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参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4 05:32:5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玄参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玄参栽培技术论文

关键词:玄参;栽培技术;湖北恩施

玄参又名元参、黑参、角参、乌元参,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以块根供药用,具有凉血滋阴、泻火解毒之功效。用于热病伤阴、舌体烦渴、温毒发斑、津伤便秘、白喉、痈肿疮毒等症,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之一。玄参在恩施州栽培历史悠久,主产建始、巴东等地。药材呈纺锤状、个体大,且香气浓、品质优。现将玄参的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生长习性

玄参是深根性植物,喜温暖湿润气候,耐旱耐寒。种子发芽率为70%~80%,温度在20℃左右,在足够湿度的条件下,播后约15d出苗。地上部分生长期3~11月,3~5月生长迟缓,6~7月生长较快,8月中旬至9月下旬为地下块根迅速膨大时期,11月以后地上部分枯萎。7~8月为花期,8~9月为果期。地下部分有多数肥壮的越冬芽,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称为“子芽”。

2栽培技术

2.1选地整地

查看全文

玄参高产栽培技术论文

摘要:从生长习性、栽培技术、采收加工等方面总结了恩施州玄参的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玄参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玄参;栽培技术;湖北恩施

玄参又名元参、黑参、角参、乌元参,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以块根供药用,具有凉血滋阴、泻火解毒之功效。用于热病伤阴、舌体烦渴、温毒发斑、津伤便秘、白喉、痈肿疮毒等症,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之一。玄参在恩施州栽培历史悠久,主产建始、巴东等地。药材呈纺锤状、个体大,且香气浓、品质优。现将玄参的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生长习性

玄参是深根性植物,喜温暖湿润气候,耐旱耐寒。种子发芽率为70%~80%,温度在20℃左右,在足够湿度的条件下,播后约15d出苗。地上部分生长期3~11月,3~5月生长迟缓,6~7月生长较快,8月中旬至9月下旬为地下块根迅速膨大时期,11月以后地上部分枯萎。7~8月为花期,8~9月为果期。地下部分有多数肥壮的越冬芽,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称为“子芽”。

2栽培技术

查看全文

玄参丰产培育技术探究论文

摘要:从生长习性、栽培技术、采收加工等方面总结了恩施州玄参的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玄参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玄参;栽培技术;湖北恩施

玄参又名元参、黑参、角参、乌元参,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以块根供药用,具有凉血滋阴、泻火解毒之功效。用于热病伤阴、舌体烦渴、温毒发斑、津伤便秘、白喉、痈肿疮毒等症,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之一。玄参在恩施州栽培历史悠久,主产建始、巴东等地。药材呈纺锤状、个体大,且香气浓、品质优。现将玄参的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生长习性

玄参是深根性植物,喜温暖湿润气候,耐旱耐寒。种子发芽率为70%~80%,温度在20℃左右,在足够湿度的条件下,播后约15d出苗。地上部分生长期3~11月,3~5月生长迟缓,6~7月生长较快,8月中旬至9月下旬为地下块根迅速膨大时期,11月以后地上部分枯萎。7~8月为花期,8~9月为果期。地下部分有多数肥壮的越冬芽,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称为“子芽”。

二、栽培技术

查看全文

玄参栽培技术探究论文

1生长习性

玄参是深根性植物,喜温暖湿润气候,耐旱耐寒。种子发芽率为70%~80%,温度在20℃左右,在足够湿度的条件下,播后约15d出苗。地上部分生长期3~11月,3~5月生长迟缓,6~7月生长较快,8月中旬至9月下旬为地下块根迅速膨大时期,11月以后地上部分枯萎。7~8月为花期,8~9月为果期。地下部分有多数肥壮的越冬芽,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称为“子芽”。

2栽培技术

2.1选地整地

玄参对土壤适应性强,平原、丘陵、低坡地均可栽培,宜选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栽植。玄参是深根植物,在前作收获后,深翻土地,施用有机肥30.0~37.5t/hm2或复合肥2250~3000kg/hm2作基肥。土壤整平耙细后,作成宽1.3m的高畦。

2.2繁殖方法

查看全文

苦玄参化学成分分析论文

1化学成分

迄今为止,苦玄参中的化学成分主要集中在葫芦苦素(Cucurbitacin)三萜成分和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报道,国内外对苦玄参进行研究,发现其有效成分主要为四环三萜苷类。三萜成分是苦玄参中最早被报道的一类化学成分,由于它们与葫芦科植物中的苦味素结构相似,所以也有文献将其称为葫芦苦素(cucurbitacin)[3]。成桂仁等自苦玄参药材中共分离鉴定了6个葫芦苦素类苷元、1个皂酮、10个皂苷[4~17]和3个黄酮[18]。王力生等[19]从苦玄参乙醇提取物的较低极性部位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即N-benzoylphenylalanyl-L-phenylalaninolacetate①,1-羟基-7羟甲基蒽醌②,9,16-二羟基-10,12,14-三烯-十八碳酸③,5,7,4''''-三羟基黄酮④,β-谷甾醇⑤和胡萝卜苷⑥。化合物①~③的13C-NMR数据为首次提供。邹节明等[20]用硅胶和MCI柱色谱分离纯化,得到2个不含呋喃环的葫芦苦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1,24-二酮-5,21-二烯葫芦素-3α-O-β-D-吡喃木糖基-16α-O-α-L-吡喃鼠李糖苷(脱氢拜俄尼苷)和己降葫芦苦素F,其中前者为新化合物,后者首次从苦玄参中分离得到。此外,他们还用采用大孔树脂、硅胶柱色谱纯化得到一个新的三萜皂苷——11,22-三羰基-16α-羟基-(20s,24)-环氧苦味素-5,23-二烯-2β-O-β-D-吡喃葡糖苷(苦玄参苷XI)[21]。现将已从苦玄参中分离鉴定的三萜成分和黄酮类化合物结构整理如下。

1.1四环三萜类苷及苷元

见表1~2,图1~6。表1四环三萜类苷及苷元结构式(略)表2四环三萜类苷及苷元结构式(略)表3黄酮类化合物结构式(略)

2定量分析

四环三萜苷类是苦玄参中主要活性成分,苦玄参IA和IB是其中的主要苷元,药理实验证明,苦玄参干浸膏有明显的抗炎及镇痛作用[22]。2005版《中国药典》正文中尚未收载该品种,但有些以其为原料的中成药如妇炎净胶囊等已收载入《中国药典》(2000年版及2005版)[23]。目前学者对苦玄参质量分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苦玄参药材及其中成药中苦玄参苷IA含量的测定方面。

查看全文

苦玄参化学成分研究论文

【摘要】对苦玄参的化学成分和定量分析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为深入研究该类中药提供进一步参考。

【关键词】苦玄参化学成分定量分析

Abstract:AnoverviewwasmadeonchemicalconstituentsandquantitativeanalysisofPicriafelterraeLour.Thepaperwillprovidereferencetothesubsequentstudy.

Keywords:PicriafelterraeLour;Chemicalconstituents;Quantitativeanalysis

苦玄参为玄参科(Scrophulariacea)植物苦玄参PicriafelterraeLour.的干燥全草,为广西常用中药,系玄参科苦玄参属唯一的一种植物,为一年生草本,其性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能。用于感冒风热、咽喉肿痛、痄腮、胃热腹痛、痢疾、跌打损伤、疖痈、毒蛇咬伤[1,2]等证。在广西民间传统应用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收载于广西中药材标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现将其近年来在化学成分和质量分析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化学成分

查看全文

中医药治疗腺体肥大临床研究

摘要:腺样体肥大可导致上呼吸道受阻,出现打鼾、张口呼吸、缺氧等症状,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及心理健康,现代医学多采用手术切除,患儿及家长接受度差。中医药治疗该病疗效显著,包括中药内服及中医外治法治疗,本文综合分析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的临床研究进展,分为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中药内治疗法,其中又包括了分期论治、辨证加减、验方施治等不同观点,中医特色外治疗法,包括中药外用、小儿推拿、艾灸等;中西医结合方案。

关键词:腺样体肥大;中药;推拿;艾灸;儿童

腺样体又称咽扁桃体,属于淋巴组织,位于鼻咽顶部及咽后壁处。正常情况下,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生时即存在的腺样体逐渐长大,大约6岁时增长最为旺盛,10岁以后逐渐萎缩,成年后基本消失。病理情况下,腺样体因受到反复刺激而发生病理性增生,出现腺样体肥大,常发生在儿童或青少年身上,可导致上呼吸道阻塞,表现为鼻塞、张口呼吸、打鼾、睡眠障碍等症状,常继发中耳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鼻窦炎和哮喘等相关疾病。并且腺样体肥大导致的长期张口呼吸将影响面颌骨的发育[1-2],形成腺样体面容;长期上呼吸道阻塞导致的缺氧还会影响患儿的认知能力[3]、生长发育[4],同时还可能造成心理行为异常[5]。目前现代医学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多采用手术疗法。全麻内镜辅助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或机械吸切术是腺样体切除术最为常用的方法,其中等离子消融费用较高;鼻内镜下吸切较普及,但术中出血稍多,且存在儿童全身麻醉对未来内分泌的影响,及术后恢复和复发的问题,导致患儿家长普遍对手术治疗接受程度较低。保守治疗多采用糖皮质激素类鼻喷剂,停药后症状容易反复,而长期使用会有鼻部干燥出血等不良反应。而中医药治疗腺样体肥大效果颇佳,为了给临床医生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现就中医药治疗腺样体肥大的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1中药内治

1.1分期论治

孙桂莲[6]将腺样体肥大分为早期和晚期,早期证型为风热在卫,痰热在肺,治宜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方用银翘散与三拗汤加减;晚期虚实夹杂,痰浊壅阻同时肺脾气虚,兼有瘀阻,治宜补益脾肺、化痰祛瘀,方用二陈汤与人参败毒散加减。杨永庆[7]将该病分为初期、中期、后期:初期阶段证型为风热郁结证,治以疏散风热、化痰散结,自拟鲜芦根、黄芩、金银花、牛蒡子、桔梗、川贝母、竹叶、玄参、连翘、山慈菇、薄荷、荆芥、炙甘草治疗。中期阶段证型为痰瘀互结证,治以活血化瘀、化痰散结,处方煅牡蛎、黄芪、半夏、蒲公英、桂枝、玄参、浙贝母、炒栀子、川贝母、醋莪术、桂枝、炙甘草、柴胡、山慈菇、蜜麻黄。后期阶段证型为肺肾阴虚证,治以补肺养阴、填精益髓,处方为炒枣仁、煅牡蛎、蒲公英、牡丹皮、山药、玄参、生地黄、赤芍、川贝母、醋莪术、白芷、生甘草、山慈菇。袁斌认为腺样体肥大的病机有虚实两端,虚即肺脾气虚;实乃气血瘀阻,临床以虚实夹杂证多见。治疗则分为急性期与缓解期。急性期以活血化瘀,解毒散结为主,治疗当以活血化瘀、散结消肿为法,方取会厌逐瘀汤加减;缓解期以补益肺脾为要,治以益气健脾,化痰散结,方用玉屏风散合二陈汤加减[8]。俞景茂认为痰瘀互结为本病的基本病机,自拟“宣通散”,组成:山海螺、浙贝母、皂角刺、白芷、丹参、蝉蜕、炙甘草,又将该病分为外感期和缓解期,外感期以外感风热或风寒化热为主,治以疏风解表、化痰散瘀,以苍耳子散合宣通散加减;缓解期以虚实夹杂为主,以小柴胡汤合宣通散治疗,若已肺脾气虚,方用玉屏风散合二陈汤加味,若已肺阴亏虚,方选沙参麦冬汤加减[9]。

查看全文

升陷汤研究论文

【关键词】升陷汤

升陷汤是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治疗大气下陷的主方。笔者在临床中以此汤加减治疗他证,疗效观察满意。现附例以说明之,供临床参考。

1临床应用

1.1燥症患者,女,50岁,医生。2005年12月19日就诊。主诉:口唇干燥,强喝水,以午后及夜间尤甚,饮食睡眠可,二便正常,舌质红无苔,脉细数。形瘦,既往两目干涩,视物易疲劳,曾易汗出,现不爱出汗,平素月经周期、经色、质可,无血块,但量少,行经3天左右。辨证:阴亏血虚。处方:生黄芪45g,生地15g,生山药15g,知母15g,玄参15g,天花粉15g,白芍15g,天门冬15g,阿胶10g烊化,鸡内金3g,升麻3g,柴胡3g,甘草6g。2剂后症状减轻,继服3剂痊愈。

按:患者形瘦乃阴虚体质;平素月经周期、经色、质可,无血块,量少,行经3天左右提示血虚,既往两目干涩,视物易疲劳正是肝胆血虚干燥之征,曾易汗出,现不爱出汗提示津液不足,现口唇干燥,强喝水,以午后及夜间尤甚,舌质红无苔,脉细数进一步提示阴亏血虚,故以滋阴养血润燥。然午后乃“阳中之阴”,阳气开始下降之时,口唇干燥以此时明显有气虚津液不能上乘之象,故于滋阴之中予以补气,此乃“阳中求阴”之意,又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兰室秘藏》中有“脾为血气阴阳之根蒂”之语,故方选升陷汤加减,重用生黄芪,佐以升麻、柴胡升补脾胃之气;予生地、山药、知母、玄参、天冬、天花粉滋阴润燥;予阿胶、白芍养血,加鸡内金少许以助运化。

1.2郁证患者,女,60岁,退休。2007年12月10日就诊。10年前因右侧乳腺癌行切除术,3年前因车祸丧子。近日儿媳再婚,得知此事后心境抑郁,胸脘痞闷,善太息,以深呼气为快,心烦易怒,失眠多梦,面色不华,头晕神疲,易饥能食,饥时若不急食即觉怔忡,多汗,活动尤甚,口干渴欲饮,检测血糖结果正常,舌质红,左脉弦细欠有力,右脉沉迟而弱。平素腰部酸痛。辨证:宗气下陷,肝气郁结。处方:生黄芪45g,党参10g,炒白术10g,生山药15g,知母15g,玄参15g,白芍15g,山萸肉30g,枸杞15g,天门冬15g,代赭石15g,生龙骨15g,生牡蛎15g,炒枣仁15g,柏子仁15g,远志6g,升麻3g,柴胡3g,桔梗3g,甘草6g,生姜3片,大枣6枚。3剂后睡眠转佳,胸脘痞闷、饥饿感、口干渴减轻,脉象较前有力,自停服一切西药。继服5剂,嘱2日1剂,嘱移情易性情绪开朗,后回访症愈。

查看全文

张锡纯治疗外感热病研究论文

【关键词】张锡纯外感热病临床经验

张锡纯为近代著名中西医汇通学派医家,他毕生从事于中医临床。《医学衷中参西录》为其研究祖国医学的毕生心血结晶,书中对中医理论、中医实践多有阐发,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张氏从医一生,堪为“医界一代伟人”,尤擅长外感热病的治疗,本文试对其治疗外感热病的经验作一探析,以求证于同道。

1寒温外感,首重石膏

1.1外感实热,放胆重用张氏本于《神农本草经》,认为石膏性微寒而非大寒,虽系石药,实为平和之品,故临床上治疗外感热病每多重用石膏,如“寒温为病中第一险症,而石膏为治寒温第一要药”“为扶危救颠之大药”,且“(石膏)治外感有实热者,放胆用之直胜如金丹”,因为石膏之性微寒,故张氏在原书中又言道:“夫石膏之质甚重,七八钱不过一大撮耳,以微寒之药,欲用一大撮扑灭寒温燎原之热,又何能有大效。是以愚用生石膏以治外感实热,轻症亦必至两许;若实热炽盛,又恒重用至四五两。或七八两┉┉”。考其治疗之外感热病,大多重用石膏。

1.2生用效佳,煅用伤人当时世俗认为石膏大寒而煅用之以治疗外感热证,结果多致误事。而当时医者反谓“石膏煅用之犹足伤人而不煅者更可知矣”,故往往“视用石膏为畏途”。张氏有感于此弊,多次谆谆告诫医者:“必须生用方妥,煅者用至一两,即足偾事”;“误用煅石膏偾事,其咎不在石膏”。并谓“石膏生用以治外感实热,断无伤人之理”。

1.3石膏退热,重视服法张氏每重用生石膏时,必告诫病人“徐徐温饮下,热退不必尽剂”。如此服法,一是“欲免病家之疑惧”,因其时世俗多“视用石膏为畏途”,况重用乎?一是“欲其药力常在上焦,而寒凉不致于下侵而致滑泄”。也有病人呕吐甚剧,“闻药气即呕吐,单饮所煎石膏清水亦吐出,俾用鲜梨片蘸生石膏细末嚼咽之”。这种重药轻投的服药法很值得借鉴。

查看全文

外感热病治疗经验论文

【关键词】张锡纯外感热病临床经验

张锡纯为近代著名中西医汇通学派医家,他毕生从事于中医临床。《医学衷中参西录》为其研究祖国医学的毕生心血结晶,书中对中医理论、中医实践多有阐发,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张氏从医一生,堪为“医界一代伟人”,尤擅长外感热病的治疗,本文试对其治疗外感热病的经验作一探析,以求证于同道。

1寒温外感,首重石膏

1.1外感实热,放胆重用张氏本于《神农本草经》,认为石膏性微寒而非大寒,虽系石药,实为平和之品,故临床上治疗外感热病每多重用石膏,如“寒温为病中第一险症,而石膏为治寒温第一要药”“为扶危救颠之大药”,且“(石膏)治外感有实热者,放胆用之直胜如金丹”,因为石膏之性微寒,故张氏在原书中又言道:“夫石膏之质甚重,七八钱不过一大撮耳,以微寒之药,欲用一大撮扑灭寒温燎原之热,又何能有大效。是以愚用生石膏以治外感实热,轻症亦必至两许;若实热炽盛,又恒重用至四五两。或七八两┉┉”。考其治疗之外感热病,大多重用石膏。

1.2生用效佳,煅用伤人当时世俗认为石膏大寒而煅用之以治疗外感热证,结果多致误事。而当时医者反谓“石膏煅用之犹足伤人而不煅者更可知矣”,故往往“视用石膏为畏途”。张氏有感于此弊,多次谆谆告诫医者:“必须生用方妥,煅者用至一两,即足偾事”;“误用煅石膏偾事,其咎不在石膏”。并谓“石膏生用以治外感实热,断无伤人之理”。

1.3石膏退热,重视服法张氏每重用生石膏时,必告诫病人“徐徐温饮下,热退不必尽剂”。如此服法,一是“欲免病家之疑惧”,因其时世俗多“视用石膏为畏途”,况重用乎?一是“欲其药力常在上焦,而寒凉不致于下侵而致滑泄”。也有病人呕吐甚剧,“闻药气即呕吐,单饮所煎石膏清水亦吐出,俾用鲜梨片蘸生石膏细末嚼咽之”。这种重药轻投的服药法很值得借鉴。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