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创造力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4 16:25:3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学生创造力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哲学课学生创造力
《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指出:“哲学常识引导孚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事物,分析问舫,逐步适用时展,社会进步和参与社会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面对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和道路。”通过哲学课的教学,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独立的个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和新方法,堵养学生的创造性。
一、棍据离中学生学习特点,培养学习创造力
根据调查,中学生学习哲学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记忆型。这类学生主要是通过记忆来学习。听、读、李看、记为其主要的学习手段,这类学生的学习成绩很难拔尖。另一类是创造型。这些学生是通过思考进行学习,有较高的学习效率,创造型学习的学生普于质疑,大有打破砂锅间到底_的精神,普于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哲学课教学中,应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对创造型学习的学生,要引导他们从钻研间题的误区中走到正确探索问题的轨道上来,引导他们注重基础的原理,观点的学习和理解。对识记型学习的学生,要对他们进行创造力的培养,特别是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克服他们死记硬背的规象,给他们开创主动探索知识的条件,激发他们的创新愈识。我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一些事例及问题的设里,引导他们从记忆型向创造型转化。如讲授“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时,用“小儿辨日”的故事。小儿甲认为早晨的太阳离人近,因为早晨的太阳比中午的太阳大,近大远小;小儿乙认为中午的太阳离人近,因为中午的太阳比早晨的一太阳热,近热远凉。通过这个故事,我设里了这些问题:小儿甲、乙的认识属于什么认识?为什么?看起来他们的看法有无道理?结论为什么不同呢?实质又是什么?这事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通过对记忆型学生的提问使其明确这都要在学习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有关知识,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回答上述一申问题。又如在学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时,我用了清康熙大学士张英在一次徽服私访中,与拨秧农夫对起对联,农夫正在苗,随口说:“稻草捆秧父抱子”,满腹经伦的大学士张英冥思苦想,无以应对。这时教师要求学生尝试替张英应对,学生跃跃欲试,说了许多下联,后经教师提示:其仆女从天天提菜篮上市买东西这个实践活动中很容易地对了下联“竹篮装笋母怀)L”。既说明了“实践出真知”的观点,也便学生明白:满腹经伦并不就能明白一切,要重视实践,要有创造性。
二、培养学习兴翻.激发学生的创遭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能力的核心。创造力同浓厚的兴趣、好奇心有着必然的联系。浓厚的兴趣是创造力的动力和该泉,好奇心理是创造力的推动力和激发力。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这濡要教师自身的影响,启发和诱导。教师应创造条件,采用直观的方法、生动的语言创设激发兴趣的良好情景。如讲授“矛欣是对立统一”时,用阿拉伯窝言“船夫和哲学家”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哲学的兴趣。哲学家搭乘船只过河,行驶中,哲学家问船夫“你佳得历史吗?”船夫说:“不位”,哲学家说:“那你就失去了一半生命’。过了一会儿,哲学家又间:“你研究过数学吗”?船夫说:“没有”。哲学家说:“那你就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船夫到河中,风大浪急。一阵风浪把船掀翻,这时船夫着急地对哲学家说:•你会游泳吗?’哲学家说:“不会,,船夫说“那你将失去你的整个生命,。茱精会神听完故事后,向学们大笑。这个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如何看待哲学家和船夫,有何启示?使同学们认识深奥的道理:万事万物总是对立统一的,即总是一分为二,优缺点并存。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因此,人们在处世接物时,决不应以已之长衡人之短,应正确估价自己。从另一徽面也会使学生认识到读哲学对自己今后的生活和工作确实有指导作用,这样甲就更好地激发其求知欲望。这一离言故事也讽刺了哲学家瞧不起船夫—即轻视体力劳动者的思想,对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也「很有帮助。在学习这一问题之“矛盾是对立又是统一,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时,用张之洞的故事来启发学生思维。清末名臣张之洞问其文案主管:“你说人在什么时候最得意”?李文石说:“古人云:‘久早逢甘雨,他乡遇知音,洞房花烛夜,金捞题名时’是最得意的”。张之洞说:“未必”。为什么呢?这时同学们议论纷纷,寻求“未必”的答案。若久早后遇基雨,他乡遇到旧知,你贫穷涂倒而他携妓遨游,还对你恶语相讥。比你差的向乡同学因主考官的无才而.名列榜首。因父母之命而违心娶一个东施之姿,河东狮吼的媳妇,而不能与自已相中的貌若天仙的意中人结合时这些情况下能得意吗?使同学们住得“得意”和“不得意’是一对矛盾的双方,既是对立又是统一,“得愈”和“不得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经这样的提示和讨论,学生从中体验了学习的乐趣、感到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真正达到愿学、乐学。
三、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二眼于学生会学思,是培葬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劳技教学的学生创造力研究
教师需加强研究,开发教材
劳动与技术课程虽然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但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真正能落实到位的学校很少,不少学校把劳动与技术课程当做是可有可无的课。作为一名劳技教师如果不能提高认识的话,可想而知这个学校的劳技课会上成何样。因此劳技教师需要提高认识,把劳技课上好。但仅仅提高认识还是不够的,因为劳动与技术课程综合性非常强,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语文、艺术、思想品德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同时也融合了社会、经济、法律、伦理、心理、环境等内容的教育视野。劳动与技术课程既是已有知识的综合运用,也是新的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学习。而劳动与技术教师都是其他专业转行过来,知识水平有限,因此作为一名劳动与技术教师加强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绝大多数学校选择初中省编教材《工艺》和《园艺》的较多,书上的不少项目还是比较好做的,但这还不够,我们需要能适应本校学生的一些项目或在原有的书本项目上进行加工,挖掘科技教育元素。劳技课内容是融知识性、科学性、操作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我积极研究从教材中去挖掘那些可以培养或施展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内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思考和探索同一问题,拓宽学生思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新事物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发掘创造力。比如在《工艺》教材中有一段废旧物品再利用的内容,作品一般都是一些小制作,比如笔筒、花篮之类的。我在这里就要求学生要把科技元素要融入你的作品中,这样学生在制作的时候,就需要动脑思考,自然而然就把劳技项目和科技结合一块去了,从而做出的作品层次更高,比如有的同学用可乐瓶做的自动灌溉系统,自动花洒等等。教师必须要加强自身业务和科学知识的进修,熟练掌握课本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不断充实自己,增强创新意识才能适应新时期劳技教学的需要。
劳技课堂渗透创造理念
首先拿个空可乐瓶往讲台上一放问学生,你来说说看空可乐瓶能用来做什么?然后给予学生一定的小组讨论时间。讨论完之后,开始各抒己见。学生七嘴八舌,有的说做个艺术花篮,有的说个笔筒,有的说做个花洒等等。在课堂上营造各抒己见的讨论氛围,真正发挥同学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思维从单向性向多向性发展。虽然每个人想象的思路各不相同,但大都能发现问题的本质。我又进一步提出能否利用可乐瓶做一个科技小制作呢,使这个作品不仅仅是件艺术品更包含一定的科技元素,能应用于我们生活中去。问题层层深入,激起了同学们的兴趣和积极的思考,在肯定他们发表独特见解的基础上,启发他们应用创造发明技法,打开发明思路,充分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积极鼓励他们在课余不妨试一试。这样,把动口、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使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应有的发挥。如有的同学做的自动灌溉系统获得了市科技发明一等奖,做的自动花洒、自动筛选储钱罐获得区级科技发明一等奖,还有不少作品也在科技竞赛中获奖。
劳技实践活动与科辅活动结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每年我们市区都会组织科技竞赛、科普周等活动。我在劳技课的实践中专门开设与这些活动相关的项目,使学生在劳技课堂中不知不觉接受科技教育,在作品的创作中提高创新能力。如在上面所说的在七年级《工艺》教学中的科技教育中所创作的一些科技作品。还有比如在八年级开设的《园艺》中,在上无土栽培时,曾经要求学生对家庭中常见的蔬菜进行研究,看看哪些适宜无土栽培。其中有个学生,研究的是水培大蒜,一开始长得快,家长可能烧菜做配料,割掉一部分,后来发现割了几次,长不大了,学生就针对这个问题来问我,我跟他说明问题的所在,因为大蒜的水培营养来自蒜头的本身,等营养用完了,就长不大了。这个学生于是回去,给水培大蒜里加营养液。后来这个学生写了一篇《蒜的土培与水培》科技小论文,获得了市级二等奖。通过劳技课堂对科技的渗透,使学生爱上劳技课,爱上科技,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2011年我组织一批学生参加全国金钥匙科技竞赛,在江苏省赛区,获特等奖一名,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总之,在劳技教育与科辅活动相结合中,配合学校积极地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参加多种多样的校内外实践活动,使他们了解社会,接触大自然,激发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总之,劳技教学中渗透科技教育,学校及社会各界重视是前提,提高劳技教师素质是关键,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是保证。今后,我要用新的教育理念把劳技教育与科技活动更好地结合起来,在教改实践中去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培养中学生创造力措施论文
[摘要]学校教育是学生创造力培养的主要渠道。运用测验法、问卷法、实验法等对学生创造力发展特点、教师创造力观念和学校里创造力培养的教学行为进行探讨,并从三个方面讨论研究结果:探讨学生创造力的发展特点;从教师创造力内隐观的角度论述教师观念对学生创造力的影响;从课堂教学、科技兴趣小组活动和合作学习三个方面分析学校教育中创造力培养的途径。研究发现,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完善教师关于创造力的观念、科学合理地组织教学、充分利用课外兴趣小组。
[关键词]学校教育;创造力;教师创造力内隐观;教学行为
2006年2月9日,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指出要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奋斗目标,并强调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其基础是要培养创新人才。在2010年2月28日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中,再次强调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和造就,要靠创造性教育。本文从学生、教师和教学行为三个方面入手,考察了中学生的创造力发展特点、中学教师的创造力观念,并探讨了教学行为措施对学生创造力的影响等,以期为更好地在学校教育中进行创造力培养提供借鉴。
一、中学生的创造力发展特点
学校教育是学生创造力培养的主要渠道。了解学生的创造力发展特点,是创造性教育成功的先决条件。创造性人才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创造性思维加创造性人格的统一体。本部分以中学生为被试,分别从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两个方面探讨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特点。
本研究选取普通中学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四个年级的学生共358人,通过测查中学生的创造性问题提出来考察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特点。所谓创造性问题提出,是指学生根据认知任务的要求将创造性思维运用于问题提出中的能力,在本研究中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背景材料,要求学生就此提出问题。例如,“基因科学发展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发达,假设未来的基因科学可以根据任何一个细胞而复制出任何生命。你准备探究哪些与此有关的科学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从创造性问题提出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三个维度进行计分。根据吉尔福特(J.P.Guilford)及托兰斯(E.P.Torrance)等心理学家的理论,流畅性是指问题解决者能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对问题给出尽可能多的解决方法和方案,即学生给出答案的个数;灵活性是指问题解决者能对所给定的问题产生尽可能不同种类的解决方案;独特性是指解决问题方案的独到之处。
学生创造力实验探究论文
摘要摘要:以小学四年级学生为对象,以TTCT—图画和威廉斯创造性倾向量表为量具,运用创造性教学策略,进行了为期3年的创造力培养实验,结果表明,学生的创造力不仅可以培养,且只要培养就会得到发展,培养创造力并不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培养创造力应该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以创造性倾向为重点。以使其更加有效的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摘要:小学生、创造力、培养、实验
一、新问题提出
创造力是人的综合素养,包括多种心理成分。在本探究中.作为操作定义,创造力是指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个性倾向。
创造力是人类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工作的心理基础,是创造型人才的关键特征。近年来,世界各国都把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作为改革的目标。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总书记多次强调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气的源泉。”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世界民族之林。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知识创新和知识的创造性应用。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我国培养世纪人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迫切要求,是我们教育改革的重点课题。
还在40年前,日本在《有关人的能力政策的报告》里说摘要:“比什么都重要的是通过教育使广大国民具有可能实现自主技术的基础教养和创造性能力”、“培养基础能力就是养成不依靠他人,而是独立思索,自己产生解决新问题的思想、态度和方法,即形成创造力。”发达国家的教育普遍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作了大量的实证性探究为教育提供了切实的依据。但是,我国到目前为止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方面的实证性探究还不多,非凡是在语文、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创造性教学还缺少系统的探究。
学生音乐教学实践中的创造力综述
摘要: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具有创造性才能的人,而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多方面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因此,要把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纳入到音乐教学之中。随着社会的变化,创造性是人的主体性发展的最高表现。创造性能力不仅表现为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而且表现在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直觉、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关键词:音乐教学;创新能力;激发教学;实践教学
音乐教育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它借助于倾听来感知音乐美,借助歌唱来表现音乐美,借助表演来发展音乐美,它对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对音乐及外界事物的感知力、培养具有个性化创造力的一代新人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在音乐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音乐的学科特点在于它的情感性与形象性。音乐教育是凭借审美感受来进行的,而这种审美感受是在轻松自如的情境中通过教师和学生用音乐进行情感交流方式来完成的。音乐充满着想象,学生在艺术欣赏、演唱、演奏中展开想象的翅膀,用想象力去创造心目中的音乐画面形象及内心感受,如果没有想象力的话就无法听懂音乐。音乐学科与其它学科相比,在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新意识的培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是由于音乐表现手法丰富且多变,由于音乐的情感性、形象性特征决定的。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教学内容及表现手法的分析和比较,让学生认识到音乐的丰富、变化、发展离不开创新。通过音乐课教学,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给学生创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欣赏二胡曲《赛马》中好象是骑手们在摇鞭催马;弱奏的连弓十六分音符要奏得连贯而均匀,犹如群马奔驰时的马蹄之声。两个相同的重复乐句,使人感到马群跑过了一批又一批,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第25至32小节的四分音符乐句运弓要宽阔,发音要饱满,表现了人群中粗犷的呐喊声,从这几小节来看形象思维反映了蒙古族人民节日赛马的热烈场面听后让人久久难以平静,这是《赛马》中最有歌唱味的,旋律性很强,学生能学会。经过听、唱之后,学生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一幅万马奔腾图。教师要能根据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为学生创设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对其深入一步的进行创造性意识的培养
二、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艺术设计教学学生创造力培育综述
创意经济时代,产品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功能性,同时也要具备视觉的美感,于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科的出现也成了历史必然,包豪斯技术加艺术的教学理念为当代设计教育奠定了基础。艺术家和技工历史性的走在一起,进行同台授艺,包豪斯的教师中大都是现代主义运动的重要人物,现代主义的创新、求变的追求深刻的烙在这所学院中,成了包豪斯精神。可以说当代艺术设计教育理念是在包豪斯基础上的延伸。
美国继承了技术加艺术的教学理念,将创新作为第一要求,其大学本科一年级进行基础课教学,开设了二维三维视觉设计、素描、世界艺术与设计史论等课程,其基础课程重视对学生思考能力,技术能力、视觉感知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完善的工作室制度,鼓励老师开发新课程,比如素描课,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框架,拓展出元素素描、素描的材料与应用、用素描来思考等课程形式,跳出写实的樊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学生成绩的评价也非常的灵活有效,最终的成绩并非完全的依据提交的作业,评分标准上增加了资料收集能力、相互间合作能力、师生沟通交流能力等方面,而对于同一门课程,学生可自由的选择老师,学生数不满8人的,该老师的课就不予开设,以此也鞭策着老师的探索步伐,其课程教学一般贯穿于学期的始终,而非集中一段时间上完,这样就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消化,吸收。通过这些措施,有效的将创新意识融入到了日常教学中来。英国是设计大国,这和其“普及设计”教育的理念不无关系,英国中小学中,设计课是必修课,且其教学方式丰富多样,注重学生想像力、创造力的激发,本科预科阶段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其预科主要是设计基础教育,有明确的教学要求和目标,学生必须在一年时间内将课程修完,学校有完善的教学设施,每个制造车间都有专门的技术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学生通过车间制作完成模型制造,同时和老师进行紧密的沟通交流,可见其基础课教学非常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且进入大学预科阶段已有相当的设计修养。
日本的设计教育是从二战后逐渐发展起来的,其是对包豪斯学院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归纳和概括,形成平面、色彩、立体等构成形式,日本的设计教学和日本文化进行了的成功结合,从而产生了具有日本民族特色有艺术形式。中国受日本设计基础课教学的影响颇深,三大构成教学普及于中国各大设计院校,三大构成引入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进步性,但长期一成不变的基础课教学模式严重的脱离了时代的步伐,走入了僵化的死胡同。中国的设计基础课教学主要有素描、色彩、三大构成等教学,另外还有有些学校还开设了图案、装饰等基础课,中国的设计教学有着自身的特点。从设计教育的时代背景来自看,创意经济成为中国当下经济发展的脉搏,创新教育上升为国家战略,但从设计的角度来看,整个教学改革的步伐却相当的缓慢,难以跟上时代对创新的要求。从设计教育的自身环境来看,中国的艺术教育长期以来是应试教学,学生的高考应试方法花样百出,有背范画、背自画像等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应考,有的干脆抄袭,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创造能力并非是训练的重点,高考的评价标准为写实,注重对象的客观描绘,对学生的创造力、想像力束缚严重,长此以往产生了学生创新意识不足、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思维禁锢等恶果。进入大学后,学生面临的是全新的环境,市场经济要求学生必须能融入市场,以此来提高高校的就业率,而要融入市场,必须要有足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这也体现了市场优胜劣汰的原则,这时高中和大学脱节的弊端就显得尤为突出,学生显得茫然不知所措,要用很长的时间来适应。中国的高等学校设计教育不仅面临着学生先天创新意识不足的现状,而且从基础课教学的师资来看,老师大部分是纯艺术类的,受苏联教学模式影响巨大,重视对写实造型的训练,很多高校仍然把素描和色彩看成是纯粹的造型训练,通过写实来塑造画面的空间感、立体感,对形式感的培养意识相对较弱,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引导相对不足,而当代设计追求的是“有意味”的形式,商品通过“有意味”的形式塑造,来吸引大众的眼球,提高商品的销售量,“有意味”的形式感可以说是当代设计者的毕生追求!基础教学必然要着眼于此,提高学生的形式创新的能力。三大构成教学主要训练学生的形式感受、把握运用的能力,训练学生对材料、空间节奏感的把握运用能力,训练学生对色彩的恰当抽取、概括的运用能力,三大构成课是学生作品风格形成的开端,同时也是设计训练的一部分,国内由于受日本三大构成的影响,将之训练内容模式化,概念化,导致训练内容的枯燥无味、千篇一律,学生的个性被淹没,学生创造能力被大打折扣。
针对国内设计基础教学的状况,不少学校进行了大力的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央美认为基础教学的最重要目的不在于技法的训练,而是创新能力培养,通过循序渐进的主题训练,强化学生对抽象、具象形态的提炼、把握能力,其基础课主要包括造型基础、构成基础(强调形式)、材料探索基础、思维训练等,在造型基础的训练里,以写生-解析-变体的作业推导方式进行,强调过程中的思路拓展和延伸,其中包括理论讲座、课堂讨论、教师点评总结、个别指导与学生资料收集等过程,充分的激发个体的主动性与学习积极性。思维训练课程通过大量阅读与欣赏现代艺术与设计佳作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像力,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央美这些年来在基础教学的改革起到了表帅的作用,其出版的系列教材被众多学校采用。南艺将设计基础安排为造型基础、色彩基础、形式基础、装饰基础、材料基础五门大课,其五门课也正如其名称,具有鲜明的特点和训练内容,但这五门课都要求通过相应的造型、色彩、形式等元素来有效的表达个体思想,从而突出对个体创造意识的重视,训练方式以主题训练的方式,循序渐进的训练学生的视觉语言的个性化,形式的感知能力,比如对于造型基础的训练不在囿于纯写实,而在写实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融入个性的想像,进行形象的创造或结合视错觉原理,进行图形的重构、错构,进而产生全新的视觉形象,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在是以前对着对象去客观的描摹,而是更多的去主观的组织、去激发自身的想像与创造力,去大量的收集素材、大量的查阅材料。国美设计基础课在三大构成的基础上演化化二维、三维设计基础课程,注重基础课程与设计专业课之间的自然衔接,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其二维设计课分为平面、色彩及综合练习三大块,将传统的平面构成中的重复、近似、发射等构成形式融入到一个个主题练习中来,强化学生对形式感的把握与运用能力,色彩的运用能力,最后通过综合练习形成系列作品,较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与动手能力。
综上所述,西方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并且有非常成熟的系统支持,创新教育已经融入到教学中,成为教学的一部分,创新意识在基础课阶段生根、发芽成长,保证了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无缝衔接,使创新自然的成为专业课的重要内容,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市场经济。中国部分专业院校把国外的先进经验与本校的实际结合起来,对设计基础教学进行了较为成功的改革,具有较强的本校针对性与特色。不论中外,都无一例外的结合国内、校内的实际,通过精心的课题设计,重视学生形式感、创新思维、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这也成为创意经济时展的大趋势,艺术院校基础教学改革的大趋势。
学生思维创造力管理论文
思维的灵活性是创造力的基础,它是不可缺少的智力品质。数学教学要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造力,首先应该采取各种方法活跃学生思维。教学中怎样促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呢?
一、抓好基础知识教学,通过课堂自学活跃思维。
课堂教学要注意从基础知识抓起,活跃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积极地观察、联想,由学生自己进行探索,并通过推理,论证,发现结论。课堂教学不能没有法,但又不能采取固定不变的方法;有一条原则必须遵循,那就是不能单纯地把数学知识作为结论交给学生,而应把数学教学作为一种过程,让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既学会知识,也学会数学思维方法。如,课堂教学可采劝看,议、分、归”的方法组织教学。通过看书发现问题,根据教学所给题目,发现问题,发现矛盾,再互相议论、研究。然后由学生分析或教者启发,引导,使每个学生都处于积极主动思维状态。这样能调动学生积累的全部智慧和热情。最后教者或学生进行归纳总结、练习、作业。这样,学生学得容易、有趣、灵活,既掌握了双基,又活跃了思维。
二、命题的开放型会调动学生的思维活跃
让学生做开放型的题还是做封闭型的题,对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能力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开放型的命题,会促使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联想,消除学生被动地记公式、生搬硬套的学习方法,有利于防止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例如,“以边长为3和1的矩形ABCD的顶点B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当顶点A落在DB上时,矩形旋转扫过的图形面积为多少”?这样给学生创造意境,去探索、去研究图形的形状。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也练习了扇形和矩形的面积的求法。又如:可把“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什么?”换成“以已知线段为底的等腰三角形的顶点的轨迹是什么?”这样做,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更有利。也可以把一些问题结论给出,去探求已知。
学生创造力培养管理论文
一、必须根据语言交际功能发展的年龄特点开发课程资源,丰富作文题材,激发创造动机
我认为,作文教学要培育学生的创造力,作文题材要符合学生语言交际功能发展的年龄特点,以充分激发学生创造的需要和动机。
我们知道,小学作文训练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它包括许多子系统,诸如语言文字知识技能训练的系统,心理能力训练的系统,思想内容积蓄的系统以及语言交际功能发展的系统。在这些子系统中,儿童语言交际功能发展的系统是起主导作用的系统,是小学作文训练的主线。从哲学角度看,表达语言文字的知识技能属于手段和形式的范畴,而语言的交际功能是人们为了实现某种交际目的而进行的语言活动,它属于动机和内容的范畴。动机决定手段,内容决定形式。每一种语言的交际功能都有相应的语言形式和手段。因此,在小学各个阶段教学生哪些表达语言文字的知识技能,首先不是决定于语言文字知识本身的逻辑体系,而是决定于学生从事哪一类语言活动,发展哪一种语言的交际功能。
小学阶段可以分为低年级(一二年级)、中年级(三四年级)、高年级(五六年级)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由于主导活动不同,语言交际功能的发展其有较明显的年龄特征。
低年级学生主要从事读、写、算入门的活动和游戏活动,也从事简单的劳动和人际交往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对周围世界形成初步的、带综合性的认识,并掌握最简单的学习工具和做人的基本道理。因此,这一阶段学生主要发展初步的概括信息、交流信息和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语言功能。为了顺利地完成这一任务,教师不能仅仅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复述教材和看图作文,而应该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去听广播、看电视,阅读儿童报刊、童话故事和浅显的科普作品,参加各种自我服务劳动,兴趣小组活动和户外游戏活动,以便让他们尽可能地了解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变化的一般知识,初步形成一些基本的道德品质。在此阶段,讲童话故事、写童话体习作最能激励学生的作文动机。通过丰富的想象,儿童把自己喜闻乐见的各种动物、玩具和文具人格化,并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去描绘它们的所作所为,用夸张的手法去展开故事的情节,以充分表现自己的价值观念思想感情。
中年级学生主要从事比较系统的读、写、算活动,也从事一定的人际交往、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从不同的侧面对周围世界有比较深入的认识,掌握基本的学习工具和遵守《小学生守则》所规定的道德规范,因此,这一阶段学生主要发展比较系统的概括信息、交流信息和表达真情实感的语言功能。为了顺利地完成这一任务,教师应充实学生的科学知识和生活领域的知识,充实他们的常用词汇,一是要加强习作和各科教学的联系,开发课外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认真积累在语文阅读、自然常识、音乐、美术等科目和课外活动中学到的基本知识和专门名词,二是进行专门设计的观察习作(也称素描习作),即以实物、音乐、表演、图画、语言等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激起儿童的兴趣和独特感受,形成表达的愿望。
小学美术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创造力
摘要:美术是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通过学习本学科,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能够得到大幅提高。然而,结合当前小学美术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受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师教学能力等因素影响,其严重束缚了学生创造力发挥。这需要教师积极转变美术教学思想,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探寻具有针对性的美术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多样化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而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创造力。基于此,本文对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创造力展开了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活动;创造力;美术素养
在《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美术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并通过发展学生美术实践能力,使学生美术素养得到提高,并对学生人格加以完善”[1]。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对学生绘画技巧进行培养和锻炼,对学生创造力培养较为忽略,导致小学美术教学流于形式。迫切需要美术教师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强化学生创造力培养,并通过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等方式为学生创造力培养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并促进学生获得更加全面和个性化发展。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力培养缺失分析
小学美术教学中,导致学生创造力缺失的原因有:(1)课堂教学方面。首先,教师对学生开展美术教学主要以课堂为主,无论是对美术活动有效开展,还是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发挥都造成一定制约;其次,开展美术教学主要依托于美术教材,在教学任务方面也比较固定,无法满足现代学生多样化学习需要,也对学生创造力发挥造成不利影响;最后,实际教学依然沿用灌输式教学方式,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美术知识,同时教学中也更加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和绘画技巧进行培养和训练,对学生自主创新学习则重视不足[2]。(2)美术活动缺乏创造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创造力进行培养,除了课堂教授美术知识以外,还需要为学生创造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在动手实践活动当中,拓展美术视野,并引导学生充分调动思维,进行自主创新,并获得个性化发展。但是,在现阶段美术教学中,主要以校内和课堂为主,学生深入到自然界和社会中进行实践体验的机会比较少,也影响到学生思维能力发展。(3)美术教师创新精神不足。教师创新能力的高低也会对学生创造力培养产生直接影响,但是对于小学美术教师来说,美术在小学教育体系中不属于重点科目,实际教学中教师只需要完成教学任务就可以,对于提升自身创造力的想法比较少,即便是一些教师想要进行教学创新,然而由于没有联系学生学习实际和个性特征,导致教师所运用教学方法无法发挥出理想的教学效果[2-3]。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创造力进行培养的有效策略
作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培养论文
一、必须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年龄特征确定作文训练的形式和培育创造力的要求
语言活动是交际和概括的统一。交际需要概括,而人的思维可以实现这种概括。小学生主要学写记叙文,也应兼学其它各种简单的实用文体。他们的作文能力可以有多种,但概括起来是两种;产生文章思想内容的能力和表达文章思想内容的能力。前者包括选题、审题、产生材料、选择材料等具体能力,后者包括安排文章结构、选词、造句等具体能力。在这两种能力中,前者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所在,它的心理机制是将鲜明的表象和准确、生动的语言结合起来,以及正确地运用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发散性思维。因此,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要根据儿童思维发展的年龄特征确定各种不同的作文训练形式,以逐步培养各种作文的智力技能和创造技能。
小学低年级主要进行想象作文,同时适当地进行记实作文,重点培养学生重现表象的技能。
低年级儿童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性。许多心理学家认为,低年级儿童产生意义(包知思想、意向、情感、需要等)的主要心理结构是想象。他们正是借助于想象和幻想来理解他们生活的世界,研究和解释这个世界。用神话的方式来观察和解释世界是他们固有的特点。因此,低年级要发展儿童初步地概括信息、交流信息和自我表现的语言功能,最佳的作文心理形式既不是复述,也不是看图作文和观察作文,而是创造型的想象作文和童话体作文。通过童话作文,可以培养学生有意地重现表象的技能,包括在头脑中有目的地产生丰富的表象,确定表象之间的联系和积极地变换表象结构。童话体作文教学,应着力培养想象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小学中年级主要进行记实性的观察作文,同时适当地进行想象作文,重点培养学生形成典型表象的技能。
在中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迅速发展,表现为观察的目的性、持续性、细致性和概括性不断加强,能通过观察比较正确、全面、深入地感知事物的特点。观察力的发展也是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概念思维逐步取得均衡发展的重要标志。可以说中年级是学生观察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此外,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教会学生“虚构”,而是教会他们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因此,中年级要发展儿童比较系统地概括信息、交流信息和自我表现的语言功能,最佳的作文训练形式是观察作文(素描作文),即以实物、音乐、表演、图画、语言等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激起儿童内心的感受和情致,形成表达的愿望。儿童需要观察,犹如植物需要阳光,空气和水一样。因为儿童靠观察去认识周围世界,观察为儿童的思维、想象活动积累了表象。有许多创造发明就是在实际观察中,从某一现象中得到原型启发而成功的。所以,通过观察存储表象,是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的首要步骤。在观察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获得丰富、鲜明的感性表象,帮助他们从五光十色的感性表象中“筛选”出典型的表象,并让他们通过想象生动地表现该典型表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