热、血淀粉酶和尿淀粉酶升高,均行CT或超声等影像学诊断,全组均有空腹血糖升高,为12.8~23.2mmol/L。
1.2治疗方法按葡萄糖与胰岛素的比例4~6g∶1u配置胰岛素注射液,用微电脑输液泵匀速输注,定时(4~6h)监测血糖和尿糖,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葡萄糖与胰岛素的配比。
2护理措施
不同方法测试血糖结果对比及剖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病人数成逐年上升。血糖的监测越来越受到重视。血糖仪以其简单、快速、易操作的优势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急危病人或是有糖尿病病史患者的紧急快速血糖的检测。迅速获得的血糖参考值对医师的临床诊断和应用提供了帮助。但在有些情况下血糖仪测末梢血的血糖值与化验室全自动生化仪测静脉血的血糖值有误差。
故对我院2010年1月至4月50例急危病人及有糖尿病史的病人年龄在50~80岁同时取静脉血和同侧肢体末梢血分别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快速血糖仪进行血糖测定。其中昏迷病人24例,脑卒中病人10例,呼吸困难病人12例,冠心病心肌梗死病人4例。
1方法
对入院的病情危急的有糖尿病史的病人在入院时未进行输液前,用75%酒精消毒患者左手无名指指尖,待酒精干后,用一次性采血针紧贴病人皮肤刺破皮肤使血自动流出黄豆大小时用快速血糖仪进行测试并记录血糖数值。压迫穿刺点数秒钟后取同侧肢体静脉血标本3ML送化验室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
2结果
50例急危重病人用血糖仪测的末梢血血糖值平均值7.82±2.72,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静脉血血糖平均值8.11±3.11通过t检验发现血糖仪测的末梢血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的末梢血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糖仪测的末梢血比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的静脉血偏低。
糖尿病患者合并低血糖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糖尿病;低血糖症
【论文摘要】目的糖尿病患者合并低血糖的临床研究。方法集2007年2月至2008年2月临床所遇到的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症25例,采取分析病历记录、实验室血糖测得值、临床用药情况的方法等,数据分析采用描述性方法。结果25例中在3d内血糖恢复稳定者23例(占92.0%),其中6h内血糖恢复稳定14例;6~24h血糖恢复稳定6例;24~72h血糖恢复稳定3例;1例抢救治疗5d未清醒,且反复抽搐(2次脑CT未见异常)自动出院;1例合并陈旧性多发性脑梗死、脑出血及痴呆,住院15d,自动出院。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特别是有伴存病的患者应尽量选用半衰期短,血药浓度积蓄较小的降糖药,并宜从小剂量开始,注意个体化,及时随访血糖,治疗上应防止再次低血糖症状发生,减少病死率。
低血糖是糖尿病治疗中最常见的问题,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需尽量予以避免,其临床表现多样化,如不及时诊治,神经细胞可能发生不可逆的损伤和死亡,遗留痴呆等症状,甚至死亡。尤其是老年人缺乏自觉症状,以致产生重症低血糖甚至昏迷。本院从2007年2月至2008年2月治疗老年人糖尿病低血糖反应25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集2007年2月至2008年2月临床所遇到的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症25例,均为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64~86岁,平均73.4岁。合并肾病5例,高血压病17例,冠心病8例,血脂异常15例,陈旧性脑卒中5例,感染2例,胆结石6例。胰岛素治疗9例,应用口服降糖药治疗16例(口服优降糖2例,消渴丸4例,美吡达2例,达美康3例,优降糖与二甲双胍并用3例,消渴丸与二甲双胍并用2例)。
1.2诊断标准糖尿病诊断参照1997美国糖尿病协会ADA/WHO糖尿病诊断标准。低血糖症参照测得的血糖结果:①有低血糖的检验结果:血浆葡萄糖浓度<3.9mmol/L;②临床上以自主神经症状和神经低糖症状为主要表现[1]。
脑挫裂伤患者血糖升高研究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脑挫裂伤患者早期血糖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68例脑挫裂伤患者,入院时行GCS评分,分为重型脑挫裂伤组(GCS3~8分)、中型脑挫裂伤组(GCS9~12分)和轻型脑挫裂伤组(GCS13~15分);住院治疗2周时进行早期预后评分(COS评分),分为死亡或植物生存组(GOS1~2分)、残疾组(GOS3~4分)和良好组(GOS5分)。入院时测定血糖,将其测定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血糖均值对比:重型组、中型组与轻型组两两对比均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死亡或植物生存组、残疾组与良好组两两对比均值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脑挫裂伤患者急性期血糖升高;血糖升高程度与与脑挫裂伤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脑挫裂伤愈严重,GCS评分越低,入院时血糖含量越高,其预后也越差,GOS评分越低。早期检查血糖可作为伤情及预后判断指标。
【关键词】脑挫裂伤血糖预后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changeofbloodsugeratearlystageinpatintsofcontusionandlacerationofbrainanditsclinicalsignificance.Methods68casesofcontusionandlacerationofbrainweredividedintoseveregroup(GCS3-8)、mediangroup(GCS9-12)andslightgroup(GCS13-15);theyhadCOSsocreforprognosis2weeksaftertreatment,thentheyweredividedintodeadorvegetativebeing(GOS1-2)、diablitygroup(GOS3-4)andwellrecoveredgroup(GOS5).Bloodsugerwasmeasuredonadmission,theresultswerecompared.ResultsThecomparisonofaveragevalueofbloodsugerofdifferentgroupsshowed:thedifferencebetweenthethreegroupshadstatisticalsignificance(p<0.01).ConclusionsAtacutestage,thebloodsugerrisesinpatintsofcontusionandlacerationofbrain;theleveloftheriseiscorrelatedwiththeseverityofinjuryandprognosis,themoreseverethecontusionandlacerationofbrainis,thelowertheGCSscoreis,andthebloodsugerishigheronadmission,theworsetheprognosiswillbe,andthelowertheGOSscorewillbe.Sothebloodsugaratearlystageofcontusionandlacerationofbraincouldbeahelpfulindexforjudgmentoftraumaticconditionandprognosis.
【Keywords】ContusionandlacerationofbrainBloodsugarPrognosis
脑挫裂伤急性期机体产生多种应激反应,使各项生化指标发生变化。其中血糖升高在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中受到一致肯定[1]。急性颅脑损伤后血糖的升高,直接影响预后,是导致患者死亡和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作者自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对本院收治的68例脑挫裂伤患者入院时进行血糖测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胰岛素治疗中低血糖症护理论文
【摘要】目的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后血糖及低血糖发作时的血糖,分析低血糖发生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104例40~76岁2型糖尿病初次使用胰岛素治疗病例进入本次研究。以21天为观察期限,监测各时点指尖末梢血糖,并在患者低血糖发作时及时监测及处理。结果糖尿病无并发症组发生低血糖频率显著低于有并发症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P<0.001,)。40~49岁组在应用胰岛素治疗后发生低血糖的频率显著低于其他3个年龄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0.001)。结论(1)2型糖尿病患者经胰岛素治疗后年龄及是否有并发症是低血糖发生概率的重要影响因素。(2)对年龄较大、并发症较多的2型糖尿病患者需加强卫生宣教,密切观察病情,严密监测血糖,在胰岛素治疗中随时调整胰岛素用量。
【关键词】2型糖尿病;低血糖;胰岛素治疗;护理
应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已逐渐被广大患者所接受,但随着治疗的开展,低血糖症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低血糖的发生并不仅仅与胰岛素的用量有关,还与个体差异有很大的关系。这种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年龄、并发症的多少及严重程度、饮食及运动情况等。为了有效预防低血糖的发生,笔者以104例2型糖尿病初次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监测三餐前后、睡前、0点、3点指尖末梢血糖,并在患者低血糖发作时及时监测血糖水平,探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低血糖发作与个体差异的关系,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按照1998年WHO关于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选取在我院治疗的104例初次使用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9例,女45例,年龄40~76岁,平均55.2岁。
1.2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时血糖变化分析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时血糖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6例,根据入院时的空腹血糖分为血糖正常组,血糖升高合并糖尿病组和血糖升高无糖尿病组,比较发病时的症状,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入院时高血糖且合并糖尿病组无痛性心梗、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和病死率高于其余两组。结论早期血糖升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有糖尿病病史者发生无痛性心梗的可能性较大。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血糖;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并发症
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常见暂时血糖应激性升高。为了研究血糖升高在病程的发展及预后的临床意义,本文通过对1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空腹血糖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病例随机选自我院2005-2008年住院的1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诊断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根据病史及入院时空腹血糖分为三组:血糖正常的38例,血糖升高合并糖尿病32例,血糖升高但无糖尿病的36例。比较三组病人发病时的症状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2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