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政策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4 15:10:4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学前教育政策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学前教育政策

农村学前教育政策研究趋势

摘要:为有效研究广元市农村学前教育政策问题,梳理我国农村学前教育政策现状,以政策内容演化规律、价值取向变迁规律、政策实施效果三维框架形成广元市农村学前教育政策研究趋势,为广元市农村地区学前教育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时代;教育政策;农村学前教育;研究趋势

1问题提出

为重视和解决学前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国家出台全方位学前教育政策体系解决“入园难、入园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普惠性资源不足、政策保障体系不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滞后、监管体制机制不健全、保教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1]国家相继出台了宏观层面幼儿园规划和改革、中观层面的制度和体系、微观层面的教师发展和幼儿园教学等20余个学前教育政策。这些政策覆盖了公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农村幼儿园等,关注了学前教育全环节,促进了我国学前教育的飞速发展。“由于各地政策资源的不同,中央相对单一的政策工具使用并不能够为学前教育的发展建立起长效发展机制”;[2]加之,农村经济体制的转型、农村家庭学前教育观念的缺失和支持学前教育能力的不足等现实困境,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停滞不前。[3]为有效研究我国农村地区学前教育政策问题,以广元市为例,采用文献分析法梳理我国农村学前教育政策现状及存在问题,以政策内容演化规律、价值取向变迁规律、政策实施效果三维框架形成广元市学前教育政策研究趋势,继而为广元市农村学前教育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为我国农村地区学前教育政策有效执行提供思路。

2我国农村学前教育政策研究现状

学前教育政策直接影响着宏观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速度、规模和效益,又间接影响着微观教育活动的质量。[4]因此,采用文献分析法梳理我国农村学前教育政策研究现状有助于厘清国内外相关研究问题和趋势,丰富我国农村学前教育政策研究理论和指导我国农村学前教育政策研究实践。在CNKI期刊数据库中,以“学前教育政策”为篇名,搜索到120篇论文,关注内容主要包括新中国成立后学前教育政策价值取向演变,英国、美国、新西兰、俄罗斯等国外学前教育政策问题,我国农村学前教育政策的实施现状与执行策略,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现状,“两岸三地”学前教育政策、我国民办学前教育政策发展历程回顾,山东省、福建省等省学前教育政策发展现状等;以“幼儿教育政策”为主题词,搜索到22篇论文,关注内容主要为新疆幼儿教育政策发展、社会文化对幼儿教育政策的影响、我国幼儿教育政策的公平取向、幼儿教育政策对幼教师资的发展影响、我国农村幼儿教育政策体系回顾及思考、我国幼儿体育政策分析等。以“农村学前教育政策”“农村幼儿教育政策”为关键词,搜索到78条记录,关注内容主要为农村教育政策回顾、变迁、价值取向、变革、创新、进展、启示等,覆盖我国江苏、海南等地,关注新中国成立以来、新中国成立后30年、近10年、改革开放以来、新时期等时间段,形成丰硕的理论成果,丰富我国农村学前教育政策理论。

查看全文

农村学前教育政策探析论文

[摘要]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农村学前教育政策经历了两个主要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依靠群众集体和教育部门共同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第二个阶段是依靠社会多元化供给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目前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有:应试教育的冲击导致学前班“小学化”“成人化”倾向严重;幼儿教育行政网络在政府机构精简中受到冲击,在园幼儿安全隐患普遍存在;农村幼儿教师身份不明,来源困难,师资队伍老化。政府是社会的主导和管理部门,利用财政经费支持引导幼儿教育,规范和管理幼儿教育是其不可推卸的责任。

[关键词]改革开放;农村学前教育;教育政策

一、改革开放30年农村学前教育政策简要回顾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农村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伴随着这种巨大社会变迁,我国农村学前教育政策也经历了重大调整。

(一)第一阶段:依靠群众集体和教育部门共同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伴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村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发展,农民经济收入不断提高,农村家庭对于教育的需求与重视程度也空前增强。同时,党中央提出“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培养科技人才,基础在教育”。为此许多省市都掀起了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探索活动。为加强对幼儿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1978年,教育部恢复了幼儿教育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育厅也恢复幼儿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和教研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幼儿教育行政干部和教研人员,形成由上而下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领导体制。1979年,全国托幼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并决定在国务院设立托幼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负责研究和实施有关托幼工作。此外,为保证和提高农村学前教育质量,部分省市在县乡两级设立幼教专干和幼教辅导员,并选派懂专业的干部担任公社(乡)中心幼儿园园长或公社(乡)幼教辅导员,负责乡村幼儿园(班)的业务指导。幼教管理体制的健全以及教育管理部门对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业务指导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学前一年教育的普及与发展,也为我国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达到顶峰奠定了强有力的制度与组织保障。例如:湖南省桃江县自1980年开始健全幼教辅导网,全县47个乡镇都配备幼师辅导员,县财政每年设立有1万元幼教专项经费,用于对幼儿教师的业务培训与教研活动的开支。这种培训与教研活动的开展有效保证了乡村幼儿教育的保教质量,大大提高了农村幼儿的入班率。据统计,1985年桃江县共办有幼儿班(学前班)599个,3~6岁幼儿的入班(入园)率高达85%。

查看全文

农村学前教育政策分析论文

一、改革开放30年农村学前教育政策简要回顾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农村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伴随着这种巨大社会变迁,我国农村学前教育政策也经历了重大调整。

(一)第一阶段:依靠群众集体和教育部门共同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伴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村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发展,农民经济收入不断提高,农村家庭对于教育的需求与重视程度也空前增强。同时,党中央提出“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培养科技人才,基础在教育”。为此许多省市都掀起了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探索活动。为加强对幼儿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1978年,教育部恢复了幼儿教育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育厅也恢复幼儿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和教研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幼儿教育行政干部和教研人员,形成由上而下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领导体制。1979年,全国托幼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并决定在国务院设立托幼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负责研究和实施有关托幼工作。此外,为保证和提高农村学前教育质量,部分省市在县乡两级设立幼教专干和幼教辅导员,并选派懂专业的干部担任公社(乡)中心幼儿园园长或公社(乡)幼教辅导员,负责乡村幼儿园(班)的业务指导。幼教管理体制的健全以及教育管理部门对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业务指导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学前一年教育的普及与发展,也为我国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达到顶峰奠定了强有力的制度与组织保障。例如:湖南省桃江县自1980年开始健全幼教辅导网,全县47个乡镇都配备幼师辅导员,县财政每年设立有1万元幼教专项经费,用于对幼儿教师的业务培训与教研活动的开支。这种培训与教研活动的开展有效保证了乡村幼儿教育的保教质量,大大提高了农村幼儿的入班率。据统计,1985年桃江县共办有幼儿班(学前班)599个,3~6岁幼儿的入班(入园)率高达85%。

此外,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不高,国家财力有限,在农村地区尚无法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实际情况,有关教育行政部门认为举办一年制的学前班是当前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最佳途径。为此,1986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办好幼儿学前班的意见》,大力推动农村学前班的发展,并使得学前班在过去20多年中成为农村幼儿教育的传统办学模式。据统计,1989年全国学前班人数占在园(班)幼儿总数的47.3%,其中农村学前班幼儿数占农村在园(班)幼儿总人数的60%以上。群众集体和教育部门共同发展政策的提出,是积极应对集体经济解体、村社无法继续独立承担农村幼儿教育重任的一种理性选择,它有力地保障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学前一年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二)第二阶段:依靠社会多元化供给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查看全文

农村学前教育政策研究论文

[摘要]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农村学前教育政策经历了两个主要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依靠群众集体和教育部门共同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第二个阶段是依靠社会多元化供给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目前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有:应试教育的冲击导致学前班“小学化”“成人化”倾向严重;幼儿教育行政网络在政府机构精简中受到冲击,在园幼儿安全隐患普遍存在;农村幼儿教师身份不明,来源困难,师资队伍老化。政府是社会的主导和管理部门,利用财政经费支持引导幼儿教育,规范和管理幼儿教育是其不可推卸的责任。

[关键词]改革开放;农村学前教育;教育政策

一、改革开放30年农村学前教育政策简要回顾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农村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伴随着这种巨大社会变迁,我国农村学前教育政策也经历了重大调整。

(一)第一阶段:依靠群众集体和教育部门共同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伴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村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发展,农民经济收入不断提高,农村家庭对于教育的需求与重视程度也空前增强。同时,党中央提出“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培养科技人才,基础在教育”。为此许多省市都掀起了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探索活动。为加强对幼儿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1978年,教育部恢复了幼儿教育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育厅也恢复幼儿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和教研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幼儿教育行政干部和教研人员,形成由上而下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领导体制。1979年,全国托幼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并决定在国务院设立托幼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负责研究和实施有关托幼工作。此外,为保证和提高农村学前教育质量,部分省市在县乡两级设立幼教专干和幼教辅导员,并选派懂专业的干部担任公社(乡)中心幼儿园园长或公社(乡)幼教辅导员,负责乡村幼儿园(班)的业务指导。幼教管理体制的健全以及教育管理部门对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业务指导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学前一年教育的普及与发展,也为我国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达到顶峰奠定了强有力的制度与组织保障。例如:湖南省桃江县自1980年开始健全幼教辅导网,全县47个乡镇都配备幼师辅导员,县财政每年设立有1万元幼教专项经费,用于对幼儿教师的业务培训与教研活动的开支。这种培训与教研活动的开展有效保证了乡村幼儿教育的保教质量,大大提高了农村幼儿的入班率。据统计,1985年桃江县共办有幼儿班(学前班)599个,3~6岁幼儿的入班(入园)率高达85%。

查看全文

农村学前教育政策研究论文

[摘要]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农村学前教育政策经历了两个主要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依靠群众集体和教育部门共同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第二个阶段是依靠社会多元化供给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目前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有:应试教育的冲击导致学前班“小学化”“成人化”倾向严重;幼儿教育行政网络在政府机构精简中受到冲击,在园幼儿安全隐患普遍存在;农村幼儿教师身份不明,来源困难,师资队伍老化。政府是社会的主导和管理部门,利用财政经费支持引导幼儿教育,规范和管理幼儿教育是其不可推卸的责任。

[关键词]改革开放;农村学前教育;教育政策

一、改革开放30年农村学前教育政策简要回顾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农村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伴随着这种巨大社会变迁,我国农村学前教育政策也经历了重大调整。

(一)第一阶段:依靠群众集体和教育部门共同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伴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村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发展,农民经济收入不断提高,农村家庭对于教育的需求与重视程度也空前增强。同时,党中央提出“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培养科技人才,基础在教育”。为此许多省市都掀起了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探索活动。为加强对幼儿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1978年,教育部恢复了幼儿教育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育厅也恢复幼儿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和教研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幼儿教育行政干部和教研人员,形成由上而下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领导体制。1979年,全国托幼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并决定在国务院设立托幼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负责研究和实施有关托幼工作。此外,为保证和提高农村学前教育质量,部分省市在县乡两级设立幼教专干和幼教辅导员,并选派懂专业的干部担任公社(乡)中心幼儿园园长或公社(乡)幼教辅导员,负责乡村幼儿园(班)的业务指导。幼教管理体制的健全以及教育管理部门对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业务指导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学前一年教育的普及与发展,也为我国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达到顶峰奠定了强有力的制度与组织保障。例如:湖南省桃江县自1980年开始健全幼教辅导网,全县47个乡镇都配备幼师辅导员,县财政每年设立有1万元幼教专项经费,用于对幼儿教师的业务培训与教研活动的开支。这种培训与教研活动的开展有效保证了乡村幼儿教育的保教质量,大大提高了农村幼儿的入班率。据统计,1985年桃江县共办有幼儿班(学前班)599个,3~6岁幼儿的入班(入园)率高达85%。

查看全文

实施免费学前教育的可能性及路径选择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水平的日益提高,相关部门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愈来愈高。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也随之成为时代的大背景,而学前教育也越来越受到社会更多人士的关注。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了我国免费学前教育实施的可行性与路径选择。

关键词:学前教育;免费教育;可行性;路径

社会在不断发展,和谐社会成为社会发展的前提和背景。几年前,倡导学前教育的政策出炉,部分学者也顺势提出了实施免费学前教育的举措,并且建议“在经济条件、教育条件成熟的地方,可将实施九年义务教育范围相对较广的城市或地区作为进行免费学前教育的试点,然后循序渐进地推广。”

1.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学前教育非常重要,是基础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是整个教育的基石,具有全面性和前导性之作用;同时学前教育又是人生教育的起点,良好习惯的养成就是从这个阶段开始。从长久看,学前教育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是不可估算的。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学前教育的经济回馈相对较高,社会效益是无法估计的,在整体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现有免费学前教育政策解析

查看全文

学前教育保障体系建设浅析

一、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以及保障体系的构成

1.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是指在相关法律法规的监督管理下,让所有适龄的幼儿均享受到学前教育的义务和权力,并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和环境。达到学前教育效果与成果机会之间的相对均衡、达到资源配置的相对均衡、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之间的相对均衡以及各个幼儿园之间教育水平差异缩小,达到相对的均衡。为了达到这种相对均衡的发展状态,各个幼儿园必须针对自身的情况,选着事宜的教学方案,针对地域的具体的情况因材施教,从而达到提升整体学前教育教学水平的目的。2.保障体系主要是为了达到资源配置的相对均衡,其构成主要是指国家出台的一些法律政策和相关制度,将各种教育资源有机的调配,为幼儿提供一个相对均衡的教育平台,使教育机会的相对均衡,从而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学前教育的发展需要借助完善的学前教育保障体系做支撑,它主要包括学前教育办园规范、学前教育监督考评制度、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以及学前教育法律制度等。

二、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与保障体系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家长对学前教育的越来越重视,也有效的促进了学前教育的发展,但是与预期的学前教育效果仍然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是还存在以下多个方面的问题:1.部分地区的学前教育理念相对的落后,保障体系不健全学前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其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一些比较偏远的地区,学前教育的理念相对较为落后,对学前教育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这样就造成了城乡学前教育的不均衡。再加上各个学校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地区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样就造成了整个学前教育呈不均衡发展的状态。再加上在学前教育中,没有一个健全的保障体系,不能像义务教育或者是职业教育一样对幼儿的义务和权力做到明确的规定,这也是导致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2.资源配置不均衡,布局也不够合理其主要表现为部分地区创建幼儿园的数量较少,不能满足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其次就是一些幼儿园的高额收费、办园规模过小等导致很难得到发展。再者就是幼儿的人数较高,但是分布不均,导致一部分幼儿园处于部分闲置的状态。还有就是在资源的配置上,各个幼儿园由于地域性差异也存在很大的差距,甚至在一些农村地区,教学设施较为简陋,与城市幼儿园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不能达到相关的办园标准。3.财政经费投入不足且学前教育资助政策不完善主要是指在学前教育过程中所投入的财政经费与其它教育相比,严重的不足,制约了学前教育的开展实施,再者就是部分幼儿园在建设的过程中挪用财政经费,这样也同样造成了学前教育的不均衡发展。在学前教育资助政策上也不完善,再分配的过程中,并没有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使得资源分配不合理。4.教育主管部门在学前教育的管理上存在职责缺位主要是因为我国相关的主管部门将管理的重心放在义务教育以及职业教育等方面,导致在学前教育上岗出现了严重的责任缺位现象。所颁布的各项政策远远不能够满足当代学前教育的发展需求,同时也缺乏相关的指导和规范的管理,使得学前教育的不均衡发展越来越严重。

三、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与建设保障体系的具体措施

1.对资源进行有机的整合,促进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针对地方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制定优质的学前教育计划,合理的配置学前教育资源,加快偏远地区学前教育的步伐,以优质化的建设促进学前教育的整体均衡。2.强化学前教育的管理,促进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相关的教育部门要重视学前教育,并加强学前教育的管理,以各种规范的办园制度,约束、调控学前教育的规范,避免一些不合格的幼儿园存在,对幼儿园的标准也要进行调控,使价位能够被广大民众所接受,也能为幼儿园带来经济效益,使幼儿园的各项工作能够正常的运行。3.建立和完善学前教育保障机制主要是以各种保障机制为支撑,为学前教育保驾护航,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完善学前教育的收费;完善学前教育资助标准以及拨款标准等,从而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学前教育对于当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应该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足够重视,并采取各种有效的保障机制,减少城乡、园与园之间的学前教育的差距,促进学前教育均衡的发展。

查看全文

县教育局学前教育促进实施方案

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2020年实施33项民生工程的通知》、《省教育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省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7-2020年)的通知》精神,全县开展学前教育促进工程,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提出的“幼有所育”的学前教育发展要求,巩固前期工作成果,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着力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提升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水平,办好学前教育,保障民生的迫切需要。

二、目标任务

围绕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解决好儿童早期教育服务难以满足需求问题,通过在全县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开展幼儿资助和幼师培训,促进学前教育快速发展。2020年,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3所;资助幼儿3700人次;培训幼儿教师97人次。进一步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努力提升学前教育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三、资金筹措

查看全文

有效学前教育项目评析

一、有效学前教育项目(EPPE)启动的背景

当家庭环境无法提供甚至阻碍这种良好教育时,他们往往可能会期待有效的学前教育机构来促进儿童的良好发展。不仅如此,英国政府的教育质量政策研究重心也逐渐向学前教育阶段转变。在EPPE项目开始前的一段时期(大概是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政府的主要教育政策偏向是学校教育阶段(5~16岁)儿童,与此相对的学前教育政策停滞不前。[5]然而,继学术界对学前教育重要性认识的不断加深以及处境不利家庭对促进教育公平的政治诉求之后,1997年英国政府开始坚定地调配拓展学前教育服务设施,这一承诺有两个基点:[6](1)满足所有儿童适应全国课程的需要,尤其是处境不利背景的儿童;(2)为家境贫穷的家庭提供保育和教育。由此可知,英国政府对学前教育质量政策的转变,特别是对处境不利家庭儿童学前教育阶段扶持政策的转变。

二、有效学前教育项目研究的主要路径

EPPE项目研究的核心目标在于:探究学前教育对儿童的影响(主要是3~7岁儿童);有效学前教育机构的特征;儿童自身和家庭因素对其发展的影响。主要通过有效性研究(EffectivenessStud-ies)、质量特征研究(QualityCharacteristics)和个案研究(CaseStudies)三条路径来实现`。

(一)有效性研究(EffectivenessStudies)

有效性研究采用的是量化分析的方法,运用多层分析模型(Multilevelmodels)和增值评价(Valueadded),在考虑到儿童本身和家庭的影响因素前提下探究学前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近年来,多层分析模型(Multilevelmodels)和增值评价(Valueadded)在英美等国针对学校效能的研究中应用广泛,其优点是能将影响学生成绩的外部因素(如学生的前测成绩、家庭背景、学校或教师层面的外部信息等)与学校或教师的效应分离开来,得到学校或教师的“净效应”,实现对学校或教师效能的科学评价。[7]具体到EPPE项目的研究中,研究者将其有效性要素分为两个水平:第一水平是儿童、家庭和家庭环境对儿童进入学前学校之初的成就和社会行为的影响;第二水平是在控制儿童基线分数和背景因素的前提下,研究儿童在学前教育期间的成就和发展。[8]EPPE项目的研究者运用情境模型(Contextualmodel)来分析儿童、家庭环境等背景因素对儿童不同年龄段成就和社会行为的影响;采用增值性评价在控制基线分数和背景因素的前提下,来探究儿童在学前教育期间那些可能归因于个体间和学校间的差异,进而估计对儿童发展的作用。通过多层分析模型和增值评价,研究者逐层分析出儿童自身、家庭因素对其发展的影响以及学前教育机构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查看全文

教育局学前教育质量建设意见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改善民生的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学前教育,对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实现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全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日益提高,公益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经费保障和人员配备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制约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切实解决我区学前教育在发展中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特制订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及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编制学前教育三年行动意见的通知》精神,以加强学前教育公益性和普惠性为原则,以落实政府职责、加大政府投入为重点,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大力发展公办(公办性质)幼儿园,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做到确保公益、促进均衡、提升内涵、激发活力,为每个适龄儿童提供公平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二、总体目标

强化政府职责,建立政府主导、公办为主、民办补充的办园体制,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合理布局我区学前教育资源,普遍改善我区各类幼儿园的办学条件,合理配置保教人员,整体提升保教质量,基本满足居民多样化学前教育需求。

(一)公益普惠性幼儿园比例大幅提高。到年,公办(公办性质)幼儿园占全区幼儿园总数的70%以上,其在园幼儿数占全区总数的70%以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