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4 08:59:4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选课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SpringBoot在线选课系统设计研究

摘要:针对高校学生纷繁不一的选课要求,设计了一款基于SpringBoot的在线选课系统,以解决传统选课过程烦琐,排课工作量大的问题。系统基于SpringBoot技术进行开发,设计了课程信息管理、用户信息管理、教室信息管理、班级信息管理、排课管理、选课管理等功能。学生可以使用系统在线进行选课,教师可以使用系统在线选择任教课程,高校管理员可以方便快捷使用系统进行课程编码,并通过系统算法避免课程编排时间和地点冲突。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人力成本。同时,通过SpringSecurity进行安全访问控制,防止越权操作,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关键词:SpringBoot;SpringSecurity;在线选课系统

1引言

公共选修课是高校日常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其内容丰富,覆盖范围广,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专业基础知识之外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扩展人文、科技、艺术等相关知识,能够优化学生的知识机构和见识的广度[1]。公共选修课在提高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2]。学生选课在高校教学管理中是一项纷繁复杂的工作,而各大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加大也让选课管理难度日益增加[3-4],因此设计出一款方便高效的在线选课系统便越来越受到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视[5-7]。本文设计了一个基于SpringBoot的在线选课系统,学生可以使用系统在线进行选课,教师可以使用系统在线选择任教课程,高校管理员可以方便快捷使用系统进行课程编码,并通过系统算法避免课程编排时间和地点冲突。以此来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人力成本。

2需求分析

2.1功能需求分析

查看全文

声乐通选课教育革新

21世纪是创新的时代,充满挑战和机遇。社会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设声乐通选课是培养学生声乐审美水平,全面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举措。随着学分制改革的逐渐深入,高等学校普遍开设了声乐通选课,以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一、声乐通选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自1998年教育部倡导开设音乐选修课以来,全国许多大学开设了音乐选修课,声乐通选课也在不少大学中开设。实践证明,高校声乐选修课对陶冶学生情操、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高校声乐通选课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教材建设问题突出。目前,尚没有专门针对高校通选课的声乐教材,一般高校声乐通选课所用的教材都是各校根据本校的情况自己选定的,基本是专业声乐课程的初级教程。其次,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不统一。高校声乐通选课着重于陶冶非声乐专业学生情操,而目前声乐通选课教师由于都是音乐学院科班出身,所教授的内容更多的是倾向于专业教育。第三,教学方法与通选课实际不相适应。专业声乐课程着重于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训练发声方法。而通选课的学生重在欣赏,两者之间的矛盾严重影响了声乐通选课教育。最后,教学投入不足是现在声乐通选课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声乐课程需要专门的音乐教学设备和教学器材,但是,学校经费紧张,很难满足声乐课程对设备和器材的需要。

二、声乐通选课教学目的和任务

声乐课客观上属于一门技能课,进行声乐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声乐理论知识、歌唱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声乐作品并具有演唱作品的能力和经过基本功训练等等。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普通高校学生的音乐素质参差不齐。绝大部分学生声乐基础薄弱。基于通选课教学的现实,声乐教学的目的应该定位于:

1教学的目的以陶冶情操为主

查看全文

艺术公选课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公共艺术课程现已在全国高大校普遍开设,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艺术这门学科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其并不适合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需要不断斟酌,教师选择最合适的教法进行教、学生选择最优的学法进行学、师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从而获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艺术;南广;公选课;教学方法

一、艺术公选课开设之意义

艺术是什么?“arts”一词起源于拉丁词“ars”,意思为艺术、技艺或工艺之类。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普遍对艺术的定义,但共识是,艺术是通过技巧和想象力有意识地创造出美丽或有意义的东西,它是主观的,艺术的定义在历史和不同的文化中都有所改变。200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明确指出公共艺术课程是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而设立的限定性公选课程,对于提高审美素养,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①南广学院作为一所传媒艺术类本科独立学院,依托中国传媒大学特色学科专业优势,共设有文化管理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国际传播学院、广播电视学院、摄影学院、戏剧影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传媒技术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10个二级学院。截至2016年4月,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已超1.2万人,其中艺术类生源约占70%。因此艺术公选课的开设对于南广学院有着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二、南广艺术公选课当下存在的问题

艺术教育和知识技能教育是综合教育组成重要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笔者统计了2015-2016、2016-2017学年共四学期的公选课情况。2015-2016第一学期开设74门课程,其中与艺术相关课程18门,占比23﹪;2015-2016第二学期开设70门课程,其中与艺术相关课程19门,占比27﹪;2016-2017第一期开设100门课程,其中与艺术相关课程14门,占比14﹪;2016-2017第二学期开设84门课程,其中与艺术相关课程13门,占比15﹪;从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虽然公选课开设总数是在逐年上升,但是艺术公选课开设的数量和比例确是在下降。(一)公选课地位尴尬。南广学院定位为传媒类应用型大学,努力打造成为国内传媒与文化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产学研项目合作基地、行业培训与社会服务基地。因此学校课程设置首先是以职业培养、应用性为宗旨。公选课程因其自身特点、地位对学生学业的直接影响力不够显著,其作用更多体现在隐性方面,所以造成在主观意识上不够重视公选课程。(二)缺乏专业公选课教学和管理团队。南广学院艺术类公选课的开设者均为专业课教师兼职,并不是专职公选课教师,教学目标、授课内容、方式,教材几乎采用同专业课一样的规格,很难保证“兼职”教师的授课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同时,没有相应的教学部门进行管理和指导,很难保证实际的教学质量和成效。

查看全文

高校田径专选课现状研究

田径专选课以培养学生的田径教学技能,掌握教学方法,使学生具有讲解、示范、分析田径技术动作的能力,并有组织田径基本教学,运用教学方法和纠正错误动作的能力,以及掌握田径裁判执法能力。本文旨在针对普通高校田径专选课教学的现状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研究。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对象乐山师范学院体育学院2014-2016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1.2方法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收集整理并吸收国内高校田径专选课现状方面的文献资料,为本文的研究框架和思路提供了参考依据。运用常规数理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处理,并进行论证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我院田径专选课现状从对田径专选课的开设情况来看,2014-2016级学生选田径课的人数很少,只占年级人数的11%,女生就更少了,每个年级只有1到2名,最低只有7%,由此说明我校田径专选课无论从教学内容和形式以及宣传上都有待改革。2.2我院所选田径专业学生的田径基础从中可看出,三个年级田径专选学生没有一个是少年体校出来的,根本没有经历过系统规范的体育训练,50%以上是在高考前为了读书上大学临时参加训练的,还有40%根本没有任何田径基础。这对田径专选课的教学和训练都是很大的困扰。2.3学生不选田径专选课的原因学生对田径专选课不感兴趣,认为田径专选课枯燥,上课条件艰苦,热晒雨淋,动作技术难不好及格,并且没有田径基础,害怕在运动中受伤,以及为毕业工作考虑,选较热门的课程或者认为田径课对今后工作意义不大。说明目前我院田径专选课程存在很多弊端或不足,这些弊端或不足之处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田径专选课程学习的兴趣,对学生个体差异考虑不周,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得学生在教学训练中处于被动压抑,学生的个性特征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因而使学生对田径课产生厌倦和恐惧。2.4资源因素对学生不选田径专选课的影响教学场地和设施的不规范以及教学器材的匮乏对学生不选田径专选课的影响深远。我校现无一个8根跑道的标准田径场,现有田径场上课时常有公共体育课(足球、健美操、户外运动等)、田径普修课、田径专选课共同使用的情况,教学常常是人多场面混乱;田径课至今无专业力量房,对学生的力量训练很是欠缺和不利;跳高垫也是几年没有更新,再有塑胶场地田径长掷项目无法开展等等,这些直接影响学生选择的积极性。由于田径教学在室外进行。冬天冷夏天热,更有女学生怕晒太阳不漂亮不愿选田径课,近三年我院三个年级才4名女生选田径专选课,学生人数明显减少。2.5考试模式对学生不选田径专选的影响田径是由时间、高度和远度来计算成绩的,相对公平公正没有多少人为因素和同情分,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动作技术还必须要掌握一定的动作技能,以及相应的专项素质,认为考试难度大,不容易及格和拿高分。

3.结论与建议

查看全文

影视鉴赏公选课与美育研究

摘要:美育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下的高职工科学生,其成长过程适逢“视觉文化的转向”,其学习经历的学科分野又使得他们更易受到现代技术的压制。影视艺术的综合性与大众性契合了高职工科学生的普遍审美需求。因此,影视鉴赏课程成为了高职工科生美学素养培育的有效路径之一。在影视鉴赏课程的实践中,教师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影视知识的普及、人文思维的培养,也要注重学生自身想象力、创造力的开发,更要关注其美感的产生,实现育美于“影”。

关键词:艺术教育;美育;影视鉴赏;工科学生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美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美育传统源远流长。《论语•泰伯》中就记载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美育思想。进入新时代,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将“美育”置于重要地位。美育的实施离不开艺术教育的开展,“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1]49。除去旨在培养专业艺术人才的专业艺术教育外,广义上的艺术教育更加注重“普及艺术基本知识,通过对优秀文艺作品的鉴赏,来提高人们的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力,培养人们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1]53近年,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艺术鉴赏类公共选修课,更加广泛地运用艺术教育的途径实施美育。影视鉴赏公选课属于艺术鉴赏类公选课的一种。对比普通本科学生与高职文科学生,高职工科学生更注重技术技能、操作能力的提高,艺术、美学素养相对较弱。因此,艺术鉴赏类公选课成为高职工科学生美育的重要手段。影视鉴赏公选课也成为了高职工科学生美学素养培育的有效路径之一。

1意义:美育的传统及其功能

我国自古就重视美育之于“人”的重要意义,有着悠久的美育传统。早在先秦时期,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的教育内容,孔子倡导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荀子提出的“美善相乐”等都包含着中华传统的美育因素。此后,随着历史变迁,美育的形式也不断更迭,可谓一代有一代之美育。“若汉魏之文苑、晋之清谈、南北以后之书画与雕刻、唐之诗、五代以后之词、元以后之小说与剧本,以及历代著名之建筑与各种美术工艺品,殆无不于非正式教育中行其美育之作用。”[2]174美育即审美教育,这一概念由18世纪德国诗人、哲学家席勒在其著作《美育书简》中首次明确提出,美育也由此逐渐成为近现代教育的主体内容之一。席勒认为人有三种冲动即“理性冲动”“感性冲动”和“游戏冲动”,而且必须通过“游戏冲动”将“理性冲动”和“感性冲动”两者有效地调节,人性才能变得完整。这里的“游戏”就是指艺术活动和审美活动,它们和人们实际的物质需求不同,更多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是超功利性的。20世纪初,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等大家先哲将西方美育的概念引入中国。蔡元培曾在当时的时代语境下提出了著名的“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认为美育可以基于人的情感,激发人的美感,给予人们心灵上的抚慰与精神上的超越,引导人从“现象世界”抵达“实体世界”,“美感者,合美丽与尊严而言之,介乎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之间,而为之津梁。……故教育家欲由现象世界而引以到达于实体世界之观念,不可不用美感之教育。”[2]4王国维也在《论教育之宗旨》中指出了美育对人们情感发展和身心修养的意义,“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3]。从功能的层面来看,美育是影响人的发展的重要因素。美育能够培育人的审美态度,让人在面对生活对象时在心里产生“审美距离”。这种“审美距离”即布洛所说的“心理距离”,它并不是指人和生活对象的疏离,而是强调用审美的态度去亲近生活对象,感受感性世界的鲜活与诗意。美育能够培育人的审美能力,即人在进行审美活动时的感兴能力。人在进行审美活动时,能够情景交融、涵泳其间,生成物我同一的审美意象,进而体验到审美愉悦。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言,“情往似赠,兴来如答”。美育能够培育人的审美趣味。审美趣味决定着一个人审美行为的指向,影响着一个人的审美理想。审美趣味有高下之分、好坏之别,健康、纯正、高雅的审美趣味能够促进人生的发展、境界的升华,病态、恶劣、低俗的审美趣味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影响人的审美趣味的因素有很多,譬如文化艺术素养、从事职业、家庭出身、生活方式等等。美育的目的在于培育人健康、纯正、高雅的审美趣味,使其发展完满的人性。可见,美育的功能重在培养人的“审美态度”“审美能力”与“审美趣味”,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完满的人性”[4]。

2困境:高职工科学生美学素养的形成

查看全文

小学体育课程改革选课制研究

【摘要】现今大多体育课程较为传统,缺乏灵活性和吸引力,体育课程被学生认为是体活课、自由课、放松课、游戏课,并未达到体育课程存在的目的与意义,体育课程的设立是为了让学生们能够在学习的同时得到身体的锻炼思维的缓解。在强健身体的同时放松身心,体育课的开设是为了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锻炼,在进行体育活动的同时,学会团结协作,增强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中国式体育教育课程注重的是被动式教学,教师想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缺少主动性,对课程缺少积极性。经过调查很多同学在对待体育课程上均是将体育课比喻成“学习累了出来玩一会吧”,所以作者经过长时间的考察决定将体育课程改为选课制度,让学生们自由的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进行学习,充分的开发学生们对于体育的兴趣与认识。

【关键词】课程改革;选课;体育

1.研究对象和方法

体育教育改革此时正在深入进行中,新课程改革目标是要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想要实现新课程的目标,需要的是改变以往的教学制度实行新的教学课程制度,选课制就是顺应时代要求发展起来的,并且经实践证明是有效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本篇论文作者应用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对长春市吉大附中小学部6年级500名同学进行抽样调查,最后从问卷当中抽取100人进行课程体验,一周课程体验后再次发放问卷进行分析与研究。

2.结果与分析

2.1学生们学习一周后对体育课程选课制的情况了解。在男生五十人中有12人选择课程的理由是因为授课教师占男生总数的24%,女生也有9人选择课程的理由是因为课程老师,占女生总数的18%,这21人选择课程均是因为上课此授课老师的课程,喜欢授课老师的风格,由此可看出授课教师的授课态度与个人魅力也是学生上课的动力。有32人选择课程是因为所选课程是因为课程本身的吸引,占男生总数的64%女生同样有32人选择课程的理由是课程本身,男生同女生都有超过了一半人的选择课程是因为课程本身是个人想要学习到的,所选课程对同学们有着吸引力促进着同学们的学习,在两种结果之外同样有6名男同学与9名女同学选择了其他理由,在填空中得知同学们选择理由是已经在外学习本门课程希望进行巩固与学习,有的同学则是因为父母的灌输,认为所选择的课程在以后的成长路程中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社会的各方面都影响这体育的发展与学习。2.2学生对选课课程学习后满意度调查。有100名同学对课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看法与表现,其中50名男生中有32人对选课制度表示满意,占男生全部的64%,而女生则有39人对选择课程表示满意占女生全部的78%。男生当中有11人觉得选择课程一般与原本的体育课程没什么差别,占男生全部的22%,同时女生也有8人对选择课程看法一般占女生全部的16%,男生与女生全部100人中国共有9人对选择课程提出了不满意,认为选择课程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效果,通过满意度的调查可以看出男生与女生中有超过了一半的同学对选择课程是满意,其中女生率高于男生。在男生当中有18人表示课后会对选择课程学习的内容进行练习,32人表示不会练习所学内容,女生当中有27人课后会练习,23人不会练习。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女生的练习人数超过了女生总数的一半,高出了男生9人,因此分析女生对课程认可程度要高于男生,课后练习是为了更好的学习该课程。通过表2显示男生当中有42人选择更加喜欢选课制体育课程占男生的84%,女生中有47人更加喜欢所选择课程,占女生的94%接近100%的人喜欢所选择的课程。选择倾向于选课制体育课的同学们均认为选课制更加丰富、有趣味性、有主题、能增强自身对喜欢项目的能力与了解。男生8人、女生3人选择不喜欢选课制度的原因有3人是因为选课制体育课程过于劳累,运动强度过大不适应,该运动项目与自己当初所想有所差异,并不认可,还是倾向与原本的大众体育课程,学生之所以不认可选课体育课程主要原因还在于身体素质较差,所以才会产生不适应现象。2.3课程教师对于授课情况了解调查。有5名任课老师对于学生上课状态统一认可,认为学生的学习状态相对原本的体育课程有所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状态取决于心理对于课程的接受能力,对于选课体育课程,课程本身就是学生们想要学习的内容,所以在上课学习的状态上一定是积极认真的。在选而不学的问题上就可以看出,学生们在课程学习时5位老师都认可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均未有出现选而不学现象。在上课纪律方面有4人选择良好1人择选择了较为混乱,5名老师对于纪律方面统一认为前半节课的纪律远高于后半节课程,前半节授课过程中学生们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在后半节练习的过程中学生们的情绪高涨,在练习的过程中均曾出现不听指挥、乱走动等现象。课堂的纪律主要在于教师的管理,本次选课体育课程实为初次尝试,授课老师对于课程准备还有所缺欠考虑不足。2.4选课制课程教师意见了解。调查显示对于教学科目是否齐全方面5名教师全部选择为不够全面,面对社会的高速发展,体育项目与事业的不断创新学生的需求了也在不断的提高,选课科目需要更加丰富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在表4中有3人认为选课课程应当注重的是教师能力,优秀的教学能力才能带给学生更加精品的课程,2人选择是授课内容,丰富的教学内容会带给学生更加高涨的吸引力,能带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一节体育课程中,学习到多方面、多领域的内容。对于体育课程选课制度存在必要性问题上,5名教师全部选择有必要存在,体育课程的改革是必然的。而选课制度从1912年,由当时的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教授,引进以来已有104年的历程,他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思想,一直改变这中国教育体系,选课制度第一次引进的是大学,从而演变至高中,现今实验至小学是为了让学生从小就对学习有这自主性、目的性,“学己所想,学己所需”让学生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充分的体会到体育的学问与魅力。

查看全文

高中校本课程选课平台建构论文

摘要:本文驱动于现实问题,从当前校本课程在开展实施过程中遇到的自主选课、校本课程管理、评价等难点问题出发,结合浙江省新课程实施样本学校的有利条件,立足学校教育实际,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以自行设计开发基于校园网的校本课程选课支撑平台为依托,积极寻找改进校本课程有效实施的突破口,在校本课程的实施管理,学生自主选课,以及校本课程评价等方面作了有效探索,并对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总结。

关键词:校本课程支撑平台自主选课样本学校

一、目前校本课程开展的问题和困难分析

普通高中校本课程教学实施现状与问题分析

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核心思想是促进每位学生在共同基础上的个性发展,构建合理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三级课程结构,是教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素质教育呼唤着校本课程的出现,开发并实施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目前各校校本课程实施的深度、广度、力度参差不齐,而且在实施的常态、有序、有效等方面也普遍多有欠缺,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1、对校本课程开展的目的及必要性缺乏足够地认识

查看全文

小议大学生选课心理与熏陶

摘要:影响、制约学生选课心理的内部制约因素包括自身学习类型和学习期望,外部制约因素包括学生个体受周边群体影响、学校选课指导、网上选课信息与时效、选蹀自由度等。提高群体选课对教学资源的利用率,高校要针对选修课程进行动态监测.并且进行快速、小范围的网络调查智能分析,指导学生科学选课。

关键词:大学生;选课心理;制约因素;教学资源

选课制是高校推行学分制的核心。随着选课制不断推广和深入,大学生选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现象难以避免。影响学生选课决策心理因素到底有哪些?这些因素又受制于哪些内外部因素?群体选课决策对教学资源的负面影响有哪些?笔者以为,我们必须要熟知学生在选课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旨在找到影响每门课选课决策的关键心理所在,以探寻选课制的管理工作完善之路,为实现教学资源合理配置提供依据。

一、大学生选课决策心理因素

选课制打破了以自然班级为单位的授课制,取而代之的是教学班。随之而来的是教学班选课人数不均衡、教学班学生群知识背景不均衡。那么,到底是哪些心理因素制约着学生选课决策呢?

一是好奇心驱使。越低年级对选课热情越高。特别是大一学生对选课制很好奇。尤其公选课中不少课程具有专业性和通俗性,与个人兴趣爱好有关,深受各年级大学生欢迎。到了大一下学期以后,课程重心逐步向必修课、选修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方向转移,随之而来的陌生感、枯燥感渐渐显露出来,他们主动选课热情开始下降。

查看全文

体质测试的体育选课系统的开发与设计

研究内容

对设计和开发基于体能测试结果分析的选课系统的相关模型研究、设计思想、实现技术的描述主要通过5个部分进行描述。(1)介绍了课题的背景和研发的必要性及重要性,简单介绍了将要研究的内容、课题要实现的目标、选课制的教育思想来源、网络选课系统的现状分析以及本研究采用的技术路线。目前学生的自主选课方式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一方面学生不知道自己的体质状况,另一方面学生没有正确认识各个课程教学大纲的主旨。同时学生每年参加体能测试,这些能全面反映学生体质状况的数据却没有得到合理利用。这使得教学大纲、学生的体质素质、教学管理三者之间的矛盾不断凸显。(2)首先通过介绍学生体质测试指标体系模型的构成以及数据来源的处理,建立学生体质指标体系的主要指标;然后介绍了运动项目的指标体系,运动项目指标体系是通过体能测试的大类指标体系来划分的(见表1),同时关联学生的运动项目成绩作为另外一个调节指标建立的指标体系;最后介绍二者之间匹配体系的建立机制,它主要是对学生体质指标的每个子项与运动项目子项匹配、学生体质测试指标整体与运动项目整体匹配,并比较各个匹配结果,找到匹配中最大可能性的结果。建立了上述指标体系后需要将其应用到体育教学实践中,才能检验建立指标体系的价值以及指标体系的合理性。(3)介绍了基于学生体质测试的体育选课指导系统的实际需求。通过系统要实现的总体目标、系统功能需求、系统性能需求等几个方面,阐述符合多生源、专业特色明显、体育选课落后特点的体育选课系统的实际需求。(4)介绍了基于学生体质测试的体育选课指导系统的具体设计与实现。包括系统设计的原则、系统总体设计、系统功能设计、数据库的设计。学生登录选课系统后进入选课子系统(如图1所示),此子系统提供的功能包括选课系统、成绩查询、教学质量测评、选课历史分析、信息维护、新闻公告等点击选课系统后进入选课界面(如图2所示),学生可以根据运动类别选择课程,此处运动类别是根据运动项目指标体系建立的,主要考虑到学生可以针对体能测试结果有针对性地选择运动项目类别,以提高体质中较差的部分,同时也可以通过智能提示功能匹配出最符合学生体质素质的运动项目,让学生在不断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提高体质。学生可以点击课程匹配则仅匹配当前的课程,如果点击智能匹配则会匹配运动项目指标体系中的所有运动项目,并推荐出三种最佳的选课方案。考虑体育课一学期只能学一门,此处一次选课只能选择一门课。例如学生选择编号为22的篮球课程时,可以点击课程匹配功能,则系统会通过单项匹配与综合指标匹配,并将匹配结果通过曲线图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同时显示当前课程与最佳课程之间的匹配相似度,其界面如图3所示。(5)介绍基于学生体质测试的体育选课指导系统的具体实现。包括体质测试成绩与运动项目匹配实现、选课系统整体实现、应用部署实现等。其中主要介绍了通过体质测试指标体系与运动项目体系关联分析的模式匹配方式,以及选课系统的热区计算算法、匹配距离算法。

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利用体能测试结果指导学生选课与教师教学,并且通过数字化方式予以实现,这将为后续研究者提供很好的参考价值。然而由于笔者主要从事体育教育行业,接触软件工程行业时间短,因此本文重在通过体育专业知识建立指标体系,然后通过计算机实现研究理论,以下方面是以后值得研究的方向:(1)系统建立体质测试分析工具,可以根据地区、年段等统计学生的体质测试走向,并能通过学生历史体质测试曲线,预测未来的体质测试曲线。(2)建立该系统并应用到体育选课中后,系统能够通过长期跟踪研究使得运动项目标准曲线更加精确,同时能够做到长期预测匹配。系统目前只能匹配出当年的选课计划,未来可以考虑实现通过学生的体质测试提出选课计划或者运动计划,例如学生在选篮球课时,如果学生的耐力与速度不够,提示学生首先选择提升耐力的运动项目,然后选择提升速度的运动项目,最后才选择篮球。通过这样的长期规划指导学生选课,可能会使指导更加精确。

本文作者:庄正佳李昂工作单位:北京市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

查看全文

剖析大学生选课心理及制约因素

论文摘要:影响、制约学生选课心理的内部制约因素包括自身学习类型和学习期望,外部制约因素包括学生个体受周边群体影响、学校选课指导、网上选课信息与时效、选蹀自由度等。提高群体选课对教学资源的利用率,高校要针对选修课程进行动态监测.并且进行快速、小范围的网络调查智能分析,指导学生科学选课。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选课心理;制约因素;教学资源

选课制是高校推行学分制的核心。随着选课制不断推广和深入,大学生选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现象难以避免。影响学生选课决策心理因素到底有哪些?这些因素又受制于哪些内外部因素?群体选课决策对教学资源的负面影响有哪些?笔者以为,我们必须要熟知学生在选课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旨在找到影响每门课选课决策的关键心理所在,以探寻选课制的管理工作完善之路,为实现教学资源合理配置提供依据。

一、大学生选课决策心理因素

选课制打破了以自然班级为单位的授课制,取而代之的是教学班。随之而来的是教学班选课人数不均衡、教学班学生群知识背景不均衡。那么,到底是哪些心理因素制约着学生选课决策呢?

一是好奇心驱使。越低年级对选课热情越高。特别是大一学生对选课制很好奇。尤其公选课中不少课程具有专业性和通俗性,与个人兴趣爱好有关,深受各年级大学生欢迎。到了大一下学期以后,课程重心逐步向必修课、选修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方向转移,随之而来的陌生感、枯燥感渐渐显露出来,他们主动选课热情开始下降。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