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4 15:14:1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学前教育专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学前教育专业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礼仪教育研究

摘要: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教育对象祖国的未来,是可塑性极强的幼儿,所以她们除了要具备从事教育工作应有的教育和保育技能外,还要注重礼仪,掌握与周围同事、领导、家长愉快交往交流的规范与法则,笔者根据多年教育研究的经验,总结出学前教育专业开展礼仪教育应重视教师言传身教、制定礼仪制度、学科教育渗透礼仪教育几方面。

关键词:学前教育;礼仪教育;礼仪课程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个人礼仪是一个人仪容、仪表、言谈、行为举止的综合体现,是个人性格、品质、情趣、素养、精神世界和生活习惯的外在表现。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教育对象祖国的未来,是可塑性极强的幼儿,幼儿教师是幼儿行为的引领者,我国儿童教育专家孙敬修说:“孩子的眼睛是‘录像机’,耳朵是‘录音机’,脑子是‘计算机’,录下来的信号都装在计算机里,指导孩子的行为。”幼儿教师要用文明的语言,规范的举止影响受教育者。因此,对学前教育的学生开展礼仪教育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笔者根据多年教育研究的经验,总结出学前教育专业开展礼仪教育应重视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言传身教润如无声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学生的礼仪习惯除了来源与家庭与社会外,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都有很大的向师性,经常会有人说“什么样的班主任会带出什么样的学生”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得体的着装、仪态,幽默的谈吐,积极向上的形象气质,都会成为学生模仿的方面,所以,我们作为未来教师的教师,应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礼貌待人,文明处事,率先营造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学生耳濡目染,必定对她的礼仪教育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大家都知道人与人交往第一印象很重要,师生之间也是一样,师生第一次见面应该是在新生入学报到的时候,作为班主任老师,应该穿着优雅职业但不过于沉闷严肃的服装,面对家长的问题应面带微笑、礼貌回应,即便遇到分歧或麻烦也应该做到耐心解释,处处体现一种遇事不慌、积极向上、文明高雅的形象,这对于绝大部分是女生的学前教育学生来说一定是一个好的示范。

二、开设专门的礼仪课程

查看全文

学前教育专业写生教育分析

摘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以后的职业方向是针对幼儿教学。美术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或者是情绪的发泄,多以已知经验或者现实体验来体现美术作品的原创性。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是幼儿教师,他们一定要有足够的发现美和欣赏美的能力,写生则是锻炼这种能力最有效的方式。

关键词:学前教育;写生;鉴赏;方法及步骤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针对的是幼儿教学。目前幼儿园美术教学当中以简笔画形式的教学依然大量存在,导致幼儿作品千篇一律,同时制约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对他们身体和心理产生不良影响。目前可喜的是,幼儿写生正在逐步受到重视,《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绘画时,不宜提供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这就要求幼儿园教师要关注幼儿本身的年龄特征所表达出来的美术作品稚拙,因此教学不应图案化、成人化。写生成为一个最为重要的改变手段,符合幼儿发现、探索世界的学习需求。生活给幼儿最直观的感受与体验,每个幼儿个体差异也会对不同的物象产生不同的角度理解。要把幼儿原创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形态去发掘,发现者和实施者毋庸置疑是幼儿教师,因此,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写生能力、鉴赏能力、审美能力。

1写生对于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影响

1.1幼儿原创美术的特点。美国美术教育家维克多•罗恩菲德1957年出版的著作《创作与心智成长》认为,孩子2~4岁是无形象的图画期,4~7岁是创造抽象符号表现期。幼儿原创美术是幼儿自身根据自身已知经验和现实体验,运用某些媒介,创作出区别于其他作品、拥有自己独特思想情感或者美术形式的作品。幼儿美术作品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根据已知经验通过想象来组织画面。儿童将这种已知经验转化成独创性场景体验,通常指的是日记作品,但他们的表达又有合理的逻辑思维。[1]另一种是现实体验或者也可以说是写生。它是物象积累的有效方式,它将会给幼儿带来直观的视觉体验。幼儿美术作品的典型特征就是事物与事物之间没有明显位置关系,它们相对都是独立的个体,构图以散点式构图作为主要构图方式,事物与事物进行多角度、自由空间组合。1.2写生对于指导幼儿原创美术的作用。写生是指将现实事物作为主要描绘对象,描绘当中加入个人对景物的认知、情感,通过主观再现或者表现方式表达出来。写生不是一种仿制客观对象,写生本身就是原创,尤其是幼儿在写生过程中对于客观事物的描绘带有很强烈的年龄特征以及主观意识的表达。写生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表现能力,在写生过程中,幼儿可以更加直观地观察、体验事物,从而认识物象基本特征。教师在幼儿写生过程中起到辅助作用,提醒幼儿应该注意的细节、肌理、自己对表现对象以往的经验等,同时可以让幼儿主动去描述自己所看到的,然后再通过写生表现出来。最后教师补充,充分调动幼儿已有经验。[2]在表现过程中,幼儿将会根据对物体的观察,经过自己夸张化、稚嫩化的笔触表现自己独一无二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感受到事物本质的奇妙,喜欢描绘事物主要特征,同时体会到了创造作品的快乐。

2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写生理论支撑点

查看全文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反思

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现状

学前教育中的声乐教学相当重要,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高水平的声乐能力,不断进行深入且符合实际的声乐教学改革,以应对学前教育对教师的高要求。目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声乐教学上存在着教学模式传统化、内容和方法不符合当前学前教育要求以及缺乏广泛的社会实践等问题。这样的学前教育现状对幼儿教师的培养造成了很大的不利影响。

(一)培养目标不明确

现在很多高等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都存在着重理论轻技能的问题,高校重视培养学生的教学科研能力,而忽视了学前教育需要的是声乐能力与技巧过硬的老师。这种模式造成的结果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都存在着声乐技能不过关的情况,无法胜任幼儿园声乐课的教学工作。这样的培养目标不利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更影响着学前教育的水平。因此,从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形势来看,首先,教学目标不明确是影响学前专业教学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地影响着教学质量。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目的是为国家在幼儿专业教育领域培养出合格的幼教人才。所以,必须清楚地认识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与普通高校的声乐专业教学有着很大的区别,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实用性和急需性方面下功夫,采取有针对性的目标进行教学,不能互相照搬照抄。

(二)课程内容不合理

很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程内容设置单一、不合理以及创新性不足,在这些方面出现的问题较为突出。因为目标定位不明确,专业技能课很少,一些适合幼儿声乐教育的课程没法进行,如幼儿歌曲的欣赏、表演、编排。学生在声乐教学基础技能上有所欠缺就会无法胜任幼儿声乐教学工作。还有一种情况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内容过于专业,有的几乎与专业音乐院校相同,与学前教育专业的自身特点相悖,在教学中过于注重训练嗓音,讲究演唱技巧,却对儿童歌唱的特点了解不够,对儿歌掌握的量不足。所以,在教学中要优化课程设置,将单一的教学内容改为丰富并适合幼儿心理和生理等特定条件的教学内容。毋庸置疑,当前很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缺少社会实用性以及对幼儿教育的启蒙性,很难使培养对象实现学以致用。

查看全文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研究

摘要:在技工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开展美术教学,可以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幼儿园美术教学技能,并提高幼儿教师从事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实践活动的专业素养。本文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本着“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以真正实现课程双向渗透的目的。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思考

如今,幼儿师范专业即学前教育专业已成为许多技工院校的特色专业。在技工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体系中,幼儿美术欣赏与创作指导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应用型必修课程。由于当前技校生的特殊学情,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许多新问题、新课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最实用的美术技法,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为学生今后进入幼儿园任教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培养目标定位

技工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是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和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掌握较系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保育能力、活动设计与组织能力、反思与自我发展能力,善于沟通与合作、勇于创新、身心健康的幼儿教师。同时其能力要求为能观察分析幼儿生长、发育情况,独立完成幼儿园保育工作,掌握幼儿心理特征,研究制订幼儿园班级教学计划、设计教学活动并组织实施,能组织完成学龄前儿童体、音、美、舞等艺术活动,能进行幼儿园活动室环境设计和玩具、教具设计与制作,具有与家长沟通和他人合作的协调能力。因此,技工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培养目标也必须与总目标相契合,即通过教学帮助幼儿教师正确认识和理解幼儿美术的特点、审美价值及评价标准,帮助幼儿教师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运用多种手段、形式指导幼儿进行绘画创作,使幼儿教师掌握正确的教育观点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从而具备一定的幼儿园美术教学技能,并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今后从事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实践活动的专业素养。

二、当前技工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现状

查看全文

从双语学前教育专业看舞蹈教学

新疆是少数民族聚居区,长期世居于这片沃土上的有13个民族,为推动区域文化的积极发展,教育要先行,高校教育所肩负的责任就更加重要了。双语学前教育教学是近几年新疆文化战略部署中的重要举措,是推动新疆少数民族文化的积极措施,舞蹈作为学前教育专业中的专业必修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他是不同于普通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它的内容设置、教学思路、教学方法都是有待探讨的。

一、双语学前教育的舞蹈教学现状

1、概念界定

双语学前教育:本文双语学前教育主要是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汉语或汉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少数民族语言。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是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安排上与专业班舞蹈教学内容有所不同,她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各民族舞蹈动态元素之后,并会结合儿童动态元素进行儿童舞蹈的表演与编排,对元素的化简及熟练运用相结合,更注重学生舞蹈综合能力的培养。

2、双语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现状分析

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在经过课程改革后,舞蹈教学课时由原来四年的教学课时量减为两年完成,教学时数减少后教学内容随之也发生较大的变化,很多内容因此删去,如汉族民间舞蹈包括:陕北秧歌、东北秧歌、云南花灯、安徽花鼓灯、胶州秧歌五大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只能有选择地选择1至2种进行教学。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由理论到实践的环节明显减少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一个民族的舞蹈动态元素的过程中,要快速地简单讲解该动态元素的基本特征及该动态元素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如何更准确的掌握,其重点是在动作的教授过程中,而对该民族的地域、文化、民俗部分的讲解,该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被教师们所忽略。如在对今年学前教育专业直升本的学生进行专业加试的过程中,在学生做完一个舞蹈律动或一个片段后,与该学生进行交谈,问学生该民族的舞蹈最典型的动态特征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个动态元素,学生回答不上来,在对普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舞蹈教学过程中都忽略了文化的普及与传播,在对双语学前教育专业进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更应加强该内容。例如在给学生进行哈萨克族舞蹈动态元素的教授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该民族是草原游牧民族,在长年的逐水草而居的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舞蹈动态特征:动作朴素、活泼、潇洒、豪放,上肢动态多于下肢动态,这些肢体动作的产生与哈萨克族人们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其次,让学生了解了该民族的民俗文化之后再加之动态元素的教授学生会领悟较快,模仿教师动态元素时,会显现出该民族的生活环境,从而更轻松地完成教学内容。在有些高校对双语学前专业的舞蹈教学减少了民族舞蹈动态元素的学习,只浅显地学习了一点动态元素,就开始让学生进行舞蹈视频的成品模仿练习,这样教学,学生即掌握不好各民族舞蹈的基本动态元素,也领悟不到成品作品中的动态元素的重组及技巧特征,从专业学习的角度来说,学生一无所获,其实这是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设置中出现的问题,这也是现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在有些院校对双语学前专业的舞蹈教学中只注重给学生教授儿童舞的动态、手位、步伐,民族民间舞蹈动态元素则没有涵盖到教学内容中,这只重视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儿童性而忽略了该课程的专业性,这种教学是对教学内容取舍不当造成的。由此可知,目前双语学前教育专业中的舞蹈教学中是存在很多问题的,如何去做,是很关键的。地区与地区的差异、学校与学校的不同,该内容的设置与安排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及教学要求来制定,情况各异,要以人为本、因人而异,不能抹杀该专业的专业特色同时又要体现该课程的专业性。

查看全文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研究

舞蹈作为一门常见的表现艺术活动,在培养人们的审美思想、审美价值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活动,因为其教学对象是我国未来的幼儿教师,因此更受社会的关注。但是现阶段,我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现状并不乐观,这就需要相关人员努力探求有效途径加以解决与创新,从而确保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质量,最终推动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我国当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近些年来,人们越来越注重幼儿教育,整个社会对幼儿教师的关注也不断增加。与此同时,与幼儿教师教学质量息息相关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发展状况却步步受限,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这些不足具体可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过于重专业的舞蹈教学理念。现阶段,我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师一般是由专业的舞蹈教师兼任的,这些教师虽然在专业舞蹈教学上有优势,但是他们却很少能依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特点,制订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第二,缺乏统一的教学大纲。当前我国中职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基本上都是依倨舞蹈专业的学生制订的,过于注重高难度舞蹈技巧的传授,与我国幼儿舞蹈教学的特点关系不大,实用性不强,难以满足我国幼儿教育的实际需要。第三,教材选择不合理。舞蹈教材的好坏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质量有直接关系,影响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舞蹈理论知识的认识和对各类舞蹈技能的把握。现阶段,我国中职学校并没有统一的舞蹈教材,许多学校选择的舞蹈教材局限性太大,实用性不强。有的中职学校在进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时,干脆不配备教材,由舞蹈教师自由发挥,这样就很难保证舞蹈教学质量[1]。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创新途径和创新方法

(一)积极革新舞蹈教学理念。受我国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不太关注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其教学观念相对陈旧,仍然沿袭着原来的单向灌输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将舞蹈看作一系列动作的集合,过于注重学生对舞蹈动作的呆板模仿。这样就忽略了舞蹈作为一门表现艺术形式所具有的内在审美属性与审美情感,不利于学生舞蹈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中职学校必须积极革新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理念,充分发挥舞蹈在培养人们审美意识、陶冶人们心灵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舞蹈塑造学生的体形,完善学生的人格,提升学生的审美。(二)激发学生的舞蹈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取得明显的舞蹈教学质量,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师必须坚持“趣味教学”的原则,努力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并配合现代多媒体技术,激发出学生的舞蹈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舞蹈教学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2]。(三)采用分层次教学方法,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因为自身的认识能力与受教育状况不同,其舞蹈素质能力也有很大差异。在舞蹈教学实践中,舞蹈教师必须从学生舞蹈素养的实际状况出发,采用“分层次”教学方法,将舞蹈水平基本相似的学生归为一组,制订合适的教学方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进行针对性教学,从而逐步提升全体学生的舞蹈能力。(四)创新舞蹈教学内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与专业的舞蹈教学不同,其教学目的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的舞蹈家,而是为了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这就决定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必须与舞蹈专业的教学内容相区别,不必过分注重高难度的舞蹈技巧的训练,而应该传授基本的舞蹈理论知识,打好学生的舞蹈基础,然后再依据幼儿舞蹈教学的实际需要,科学设计舞蹈教学内容[3]。

综上所述,舞蹈教育对于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思想、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现阶段,我国众多中职学校在学前教育舞蹈教学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这就需要相关的教学人员适时革新舞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力求舞蹈教学能更好地满足我国幼儿教育的实际需求,促进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查看全文

学前教育专业歌唱教学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幼儿园教学有了新的要求,传统学前教育专业歌唱教学已经满足现代幼儿园教学要求,所以结合学生实际、教学要求进行学前教育专业歌唱教学创新与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歌唱教学

在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歌唱教学越来越重视,如何提升歌唱教学适应性与有效性是学前教育专业应长期努力的方向。传统学前教育专业歌唱教学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如何在现代教育背景下改善歌唱教学现状,使之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是本文所探讨的。

一、学前教育专业歌唱教学现状

幼儿园歌唱教学需要专业化师资队伍的支撑,一方面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歌唱素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流畅表述情感的同时还要放声地歌唱,做好范唱,许卓娅教授曾强调教师榜样作用的重要性,即教师榜样是提升歌唱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有效渠道,而要想实现这一目的,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素养,主要包括歌曲鉴赏能力、文化修养与生活感受能力等;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音乐综合能力,幼儿园歌唱教学涉及多方面内容,是集歌曲教唱、舞蹈指导、乐器讲解于一体的综合活动,对教师音乐综合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学前教育专业歌唱教学相较于幼儿园教学而言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即:一是对幼儿歌曲有所忽视,当前学前教育专业歌唱教学存在重民族、美声歌曲轻幼儿歌曲教学的现象,幼儿歌曲仅仅体现于弹唱教学之中,不利于学生声乐概念理解、歌曲文化认识、歌唱能力培养;二是对音乐综合教育有所忽视,在相关因素的影响下,学前教育专业歌唱教学过于注重声乐课程教学,对综合教育存在一定的忽视,不利于学生综合音乐素养水平的提升。

二、如何促进学前教育专业歌唱教学改革与发展

查看全文

学前教育专业融合式教学探讨

摘要:构建学前教育专业融合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有助于新时代学前教育深化改革、提高整体教育水平,促进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能力,优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质量、实现教学诊断科学化。借助系统科学中的层次分析法,从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建构三级评价体系,并根据学前教育专业不同课程对于融合式教学的需求黏性差异,构建不同课程类别的学前教育专业融合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融合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一、问题的提出

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乎幼儿后续学习、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奠基性教育。近年来,加强学前教育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点话题。教育部自2012年发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起,连续10年发起“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意为在社会意识范围内提高学前教育的科学化水平,使科学育儿和保教水平深入人心。在学前教育科学化的培育和传播过程中,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扮演着重要的“实施者”角色。基于此,做好幼师培育工作是关乎学前教育质量的头等大事。而当前存在的现实问题是,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总数约达370余所,就业率也在教育相关专业中位居前列,但从实际幼师输出质量上看,高文化、高素质的幼师依旧稀缺,多数从教幼师在专业技术能力、艺术实践能力、文化知识储备、科研意识方面难以全能,短板效应比较突出。因此,提高学前教育专业育人水平,从源头把好幼师质量关成为当务之急。融合式教学的概念源自“Blendedlearning”(又译为混合式学习),也就是对所有教学要素进行优化选择和组合,以实现教学目标。随着信息化技术和多媒体手段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及线上线下教学方式、课内课外一体化育人手段的组合化使用,在当前的学前教育专业育人过程中,各类学习资源、学习环境、教学方法、教学媒体进一步整合,不论在学术界,还是在教育实践界,对融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已经不是一个新的话题。而相对冷门的是,通过对中国知网数据库文献资料的逐条研究发现,学界和教育实践界对融合式教学实际教学效果和质量的评价与关注甚少,可见以往的各类模式研究难以通过实践的有效性检验;学前教育专业育人质量没有科学化的评价标准,幼师开展育儿工作也没有可行性抓手。据此,构建学前教育专业融合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成为学前教育工作者急需探讨的重要话题。

二、构建学前教育专业融合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意义

关注学前教育专业融合式教学质量评价领域,构建标准化评价体系,对于新时代学前教育专业整体发展、提高教师工作质量、提升人才输出水平,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助力新时代学前教育专业深化改革,提高整体教育水平纵观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史,自1902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以来,大体经历了“蒙养院”“幼稚园”“幼儿园”三个阶段,教育任务从单纯的照管向身心发育、智力发育转变;高等教育专业也经历了从“幼儿教育”向“学前教育”转型的历程,整体发展脉络由笼统到聚焦,教育功能由单一到多元,学前教育被赋予了更多的新时代内涵,如教育权利平等、资源配置科学、教学效果优质,等等。而反观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现状,教师队伍建设落后、教育保障质量体系不健全、评价标准不明确等问题依然突出,直接影响到新时代学前教育内涵的发展。学前教育专业是当前培养学前教育施教者的唯一平台,理应在做好日常性、经常性人才培养的同时,将教育实践活动放在国家整体学前教育发展的宏观历史脉络和战略高度考量,思考自身在保障新时代学前教育专业育人质量中的应有作为。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办学水平,不仅要关注办学目标和教学过程,更要关注办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和教学效果的优劣,这是促进学前教育改革走深走实的必经之路。综上所述,立足学前教育现实问题,构建科学化的学前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既要在微观上关注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又要在宏观上关注新时代学前教育的改革和突出问题的解决。2.优化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能力少年强则国强,要想实现幼有所教,关键要有足够的教育资源,而在诸多教育资源中,教师资源尤为重要。这里所说的教师,对学前教育专业来说,既包括高校授课教师,也包括作为在读学生、即将成为教师的“准幼师”。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融合式教学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只有真正通晓“什么是融合”“如何融合”,并对融合教学所能达成的效果进行合理预估,才能够确保其教学模式符合时代背景和教育需要。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为培育高质量“准幼师”奠定基础,需要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工具性和辅助性支持。同时,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学前教育专业对施教者和受教育者的复合性能力、素质要求均较高,涉及思想道德、专业素养、身心素质的方方面面,而从专业素养看,又涉及文化、科学、艺术、心理、体育等诸领域,其授课内容的丰富性和授课范围的广泛性与其他教育类专业相比,更为繁复。这恰恰与融合式教学的“混合式”“组合式”“多样性”特质不谋而合。因此,构建基于融合式教学和学前教育专业两个关键词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确保二者实现有机组合的有效手段,对于教师开展培养目标设定、培养方案设计、培养效果预估,确保教学模式、教学能力与教学目标之间无缝衔接具有不可替代的工具性意义。3.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质量,实现教学诊断科学化教学质量评价不仅包括学校对教学活动的正向评价,同样也应当包括从学生主体出发的反向评价。只有从正反两方面入手对教学质量进行全方位检验,才能够借助教学质量评价常用手段,实现优化教学模式与提高教学能力、提高学生培养输出质量的双重目的。而从学生主体出发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反向评价,则可通过“学生—教师”互动、“学生—发展”关系、“学生—社会”反馈三个维度来实施和体现。具体来说:其一,通过学生关于教师教学行为“授课满意度”的评价体现;其二,通过学生的就业率、升学率体现;其三,通过学生的社会认可度体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培养质量评估符合社会现实需要、符合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符合学校培养方案和预期教育目标要求。因此,构建包含以上三点在内的标准化学前教育专业融合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有利于从学生主体维度确保教学质量评价和诊断结果更加真实可信,为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奠定基础。

查看全文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能力探讨

摘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存在基本功不够扎实、舞蹈创编能力较弱、语言表达不够明确、教学设计不够完善等问题,因此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就应该从舞蹈能力、教学能力以及实践能力两个方面来进行。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能力

随着社会各界对学前教育的关注越来越高,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也开始受到关注,就人才培养目标而言,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一线幼儿园教师,要求毕业生具有基本的幼儿园教学能力,如舞蹈教学能力。[1]舞蹈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基本技能,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舞蹈理论、基本的舞蹈动作,还要求学生应掌握基本的舞蹈动作示范能力、舞蹈训练方法以及舞蹈教学基本方法。但在近几年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见习、实习以及工作中,我们观察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较为不如意,他们往往存在基本功不够扎实、舞蹈创编能力较弱、语言表达不够明确、教学设计不够完善等问题。因此,如何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是当前急需解决的课题。鉴于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问题,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就应该从舞蹈能力、教学能力两个方面来进行培养。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能力的培养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基本功的培养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言,舞蹈技能的掌握并不是强调高技巧、高难度,而是舞蹈技能与教学能力相互整合发展的一个过程,重点是将舞蹈教育与幼儿教育相结合起来,为学生的幼儿园舞蹈教学实践奠定基础。本科阶段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大多数是没有舞蹈基础的。所以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基本功训练,从基本的“站立”开始,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舞蹈站立姿势;在根据学生的水平,进行形体训练,学习芭蕾手位、脚位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姿态和协调性。在进一步的舞蹈基本功训练时,要以“培养舞蹈教学能力”为基本目标,从而进行基本的技能动作训练,帮助学生积累基本的教学素材,如练习“小踢腿”、“大踢腿”、“小跳”等。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基本功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通常会学习藏族、汉族、蒙古族、傣族以及维吾尔族五大民族舞蹈,教师需要根据每种舞蹈民族特色和难度来选择基本的训练组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协调性,丰富学生的舞蹈知识,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为舞蹈教学做好铺垫。在幼儿舞蹈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幼儿园教学实践中的幼儿舞蹈为教学内容,融合专业舞蹈知识、舞蹈教学方法等,来让学生逐步领悟到幼儿园舞蹈教学的特色所在。

查看全文

学前教育专业歌唱教学思路

【摘要】歌唱教学既是音乐教学的基础内容也是其关键性内容,不过从实际情况上来说,当下一些传统教学方法对于学前教育的发展有着较为不利的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说,创新教学思路以及改革教学模式是我们教学工作者所亟需思考的问题,应当在审视目前歌唱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合理应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力求实现学前教育专业歌唱教学的创新与改革。

【关键词】学前教育;歌唱教学;思路创新;改革

一、学前教育专业歌唱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学前教育所面向的群体多是幼儿园的小儿,这些孩子们往往具备天真、活泼、可爱等性格特征,也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面对这样一群教学对象,这就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音乐知识、唱歌、舞蹈以及乐器能力等。此外,教师务必具备高度的耐心与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育人能力,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对孩子所表现出来的各种问题予以及时纠正,在学习生活中做到尊重、热爱学生,积极为他们创造愉快的学习空间。从实际情况来看,当下学前教育专业歌唱教学存在着较为明显的问题,为数不少的教师完全不考虑实际的教学环境,单纯依照自身的意愿教导一些美声、民族之类的艺术歌曲,而此类歌曲大多不符合学前教育专业歌唱教学的需求,仅仅只能节省教师自身的时间而已。而此类现象所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走上幼儿园的教师岗位,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此类教学内容,将这些难度较高、对于幼儿来说实在无法理解的歌曲,生搬硬套地教给他们,而凭着幼儿园孩子的认知以及理解能力又如何能够明白歌曲的意义呢?由此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导致幼儿园教师对于歌唱教学缺乏理解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难以进行有效的歌唱教学,而孩子们的学习效果自然十分低下。

二、学前教育专业歌唱教学步骤分析

首先,我们必须对于学前教育的实际情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纠正不科学的教学模式,拟定规范、标准的教学方法,遵循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将幼儿歌曲视为主要教学内容,以此展开教学改革。教师应当在审视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分步骤、分层次进行教学。第一步,应当以发声练习为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发声的音准、高度以及跳跃性等。在集体发声练习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单独挑选几名学生进行发声练习的检查,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课堂投入度,同时也能增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单独发声检查的过程中,教师务必对学生错误的发声进行纠正,进一步加深其他同学对于发声的理解,同时教师也应当主动询问学生是否存在音准、气息或是口型方面的问题,对于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均需予以耐心、细致的解答。其次则是歌曲演唱的阶段,有了发声练习的基础,学生打开嗓子之后相对积极,较为适合进行演唱,而接下来的歌曲教学也会更加有效率,教师也应当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宜的教学歌曲,在教学过程中也同样可以采用集体练习以及单独检查的方式,营造一个积极、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