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4 15:03:3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学前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学前教育

关于学前教育情况报告

根据省财政厅教科文处、省教育厅财务管理处《关于上报学前教育有关情况的通知》,现就我县民办幼儿园情况、“三儿”资助政策落实、政府购买学前教育服务情况报告如下。

一、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情况

(一)将民办幼儿园纳入学前教育发展整体规划。在编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和学前教育发展规划时,将民办幼儿园纳入发展规划,“十二五”末我县规划民办幼儿园31所,在园幼儿约5,900人,约占全县在园幼儿总数的40%。我县为了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科学健康稳步发展,全面提高学前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将民办幼儿园的发展纳入学前教育整体规划,重点发展规范性的小区幼儿园和村级幼儿园,促进学前教育资源布局合理,改善各级各类幼儿园办园条件,基本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以公办幼儿园为示范,公办与民办相结合的学前教育发展格局,为适龄幼儿提供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

(二)在县级财政教育总投入中,设立县级民办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从2011年起,每年安排60余万元用于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由财政部门负责管理,教育行政部门报财政部门批准后使用。对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办园质量高、信誉好,有发展潜力的民办幼儿园,优先给予补助或者奖励。

(三)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进一步落实优惠政策,积极鼓励有合法资质、良好信誉的社会团体、企业和公民举办幼儿园,对民办幼儿园建设用地,按照有关规定给予优惠政策。对民办幼儿园报经当地有关部门备案并公示的收费标准范围内收取的保教费,按照有关规定免征营业税。同时进一步规范民办幼儿园管理,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面向大众、收费合理的普惠性服务,对规范、合格、低收费的民办园给予扶持,对办园质量高的民办幼儿园给予的奖励。

(四)加大财政投入,扶持民办幼儿园。2014年我县共有普惠性民办幼儿园62所,在园幼儿6,542人。2014年对提供普惠性服务的民办幼儿园,按幼儿园购置设备设施、资助贫困学生等,总投入资金73万元,其中:中省奖补资金17万元,县级财政资金56万元。

查看全文

学前教育研究现状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

《纲要》正式颁布之前也有学者对我国学前教育进行过阶段性研究,其中南京师范大学的刘晶波博士等人对我国从1996年至2006年这10年间的学前教育研究状况做了总结性的分析和评价,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学者关于学前教育领域研究中最全面的系列研究。但这些研究在内容上以文献综述为主,其内容有研究各时期国家有关法律,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国家教委)有关政策性文件及法规,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教育部门负责同志的有关报告、重要讲话和题词的,[1]有研究近些年的博士、硕士论文的,[2]也有基于学术期刊的研究,期刊文献主要集中在《学前教育研究》[3]。在方法上过往的研究主要以理论思辨和文献分析等较为传统的方法为主,较少采用新的方法如词频分析法等。此外,以往的研究主要是学前教育领域内部的比较,缺少不同来源研究的比较,如不同教育类期刊的比较,学前教育研究与整个教育研究的比较。更为重要的是以上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纲要》颁布之前。众所周知,《纲要》颁布前后,学前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引起了学前研究领域怎样的冲击,研究的角度、重心、趋势是否发生变化,目前已有的统计分析还未见到,无法为学前教育研究者在其今后的研究坐标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提供参考。本研究试图继续2006年之前的研究成果,以《纲要》的颁布为时间节点,结合《纲要》的内容分析《纲要》对学前教育研究的影响和《纲要》的具体落实情况,对我国近15年的学前教育研究发展脉络,做一个分析和总结。

二、数据的选取依据

数据的来源决定结果的说服力,学前研究的数据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得,如学前教育研究的课题、学前教育专业的硕博士论文、学前教育研究领域的期刊等。根据研究者可以投入的时间、精力以及研究力量,本研究重点选取两类数据:第一类来源是全国教育规划2007-2011年5年间立项课题。全国教育规划课题面向全国,涵盖了国家重点课题、国家一般课题、国家青年基金课题、教育部重点课题、教育部青年课题等五大类别,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教育科学研究中不同领域的热点和趋势。全国教育规划课题中有关学前教育的课题主项情况,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国家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在学前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前瞻性问题及新趋势,具有重要的前沿作用。数据通过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网站获取。第二类数据来源于“2011年中文核心期刊的影响与排序———前1200种期刊”,通过对以往研究的回溯性研究,分析过去五年学前教育领域的研究状况。选取的主要原则是同时兼顾教育类期刊的权威性和与学前教育的相关性。本研究以国内规模最大、收录文献最全、使用最为广泛的中文学术论文数据库———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为统计依据。

三、研究方法及数据处理

(一)研究方法

查看全文

中职学前教育实践研究

摘要:随着国家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强,学前教育领域成了中职学生专业选择的热点。因此,本文着重探究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专业课程融合的关系、意义等等。以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为例,根据当代中职学生的特点和专业技能的掌握需求,提出有关提高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措施。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思维,推动学前教育专业的蓬勃发展,壮大优质的幼师队伍。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技能大赛

幼儿时期是整个人生阶段的起始点,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所受到的教育,会影响他们整个成长过程。也正是因为这样,各界都持续地关注着对幼儿的教育培养,也对幼师在综合素质方面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而学前教育专业的中职生除了必须具备优秀的专业技能和全面的知识、创新能力外,更加需要有一定的忍耐力、同情心、爱心、敬业心等等方面的人品素质。学校开设“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等专业对口的课程,通过学生自主设计,调动学生思维的创新性、敏捷性、规划性,提高了教学质量。因此,进一步探究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专业课程融合的关系,有一定实践指导意义。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概述

专业技能大赛是检验学生能力水平和总结教学经验的一个平台。所以,使用赛制比拼与课程融合的方式开展教学,大有裨益,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还推动了教育的向前发展。首先,比赛分为三个阶段:第一,自主策划教案;第二,模拟上课;第三,说课。通过互相良性竞争的手段,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和教学水平,这能起到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学习的作用。大赛所考察的能力分别是教学技能的能力、艺术鉴赏和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比如,在四川省学前教育技能大赛中设置了一个综合项目,选手首先随机抽取三个角色,角色对应:A——幼师综合技能测评;B——保教活动分析与教师职业素养测评;C——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最后取团队的总的成绩。此外,为了检验四川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说会写、能唱会跳、能弹会画、能导会教”的职业技能水平,学生必须参加幼儿故事讲述、现场说课、幼儿歌表演、课件制作等项目并接受专家的指导和点评。评委会观察学生的语音、语调、动作、表情,以选手完成的项目作品为基础来评分排名。其他各省份也会重点考察学生的绘画、唱歌、舞蹈等艺术能力。从大赛的表现结果来看,目前中职学生普遍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不扎实,没有真正做到全面发展,这是由于他们没有与专业课程对接,反而将过多的精力、财力、物力、时间投入到艺术技能和教育教学上的原因所造成的结果。这对于目前教育资源不平衡的中职生来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中职学校应该进一步研究技能大赛与专业课程的关系,实现二者的紧密结合。加大在课堂上对大赛的研究力度,合理利用互联网,寻找过去的技能大赛的视频,让学生观摩、思考和总结,从学生的视角中发现技能大赛所要注意的一些细节,并归纳活动策划的思路。又通过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自由分组讨论,由同学自行设想和安排幼儿园活动具体内容。学校还可以投入一定的资金、设备、人力建造模拟训练室,让学生更好地熟悉流程和比赛情景创造条件。

二、谈一谈学前教育专业所需的具体专业能力

查看全文

探析学前教育

1一句广告语的误导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被很多家长视为真理,因此即使有些幼儿园的花费要超过大学的花费,有些家长也会在所不惜。有意思的是,“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既不是教育专家或学者提出来的,也不是工作在一线的教师提出来的,而是武汉健民药业龙牡壮骨颗粒的一句广告语。其原文是“治疗儿童缺钙,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原意是让幼儿拥有强健的身体,并不是指脑力开发。著名作家郑渊洁写道:“近年来,在教育领域对家长误导最严重的一句话就是‘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些家长由于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通过各种培训班给孩子灌输与其年龄不同步的知识,揠苗助长。”

2正确看待一些学前教育机构

曾有人提出这样的质问:学前教育还是“教育”吗?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原因是市场化运作下的学前教育正在走向“非教育”甚至“反教育”。①自从学前教育改制以来,政府鼓励民间资本办学,一方面使得学前教育发展繁荣,一方面也出现了重盈利而轻教育的态势。音乐、美术、舞蹈等各种各样的艺术特长班,奥尔夫音乐、蒙氏教具等名目繁多的教育以及识字、双语、珠心算等训练班,其中有多少机构是披着美丽的学前教育外衣,进行的却是“非教育甚至是反教育”的训练。国内有机构宣称“早教市场,黄金万两”,越来越多的贵族幼儿园、天价幼儿园让人明白学前教育市场有利可图,有些学前教育机构为了争取生源而不惜迎合家长的需求,公开喊出“一切为家长服务”的口号,而全然不顾学前教育是为幼儿服务的宗旨。

由于学前教育还未被纳入义务教育体系,也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指导约束学前教育市场,导致学前教育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民间资本。我们从经济学角度得知,资本的本性是追逐利益,而资本对于稀缺资源的竞争必然会导致一定程度的混乱,所以像上述高喊“一切为家长服务”口号的学前教育机构误导甚至欺骗望子成龙心切而又不明真相的家长也是在所难免的。

3对相关脑科学研究成果的误解

查看全文

幼儿学前教育的计划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全国学前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积极发展学前教育,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满足适龄儿童入园需求,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和全国、省、市教育工作会议及学前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主体多元、公民并举”的方针,坚持“广覆盖、多形式、保基本”的原则,进一步加大投入、健全机制、统筹资源、合理布局、优化结构、提升内涵,不断扩大我区学前教育的办园规模,拓展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提高我区学前教育的总体水平,推进学前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发展目标

大力实施学前教育普及工程。重点加快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进一步扩大公办学前教育规模。从2011年秋季起,逐步实施学前一年免费教育。到2013年,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全区学前三年入学率达到96%以上,乡镇中心园标准化率达100%。

坚持完善政府投入和奖励机制。健全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积极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推动镇、街办园,支持单位办园,鼓励规范民办园,形成以公办园为基础,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学前教育格局。同时,着力提高教师素质,全面提升学前教育质量,基本形成具有特色、办园形式多样、结构布局合理、管理体制完善、师资队伍优化、保教质量优良的学前教育体系。

查看全文

小议幼儿学前教育技巧

幼儿教育是人类一个永恒的话题,教育内容不完整,教育方法不当,教育主题不明确,是当前我国幼儿教育中存在的普遍的问题,加强和改进幼儿教育发展,对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具有重大的意义。幼儿学前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必须在社会、家庭、幼儿园等多方面的互相配合教育下才能达到的特殊工程。

一、学前教育中家庭教育的必要性

家庭教育是幼儿的第一课程,每个儿童从出生到进入社会,约有百分之六十的时间是家庭度过的,家庭教育在儿童早期发展中影响极大,这是因为家庭教育对儿童的思想品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发展,具备着社会其他群体所不具备的优势。据专家分析,幼儿有如下方面的表现优势:①天然的早期化:②巨大的感染性:③强烈的针对:④间接的传递性。如果家庭教育的优势发挥很好,这对幼儿早期的成长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反之,就会阻碍儿童的发展和成长。由于幼儿在家里受到父母的第一教育,他们幼小,纯洁的心灵中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性。例如:受过家庭礼貌教育的幼儿来到幼儿园后,他会向老师问好,离开幼儿园时会向老师说谢谢。在智力上,这类幼儿也明显比没受过教育的幼儿强,他们反应敏锐,动作轻快,能完成教师安排下的作业,其质量很好。老师要经常配合幼儿家庭进行教育,帮助纠正其不良的习惯。例如:特别幼儿爱吃零食,老师要结合家庭教育,使家长做到在幼儿上学前,让其能吃好早餐。此外,不要给孩子零花钱。培养其从小注重节俭的习惯。

二、幼儿进行情商教育的必要性

幼儿到四、五岁时,脑会长至成人的2/3,其精密的演化是一生中最快的阶段,最重要的学习能力,尤其是情感学习能力,也在这个时期得到最大发展,6岁以后的情感经验对人的一生具有恒久的影响。一个儿童此时无法集中注意力,性格急燥,猜疑、易怒、悲观,具有破坏性,孤独、焦虑,有各种恐惧的幻想,对自己不满意等,以后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将很难把握机会,发挥潜力,可以说他这时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所以,在幼儿阶段进行正规系统的情商教育十分必要,这是奠定人生成败的基础。

三、学前教育的方法

查看全文

学前教育投入与学前教育发展分析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前教育投入经历了以基层单位为基础的“分散性”投入到市场化投入再到以政府财政为主导投入的三个阶段,每一阶段的学前教育投入状况与当时的经济体制及对学前教育主要功能和属性的认识密切相联。学前教育投入主体、结构和方式在三个阶段均有自己的特点,对学前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国家应对学前教育进行科学全面的定位,学前教育投入应以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的力量。

关键词: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投入;普惠性

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历史时期学前教育在国家事务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扮演着不一样的社会角色。与之相适应,国家在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教育背景下,采取了相应的投入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学前教育的持续发展。本文中的学前教育发展是指宏观视角下的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和发展状况可以从以下三个阶段来进行讨论。

一、新中国初期30年的分散投入与学前教育的初步公育普惠

(一)新中国初期。30年学前教育“托幼事业”定位“托幼事业”概念来源于中共中央、国务院1979年转发的《全国托幼工作会议纪要》文件。使用“托幼事业”这一概念是对新中国30年学前教育实践的总结,强调的是学前教育机构所承担“双重任务”中,解放妇女、服务群众生产生活的职能处于优先地位。“托幼事业”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托幼事业”机构类型上主要包括哺乳室、托儿所、幼儿园(班)等;二是托幼机构在功能上“对培养祖国的新一代,解放妇女劳动力,促进工农业生产等方面”都要发挥作用;三是对“托幼事业”投入上强调机关、部队、学校、工矿、企事业单位、农村社队等应各尽所能,积极办理学前教育机构,以满足本单位职工群众的托幼需求[1](P114-122)。1951年政务院的《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中就明确指出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第一阶段,但是,新中国初期的国情决定当时学前教育机构主要是承担“托幼事业”功能,而不是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教育功能。关于这一点,比较明显地反映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几个重要文件中。1952年,教育部颁布的作为新中国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对幼儿园做出了“双重任务”规定:一是教养幼儿;二是为母亲外出参加生产劳动服务。为了方便父母参加生产劳动,提出“办理寄宿制幼儿园”和“办理季节性幼儿园”,幼儿在园时间“以8-12小时为宜”[1](P49-50)。1956年教育部等部门的《关于托儿所、幼儿园几个问题的联合通知》将学前教育事业称为“保教事业”,为社会服务任务更为明确,强调面对更多的妇女参加生产劳动及社会建设工作的需要,托儿所和幼儿园必须要相应的增加[3]。1979年的《全国托幼工作会议纪要》特别强调:“办好托幼事业是党和国家关心群众疾苦,调动职工,动员大干社会主义积极性的一个主要方面,是妇女彻底解放的一个必要条件,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1](P76)(二)以“单位”为主体的分散投入与学前教育的初步公育普惠。由于学前教育被视为“托幼事业”,托儿所和幼儿园便烙上了“单位”和“地方”印迹,学前教育发展成为基层“单位”的责任。于是,这一时期逐步形成了学前教育“分散式”单位自行投入体制,即分散的、一个个具体的单位,包括机关、部队、学校、厂矿、企事业单位、城市街道、农村社队等投入建设本单位托幼机构,以解除劳动群众后顾之忧。总体上,这一时期的学前教育投入方式有四个方面:一是政府和事业单位按照所列支的人员编制标准支出学前教育经费;二是企业类单位通过存留有关利润办理托幼机构;三是民政渠道投入办理街区托幼机构;四是农村公社大队使用集体经费兴办托幼机构[2]。这种“分散式”单位投入体制是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独特的学前教育投入现象,有如下几个方面特征:一是它适应了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我国社会治理的城市“单位制”“街居制”社会管理体制[3]和农村社队体系,学前教育被分化成“单位供给”“街区供给”及“社队供给”三种投入体系;二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财力有限的情况下,通过“两条腿走路”机制[1](P120)最大限度地促进了托幼事业的发展;三是这种“分散式”投入有效解决了人民群众生产劳动的后顾之忧,城乡适龄幼儿基本上免费或低费用进入托幼机构,实现了学前教育的初步公育普惠。

二、改革开放以来30年市场化投入与“入园难”“入园贵”的加剧

查看全文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礼仪教育研究

摘要: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教育对象祖国的未来,是可塑性极强的幼儿,所以她们除了要具备从事教育工作应有的教育和保育技能外,还要注重礼仪,掌握与周围同事、领导、家长愉快交往交流的规范与法则,笔者根据多年教育研究的经验,总结出学前教育专业开展礼仪教育应重视教师言传身教、制定礼仪制度、学科教育渗透礼仪教育几方面。

关键词:学前教育;礼仪教育;礼仪课程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个人礼仪是一个人仪容、仪表、言谈、行为举止的综合体现,是个人性格、品质、情趣、素养、精神世界和生活习惯的外在表现。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教育对象祖国的未来,是可塑性极强的幼儿,幼儿教师是幼儿行为的引领者,我国儿童教育专家孙敬修说:“孩子的眼睛是‘录像机’,耳朵是‘录音机’,脑子是‘计算机’,录下来的信号都装在计算机里,指导孩子的行为。”幼儿教师要用文明的语言,规范的举止影响受教育者。因此,对学前教育的学生开展礼仪教育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笔者根据多年教育研究的经验,总结出学前教育专业开展礼仪教育应重视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言传身教润如无声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学生的礼仪习惯除了来源与家庭与社会外,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都有很大的向师性,经常会有人说“什么样的班主任会带出什么样的学生”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得体的着装、仪态,幽默的谈吐,积极向上的形象气质,都会成为学生模仿的方面,所以,我们作为未来教师的教师,应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礼貌待人,文明处事,率先营造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学生耳濡目染,必定对她的礼仪教育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大家都知道人与人交往第一印象很重要,师生之间也是一样,师生第一次见面应该是在新生入学报到的时候,作为班主任老师,应该穿着优雅职业但不过于沉闷严肃的服装,面对家长的问题应面带微笑、礼貌回应,即便遇到分歧或麻烦也应该做到耐心解释,处处体现一种遇事不慌、积极向上、文明高雅的形象,这对于绝大部分是女生的学前教育学生来说一定是一个好的示范。

二、开设专门的礼仪课程

查看全文

学前教育专业写生教育分析

摘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以后的职业方向是针对幼儿教学。美术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或者是情绪的发泄,多以已知经验或者现实体验来体现美术作品的原创性。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是幼儿教师,他们一定要有足够的发现美和欣赏美的能力,写生则是锻炼这种能力最有效的方式。

关键词:学前教育;写生;鉴赏;方法及步骤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针对的是幼儿教学。目前幼儿园美术教学当中以简笔画形式的教学依然大量存在,导致幼儿作品千篇一律,同时制约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对他们身体和心理产生不良影响。目前可喜的是,幼儿写生正在逐步受到重视,《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绘画时,不宜提供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这就要求幼儿园教师要关注幼儿本身的年龄特征所表达出来的美术作品稚拙,因此教学不应图案化、成人化。写生成为一个最为重要的改变手段,符合幼儿发现、探索世界的学习需求。生活给幼儿最直观的感受与体验,每个幼儿个体差异也会对不同的物象产生不同的角度理解。要把幼儿原创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形态去发掘,发现者和实施者毋庸置疑是幼儿教师,因此,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写生能力、鉴赏能力、审美能力。

1写生对于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影响

1.1幼儿原创美术的特点。美国美术教育家维克多•罗恩菲德1957年出版的著作《创作与心智成长》认为,孩子2~4岁是无形象的图画期,4~7岁是创造抽象符号表现期。幼儿原创美术是幼儿自身根据自身已知经验和现实体验,运用某些媒介,创作出区别于其他作品、拥有自己独特思想情感或者美术形式的作品。幼儿美术作品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根据已知经验通过想象来组织画面。儿童将这种已知经验转化成独创性场景体验,通常指的是日记作品,但他们的表达又有合理的逻辑思维。[1]另一种是现实体验或者也可以说是写生。它是物象积累的有效方式,它将会给幼儿带来直观的视觉体验。幼儿美术作品的典型特征就是事物与事物之间没有明显位置关系,它们相对都是独立的个体,构图以散点式构图作为主要构图方式,事物与事物进行多角度、自由空间组合。1.2写生对于指导幼儿原创美术的作用。写生是指将现实事物作为主要描绘对象,描绘当中加入个人对景物的认知、情感,通过主观再现或者表现方式表达出来。写生不是一种仿制客观对象,写生本身就是原创,尤其是幼儿在写生过程中对于客观事物的描绘带有很强烈的年龄特征以及主观意识的表达。写生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表现能力,在写生过程中,幼儿可以更加直观地观察、体验事物,从而认识物象基本特征。教师在幼儿写生过程中起到辅助作用,提醒幼儿应该注意的细节、肌理、自己对表现对象以往的经验等,同时可以让幼儿主动去描述自己所看到的,然后再通过写生表现出来。最后教师补充,充分调动幼儿已有经验。[2]在表现过程中,幼儿将会根据对物体的观察,经过自己夸张化、稚嫩化的笔触表现自己独一无二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感受到事物本质的奇妙,喜欢描绘事物主要特征,同时体会到了创造作品的快乐。

2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写生理论支撑点

查看全文

钢琴教育学前教育论文

一、融入创新元素,实现授课形式的多样化

虽然与一对一授课模式相比这种授课形式的人数仍然有很大差别,但是与普通的大课相比学生数量较少,可以被划分为小班教学,教师通常可以准确掌握各个学生掌握技能的程度,及时指出并帮助其改正错误。然而对于钢琴教学而言,不可忽视的一点就是师生互动,学生向教师积极演奏作业,能够使教师受到激发,扩张课程内容,当同时有多个学生存在时,教师迫于教学进度要求,无法认真分析每个作品,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第二,数码钢琴集体授课,通常有二十几至三十几个学生。这种形式融入了电子产品与先进的科技,电子钢琴虽然在触感与音色方面与真实钢琴教育稍有不同,但许多附加的乐器音色使音乐表现力更加丰富。而且教师在具有多种高科技产品的数码教室中授课,教师可利用控制台与电脑开展全体、编组或单个学生的演奏活动,使教学手段更加灵活。例如学生在课堂上可与教师通过联机的麦克风及耳机进行单独对话,针对性更强;利用联机方式学生能丰富练习形式,进行重奏、合奏等;教师利用投影仪进行教学与示范演奏时也更直观。这些都是数码钢琴课堂的优势,由于其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有许多不足,各学校可在应用过程中不断探索,并加以完善,实现授课形式的多样化。

二、注重资源整合,改革教材与教学方法

现阶段我国还没有制定完善的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育的教材,大多是使用布格缪勒、拜厄、车尔尼等通用性教材,因为该类教材不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所以无法使教学要求得到满足。在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技能教育中,教师应注重资源整合,探索新的、与时代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应重视基本功训练,储备技能。许多从事该类教育的钢琴教育为了“良好”把握有效的专业技能课时,忽略了基本功的训练,认为技术差不多就行,执着于向学生传授新乐曲。然而对于学生而言,与学习更多乐曲相比,扎实的基本功其实重要得多,基本功的熟练掌握有利于后续钢琴教育的学习,是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有利保障。其次要主、复调音乐兼顾,使学生平衡、协调发展。一方面调动学生对音乐主调的感觉,感受伴奏和旋律的从主关系,另一方面不能忽略复调意识,促进学生大脑左右的平衡、协调与听觉的立体结构。而且复调对位作品可训练学生双手的协调性,培养节奏感,是期实际运用键盘的牢固基础。最后应将曲目拓宽,探索新教材。钢琴库中的作品数不胜数,涉及流行、爵士、古典等不同的类型,但是教师应重视与学前教育的特点相结合,打造独特的课堂。例如可以教授《小星星》、《洋娃娃和小熊跳舞》、《雪绒花》等幼儿钢琴曲或儿童练习曲,在教材中融入即兴伴奏练习、首调换调练习、简谱弹奏练习等,有利于学生今后顺利开展工作。

三、重视实际运用键盘技能

学生实际运用钢琴技能的水平无法随着基本技能的提高而增长是目前专业钢琴技能教育中的一个难题,其具体表现是部分学生虽然具备良好的钢琴基本技能,但是实际运用键盘的能力却不佳。这是因为钢琴技能课程中缺乏视奏训练,学生不具备快速协调脑、眼、手的配合的能力。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习钢琴时并没有能力基础,不熟悉键盘位置与乐谱等,假如没有专门锻炼及培养其视奏能力,无法促进学生自由运用键盘乐器。另外,课程中没有训练学生即兴弹奏、伴奏的能力,不利于学生今后实际运用钢琴。与钢琴演奏相比,即兴伴奏、即兴弹奏属于运用键盘的实践课程,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基础训练课程有许多不同之处。钢琴基本技能是即兴伴奏和即兴弹奏的技术支撑,除了与一定的调性调式知识、和声知识相结合,还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与主动性思维,使将以往学习的音乐素材包装为成熟的音乐,分配给给定的旋律或场景。即兴伴奏、即兴演奏的专业训练是提高学生实际运用键盘能力的有效途径,能够促进学生对旋律风格与和声语言熟练掌握,并应用于钢琴弹奏中。学前教育工作中经常需要演奏钢琴,带领幼儿演唱,因此该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运用键盘自弹自唱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能弹奏,还必须演唱,最终将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