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化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3 22:53:2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系统化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艺术设计课程系统化改革探讨
摘要:我国的艺术设计课程具有艺术性和技术性,不同艺术院校的艺术设计课程也会具有不同的教育特点。在艺术设计课程中引入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体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传统艺术设计课程的束缚性,把学生的能力与个性发展相结合,为他们以后的就业提供宝贵经验。
关键词:艺术设计;工作过程系统化;就业
在传统的艺术设计课程中,基本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在教师的安排、组织下进行,而教学的内容则主要依据艺术学科的教学体系决定。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不再是学习的主体,而是被动的接受教师知识的灌输。学生通过学习艺术设计课程,只能够掌握专业知识,并不能提高他们的职业能力。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方式能转变学生以往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学以致用,为就业奠定基础。在这个大学生就业难的时代,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更加希望通过接受教育获得职业岗位,实现就业。在艺术设计课程中引入工作过程系统化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了解职业的工作技能,培养专业核心能力。
一、艺术设计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科化痕迹依旧明显。目前我国艺术院校的艺术设计课程并没有完全脱离传统的“普教改良型”课程模式。艺术设计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全部由教育部门负责,教育部门比较擅长从学科的角度分析技术发展的前景,但是并不善于从职业的角度考虑该行业的发展趋势。这就导致艺术设计课程中存在学科化痕迹。与此同时普遍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家长都认为,在就业之前应该打好理论基础,这一思想使得艺术设计课程的设计部门对学生设计经验的累计和实践能力不重视,最终导致该专业的学生在市场中失去了竞争能力。
(二)课程开发的科学性有待提高。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市场调研流于形式,制作的调查问卷十分简单,对调查的结果也很少去具体分析,完全是走过场。虽然很多艺术院校都提出了“校企共赢”的口号,但是在实际进行的时候只会通过各种信息渠道进行想象,这种凭空想象出来的课程体系会实际的岗位要求之间必定存在差距,校企合作不能发挥出最佳作用。同时,艺术设计课程的开发论证以及后期管理缺少相对应的评价机制,不考虑效果如何就直接实施。而由于缺少监督机制,导致效果不能得到有效控制。
单位财务审计系统化监管
财务管理是对单位一切经济往来活动的综合管理。只要存在与经济往来有关的各项情况都与财务有密切联系。因此财务审计也涉及多个部门,财务监督也是结合多个部门的监督,财务审计也涉及多个部门资金往来。随着本单位财务工作的开展,单位的内部审计业务也开始了它的工作征程。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单位审计对完善财务工作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监督、指导作用,成效显著。制度方面不断完善完整;审计对各部门职责分工、内容独立、相互制约、明确责任,实物控制管理提出了具体而详细的要求和目标,更有利于审计业务的开展和完善。
一、工作成效方面
1、制度有明确要求和规定,坚持审计程序办事。(1)工作制度中有明确规定:经审委员会与同级部门同时按规定的民主程序改选换届;经审委员会每年要按时审议财务预、决算;经审委员会每年进行一次财务收支的审计并填写经费收支定期审计表;经审委员会按规定,向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闭会期间定期向工会委员会报告工作;在审议中,如遇需要暂时保密的事宜,经审人员要遵守保密纪律等等。(2)审计监督制度中有明确规定:审查同级组织经费收支和财产管理情况,审查所属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和经营管理情况;监督贯彻执行国家财经政策、纪律、法规和财务工作方针、制度;督促同级部门定期公布财务帐目,报告财务收支情况,实行财务公开,发扬财务民主;协助同级部门组织收好、管好、用好各项经费,管好财产,严肃财经法纪,使经费得到更合理、更有效的使用,更好地为职工群众服务;深入调查研究,听取职工群众意见,积极参与支持财务改革,对经费收支、财产管理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帮助其完善各项财务制度。(3)中心审计工作严格按程序办事,坚持审计计划,审计通知,实质性审查,审计报告等审计程序进行。这是单位经审委以相关规章制度为基础,结合本中心工作实际、工作程序、工作要求提出的制度要求和管理要求。它为中心完善审计管理提供了纲领性制度文件,它是一切财务审计工作的总纲。
2、货币资金业务中的内部控制职责分工:(1)出纳与会计人员工作相分离。(2)支票的签发与出纳相互独立,防止虚列支出、贪污或挪用。(3)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与总账相互独立,防止连贯性差错。(4)支票与印章应由不同的人保管,防止管理失控。出纳管理工作中,要求定期与不定期盘点现金,有盘点记录,体现内控有效性;现金要求实现日清月结。会计管理工作中,要求各部门应及时催收发票;大金额转账,要求有领导审批议案,有领导审核签章。结合中心财务工作,财务中出纳工作和会计工作很好地实现了分离。支票填制由出纳办理,支票签章由财务主管审核盖章,很好地防止资金乱支出,挪用的现象。出纳负责及时编制(打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财务明细账、总账等由会计负责编写(打印)完成。出纳负责支票管理,印章由财务主管负责管理,防止乱用或出现资金转移的现象。工作中,财务主管定期不定期对现金进行盘点并记录,这有效保障现金管理的有效性和正解性,保证中心现金安全,保证现金有效运用。对于单位催账、收账工作,有专门财务人员进行专项管理,定期不定期地对账户进行整理、清理、汇总,负责对账联系催收账款,保证了中心资金的有效及时收回。
3、薪酬业务循环审计职责分工:(1)人力资源管理、工资结算、工资领取、工资发放等职能分别由不同的部门,按照规定流程和手续共同完成,各部门和部门内部各有关岗位应有明确的分工。(2)人力资源管理、工资领取、统计和财会部门相互独立,防止虚列支出和连贯性错误。(3)工资单的编制与审核相互独立,防止多计和错计应发工资。(4)工资结算汇总表的编制与审核相互独立,防止多计和错计部人数和应发工资。结合中心薪酬工作来谈,人事劳资部门负责对工资数据的汇总核算,从总体上把握人事劳资政策,负责对工资分配进行有效科学分配管理。财务部门以人事劳资部门提供数据为基础,负责对工资数据进行制表和审核,再经人事劳资部门审核签章,以保证其数据核算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最后由财务部门到职工个人工资账户中,防止出现工资支出错误。这充分体现了此项工作的连贯性、制约性、统一性,防止虚列支出,防止多计或计错工资的情况,保证了工资发放地正确及时和完整,保证了职工利益,保证了中心利益,实现了对工资支出的有效管理、权责分明、分工到位,体现制约管理。
4、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职责分工:(1)提出采购申请与批准采购申请相互独立,以便加强对采购的控制。(2)验收部门与财会部门相互独立,保证按真实收到的商品数额登记入账。中心采购工作中,也是按制度规章要求有效有序开展。首先由中心职能科室(使用设备部门)提出专项申请———再由领导进行审核批准———由采购部门通过政府采购统一购置———财务转款购买———货到由使用设备部门和采购部门统一验收。整个采购过程中,体现了采购申请与批准的相互独立,验收部门和财务部门的相互独立,更好地保证了资金管理的安全,体现了部门间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系统化研究
摘要:在国际组织中,已经将物流发展水平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可见物流行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物流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就需要进行优化调整才能够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物流企业的财务管理是其核心内容,尤其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财务管理贯穿于物流企业各个环节,同时也影响着其健康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企业财务管理只有实现系统化建设才能够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提升整个财务管理运营效率,是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内容。
关键词: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系统化建设
当下我国物流行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扩张阶段,而且物流行业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行业,已经在经济中占据了极为关键的位置,同时也是国民经济新的源泉。但是,目前物流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无法提升其运营效率,同时也不利于物流企业的发展壮大。所以需要将财务管理进行系统化建设,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为物流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保障。
一、现代物流管理是一项系统化工程
目前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指标当中,物流行业的发展程度也起着一定的参考作用。同时现代物流企业的管理模式的更多的需要与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结合才能够降低成本。而且由于各环节之间的成本、效益之间都存在制衡、交易易损的相关性,只有通过信息化管理才能够将相关性控制到合适,为物流企业发展提供保障。需要充分的利用系统化工程的形式将物流各个环节的信息共享进行综合性管理,最终将所有的环节通过系统化建设构建出一体化的组织管理模式。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电子商务与大数据等多重背景下,现代物流企业已经具有独特的特征。(一)管理的网络化与系统化。物流企业的管理受到系统论与系统工程思想的影响后,通过信息技术等作为技术基础,构建现代物流管理体系,将物流信息、财务信息等等进行实时的生成与共享。最后通过系统化的平台将各种资源进行高效整合,为物流管理体系的优化提供保障,提升整体效率与效益。(二)服务的精细化与个性化。物流企业在经历过激烈的竞争后,必须要提供出专业与个性的物流服务,展现出业务的精细化,同时也是物流企业展现出个性化服务的重要途径。这也是物流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系统化建设时需要注重的地方,通过与财务管理系统化建设相结合,为物流企业规模扩张打下坚实基础。物流企业也只有向消费者展现出更多的差异化才能够吸引到消费者,同时也要为其提供更加便捷与高效的物流服务,才能够提升物流企业的竞争力,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会逐渐形成独特的个性化物流服务,为物流企业能够带来更多的服务增值,从而提升更多的物流企业价值。
二、财务系统是物流企业管理系统的核心
企业系统化工商管理模式
摘要:通过构建企业系统化工商管理模式,可规范各项工商管理活动,同时还可加强对企业管理层的管控。本文阐述了企业构建系统化工商管理模式的重要意义,并分析了构建系统化工商管理模式的要求及构建系统化工商管理模式的措施。
关键词:企业;系统化;工商管理模式;创建
一、企业构建系统化工商管理模式的重要意义
1.健全工商登记内部管理机制。工商登记内部管理工作对企业具有重要影响,其可使企业正确了解自己的经营范围及职责,帮助企业规避法律风险,保证企业可稳定、持续发展。此外,还可推动企业不断改革、优化经营模式,提高企业管理效率。2.改变工商登记内部管理工作模式。研究发现,构建系统化工商管理模式对企业规避法律风险,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及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企业可通过工商登记内部管理工作,构建系统化工商管理模。企业需坚持控制事前、事中为主的原则预防并控制法律风险,以提高企业的管控能力。3.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随着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日益增加,我国企业需提高本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能力,从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及控制能力。因此,企业可通过构建系统化工商管理模式,确保企业可顺利完成管理机制改革,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及控制能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推动企业稳定发展。
二、构建系统化工商管理模式的要求
1.正确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企业为构建系统化工商管理模式,企业需正确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聘请高素质、专业化人才,提升员工的总体水平。同时,企业还需坚持任人唯贤的原则,为留住更多人才,企业采取提高员工工资、增加福利等措施。2.扩展管理视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及科技的迅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因此企业为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竞争力,需扩展管理视野,提高企业工商管理能力。3.与时俱进。企业为创建系统化工商管理模式,需具备与时俱进的意识。为实现企业稳定、持续发展目标,需依据市场经济发展特点及趋势,不断优化、改进企业经营管理观念,改革工商管理模式。目前,企业需建立系统化工商管理模式,以满足市场发展需求。4.正确树立发展目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制定相应的发展目标,并依据发展目标不断完善企业的经营管理观念及管理体系,以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如此才可提升企业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农信社系统化培训教育管理模式
摘要:本文基于对农信社机构员工整体素质和基本情况的分析和管理现状,分析和探讨农村信用社员工培训教育工作的系统化管理模式,以求实现培训教育资源的最优配置,为农村信用社的创新与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培训教育;系统化管理
一、培训内容体系的构建
(一)基层员工培训内容体系。基层员工作为农信社开展一线工作的主力军,密切掌握着业务发展和机构创新的一手信息和资源,主要包括部门一线员工、支行(网点)柜员、大堂经理、客户经理、信贷会计、委派会计等岗位人员。业务培训内容涉及信贷业务类、财务会计类、资金营运类、安全保卫类、电子银行类、科技信息类、风险合规类、审计监督类、人力资源类、行政事务类、柜面服务类、会计核算类等内容。(二)中层环节干部培训内容体系。中层环节干部作为从基层大军中脱颖而出的核心骨干,既要是基层网点和部门的业务能手,又要是沟通和上传下达的协调能手,同时还要是决策管理者的得力参谋和助手。主要包括部门经理岗、支行(网点)负责人。(三)高层管理人员培训内容体系。高管人员作为机构发展方向的引领者和经营管理的决策者,其个人道德品质的高低决定着机构发展的总体理念和方向,其能力的不断提升是机构适应行业竞争和实现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培训组织形式的体系构建
(一)基层员工培训形式。1.“教学基地”模式的新员工理论、实操培训。由于新员工培训大多面向无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因此应充分利用岗前培训的时间,对新员工的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进行标准化、统一化和规范化的封闭式培训,培训时间至少为三个月。培训注重将面授讲解与系统、业务实操培训相结合,在理论方面分知识模块进行教材编排、课件制作和课堂讲授,在实操方面分系统和业务模块进行实际演示和操作练习,真正实现新员工职业能力培训教育的目的。2.“内训”模式的基层岗位员工专题培训。由于基层员工涵盖了各业务部室和基层支行(网点)的众多岗位,培训教育应将培训内容按照业务类别和岗位职责进行划分,采取集中授课、集体讨论等形式,从思想道德、政策法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四个方面入手,深入细致地为相关部门和岗位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培训,有效提升参训人员的岗位胜任力。(二)中层环节干部培训形式。1.“内部交流”模式的中层环节干部管理能力提升培训。中层环节干部作为基层员工的直接管理人员,其业务管理和风险管理能力对日常业务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其职业化培训内容应具体分为风险管理和业务管理两大模块,定期围绕新业务、新系统、重要风险点等主题,通过与基层员工、相关交叉部室人员的集中交流,一方面定期更新直管部门涉及的业务品种及业务流程等知识储备,为日常业务发展和管理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全面梳理相关业务存在的风险点,为部门运转及时消除风险隐患。2.“大讲堂”模式的业务骨干综合素质提升培训。由于部分员工工作时间缺乏弹性,机构可通过集中各业务部门和基层支行(网点)的具体需求,利用员工业余时间,聘请优秀的外部专家、学者,不定期地对中层环节干部和基层业务骨干人员进行专题知识补充和政策讲解,围绕政策研读、行业发展动态、相关业务典型案例、可借鉴的新技术和业务等方面,开阔员工视野,开拓人员思路,及时、有效地对员工进行知识再造。(三)高管人员培训形式。1.“高校进修”模式的管理人员德育培训。德育包括对农信社人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的教育,良好的道德修养和高尚的情操是机构管理的灵魂所在。培训教育工作应注重管理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采取联合办学等方式,组织高管人员赴高校进修,通过与其他银行业机构管理人员共同参训,对国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学习,与专家学者进行充分交流,将法律法规意识和合规经营理念内化于心,为机构的管理决策提供正确方向。2.“座谈会”模式的高管人员业务素质提升培训。一定的业务理论基础是机构高管人员实现高效管理和科学决策的前提,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存在高管人员对本机构基本业务和操作流程了解甚少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机构的业务拓展和长远发展决策。培训教育工作可围绕机构的业务层面,组织各部室和基层网点人员集体参与,对各自领域涉及的基本业务知识和操作运转流程向管理层进行介绍和汇报,为管理层的科学决策提供基础和重要的信息资源。3.“外出考察”模式的重要岗位人员培训为跟进行业发展步伐,及时更新管理理念,机构可细致挑选适于机构学习和借鉴的优秀管理团队或机构,组织高管人员和对业务发展、管理具有重要作用的岗位人员外出交流学习,在深入了解被考察机构的行业背景和内部管理环境的基础之上,与其进行充分交流和沟通,积极拓宽管理视野,有效借鉴行业经验,及时弥补发展欠缺。
试论归正人员安置帮教系统化管理
抓好归正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是一项系统化的社会工程,也是司法行政工作职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安置帮教工作做的好坏,是预防和减少“回归”人员重新犯罪的需要,也是当前社会稳定工作的需要,在现阶段,积极探索市场经济环境下强化对归正人员的安置帮教系统化管理就显得尤为迫切。
一、现阶段归正人员安置帮教的现状及其特点
一是对于监狱、劳教所、看守所、拘役所在服刑、劳教人员刑满释放、解除劳教前寄发给公安和司法行政机关的通知书及相关资料,据对我区部分镇乡(街道)司法所和公安派出所的调查情况来看,两个单位的登记表及相关数据一直不一致,有明显的脱漏登记的现象;二是归正人员回归社会后,在落实报到、登记、建档立卡、签定帮教协议、定期走访制度没有按规定做到位,流于形式的比较普遍;三是归正人员的思想动态、流动情况掌握不细,把握不详,存在着档案外的脱漏或长期见不到人的现象;四是安置难度大,经费紧张,管理人员紧缺,同时缺乏相应的管理专业知识;五是缺少解除安置帮教的环节,人性化管理工作没有做到位。
其特点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客观性。随着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蓬勃发展,给刑释解教安置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一般归正的安置以自我谋生为主要手段,政府组织安置逐渐减少,另外由于法律没有对归正人员流动作出专门性的规定,归正人员流动量也必然增多的趋势。从全区统计情况来看,近三年来青壮年归正人员自谋职业和外出务工人数就逾总量的50%以上。
二是复杂性。归正人员回归社会后大多数的安置去向是比较明晰的,但是,客观上也存在一部分出狱即流散于社会的归正人员。他们中有的不回归落户,有的则人户分离,甚至有些人用假身份证、假姓名、假地址混迹于社会,也有少数原来在外地打工的违法犯罪的务工人员,刑释解教后继续流落在外,而且重新犯罪具体情况难以掌握导致基层无法备案上报,这种复杂多样的情况,造成归正人员脱管、漏管情况严重。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论文
一、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模式
首先,明确课程的职业定位。职业教育的特点是每个专业的设置、每门课程的设置,其职业的指向性很明显。对于课程设计来说,明确该课程所对应的职业,就可以根据职业的工作过程来选择课程内容,为课程的设计提供了依据。其次,分析该职业的工作过程及学习领域。工作过程是指“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过程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在职业教育中,学习领域是跨学科的课程计划,是建立在课程论基础上由职业学校制定的学习行动领域,包括实现该专业目标的全部学习任务。这里讲的学习领域,我们一般叫课程。描述该职业所必须掌握的学习领域即要指出胜任该职业所必须学习的课程。在我们现有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一个专业往往可以胜任多个职业,每个职业往往对应多个学习领域,是一种一对多的关系。分析该职业的工作过程及学习领域这个环节相当于我们现行的课程体系的规划,经过这个过程,课程的授课者可以清晰地知道本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地位和作用,知道本课程和其它课程的联系。最后,设计该课程的学习情境及学习任务。这个环节就是具体到每门课程的设计———根据这一职业的工作过程进行设计学习情境,同时根据工作要求细化每一个学习情境中的学习任务。每门课程(学习领域)往往由多个学习情境(学科化课程中的章节)组成,每个学习情境又可以根据工作要求设计若干个学习任务。这个过程好比学科化课程设计过程中课程章节的划分。但是,“如果说,学科知识系统化是以陈述性知识为主的普通高等教育课程内容序化的参照系的话,那么工作过程系统化则是以过程性知识为主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序化的参照系。”
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模式的主要优点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
(一)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
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所有的教学要素围绕教师展开,教学内容主要根据学科体系决定,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知识的灌输,教学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作用不明显。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在职业教育中更是如此。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模式,秉承学以致用的理念,能使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学生对课程内容更感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
大型集团企业文化系统化建设分析
[摘要]大型集团企业文化系统化建设涉及到企业文化理念体系、文化与价值观管理以及企业文化培育与推广路径等问题。本文结合高校访问工程师校企合作项目的研究,通过对浙江W集团企业文化实践的调查分析,总结了大型集团企业文化的实践路径,并进行相应的问题诊断,继而提出进一步的思考和未来可能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企业文化理念体系;文化与价值观管理;培育与推广路径
企业文化在21世纪已经成为决定企业成长和兴衰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浙江W集团企业文化实践的调查分析,旨在总结大型集团企业文化的路径经验,并进行相应的问题诊断,继而提出进一步的思考和未来可能发展方向的对策建议。
一、W集团企业文化系统化建设的实践案例
浙江W集团在推进企业由传统流通向现代流通转型发展的同时,一直高度重视企业的文化建设,突出价值观的引领,把战略管理与价值观管理相互融合,提升企业的软实力,通过创新企业文化的实践载体,最大限度发挥了企业文化的影响力,企业也成功实现了由“中国500强”向“世界500强”的历史性跨越。(一)确立了具有集团特色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60多年来,浙江W集团在成长转型中积淀了丰富的企业文化传统和企业精神资源,如“发扬两献精神”(我为集团献青春、我为集团献终身)、“吃好三种饭”(市场、服务和辛苦饭)、“树立好八种意识”(市场、发展、竞争、服务、危机、风险、机遇和效益意识)等一系列思想理念。跨入新世纪以来,集团公司在总结继承企业优秀历史文化的基础上,提炼形成了集团“一流企业”的愿景、“三个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企业与时代共同前进、企业与客户共创价值、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和“四句话”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团队精神、绩效理念、追求卓越)等,初步建立了现阶段W集团企业文化的理念体系,形成了集团文化的“精神内核”。W集团核心文化在企业战略层面、制度层面、组织层面及经营管理层面等的指向性和引导性,已经成为指导企业深入推进流通产业化事业、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价值观和文化理念。(二)构建了“知、信、行、创”并举的企业文化系统化宣传机制。“知”,就是让广大员工认知集团的企业文化。通过策划《浙江W集团企业文化手册》《浙江W集团企业文化教程、教案》《浙江W集团之歌》等等,让企业员工充分知晓集团企业文化的系统表达,初步理解企业文化有关内涵。“信”,就是让企业文化逐步在员工内心建立可信的感受,上升为主体的信任和认同,让员工理解身边的先进典型和企业文化故事,让这些故事起到感染和影响的效果。“行”,就是让企业的员工在言行方面受到价值观潜移默化的影响,与企业制度相融合中对企业员工行为实现改变,实施党建工作考核,引入价值观考核的方式方法,对企业多层面工作开展检查、评比。“创”,就是不仅改变员工的行为模式,还要让企业文化引领企业员工的心智模式,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重超越。(三)形成了与企业文化理念相一致的文化创建活动实践特色。W集团面向企业内部员工以及面向外部客户与战略合作者的企业文化活动,已经形成相对成熟稳定的表现形式及运作机制,如企业每年的年会、表彰会、团拜会、家属座谈会和慰问活动,以及展销会、联谊会、客户定期走访、服务响应机制等。部分企业文化活动业已形成“品牌效应”,如每年的“走红毯”表彰仪式、每年两次的“汽车展(节)”活动,以及集团领导与基层员工定期网络对话交流活动等,在企业内外部产生了较强的影响。(四)推进了集团企业品牌与企业形象体系化建设。为增强企业品牌建设与品牌维护,提升集团整体形象塑造力,集团对控股以上成员企业统一冠以“W集团”字号,以此形成统一的外部形象。在品牌推广方面,融入到业务推进、行业间交流、对外走访、公益资助等多种渠道之中。定期社会责任报告,阐释集团社会品牌形象。通过升华集团战略定位和使命愿景,如明确提出“大型大宗商品流通服务集成商”的集团定位,提升品牌认同度和凝聚力;通过完善司徽、司旗和司歌等,塑造企业的“有形文化产品”,推进企业形象体系化建设。在品牌方面,W集团品牌被世界品牌组织评为“世界著名品牌500强”;集团旗下成员也被评为“浙江省知名商号”或著名品牌。
二、企业文化系统化建设的问题诊断:以W集团为例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论文
1、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概念及意义
1.1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概念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以典型的真实的工作过程为基础的,通过对传统的课程的解构,将从学科体系中提取出来的适度的够用的知识,与工作过程结合,通过系统化和结构化整合设计的工程过程教学课程。该课程整体的培训过程是指导学生逐步经历获取信息、比较决策、拟定计划、实施行动、检查校验和评价反思,具有较完善的系统性。
1.2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意义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将理论和实践有效的结合在一起,目前受到广大中高职学校的关注,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顺应社会的发展需要的产物,它主要为社会培养技术型、应用型的人才,并且已经广泛应用于制造类、服务类、管理类和农业类等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它为职业教育课程确定理念,促进教育课题的社会化,以及凸显职业院校的社会功能。
2、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方法及相关问题
系统化推进高校学风建设的对策
【摘要】高校是我国高等教学的主要机构,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肩负着教书育人、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职责。学风是一所高校长期积淀下来的风气,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构建良好的校园风气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高校改革深入实施,伴随社会文化的发展,广大人民对于高校学风建设给予了更高的关注度。受制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制约,一些高校对于学风建设还缺乏深刻的认识,无法系统地推动其发展,忽视了校园环境的营造。针对这样的现象,我国各大高校必须立足实际,明确学风建设的意义,并找到系统化的推进方式,兼顾好高校与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系统化;高校;学风建设;推进对策
顾名思义,学风就是学校风气的简称,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学风是一所学校整体氛围的体现,反映着学生的综合素养。现如今,高校建设已经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制定健全的制度体系,为推动学风系统化推进是完善教学,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核心。但是,当前我国一些高校在学风建设上还缺乏深刻的认识,认为它只与教学和思想政治修养的塑造有关,没有全面意识到学风建设属于系统化工程,需要从多角度入手实施建立。本文就能结合当前高校学风建设的实际情况,分析其重要性,并从多角度出发落实好系统化学风建设的推进工作,以便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系统化推进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性
(一)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具有一致性。进入21世纪以来,高校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不仅要培养具备较高专业能力的学生,还要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并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系统化推进高校学风建设,与这一目标相契合,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在学生内部形成“赶学帮超”的氛围,让学生自觉的投身于自我完善之中,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弘扬爱国主义思想,进而树立远大目标。(二)与高校学生全面发展的诉求具有一致性。高校是我国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摇篮,每年都会为社会输送大量的优质人才。尤其是在现代化思想的引导下,高校学习在具备高超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有严谨的风气,高尚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只有强化高校学风建设,系统化推进其发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三)与高校自身发展理念具有一致性。不可否认,当前我国各大高校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在生源有限的条件下如何强化高校建设,才是留住人才的有效方法。良好的学风是学校的软实力,是其长期发展积累下来的悠久文化,也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的关键。从本质上而言,能够体现教学质量、师资力量以及校园文化加建设水平。因此,落实好系统化建设,让高校学风成为办学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能够提高学校的良好形象,并增强核心竞争优势。
二、系统化推进高校学风建设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