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健康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4 19:48:5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学生心理健康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学生心理健康

学生心理氛围与心理健康阐述

【摘要】本研究主要采用心理健康量表和大学生班级心理氛围调查问卷对370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表明:班级协作氛围与心理健康各维度均不存在显著相关;班主任氛围、班干部氛围和心理健康各维度均存在显著相关;班级心理氛围其他因素也与心理健康各维度分别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班级心理氛围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班级心理氛围

1问题提出

心理氛围也叫心理气氛,是指集体中占优势的一般态度和感受,这种态度和感受支配着全体成员的情绪。当某种心理气氛形成之后,它对一些新进入群体的成员有巨大的影响力和感染力。班级作为大学教育的一个基本的单位,是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成长的基石。其心理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班级中每个人的生活和成长。班级心理氛围作为班级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对班级中个体的发展和心理健康水平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2研究方法

2.1被试

查看全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策略探析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管理策略。方法选取本校200名学生作为调查研究对象,通过访问调研法,分析其对心理健康的理解,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学生做出相应健康管理策略。结果75名学生认为通过新媒体获取更多信息,但是需要教师引导进行信息的甄别;64名学生希望在浏览新媒体时产生的心理困惑能够与心理健康教师进行交流;61名学生认为学校应当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加强对各种不良信息的管理,杜绝虚假负面消息的传播。结论新媒体环境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可谓是有利也有弊,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新媒体的积极因素,帮助学生认识到新媒体的利弊,科学合理的运用新媒体,积极引导学生成长。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策略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的传播与接收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方法改变人们的思维及生活方式。新媒体给大学生的生活、工作以及学习带来的极大的便利,同时新媒体上传播的各式各样的思想也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其使得当代大学生接触各种信息更加的便利,拓展了学生的思想认知,但与此同时一些消极负面的信息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侵害[1]。在新媒体环境下究竟该如何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呢?本文从新媒体的影响角度入手,探究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策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西安海棠职业学院200名学生作为调查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本研究已获得所有学生的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排除标准:未成年者,不能配合完成研究者。其中男生75例,女生125例;年龄18~21岁,平均(19.2±1.5)岁。1.2方法。通过访问调研法,分析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理解,统计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管理及应对策略,具体如下:①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在新媒体高速发展的过程中,给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和教育带来了诸多便利,首先新媒体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教师需要正确地进行引导学生的正确观念及信息,这样必将会对学生的人格健全和道德认知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其次,借助新媒体学生可以对外界发生的一些事物发表属于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在思想交流和碰撞的过程,学生的心理也逐渐发育成熟。此外,新媒体还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学生通过对这些不良社会现象的深入了解和分析,透过现象看清事物的本质,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这样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管理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②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当前时代信息来源的方式逐渐趋于多样化,我们虽然强调要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对学生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但实际上新媒体信息传播具有无屏蔽性的特点,学生手中的电子设备也可能会接收或者是搜索到一些消极负面的影响。学生进入到大学之后虽然已经成年了,心智已经逐步发育成熟,但是由于他们长期待在校园中,与社会接触比较少,社会经验不足,其很容易被一些不良信息所诱惑,而一旦接触到这些不良信息之后,势必会侵蚀学生的心理,产生消极负面影响。

2结果

查看全文

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管理论文

【摘要】本文分析了教师问题行为的成因、表现及其影响,探讨了教师问题行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这些不良影响。文章可以改进对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科学管理,为学校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教师问题行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层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心理发育尚未成熟、社会阅历不够丰富的学生来说,冲击是巨大的。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激烈竞争,学生不仅要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具有较全面的能力,而且还要具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成为祖国跨世纪的一代,担负起建设国家的重任,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质,还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始终是一种动态的过程,不是简单机械地知识传递与接受,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因教师的能力、风格、学生的自身状况、教学的手段、内容等因素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理想的教学效果以理性的教学原则、内容、教学方法、策略为基础,同时,必须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并采取适当措施。因此,研究教师的问题行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教师问题行为的研究

查看全文

国际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析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不断深入,全球经济、文化等的交流越来越频繁,我国作为当前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凭借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推进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吸引了大量来华的国际学生。

对于来华国际学生而言,进入中国即进入一个崭新的文化环境,起初势必会出现各种不适应及迷茫,而这种不适应及迷茫可能会使国际学生产生各种负面心理,即文化休克。倘若不能有效明确文化休克给国际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国际学生极易产生不良的心理问题,诸如紧张焦虑、敏感对立、消极抑郁等。所以,跨文化适应视域下对高校国际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开展全面分析,加强国际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现阶段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由徐辉编著、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论述了心理健康的基本问题、中西方心理健康观念与思想、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心理健康水平等内容。该书内容翔实,论述严谨,突出理论性、实用性,不仅可作为高等院校的参考教材,还可供相关企业、科研机构工作人员研究使用,另外对跨文化适应视域下高校国际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也可提供有力指导。心理健康主要是指人们可很好地开展心理调适,充分发挥心理效能,即人们在社会中可健康地生活,并可不断提升自身的心理水平,可有效适应社会环境并为社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目前,高校国际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一是缺乏适宜国际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制度、管理办法。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近年来我国针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法规文件,各高校均设置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然而对于国际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研究则起步相对较晚,缺乏特定的法规文件依据,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各高校对国际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二是缺乏国际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工作者。受文化差异、语言交流、专业水平等因素影响,现阶段我国仅有少数高校针对国际学生设置有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国际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不少高校的心理健康教师在面对国际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时,通常会因为语言障碍而难以为国际学生提供理想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三是对国际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缺乏深入性。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高校针对国际学生推出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然而此类课程对国际学生的吸引力十分有限,实际教学效果不尽人意。相关调查显示,国际学生对高校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了解不充分,对高校组织的各式各样心理健康讲座、团体辅导活动缺乏兴趣,即使出现有心理健康问题,也不愿意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寻求帮助。针对高校在跨文化适应视域下如何开展好国际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笔者结合《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一书提出以下几点策略思考:第一,加强国际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一书提出,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高素质工作团队的有力支持。

为此,高校应打造专门的国际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团队,肩负起指导国际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同时设置国际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配备专职、兼职国际学生心理健康教师,为国际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可靠师资保障。在此基础上,高校还应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提升工作人员对各国文化、宗教信仰以及风俗的了解,提高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及技巧,同时及时觉察国际学生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及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第二,推进国际学生团体心理健康辅导。首先,高校应适时为国际学生组织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帮助国际学生应对在华学习期间可能面临的文化冲突及适应问题,使国际学生掌握相应的心理健康知识,可有效感知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引导国际学生积极与家人、朋友进行交流互动,并乐于寻求心理健康教师的帮助。其次,高校应适时组织国际学生召开班会,鼓励国际学生互相分享自身在中国的学习、生活经验,交流适应期间面临的难题等,以此帮助国际学生更迅速地适应新环境,防止相关心理健康问题的引发。

再次,为了让国际学生更迅速地融入高校生活,可组织国际学生参加各式各样的课外活动,如参观所在城市的名胜古迹、到社区服务、组织中国传统文化体验活动等,依托多样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帮助国际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使学生很好地融入大学生活,拥有良好的心态投入到日常学习、生活中去。为高校国际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提供有力保障,更好地为我国培养出一批知华、友华的国际学生。

查看全文

深究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广西某医学院一、二年级3328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取整群分层抽样法。剔除错误学号或无真实姓名等无效问卷,获有效问卷3191份(有效率95.9%)。其中男生951人,女生2240人;本科生1921,专科生1270人。

1.2方法

1.2.1测量工具

《症状自评量表》,简称SCL-90,作为准则参照试验[1],并参照全国青年组常模对比分析[2]。

查看全文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技巧

【摘要】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研究和关注的重点,是关系到小学生健康成长发展的重要教育。过去由于过度重视学生知识培养和对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错误认识,针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严重缺乏,甚至被完全忽略掉。在新的人才培养理念下,需要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开展科学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基于此,本文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技巧和措施进行了相关的分析,以期为现代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技巧

科学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是新时期小学教育发展的必然,同时也是为国家社会发展培养综合人才的重要路径。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是促进小学生全面的基本前提,在小学教育阶段要开展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为小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针对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与知识教育、身体素质教育不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滞后性和独特性,每一个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与出现的问题都是不同的,因此,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要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原则。首先,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这主要是指开展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工作都应当尽可能的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基础,以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状况为根本。其次,要遵守差别化的教育原则,不同的小学生,成长的环境不同、个性特点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心理状态同样也千差万别,因此,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要做好个性化分析,采取差别化的、针对性强的教育措施。另外,在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参与性原则,这主要是指在参与主体方面,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等与小学生成长发展相关的主体都要参与到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当中,而在教育活动中则表现在需要多组织和采取互动性强、参与性强的措施来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的技巧和措施

查看全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策划书

心理健康或许对许多人来说还很陌生,而心理健康节就更加不熟悉了。但是无论何时何地,心理健康正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很多人,今天,请跟着我们的节奏,一起让心灵在自由中跳跃,为此,我们准备了“心灵和弦”心理晚会。

一、活动目的

1、配合5.25心理健康节的其他活动,扩大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在校内外的影响力,积极宣传心理健康节的目的和内容,并针对社会及校园内大学生心理的问题及困惑向在校大学生普及心理知识,使他们对待困境有更加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受挫能力。

2、。通过晚会,使大学生在娱乐环境中来放松自己的心灵,并从某些节目中学习心理知识。

二、晚会主题

本次晚会的主题定为“心灵和弦”,不仅使人们在听到这一主题后会有灵动、跳跃之感,更使人们能内心得到平静与放松,在跳动的音符间释放内心的不悦。

查看全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查报告

根据校党发[**]26号文件以及院党发〔**〕19号关于印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办法》的相关文件精神,尽一步加强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和指导工作,我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指导下开展了各项工作。现就我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自查情况如下:

经济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保障措施

制度健全,建立了《经济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认真学习《新疆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法》、《新疆大学各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职责》、《新疆大学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制定了经济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年工作计划和经济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年工作计划,为工作落实提供了保障。

(二)机构设置

成立经济学院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院健康教育工作。

查看全文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统计研究论文

【摘要】对广州10所高校各个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1.0统计软件和Amos4.0进行χ2检验、t检验及F检验等相关统计学检验。结果显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在性别及专业方面整体上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家庭因素和年级方面存在显著性的差异,表现为家庭融洽的学生比家庭冲突的学生好;大二最好,其次为大三,再次为大一,最差的是大四。结论提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同家庭融洽与否有密切的联系,并存在年级的差异。

【关键词】大学生量表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精神心理卫生的重要性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与关注。有关资料显示:对全国高校学生的一项调查表明,有28.75%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强迫症、压抑症和焦虑等心理问题。心理的亚健康状况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较为普遍的现象,在心理健康问题上,大学生仿佛成了社会新的“弱势”群体[1]。大学生正处于心理的第二断乳期[2],其心理和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在身心两方面的不平衡、不稳定,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大学生有很大的可塑性,是心理多变的高峰期,很容易受到内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产生不同程度的身心反应,导致心理障碍。如果他们没有及时得到适当的引导与调适,就会影响身心的健康成长,甚至出现严重的后果。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广州十所高校的学生进行随机问卷调查。每所高校发放问卷120份,分大一、大二、大三、大四不同年级进行,共发出问卷1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122份,回收率93.5%。

查看全文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策略探究论文

摘要摘要:本报告通过200名农村小学生(三~六年级各50名学生)的自拟心理健康目前状况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品德习惯、劳动观念、亲子关系、交际心理、情绪情感主流较好。但少数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冷漠、羞怯、焦虑、交往障碍、意志品质不成熟等心理新问题。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家长素质、学校教育、社区环境、大众传媒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具有健康心理的二十一世纪劳动者是学校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摘要:小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成因及策略

一、调查目的摘要:

21世纪是机遇和竞争并存,希望和痛苦并存,光荣和苦难并存的时代,人类将迎接来自许多方面的严重挑战。心理素质将是21世纪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素质,心理健康将成为21世纪对人才选择的重要条件,为了搞好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面向二十一世纪三峡库区区县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探究》一级子课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新问题及策略探究》。我校对三~六年级共200名学生进行了小学生心理健康目前状况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对我们了解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目前状况,把握其心理动态,分析心理新问题成因,寻找合理的教育策略提供了有益帮助。

二、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摘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