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课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4 10:03:5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选修课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选修课

农业院校公共艺术选修课探索

摘要:在农业院校开设公共艺术选修课具有培养学生美学素养、丰富学生想象力和培养学生乐观性格作用。农业院校公共艺术选修课存在重视程度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和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应对公共艺术选修课给予充分重视,优化教材内容,提高师资水平,采取灵活适用的教学方法,使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应有作用。

关键词:农业院校;公共艺术选修课;艺术教育;教学改革

高等院校在完成人才培养目标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同时,还应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高等院校公共艺术选修课的美育教育作用逐渐凸显。教育部于2006年提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提出全日制本科院校的公共艺术教育目标,为高等院校开设公共艺术选修课奠定理论基础[1]。然而,大部分高等院校未按《方案》要求设置公共艺术选修课,公共艺术选修课的地位亟待提高。目前学界对公共艺术选修课研究重点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关于公共艺术选修课内涵、特征等理论性研究,如林玉恒、鲁士发提出高校艺术类公共选修课设置的四个原则,即人文性、普及性、多样性、参与性[2];关于公共艺术选修课功能、必要性的分析,如李莲香指出艺术教育对提高人的素质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3];关于公共艺术选修课的问题及对策,如冯兰芳从师资、课程建设、艺术学科群建设和教学评估等方面,分析高等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与问题;针对具体艺术选修课的微观研究,如陶冶分析《戏曲鉴赏》课程建设的实践及存在问题[4]。农业院校本科人才培养计划提出艺术教育培养形式主要包括开设艺术类选修课与组织开展各类艺术活动[5]。作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中心环节,艺术类选修课在普及艺术知识、提高大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也取得一定成效。农业院校比综合类高校更需重视公共艺术选修课,主要原因包括两点。一是学生渴望艺术教育。农业院校涉农专业较多且农村户籍生源比例较高,这些学生普遍缺乏艺术学习经历与艺术活动体验,因此在艺术学习与活动中表现出更高热情与积极性。二是相关专业需要学生具有一定艺术素养。如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范围包括在宠物医院从事宠物美容与服饰搭配等工作;园林与园艺专业毕业生在园林景观设计、植物种植、场地规划等活动中需要具备空间造型、色彩运用、景观构图等艺术知识。通过对艺术选修课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仅10篇文献与农业院校艺术选修课研究有关,其中5篇文献研究内容较具体:3篇是针对具体课程的微观研究,分别是洪勇辉研究论述农业院校园林植物绘画实验创新课教学;岳敏、施芬从学校、教师、学生、社会四个维度探讨高等农业院校“插花艺术”课实践教学的影响因素[6];孟媛媛从个案出发,分析某学校的艺术课程[7]。另2篇分别是张立波、程贵铭从理论上指出公共艺术教育的必要性,唐圣菊根据教育改革新形势下农林院校的艺术教学实际,提出创新课程设置、刷新教学方法、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等对策建议。综上,加强农业院校艺术教育与艺术教育研究势在必行。

一、农业院校公共艺术选修课的重要作用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艺术教育在学生成长中具有语言教育无法取代的独特作用和价值,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学习音乐、美术、戏剧和园艺等选修课程,提高学生艺术评价、欣赏和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内心情感,形成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同时培养气质,完善人格,促进个性,使其成为具有健全人格、健康体魄、乐观向上精神的高素质人才[8]。农业院校艺术教育培养目标,是在艺术教育中完成审美与素质教育,实现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查看全文

艺术类选修课调研与思索

公共艺术类选修课教学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也非常重视艺术类选修课的课程建设。为了更好地了解我校艺术类公选课的现状,进一步提高艺术类公选课的教学质量,笔者于2011年4月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本次调查的内容涉及基本情况、行为事实、需求意向、学生建议与感受四个方面,调查问卷共设计13道选择题,题型包括单选、多选两种。本次调查对象为本学期艺术选修课的学生,来自4个学院,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200份,通过数据统计和定性分析,反映出我校目前艺术类选修课的整体学习状况。

1调查结果分析

1.1关于艺术类选修课出勤率与课堂纪律的调查

出勤率情况:82%的学生能基本做到不缺课,偶有请假。出勤率情况还是比较乐观,因为出勤情况是能否顺利通过该课程拿到学分的一项重要指标,一般来说,老师都会在课堂上再三强调而且在每节课上都会做好考勤。针对课堂纪律,调查结果显示:15%学生认真听讲,40%的学生有时能认真听讲,36%学生经常睡觉玩手机,还有9%的学生从不听讲。由此可见,师生们虽然都非常重视到课率,但“人在心不在”的状况还是存在的,课堂纪律相对比较松散。老师主要是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提高艺术素质。由于大部分学生上课不认真,直接影响选修课的课堂纪律和教师教学积极性。

1.2关于学习状态和教学质量的调查

43%的学生认为影响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是教学内容不够全面,缺乏新意。32%的学生认为没有教材没有作业,理性认识不深,只是随堂“听听过”,因而放松了对该课程的学习。25%学生认为影响教学质量的原因是选修课授课时间安排不合理,因为下午7、8节和晚上9、10节这个时间段,学生课外活动较多,由此导致一些学生放弃上课而去做其他的事情,这个时段不利于学生集中精力去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选修课的教学质量。在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方面,有75%的学生认为不紧密,课堂上大部分时间是在听讲解和欣赏艺术片段,展示技能的机会比较少,实践性和应用性不强,这对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造成一定影响。关于考核方式的调查,艺术类选修课的考核方式主要是撰写心得或观后感,这种方式学生普通能够接受,但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大都会直接去网上下载相关文章或资料,原创性比较少。少数艺术类选修课的考核方式是开卷考试或上交作业,这种方式存在的问题是个别抱有侥幸心理的学生,平时不认真听讲,考核时则借同学的笔记应付或叫人替代,难以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成绩。

查看全文

透析高职院校选修课体系建设

摘要:高职院校选修课的设置和管理是高职教育发展与完善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明确开设选修课的目的;科学地构建选修课体系;合理地解决好选修课与必修课的关系;对选修课实施有效管理。

关键词:高职院校;选修课;开设目的;体系建设;实施与管理

随着我国高职院校办学目标的逐步确立,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的改革变得非常迫切。国务院《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其中就包括选修课的设置。高职院校的选修课究竟应如何设置、怎样管理,已成为摆在每一位高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笔者在创新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及一定的调查实践,作了初步的探索,谨以此文作引玉之砖。

选修课是为了扩大知识面、拓展才能而让学生根据本人的兴趣爱好在全院范围内有选择地学习的课程。这类课程在高职院校整体教学体系中一般有以下特点:一是作为一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学计划,应是在整体课程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二是选修课应与专业课教学要求无直接关系;三是选修课可以不由各专业系部规定。因此,在高职院校系统专业教育之外,应合理开设一定类别的、可供学生自由选修的课程,使其成为高职教育各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高职教育在我国是刚刚发展、有待完善的新兴事物,在所制定的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还没有对选修课作出具体规定,致使所开设的选修课缺乏多样性、目的性及连贯性,其结果是选修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只是流于形式而已。为解决此类问题,应从明确以下几个问题入手。

一、高职院校开设选修课的目的

教育目的是教育实践最基本的问题之一,是教育观的集中表现。由于观念不同,人们追求的教育目的也不同,所以社会现实需求并不能直接导致教育目的,而是要根据教育的价值确定教育目的,这样的教育目的才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和科学性。高职院校选修课程的设置当然也不能违背这个规律。

查看全文

选修课教学高中政治论文

一、高中政治选修课教学的现状

由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很多高中政治选修课教学的开展不是很理想。在升学压力之下,由于高考中不涉及或者较少涉及政治选修课的内容,因此得不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导致高中的选修课形同虚设,教师在教学中不用心教,学生在课堂上不认真听。教师在进行政治选修课教学时,总是从中选出一本比较简单的教材进行教学,对于其他几本教材则不闻不问,这种主观的选择和大范围的舍弃,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传统的政治教学多是将重点放在政治知识点的记忆上,政治选修课的教学亦是如此,教师在讲授完教材知识后,就安排学生背诵。这种单调重复的机械活动,让学生失去了学习政治选修课的兴趣,不利于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与把握。随着素质教育理念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及新课程标准关于高中政治选修课教学的规定越发明确,对于高中选修课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已经成为高中政治选修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提高高中政治选修课教学质量的策略

1.转变传统观念,重视政治选修课的教学。素质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但是,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都认为政治选修课对于学生发展没有大的作用,学与不学都是一样的,再加上升学压力,教师基本上都将政治选修课变成了学生的政治必修课教学。即使一些教师开展政治选修课的教学,也只是照本宣科、应付了事,根本无法提升高中政治选修课的课堂教学效率。想要解决以上问题,首先,教师应当转变自己政治选修课的教学理念,从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中释放出来,充分地认识到高中政治选修课是政治必修课的重要补充,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政治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要将政治选修课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认真负责。其次,政治教师应当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为学生讲授他们选择的不同的选修内容进行教学,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2.给予学生选择权利,从兴趣点出发开展教学。在高中政治选修课的教学中,还存在着教师大包大揽、不给学生选择权利的状况。教师在进行政治选修课教学时,不考虑学生的兴趣,总是从中选出一本比较简单的教材进行教学,对于其他几本教材则不闻不问,这种主观的选择和大范围的舍弃,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高中政治选修课主要有六个部分:《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经济学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科学思维常识》、《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这六个部分是对高中政治必修课的拓展与延伸,对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进行政治选修课的教学时,不要武断地为学生作决定,一定要让学生自主地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实施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政治选修课的兴趣,提高政治选修课的质量。

3.转变教学模式,联系生活,丰富选修课教学内容。提高高中政治选修课教学质量,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进行选修课的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让学生在意见的交流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加灵活地运用政治知识解答一些问题。在进行选修课的教学时,我们可以改变过去严肃的课堂教学,让选修课堂变得轻松诙谐一些,联系生活实际、社会热点,丰富选修课的教学内容。比如在进行《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的教学中,可以联系“马航失联”事件,针对中国与马来西亚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政治敏感性。

查看全文

高职数学类选修课研究

摘要:在通识教育体系下,数学类课程是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除《高等数学》《经济数学》等必修课程外,高职院校还应该开设一定的数学类选修课作为通识教育的完善和补充。数学类选修课的开设,既能使学生更宏观全面地培养数学思维,欣赏数学之美,了解数学文化,感知数学发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职业核心能力,实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通识教育;高职;数学;选修课

一、引言

通识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同于专业教育,其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而是更加注重大学生最基本的思想、情感的培养,素质、修养的塑造和认识、能力的提升。通识教育是面向所有大学生的教育,是最为基础和根本的高等教育,是专业教育的前提,为专业教育服务。通识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文化内涵、科学素养、宏观视野、生活智慧、思辨能力、创新精神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动力。当前,各高职院校不能太过急功近利,只注重专业教育,关注专业建设,培养仅仅进行专业学习和实训的工具性的“人”,这样会偏离了教育的目的;而应更充分重视通识教育,建立完善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开发通识教育课程,从而培养拥有完整人格、健康心态、全面发展的“人”。

二、通识教育下开设数学类选修课的必要性

在二十一世纪,很多领域的研究和创新,都要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数学是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重要研究工具,因此大学生必须学好数学才能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保障自己的可持续发展。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中,大学生通过数学类课程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学习,会看待问题更具宏观性,分析问题更具逻辑性,解决问题更有创造性。在通识教育体系下,数学类课程是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除《高等数学》《经济数学》等必修课程外,高职院校还应该开发开设适合高职生特点、符合其需求的数学类选修课作为通识教育的完善和补充。数学类选修课的开设,既能使学生更宏观全面地培养数学思维,欣赏数学之美,了解数学文化,感知数学发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职业核心能力,实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查看全文

公共艺术选修课程建设研究

近几年,高校处于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节点,许多学校结合《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双一流”建设规划,重新审视学校的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标准,并提出了更高的战略目标定位。除了“985工程”“211工程”高校,一些有实力的省属本科院校也以建设有特色的高水平大学为努力目标,而师范高校如何坚守特色实现转型发展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尤其是处于非中心城市的地方师范院校。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作为师范院校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高校实施和深化全面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重要内容,公共艺术教育必须紧紧抓住艺术欣赏和审美欣赏等关键因素,强化课程的改革创新,将创新精神的培养贯穿于艺术教育全过程,促进全面素质教育总体目标达成。高校公共选修课包含了许多种类的学科,广泛而言,主要有文史类和理工类,具体包括历史文化类、应用技术类、语言艺术类、职业素养类、心理健康类、体育运动与保健类、基础科学类等分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课程进行学习,最后通过课程考核修得学分。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是指针对非艺术专业类别的学生开设的普通艺术教育课程,可以细分为声乐、舞蹈、美术等课程。高校现在已经越来越重视公共艺术选修课,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断提升。虽然较以往而言,高校的公共艺术课程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同重点院校或者综合性高校相比,公共艺术教育仍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尤其是师范院校以培养学生的师范技能为重心,难免会忽略公共艺术选修课程的教育。

一、地方师范院校公共艺术选修课的现状

(一)课程种类较少。地方师范院校由于领导、教师、学生不重视等多方面原因,在公共艺术选修课程设置上普遍存在课程种类单一、数量少、层次不合理等情况。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2017至2018学年第二学期共开设公共选修课45门,其中艺体生活类有10门,除去公共体育课,公共艺术课程只有7门,包括美术、声乐、影视和艺术学理论四类。有的课程因为选课学生偏少或者教学条件有限而取消,选择这些课程的学生只能在网上重新选课;有的课程因选课人数太多,未“抢”到课的学生也只能放弃,为了修满学分选择其他不感兴趣的课程。(二)课程目标定位。有偏差,教学内容与方式不够合理公共艺术选修课同艺术专业课相比,最大的区别是授课对象的不同。艺术专业课都是面向有着一定专业基础的学生,要求通过课程的学习,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而公共艺术选修课的授课对象是来自全校各个学院不同专业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没有相关的专业基础,所以教学目标不应该等同于专业课,要注重课程的公共性和综合性,重在通过鉴赏艺术作品、学习艺术理论、参加艺术活动等,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了解、吸纳中外优秀文化。在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安排上,有的教师选择直接将给艺术专业学生授课的那一套原封不动地移到公共艺术选修课上,学生听不懂课、消化不了内容,自然也就实现不了课程的教学目标。(三)缺乏专门的教材。目前,艺术专业课程教材多种多样,但是在公共艺术选修课程教材这一块还是一片空白,适用于非艺术专业学生的教材很少。课程中没有教材,对教学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学生没有直观的教科书,只能依靠教师上课时的授课内容,而教师的备课工作量也就必然增加,除了对授课内容进行精心取舍和合理安排外,还要思考以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来完成教学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对地方师范院校公共艺术选修课现状的分析

(一)领导不够重视。虽然素质教育、综合性人才已经成为人才培养中的热门词汇,但部分学校领导仍局限地将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与能力作为唯一重任。的确,这是无可厚非的,因为学生若是考研或者找工作,最大的因素便是专业知识是否足够扎实。但是如果只是单纯将公共艺术选修课看作凑学分的课程,那么其设置也就纯粹沦为一种摆设。只有领导真正重视公共艺术选修课,授课教师和学生也才能认真地教和学,整个学校最终才会营造出一种素质教育的氛围。(二)师资力量缺乏。担任公共艺术选修课的授课教师一般都是二级艺术学院的专任教师,学校基本上没有成立专门的公共艺术选修课教师团队。部分艺术专业课教师认为,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就有能力将知识讲深、讲透、讲精,而在选修课上只需将知识讲得浅显,自己完全能够胜任。同时,大部分教师只注重于自己专业课程的建设,较少思考选修课的建设,因此在教学中容易出现两种倾向:一是按照专业标准严格要求公选课学生,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无力面对专业性太强的课程;二是对学生要求过于松弛,认为无专业基础的学生没有能力吸收专业知识,授课和考核方式较随意。(三)学生选课随意。以西华师范大学为例,在公共选修课管理办法中规定,学生必须在学校提供的公共选修系列课程中跨学科选修,其中,所有非艺术类专业学生必须选修艺术类课程,鼓励学生按规定跨学院、跨专业、跨年级选修4学分公选课。为了修满学分按时毕业,学生选课的重要标准之一便是是否容易考过,所以在公共选修课网上系统开放之前,学生会先向上一届学生咨询哪门课考核容易,而不是有没有自己感兴趣的课程。

三、地方师范院校公共艺术选修课建设对策

查看全文

大学物理选修课程探讨论文

【论文关键词】大学物理;选修课;素质教育

【论文摘要】大学物理课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传统的理工科物理必修课过于强调“理论性”、“系统性”、“逻辑性”、“应用性”,使物理学教育的育人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因此有必要针对非理工科学生开设大学物理选修课来弥补普通物理教育的不足。本文对开设大学物理选修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进行了分析和探索,有利于高等院校非理工科专业大学物理教学的实施。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类已步入知识爆炸、高科技和信息时代的今天,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市场的繁荣,高等教育面临着如何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这一问题,首先是一个转变观念的问题。过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长期形成的一种潜意识的观念,现在已经基本得到澄清,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大学本科要立足于培养复合型人才,而不是培养专家,本科教育主要是打好科学文化素质基础,尤其是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1]

物理学是各门自然科学的基础,其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适用于一切科学研究。正如伟大的物理学家费曼所言:学习物理学,就是要学习怎样由未知进到已知的科学求知方法,就是要学习如何尝试和纠错,就是要学习一种普遍的自由探索的创造精神。大学物理课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传统的理工科物理必修课为了培养研究和应用型人才,是为理工科学生后续课程学习打基础,所以很强调“理论性”、“系统性”、“逻辑性”、“应用性”,并且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采用统一闭卷考试。受此制约,物理学教育的育人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因此有必要针对非理工科学生开设大学物理选修课来弥补普通物理教育的不足。大学物理选修课对体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特别对提高非理工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起着重要作用。

一、大学物理选修课教学目标

大学物理选修课程教学内容并不是理工科物理教学内容的缩减,不能把大学物理选修课程体系当作理工科物理体系的缩影。大学物理选修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力图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物理学的基本内容,即物理学研究的是什么;培养学生独立探求知识的探索精神;提供当代大学生必不可少的现代观念和思维方式;开拓视野,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前沿;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物理基础;了解物理学与社会、环境、能源等方面的关系,物理对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有什么贡献与影响;了解科学家创造性的工作特点和研究方法,获得科学方法论的教益与启迪。

查看全文

大学物理选修课程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大学物理;选修课;素质教育

【论文摘要】大学物理课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传统的理工科物理必修课过于强调“理论性”、“系统性”、“逻辑性”、“应用性”,使物理学教育的育人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因此有必要针对非理工科学生开设大学物理选修课来弥补普通物理教育的不足。本文对开设大学物理选修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进行了分析和探索,有利于高等院校非理工科专业大学物理教学的实施。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类已步入知识爆炸、高科技和信息时代的今天,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市场的繁荣,高等教育面临着如何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这一问题,首先是一个转变观念的问题。过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长期形成的一种潜意识的观念,现在已经基本得到澄清,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大学本科要立足于培养复合型人才,而不是培养专家,本科教育主要是打好科学文化素质基础,尤其是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1]

物理学是各门自然科学的基础,其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适用于一切科学研究。正如伟大的物理学家费曼所言:学习物理学,就是要学习怎样由未知进到已知的科学求知方法,就是要学习如何尝试和纠错,就是要学习一种普遍的自由探索的创造精神。大学物理课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传统的理工科物理必修课为了培养研究和应用型人才,是为理工科学生后续课程学习打基础,所以很强调“理论性”、“系统性”、“逻辑性”、“应用性”,并且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采用统一闭卷考试。受此制约,物理学教育的育人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因此有必要针对非理工科学生开设大学物理选修课来弥补普通物理教育的不足。大学物理选修课对体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特别对提高非理工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起着重要作用。

一、大学物理选修课教学目标

大学物理选修课程教学内容并不是理工科物理教学内容的缩减,不能把大学物理选修课程体系当作理工科物理体系的缩影。大学物理选修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力图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物理学的基本内容,即物理学研究的是什么;培养学生独立探求知识的探索精神;提供当代大学生必不可少的现代观念和思维方式;开拓视野,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前沿;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物理基础;了解物理学与社会、环境、能源等方面的关系,物理对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有什么贡献与影响;了解科学家创造性的工作特点和研究方法,获得科学方法论的教益与启迪。

查看全文

通识教育下本科选修课建设思路探析

摘要:文章分析了地方本科院校校级选修课开设的意义,探究了地方本科院校校级选修课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改进地方本科院校校级选修课的措施,包括树立通识教育目标;建立良好的校级选修课反馈机制;设立校级选修课专项经费;加强选课管理,规范选课制度。

关键词:通识教育;地方本科院校;校级选修课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迫切需要加强通识教育来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因此,通识教育理念在很多高校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重视。校级选修课作为高校通识教育的一种方式,能够拓展学生视野,对我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起到良好的奠基作用。

一、地方本科院校校级选修课开设的意义

地方本科院校的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同样重要。通识教育课程属于基础教育课程,是除了专业教育外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能够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其思考能力,增强其社会责任感。校级选修课是通识教育课程的一般形式,从根本上讲,地方本科院校开设校级选修课,是处理社会需求与保持学科特色关系的一种选择,能够让学生适量了解和掌握一些专业外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所以,地方本科院校开设校级选修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对高校各专业学习的有益补充。

二、地方本科院校校级选修课中存在的问题

查看全文

影视英语选修课管理论文

摘要: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扩展和深化,大学英语选修课程已经成为目前大学英语综合课程的必要补充。从二语习得得相关理论出发论述了大学英语影视选修课程设置的可行性,并就在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影视资料自身的优势,解决目前教学所面临的师资培养的压力,选修课管理和提高学生积极性的问题,提出了结合电子学习档案袋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概念下的大学英语影视选修课的创新型课程教学模式。

关键词:影视英语选修课程;计算机辅助教学;电子学习档案袋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扩展和深化,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要求、课程设置、教学评估和教学管理都面临着新的变革。而高校的扩招也使得学生间英语水平的差异也越来越大,采用同一内容,同一方式开设的大学综合英语必修课难以充分调动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也不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特点的学习者继续提高英语水平的需要。因此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能力倾向和兴趣特点开设大学英语选修课程,作为大学英语综合课程的必要补充是目前大学英语改革的必然趋势。

那么如何设置好相关的课程,开好大学英语学修课程,已成为目前摆在许多高校面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为此,今年5月外研社还特地举办了“2007年大学英语选修课程研修班”为高校教师探讨大学英语选修课教学模式和方法构建交流平台。其中重点就语言技能及文化类和商务英语类两大类选修课程进行了讨论,而在语言技能和文化类当中,英语影视资料尤因其自身所具备各种优势,在许多高校开设大学英语选修课时备受青睐。除了语言地道,场景真实,负载大量文化信息,有助于提高人文素质修养,影视英语课程同时在理论上也有相关二语习得研究成果提供科学支持。

一影视英语课程开设的语言学理论基础

首先,其课程的设置有Krashen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提出的语言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设为理论支持。Krashen输入假设提出,教师应该让学习者接触到大量具有实际意义,生动而又有所关联的信息,习得才能顺利进行。而Krashen情感过滤假设则要求教师营造一个学习者情感过滤低得学习环境,在此环境中学生就会自然习得语言。影视资料因为其自身所展现的情节的连续性和生动性,必然实现了学习者接触的是大量有实际意义并相关联的学习材料,同时有利于学习者放松心情,降低焦虑感,更好地进行语言学习。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