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订教材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4 00:33:2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修订教材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修订教材

修订教材体会管理论文

今年秋季起,一册、三册使用大修订的教材,五、七、九、十一册使用小修订的教材。所谓大修订,是指为了贯彻落实新大纲的精神,从课文到编排体例都作大的变动;所谓小修订,是指在课文不变,编排体例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对原教材所作的较小的调整。小修订是教材在尽快体现新大纲精神而又来不及作大的修订的一种权宜之计。虽然小修订教材的不足是明显的,但新特点还是鲜明的。在教学中,我们要把握它的新特点,落实新大纲精神。一、削枝强干,突出重点,调整读写重点训练项目原有的读写训练重点项目构成严密的知识体系和训练体系,对扎实双基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在教学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弊端,如项目过多,导致重点不突出,有的过难,超越学生的知识水平等,以致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本次的小修订,对读写训练项目作了调整,一是总量压缩,把原中高年级单册16个项目减少到12个,压缩量达;二是删去不符合新大纲精神的项目,如七册的“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断”,九册的“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写文章要有中心”;删去过难的项目,如第十一册的“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事物的静态和动态”;三是增,增体现新大纲新精神的项目,如第七册的“理解重点词句”,“重视语言积累”,第九册“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第十一册的“阅读要有一定的见解”等;四是调,如第七册把比较空泛的《怎样读懂一篇课文》调整为比较实在的《一边读一边想》等。我们的教学要适合教材的变化,必须改变思维定势,对已删去的训练项目,在观念中要坚决把它删去,不能仍然不自觉地按原有的项目去教,对新增的项目,在观念中要强化它的存在,并探讨它在教材中的体现以及怎样进行教学。教好小修订本中的新增项目,有利适应今后大修订本的教学。二、减少内容分析,突出语言的感悟、积累,改造思考·练习题原教材的思考·练习题大致有五个方面的内容: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2.体现重点训练项目;3.词句的理解;4.读读写写,造句;5.朗读、背诵、默写。原思考·练习题最大不足,一是思考题即问题过多,有的课文大小问题多达六七个,且大多是理解思想内容方面的题目;二是积累语言的题型单调,面太小,除背诵、默写外,就是读读写写;其三是词句的理解,大多是理解意思,而少顾及到词句的表达特点的领悟。小修订本对上述不足作了较大的改进。(一)思考题。对思考题的改进,一是大量压缩问题,总题量从303题(五册69、七册84、九册81、十一册89)减少到151题(五册34、七册38、九册44、十一册35)总量减少一半;二是问题内容范围的扩展,从单纯的理解思想内容的题目,扩展到五个方面:1.理解思想内容特别是增加了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题目,如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增加了发挥想象与理解内容相结合的题目,用生活经验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题目等。2.理解课文叙述顺序的题目。3.理解课文思想感情的题目。4.对课文中的人或事物进行评价的题目,如:“……说说西门豹是怎样破除‘河伯娶媳妇’的迷信的,他的方法妙在哪里?”5.从课文想开去的题目,即由课文思想内容引起联想的题目,“如《守株待免》里的那个种田人坐在树桩旁边想些什么?如果你看到了,会怎么劝他?”思考题变了,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也应随之变化。一是思考题少了,提问少了,学生自行读书探究的时间应该是多了。老师要把减少提问腾出来的时间用在指导读书,感悟和积累上,不能因课文没变,因惯性思维的作用,不自觉地增加提问的次数。如果这样做,教材的修订就失去了意义。二是要明确题型意义,根据题型组织教学。如评价题、联想题能激活学生的思维的独立性,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教学时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评价或展开联想,或发表一定的见解。又如理解课文内容与重点词句相结合的题目,是内容和形式的结合,有利培养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教学时,不要急着讲重点词句,而应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生用自己的感性认识去体会重点词句。(二)理解词句的题目。小修订本中,增加了体会重点词句的表达特点的题目,基本方法有比较、揣摩、感悟,在题意的表述上有十几种,如:(1)读一读,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2)读一读,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3)填空,再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教学这类词句,应先理解词句内容,再体会表达特点。急于领悟表达特点,会欲速则不达。应以体会课文的词句为主,以用来比较的词句为辅,突出体会课文原词句的表达之妙。(三)语言积累题。语言积累也是本次小修订的一个重点。原教材中,读读写写也是语言积累,但形式单一,面小。在小修订中,把读读写写的要求写进教参,作为常规要求。编入课本中的语言积累大致可分为五类:1.以摘抄为主要特征的题目,摘录的范围广泛,涉及写景状物,写人记事方方面面。2.以背诵默写与为主要特征的题目;3.以感悟认识汉语某种语言规律为主要特征的的题目,如“读一读,再说说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词语。”4.积累与领悟表达方法相结合的题目,如先摘抄外貌描写的句子,再体会其作用;5.与运用相结合的题目,如先摘抄句子,再用词造句。对语言积累,一定要高度重视。对生字词,应根据教参要求抓落实。对课本中的一些要求不确定的题目,如“把你喜欢的词句摘记下来”之类,应培养学生的积累兴趣,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对摘记少的同学应引导多积累。(四)增加了语文扩展活动题目。总题量有22次(五册3、七册6、九册4、十一册9),题目加“Δ”表示。主要形式有演一演,讲一讲,读一读(课外书),写一写(小练笔)等形式,这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综合语文能力,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在第一、三册大修订本中,朗读背诵列在思考·练习第一题,意在强调它的重要性,而不一定是体现教学程序。中高年级小修订本中,朗读背诵仍放在最后一题,这是保留原有的编排体例,丝毫不意味着它不重要。在阅读教学中,熟读成诵仍然是第一位的要求。三、激发习作兴趣,增加想象作文,引导自由习作,调整习作训练体系1.小修订本中,在总题量不变的情况下,减少6次写实习作,编入6次想象习作(五册、七册各1次、九册、十一册各2次),想象作文占总题量的。2.新设“自由习作”,即不提内容范围,不提写作要求,任由学生自由发挥的习作。这种习作形式,只在十一册安排一次,是一种新的尝试,主要是体现一种新的理念,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写自己喜欢的事物,写自己喜欢写的想象。这种形式的作文,老师的作用是打消学生的顾虑,激发学生自由习作的兴趣。3.五册删去“写一段话”、“用词准确”的要求,七册删去了“写一个片断”的要求。“写段”、“写片断”是原大纲的要求,新大纲已隐去不提,修订教材时删掉是必然的,对五册、七册的习作,老师不要在意“写段”、“写片断”,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上。4.改写了习作题的叙述形式,小修订本中的习作题重视习作兴趣的激发和思路的开拓,如“××,我想对你说”一题,小修订本是这样叙述题目的:每个人都有很多有心里话,如,想对老师说,为了我们的成长,您操碎了心;想对奶奶说,奶奶,我已经长大了,别再把我当小孩看;想对小伙伴说,我们别再互相起外号了,这样不文明;想对邻居阿姨说,谢谢您多年来对我们家的帮助……备课时,老师应吃透编者意图,在习作指导课上,把重点放在激发兴趣和开拓思路上,而不是对某一篇课文的仿写或怎样体现重点训练项目。四、注重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新设语文实践活动项目五、七、九册在基础训练中各设两次语文实践活动,十一册一次。如:举办一次古诗朗诵会,有条件可出一期古诗配画的墙报(五册)。收集、积累剪报(七册)。小小新闻会(九册)。评选写小发明的优秀习作(十一册)。这类题目,立足于语文,又不局限于语文,是以语文为主的学科间的融合。这类题目,落脚点在课外,课内只是介绍一点方法步骤,主要在课外实践。这类题目,要渗透一点研究性学习。如评选写小发明的习作,首先是要有小发明的设想,其次是要写成小论文,然后才是评选,最后还可把小发明转化为小制作。这其中,设想、写作、评价、制作,都是在研究、探索中学习。五、渗透学习方法,注重学习习惯,着眼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原教材的着眼点是老师的教,因此语言是指令式的,要求是确定式的,小修订本着眼点是学生的学,因此就有了以下的转变:1.把指令式变为协商式。如“仿照下面的例子,一边读课文,一边找重点词,先自己找出问题进行思考,再与同学讨论”。2.把确定式变为不确定式。如,“默读课文,找出几个问题和大家讨论。”问题是每个学生自己找的,不固定于哪几个问题。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的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在小修订教材中有多次体现,我们要把握其精神,引导学生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变机械的学为灵活地学。

查看全文

修订教材研究管理论文

与小学语文中高年级大修订教材(简称新教材)相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简称新教参),已重新编写,从今年秋季起和教科书同时交付使用。新教参将成为老师使用新教材的好伙伴。我们要怎样使用新教参呢?一、要了解新教参中努力体现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一)整合的思想“整”是“整理”,“合”是综合。“整合”是高度的综合。教学用书中的整合,一是教学说明的整合,不再是逐段地进行分析,而是以编者意图为核心的整体的说明;二是教学建议的整合,不是零散的教学建议,而是基于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发展的优化教学设计的建议。(二)开放的思想教学用书努力引导教师冲破“三中心”的束缚(即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既立足于课堂,又不局限于课堂,努力做到课堂向课前延伸和向课后拓展,向社会和家庭开放,向大自然开放;既立足于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努力促进多种教学资源的利用;既重视老师的导,又努力做到以学定教,促进教与学的结合,教学相长。开放的教材,开放的课堂,开放的教学,将引导学生达到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的理想境界。二、要熟悉教参结构上的变化和内容上的特点(一)教材说明重在说明编者意图以往每篇教材说明均在千字以上,侧重对课文思想内容的分析,新教参的教材说明篇幅大大缩短。说明要点包括课文思想内容的概括、课文表达特点的归纳、学习重难点的提示、编者意图的说明等。上述要点的核心,就是编者意图的说明。(二)学习目标体现三个维度以往的教学用书提的是教学要求,新教参改为“学习目标”,目的是体现以学定教。而且从以往的侧重认知目标和侧重结果改为体现三个维度,一是知识与能力,二是过程与方法,三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具体条目的编写上,第一条是有关字词的教学。对于词语,从以前的“理解”、“掌握”改为“正确读写”。“正确读写”,语意明确得多。而“理解”、“掌握”到什么程度,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理解。背诵词语解释,遇词必要求造句等,都是“理解”、“掌握”语意模糊和要求不明确的结果。第2条是朗读、背诵或复述的要求。第3条是理解、感悟及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第4条是方法、习惯等方面的要求。第3、4条因文而异,不是每课都有涉及。在“学习目标”中,繁琐的内容分析和锁碎机械的练习已经没有“用武之地”,而培育语文素养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则可大展宏图。(三)教学建议有利于优化教学设计教学建议部分,一般从课前准备、课堂学习和课后拓展三方面提出教学建议:课前准备,包括课前的观察、资料的搜集以及阅读的准备等内容。建议的事项,是广大教师普遍能做到的,同时注意适度超前,关注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课堂学习,着重从如何理解重点、难点,达到学习目标的角度提出建议。根据课文特点、训练重点和学生实际,实实在在地提出几条对教师有启发的教学建议。课后拓展部分,结合课文特点,适当提出开展拓展性阅读、小练笔、实践活动等建议。对教学建议,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方法的多元化学习目标的多元化,必然导致教学重点、难点的多元化。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不一定就是教学的重难点,而对课文表达方法的理解,阅读方法的学习等,有可能是学习的重点难点。因此,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方法的建议也就因文因异,呈现多样化。如:《柯里亚的木匣》的教学,有关抓住本课主要内容的方法学习也是教学重点。新教参作如下的教学建议:可在学完课文以后进行,可先在小组讨论,然后班上交流。老师要指导学生,对怎样埋木匣、怎样挖木匣和得到什么启示,要用比较概括的语言叙述出来,不要照着课文的句子念。在说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评议,以评促说。这样的建议,是便于老师操作的。2、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情境具有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进行思维导向等多种作用。新教参对教学情境创设的建议有复习或提供背景材料,有形象的再现,有问题情境的创设等。3、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合作、探究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新教参在学习方式建议方面动了很多脑筋。学生自主探究的引导,包括用什么问题给学生探究,如何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探究;如何联系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联系已学知识探究;如何鼓励和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等,都有切实可行的建议。如《和时间赛跑》一文如何探究,新教参作了多方面的提示:可抓住重点句子探究,可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探究,可在朗读中体验,还可利用练习引伸探究。练习设计非常巧妙,请看:在战斗中和时间赛跑,;在体育比赛中和时间赛跑,;在科学研究中和时间赛跑,;在工农业生产和时间赛跑,;在学习上和时间赛跑,。学生合作学习的组织,包括讨论的题目,讨论的组织引导,以及如何反馈、评价,新教参处处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长城砖》,如何组织合作学习,新教参作了如下建议:可用“朋友,你要自信”为题,组织交流。小组里一个同学扮失去自信心的人,或者是怕作文,或者是对学好数学没有信心,或者是不敢上台表演节日等等,其他同学对他进行劝说,具体事例可以是自己的例子,也可以是别人的例子,还可以是长城砖的例子。这样的合作交流,学生应该是会喜欢的。4、语文资源的利用新教参非常重视语文资源的充分利用,在课前准备、课后拓展的教学建议中,有对大自然、社会的观察,有上图书馆甚至上网查阅资料,有向熟人朋友咨询等等。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课外语文资源,也作了有益了探索。如《圆明园的毁灭》,建议补充介绍我国保利集团公司花巨资(3500万元人民币)从香港拍卖市场购回的3件国宝的事,让学生感性认识圆明园的建筑,圆明园的珍藏每件都是无价之宝。有不少课文,对如何利用影像资料也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5、朗读指导怎样指导有感情朗读,是新教参教学建议的重点之一。从如何把握朗读的情感基调,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基本的朗读技巧,如何读好重点句段,以及如何范读、引读,如何运用各种朗读形式,教学建议做到因文而异。如《卢沟桥的狮子》一课的朗读指导建议是:朗读形式有学生的自读、小组读、齐读和老师的范读、引读等。要引导学生在想象中读。学生通过自读和对老师范读的体会,要体会到表达狮子动作形态的词语,如“蹲坐、低着头、偎依、藏”要读重音;“好像”后面的联想部分要读得慢些、轻声,要体现出是在边读边想象,把文字转化成画面。这样的朗读指导建议,也是切实可行的。(四)参考资料更加齐全这部分内容做到尽量丰富,包括时代背景、作者作品;相关的自然、社会知识以及其他方面的知识;课文主人公等方面内容的介绍,以免除教师的翻检之劳。如《三味书屋》参考资料有鲁迅生平介绍,三味书屋的介绍。三味书屋的介绍包括房屋的结构、房屋的主人和“三味”的含义等,以便老师更多地了解三味书屋的文化内蕴。(五)积累·运用体现各自特点1、读读背背,不提具体要求读读背背,意在让学生多接触一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累感性认识,丰富文化底蕴。新教参中对内容的解释,不能照搬给学生。名言警句,大致了解一下意思即可,不要求字字落实。主要要求是诵读和熟记。2、独立阅读,重在检测功能阅读短文,有两个功能,一是检测学生阅读能力,二是扩大阅读。要留意对如何检测所提的建议。3、口语交际,重在创设情境和互动的引导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三条线,后两条线具体安排在积累、运用中。要注意编者意图的说明和教法建议,口语交际的话题是什么,围绕话题要设置怎样的交际情境,对交际中的互动要如何引导等。如《购书·谈体会》交际情境的创设,一是和书店营业员的对话情境,可就要买的书询问营业员,同类的书中有没有更好的,也可以问问这本书的销售情况,以便决定买不买;二是读后和爸爸的对话情境,可就书的内容、作者情况、读书的感受和爸爸交谈。这样的建议,老师也是便于指导的,能够让学生有话可说。4、习作教学习作教学,一看编者意图,写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二看激发习作兴趣的建议,开拓思路的建议。如通过情境创设,语言描述,材料例举等来开拓学生的思路,都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五年制第七册的看图习作,图是一幅北京申办奥运会的宣传画。习作要求是:仔细观察,展开想象,写一篇习作。怎样展开想象,新教参多方作了提示,一是可从图的形象展开联想:像中国结;可以联想中国结的种类,象征意义;像一个人打太极拳,可以联想太极拳在我国,甚至全世界的传播;像一个人在奔跑,可以联想我国在奥运会上夺金的运动员;二是可以从“北京2008”畅想那时北京的巨大变化,畅想我国运动健儿备战奥运会的情景等。以上建议,是可以让老师打开学生思路的。三、要处理好独立钻研教材,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与使用新教参的关系首先是独立钻研课文。教材说明把思想内容分析压缩到极少篇幅,给老师自己独立理解课文留下极大的空间,《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老师钻研课文,和课文对话,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受,是引导学生和课文对话的基础。老师没有独立阅读课文的感受,在教学中就有隔靴搔痒之憾。先独立钻研教材,再来看教材说明,对编者意图的领会就会更准确,更深刻。其次,要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修订大纲指出,教师要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在使用新教参时,既要充分留意教学建议的科学性、合理性,结合自己的体会作具体的教学设计;又要努力冲破教参的局限,根据学生实际,选择、优化教学策略和方法,做到使用教参又不依赖教参,在使用中超越教参,在教学中做到教学相长。

查看全文

高中语文教材管理论文

一、这次高中语文教材改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启动的?为什么要新编高中语文教材?语文教材编写和修订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答:准确地说,这次教材改革,不是对现行教材的修订,而是新编,是完全不同的一套教材。因为尽管新教材仍然保留了一部分传统篇目,但从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到编排体系等,都与现行教材完全不同,也就是说,这些课文在教材中的作用发生了变化。这次教材改革,如果从调研算起。可以说从1993年就开始了。1995年与原国家教委制订新大纲同步,我们就开始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新教材的编写方案,并组织编写。新教材从1997年秋季开始,在江西、山西、天津两省一市进行试验,第一轮试验将于今年上半年结束。编写新教材,主要是因为现行高中语文教材已经显得陈旧了,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了,需要更新换代。具体说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变化,而由于历史的原因,现行教材不可避免地还留有那个时代特有的某些痕迹。比如,片面强调选文的政治性等等。二是过去片面强调课文的思想教育功能,对文章本身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注意不够,这样就导致个别选文缺乏美感,或艺术价值不高,难以吸引今天的高中生;三是20年来,我国的语文教育学、语言学、文学等领域,涌现出一大批已有定评的研究成果,理应吸收进高中语文教材。语文教学本身的研究成果,也需要教材来体现。我们很清楚,现行教材越来越引起人们的不满,特别是对其中明显带有“左”的痕迹的内容。应该说,作为教材的编写者,我们和大家的心情是一样的,要求更新教材的愿望甚至更为迫切。

教材编写和修订的一般程序是:首先,教育部组织有关专家制定或修订课程计划,再根据课程计划制定或修订各科的教学大纲。其次,教材编写部门根据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拟订出全套教材的编写或修订方案。方案初定后,还要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包括高校、科研单位的有关专家、第一线的教师和各级教研部门的意见。在综合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确定编写方案。再次是选文,有的选文要反复多次才能最后确定。这些工作完成后,才开始具体的编写工作。编写时,一般每一册教材要有几位甚至十几位编者参加,每位编者只编写其中的一部分。写出初稿后,要开统稿会,编写组讨论,互相提出修改意见,有时还吸收有关专家参加讨论,集思广益。编者综合大家的意见,对自己编写的部分进行修改,修改定稿后,进入审稿阶段。我们实行的是三审制,责任编辑初审,编辑室主任复审,主管社领导三审。当然,复审、三审也可以委托其他同志代审。另外,在审稿阶段,除社内三审制外,我们还有特约审稿制度,就是约请有关语言学、文学和语文教育学的专家审稿。教材正式出版后,还有社内社外两种审读制度,即社内审读室的同志和社外有关的专家分别审读,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一般文字差错,在第二年重印时挖改;大的改动要等修订时再改。

二、新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新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

查看全文

生理学教材问题及建议

1错误或欠科学的内容及改正建议

(见表1)

2亟待补充完善的内容

2.1欠缺的理论内容“中枢(突触)兴奋传递的特征”一直以来是教学大纲安排的重点内容,而教材第十章“神经系统”第一节“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只安排了“神经元和神经纤维”以及“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两部分,只讲了现象,未总结规律。建议增加“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或“中枢(突触)兴奋传递的特征”。第十章第三节“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部分欠缺“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建议适当增加。2.2欠缺的实验模块蛙类实验伦理要求低,对于中职生提高动手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有很好的效果。教材后面的实验指导总论中大幅介绍了蛙类手术器械及常用两栖类生理盐溶液的配制等,却并未安排相关蛙类动物实验,建议增加适合的蛙类实验模块。

3教材编写建议

3.1增加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一线教师参编教材。一名教师任教某门课程,真正能吃透教材,做到融会贯通需要不少于5年~10年的时间。选择编者(包括主编、副主编)时,不仅要考虑其职位、学历、水平,还要考虑其任教年限、课时量、责任心,从而避免教材内容出现概念性错误及重点内容缺失等原则性问题。3.2合理分工,交叉互审。不同章节的编写遵循自愿、擅长的原则,各章节编写完成后由主编统一分工多次交叉互审,定稿后集体通审全稿,最后主编通读全篇修订完成。3.3完善修订制度。从不断提高教材质量的角度出发,建议对教材使用者设立有奖信息反馈等体系,建立灵活完善的修订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下发修正单或版次修订。教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尤其是对于初中起点的中职学生来说,教材是其学习和工作的重要参考,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根本资源。生理学是医学专业核心课程,其内容是否严谨正确,从长远来说关涉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笔者在此呼吁对已经出版的《生理学基础》第三版(供护理、助产专业用)及时进行修订。

查看全文

大学英语教材建设发展回眸与展望

[摘要]文章系统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材建设的三个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开始至20世纪末,我国高等教育迎来发展的春天,大学英语教材建设步入正轨;世纪之交至党的十八大,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大学英语教材需求量激增,教材内容百花齐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信息化和个性化学习背景下,高等教育迎来新机遇,大学英语教材建设繁荣发展。文章还重点梳理了“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大学英语类教材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绩,以期对我国大学英语教材建设的未来发展有所启迪。

[关键词]改革开放;大学英语;教材建设;回眸;展望

我国历来重视外语教育和外语教材的建设。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国家大力推广和发展俄语教育,当时我国高校的外语课主要是俄语。1964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新中国首部外语教育规划纲要—《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确定英语为学校教育第一外语。英语教材的编写与出版迎来了短暂的发展,诞生了以凌渭民等编写的《高等工业学校英语》(商务印书馆出版)为代表的我国第一代大学英语教材,其采取的教学法模式是“以课文为中心,以语法为纲”的传统模式[1]。同一时期,许国璋等编写的《许国璋英语》(最初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后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修订)不仅满足院校教学需求,还服务于社会上广大零基础的英语自学者,风靡全国几十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材建设经历了改革开放开始至20世纪末的步入正轨阶段、世纪之交至党的十八大的百花齐放建设阶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繁荣发展阶段,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将教材建设提升至国家事权的高度,大学英语教材建设进一步向纵深发展。文章系统回顾几十年来我国大学英语教材建设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改革开放开始至20世纪末(1978—1998年):步入正轨

1978年,全国外语教育座谈会召开并提出《加强外语教育的几点意见》,至此,外语教育迎来改革发展的春天,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声[2]。在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后,外语教育尤其是英语教育迈入改革发展新阶段。随着国家恢复高考,英语成绩逐步计入高考总分,全国中学生学英语热情高涨,但同时大学英语教材面临青黄不接的局面。进入20世纪80年代,教育部开始大规模组织大学英语教材编写。根据当时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大学生英语的实际水平,清华大学外语教研室编写了“零起点”理工科大学英语教材《英语教程(理工科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复旦大学外文系编写了文科大学英语教材《英语(非英语专业用)》(商务印书馆出版)。这些教材的陆续出版缓解了大学课堂英语教材匮乏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过渡作用。这些教材常被称为第二代大学英语教材,它们基本沿袭了第一代教材“以语法为纲”的模式,强调句型操练,英语能力的培养侧重于阅读[3],有些教材还配套了练习册、教师用书和录音磁带等拓展资源。1985年《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高等学校理工科本科用)》、1986年《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高等学校文理科本科用)》先后颁布,“大学英语”开始替代“公共英语”这一名称。1987年,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考试开始向全国推广,这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和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在20世纪90年代,为了更好地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形势,满足改革开放对外交流的需要,大学英语教育朝着更加专业化的方向推进,我国第三代大学英语教材应运而生。其中,董亚芬等主编的《大学英语》(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杨惠中等主编的《大学核心英语》(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李相崇等主编的《新英语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和英国麦克米伦出版公司联合出版的《现代英语》等最具有代表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上英语学习需求持续旺盛,众多英语经典原著和译著纷纷出版,以《新概念英语》(NewConceptEnglish)为代表的海外英语教材大量涌入。一方面这些资源是学校英语教育的有益补充,极大地扩展了英语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这些资源为我国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提供了参考,激发了大学英语教材发展的动力,并对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提出了挑战。这一阶段的大学英语教材建设特点如下:第一,教材编写引领了当时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教材由“文理分开”向着“文理打通”转变,英语教学逐渐脱离“以语法为纲”,开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越来越注重教学互动和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第二,教材结构由综合学习“一本通”向听、说、读、写、译等单项技能学习发展;第三,英语四级、六级考试实施以来,大学英语教材在级别划分、词汇选择、语篇难度把握和语法训练上与该考试结合越来越紧密。

二、世纪之交至党的十八大(1999—2012年):百花齐放

查看全文

小学数学教材深度研读研究

摘要:深度研读教材,挖掘知识的本质内涵、探寻内容背后的“暗线”,既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也是促进一线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单元的研读为例,结合“名师工作室”静态“研”的过程和对课堂教学动态“读”的实践研究,剖析了小学数学教师深度研读教材的四种视角。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材;深度研读;四维透视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文本载体,分析教材是教师必备的素养之一[1]。对于教材的解读,教师不仅要读懂,更要读透、读通、读活[2]。深度研读教材是教师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的必经途径,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前提和基础,更是决定课堂教法、学法选择的必要依据。昆明市“周佳泉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开展了深度研读教材的活动,促进了教师对小学数学教材的理解。现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单元的研读为例,剖析小学数学教师深度研读教材的四种视角:整体系统研读法、深度追问研读法、横纵对比研读法以及移情理解研读法,帮助教师全面、准确地把握教材文本传递的编写意图。

一、整体系统研读

整体是一个由内在关系的部分组成的体系对象,即一个有组织的事物;系统指把零碎的知识构成一个集合。整体系统研读法指立足某一主题,把课时内容、单元知识、整册教材、全套教材甚至不同学段教材前后相关知识作为一个整体,从全局角度去深入分析和研究教材,从而系统地把握知识结构,全面提升研读水平的广度与深度。1.立足整体研读结构体系为弄清某一知识各版块教学内容间的系统性,首先要把分散在前后几册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整理出来,继而以网状结构为指引导向,深入对具体内容进行研究,让各部分知识点在关系链与关系网中变得层次分明、重点突出。例如,“简易方程”单元属于“式与方程”部分的内容,按照知识线路的发展,简易方程共包含五部分内容:用字母表示数、方程的意义、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实际问题与方程。从用字母表示数到解方程,是代数思维方式的进一步发展,这既是学生对所学运算意义和数量关系的运用,又是学生学习第三学段代数知识的基础。本单元中知识点之间的编排呈现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在第一小节中突显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重要性。第二,重视等式基本性质的教学,并以此作为后续解方程的依据,突出了等式性质在解方程过程中的重要价值。第三,本单元的现行教材相对以前实验版教材来说,更加注重用方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2.立足整体明晰内容与目标每册教材均由不同领域的单元内容构成,研读时应从整体视角出发,对单元内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分析[3]。可根据课标中提供的行为动词,利用思维导图或表格的形式反映内容间的关联,从整体意义上把握每单元的知识点与学习目标。例如,从整体视角上分析“简易方程”单元的教学内容在结果目标(了解、理解、掌握、运用)与过程目标(经历、体验、探索)方面的达成度,以此作为对教师教学评价与学生学习评价的依据。通过整体系统研读,对单元教学内容的学习目标进行归类整理后,明确单元教材的重、难点,教师在制定具体的课时教学计划时才能做到稳操胜券,致力实现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3.立足整体把握课时内容的生长点与延伸点教材内容呈现的编排原则体现出螺旋上升的特点,前后内容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在整体研读单元内容与学习目标后,教师可根据每一节课具体的教学知识点进行深入研读,读出各知识点的“生长点”与“延伸点”,做到“前有孕伏,中有发展,后有延伸”,承前并启后。例如“用方程解决问题”内容,例题层次性较强,都围绕用方程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由浅到深、由加减到乘除,按照螺旋上升编排,研读时应从整体出发,学会承前启后。其中“前有孕伏”表现为学生掌握了未知量可以用字母表示,“中有发展”指学生学习了解方程的基本方法,“后有延伸”为后续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奠定基础。

二、深度追问研读

查看全文

民办高校教材建设激励机制探析

摘要:教材是民办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据,是教学体系建设的核心要素,关系着我国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标能否达成。使用优质教材有助于民办高校提升教学水平,对民办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大意义。因此,民办高校亟须加强对教材的管理与建设,建立民办高校教材建设激励机制,激发教师教材编纂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增强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民办高校;教材建设;激励机制

教材体现教育改革的成果,承载着知识和文明,是教育活动的主要成分,是高等教育质量提高的基本根据,更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中心教育依据。教材在表现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还映射出各个专业的突破性改变,更能体现教育理念的推陈出新。最近几年,虽然我国加大了对教材管理方面的建设力度,但还是有很多急需处理的问题,如职能部门的责任不明确;编辑、审核和选用的准则不清晰;激励保障和监督机制不明确。教材建设工作的种种问题,严重影响教学质量,进一步造成人才培养质量下降。部分民办高校认为教材编写非常重要,但会产生短平快、繁难偏旧等情况的教材;也有部分学校认为教材建设并不重要,没有把教材编辑认定为工作量及职称评议和审查的条件,导致教师不愿主动编写教材。因此,调动教师参与教材建设的积极性,建立教材建设激励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民办高校教材建设激励机制

21世纪以来,民办高校教育体系持续完善,办学规模和办学层次取得了巨大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民办高校对教材质量和模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民办高校教材建设是课程质量保障的关键,优质的教材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起着关键作用。第一,教材建设的主力军是身处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及教材管理人员。教材建设重中之重是要提高教材质量,而提升教材质量源于教材建设中的教学成果,提升教学成果则与教材建设的成果奖励成正比。因此,激发教材建设主力军的潜能,激发教师教材建设的主观积极性和能动性,对教材建设工作起着主导和决定性作用。第二,教材建设是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高校核心竞争力是指经过整合民办高校资源、专业门类、教学成果等方面融合形成具有较高影响度和良好声誉的能力。民办高校为获得更高的核心竞争力,可加强整体或者某一项优势,使高校在教材建设方面形成特色,为民办高校在教材建设方面取得更高的学术声誉和学校标签提供有利条件。并且标志性的教材成果能提高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产生互利双赢的新局面。第三,教材建设要认真贯彻执行《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教材建设要响应中央号召,解决目前存在的困难,根据国家教材委统一部署,贯彻落实教育部制定的四个教材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职责、健全机制、强化措施、堵塞漏洞,加强激励和保障机制,推进教材规范化管理。综上所述,教材建设是在教师、教材管理人员、高校核心竞争力和管理办法的共同推进下落地落实的。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教材建设激励机制,可以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对教材建设有着重大意义和影响。

二、激励机制的建设思路

查看全文

语文教材改革管理论文

以前出版过哪些高中语文教材

我国编写语文教材是在1903年全国普遍举办新学之后才有的事。早期的中学语文教材并未区分初中与高中,而是笼统冠之以“中学”、“中等”等名。1922年,我国基础教育实行“6、3、3”学制,即初等教育6年,中等教育分为初中、高中两个阶段,各为3年,正式在中学教育中划分出高中阶段。自此,高中语文教材始独立成册。

据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饶杰腾统计,从1922年初、高中分家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有“高中”或“高级中学”字样的语文教材主要有30种版本。最初,教材的编写一直采用“审定制”,即民间编写、政府审查出版、学校自行选用。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改而实行“部编制”,即由国家有关部门统一组织编写、并在各学校统一发行使用。这种教材编写方式一直沿用至今。<--IWMS_AD_BEGIN--><--IWMS_AD_END-->

在1922-1949年近30年间,高中语文教材编写一直在进行新的尝试:比如,开始只选文言文,后来则逐渐选编一些平明易懂的语体文;

开始只是简单的文章汇编,后来则增加一些语法、修辞等语文知识的教育,等等。这些都为建国后高中教材的编写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不过,在建国前的30余种高中语文教材中,对新中国高中语文教材编写影响较大的还是1946年由胡乔木主持编写的《中等国文》(共三册)。这套教材选文多是平易朴素的语体文,有不少是宣传性的时文,如《说服群众》、《新民主义的宪政》等等,文言文和文学作品则很少。

1950年,国家成立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筹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和出版。该社成立后,除前面所说的将于今秋向全国推广的两套教材外,还先后编写出版过六种全国通用的高中语文教材。其中,以1956年版和1963年版最具有代表性,分别体现了我国高中语文教材体系的两种主要模式。前者借鉴苏联经验,属“分科型”,即将高中语文课分成“汉语”和“文学”两科,编写两套相对独立的教材。其主导思想是要加强文学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份量。由于政治形势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此次语文教材改革仅仅持续了两年,于1958年以失败而告终。后者则借鉴我国的传统经验,属“综合型”,即把阅读、写作和语文知识三者综合编进一套教材,以课文为主体,几篇课文组成一个单元,在课文教学中同时进行阅读、写作和语文知识方面的训练。这次高中语文教材改革由于“”的干扰和破坏也未能坚持下来。

查看全文

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改革探讨

一、引言

中级财务会计作为高等财经院校会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是承接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税务会计和成本会计的中间课程,是影响学生从事具体财会工作的关键课程。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具有统领和衔接作用,一直以来都是会计学专业学生最重视的学科。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规范企业公允价值计量,提高财务报表列报质量和会计信息透明度,2014年年初,财政部修订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四项具体准则,新增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40号——合营安排》和《企业会计准则第41号——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三项会计准则,一项准则解释。会计准则此次变化,“公允价值准则”成为最大亮点。会计准则的颁布和修订,对《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必然会带来影响,如何能够让学生对新会计准则修订和颁布的新知识更准确把握和理解,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二、新会计准则修订对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主要影响

(一)新会计准则颁布与修订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一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本文称“新会计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执行。此次新会计准则的颁布是继1992年实施“两则”“两制”,《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以及2001年实施《企业会计制度》以来的重大改革。新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重新引入到会计计量中,体现了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公正性和及时性的特点。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金融资产计量与确认、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等方面都广泛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同时,对资产减值进行了规定,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等非流动资产的减值准备一经计提不得转回,当资产处置后可将减值准备结转,避免了上市公司进行利润操纵和任意调节。

(二)新会计准则修订对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影响

查看全文

金融营销学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

摘要:随着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对高素质金融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本文结合课程调查研究,分析了《金融营销学》课程的教学现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分析和探讨相应的解决方案,为培养出既能掌握金融营销理论知识,又能充分了解金融产品的相关营销技巧的应用型金融营销人才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金融营销学;教学改革;问题及对策

随着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金融与互联网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金融产品更新速度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得到大大的提升,金融市场营销活动日益受到金融机构的关注,各类金融机构对高素质金融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现更名为东莞城市学院)是一所地方性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范围绝大部分集中于粤港澳大湾区。因此,培养出一批服务于大湾区的高素质、高技能且能适应目前金融环境变化的应用型金融人才成为高校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金融营销学》教学现状

(一)开课人数及班级数量方面。目前,东莞城市学院开设《金融营销》课程的有金融学、投资学两个专业。根据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实施方案》,东莞城市学院紧跟节奏开启转设的步伐。基于此,本校招生人数受限,《金融营销学》开设班级数量也自然减少至2~3个,总选修人数也相应骤减。(二)课程开设课时方面。根据东莞城市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金融营销学》开课课时为32课时。同时《金融营销学》的前置课程为金融类基础课及专业课,无营销类其他相关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市场营销的基础理论讲授耗时较长。(三)适用教材方面。本校学生所使用的教材是由本校杨米沙教授和刘飞雨讲师编写的《金融营销》,约每三年更新一次。目前,使用的是2018年出版的第三版。本教材针对金融行业的服务性的特点,在市场营销理论中加入服务营销的内容,提高了知识的实用性以及学生就业的适用性。第三版教材的修订是结合近年来金融行业的发展变化,主要更新内容如下:1.均采用最新的数据与资料更新或补充原有的数据与资料,并尽量反映金融行业发展新格局;2.为适应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修订时注重更多引用显示资料与素材,以更好地适应当前的金融行业状况;3.为反映网络经济时代金融的变化和我国互联网金融的最新发展,有关章节增加了相关内容等[1]。(四)授课及考核方面。因为课时量的限制以及教师的授课习惯,本课程的教学主要是理论讲授,而考核方式则是以笔试形式进行。

二、《金融营销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