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3 20:55:4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胸腔镜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胸腔镜医治胸部疾病

我院自2004年10月至2010年2月共开展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胸部疾病217例,现总结其治疗经验。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共217例,其中男192例,女25例;平均年龄45.5(16~75)岁。其中自发性气胸37例,自发性血气胸28例,肺部包块18例,纵隔包块8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大泡破裂和单侧气胸13例,心包积血4例,胸膜腔感染、反复胸腔积液行粘连分解和胸腔灌洗4例,外伤性血气胸、失血性贫血105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病史、体征、胸部X线、胸透或CT检查、血常规生化、病理病原学检测等诊断。217例患者中,行肺大泡切除65例,其中行肺粘连带撕断端止血28例;肺破损修补8例;肺部包块楔形切除术18例;纵隔包块切除6例,其中心包积血行心包开窗引流,取活组织检查4例;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气肿、肺大泡破裂行肺大泡切除13例,其中同期行肺减容术7例;胸腔感染、胸外伤致反复胸腔积液,行胸腔粘连分解、胸腔灌洗4例;外伤性血气胸行肺修补和/或止血58例;外伤性血气胸、肋间血管破裂行肋间血管结扎止血47例。

1.2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行VATS,除常规镜孔和操作孔选定外,可根据胸部CT病灶显示或术中胸腔镜发现,在胸壁任意部位选择镜孔和操作孔,或在胸壁凿孔间变换胸腔镜孔和操作孔。使用电钩、分离钳分离肺部粘连,剥离胸壁包块和纵隔包块。对胸肺束状粘连应用银夹夹闭束状组织后,再用电钩灼断。对肺损伤需延长操作孔切口,用小针细线严密缝合,对肺外带包块、肺大泡(特别是有多个相邻肺大泡者)、肺气肿样变显著需切除肺组织者使用缝合切割器切除。术后均常规行胸腔闭式引流。

2结果

217例患者手术时间平均1.39(0.5~2.1)h,手术失血量5~30ml,均不需输血。其中有12例因腔镜操作困难行辅助小切口,手术效果满意。术后胸腔引流管置管时间2~3d,拔除胸腔引流管时间平均2.8d。行肺部包块、纵隔包块切除,外伤性血气胸、自发性血气胸行手术治疗者均无并发症,伤口愈合好,平均住院时间6.3(5~7)d。7例肺大泡切除同期行肺减容术患者,因肺功能较差,感染存在,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7(7~11)d。2例纵隔包块经活组织检查为淋巴瘤患者转上级医院治疗;肺部包块切除18例中有7例病理检查为腺癌,行肺癌根治术后痊愈出院。心包积血患者术后症状消失,胸腔引流量逐渐减少,病理检查为心包恶性肿瘤,术后3d转上级医院治疗。

查看全文

胸腔镜微创二尖瓣手术研讨

电视胸腔镜(vidso-assistedthoracoscopicsurgery,VATS)技术是胸外科发展史上的里程碑,随着内镜外科的发展,VATS在心血管外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2011年10月-2012年4月,我科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完成二尖瓣手术42例,均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42例,男28例,女14例;年龄21-66岁,平均(45.9±12.5)岁;体重42-72kg,平均(54.2±10.5)kg;心功能Ⅱ一Ⅲ级;心胸比例<0.7;其中微创二尖瓣置换术26例(其中再次手术1例,系17年前因二尖瓣狭窄,胸骨正中切口行二尖瓣交界直视下切开术),微创二尖瓣成形术4例,微创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12例,5例合并左房血栓,行血栓清除术。

1.2方法

手术均全麻双腔气管插管(术毕均改换单腔气管插管),患者右侧垫高200-300,稍左倾平卧于手术台上,置入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ranesophagealechocardiograph,TEE)探头。右股动脉插管(17-22F),右股静脉插管建立外周体外循环,经右心房手术患者,加插上腔静脉插管;行右胸前外侧切口,经第四肋间进胸,放置软组织保护器,并在其下压入二氧化碳吹气管;于右腋前线第3肋间打孔,置入胸腔镜镜头,右膈神经前方2cm纵纵行切开心包,悬吊心包,暴露心脏;升主动脉根部带垫片褥式缝合后插冷灌针,于右腋中线第6肋间打孔置入左心引流管和/或上腔静脉插管,术毕放置胸腔引流管;于右腋中线第4肋间打孔置Chitwood阻断钳阻断升主动脉;冷血停跳液顺灌后,游离房间沟下部,作左心房切口,经胸骨旁第四肋间避开乳内动脉安置微创心房拉钩,将房间隔拉向胸骨方向,显露二尖瓣;二尖瓣置换采用间断缝合;二尖瓣成形方法有后瓣矩形或三角形切除,LOOP人工腱索植入,人工瓣环成形等;心脏未自动复跳患者用小儿除颤板电击复跳,再次手术患者,经体外除颤电极片电击复跳;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病例,阻断上、下腔静脉后经右心房、房间隔入路完成心内手术。

查看全文

胸腔镜治疗胸腔积液护理研究论文

摘要:报告自1997年2月至1998年12月,18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施行胸腔镜下滑石粉胸膜固定术的护理特点:加强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加强呼吸道管理;采取胸腔负压引流;降低手术并发症等,为胸腔镜胸膜固定术的护理提供经验。

KeywordsMalignantpleuraleffusionsVideo-assistedthoracoscopesurgery(VATS)PleurodesisNursing

恶性胸腔积液是恶性肿瘤侵及胸膜的常见晚期表现。传统的诊治方法是反复胸腔穿剌抽液、胸腔内注药等,但疗效差,不良反应大(胸痛、发热),消除胸水的成功率低。我科自1997年2月至1998年12月,应用胸腔镜术(VATS)对18例恶性胸水患者进行滑石粉胸膜固定术,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男6例,女12例。肺癌胸膜转移8例,乳腺癌胸膜转移6例,恶性间皮瘤2例,卵巢癌和胃癌胸膜转移各1例。年龄45~74岁,平均62.8岁。大量胸腔积液(1000ml以上)15例;中等量积液(500~1000ml)2例;少量积液(500ml以下)1例。血性积液16例;渗出性积液2例。单侧积液17例;双侧积液1例。本组有16例伴有不同程度呼吸困难。

2治疗效果

查看全文

单孔电视胸腔镜手术监护认识

2010年8月~2011年6月我院施行单孔电视胸腔镜手术23例,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23例,均为男性,年龄16~63岁,平均25.6岁。肺大疱气胸21例,右后纵隔神经鞘瘤1例,右肺中叶肺动脉瘤1例。其中双侧肺大疱气胸同期手术12例,均为双侧肺尖部肺大疱,其中合并左侧自发性气胸5例,右侧自发性气胸7例。

1.2手术方法

肺大疱气胸患者术前均行气胸侧胸腔闭式引流术,以保证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安全进行。手术采用全身静脉复合麻醉,双腔管气管内插管单肺通气。先气胸侧施术,取患侧前倾30°位,拔除原引流管,于腋前线与腋中线之间第4肋间4cm切口或将该部位原切口扩大至4cm入胸,该切口既为观察口也为操作口。肺尖部均可见肺大疱。以Endo-GIA钉匣将肺尖病变连同部分正常肺组织切除。均行胸膜固定术和切口处肋间神经阻滞。改对侧前倾30°位,同前法施术。右后纵隔神经鞘瘤单孔VATS患者左侧卧位,切口位置在腋后线第7肋间做4cm切口入胸。另从切口同时置入自制的可弯曲内镜吸引器和电钩,钝锐结合分离肿瘤,将肿瘤完整剥除,装入标本袋中取出。右中叶肺动脉瘤左侧卧位施术,在腋前线第4肋间做4cm切口,置入胸腔镜探查病变,从切口同时置入内镜抓钳和Endo-GIA,楔形切除病变。

查看全文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外科护理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肺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94例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94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参照组,每组47例患者,对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两组患者手术后肺功能恢复情况与生活质量进行观察对比。结果与参照组患者相比,护理组患者的肺部功能指标有明显改善,P<0.05;护理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肺功能;生活质量

肺癌是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对肺癌的发病原因还尚不明确,手术切除是肺癌首选与最主要的治疗方式,也是唯一可以治愈肺癌的方式,但肺癌根治术的创伤性相对较大,患者的不良反应较大,这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临床实验证明,对患者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肺功能指标[1]。本文对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肺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94例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94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参照组,每组47例患者,护理组男性28例,女性19例,年龄35~72岁,平均(56.4±3.6)岁,病程3~12个月,平均(6.8±1.8)个月,参照组男性22例,女性25例,年龄33~71岁,平均(54.7±2.9)岁,病程4~15个月,平均(7.4±1.5)个月,对两组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差异性对比,P>0.05。1.2方法。对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护理方式如下:①健康护理:术前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将肺癌治愈成功的案例告知患者,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对患者的疑问,护理人员需要耐心为他们解答,并将快速康复外科护理需要注意的事项告知患者,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2];②术前护理: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引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手术前六小时禁食,术前两小时禁水;③术中护理:为患者使用半衰期短的麻醉药品,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④术后护理:术后如果患者的疼痛感较强,可以为患者实施止痛泵护理,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锻炼,引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如果患者呼吸道中有痰,可以为患者实施雾化。1.3观察指标。肺功能:手术前后用肺功能检测仪对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进行检测,检测内容有第一秒呼吸气体的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呼吸气体的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3]。生活质量:用本院自制问卷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测评,得分越高,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就越好。1.4统计学方法。以SPSS2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完成检测,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查看全文

腹腔镜胸膜疾病治疗中的作用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替代内科胸腔镜在胸膜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03年8月~2008年12月利用腹腔镜替代内科胸腔镜诊治胸膜疾病52例。均于局麻下腋中线6、7肋间作一切口,置入胸腔镜,在胸腔镜协助下作另外1个切口,再经套管插入操作器械,进行胸腔内病变探查和活检及胸膜固定术。结果21例不明原因胸腔积液行胸膜活检和胸膜固定术;19例术前确诊恶性胸腔积液行胸膜固定术;8例顽固性气胸行胸腔镜下肺大疱穿刺及漏口粘闭;4例脓胸清除。结论胸腔镜和腹腔镜、纤支镜等器械可以通用,利用腹腔镜及附属器械开展胸膜活检和胸膜固定术,可以取得胸腔镜同样的效果,并可降低费用。通活检阳性率为95.2%,治疗总有效率94.2%。

关键词:腹腔镜替代内科胸腔镜;纤支镜;胸膜疾病

胸腔镜分为外、内科胸腔镜,外科胸腔镜的应用和推广使得更多肺科医师了解并使用内科胸腔镜。但在基层医院由于经费问题,尚未广泛配置,使之成为基层医院开展内科胸腔镜的障碍,我国近几年已有医院采用腹腔镜或支气管镜代胸腔镜进行肺胸膜疾病诊治的报道。我院于2003年8月~2008年12月利用腹腔镜替代内科胸腔镜诊治胸膜疾病52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52例患者,男28例,女24例;年龄最小41岁,最大92岁,平均64.7岁。不明原因胸腔积液21例;确诊肺癌并胸腔积液19例;顽固性或不愈合气胸8例;脓胸4例。

1.2手术方法

查看全文

胸腔镜外科教学认识

微创外科凭其“创伤小、疼痛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成为现代外科发展的主流,受到广大患者的关注,而胸外科微创手术的典型代表就是胸腔镜外科技术。如何激发实习生或进修医师对胸腔镜技术的学习兴趣,成为临床教学的难题。现就我们科胸腔镜临床教学的体会做一总结,报告如下。

1建立胸腔镜手术理念,改变临床行医观念

何谓微创胸外科手术呢?即是指以视觉为主,联系手脚协调,以器械操控被切除或重建的组织和器官为主要技巧,必要时以手辅助的小切口胸外科手术。胸腔镜手术是微创胸外科手术主要胸部入路术式之一[1]。胸腔镜手术是在依靠现代科技手段在不像传统开胸的情况下完成胸腔内病灶的处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入路胸壁软组织的损伤,进而使患者机体及其体内呼吸、循环等系统的功能所承受的创伤和损害达到最少,从而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通过病例讨论及参与手术,使受训对象认识到胸外科胸腔镜手术观念和无菌观念一样,是对胸外科医师的基本要求也是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要求在临床工作过程中做到无论做何种手术、无论外科发展到何时,都要始终贯彻微创理念和使用微创操作技术[2]。胸腔镜手术理念的提出,无疑对胸外科医师尤其是低年资医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其掌握传统的手术基本操作,还要求其熟悉胸腔镜下的手术操作及了解国内外胸腔镜最新发展动态。熟悉上述概念后,学生才能认识到现代外科学正从技术理念向服务理念转变,从而帮助他们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文理念,终生为病人提供最小的创伤,最大的利益和最好的服务[3]。尽量提高医疗质量,提升医疗服务也是减轻患者痛苦,构建和谐医疗关系的必要[4]。

2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提高胸腔镜教学质量

2.1基础理论与手术视频相结合

基础理论知识的培训需常规开胸手术所必须的知识以外,应结合手术视频及实物,使学生明白以下几点:1)胸腔镜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症以及中转开胸指征。如什么情况下的肺癌可以采取胸腔镜手术治疗,术中出现哪些情况需中转开胸;如果过多的转为常规手术会影响医生行微创手术的信心[5]。2)胸腔镜手术所需要的器械包括成像系统和手术操作器械。成像系统有胸腔镜、摄像机、照明系统及监视器等四部分组成。手术操作器械除包括常规手术必要器械外,还应有用于安置胸腔镜的胸壁穿刺套管、用于血管结扎和肺大疱夹闭的施夹器、用于处理血管、器官及肺组织的内镜下使用的缝合器和切割缝合器、用于分离和切割软组织的电刀和超声刀。

查看全文

手术室护理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胸腔镜下肺肿瘤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80例非小细胞肺癌行胸腔镜下肺肿瘤根治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手术室护理。两组患者均护理至出院。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肺功能及护理期间不良反应。结果与护理前相比,护理后两组患者独立性、心理功能、生理功能评分及FVC、FEV1、FEV1/FVC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15.00%(均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可改善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手术治疗患者的肺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及手术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护理;胸腔镜;不良反应

非小细胞肺癌属于肺恶性肿瘤性疾病,其主要起源于支气管黏膜、支气管腺体和肺泡上皮,临床通常表现为隐痛、闷痛、食欲下降、呼吸困难、咳嗽等[1]。目前,通常使用胸腔镜手术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其优点在于并发症少、恢复快及创伤小,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若在术中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则更有利于患者病情恢复[2]。常规护理通常以饮食和功能锻炼为主,虽有一定疗效,但较为单一且有局限,总体效果不佳。手术室护理对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多方面均进行关注,制定详细的康复方案,给予科学有效的护理,应用价值较高[3]。本文旨在研究手术室护理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胸腔镜下肺肿瘤根治术中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80例非小细胞肺癌行胸腔镜下肺肿瘤根治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35-80岁,平均(54.52±9.15)岁;病理分型:鳞癌18例,腺癌22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37-79岁,平均(53.46±8.95)岁;病理分型:鳞癌19例,腺癌21例。两组患者病理、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后,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诊断标准: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4]中有关标准。纳入标准:符合非小细胞肺癌诊断标准者;年龄34-81岁者;未接受过放疗和化疗者;患者及家属同意参与此研究并签字等。排除标准:肝肾功能异常者;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精神异常者等。

查看全文

肺部疾病治疗临床研究

目前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已成为胸外科主要手术方法之一,其微创和临床优势已成为共识[1]。传统VATS为3~4个切口,也作为临床应用的“金标准”,但其在胸部某些疾病的应用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因而国外有作者曾对气胸等行单操作孔VATS,并取得了良好效果[2],且已将其手术方式应用于肺癌肺叶切除术[3-4]。结合我院特点,我科自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采用单操作孔VATS治疗肺部疾病158例,对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单操作孔VATS治疗肺部疾病的手术操作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共158例,男117例,女41例;平均年龄40.67(15~83)岁。CT显示肺部病灶为肺部块影、结节、空洞、肺大泡(均>1cm)、囊肿等;病灶位于右侧胸腔104例,左侧胸腔48例,双侧胸腔6例(肺大泡4例、结节2例)。术前明确诊断为良性67例,肺癌3例,其余患者为术中冰冻及术后病理检查确诊。全部病种包括:气胸及肺大泡67例、肺炎性假瘤23例、肺错构瘤13例、肺硬化性血管瘤3例、肺结核球44例、肺癌8例,1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见表1。

1.2手术方式

手术方式采用双腔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健侧卧位,胸腔镜镜孔位于腋中线第7或第8肋间。根据病变部位(在第3、4、5肋间,腋中线与腋前线之间)另作1个约2~3cm切口作为操作孔,纯屏幕操作,采用腔镜切割缝合器完成楔形切除。双侧同期手术时先行右侧,重新摆放体位再行左侧。术中胸膜腔闭锁、粘连严重及出血者均在第9肋间增加一个切口,应用单向式肺叶切除术的手术切口[5]。本组共行病变局部切除151例,单肺叶切除7例,双侧胸腔同期肺手术6例。局部切除部位:右肺110例,左肺54例。肺叶切除部位:右肺上叶1例,右肺中叶1例,右肺下叶2例;左肺下叶3例。术后引流均一次性使用聚氯氟乙烯(PVC)28号引流管,引流管均置于胸顶(图1)。患者术后均在复苏室恢复或在胸外ICU不超过12h,若无禁忌证均回到胸外科病房。

查看全文

小议结核性毁损肺的外科治疗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结核性毁损肺的外科治疗方法及围术期处理。方法对76例结核性毁损肺外科治疗病例作总结分析。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手术出血300~6500ml,平均1600ml,平均输血1400ml。全组随访2~10个月,术后并发症:胸腔感染3例、支气管残端瘘2例、健侧气胸1例、肺动脉栓塞1例,占总数9.21%。结论结核性毁损肺的肺功能已基本丧失,反复咯血,反复感染,药物难以奏效。肺切除术是外科治疗结核性毁损肺的主要方法,其中粘连的处理是关键。围术期处理较其他普胸手术复杂而重要。

【关键词】结核,肺;肺外科手术

结核性毁损肺是指肺叶或一侧全肺有广泛的干酪病变、空洞、纤维化和支气管狭窄或扩张,肺功能已基本丧失,反复咯血,药物治疗又难以奏效,且成为感染源,反复发生化脓菌或霉菌感染[1]。结核性毁损肺是肺结核严重的后果之一,也是胸外科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其手术治疗难度大,术后死亡率高,并发症发生率高、致残率高。内科治疗收效甚微,而且作为顽固的结核病传染源也严重影响结核病的控制,造成了众多的家庭问题和社会问题。现就我科2000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76例外科治疗病例作总结分析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男43例,女33例,年龄最大71岁,最小22岁,平均43.5岁。主要症状为反复咯血、咳脓痰、发热。术前痰查结核菌有25例阳性,肺功能中度通气功能障碍13例、重度通气功能障碍2例,心电图异常14例。术前影像学检查发现:左全肺毁损8例,左上叶毁损38例,右全肺毁损2例,右肺上叶毁损24例,右肺上中叶4例。27例对侧肺有陈旧结核病灶。全部患者均经过长时间的规律、足量抗结核治疗,时间6个月以上。术前常规检查无手术禁忌证,并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

1.2手术方法胸膜内(外)全肺切除、上叶切除、上叶加中叶切除、上叶加下叶背段切除,4例附加局部胸改术。双腔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下,经第4肋间或第5肋间或第5肋床进胸,首先钝、锐交替分离肺与周围组织的粘连,及时有效止血。再分别处理病肺组织的肺动脉、肺静脉,血管近心端结扎、缝扎再结扎。最后游离支气管,支气管残端用潜行支气管周围组织的缝线结扎加缝扎[2]或用一次性支气管缝闭器闭合。用纵隔胸膜或心包片包埋支气管残端并滴加OB胶水巩固包埋效果[3]。检查手术创面,用电凝、结扎、缝扎及明胶海绵填塞等方法彻底控制出血、渗血。必要时于下肺静脉与膈肌之间双重结扎胸导管。放置1根或上、下2根胸腔引流管后关胸。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