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尿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4 14:42:1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血尿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血尿

血尿的原因

1临床资料

本组10例,男8例,女2例。导尿管插入不到位行气囊固定引起尿道黏膜出血2例;因患者躁动带气囊拔出尿管引起尿道出血2例;气囊回缩不好,拔管时损伤尿道黏膜出血1例;放尿过快引起撤退性膀胱出血2例;因尿道狭窄,前列腺肥大,强行置入尿管致尿道出血2例;应用呋喃西林冲洗膀胱速度快,压力大引起血尿1例。

2原因分析

2.1插管长度传统留置导尿管的长度是女:4-6厘米,男:20-22厘米,一般为导尿管插入尿道后再置入1-2厘米。但在临床工作中,往往由于个体差异、疾病影响等因素,导致置管长度不当引起尿道损伤,出现血尿。

2.2拔管困难这是留置气囊导尿管患者的突出并发症,由于气囊回缩不好,拔管时损伤尿道黏膜而出现血尿。

2.3放尿过快留置尿管后,第一次放尿超过1000毫升,由于放尿过快,放尿量过多,使腹内压急剧下降,导致一起撤退性膀胱出血而出现血尿。

查看全文

小儿药物性血尿研究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血尿与药物的关系。方法对1994~2004年我院收治的药物性血尿儿童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多种药物均可引起儿童血尿。结论儿童血尿与多种药物的应用有关,应引起临床重视。

【关键词】儿童;药物;血尿

血尿是小儿泌尿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其原因包括各种肾实质疾患、尿路感染、结石、肿瘤、畸形、外伤、药物以及全身出血性疾患等。本文仅探讨药物引起的儿童血尿。采集1994~2004年我院收治的药物性血尿儿童40例进行临床分析。发现多种药物均可引起儿童血尿,虽经及时处理未造成患儿永久性损伤,但临床仍应慎用对肝肾有损伤的药物,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自1994年6月~2004年12月共收治药物性血尿患儿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3岁18例,占45.0%,4~10岁16例,占40.0%,11~14岁6例,占15.0%。40例中,原发病为上呼吸道感染25例,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8例,支气管哮喘5例,腹泻病2例。全部病例均无剧烈运动史及外伤史,无膀胱刺激症状,无肾绞痛及排结石史,无结核接触史及感染史。40例均为药物常规剂量应用,其所用药物名称及使用后血尿出现时间见表1。

全部病例查血常规及出、凝血时间正常;均为肉眼血尿,尿常规检查红细胞(+++~++++);尿蛋白(++)8例,但尿蛋白定量均<0.1g/24h。全部病例检测尿素氮8例增高,肌酐均正常,行双肾、输尿管、膀胱B超检查均未见异常。

查看全文

牙龈出血及血尿药学监护

摘要:目的探讨患者服用华法林发生出血的原因分析及用药指导。方法确定引起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异常波动的原因,及时调整用药方案。结果盐酸地尔硫与华法林联用,可能会增强华法林的抗凝强度,增加出血风险。结论使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时,应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用药指导及凝血功能的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华法林;地尔硫,盐酸;国际标准化

比值华法林是一种合成的香豆素类口服抗凝药,通过在体内竞争性抑制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合成而发挥抗凝血作用[1]。但华法林有效剂量的个体差异极大,易受到很多食物及药物的影响,处理不好会导致栓塞或出血,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定期监测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并及时调整剂量很重要[2]。笔者对1例服用华法林后INR异常升高,牙龈出血及血尿的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病例进行分析,并报告其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1病例概况

患者,女,66岁,体质量56kg,体质量指数(BMI)21.3kg•(m2)-1。因心累、气促1个月,牙龈出血2d,血尿1d,于2016年12月3日入院。住院诊断为“高血压病2级、房颤、左房长大、心功Ⅱ级”,经治疗后好转出院,出院带药:盐酸曲美他嗪20mg,po,tid,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23.75mg,po,qd,盐酸地尔硫30mg,po,tid,缬沙坦氢氯噻嗪80mg,po,qd,华法林3.125mg,po,qd。出院1个月未正规复查凝血功能。住院前2d出现牙龈出血,1d前尿血,无呕血、黑便,无淤点、淤斑。入院体检:体温36.4℃,脉搏86次•min-1,呼吸20次•min-1,血压137/91mmHg(1mmHg=0.133kPa)。实验室检查,尿液分析:隐血+,红细胞36个•μL-1。大便检查:隐血阴性。红细胞:未见。凝血: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150.6S,INR12.83。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5.18×109•L-1,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56%。肝肾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5U•L-1,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23U•L-1。尿素3.61mmol•L-1,肌酐67.5μmol•L-1。心电图示房颤。

2主要治疗经过与药学监护

查看全文

中医药治疗肾小球研究论文

【关键词】肾小球肾炎;血尿;综述文献

肾小球肾炎血尿以持续性镜下血尿或反复发作性肉眼血尿为特征,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当临床以单纯性血尿为表现时,其病理类型多数为系膜增生性IgA肾病,尚可见于非IgA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节段增生或硬化性肾炎等。这部分肾炎患者的病程大多呈良性经过,但仍有部分患者的病理损害呈进展性,最终进入终末期肾衰竭。血尿形成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与免疫炎症反应导致肾小球基底膜受损有关,因此西医常采用免疫抑制剂、清除感染病灶、或对症治疗等方法,疗效并不令人十分满意。而中医药对肾小球肾炎血尿的疗效较好,积累了一些经验,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的认识

肾小球肾炎血尿在中医古典医籍的记载中属尿血、溲血范畴,认为其发生由“热移膀胱”、“热在下焦”所致。皮持衡[1]认为肾小球肾炎血尿有急、慢性之分,急性肾小球肾炎血尿可从“热、瘀”论治;慢性肾小球肾炎血尿当从“虚、热、瘀”论治,但有虚实之分,实者多属热伤肾络,迫血妄行,虚者多是阴虚火旺,迫血妄行或气不摄血,精血下泄。郑平东[2]认为血尿的病因不外乎外邪侵袭、火热内蕴、气虚失摄。风邪外袭是本病的诱发因素,气阴不复、瘀血阻络是导致本病迁延难愈的根源,气阴不足易引起外感,外感又进一步损耗气阴,故病情缠绵难愈。

2治则治法的研究

张琪[3]总结多年临床经验创立治疗肾小球肾炎血尿8法:①清热利湿、解毒止血法:方用八正散加味;②疏风清热、利湿解毒法:方用清热解毒饮(柴胡、生石膏、金银花、连翘、大黄等);③泄热逐瘀、凉血止血法:方用桃黄止血汤(桃仁、大黄、桂枝、赤芍、小蓟、侧柏叶等);④益气阴、利湿热、止血法:方用清心莲子饮;⑤益气清热、凉血止血法:方用益气凉血汤(黄芪、党参、赤芍、白茅根、茜草等);⑥滋阴、补肾、降火法: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味;⑦温肾清热、利湿止血法:方用温肾利湿饮(茴香、附子、桂枝、蒲公英、茅根、小蓟、旱莲草等);⑧健脾补肾、益气摄血法:方用参芪地黄汤。徐魏[4]则提出治疗肾小球肾炎血尿应灵活运用以下3法:①止血法:尿血久延不愈必致体虚气弱,故止血为首要措施,可从中医辨证分别采用凉血止血、泻火止血、滋阴止血、温肾止血、补气止血、健脾止血等;②清热利湿法:“湿热”病理不仅是肾小球肾炎血尿的诱发或加重因素,也是病情迁延难愈重要原因,故强调清热利湿治法,早期可用苦寒清热之品,如紫花地丁、半枝莲、连翘、瞿麦等,病久则多以甘寒清利之品,如白花蛇舌草、白茅根、金银花、蒲公英、猪苓、车前子、茯苓等。③补肾法:本病病位在肾,肾的寒热虚实变化左右着病变的进程,故补肾是治疗的关键,补肾阴多用甘平之品,补肾阳多用辛燥之品。王海云[5]等临床观察发现肾小球肾炎血尿患者中医辨证往往无明显脾肾气虚症状,而常伴有情绪急躁、善太息等肝系症状,故多从肝论治,辨证选用疏肝、清肝、养肝、平肝等治法。

查看全文

家族性肾病研究论文

【关键词】gA肾病

IgA肾病是一免疫病理学诊断名称。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有人注意到,在IgA肾病的亲属中尿检异常的发病率较高。80年代初英国也报告290例IgA肾病患者中3.8%有肾脏疾病的家族史[1]。IgA肾病是一组不伴有系统性疾病、肾活检免疫病理检查在肾小球系膜区有以IgA为主的颗粒样沉积、临床上以血尿为主要表现的肾小球肾炎[2]。我国IgA肾病发病率占肾小球疾病的26%~34%,男性发病较高,有一定的家族性,同一家族中不只一人患病,表现为无症状性尿异常(实验检查血尿或蛋白尿),反复肉眼血尿或慢性肾功能不全[3]。本文报告一家5例家属性IgA肾病。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2年1月至2007年8月,本院门诊诊治一家5例血尿为主患者,男2例(父子),女3例(姐妹)。大姐2002年患血尿病因不清,疗效不佳,后因尿毒症住院治疗无效于38岁时去世。二弟36岁,肾功能不全、高血压、高蛋白尿、血尿、浮肿已3年,血IgA阳性,经多家医院中西药治疗5年,血尿反复存在。三妹34岁,于2006年因尿毒症、蛋白尿、血尿、血IgA阳性,中草药治疗4年余无效死亡。四妹(与三妹孪生姐妹),肾功能衰竭、血尿、血压增高(140/96mmHg),血IgA阴性,中草药治疗近5年,尿常规检查仍异常(尿红细胞2+~3+,尿蛋白+或2+)。二弟之子9岁反复血尿(尿红细胞2+~3+,尿蛋白阴性或痕迹),血IgA阳性,肾穿刺示肾小球系膜区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沉积[4],符合lgA肾病的诊断标准,自2007年6月确诊后中药治疗迄今,但最近血尿仍存在(尿红细胞2+)。家族史中父母均健在,父系上三代祖辈均无类似病史。病孩母亲无血尿史,外祖父母否认有遗传病史。双方祖辈均无近亲结婚史。

1.2临床症状

查看全文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论文

【关键词】关节炎

我院自1996~2007年运用内服中药加味白虎加桂枝汤,外敷慈附膏治疗痛风性关节炎35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35例均为本院门诊病人,男32例,女4例。年龄35~66岁,平均49.1岁。病程(发病到就诊时间)2天~22个月,平均30.2天。病变部位第一跖趾关节25例,占71.4%,足背2例,踝关节4例,踝及第一跖趾关节同时发病1例,腕关节2例,肩关节1例。病情:首次发病者22例,反复发病(发作在2次以上)者13例。

1.2诊断标准①非对称性关节疼痛,常在夜间发作,红肿、压痛、功能障碍。②以往可有发作史,无症状间歇期,发作可自行停止。③血尿酸浓度增高。④排除其它疾病引起的手足关节肿痛。血尿酸检查:35例血尿酸浓度均高于正常值,其中查1次确诊者30例,2次者3例,3次者2例。

2治疗方法

查看全文

泌尿体系常见状况护理

一、尿量异常的护理

尿量异常分为少尿、无尿、多尿。

1.少尿或无尿护理

(1)加强监测:少尿或无尿病人因肾功能减退,常伴有血尿素氮及血清肌酐增高,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等现象。临床对于少尿或无尿病人要严密监测血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密切关注电解质变化和有无代谢性酸中毒的表现,必要时予以纠正。护士对少尿或无尿病人的尿量记录要准确,须记录病人的24小时出入量。在少尿或无尿期间,严格限制液体入量,防止液体过多引发肺水肿、心衰,注意给予低蛋白饮食,防止氮质血症。

(2)补液原则:少尿或无尿的病因分为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肾前性少尿是由于休克、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心力衰竭等导致血压下降、血容量减少或肾血循环障碍,以致肾血流量突然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而导致肾前性少尿或无尿。其特点是尿量多为轻度或中度减少,血压或血容量恢复正常后尿量可迅速增多。临床护士在发现病人尿量减少时要分析原因。如果手术后病人液体入量不足,可出现循环血量减少、血压下降,导致尿液减少,应及时补充胶体液,提升血压,增加循环血量,补液速度要快。对于肾性少尿或无尿的病人,因为是肾实质的损害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因此要限制补液,补液原则是出多少补多少。同时要嘱咐病人适当控制入水量,限制钠和钾的摄入,防止发生心衰。

2.多尿的护理发生多尿的病因很多,如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包括尿崩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糖尿病;肾脏疾病如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多尿病人在排出大量尿液的同时排出大量钾,易出现低血钾症,患者感到疲乏无力、心慌气短,应注意补充液体的同时适当补充钾,多吃些含钾高的水果如香蕉、橘汁等,防止水及电解质平衡紊乱。多尿期应严密观察血压变化,预防脱水及低血压。

查看全文

小议痛风的防治进展综述

摘要:痛风(Gout)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造成血尿酸水平过高,和/或尿酸排泄减少而导致尿酸盐沉积伴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临床表现主要有高尿酸血症、急、慢性关节炎、肾功能不全、肾结石等,但大多数人是因为发生急性关节炎才发现。目前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多参照1997年美国风湿协会制定的分类标准[1]而定。我国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一般以1980年全国正常人血尿酸调查均值,男≥420μmol/L,女≥360μmol/L。

关键词:痛风;尿酸;治疗

近几年来,国内外痛风患病率逐年增加为0.84%,人口普查发病率约占9.6%[2,3]。目前发病较前年龄更小,病情严重性越重[4]。其增高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某些疾病如:肥胖,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器官移植等。(2)某些药物的使用会提升血尿酸水平。如:利尿剂,脱水剂、低剂量水杨酸的使用。(3)普查面比以前更深入,或高发地区人口向低发地区移民增多等因素。(4)部分病人就诊太晚,已存在肾功能不全,尤其终末期肾病使血尿酸排除减少,生成增加,使痛风变得更加难治[5]。有人证明血尿酸水平与以后痛风发生率和首次发作的年龄之间均有直接关系[6]。目前痛风尚无根治办法,现行治疗的目的是及时控制痛风关节炎急性发作并降低尿酸水平,以预防尿酸盐沉积导致关节破坏及肾脏损害,本文综述了近年痛风防治的主要概况。

1预防为主

1.1控制痛风,首先是每日的身体锻炼和控制体重在60多个临床试验基础上[6],1项前瞻性研究观察了50000名男性12年,观察中有730例新发病例。后者仅有痛风石或尿酸盐结晶。从饮食角度研究提示:红肉类饮食会增加痛风的风险,不能作为健康饮食。但日常1-2样菜品并不会增加痛风的风险,可能是因为低脂摄入的结果。鱼是一种重要的食物,可以增加痛风的风险。但很多前瞻性研究认为它有较强的心脏保护作用。如果确实需要,可以将鱼油作为代替品,因为它不含嘌呤。坚果、豆类、和富含嘌呤的蔬菜,尽管它们能增加痛风的风险,但发现它们对痛风的发作并无影响。同时还因为它们对防病有益,如降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症的风险,综合考虑可以放开食用。最近有人认为维生素C能增加尿酸盐性痛风的发生,同时也能降低尿酸盐的水平,总的认为每天在0.5克的用量是安全的。

酒精摄入与高尿酸血症相关,并可诱发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研究证明[7],乙醇代谢能使乳酸浓度增加,乳酸可抑制肾小管分泌尿酸,降低尿酸的排泄。同时乙醇能促进腺嘌呤核苷酸加速分解,使尿酸合成增加。啤酒是增加痛风风险的重要物质,但通过对酒量的随访,发现每天1小杯白酒不会增加痛风的风险[6]。如果患者需要心血管保护作用,可以适量饮白酒。

查看全文

痛风的防治进展研究透析

摘要:痛风(Gout)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造成血尿酸水平过高,和/或尿酸排泄减少而导致尿酸盐沉积伴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临床表现主要有高尿酸血症、急、慢性关节炎、肾功能不全、肾结石等,但大多数人是因为发生急性关节炎才发现。目前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多参照1997年美国风湿协会制定的分类标准[1]而定。我国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一般以1980年全国正常人血尿酸调查均值,男≥420μmol/L,女≥360μmol/L。

关键词:痛风;尿酸;治疗

近几年来,国内外痛风患病率逐年增加为0.84%,人口普查发病率约占9.6%[2,3]。目前发病较前年龄更小,病情严重性越重[4]。其增高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某些疾病如:肥胖,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器官移植等。(2)某些药物的使用会提升血尿酸水平。如:利尿剂,脱水剂、低剂量水杨酸的使用。(3)普查面比以前更深入,或高发地区人口向低发地区移民增多等因素。(4)部分病人就诊太晚,已存在肾功能不全,尤其终末期肾病使血尿酸排除减少,生成增加,使痛风变得更加难治[5]。有人证明血尿酸水平与以后痛风发生率和首次发作的年龄之间均有直接关系[6]。目前痛风尚无根治办法,现行治疗的目的是及时控制痛风关节炎急性发作并降低尿酸水平,以预防尿酸盐沉积导致关节破坏及肾脏损害,本文综述了近年痛风防治的主要概况。

1预防为主

1.1控制痛风,首先是每日的身体锻炼和控制体重在60多个临床试验基础上[6],1项前瞻性研究观察了50000名男性12年,观察中有730例新发病例。后者仅有痛风石或尿酸盐结晶。从饮食角度研究提示:红肉类饮食会增加痛风的风险,不能作为健康饮食。但日常1-2样菜品并不会增加痛风的风险,可能是因为低脂摄入的结果。鱼是一种重要的食物,可以增加痛风的风险。但很多前瞻性研究认为它有较强的心脏保护作用。如果确实需要,可以将鱼油作为代替品,因为它不含嘌呤。坚果、豆类、和富含嘌呤的蔬菜,尽管它们能增加痛风的风险,但发现它们对痛风的发作并无影响。同时还因为它们对防病有益,如降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症的风险,综合考虑可以放开食用。最近有人认为维生素C能增加尿酸盐性痛风的发生,同时也能降低尿酸盐的水平,总的认为每天在0.5克的用量是安全的。

酒精摄入与高尿酸血症相关,并可诱发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研究证明[7],乙醇代谢能使乳酸浓度增加,乳酸可抑制肾小管分泌尿酸,降低尿酸的排泄。同时乙醇能促进腺嘌呤核苷酸加速分解,使尿酸合成增加。啤酒是增加痛风风险的重要物质,但通过对酒量的随访,发现每天1小杯白酒不会增加痛风的风险[6]。如果患者需要心血管保护作用,可以适量饮白酒。

查看全文

解析经皮肾穿刺的护理

肾活检进行病理检查是肾脏疾病最常用的诊断手段。它不仅用于自体肾活遗体肾的病理诊断,而且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为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更多的信息。另外,它也是临床研究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肾活检是一项创伤性的检查手段,检查前的宣教及检查后的护理极为重要。

一心理护理

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患者对手术过程不了解,担心治疗效果不佳,就会产生心理压力,因此,护士必须做好术前宣教:

1、多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目前的心理状态;

2、耐心介绍治疗的优点,手术过程,术中的注意事项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等,重点介绍手术成功的案例,必要时可安排与术后的病人直接交谈,增强患者的信心,以取得患者的配合和信赖,积极消除紧张、焦虑心理,使手术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二术前准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