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手术后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3 18:58:0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心脏手术后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心脏手术后机械通气护理分析论文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87例,男39例,女48例,年龄3~63岁,平均21.5岁,其中,先天性心脏病患者68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19例。行单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32例,单纯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1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同期手术2例,单纯动脉导管未闭于体外循环下缝扎8例,于常温下结扎14例,二尖瓣置换术5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双瓣置换加三尖瓣成形术13例,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和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术后痊愈70例,死亡2例。
2护理
2.1气管插管的正确位置患者返回ICU后与麻醉医生共同检查气管插管的位置是否正确,听诊肺部,判断气管插管是否在气道内,警惕发生气管插管过深或过浅。测量气管插管距门齿及鼻尖的距离,并做记录,便于每班护士交班时能及时发现气管插管是否脱位。我们常规通知放射科拍床旁X线胸片,确切了解气管插管的位置。用寸带适度固定好气管插管,用束带约束患者四肢,防止患者因躁动将气管插管拔出。摆好患者体位后,连接呼吸机并警惕因呼吸机连接的牵拉造成气管插管脱出、扭曲或打折。
2.2保持呼吸道通畅心脏手术后患者多数循环、呼吸状态不稳定,尤其体外循环后肺部分泌物增多,又因人工呼吸机可能导致肺部感染,患者的痰量会大大增加[2]。所以,呼吸道及时清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改善肺部通气,维护心脏功能的重要措施。在患者机械通气期间,吸痰操作是最基本的一项护理技术,吸痰不及时或吸痰操作不当会造成诸多并发症,影响术后疗效甚至危及患者生命。频繁或定时吸痰可导致不必要的气管黏膜损伤,造成患者不耐受和对抗,往往痰液较少,效果不明显及带来不必要的刺激。因此,机械通气期间护士应按时听诊患者双肺呼吸音,每30min1次。听诊发现痰鸣音可以及时发现气道内的痰液蓄积,及时清理效果良好,可以作为最佳的吸痰指征[3]。吸痰前后充分的给纯氧1~2min是非常重要的程序,吸痰时间要短,控制在10~15s,连续多次吸痰之间要充分地给纯氧吸入以增加氧的储备。吸痰前要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与合作。吸痰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压及口唇颜色,出现血压下降,SaO2<95%,心率增加、心律失常时,应立即停止吸痰,接通呼吸机并给予高浓度氧,并注意观察痰液的性质、颜色和量。2.3气道湿化患者在机械通气期间要防止分泌物黏稠及形成痰痂。吸入温热的气体可以减轻气道黏膜的刺激,减少支气管痉挛或哮喘。加强气道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以防止纤毛运动功能减弱,造成分泌物排出障碍,湿度98%~99%,温度31℃~33℃[4]。对于痰液黏稠者可持续湿化,间断雾化吸入,稀释分泌物,利于痰液排出。
2.4心理护理ICU病房患者往往由于环境陌生,且气管插管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适和痛苦,患者不能说话而感到恐惧和孤独。因此常有着急、急躁或挫折等心理反应。此时要主动提供必要的信息,如告诉患者拔管的时间,不能说话是暂时的、病情好转的结果等;及时捕捉交流的愿望与信息提示。机械通气患者常常感到口干口渴。护士应当主动倾听患者口干口渴所诉的痛苦,并及时采取措施。要留心观察与分析眼睛、面部表情、口形和手势所表达的信息,可制作一些图片、词板或会话卡,关心体贴患者,同患者进行充分的心理沟通,建立起相互信赖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给患者以鼓励、安慰,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心脏手术后机械通气护理体会论文
【关键词】实施心脏手术
实施心脏手术后的患者,对心肺功能都有较大的影响,术后早期呼吸与循环功能尚不稳定,需用机械通气辅助以减轻呼吸做功,减轻心脏负担,保证全身氧的需求,防止二氧化碳蓄积,顺利渡过早期危险期。因此,此期的护理尤为重要[1],我们自2002年6月至今观察并总结我院87例心脏手术后患者的呼吸道护理,现总结资料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87例,男39例,女48例,年龄3~63岁,平均21.5岁,其中,先天性心脏病患者68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19例。行单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32例,单纯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1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同期手术2例,单纯动脉导管未闭于体外循环下缝扎8例,于常温下结扎14例,二尖瓣置换术5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双瓣置换加三尖瓣成形术13例,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和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术后痊愈70例,死亡2例。
2护理
2.1气管插管的正确位置患者返回ICU后与麻醉医生共同检查气管插管的位置是否正确,听诊肺部,判断气管插管是否在气道内,警惕发生气管插管过深或过浅。测量气管插管距门齿及鼻尖的距离,并做记录,便于每班护士交班时能及时发现气管插管是否脱位。我们常规通知放射科拍床旁X线胸片,确切了解气管插管的位置。用寸带适度固定好气管插管,用束带约束患者四肢,防止患者因躁动将气管插管拔出。摆好患者体位后,连接呼吸机并警惕因呼吸机连接的牵拉造成气管插管脱出、扭曲或打折。
心脏手术后机械通气护理方法论文
【关键词】实施心脏手术
实施心脏手术后的患者,对心肺功能都有较大的影响,术后早期呼吸与循环功能尚不稳定,需用机械通气辅助以减轻呼吸做功,减轻心脏负担,保证全身氧的需求,防止二氧化碳蓄积,顺利渡过早期危险期。因此,此期的护理尤为重要,我们自2002年6月至今观察并总结我院87例心脏手术后患者的呼吸道护理,现总结资料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87例,男39例,女48例,年龄3~63岁,平均21.5岁,其中,先天性心脏病患者68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19例。行单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32例,单纯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1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同期手术2例,单纯动脉导管未闭于体外循环下缝扎8例,于常温下结扎14例,二尖瓣置换术5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双瓣置换加三尖瓣成形术13例,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和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术后痊愈70例,死亡2例。
二、护理
2.1气管插管的正确位置患者返回ICU后与麻醉医生共同检查气管插管的位置是否正确,听诊肺部,判断气管插管是否在气道内,警惕发生气管插管过深或过浅。测量气管插管距门齿及鼻尖的距离,并做记录,便于每班护士交班时能及时发现气管插管是否脱位。我们常规通知放射科拍床旁X线胸片,确切了解气管插管的位置。用寸带适度固定好气管插管,用束带约束患者四肢,防止患者因躁动将气管插管拔出。摆好患者体位后,连接呼吸机并警惕因呼吸机连接的牵拉造成气管插管脱出、扭曲或打折。
心脏手术后机械通气护理体会论文
【关键词】实施心脏手术
实施心脏手术后的患者,对心肺功能都有较大的影响,术后早期呼吸与循环功能尚不稳定,需用机械通气辅助以减轻呼吸做功,减轻心脏负担,保证全身氧的需求,防止二氧化碳蓄积,顺利渡过早期危险期。因此,此期的护理尤为重要[1],我们自2002年6月至今观察并总结我院87例心脏手术后患者的呼吸道护理,现总结资料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87例,男39例,女48例,年龄3~63岁,平均21.5岁,其中,先天性心脏病患者68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19例。行单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32例,单纯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1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同期手术2例,单纯动脉导管未闭于体外循环下缝扎8例,于常温下结扎14例,二尖瓣置换术5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双瓣置换加三尖瓣成形术13例,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和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术后痊愈70例,死亡2例。
2护理
2.1气管插管的正确位置患者返回ICU后与麻醉医生共同检查气管插管的位置是否正确,听诊肺部,判断气管插管是否在气道内,警惕发生气管插管过深或过浅。测量气管插管距门齿及鼻尖的距离,并做记录,便于每班护士交班时能及时发现气管插管是否脱位。我们常规通知放射科拍床旁X线胸片,确切了解气管插管的位置。用寸带适度固定好气管插管,用束带约束患者四肢,防止患者因躁动将气管插管拔出。摆好患者体位后,连接呼吸机并警惕因呼吸机连接的牵拉造成气管插管脱出、扭曲或打折。
心脏病病人术后通气护理对策论文
【关键词】实施心脏手术
实施心脏手术后的患者,对心肺功能都有较大的影响,术后早期呼吸与循环功能尚不稳定,需用机械通气辅助以减轻呼吸做功,减轻心脏负担,保证全身氧的需求,防止二氧化碳蓄积,顺利渡过早期危险期。因此,此期的护理尤为重要,我们自2002年6月至今观察并总结我院87例心脏手术后患者的呼吸道护理,现总结资料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87例,男39例,女48例,年龄3~63岁,平均21.5岁,其中,先天性心脏病患者68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19例。行单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32例,单纯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1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同期手术2例,单纯动脉导管未闭于体外循环下缝扎8例,于常温下结扎14例,二尖瓣置换术5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双瓣置换加三尖瓣成形术13例,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和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术后痊愈70例,死亡2例。
二、护理
2.1气管插管的正确位置患者返回ICU后与麻醉医生共同检查气管插管的位置是否正确,听诊肺部,判断气管插管是否在气道内,警惕发生气管插管过深或过浅。测量气管插管距门齿及鼻尖的距离,并做记录,便于每班护士交班时能及时发现气管插管是否脱位。我们常规通知放射科拍床旁X线胸片,确切了解气管插管的位置。用寸带适度固定好气管插管,用束带约束患者四肢,防止患者因躁动将气管插管拔出。摆好患者体位后,连接呼吸机并警惕因呼吸机连接的牵拉造成气管插管脱出、扭曲或打折。
心脏手术呼吸道护理论文
1临床资料
本组366例,男194例,女172例,年龄1~53岁,平均14岁,先天性心脏病279例,风湿性心脏病75例,心脏粘液瘤12例,术后呼吸道并发症占2.69%。
2术前护理及术后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术前宣传入院时由护士按病种先发给卫生宣传材料。然后每天由负责人精心进行卫生宣教,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治疗饮食、肺功能锻炼及戒烟等内容。用交谈方式向他们介绍手术前后应注意和配合的问题,通过交谈使病人对手术前以及手术后如何配合有一定的认识。手术前一天带他们参观ICU监护室,让病人有安全感。并向他们介绍手术后呼吸机的使用情况,以便取得他们的配合。
2.1.2教会病人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每天由负责该组病人的护士完成此项工作。有护士先示教,再从病人中选出一位,让其躺在床上,取半卧位。一手放于腹部,一手放于胸前。练习深呼吸后利用腹肌动作同时伸舌张口使气门放开,以便排出气体达到有效咳嗽,如此反复练习,每天两次以上,每次约15分钟,此法病人一般均能掌握。护士每天要检查,按时督促反复演示。
心脏手术护理论文
1临床资料
本组366例,男194例,女172例,年龄1~53岁,平均14岁,先天性心脏病279例,风湿性心脏病75例,心脏粘液瘤12例,术后呼吸道并发症占2.69%。
2术前护理及术后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术前宣传入院时由护士按病种先发给卫生宣传材料。然后每天由负责人精心进行卫生宣教,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治疗饮食、肺功能锻炼及戒烟等内容。用交谈方式向他们介绍手术前后应注意和配合的问题,通过交谈使病人对手术前以及手术后如何配合有一定的认识。手术前一天带他们参观ICU监护室,让病人有安全感。并向他们介绍手术后呼吸机的使用情况,以便取得他们的配合。
2.1.2教会病人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每天由负责该组病人的护士完成此项工作。有护士先示教,再从病人中选出一位,让其躺在床上,取半卧位。一手放于腹部,一手放于胸前。练习深呼吸后利用腹肌动作同时伸舌张口使气门放开,以便排出气体达到有效咳嗽,如此反复练习,每天两次以上,每次约15分钟,此法病人一般均能掌握。护士每天要检查,按时督促反复演示。
机器人房间隔缺损修补术麻醉方法论文
【摘要】目的总结50例使用daVinciS型机器人手术系统行不开胸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麻醉管理方法。方法50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由daVinciS手术系统操作完成。麻醉诱导采用依托咪酯、利多卡因、哌库溴铵及舒芬太尼静脉注射,诱导后插入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术中持续监测食道超声、脑电双频指数、血流动力学及动脉血气分析等。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转流前,32例(64%)患者在单肺通气后脉搏氧饱合度(SpO2)下降(94.5%±1.2%),未做特殊处理;脱机后,有14例(28%)患者SpO2进行性下降,其中9例(18%)在使用气道内持续正压装置(CPAP)后缓解,有5例(10%)需要间断行双肺通气维持呼吸及循环稳定。平均麻醉时间(254.2±37.6)min,体外循环时间(76.5±22.4)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38.4±19.5)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3.2±2.5)h,ICU停留时间(1.9±1.3)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2±2.4)d。术中失血量(152.5±66.2)ml,术后引流量(89.6±41.5)ml。结论全机器人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麻醉管理复杂,CO2气胸和单肺通气对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功能的影响较大,对麻醉技术是一项新的挑战。
【关键词】麻醉;心脏手术;机器人;daVinciS手术系统;体外循环
Anesthesiafor50CasesofAtrialSeptalDefectRepairwith
daVinciSSystem
ZHOUQi,WANGGang,GAOChang-qing,CHENTing-ting
(DepartmentofCardiovascularSurgery,GeneralHospitalofPLA,Beijing100853,China)
快速康复在心脏外科手术中应用
快速康复外科(FTS)是指为了加快择期手术患者术后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及减少费用而采取的一系列围手术期多学科技术综合运用措施,主要包括快通道麻醉(FTA)、微创技术(MIS)、最佳镇痛技术及强有力的围术期护理[1]。本科将FTS理念运用于小儿心脏外科手术护理中,取得初步的成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40例小儿室缺(VSD)患儿,男23例,女17例,年龄4~11岁,平均7.43岁,心肺转流(CPB)时间27~73min,平均47.5min,阻断时间11~67min,平均23min。其中心脏不停跳下修补术3例,3例心脏复跳需处颤,其余都自动复跳。40例患儿均超声心动图结合临床诊断为单纯VSD,无其它合并症。
1.2方法
麻醉和手术护理方法:A组患儿采用快通道麻醉,配合麻醉师进行麻醉,麻醉诱导用眯唑安定0.2~0.3mg/kg,芬太尼6~10μg/kg,丙泊酚1~2mg/kg,万可松0.1~0.12mg/kg。术中气管插管后用七氟醚吸入和瑞芬太尼维持,术中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手术结束后回麻醉复苏室,给予充分的镇静、镇痛、呼吸道管理等措施,达到拔除气管导管(拔管)指针即拔管,后送回病房;运用FTS护理理念进行围术期心理护理、禁食禁饮宣教、限制液体输入、体温保护等。B组患者采用传统的麻醉方法和护理措施,麻醉诱导同A组,麻醉维持用七氟醚吸入及芬太尼分次静脉注射(总量80~100μg/kg),手术结束带气管插管回ICU监护治疗,根据病情由ICU医师决定拔管时间,再转回病房。统计学方法:数据分析采用SAA9.1进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住院时间为偏态分布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指标值服从正态分布描述用-x±s,不服从正态分布采用M(Q)。
心脏术后并发护理管理研究
体外循环辅助(cardiopulmonarybypass,CPB)在大多数心脏外科手术当中都无可避免地被使用,尽管科学技术日益成熟,但是肺损伤依然是体外循环术后的并发症之一。由于术后的炎症反应和膜肺对肺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多种原因的影响,使得少数患者会出现急性肺损伤(acuteiunginjury,ALI),而严重的ALI可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从而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1]。为了提升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并发ARDS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通过回顾武汉市亚洲心脏病医院ICU在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实施心脏外科手术经CPB并发ARDS的病例护理资料,总结出相应的心得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收集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手术后并发ARDS的患者28例,其中男性患者20例(71.43%),女性患者8例(28.57%),年龄46-79岁,平均68岁,其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16例(57.14%),重症瓣膜病换瓣患者12例(42.86%)。1.2结果。对本研究入选的28例患者经过系统的护理管理之后,有20例患者经过有效的护理措施之后顺利脱机,占比为71.43%,另外8例(28.57%)患者通过行气管切开术使肺部状况改善之后脱机,所有患者均成功的脱离危险期。
2护理管理方法
2.1外气道的管理。该项护理管理内容包括气管插管和气切套管的护理管理。气管插管的病人应当保持面部清洁,防止胶布滑脱,本科是采取气管插管与牙垫平行捆绑,并用胶布以“8”字固定,再用宽2cm寸带将牙垫和气管插管环系于脖子上,寸带以可容纳3指为宜。床头备加压面罩和加压皮球。门齿相对应气管插管刻度为插管深度,班班交接。位置由胸片定位于三肋与四肋之间,保证方位准确。导管偏上易导致声带损伤、意外脱管或通气障碍,向下易导致单肺通气。每6h由双人共同行口腔护理1次,并更换胶布和寸带,防止管道移位和保持皮肤清洁完好。气切套管用双层寸带环系于颈部固定,以容纳3指为宜,每日3次更换气切敷料,保持伤口干燥、清洁。床头备紧急气切套管更换装置,每班检查寸带松紧,防止管道滑脱[2]。2.2呼吸机的管理。每班交接呼吸机的参数设置,包括呼吸机模式、呼吸次数、吸氧浓度、呼吸末正压、吸气压、气道支持等,并记录于护理记录单,若调节参数设置及时记录并观察病人供氧情况。外界供氧冷而且干燥,经气道进入肺部可降低气道黏膜纤毛活性,使病人不能有效排痰而继发导致肺部感染、肺不张,因此保证呼吸机温湿化极为重要,湿化灌温度应保持在35-37℃[3]。湿化灌内灭菌注射用水及时补充,管路冷凝水及时倾倒,防止冷凝水倒灌病人气道和湿化灌内,从而降低VAP的发生率。保证呼吸机电源通在有双电源的供电插座,及时处理呼吸机的报警,解决报警问题,保证病人有效通气。呼吸机管道每7d更换1次,如有污染需要立即更换,以防引发感染类并发症。2.3病人肺部的管理。患者床头抬高至少30°,每2h翻身1次,按医嘱给予6h/次雾化吸入治疗,雾化后给予充分吸痰,此过程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次吸痰不超过15s,吸痰前后分别给予3min纯氧吸入,对ARDS病人进行吸痰选择10-20Kpa的负压更为有利,可避免肺不张和低氧血症的危险,必要时应用膨肺或肺复张技术改善患者的肺部通气功能,保证病人的供氧需求。若仍然不能纠正患者的低氧血症症状,可采取俯卧位通气的方式来改善供氧需求,其机制包括降低胸腔内压梯度、促进分泌物引流和促进肺内液体移动等。通过体位的改变可以改变患者重力依赖区域的通气/血流比值,从而减少ARDS患者的生理无效腔,达到改善氧合的目的[4]。严格控制液体入量,实施监测中心静脉压(centralvenouspressure,CVP)或肺毛细血管嵌压,将CVP控制在8mmHg以内,根据病人病情充分利尿,保证患者出入量负平衡,减轻心肺负荷。此外根据痰细菌培养结果,遵医嘱给予合理的抗生素积极抗炎。积极给予患者营养支持,在早期可给予静脉高营养,待病人病情稳定可尽早开发胃肠道功能,给予肠内营养,保证营养的同时又能稳定肠内菌群,使病人的自我免疫屏障得以建立。2.4病人的心理护理。高龄心脏手术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差,术后的依从性不高,又并发有ARDS,使病人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应用呼吸机时无法表达意愿,需求也无法得到满足,病人最常见的心理反应是急躁、孤独、无安全感等[5,6]。护士应掌握病人的心理特点,不断鼓励并说服病人配合,说明临床治疗方式、护理管理措施的必要性,消除由于经济、家庭等各方面压力所产生的顾虑,合理地安排家属探视劝导,使其树立康复的信心,健康的决心,充满动力度过危险期。
3讨论