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题课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3 22:21:2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析题课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语文析题课管理论文

[内容]

笔者从事高中语文教学20余年,从中收益匪浅,然而使我们体会最深的是,语文教学中要把握整体艺术美。

可是,近年来,不少语文教师随着高考的指挥棒转,把语文课的课文变成了题型,象高考题那样,把完整的课文切成碎块,课堂上只讲这些题型,而不讲课文,这样语文课就变成了题型课、析题课。那么,这样的语文教学究竟有什么利弊呢?笔者就此谈点个人见解。

一、“析题课”损害了课堂整体的艺术

细推敲每一篇课文,实际上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的内在联系是不可分割的。可是,“析题课”却把课文分割成破碎的小块,这样就失去了语文的整体联系,很难把一个形象的整体讲得生动形象,严重扭曲了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造成了课文的畸形。譬如鲁迅的《祝福》,祥林嫂的性格变化,以及悲惨结局本是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变化的。祥林嫂由一个善良、勤劳的农村妇女,由于封建剥削、封建压迫、封建礼教、封建迷信对她的束缚和毒害,才使她一步步地走向麻木,以致于死亡。这前后情节环环相扣,紧密相连,丝毫不可分割,在讲述上应是一套完整的课堂艺术,教师应通过讲述,把这一整套课堂艺术,循序渐进地、步步深入地融在学生的脑海里,使学生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假如把这篇课文切成题型,分成几块,就很难使学生受到感染,大大损害了教学效果。小说散文如此,即便是说明文、议论文也是如此。说明文本身也是一个有机整体,其内部结构也是互相联系,其逻辑十分严密。一篇好的说明文、议论文,它们的结构层次也是一个网络神经图,彼此联系紧密,密不可分。如肢解成题型,实际上是破坏了作者的构思意图,很难达到好的效果。

二、“析题课”必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趣

查看全文

语文析题课管理论文

[内容]

笔者从事高中语文教学20余年,从中收益匪浅,然而使我们体会最深的是,语文教学中要把握整体艺术美。

可是,近年来,不少语文教师随着高考的指挥棒转,把语文课的课文变成了题型,象高考题那样,把完整的课文切成碎块,课堂上只讲这些题型,而不讲课文,这样语文课就变成了题型课、析题课。那么,这样的语文教学究竟有什么利弊呢?笔者就此谈点个人见解。

一、“析题课”损害了课堂整体的艺术

细推敲每一篇课文,实际上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的内在联系是不可分割的。可是,“析题课”却把课文分割成破碎的小块,这样就失去了语文的整体联系,很难把一个形象的整体讲得生动形象,严重扭曲了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造成了课文的畸形。譬如鲁迅的《祝福》,祥林嫂的性格变化,以及悲惨结局本是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变化的。祥林嫂由一个善良、勤劳的农村妇女,由于封建剥削、封建压迫、封建礼教、封建迷信对她的束缚和毒害,才使她一步步地走向麻木,以致于死亡。这前后情节环环相扣,紧密相连,丝毫不可分割,在讲述上应是一套完整的课堂艺术,教师应通过讲述,把这一整套课堂艺术,循序渐进地、步步深入地融在学生的脑海里,使学生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假如把这篇课文切成题型,分成几块,就很难使学生受到感染,大大损害了教学效果。小说散文如此,即便是说明文、议论文也是如此。说明文本身也是一个有机整体,其内部结构也是互相联系,其逻辑十分严密。一篇好的说明文、议论文,它们的结构层次也是一个网络神经图,彼此联系紧密,密不可分。如肢解成题型,实际上是破坏了作者的构思意图,很难达到好的效果。

二、“析题课”必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趣

查看全文

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内容解析能力研究

摘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所抽到的题目,按要求进行试讲是获取教师资格证的重要环节,试讲可以全面检测应试者的学科及专业基础知识、综合素质、教师基本功。面对在小学英语教师资格证面试过程中应试者所反映的教学过程程式化、内容挖掘不够深入等问题,笔者从理论学习、系统的专业知识构建、批判思维能力培养三个维度,探究培养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内容解析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培养;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内容解析能力;方法

在小学英语教师资格证面试环节中,应试者必须在规定时间内(20mins)完成所抽试讲题目的备课要求,然后进行讲授(10mins)。题目均选自小学英语课本,课型包括语音、词汇、听力、口语、阅读语法、写作等多种课型,并附试讲基本要求,比如:朗读材料、适当板书、讲解时注意互动、注意阅读策略渗透、注意听说技能培养、全英试讲、体现过程评价等等。作为应试者,无论抽到何种授课内容、何种课型,要想完美完成试讲环节,必须准确解析所给课程文本资料,再结合要求及学科特点进行教学设计,然后进行课堂呈现,即面试试讲。由此可见,有限的时间内,准确解析授课文本的能力,是应试者取胜的法宝,也是作为未来合格教师的必备能力。解析教学内容,完全有别于解析文学文本,作为课程教学内容,既有“课程”的明确目标性,也有“文本”的多元性[1]。一堂有效率、有意义、有生成性、能促成学生知行合一的好课,来源于教师认真、仔细、详实的备课,而要备好课,除了备学生、备方法之外,最为重要的就是精准的进行所授课程文本的解析,这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核心。作为解析者的应试者,对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掌握与理解、对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其综合运用能力高低、解读方式的把握都会直接影响其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以及教学质量的高与低。笔者结合应试者试讲环节案例以及多次小学英语资格证面试辅导实例,分析应试者试讲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成因,提出了一些关于培养学生解析教学内容能力方法的观点,仅供参考。

1小学英语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中,应试者所存在的普遍问题

1.1教学设计脱离所给课程文本材料,教学目标把握不准。在面试10分钟的微型课试讲中,应试者对《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缺乏基本了解,亦或是知之甚少,更不用谈吃透《课标》,所以,在解析所给教学内容文本材料时,脱离所给教学文本材料,按照自己的理解与经验制定课程教学目标、设置课堂活动,从而最终导致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不吻合,教学目标没有《课标》的指导,偏离实际,最终没有达到课程教学的预期效果。(例1)。例1:试题为四幅插图并配对话,课程类型是语法课(句型操练),面试要求设计互动教学、游戏操练、创设语境、适当替换来学习对话中的句型。题目要求很简单,一目了然,要求应试者完成四幅插图中主人公在一天中,不同的时间做了什么事情的四个短语学习,然后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创设语境,替换短语练习“学生的一天”,即试题中的“MyDay”。但应试者的试讲却只是做了角色朗读,对插图中的句子进行了翻译和解释,明显反映出应试者设计过程中对文本要求意识不足,无法精准提炼课程要求,教学实施依然以教师直接展示、分析、布置机械操练等方式为主;无法做到以所给文本为依托,创设语境,学习句型。1.2教学内容理解过于表面化,太过肤浅。授课内容过于肤浅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文本解读停留在语言能力层面;(2)未涉及从语篇和语用的角度对文本解读。例2:试题为一篇英语对话,课程类型是阅读课,题目要求根据所给对话完成阅读教学。部分应试者在阅读课的设计中,通常理解都很表面化。在整个教学设计时,把关注点放在语言层面讲授,例如:对话中的单词、短语、句型等语言知识,或简单的听、说、读、等语言技能的操练,而忽视了整个对话的布局、语景构建及文化意识等深度解析,最终将阅读课变成了一堂词汇课、一堂语言技能操练课、亦或是一堂语法课。1.3教学主体与教学方式的单一性。面试过程中,由于没有学生的配合,所以大部分应试者教学设计以教者为主体,不考虑学术,教学者作为解读主体,这种忽略学者的单一方式,从而导致授课方式的单一性(例3)。例3:试题为一封英语回信,课程类型为听说课。题目要求讲解划线词汇,设计听说教学,结合简笔画、适当板书。应试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将书信格式、划线单词短语、句型作为教学的重点进行讲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位置,导致教学设计以教师的教为主体,以教师对内容的解读为主线,直接讲授教师角度的文本内容,缺乏围绕以书信主题的学生听说互动环节,最终将听说课设计成写作课、语法课、词汇课。通过以上案例分析,造成应试者面试试讲文不对题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三点。(1)应试者对小学英语课标与教学目标理解不到位,把握不准确。在解析授课材料时,没有正确的标准和目标意识作指导,全凭自身经验,很容易导致授课的随意性、主观性、以及目标的不准确性。(2)语言知识和专业素养都有待提高。应试者的语言基础知识和专业素养水平的高与低都会直接影响对课程文本深度解析。例如,面试过程中,很多的应试者语言知识不扎实,发音错误、拼写错误、知识讲解错误层出不穷。与此同时,由于大部分应试者语用和语义知识缺乏,很多时候,教学只停留在表面肤浅的读与写上,对于授课内容的深度解析与激发学生深度思考根本无从谈起。(3)关注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的二者相统一的主体意识亟待提高。由于面试过程是模拟试讲,在设计教学时,应试者往往只关注自身而忽略学习者,缺乏围绕学生组织课堂活动的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2如何培养学生准确解析教学内容的能力

查看全文

找一个语文教改的途径

——实施“以训练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记得1978年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大师之一吕叔湘先生曾尖锐地提出“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呼吁“这个问题是不是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是不是应该研究研究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用较少的时间取得较好的成绩?”(1978年3月《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当时,吕先生提出的这一问题被称为语文界的一声惊雷。到了1991年7月,本人有幸听了我国另一位语文教育大师张志公先生在全国中语会第五次年会上的录音讲话,他又一次尖锐地指出:“多年来,我们语文学科,自觉或不自觉的可以说变化不大,或者说没有实质性的变动……学生大学毕业了,工作所需要的语文能力还是没有。需要写,写不好;说呢,结结巴巴,说不好。就是大家经常说的要写写不来,要说说不来……今天的语文教学要考虑到七八年、十几年以后需要什么样的语文能力。现在社会发展很快……要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这是一。第二,做到学用兼顾,学以致用。学以致用,是句自古名言,可是我们在语文课上没有做到。学语文,需要写,就能写;需要说,就能说。简而言之,我们要在这两个方面有突破性的办法,一是在效率上有所突破,二是在致用上有所突破。”(1991年7月《在全国中语会第五次年会上的讲话》)本人认为吕先生和张先生的话说在了点子上,切中我们语文教学的时弊。本人经过大量的实际调查证明,吕老张老的看法完全符合语文教学的实际。1994年在北京召开的吕叔湘先生教育思想研讨会上,大家一致认为1978年吕先生提出的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至今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由此全国中语会决定1995年全国中语会第六次年会的中心议题定为“努力提高教学效率,为培养跨世纪人才服务”。

近几年来,本人一直思考一个问题,即为什么几十年来我们的语文教学效率问题和学以致用问题这两大问题一直解决不好呢?或者说为什么我们的广大语文教师费了那么大的力气而学生的语文能力总是达不到基本过关的要求呢?——想来想去,得出了两个认识,一是这确实不是单方面的问题,它牵扯到整个教育思想观念问题,牵扯到师资水平问题,牵扯到高等师范院校的办学方向和教材教法课的指导思想问题,牵扯到学校教育管理问题、教材问题,等等。这些问题解决起来不是那么容易;第二点由张志公先生的讲话想到,能不能在具体的教学领域找到一个突破口,带动整个语文教学的改革,于是就想到在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上,冲破几十年来“以教师讲析为主”的模式,而代之以“以学生训练为主”的模式。

基于上述第二点想法,从1995年6月开始在山东省实行了大面积的改革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的教改实验,实验一开始就得到了广大语文教师和各级领导的理解和支持,教改实验点由80多处迅速发展为近300处,实验点遍布全省各地,甚至波及其他有关学科。对这项教改实验,山东省已召开两次大型研讨会,每次到会五六百人,部分兄弟省市代表也到会参加研讨。现在这项改革正方兴未艾,呈现出迅速发展的势头。

二、“以教师讲析为主”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弊端。

查看全文

语文教改研究管理论文

一、问题的提出。

记得1978年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大师之一吕叔湘先生曾尖锐地提出“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呼吁“这个问题是不是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是不是应该研究研究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用较少的时间取得较好的成绩?”(1978年3月《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当时,吕先生提出的这一问题被称为语文界的一声惊雷。到了1991年7月,本人有幸听了我国另一位语文教育大师张志公先生在全国中语会第五次年会上的录音讲话,他又一次尖锐地指出:“多年来,我们语文学科,自觉或不自觉的可以说变化不大,或者说没有实质性的变动……学生大学毕业了,工作所需要的语文能力还是没有。需要写,写不好;说呢,结结巴巴,说不好。就是大家经常说的要写写不来,要说说不来……今天的语文教学要考虑到七八年、十几年以后需要什么样的语文能力。现在社会发展很快……要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这是一。第二,做到学用兼顾,学以致用。学以致用,是句自古名言,可是我们在语文课上没有做到。学语文,需要写,就能写;需要说,就能说。简而言之,我们要在这两个方面有突破性的办法,一是在效率上有所突破,二是在致用上有所突破。”(1991年7月《在全国中语会第五次年会上的讲话》)本人认为吕先生和张先生的话说在了点子上,切中我们语文教学的时弊。本人经过大量的实际调查证明,吕老张老的看法完全符合语文教学的实际。1994年在北京召开的吕叔湘先生教育思想研讨会上,大家一致认为1978年吕先生提出的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至今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由此全国中语会决定1995年全国中语会第六次年会的中心议题定为“努力提高教学效率,为培养跨世纪人才服务”。

近几年来,本人一直思考一个问题,即为什么几十年来我们的语文教学效率问题和学以致用问题这两大问题一直解决不好呢?或者说为什么我们的广大语文教师费了那么大的力气而学生的语文能力总是达不到基本过关的要求呢?——想来想去,得出了两个认识,一是这确实不是单方面的问题,它牵扯到整个教育思想观念问题,牵扯到师资水平问题,牵扯到高等师范院校的办学方向和教材教法课的指导思想问题,牵扯到学校教育管理问题、教材问题,等等。这些问题解决起来不是那么容易;第二点由张志公先生的讲话想到,能不能在具体的教学领域找到一个突破口,带动整个语文教学的改革,于是就想到在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上,冲破几十年来“以教师讲析为主”的模式,而代之以“以学生训练为主”的模式。

基于上述第二点想法,从1995年6月开始在山东省实行了大面积的改革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的教改实验,实验一开始就得到了广大语文教师和各级领导的理解和支持,教改实验点由80多处迅速发展为近300处,实验点遍布全省各地,甚至波及其他有关学科。对这项教改实验,山东省已召开两次大型研讨会,每次到会五六百人,部分兄弟省市代表也到会参加研讨。现在这项改革正方兴未艾,呈现出迅速发展的势头。

二、“以教师讲析为主”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弊端。

几十年来,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是“以教师讲析为主”,对此尽管不能全盘否定,但是,以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来权衡,它确实存在着若干弊端,这些弊端最直接地影响着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和整个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

查看全文

创新式阅读教学

摘要:作为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研究的领军人物,余老师以教学艺术精湛、细腻而驰誉教坛,是教学创新的一面旗帜。他长期深入探索和系统研究语文阅读教学设计艺术,总结出一系列教学设计的创新思路,如朗读、品析、积累的“三要素论”以及板块式、线索式、选点式、反复式、穿插式、迁移式、整体式的教学思路,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

关键词:阅读教学;教学思路;艺术

去年,我曾有幸听到余映潮老师的报告,不禁被他学识的渊博、风度的优雅,谈吐的幽默,思维的活泼所折服,更为他倾其一生为教育事业奋斗的精神所动容,同时也深深的感受到了他勤奋智慧的人生积累。余老师是一位从田垄上走出来的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一位从荆楚大地上闯出来的“硕果满园,教艺卓绝”的教育名师。

程少堂先生曾给余老师以极高的评价,他说:“如果说,当代教研队伍中,有谁把平凡的教研员工作做到可以称之为伟大的程度,我可以负责地回答:到目前为止,只有余映潮先生。”朱绍禹先生说:“什么是研究,余映潮的工作就是研究,就是优秀的研究,他让你们如痴如醉。”这些评价无疑都是对余老师孜孜研究的最好诠释,是对其研究硕果的高度肯定。

关于教育研究,余老师始终秉承一个理念:对于就教学而言,“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是课堂教学的高层次境界;就教师而言,“让艺术的教学设计走进千万个普通语文教师的课堂”应该是语文教学改革力求达到的一种理想境界。所以为了达到课堂教学的高层次境界,充分体现学生活动是教学之本,课堂积累丰富是教学之魂的理念。老师将语文课堂美美地串起,清晰地呈现。“教例品评”、“巧读课文”、“教学赏析”、“教师学法”、“教学创意”、“教学实录”、“试题研究”、“作文指导”、“名师研究”、“教案点评”等十个系列揭示了语文这门科学的规律,彰显了语文这门艺术的神秘。余老师将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教学艺术的研究之中,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提出了诵读、品析、积累的“三要素论”,进而概括出思路明晰、提问精粹、品读细腻、活动充分、积累丰富等阅读教学“20字诀”,并总结出“一线串珠”“板块积累”“变角逆序”“多角反复”等一系列教学设计的创新思路。余老师为语文教学奉献了一套系统完整的教学模式,如花香般沁人心脾,堪称中语界的一朵奇葩。下面我将从两个方面介绍余老师的学术成就。

一、阅读教学艺术的“三要素论”

查看全文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教学要求:

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找出文章的线索。

2.理解本文的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

教学重点:

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找出文章的线索。

教学难点:

查看全文

课堂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一、改革概况

1995年5月正式提出此项改革课题方案,在山东省部分中学试验。第一批试验点81处(校),包括初中和高中,以初中为主。1996年6月召开第一次专题研讨会,此后第二批试验点310处(校),共计391处(校)。1997年5月召开第二次专题研讨会。1998年6月,经三年试验,进行了总结,此后该项改革成果扩大到全省范围。1999年3月省教研室确定在全省中学语文教学范围推广该项改革成果。

二、改革依据

(一)当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析”为主的基本教学模式存在着诸多弊端,必须予以改革。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几十年来,其基本教学模式是“教师讲析为主”。近几年来,有些教师开始意识到,这种教学模式不可能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试图增加一些诸如阅读、提问、讨论等语文训练。然而,大多数的语文课实际上仍是教师讲析占用绝大部分时间,阅读、提问、讨论等训练流于形式,或者说只是一种“点缀”,在整堂课中只是占有很次要的地位。

这种“以教师讲析为主”的教学模式,其主要弊端有二:

查看全文

课堂教学改革管理论文

[内容]

一、改革概况

1995年5月正式提出此项改革课题方案,在山东省部分中学试验。第一批试验点81处(校),包括初中和高中,以初中为主。1996年6月召开第一次专题研讨会,此后第二批试验点310处(校),共计391处(校)。1997年5月召开第二次专题研讨会。1998年6月,经三年试验,进行了总结,此后该项改革成果扩大到全省范围。1999年3月省教研室确定在全省中学语文教学范围推广该项改革成果。

二、改革依据

(一)当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析”为主的基本教学模式存在着诸多弊端,必须予以改革。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几十年来,其基本教学模式是“教师讲析为主”。近几年来,有些教师开始意识到,这种教学模式不可能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试图增加一些诸如阅读、提问、讨论等语文训练。然而,大多数的语文课实际上仍是教师讲析占用绝大部分时间,阅读、提问、讨论等训练流于形式,或者说只是一种“点缀”,在整堂课中只是占有很次要的地位。

查看全文

小学携手共进教研活动报告文稿

携手共进教研活动由教研室和两位老师具体组织,教师进修学校老师全程参与并作指导,现就本次活动中小学数学学科开展的具体活动作小结。

此次为时两天的教研活动进行了六个主要议程:一是教研员随堂听课;二是教研室指派的两位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各上一节研讨课;三是参加小学选派的两位数学骨干教师的集体备课;四是小学两位数学骨干教师各上一节研讨课;五是对这四节研讨课进行课例反思;六是对五、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进行教材解析。由于几位担任课堂教学执教教师的充分准备,小学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使得这次活动得以圆满成功。

担任研讨课执教的四位教师是能禹小学的教导处主任老师(执教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意义》),小学的老师(执教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体的表面积》),小学的老师(执教三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集合》),小学的老师(执教二年级数学下册《评议和旋转》)。所有的课都上得很出色,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课堂教学之后是课例反思,这一环节中有执教老师的教学设计的介绍,有听课老师的交流与议课,还有教研员的点评。几位老师各具特色的教学和深入细致的说课,给听课教师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杨培志老师的课教风稳重,教学功底扎实,充分突出了一个“实”字,课堂教学实在、扎实、注重实效;老师的课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的能力,处处以学生为本,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注重了数学文化,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老师的课联系生活,巧妙运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使学生形成了清新的空间观念,突出了知识的联系和区别;老师的课从生活中引出数学,使整堂课围绕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特别着手抓住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变静态数学为动态数学。四位教师的研讨课引发了大家对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深入思考和积极探讨。

在随后的研讨交流中,参会教师一致认为,课前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教学中教师的课改意识强,注重教学知识要来源于生活,运用于实际,服务于数学,注重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以及在现有条件下充分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师注意课堂教学的预设性和教学过程的生成性的统一,要注重数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这几堂课的共同特点,很值得大家学习借鉴,同时,也认真分析了教学中出现的不足,并对如何改进教学进行了广泛地交流。

课例反思后进行了教材简析活动,在这一环节中两位老师不仅针对本册教材做了全面系统的解析,还向大家传授了进行教材简析的方法:

1、抓住每一章节、每个知识点的重难点;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