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情感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4 18:41:0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学生情感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学生情感

论学生情感危机表现

摘要:处于当代社会背景下的大学生出现了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情感危机,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情感危机的成因、表现的研究,试图为大学生处理情感问题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情感问题;情感调适;情感危机

大学生是一个独特的群体,他们在生活经历上有着相似点:即都通过了严格的统一考试,通过激烈竞争千军万马挤独木桥,成了该群体的一员,这些相似点,使得他们在情感问题上有着不同于其他人群的特点,他们对情感的认识很单纯,不收更多现实观念的影响,这种情感是很单一的,通常也是不成熟的。同时,他们又有着极大的差异性: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生活习惯各异,家庭背景不同,成长经历等等各不相同,因此,每个学生对待情感的态度也各不相同,行为表现各异。另,在年龄上,他们处于青年期,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处在迅速变化的过程中,处于从不成熟到逐渐成熟的过渡时期。虽然他们生理上渐趋成熟,但由于阅历较浅,社会经验相对不足,独立生活能力不强,在情感方面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而且又很敏感,易于受社会上流行的各种思潮的冲击,很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问题,女生通常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甚至会影响到以后的婚姻生活。亲情、友情、爱情的表现尤为突出。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好,不仅会影响他们当前的学业,还很可能影响他们未来的感情生活,甚至可能导致他们走向工作岗位后对社会产生一些不良影响。亲情、友情、爱情是普遍存在于大学生中重要的、一定要面对的、更需要慎重处理的情感问题。由于大学生心理生理内部的需要结构不断在发生变化,其追求有一定的独特性,且价值观念尚不平衡、不稳定,时常处于波动、迷惘、抉择之中,其心理成熟又落后于生理成熟,因而大学生的情感是极不稳定的。同时,大学生的情感世界还受到纷至沓来的信息时代和市场经济社会的冲击。人情轻薄寡淡,更多依靠内心的支撑而较少希冀心外的扶持。虽然他们的内心世界很丰富,却没有真爱的立足之地,对于情感,他们有的是为了赶潮流,有的是为了找一个人陪伴,排解孤独;亲情或多或少被淡忘,爱情、友情也欠神圣、纯洁。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这一普遍而又重要的问题,帮助大学生合理解决心理矛盾与冲突,正确处理情感问题,使之顷利而愉快地度过大学时代。

一、当代大学生情感问题的主要表现

当代社会迅速发展,对出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当代大学生而言,他们总体上是一群伴随着民族改革开放的步伐、伴随着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伴随着电视、电脑、网络成长起来的新新人类。独生子女、提倡个性意识、网络青年、追逐时尚、性观念开放、快餐文化的身体力行者等是这代大学生的特点。然而,与他们的父辈相比,日益现代化的工业社会在给他们带来丰裕的生活、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社会转型过程中引发的问题也给予他们巨大的冲击,严重荡激着他们的心理和情感,正负两面皆有。一方面,激发他们昂扬向上,积极进取,勤奋学习,勇于实践,追求人生价值的实现,进发出最强烈的时代节律;另一方面,在这恢宏的气势和令人震撼的节律中,也隐含着一些不和谐之音。大学生在当今社会背景下,在其成长、发展过程中,由于竞争激烈、适应不良等方面的心理压力剧增,个人的内心寂寞孤独、忧郁、焦虑、无目的、恐惧等心理情绪有所增加。表现在一些大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常感活得郁闷、没劲;一些大学生身高体壮却胆小如鼠,膀大腰圆却心胸狭窄,在强者面前自乞自怜、趋炎附势,在弱者面前自高自大、趾高气扬;校园里无激情、无兴趣、无劲头的三无大学生不乏其人;一些大学生渴望友谊和爱情,广交朋友,却常感知己难求、知音难觅,认为别人都不可信,而陷入自我封闭的孤独的深渊。大学生中不断发生的诸如轰动全国的刘海洋伤熊事件和不断见诸报端、互联网上的情杀、仇杀等校园违法犯罪、精神失常。轻生案例表明,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情感危机状态令人担忧。

当代大学生的情感问题表现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较为复杂和零散的。大学生的情感危机及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查看全文

中学生情感调研报告材料

中学生的情感,在小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上,随着生活条件的变化和教育的要求,青春期生理的变化,在几个主要方面增添了新的色彩。

(1)充满热情,富有朝气。

(2)情感的两极性明显。

(3)情感内容不断丰富。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已由学习活动和集体生活扩展到了更多的领域,如对钻研自然科学,参加社会活动的体验;对人与人的关系,对友谊和初恋的体验;对个人前途和祖国未来的体验等。

(4)情感的深刻性不断增加。中学生已能克服小学生体验的具体性、表面性,开始从事物的本质方面产生体验,形成内部深刻的情感。整个中学时期,情感内容的社会性不断地深刻化。

(5)情感的稳定性和自我控制能力进一步增强。中学生的情感比小学生要稳定得多。一旦对某门学科或某项活动有了爱好,就能达到迷恋的程度;一旦和某个同学建立了友谊,可以达到“牢不可破”的程度。这些都表明,中学生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和世界观的逐步形成,情感倾向日趋定型,同时由于调节、控制能力逐步增强,到高中阶段情感的表露开始带有文饰的、内隐的、曲折的性质。

查看全文

大学舞蹈教学提升学生情感表现力

摘要:大学舞蹈教学对学生舞蹈素养的培育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大学舞蹈教学中,涉及到民族舞蹈、现代舞蹈等类型,本文章就以民族舞蹈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情感表现力。民族舞蹈能够传递民族特色,民族舞蹈中的情感表现对于民族舞蹈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通过从民族舞教学现状出发,对民族舞的艺术表现情感表达上的不足,提出了“内在感受能力”和“外在的表现能力”的情感表现教学方式,进行双重培养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民族舞蹈的情感表现力。

关键词:舞蹈教学;提升;情感表现力;思考

一、前言

舞蹈是一门艺术,只有舞蹈技术,不融入情感元素,无法表现舞蹈的张力,因此,必须要通过丰富的情感来表达舞蹈的内涵底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舞蹈的灵魂就是情感元素。但就大学舞蹈教学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忽略了情感教学,对学生情感表现力的培养不足,只在乎对学生技巧和舞蹈技术的培育,这样无法传承舞蹈教学的精髓,也无法给欣赏者带来震撼,所以我们必须要强调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情感表现力的培育,让舞蹈者通过自己的真情实感演绎舞蹈,以此来打动他人,实现舞蹈艺术的表现。好的民族舞蹈,除了来源于生活的感悟,还必须通过规范的动作展现舞蹈的风格、律动,同时通过对舞蹈本身的情感体验,充分将舞蹈的情感表现出来,引起观众的共鸣,从而让观众得到一种美的感受。要想达到这种艺术境界,必须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情感表现能力,才能将民族舞的艺术魅力展现出来。然而,就目前大学舞蹈教学现状而言,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因此,要培养学生民族舞的情感表现力,必须注重对学生外部形态动作的培养以及内部情态感受力的培养,将情感与舞蹈技术融合。

二、舞蹈和情感的关系

舞蹈艺术是通过人体动作呈现的一种表演艺术,通过舞者的动作来传递感情。舞蹈,可以说是人类内心情感世界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人们抒发情感的重要渠道,也是人类情感的一种极致表现,舞者正是通过自身的肢体语言来传递丰富的情感世界,与欣赏者之间达到一种心灵上的沟通。舞蹈和其他艺术不同,不能借助外界力量表现情感,主要是通过自身动作、眼神、呼吸等传递情感,要想达到这种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必须充分发挥舞者的情感表现能力。如何在民族舞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进行情感教学,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舞蹈与情感,两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注重舞蹈与情感之间的关系,才能培养出具有丰富情感表现力的舞蹈艺术者。

查看全文

声乐教学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研究

【摘要】声音教学作为音乐教学中的一部分,是提高学生音乐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但是,在当前的声乐教学中却出现了较多的问题,严重地阻碍了声乐教学的开展,其中最为显著和突出的就是学生情感表达能力难以在声乐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培养。因此,本文就声乐教学为研究方向,对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给予了较高的重视和关注。

【关键词】声乐教学;情感表达能力;培养

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的高低对于声乐演唱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在实际的培养过程中,却出现了较多的阻碍,如何对这一系列阻碍进行解决,成了当前较为关注的话题。

一、分析创作背景,调动情感因素

要想在声乐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首先,教师就必须要在歌曲教学中分析歌曲的创作背景,从而调动学生的情感。在当前的声乐教学中,导致学生情感表达能力难以得到有效培养,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情感因素的调动,对于声乐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并没有进行充分分析和利用,进而使得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较为低下。所以,声乐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应该要重视对学生的情感因素进行调动,通过分析声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对其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进行感悟和学习,进而促进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的提升。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解一些有关于该作品的词曲作者的相关事迹,对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行简单的阐述和介绍,使得学生了解作品创作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方式。并且,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及视频,让学生能够拥有一个更为清晰的、直观的了解,之后再开展实际的作品教学。而学生在对作品的创作背景有了充分了解以后,则能够更为容易地对作品中的情感进行体会,加深自身对作品的理解[1]。如在针对《嘉陵江上》这一作品进行教学时,该作品的创作背景是在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而当前学生则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对于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情感难以拥有一个详细了解,就会对学生体会该作品中的情感,而产生情感共鸣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一些战争年代的图片或者是视频让学生进行观看,并在展示的过程中,将该首作品作为背景音乐进行播放,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产生一个较为强烈的情感共鸣,对其中的爱国情感进行领悟,为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的提高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引导学生正确发声

查看全文

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情感论文

所谓“情感”,就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一种微妙的心理活动。情感是学生学习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情感因素对人的思维具有多种功能,一是激活功能,二是调节功能,三是导向功能。文质兼美的语文教材有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我们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课文情感因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习效率。

一、巧设导入,诱发情感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方法有很多,可以用实物演示、图画展现、音乐烘托等方法。也可通过介绍背景、释题、设疑、讲故事、谈话等方法导入。每一节的导入没有固定的方法或模式,只要能根据具体的课文创设意境充分诱发学生的情感就行。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我是这样引导,带着愉快而幸福的语气说:“同学们,你们能谈谈过年的感受吗?”同学们很高兴,一下子就说开了:穿新衣服、吃好菜、放鞭炮、数压岁钱……同学们仿佛又回到了春节,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中。这时我语气一转,带着悲伤的语气又问:“同学们,你们看过或听过有关资本主义社会里穷孩子的故事吗?”稍微停了一下接着说:“资本主义社会,穷孩子的命运太悲惨了,正如杜甫写的一句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是一个大年夜,凛冽的寒风呼呼地刮着,鹅毛般的大雪纷纷地下着,一个小女孩赤着脚手拿着一把火柴在叫卖,这是谁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卖火柴的小女孩》。”顿时,同学们对这个小女孩的怜悯之情便油然而生。

二、精细分析,熏陶情感

每一篇课文,不管是字、词、句、段,还是标点符号,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首先教师要准确把握作者的感情脉搏,正确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把自己的情感融入课文,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然后才能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从肤浅直觉表面的认识转化为内在情感,从而真正领会文章所要表达的真情实感,使学生情感受到熏陶。如《海底世界》中“波涛澎湃”一词,如果只让学生查查字典,说个句子,这样对这个词及整个句子的理解远远不够。我让学生闭上眼睛,像似亲临海边,然后跟着我的绘声绘色的描述想象:“起风了,海水一浪推一浪,溅起了一丈高的雪浪花,唰…唰…”让学生真正体会大海涌起波浪时那种奇景,从而产生对大海的好奇热爱之情。又如《我的“自白书”》一课,文中“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这些句子,“自由”为什么要加引号?那个破折号作用是什么?“人”的后面为什么要加逗号?在教学时,要善于引导学生真正理解这些标点符号的用意,体味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那么学生对革命者那种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的情感也就不言而喻,自然领悟。

三、加强朗读,升华情感

查看全文

语文教学对学生情感培育论文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充斥着浓厚的工具色彩,它更多关注的是对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新课改实施后,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受到了教育者们普遍的重视。然而,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人生观的培养却被排挤到了语文教学与其它学科教学的交叉、边缘地带,常被语文教学工作者忽略。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学生对语文学科严重的情感流失和语文教学的苍白无力。语文不仅变得难学,而且单调乏味,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偏差,一种失误。“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应该重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生活化,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感和人生价值观,让学生在美好情感中健康成长。于漪说得好:“培养学生成为21世纪素质优良的中国人,是各个学科共同担负的责任。但语文学科起着独特的,别的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因为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地质层,积淀了中华文化的精粹。语言和思想、情感,是同时发生的,它不仅仅是载体,实质上它就是意识,思维、心灵、人格的组成部分。教学生语言,也就是同时在用人类的精神文明,用中华文化的乳汁哺育他们成长,提高他们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

一、情感的培养:让学生接受愉快的情感体验

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情感,是在认知基础上产生的对语文学习的情绪反应。学生一旦喜欢、热爱、接受语文学科,那整个语文学习的水平就会有长足的进步。语文教学工作者要努力使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变成一个愉快的情感体验过程,让学生在情感升华中获得水到渠成、挥之不去的稳定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语文教学的载体是范文。“文章合为情而作”,文章本身就是作者情感的外化。教师自身应当有浓厚的情感投入。魏书生在讲课前一般要向学生推荐有关作者的传记,使学生与自己一道触摸文章跳动的感情脉胳,喜作者之喜,怒作者所怒;钱梦龙讲《苏州园林》,能使学生产生到苏州园林游览一番的强烈愿望;于漪更是被看作是“情感派教学”的圣手。教师的情感无异于一股“乍起”的风,能“吹破一池春水”,让学生体验到具体、亲切的情感,能“披文以入情”。正如明代学者王明阳所云“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己”,情感教学可以使学生乐学到“不能自己”的程度,可以使课堂教学进入五彩纷呈、奇峰迭起的艺术境界。一堂充满激情、旁征博引、纵横捭阖、引人入胜的语文课会令人终生难忘,永远受益。

在教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在学生预习全文后,挂上一幅“荷塘月色图”,让学生关上课本,听课文朗诵带,营造氛围,学生在优美的情境中打开想象的翅膀,随作者一起去领略那流水般的月色,若有似无的荷香,那曲曲折折的荷塘,亭亭舞女衣裙般的叶子,那袅娜地开着、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荷花,还有弯弯杨柳的倩影……,使学生从中获取了深刻的、愉快的情感体验。

语文学科和其它学科比较起来,在对学生进行情趣与情感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教材本身就蕴涵着丰富的人文信息与生活气息,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随时地加以利用和发挥,在自然而又生动、有趣的熏陶中潜移默化地完成情感的培养和教育。语文教学应当突出体现这一优势,培养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为实现语文学科教学的终极目标创造便利的条件、奠定良好的基础。

查看全文

小学教育对学生情感的培养

1.现代小学生的情感特征

记得有一次给一年级新生教授接力跑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当我宣布获胜小组胜利时,全组的学生没有一个为此而欢呼雀跃,只是极其冷漠地等着老师宣读完毕,好像获胜和自己毫无关系。此时我的教学情绪一下子从巅峰而骤降至谷底,教学热情受到很大的挫伤。是我的教学出了问题还是学生的问题?我带着这个疑问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研究,发现这类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现代小学生情感培养方面的缺失而造成的。分析归纳现代小学生的情感特点表现为以下几点:①情感意识薄弱,不知道关心,处处以自我为中心;②情感产生的原因简单,情感反应快,转变也快;③情感的迁移性大,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爱屋及乌”。

2.问题产生的原因

(1)家庭教育只重视孩子的物质需求,忽视孩子的情感心理需要。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人们生活、工作的节奏加快,许多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有的父母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才同孩子见上一面,一两天后就又离开孩子忙于工作了。有些父母意识到这样做对孩子的培养会产生很多问题,于是就想方设法进行弥补,但大多都是简单地从物质方面让孩子按需要去取,而很少和孩子坐下来谈一谈,听一听孩子的心里话。因此,造成了现代小学生的情感意识薄弱,不知道关心人,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的缺点。(2)小学生和社会接触机会少,交往面窄。心理学告诉我们:情感的产生是人对客观与现实的体验。当客观事物满足学生的需求时产生愉快的体验,而客观事物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时则产生不愉快的体验。现代学生的生活是简单的两点一线,上学、回家,再上学、再回家,缺乏和社会必要的交流,在父母那里得到的大多数是满足的体验,而很少有不能满足的体验,因此,造成情感产生单一,缺乏情感产生的外界条件。(3)学校智育比重过大,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很多学校过于注重智育,只要求学生在考试中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至于其他方面特别是心理健康方面,就只是应付一下完事。于是造成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不健康心理。

3.现阶段培养学生正确情感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性格特征。报纸上多次报道:某某学生因为老师的训斥而轻生;某某学生因为母亲暂时不能满足他的所谓合理“要求”而杀掉自己的亲生母亲;某某大学生因为不堪忍受工作后的重压而轻易结束掉自己宝贵的生命。在21世纪我们的祖国要强盛的时候,我们能依靠这样心理不健康的“人”吗?——不能,决不能,我们要的是优秀人才,优秀的人才不仅仅是智力上优秀,更应该是心理上的强者。重视对学生的情感培养有助于学生构建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建立完整的性格特征。(2)培养学生完善的情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开展教学改革。随着教学改革的一步步深入,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学手段进入课堂,课堂教学效果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这基础上越来越多的教师发现,课堂教学要想进一步得到提高,只重视教材内容的变革、教学手段的丰富是远远不够的,而发挥学生情感的动力作用,重视教育中的情感因素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学活动科学化、艺术化。因此,很多教师在努力抓好教材改革的同时,花大量的时间对学生情感进行培养,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正是这种功能的最好诠释。

查看全文

谈初中政治学生情感点燃办法

一、调动学生情感,营造和谐课堂

我们学生都是未成年人,但是他们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观和认知观。我们教师在课堂的言行、情绪都影响着学生。因此,我们首先要控制好情绪,要积极、乐观、亲切地展开课堂教学活动,努力与学生保持平等、民主的状态,如此,学生在课堂才能活跃,才能积极参与,从而营造一种轻松的课堂气氛。于是,学生便在一种轻松、愉快状态下学习,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课堂充满应有的生气和活力,学习效果肯定比那种死气沉沉的课堂要好得多。在政治课上讲解一些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事件和典型案例,既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又能增强思想政治课的魅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情感体验,更好地开启学生的思维活动,使课堂活起来。如在八年级《思想政治》第六课《拒绝犯罪》一课教学时,我将事先准备好的教学素材—从中央电视台《法治社会》栏目录制的一个案例播放给大家,这则案例主要内容是:山东省德州市某中学发生的一起事件:六个九年级的男生在公共场合对一名七年级男生实施敲诈。学生看完短片之后,都有着一定的想法,这不是恶作剧,而是一种违法行为!之后,我让学生谈论,这六名学生为什么敢这么做,我们遭到这样的“恶作剧”应该怎么办?在讨论中学生产生了强烈反响,每个人都积极表达内心的感想。于是,大家对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感受较多,这节课的教学非常效果好。

二、注重情感体验,培养学习兴趣

我们初中思想政治学科中抽象概念较多,某种程度上会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如果我们不投入情感,只是照本宣科、划杠杠背条条。那么,学生便没有主动参与的学习兴趣,更没有学习没有愉悦感。所以,教师必须以饱满、生动的教学引导学生,让学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可依据教学内容,开展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上课可补充一些同学感兴趣的例子,将一些时事热点融入教学,并且深入浅出互动教学,于是学生不会感觉到枯燥,课堂就“活”起来,而学生能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表现出积极思考的状态,智力活动也能兴奋起来,于是,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能力得以提高,教师的高度热情也感染着学生,调动着学生情绪,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将所学内容与自己的阅历、以前的知识积淀结合起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情感体验,我们的教师要注意自己的形象,教学活动中不能居高临下、不尊重学生的想法,让学生有提出的不同想法或意见的空间,让他们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这样师生间沟通便会融治,学生对老师增强信任感,于是,他们就会喜欢我们的政治课堂,对政治学习有兴趣。

三、运用魅力语言,感染学生情感

我们知道教师的专业知识、语言修养和在授课中艺术性语言运用是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而对我们较多的老师而言,往往在课堂教学中忽视魅力语言多学生的感染作用。我认为我们要想让学生情感调动起来,首先我们自己要进入角色,投入真情,用声情并茂地语言激发、感染学生情感;如果我们能把把课本中无声无情的文字转变成极具艺术性的有声有情的语言,那么,学生就会喜欢我们的课堂。如在“捍卫国家尊严”这一教学内容讲授时,学到曾经帝国主义在我国领土租界横行霸道的典型:在公园门口立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我们教师要表现出义愤填膺又伤心难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成就与辉煌讲授时,那种兴奋之情、自豪感就应表现出来。如此,我们的语言就更富启发性,更能感染学生并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情绪,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可见,在政治教学中,我们要学会善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引导他们进行情感体验,如此,学生就有激情和热情来学习我们的思想政治,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们的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的目标就能有限推进。

查看全文

高校英语学生情感及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本文报告一项应用PTBL,即PBL(Problem-basedLearning)和TBL(Team-basedLearning)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听力教学的实验研究。通过对英语专业27名学生进行为期四周的听力教学干预,研究者发现学生的听力焦虑明显改善,PTBL听力教学模式切实有效。本研究对国内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英语专业;听力教学;听力焦虑;情感因素

一、引言

目前,国内高校英语专业本科生在入学时英语起始水平差异较大,听说方面的差异尤为显著。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高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地区差异以及普通高中与外语类高中之间的教学侧重差异。自2005年教育部取消了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外语听力测试的全国统一要求之后,普通高中的英语教学工作中出现了弱化听力专项教学的现象。多数中学将包含听力教学的课程仅设置在高一和高二年级,高三英语教学则完全以应试为主,几乎没有任何听力方面的训练。而外语类高中则始终相对重视对学生的听说读写各方面英语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进入大学后,来自普通高中的学生在听力水平上与外语类高中毕业的学生差距较大。入学前英语听说训练的不足以及英语专业听力课较高的难度使英语基础偏差的学生在听力学习过程中普遍面临较大压力,极易产生外语听力焦虑,阻碍英语学习。同时,英语听说方面起点高的学生则易对听力学习产生倦怠情绪。加之大部分高校的英语专业听力课时的设置为每周2课时,较少的课时安排使得学生难以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听力水平和技能。学界对于国内高校英语听力课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听力技能培养(胡璐,2018;闭富春,黄景文,2015;黎茂昌,2009)、多媒体教学(田苗,王萌,周子航,2019;胡永近,张德禄,2015;)以及针对大学英语(非英语专业)听力课堂的研究(水娟,2019;杨香玲,2018)等方面,缺少从学生主体感受出发,侧重学生情感因素的调查与研究。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高校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的听力学习现状,本文作者开展了名为《英语专业大一听力课调查》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英语专业听力教学和学习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学生听力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听力课堂教学无法满足学生需求;听力课的主要教学模式单一。基于此,本研究以改善学生听力课堂情感体验为目标,改革现阶段听力教学模式,以解决目前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将重点介绍改进后的听力课堂教学方案及其在应用中的实际效果。

二、文献综述

1.情感过滤假说。情感因素对语言输入起着过滤作用最早由Dulay和Burt在1977年提出。在此基础上,Krashen(1985)将其发展成为情感过滤假说,认为情感过滤是阻止语言习得者完全吸收所获得的可理解输入的一种心理障碍。该假说解释了情感因素对外语学习过程的影响。而后美国心理语言学研究专家Schumann对Krashen情感过滤假说进行重建,并为之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依据。Schumann(1997)建议教师应力求避免给学生带来不愉快体验的活动、与学生的语言学习目标相冲突的活动、超过或低于学生应付能力的活动、有损学生自我形象和社会形象的活动。2.PTBL教学模式。PTBL教学模式即PBL(Problem-basedLearning)和TBL(Team-basedLearning)相结合的教学模式。3.PBL教学模式。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模式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首创,是随着建构主义思潮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该模式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该理论早期主要应用于医学教学领域。二十年代末,一些学者开始将PBL教育模式应用到语言教学中。AlbaneseMitchell(1993)通过研究提出,该模式对语言教学有积极作用。NormalaOthman和MohamedIsmailAhamadShah(2013)通过实证研究证实了PBL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语言能力具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近些年,国内学者也开始将PBL运用到语言教学中,但总体仍处在起步阶段。2018年,李玉芳等学者将PBL教学模式运用到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进行了教学实证研究。结果表明,PBL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并降低听力过程中的焦虑。4.TBL教学模式。TBL(Team-basedLearning)模式于2002年由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的Michaelsen教授等学者创立,并首先在医学专业的高等教育中得到广泛实施。在该模式下,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团队讨论。因此,该模式是在学生人数增加的情况下保证教学质量的一种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Haidet,Kubitz&Mccormack(2004)对TBL教学中小组成员的积极和消极学习策略进行了研究,总结了适用于TBL团队合作学习的积极学习策略。Davidson(2011)对学生的反馈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出TBL教学法能够转变学生学习态度的结论,进一步证实了TBL的教学效果。以上研究虽然证明了TBL教学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提出了具体的教学建议,但主要都是在医学专业领域实施TBL教学的探索。国内学者也对TBL教学进行了相关研究,进一步探索了TBL教学法,证实了TBL教学法的有效性,但是仍然主要集中在医学教育领域,在外语教学,尤其是听力课堂中的应用较少(龚莉,2014;刘佳佳,2013)。本研究参考Schumann的教学建议,在听力课堂中以小组合作、学生互动为主要学习方式,因而采用PBL同TBL相结合的PTBL教学模式。整体的课堂设计主要以问题为导向,要求学生根据听力内容对题目进行讨论分析,并给出答案;而在电影配音部分更加突出以小组合作为导向,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自主练习并展示学习成果。一方面,PTBL教学模式结合了PBL和TBL模式的优点,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听力学习兴趣,多种类型的问题设计也使得教学重点更加明确;同时,团队合作学习能够提升学生的听力学习主动性,也能有效降低学生的听力焦虑。另一方面,PTBL教学模式在英语专业听力课堂的应用也打破了传统听力课的教学模式,使得课程内容和形式都更加丰富,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改善听力课的教学效果。

查看全文

小议怎样激发学生情感加深理解能力

摘要:情景教学是指运用具体活动的场景或提供学习资源以激起学习者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是将学习内容和相应的情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助于学生从整体结构上感知和把握学习内容。

关键词:情景教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

在教育教学中时常听到情景教学这四个字,那么什么是情景教学呢?情景教学即教师在课堂上创造一个与学习有关的问题的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对知识的求知欲,能够使学生在情景交融中主动地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现对其作出如下总结。

1激发情感,加深学生理解能力

创设情境很重要的是要激发情感,发挥学生理解与语言表达的能力。首先要让学生细致入微地理解课文语言。教材中的篇篇课文都是因“情”而作,每字每句都浸透着作者的情,流动着作者的情。要理解课文语言,就必须进入到作者的情感世界,体验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特定情感,情之萌生离不开境。要了解作者之情,首要进入文章之境。教学时我们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丰富的联想,采用音乐、声、光、电、图画、图像、语言描绘等手段,再现特定的教学场景来强化学生的感受,激起他们热烈的情绪,在热烈情绪的推动下,学生便被带入到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从而获得与作者相似的情感体验。例如,在教学课文“穷人”第七,第八两小节时,通过有感情地配乐朗诵,生动地再现了桑娜推开门后所看到的情景,激起了学生“悲”的情感体验。正是在这样的情感体验下,学生对“悲”这样的理解,不仅仅是字面上的理解,而是“桑娜”,不这样做西蒙的两个孩子会死的。西蒙临死时,还想着温暖她的孩子、她多么想让她的孩子好好地活下去呀,桑娜没有理由不这样做。一切景语、声语似情语,这些扩展愈加浸透着学生的情感,显示着他们的自我理解能力,自我感悟能力。

2体验情景创设,优化教学内容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